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10触摸板功能:硬碟故障大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2:13:42

硬碟故障大全(菜鳥必備)

原文:http://www.55188.com/viewthread.php?tid=1739330

 

1.硬碟不啟動的故障、原因和處理 

2.BIOS設置中硬碟模式的含義

3.Fdisk無法讀取硬碟分區

4.Windows XP掛起到硬碟後的異常故障解決

5.報廢硬碟維修實錄

6.常見硬碟自舉失敗的分析

7.從死神手中搶回寶貴的硬碟資料

8.低格能否消除硬碟壞道

9.故障硬碟資料拯救全攻略

10.打開硬碟分區出錯

11.解決多硬碟盤符混亂問題

12.解決硬碟壞磁軌問題

13.硬碟引導型故障分析及排除

14.解開硬碟邏輯鎖死的一種有效方法

15.開機啟動時的硬碟故障分析及排除

16.利用DM軟體使硬碟再生

17.令維修人員大跌眼鏡的硬碟故障

18.啟動時硬碟的停頓如何解決?

19.淺談IDE硬碟常見故障與維護

20.巧用Ghost擦去硬碟損毀的磁區

21.巧裝大硬碟上XP

22.如何維修硬碟壞道

23.什麼樣的“壞硬碟”可修復

24.談談硬碟出現物理壞道的跡象及修復技巧

25.挽救被損硬碟一例

26.挽救硬碟的幾個方法

27.我的硬碟會打盹

28.小跳線解決硬碟容量限制

29.一次硬碟資料恢復的經驗

30.一分鐘教你辨別返修硬碟

31.移動硬碟故障的5種可能

32.硬碟保護卡安全性漏洞及解決辦法

33.硬碟編號一點通

34.硬碟不能分區的困惑

35.硬碟徹底損壞後的資料搶救

36.硬碟出現硬體故障,你敢這樣維修麼?

37.硬碟的常見錯誤提示及解決方法

38.硬碟的技術術語

39.硬碟各部位常見故障匯總

40.硬碟故障問答4例

41.硬碟零磁軌與分區表的修復

42.硬碟軟故障排除的基本知識

43.硬碟軟故障排除基本知識及實例

44.硬碟資料恢復經驗

45.硬碟維護全攻略

46.跳出硬碟認識的誤區

47.硬碟引導型故障分析及排除

48.用活動硬碟盒巧修硬碟

49.用金山毒霸修復硬碟一例

50.用軟體修理硬碟故障的“四個絕招”

51.在第二硬碟上安裝Linux

52.造成硬碟毀滅性故障的錯誤及操作

53.正確安裝雙硬碟/雙光碟機

54.因磁片上存在錯誤而無法安裝Windows 98

55.主機板無法識別硬碟灰塵是兇手

1.硬碟不啟動的故障、原因和處理

(一) 黑屏的故障 

原因:連接硬碟一端的資料線插反(主機板一端不可能插反) 

處理:將其重插(數據線的紅線與電源線的紅線相鄰) 

(二) 顯示"Primary master hard diskfail"的故障 

原因:(1)硬碟資料線、電源線兩者至少有一個沒插好  (2)硬碟跳線設成從盤,而CMOS硬碟參數沒做相應修改(仍然是主盤) 

處理:(1)將其插牢 (2)重設CMOS

(三) 無提示資訊的故障 

原因:(1)CMOS硬碟參數的某些數值設置錯誤 

(2)主引導記錄錯誤或丟失 

(3)主DOS引導記錄第一個重要資料(每扇位元組數)錯誤 

(4)檔案配置表錯誤 

處理:(1)重設CMOS 

(2)用FDISK/MBR命令恢復 

(3)用DISKEDIT修復成512 

具體步驟:用軟碟啟動電腦,以diskedit /w /m模式運行;按Alt+P, 將"面0"改為"面1",確認;按F7以引導記錄方式查看,將"每扇位元組數"一項的數值改成"512"。 

(4)用DISKEDIT調用第二個分配表,再用NDD修復(下載網址見文尾) 

具體步驟:用軟碟啟動電腦,運行diskedit;在"工具"下拉式功能表中選擇"使用第二個FAT表",退出diskedit;然後運行ndd,選擇"診斷磁片"項,一步一步按提示操作,直到完成。

(四) 顯示"DISK BOOT FAILURE,INSERT SYSTEMDISK ANDPRESS ENTER"的故障 www.cnitt.net

原因:(1)硬碟,光碟機連在同一條資料線上,且跳線都設成主盤(或都設成從盤) 

(2)CMOS硬碟參數設成NONE 

(3)主引導磁區結束標誌55AAH錯誤 

處理:(1)將光碟機跳線設成從盤(或硬碟跳線設成主盤) 

(2)重設CMOS 

(3)用NDD的"診斷磁片"修復 

(五) 顯示"Error Loading OperatingSystem"的故障 

原因:硬碟分區表中的使用中的磁碟分割標誌80H被改成00H以外的其它數值(如被改成FFH) 

處理:用DISKEDIT修復為80H 

具體步驟:用軟碟啟動電腦,以diskedit /m /w模式運行;按Alt+P,不做任何修改,直接回車;按F2以16進制方式查看,把000001B0地址行的倒數第二個16進制數值改為80。

(六) 顯示"Not Found any [ative partition] in HDD"的故障 

原因:硬碟分配表中的使用中的磁碟分割標誌80H被改成非使用中的磁碟分割標誌00H 

處理:用DISKEDIT修復為80H 

具體步驟:同(五) 

(七) 顯示"Type the name of the command,Interpreter……" 

原因:(1)硬碟分區表中的主DOS分區標誌06H錯誤 

(2)command.com丟失、損壞或與其它兩個開機檔案版本不同

處理:(1)用DISKEDIT修復為06H

具體步驟:用軟碟啟動電腦,以diskedit /m /w模式運行;按Alt+P,不做任何修改,直接回車;按F2用16進制方式查看,把000001C0 地址行的第三個16進制數值改為06。 

(2)用軟碟中完好的command.com檔拷貝覆蓋(注意版本要相同) 

(八) DOS下輸入d:回車(e:回車,f:回車)後顯示"Invaliddrivespecification" 

