小米视频v6.5.8.1:毛泽东是如何实施孙中山的实业计划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1:50:37

毛泽东是如何实施孙中山的实业计划的

——探讨孙中山主义(18)

毛泽东对孙中山的实业计划是了如指掌的,虽然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没有明确指出这一点,但是毛泽东却是实实在在地实施着孙中山的实业计划的,而且是认认真真地在进行物质的建设的。

毛泽东是如何实施孙中山的实业计划的?

第一,毛泽东首先从农业入手。

农业按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就农业生产就是采用机械生产,但是资本主义国家不借给中国机械,那怎么办呢?

毛泽东首先把土地分给农民实现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在生产中,单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就不易断,按这个道理农民自己组织了互助组。农民在互助组中获得了甜头,就开始成立初级社,初级社开始显现出集体的力量是非常大的,接着农民就想着把初级社变大一些,这就是著名的农业合作社。所有这一切都是农民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而不是党的政策决定出来的。毛泽东的作用仅仅在于发现了农民的创造,肯定了农民的创造,并把这种创造推广到全国去。这就产生了农业合作化运动。随着毛泽东的推广,农业合作化运动迅猛地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发展起来。这种伟大的变革一方面使得许多中央的领导人不理解,认为发展太快了,像周恩来也认为“冒进了”,这样出现了砍掉合作社的歪风。另一方面,农业合作社是一种新事物,究竟如何搞党内出现了分歧,刘少奇当时为中央起草了关于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文件,这个文件简单说就是按照经济规律发展农业并提出发财致富的观点。但是毛泽东认为所谓的经济规律(就是以货币为主的价值规律)是束缚农民的积极性的,发财致富更是和社会主义对立的。因此,毛泽东就把全国各地的农业合作化经验整理出来写了一本书《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以此来反驳冒进论和经济规律论。这就是毛泽东和刘少奇产生矛盾的开始。当毛泽东纠正了党内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错误思想以后,农业合作化运动就开始向更高级的集体生产的方向发展,结果就出现了更大的集体生产方式,这就是著名的人民公社。毛泽东把它称为工农商学兵政社合一的集体所有制组织。这个组织最大的好处是大片土地便于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特别是便于使用农业机械化。同时也便于实现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中所规定的一切发展农业的具体措施。如果孙中山在天有灵,他一定会赞同毛泽东实施农业实业计划的各项政策。

与此同时,毛泽东开始实施孙中山的治水计划。那时没有挖土机没有推土机,别人又不借给我们,怎么办呢?中国农民就靠自己的双手,一锹一锹地挖,一担一担地挑,硬是挖出了全国大大小小各种水利工程,硬是挑出了治理淮河、海河等等的治理工程,硬是开凿了像红旗渠那样的伟大工程,硬是疏通了许多的运河工程。

对于孙中山的铁路计划,毛泽东采取的办法是,动员全国的人、财、物,也在没有机械的情况下,利用人民的双手建设起来的。成昆铁路、宝成铁路等这些最复杂的工程不就是这样吗?

孙中山没有想到他的治水工程、铁路工程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机械完成的,而是中国农民用自己的双手完成的。他该做何感想呢?我想他一定认为中国人民而且主要是中国农民在实现他的实业计划中不能不是伟大的人民!

第二,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向工业进军。

谁都知道,中国解放时,工业生产极不发达,仅有的是少量的私人的民族工业。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就首先采用民族资本家为国家企业加工,或与国家合营,或用租借形式经营国家的企业、开发国家的富源。这样就产生了国家资本主义在私营工业方面的三种形式:公私合营、全部出原料收产品的加工订货和只收大部分产品。这种国家资本主义,毛泽东称为新的国家资本主义,列宁则称为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这种过渡性的工业发展形式在农业合作化的影响下,在1956年就全面地实现了公私合营从而变成单一的国营企业这就是全民所有制工业。由此可见,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以及它形成的人民公社,公私合营运动以及它所形成的国有企业,正是实施孙中山的实业计划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的变更从理论上说,就是所有制的变更或者说是生产关系上的变更。

在这种新的组织中,全国一切人力、财力、物力都集中起来了,这样就为实现孙中山的实业计划打下了政治基础。

第三,确立实施实业计划的纲要和具体计划

为了实施孙中山的实业计划,毛泽东在1956年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其中从大的原则上论证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论证了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从而为中国工业、农业的发展确立了方向。接着毛泽东就开始确定农业和工业的发展纲要和工作条例。《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农业六十条》,《工业七十条》,《科研十四条》,《高教六十条》,《文艺八条》等等。所有这些条例都是在实施实业计划中所应该遵守的一整套的方针、政策和办法。最后,从1953年开始制定具体的五年计划,这些计划是具体的要实现的生产指标。由此可见毛泽东是脚踏实地地实施实业计划的。有了这些纲要、条例、具体的计划,中国人民就能够认清方向、团结协作、齐心努力地尽快地实现孙中山的实业计划。

第四,具体的实施办法和措施。

有了纲领、条例、具体计划,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执行,全国人民团结起来“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就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大跃进就是在这种总路线激励下产生出来的。尽管大跃进中有这样那样的失误甚至错误,但是从实施实业计划的这个总目标的过程中,成绩和失误难道不是十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的关系吗?当时很多人包括党的领导人不理解这个关系,就认为这是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这是左倾冒险主义。我们尊敬的彭德怀同志带头反对,毛泽东认为彭德怀犯的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难道不符合事实吗?