(注:該現象並不影響硬碟啟動,只作參考) 

原因:(1)CMOS硬碟參數LBA被設成LARGE 

(2)硬碟分區表中的非使用中的磁碟分割標誌00H錯誤 

(3)擴展DOS分區引導扇的部分資料錯誤 

處理:(1)重設CMOS 

(2)用DISKEDIT修復為00H 

具體步驟:用軟碟啟動電腦,以diskedit /m /w模式運行,按Alt+P,不做任何修改,直接回車;按F2用16進制方式查看,將000001C0地址行的倒數第二個16進制數值改為00。 

(3)用DISKEDIT修復 

具體步驟:情況較複雜,需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九) 顯示"Invalid partition table" 

原因:硬碟分區表部分資料錯誤 

處理:用DISKEDIT修復 

具體步驟:情況較複雜,需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十) 顯示"Disk I/O error ……" 

原因:主DOS引導記錄中物理硬碟標誌號錯誤 

處理:用DISKEDIT改成80H(第一個物理硬碟標誌號) 

具體步驟:用軟碟啟動電腦,以diskedit /m /w模式運行,按Alt+P,將預設值改為:柱0面1扇1,確認;按F2用16進制方式查看,將00000020地址行的第五個16進制數值改為80 

(十一) 顯示"Missing operating system" 

原因:(1)硬碟分區表中的起始定位的三個資料錯誤 

(2)主DOS引導磁區結束標誌55AAH 錯誤 

處理:(1)用DISKEDIT修復為1面0簇1扇 

具體步驟:用軟碟啟動電腦,以diskedit /m /w模式運行,按Alt+P,不做任何修改,直接回車;按F2用16進制方式查看,將000001C0地址行的倒數第二個16進制數值改為00 

(2)用DISKEDIT修復為55AAH 

具體步驟:用軟碟啟動電腦,以diskedit /m /w模式運行,按Alt+P,將預設值改為:柱0面1扇1,確認;將最後兩個16進制數值改為55AA 

(十二) 顯示"Invalid system disk" 

原因:io.sys文件不存在 

處理:用軟碟裡完好的io.sys拷貝覆蓋,或用sys c:命令傳輸(注意版本要相同) 

(十三) 顯示"Non-System disk or diskerror" 

原因:同(十二) 

處理:同(十二) 

(十四) 顯示"Failure…" 

原因:io.sys被改動 

處理:同(十二)

2.BIOS設置中硬碟模式的含義

現在主機板支援三種硬碟工作模式:NORMAL、LBA和LARGE模式。

  NORMAL普通模式是最早的IDE方式。在此方式下對硬碟訪問時,BIOS和IDE控制器對參數不作任何轉換。該模式支援的最大柱面數為1024,最大磁頭數為16,最大磁區數為63,每磁區位元組數為512。因此支援最大硬碟容量為:512×63×16×1024=528MB。在此模式下即使硬碟的實際物理容量更大,但可訪問的硬碟空間也只能是528MB。

  LBA(Logical Block Addressing)邏輯塊定址模式。這種模式所管理的硬碟空間突破了528KB的瓶頸,可達8.4GB。在LBA模式下,設置的柱面、磁頭、磁區等參數並不是實際硬碟的物理參數。在訪問硬碟時,由IDE控制器把由柱面、磁頭、磁區等參數確定的邏輯位址轉換為實際硬碟的物理位址。在LBA模式下,可設置的最大磁頭數為255,其餘參數與普通模式相同。由此可計算出可訪問的硬碟容量為:512×63×255×1024=8.4GB。

  LARGE大硬碟模式。當硬碟的柱面超過1024而又不為LBA支援時可採用此種模式。LARGE模式採取的方法是把柱面數除以2,把磁頭數乘以2,其結果總容量不變。例如,在NORMAL模式下柱面數為1220,磁頭數為16,進入LARGE模式則柱面數為610,磁頭數為32。這樣在DOS看來柱面數小於1024,即可正常工作。目前基本上只有LBA有實際意義了。

3.Fdisk無法讀取硬碟分區

症狀:進入DOS,輸入Fdisk命令,見不到各分區資料,緊接著是字串“error riading fixed disk”並回到DOS提示符。

治療方法:Fdisk無法讀取硬碟分區損壞引起的,你可以分別按下面的幾種方法來處理:

  (1)從DOS運行Fdisk/mbr對分區進行修復。

  (2)利用Norton Utilities 2000的DiskTools對硬體進行修復。

  (3)利用Pqmagic(分區魔術師)對分區進行修復。Pqmagic有比Fdisk更強大的的修復成功,只要你啟動它,它可以自動檢查並修復一些分區已損壞的部分

 

  4.Windows XP掛起到硬碟後的異常故障解決

Windows 

XP除了介面上的美觀和安全性能大大提高外,在很多小地方考慮得很周到,體貼方便了用戶。比如它的儲存當前狀態到硬碟,然後開機不必再經過硬體的初始化,直接從儲存的狀態讀取資料,一般能在15秒左右開機,啟動的速度大大提高。但是,由於硬體和軟體的相容性,使用XP的這種功能的時候,可能會遇到一些異常的情況,下面就分析一下並給出參考的解決辦法:

一、板載音效卡發音不正常

    現在很多主機板都附帶了AC97的音效卡,如果您的機器裡的板載音效卡是軟音效卡,那麼有可能會在掛起到硬碟後,第二次快速開機的時候,發現聲音不正常。筆者見過一塊精英的SIS735主機板上附帶的軟音效卡就是如此——不僅在windowsXP快速開機後發音不正常,在windows98退出到純DOS狀態後,再用EXIT指令回到windows圖形介面的時候,音效卡根本不發音。

    參考的解決辦法:由於這是硬體方面的問題,故此人工調整的機會不大。可以嘗試更換最新的驅動程式,如果不行,就只好買一塊外接的音效卡或是老老實實地重新開機電腦了。值得注意的是,在XP中,此時音效卡還是有很小沙啞的聲音的,聽起來就像音箱的問題不是音效卡的問題,實際卻是這種音效卡必須經過硬體的重新初始化才能重新使用造成的。這才是我寫出這點異常情況真正原因,免得大家在音箱上浪費時間,甚至亂“調整”損壞了音箱。

二、顯示不正常(花屏或黑屏)

    有的機器,在快速開機或是從SLEEP狀態喚醒後,可能會出現花屏和黑屏現象。這可能有三種原因:

  1、顯示卡驅動的不完善:這算是最輕的故障,你找一個穩定的驅動程式版本安裝就是;

  2、電源功率對顯示卡的影響:有的劣質電源功率不夠,會造成AGP顯示卡的供電不足,而XP的重新快速開機是不再初始化硬體的,依賴主機板的ACPI功能,所以可能會在電源方面有些影響。

參考的解決辦法:一是在BIOS裡和windows的電源選項裡進行調整,儘量不使用花哨的功能;二是可以建立一個文字檔的快捷方式,放在桌面上,加上自己定義的快速鍵,在黑屏或花屏的時候,按快速鍵啟動這個文本,可能會在螢幕的部分區域顯示出文本的內容,多用滑鼠點擊切換幾次畫面,顯示卡因為刷新了顯存中的內容,可能會恢復正常的顯示,這是個有點旁門左道、治標不治本的法子,但很實用,呵呵。

三、快速開機後滑鼠無法移動

這種故障並不是死機,鍵盤還是有回應的。其實在以前的windows9X裡的喚醒後,也有出現。可能會有兩種情況:

  1、你的滑鼠和主機板或是電源不相容。

  2、你的滑鼠是冒牌貨,所以windowsXP在使用相應內置的驅動程式的時候,識別上有問題,造成一些BUG。

參考的解決辦法:先試試把滑鼠拔掉,再插上,利用windows的隨插即用再次檢測滑鼠,但這樣長久可能會損壞主機板介面;更換其他品牌的滑鼠,最好是正品滑鼠;或是把滑鼠的連接從PS/2介面與串口切換一下試試,有些PS/2介面的滑鼠是不太適應XP的新功能的。順便提醒一句,別小看滑鼠的冒牌問題,以為能用就成——在安裝windowsXP和windows2000的時候,經常就因為假滑鼠造成安裝的失敗。

四、啟動問題

windows 

XP加入了啟動的設置防止盜版。有的人安裝的是30天要啟動的版本,如果你的主機板電池掉電了,開機的日期不正常,在快速開機的“歡迎使用”之後,windows 

XP可能會提示你必須啟動才能使用。因為有的人貪圖方便,可能會在沒保存或轉移某些重要文檔的情況下就用了掛起到硬碟的功能,遇到啟動提示的時候,因為啟動功能鎖定了系統,不能再進入圖形介面處理未完成的文檔而損失工作的成果。這雖不算快速開機的真正故障,也不算很普遍,還是要提醒大家的,如果你不想啟動產品,那麼注意你的日期哦——因為快速開機畢竟也是一種重新啟動,windowsXP是會檢測的。

5.報廢硬碟維修實錄

微機對硬碟自檢的故障提示一般有兩種:一種是“HDD Not Detected(沒有檢測到硬碟)”,另一種是“HDD Control 

Error(硬碟控制錯誤)”。現介紹具體的修復步驟。

先用水洗淨雙手,目的是洗淨手上的油蹟與汗跡,同時泄放掉人體可能殘存的靜電。最好能戴一雙醫用手套再進行操作。本人的15只硬碟在自檢時均能聽到磁片旋轉的聲音。磁片能正常旋轉,估計主電機和控制電路板均無故障。對於“HDD 

Not 

Detected”錯誤提示的硬碟,首先檢查硬碟外部資料信號線的介面是否有變形,介面焊點是否存在虛焊。排除以上的可能後,取下硬碟後蓋,露出電路控制板。擰下控制板上的固定螺絲,將控制板與硬碟主體分離。這時可以看見硬碟主體的兩排彈簧片。一排作為主電機的電源,另一排作為硬碟主體的磁頭機械臂驅動線圈電源以及硬碟主體與電路控制板間資料傳輸介面。對於無特殊封裝的硬碟,往往可以看見彈簧片與控制電路板對應部位均有灰塵。用脫脂棉蘸無水酒精清潔,對彈簧片變形的部位校形,並除去氧化層。本人的7只硬碟經以上處理後,均恢復正常。

如果以上處理無效,那就得打開硬碟主體。選取一個灰塵很少的環境,擰開硬碟前蓋的螺絲(有的是用膠粘牢)。取下硬碟的前蓋,這時就可清楚地看到盤面。首先用數位萬用表檢測磁頭機械臂驅動線圈是否斷路。該線圈的正常阻值為20Ω左右。其次檢測磁頭上的連線是否斷開。每張盤面的兩側均有一個磁頭,每個磁頭均有兩根連線接到磁頭機械臂上的集成晶片上。該晶片常見的型號為H1710Q,作用是將磁信號轉變為電信號,再送到電路控制板處理。磁頭阻值應在23Ω~26Ω之間。若磁頭阻值較大,說明磁頭損壞。磁頭連線與晶片H1710Q相連,H1710Q對應腳阻值應在1.7kΩ左右,若在1.2kΩ以下說明該晶片已被擊穿,可與排線一起更換。

若磁頭上的連線斷路,可用∮0.2mm的優質漆包線取代。一端壓在磁頭的金屬彈片上,另一端焊在H1710Q相應的腳上。注意將漆包線卡在機械臂相應的卡槽內,並用少許502膠水固定,防止硬碟轉動時與漆包線相摩擦。將硬碟各部分復原後,最後用702矽膠將硬碟周圍封死,防止灰塵進入。由於磁頭體積很小,不易將漆包線卡在上面,最好在放大鏡下操作。在本人的廢硬碟中,有兩隻系磁頭上的連線損壞。本人在卡漆包線時由於用力過猛,造成一隻磁頭損壞,因此只修復好一隻硬碟,開機後恢復正常。

  對於提示“HDD Controller 

Error”錯誤的硬碟,大都是由於某種原因造成硬碟主引導記錄(MBR)上檔受損。MBR位於0磁頭/0柱面/1磁區上,由FDISK.EXE對硬碟分區時生成。若MBR受損,微機會提示HDD 