现在的问题是,农业是为工业提供动物性和植物性的原料,工业是为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提供设备、机器、机械等生产工具的。为了克服资本主义那种热病式的生产(这种生产阻碍了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毛泽东把一切生产资料(包括矿物原料、电力、机器、设备等)不是作为商品生产,而是作为产品生产。生产资料的流通不是作为商品进入市场,而是作为产品实行有计划的调拨方式。这样做,既加快了流通速度,又减少了中间商的盘剥。这是毛泽东为了加快发展的第一项措施。这项措施保证了孙中山的革命的建设、非常的建设、速成的建设。

第二项措施就是,农副产品和工业日用品是作为产品生产,但是作为商品流通(这项措施其实就是几千年中国人民所采取的办法)。毛泽东为了减少中间商的盘剥,农副产品由国家统购统销,工业日用品由国家统一分配。交换主要由国家组织的供销合作社完成。为了保证这种商品交换的顺利进行,毛泽东反对自由市场是正确的。

第三项措施是,把货币的发行权、保管权、交易权全部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不另起炉灶。这样银行就成为发展实业计划的出纳管理单位。货币发行量是根据农副产品和工业日用品的总价格确定,而这些商品的价格是由国家物价局根据农副产品和工业日用品的剪刀差以及工资数量、产品数量总和决定的,价格总量是根据这两种商品的总量而变化的,那么货币的发行量也是根据总价格的变动而变化的。所以,在毛泽东时代三十年货币发行量增加了不到八倍,而现在三十年货币发行量增加了近800倍。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生产资料变成了商品。

第五,毛泽东利用外援的情况


中国工业的发展仅靠民族工业是不行的,还是要争取外援。

工业生产是机器生产,没有机器,工业的生产只能是手工生产。要有机器,自然就要购买资本主义国家的现成的机器,要购买机器就得要钱。资本主义国家既不借给我们钱,又禁运机器到中国来。怎么办呢?只有靠苏联和东欧这些国家。我们和苏联签订了几百个工程项目,并借来了钱、设备、工程技术人员。这正是孙中山的引进外资的办法。正是这个办法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建设。但是,没过几年正当工程进行的时候,突然撤走了专家,并且逼迫中国还债,工程处于半停工状态。资本主义国家封锁我们,苏联又半路撤走专家,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只能采取自力更生的政策。毛泽东自力更生的政策的主要内容就是: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土洋并举,集中一切财力、物力、人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国上下一条心,根据工业的需要实行有计划的生产。这就是工业上被逼出来的的计划经济的来历。

毛泽东利用外援的原则是,根据中国发展实业的需要借钱,购买设备,聘请外国专家。由我掌握归我使用。这和孙中山的原则是一样的。毛泽东坚决反对外国资本家在中国设厂赚钱。毛泽东用中国的农副产品或者原料和外国进行交换,并把获得的外汇,用来归还外债。到了1965年左右中国已经是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的国家。这个事实证明,毛泽东时代业已建立起来的工业系统全部属于无产阶级的国家,到了此时,孙中山的工业实业计划已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我想孙中山如果在天有灵那是一定会高兴的。

事实一再证明,没有全民所有制,没有有计划的生产,没有自力更生的政策,中国的工业绝对发展不起来的。人们诽谤大炼钢铁,殊不知这是外国人逼出来的,人们诽谤实行票证制度,殊不知这是工业不发展造成的。中国人贫穷是因为中国的工业不发展的结果,而绝不是工业全民所有制的结果,也不是人民公社的集体所有制的结果。所以解决中国人民摆脱贫穷的办法,不是改变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制度,而是在这两种所有制的基础上实实在在地发展中国的实业计划。

第六,毛泽东坚决反对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一贯的宗旨,因为中国革命靠的是全国广大人民群众其中主要是农民,没有农民的支持革命根本不可能成功,没有农民的牺牲就赶走不了日本帝国主义,没有农民的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只能是空谈。因此,为人民服务自然就是毛泽东革命和建设的唯一的原则。

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话,要落实到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等各项政策中去。其中最最重要的是就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为广大的工人农民谋利益。因此,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自然就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原则。人民的利益,就是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房住。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毛泽东首先要把政治大权、经济大权掌握在广大人民手中,这就是政治上的无产阶级专政。其次,毛泽东组织全国人民参与社会主义建设,每个劳动人民都有工作,每个人都能参与管理,这就是铁饭碗制度。

既然大原则确定了,那么,一切农业生产和一切工业生产,就都要为了解决人民的吃喝穿住为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自然就坚决反对生产为了赚钱,更坚决反对私人发展工业企业。

在制定生产计划中毛泽东用产品的数量作为计划单位,每年的生产统计也是以产品的数量作为统计单位。尽管也有价值的统计也就是国民生产总值,但是我们看看毛泽东时代的统计资料绝大部分都是以产品数量为单位的。由此证明毛泽东绝不是把国民生产总值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目标。由此证明毛泽东发展经济绝不是以资本主义赚钱为目的,而是为了实现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即物质建设为目的。

以上事实证明,毛泽东是孙中山实业计划的坚定的执行者,是孙中山实业计划的忠实的继承者。

劳动者2011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