Controller 

Error,實際上是零磁軌上檔損壞,這時格式化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必須用專用軟體來處理。首先用系統磁片在A盤啟動後,運行Scandisk命令檢查C盤。

  若零磁軌未損壞,只需用Norton8.0軟體將該磁軌上的檔修復即可。具體作法為:找一台內置硬碟與待修硬碟型號規格完全相同且裝有Norton8.0版軟體的電腦,將待修硬碟與硬碟電源線相連接,但硬碟信號線不接,跳線不變。1)開機後運行Disk 

Edit命令,從功能表Tools中點取CONFIGURATION項,將Read 

Only項取消,2)從下拉式功能表O-biect中選取Driver項,將Hard Disk類型設置為Physical 

Disk,點擊OK項確定;3)從Ob-ject菜單中選取Partition 

Table項,將接在完好硬碟上的信號線拔下,接到待修硬碟上,點擊OK項確定。4)選擇Hard Disk1點擊OK項確定,再從Write 

Ob-ject to Physical 

Sectors對話方塊中將Cylinder、Side、Sector分別設置成0、0、1點擊OK項確定。當出現Warning對話方塊時選Yes項。退出Norton軟體,這樣就將硬碟的主引導資訊恢復。重新開機,硬碟恢復正常,原硬碟內的檔也不會丟失。

  若零磁軌損壞的硬碟,先仍按上述步驟用Nor-ton8.0軟體處理,只是到了第三步時,將Cylinder、Side、Sector分別設置成1、0、1點擊OK項確定。當出現Warning對話方塊時選Yes項。退出Norton軟體,重新開機電腦,在CMOS設置硬碟自動檢測一欄中可以看到,CYLS數值減少了1個。如原來CYLS為2112,則變為2111。說明原硬碟分區表是從C盤的0柱面開始,現從1柱面開始。保存CMOS設置後退出。重新分區、格式化後硬碟恢復正常。另有3塊硬碟,自檢時提示“HDD 

Controller 

Er-ror”。採用以上方法處理無效,只能報廢。同行們手中若有壞硬碟,先不必廢棄,可先按以上的方法維修,相信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6.常見硬碟自舉失敗的分析

一般硬碟自舉失敗,如果不是主引導磁區或DOS引導磁區被破壞(如被病毒感染),那麼其他症狀基本上是由一些與硬碟相關的硬體故障引起的。軟體方面可用殺毒軟體查殺引導磁區病毒,或用NORTON、DEBUG等修復(比較麻煩),而硬體方面可根據開機自檢後所提示的資訊來進行分析。

1.開機自檢完成並提示以下出錯資訊:HDD controller failure Press F1 to Resume

當出現上述資訊時,則應該重點檢查與硬碟有關的電源線、資料線的介面有無鬆動、接觸不良、信號線接反等,其次還要檢查硬碟的跳線是否設置錯誤。

2.開機記憶體自檢後顯示如下資訊:FDD contreller fanilure HDD contreller failure Press any 

key to Resume

  出現上述資訊通常是連接軟、硬碟的I/O部分接觸不良或有損壞,這個比較麻煩,輕的還可修理,嚴重的搞不好就得換件了。

  3.開機顯示如下資訊:Drive not ready error Insert BootDiskette in A Press any key 

when ready...

  出現上述錯誤,多屬於“C:”類型未設置或因為CMOS供電不足,造成CMOS資訊丟失所引起。

  以上只是些常見的硬碟自舉失敗的原因。如果是第1、3類,可以自己手動排除,若是2類的問題,自己就不好下手了,最好還是到廠家或是請專業人員來維修吧。

7.從死神手中搶回寶貴的硬碟資料

事故起源於一次停電,我當時正在整理硬碟,由於停電在大學校園裡經常發生,我已經見慣不驚,也沒有怎麼特別在意。恢復供電後啟動電腦,可是系統卻顯示沒有系統磁片,提示插入開機磁片。我習慣性地拿出win98開機磁片啟動了系統,認為不過又是一次簡單的系統檔損壞,可以輕鬆搞定。可是事情出乎了我的意料。系統啟動後鍵入“C:”,系統提示符顯示目前的目錄已經在C盤根區,可是當我試圖列出目錄結構時DOS報錯。運行Scandisk,報告可能是BIOS設置錯誤或者有病毒,退出。整個c盤看上去好象沒有被格式化過,不能執行任何操作。還有更糟的,其餘分區竟然全部一起丟失!Fdisk也只能顯示C盤及其容量(和出事前同樣大小--這一點很很重要,下文將會提到),其餘分區連同其硬碟容量都全找不到了。聯想到最近某篇文章介紹到突然停電可能造成BIOS的硬碟設置出錯,我還不慌不忙地重起電腦進入BIOS中設置硬碟,可是並沒有發現任何錯誤!問題比想像的嚴重得多。這時候我有點病急亂投醫了,急忙找出能找到的關於硬碟故障的文章來參考,我甚至懷疑是中了病毒或者硬碟鎖,可是從現象來看並不是十分吻合,並且由於有重要資料保存在硬碟,平時使用中我很注意嚴防病毒,基本可以排除這方面的問題。手中沒有任何資料提到這種問題,看來我的問題還很獨特,“史無前例”呀。現在只有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力量來挽救我的寶貴資料了。

 

  湊巧的是我桌上正好有一張Norton2002的光碟(說起來可能有很多老鳥在DOS時代就已經接觸過Symantec公司的Norton8.0了,從那時起Norton系列軟體就説明我們解決了無數的電腦軟硬體問題,可以說最專業的系統診斷維護軟體它是當仁不讓了),何不試一試它能不能幫我再一次度過難關?

 

  說幹就幹,拆下我的硬碟裝在舍友電腦上並正確設置。啟動Win98安裝好Norton2002,迫不及待地運行Norton disk 

doctor掃描硬碟(Norton元件支援FAT16、FAT32、NTFS這些使用最多的分區格式),馬上NDD就發現硬碟分區錯誤和一些很專業的“莫名其妙”看不懂的錯誤,接下來當然是修復這些可惡的問題啦。重起後驚奇地發現C盤的檔已經完全恢復,一個比特也沒有少,初戰告捷。

 

  可是如何恢復其餘分區裡的資料?我有一點不知所措了,不過現在可以肯定地判斷不是病毒和硬碟鎖的原因,真虧了當時沒有亂下藥呀。回想NDD檢測硬碟時不止修復了一處錯誤,說不定現在已經找回了丟失的容量。想到這裡我鍵入了“Fdisk”,呵呵,果然不出我所料,丟失的硬碟容量全找出來了。接下來是重新分區然後格式化?沒有那麼簡單,要是那樣我的資料可能就進入天堂再也找不回來了,多日辛苦搜集的東西怎能說放棄就放棄?C盤不是已經恢復了麼?我何不“克隆”出幾個“一模一樣的C盤”來讓NDD給我恢復硬碟?使用Fdisk給剩餘的硬碟分區(由於有一定的冒險因素,我的手有一點抖),要注意的是,新分的分區一定要和原來的分區完全相同,如果您記不住的話也許就只有放棄了。分好區後重起進入Win98運行NDD檢測分區(千萬不要格式化分區),和當時C盤一樣,NDD發現了錯誤並成功修復,所有分區裡的資料全部找回,讓人不由地狂喜。

 

  問題的解決全靠了Norton,讓我不由地再一次對它刮目相看。不用掌握高深的知識,不用煩瑣的操作,Norton可以給您的系統以最專業的維護,當您的系統出現了各種莫名的錯誤時,借助Norotn說不定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朋友,試試看?

   8.低格能否消除硬碟壞道

甲:大家來說說硬碟出了壞道應該怎麼處理?聽說用低級格式化就可以解決問題,使硬碟重獲“新生”?是這麼回事嗎?

  乙:低級格式化應該不能徹底消除硬碟的壞道。簡單地說,目前的低級格式化程式只會遮罩硬碟的物理壞道,而並不能修復壞道。硬碟經過“低格”處理後,壞道是有可能看不見了,但那只是將壞道隱藏起來。而且如果下次再出現壞道又做一次“低格”,如此惡性循環,壞道只會越來越多!雖然表面上沒有了,但被遮罩的磁區越來越多,硬碟上的可用空間也就會越來越少!等真正醒悟過來時,可能已經超出了質保期限,悔之晚矣!還是不提倡這種作法為妙。

  丙:可是大部分的壞道都只是邏輯性的,“低格”完全可以修復,而修復後也可以正常使用,我就用過這樣的硬碟。

  乙:邏輯壞道需要用“低格”來修復?

  丙:當然了!那是最直接的方法,用其他軟體也可以!

  乙:可是你知不知道當Lformat程式發現有物理壞道時,就會提示錯誤而退出,根本不可能完成修復工作!再說,既然確定是邏輯壞道,那用NDD就可以了,用LFormat簡直是“飲鴆止渴”!

 

  丁:LFormat真的很有用嗎?答案是否定的!那只是權益之計,它也許可以使硬碟勉強使用,但並不會有什麼徹底的修復之論,況且只是個別情況!再說現在廠商一般都提供3年的保修期,所以如果在保修期內的話最好還是送回廠商做更換或維修的好。

  乙:我個人認為,低格程式是為廠商設計的,而非一般用戶。有很多人看到自己的硬碟有壞道就想用“低格”來修復,在理論上來看是可能的,但硬碟壞道的性質到底是什麼在起著決定作用?如果是物理損傷,用100次“低格”也沒有用,因為硬碟可不是什麼“泥土塊”,有了裂痕再把它揉揉就好了。所以“低格”前一定要把壞道的性質分清楚,如果盲目的使用低格程式,只會適得其反。

  再有,低格程式會把原有的分區全部刪除,而壞道還是存在,等到再次分區時就可能把原來的壞道分成兩個或幾個。雖然可能一時看不出,系統也暫時檢測不出,但壞道是會擴大的,像傳染病一樣蔓延,如果有重要的資料存儲在暫時還沒有問題的磁區上,那一旦發作就慘了!從我個人經驗來看,有物理壞道的硬碟沒做低格的,壞道蔓延速度要比做低格的慢,而且即使擴散也只在壞道的鄰近磁區,但用了低格後可能就要“滿地開花”了!

  而且我記得不少廠家也都告誡用戶慎用“低格”!恐怕用意也正是在此。

  丁:其實還是應該先分清壞道的類型,確認到底是邏輯壞道還是物理壞道。

  乙:如果一定要用Lformat來“修復”壞道的話,也應該先知道什麼是Servo、什麼是ECC、什麼是Preamp、什麼是PRML?而且作為普通使用者也應該知道,現在的硬碟沒有任何協力廠商的程式能做真正意義上的“低級格式化”。

丙:你們說了半天我還是不清楚什麼叫物理壞道、什麼叫邏輯壞道,是不是說軟體能修復的就是邏輯壞道,不能修復的就是物理壞道?那Scandisk等軟體所報告的“物理壞道”指的只是對硬碟執行寫指令時硬碟返回作業系統一個錯誤;而邏輯壞道,指的是在FAT表上標記為壞道,但是這個FAT表所對應的位置卻能夠正常讀寫。是這麼回事嗎?

  乙:我所指的邏輯壞道是說硬碟在寫入時受到意外干擾,造成有ECC錯誤。硬碟在寫入的時候,是會用ECC的邏輯重新組合資料,一般作業系統要寫入512個位元組,但是實際上硬碟會多寫幾十個位元組進去,而且所有的這些位元組都要用ECC 

的方式進行編碼。如果根據原始位元組算出的 ECC和讀出位元組算出的ECC不同,就會產生ECC錯誤,但是這個時候資料一般能夠讀出來。

  而物理壞道是指磁片的介質損傷或者是各種原因造成的對某個區域的無法讀寫。

  丁:物理壞道其實也有軟性和硬性的分別。介質表面的物理損傷是硬性的,且無法修復。但由於某些外界影響而造成的資料寫入的幾個bit錯誤,一般的作業系統也會認為是物理壞道,但這種壞道是能夠用硬碟自己的邏輯或廠方提供的軟體修改好的,雖然一般的格式化或所謂的“低格”程式都會在這些位置報告錯誤,但這種ECC錯誤是能夠用相應的指令和邏輯改正且回寫正確的。

  再有,即使硬碟有了個別細小的表面物理損傷,目前的硬碟也能夠通過將這個磁區重新定向到一個好的保留磁區裡面來修正,像WD硬碟的資料衛士就是幹這個工作的。

  其實所有的硬碟都有一個內部的“表”,在這“表”裡是一些物理位址(通過Servo邏輯來定位,用真實的物理磁軌標記法來表示偏移),這些位置是表示在這些地方寫入資料可能不穩定,或者有小的缺陷,而這個“表”就叫做P-List。

  而作業系統的格式化指令,一般是調用ATA的寫磁區或格式化磁區指令,這兩個指令是無法完成諸如改正ECC錯誤,或者磁區重定向工作的。所以,一般的格式化或硬碟修正軟體是不能修改這種能夠修改的錯誤的……

  丙:有一個問題請教:是不是目前真正的“低格”已經不是最終用戶可以做的,因為由於邏輯定址的關係,最終使用者所用的程式都不可能進行原始意義上的“低格”,從某種意義上說只是比原來“低格”更為高級一些的硬碟邏輯重置的操作。因此我覺得現在大談特談“低格”並沒有太大意義,目前一些硬碟公司也都提供了Zero-Fill(充零,用0字元填滿整個硬碟)工具,表面效果其實與“低格”差不多,不知您的看法如何?

  另外,現在很多硬碟都會自己Defect List,這是不是您所說的P-List?同時,這是否也意味著這些硬碟也都具備了磁區重定向技術?

  丁:現在的硬碟都有這種“重定向”技術,這個技術說簡單點就是把真實的CSH映射到一個虛擬的CSH上的“表”。大家對於只有一個磁頭的硬碟在設置裡有16個磁頭應該已經習慣了,而這些東西確實都在一個保留的分區,而且也是可以通過一般的ATA 

介面來訪問的。

  不過,如果要進入這個保留分區的話,硬碟首先要進入非正常使用的狀態(我們叫Native方式),而且還要知道各個“表”的偏移量,以及“表”的資料結構。因此,這對於一個可能有幾十兆,但卻不知道資料結構和“表”的起始、結束位置的大塊資料來說,使用者即使知道了也無法使用,就更不用說修改了。(飛翔鳥2000收集、整理)

  本期小結:本期話題是圍繞一個朋友對“低格”程式是否可以修復硬碟來展開的。關於“低格”問題,大家的意見主要是:如果是磁片有物理損壞,除非更換是無法完全解決的;如果是非物理損壞這裡就要看是怎麼回事了,有的是普通用戶可以解決的,比如用Format或文中說的LFormat等;但另有一些軟性問題卻只有廠商才有相關的工具可以解決。

9.故障硬碟資料拯救全攻略

為了有效地保存硬碟中的資料,除了經常性地進行備份工作以外,還要學會在硬碟出現故障時如何救活硬碟,或者從壞的區域中提取出有用的資料,把損失降到最小程度。 

  系統不認硬碟 

  系統從硬碟無法啟動,從A盤啟動也無法進入C盤,使用CMOS中的自動監測功能也無法 

  發現硬碟的存在。這種故障大都出現在連接電纜或IDE埠上,硬碟本身故障的可能性不大,可通過重新插接硬碟電纜或者改換IDE口及電纜等進行替換試驗,就會很快發現故障的所在。如果新接上的硬碟也不被接受,一個常見的原因就是硬碟上的主從跳線,如果一條IDE硬碟線上接兩個硬碟設備,就要分清楚主從關係。 

  CMOS引起的故障 

  CMOS中的硬碟類型正確與否直接影響硬碟的正常使用。現在的機器都支持“IDE Auto 

Detect”的功能,可自動檢測硬碟的類型。當硬碟類型錯誤時,有時乾脆無法啟動系統,有時能夠啟動,但會發生讀寫錯誤。比如CMOS中的硬碟類型小於實際的硬碟容量,則硬碟後面的磁區將無法讀寫,如果是多分區狀態則個別分區將丟失。還有一個重要的故障原因,由於目前的IDE都支援邏輯參數類型,硬碟可採用“Normal,LBA,Large”等,如果在一般的模式下安裝了資料,而又在CMOS中改為其它的模式,則會發生硬碟的讀寫錯誤故障,因為其映射關係已經改變,將無法讀取原來的正確硬碟位置。 

  主引導程式引起的啟動故障 

  主引導程式位於硬碟的主引導磁區,主要用於檢測硬碟分區的正確性,並確定使用中的磁碟分割,負責把引導權移交給使用中的磁碟分割的DOS或其他作業系統。此段程式損壞將無法從硬碟引導,但從軟盤機或光碟機啟動之後可對硬碟進行讀寫。修復此故障的方法較為簡單,使用高版本DOS的FDISK最為方便,當帶參數/mbr運行時,將直接更換(重寫)硬碟的主引導程式。實際上硬碟的主引導磁區正是此程式建立的,FDISK.EXE之中包含有完整的硬碟主引導程式。雖然DOS版本不斷更新,但硬碟的主引導程式一直沒有變化,從DOS 

3.x到Windos 95的DOS,只要找到一種DOS引導盤啟動系統並運行此程式即可修復。 

  分區表錯誤引發的啟動故障 

  分區表錯誤是硬碟的嚴重錯誤,不同的錯誤程度會造成不同的損失。如果是沒有使用中的磁碟分割標誌,則電腦無法啟動。但從軟盤機或光碟機引導系統後可對硬碟讀寫,可通過FDISK重置使用中的磁碟分割進行修復。 

  如果是某一分區類型錯誤,可造成某一分區的丟失。分區表的第四個位元組為分區類型值,正常的可引導的大於32MB的基本DOS分區值為06,而擴展的DOS分區值是05。很多人利用此類型值實現單個分區的加密技術,恢復原來的正確類型值即可使該分區恢復正常。 

  分區表中還有其它資料用於記錄分區的起始或終止位址。這些資料的損壞將造成該分區的混亂或丟失,可用的方法是用備份的分區表資料重新寫回,或者從其它的相同類型的並且分區狀況相同的硬碟上獲取分區表資料。 

  恢復的工具可採用NU等工具軟體,操作非常方便。當然也可採用DEBUG進行操作,但操作繁瑣並且具有一定的風險。 

分區有效標誌錯誤的故障 

  在硬碟主引導磁區中還存在一個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其最後的兩個位元組:“55aa”,此位元組為磁區的有效標誌。當從硬碟、軟碟或光碟啟動時,將檢測這兩個位元組,如果存在則認為有硬碟存在,否則將不承認硬碟。此處可用於整個硬碟的加密技術,可採用DEBUG方法進行恢復處理。另外,當DOS引導磁區無引導標誌時,系統啟動將顯示為:“Mmissing 

Operating System”。方便的方法是使用下面的DOS系統通用的修復方法。 

  DOS引導系統引起的啟動故障 

  DOS引導系統主要由DOS引導磁區和DOS系統檔組成。系統檔主要包括IO.SYS、MSDOS.SYS、COMMAND.COM,其中COMMAND.COM是DOS的外殼文件,可用其它的同類文件替換,但缺省狀態下是DOS啟動的必備檔。在Windows 

95攜帶的DOS系統中,MSDOS.SYS是一個文字檔,是啟動Windows必須的檔,但只啟動DOS時可不用此檔。DOS引導出錯時,可從軟碟或光碟引導系統後使用SYS 

C:命令傳送系統,即可修復故障,包括引導磁區及系統檔都可自動修復到正常狀態。 

  FAT表引起的讀寫故障 

  FAT表記錄著硬碟資料的存儲位址,每一個檔都有一組FAT鏈指定其存放的簇地址。FAT表的損壞意味著檔內容的丟失。慶倖的是DOS系統本身提供了兩個FAT表,如果目前使用的FAT表損壞,可用第二個進行覆蓋修復。但由於不同規格的磁片其FAT表的長度及第二個FAT表的位址也是不固定的,所以修復時必須正確查找其正確位置,一些工具軟體如NU等本身具有這樣的修復功能,使用也非常的方便。採用DEBUG也可實現這種操作,即採用其m命令把第二個FAT表移到第一個表處即可。如果第二個FAT表也損壞了,則也無法把硬碟恢復到原來的狀態,但檔的資料仍然存放在硬碟的資料區中,可採用CHKDSK或SCANDISK命令進行修復,最終得到*.CHK檔,這便是丟失FAT鏈的磁區資料。如果是文字檔則可從中提取出完整的或部分的檔內容。 

  目錄表損壞引起的引導故障 

  目錄表記錄著硬碟中檔的檔案名等資料,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是該文件的起始簇號。目錄表由於沒有自動備份功能,所以如果目錄損壞將丟失大量的檔。一種減少損失的方法也是採用CHKDSK或SCANDISK程式恢復的方法,從硬碟中搜索出*.CHK檔,由於目錄表損壞時僅是首簇號丟失,每一個*.CHK檔即是一個完整的檔,把其改為原來的名字即可恢復大多數檔。 

  誤刪除分區時資料的恢復 

  當用FDISK刪除了硬碟分區之後,表面上是硬碟中的資料已經完全消失,在未格式化時進入硬碟會顯示為無效驅動器。如果瞭解FDISK的工作原理,就會知道FDISK只是重新改寫了硬碟的主引導磁區(0面0道1磁區)中的內容,具體說就是刪除了硬碟分區表資訊,而硬碟中的任何分區的資料均沒有改變。可仿照上述的分區表錯誤的修復方法,即想辦法恢復分區表資料即可恢復原來的分區及資料。如果已經對分區格式化,在先恢復分區後,可按下面的方法恢復分區資料。 

  誤格式化硬碟資料的恢復 

  在DOS高版本狀態下,FORMAT格式化操作在缺省狀態下都建立了用於恢復格式化的磁片資訊,實際上是把磁片的DOS引導磁區、FAT分區表及目錄表的所有內容複製到了磁片的最後幾個磁區中(因為後面的磁區很少使用),而資料區中的內容根本沒有改變。這樣通過運行UNFORMAT命令即可恢復。另外DOS還提供了一個MIROR命令用於記錄當前磁片的資訊,供格式化或刪除後的恢復使用,此法也比較有效。

10.打開硬碟分區出錯

問:我用Windows優化大師對系統作了優化後,不知道是誤操作還是怎麼了,發現E盤圖示變成優化大師圖示,按兩下E盤會進入MS-DOS方式,按一下右鍵然後選“打開”才能進入E盤,請問如何讓E盤恢復正常?

  答:打開登錄編輯程式,找到HKEY_CLASSES_ROOT\Drive,把右邊的預設值裡面的內容刪除。圖示的修改是:找到HKEY_CLASSES_ROOT\Drive\DefaultIcon,修改右邊的圖示為你需要的圖示。以Windows 

XP為例,這個鍵值是:%SystemRoot%\System32\shell32.dll,8(不同的作業系統,該鍵值是不同的)。

 

   11.解決多硬碟盤符混亂問題

現象:在安裝了第二塊硬碟後,老硬碟與新硬碟上的盤符會出現盤符交叉的現象,在調用檔的時候就會出現很多麻煩,甚至導致某些程式無法使用。

    方法:

  1.遮罩硬碟法

    將兩塊硬碟設置好主從關係並正確連接,然後開機進入BIOS設置程式。在“Standard CMOS 

Features”選項中將從盤參數項設為“NONE”,遮罩掉從盤。在“Advanced BIOS 

Features”選項中設置主盤為啟動硬碟。保存設置後重新開機,則硬碟盤符就會按照主、從盤的分區順序排列好了。這種方法的缺點是從盤只能在Windows下正常使用,在純DOS模式下無法識別從盤。

    2.重新分區法

    設置好主從關係並正確連接硬碟後,使用任一款分區軟體將從盤全部劃為邏輯分區,則從盤的盤符就會按順序排在主盤後面。(陳會安)

    3.Win 9x:使用Letter Assigner

    Letter Assigner能夠任意指定硬碟的盤符。啟動Letter Assigner,在Letter 

Assigner的工具列下方列出了“A~Z”26個盤符,其中黃色表示當前可以選擇使用,灰色表示當前不可使用。在主視窗中選中需要修改的盤符,然後從盤符欄中選擇修改後的盤符,執行“檔→保存”命令,重新開機電腦即可。

    在操作過程中,如果需要放棄修改,只要執行“編輯→恢復原版”或者按下“Ctrl+Z”複合鍵即可。一般情況下系統磁片的盤符不能修改,否則可能造成系統啟動錯誤。當修改系統磁片的盤符時,Letter 

Assigner會彈出一個提示視窗。(LanFu)

   

4.Win 2000/XP:作業系統設置法

    以上幾種方法建議大家只在Win 9x\Me下使用,而在 Win 2000\Me下硬碟的混亂問題已經得到解決,並且可以通過設置指定驅動器名。

    以Win 

2000為例,操作步驟是:打開“控制台→管理工具→電腦管理”,接著展開“存儲→磁片管理”,右鍵選中需要調整的分區,選擇“更改驅動器名和路徑”選項,點擊“編輯”按鈕,然後進行調整工作即可。

    注意:所設定的驅動器名稱只能是未使用過的;當設定完成後,會彈出警告視窗,說該操作可能造成驅動器停止,不用理會,點擊“確定”即可。(任亞維)

    5.利用PartitionMagic

    PartitionMagic(分區魔術師)可以對硬碟進行重新分區、格式化、複製分區等操作,使用它修改盤符的操作方法如下:

    啟動PartitionMagic,滑鼠右擊需要修改的盤符,在快顯功能表中選擇“高級→修改驅動器盤符”,然後在彈出的“更改驅動器盤符”視窗中選擇新的盤符,按一下“確定”按鈕,接著選擇“常規→應用改變”命令,按照提示重新啟動即可。

  另:

(1)Windows 2000/XP

  Windows 2000/XP一般不會產生盤符交叉的問題,但前提是安裝Windows 

2000、XP時只安裝了一塊硬碟,安裝結束後才能掛上第二塊硬碟,假如是在添加第二塊硬碟後安裝Windows 

2000/XP的話,那麼仍然會產生盤符交叉,而且這是永久性的,即使取下第二塊硬碟也無濟於事。

  不過,我們可以進入“控制台→管理工具→電腦管理”視窗,在“電腦管理”下選擇“磁片管理”,選中相應分區,從右鍵功能表中執行“更改驅動器名和路徑”命令,在圖1對話方塊中點擊“更改”按鈕,然後重新指派一個磁碟機代號,再對其他分區重複執行該命令即可。

(2)Windows 9x/Me

  有一個簡單的辦法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只須在BIOS設置程式中稍稍動些腦筋,將第一塊硬碟設置為“User”或“Auto”,而將第二塊硬碟設置為“NONE”,這樣儘管BIOS無法發現這塊硬碟,但Windows 

9x/Me的隨插即用功能會自動檢測第二塊硬碟,並自動分配盤符,令人擔心的盤符交叉現象也就不復存在了。當然在純DOS模式下第二塊硬碟是看不到的。

(3)Fdisk

  我們可以在執行Fdisk命令分區時,選中“Change current fixed disk 

drive”項,然後選中第二塊硬碟將所有分區刪除,再選擇“Create Extended DOS 

Partition”將所有空間都分配給擴展分區使用,接下來再進行分區。也就是說不創建主要磁碟分割只創建擴展分區,最後格式化就行了。

12.解決硬碟壞磁軌問題

問:我在格式化硬碟了出現提示:Recording current bad clusters, writing outfile allocation 

table. Calculating free 

space.是不是硬碟有壞簇?請問什麼是壞簇和壞磁軌?如何測試硬碟壞道是物理壞道還是邏輯壞道?物理壞道可修復嗎?

    答:硬碟格式化後,從邏輯上可以分為磁軌(碟片上的同心圓)、磁區、柱面及簇等,其中簇是保存資料的基本單位。

    硬碟的壞道分為物理壞道和邏輯壞道。物理壞道就是硬碟磁片本身受到損傷而導致的壞道。邏輯壞道是指磁片並未損傷,而是由於軟體故障、病毒、非正常操作等造成的壞道假像,使得正常的磁區也被標示為損毀的磁區。據統計,有約40%的返修硬碟實際上沒有任何物理故障,而是邏輯壞道在搗亂。因此各個公司也為此推出硬碟故障診斷工具軟體:如希捷的SeaTools,昆騰的DPS,IBM的Drive 

Fitness,三星的Self-diagnostic,西部數據的Data Lifeguard Tools,邁拓的Maxtor Diagnostics 

Program等,這些工具可以説明你判斷硬碟是物理壞道還是邏輯壞道,因為只有真正的物理壞道軟體才會報告。硬碟出現邏輯壞道,可以用以上硬碟廠商提供的Disk 

management或Norton utilities2000等軟體中的工具軟體來處理。而物理壞道,從理論上說是無法修復的。

13.硬碟引導型故障分析及排除

硬碟是存儲資訊的重要介質,當硬碟出現故障後,迅速找准故障原因並排除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這裡把病毒以外的故障分析如下,供參考:

  1、HDD controller failure(硬碟驅動器控制失敗)

  POST程式向驅動器發出尋道命令後,驅動器在規定時間內,沒有完成操作而產生逾時錯誤。

  C:drive faiIure(硬碟C驅動失敗)

  RUN SETUP UTTLITY(運行設置功能)

  Pressto Resume(按鍵重新開始)

  這種故障一般是因為硬碟的類型設置參數與原格式化時所用的參數不符。由於IDE硬碟的設置參數是邏輯參數,所以多數情況下由軟碟啟動後,C盤能夠正常讀寫,只是不能啟動。

  2、故障資訊:l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無效的驅動器指定)

  這是說明你欲操作的分區或是邏輯磁碟機在分區表中根本沒有定義。如果一個分區或是邏輯磁碟機在分區表裡的相應表項已不存在,那麼對於作業系統來說,該分區或邏輯磁碟機也就不存在了。這種故障,問題一定首先出在分區表。修復這類故障,最簡單的方法是事先做好分區表的備份,比如可用Pctools9.0的Bootsafe工具,當然也可以根據BPB表內的資料重新計算分區表,但比較複雜。

  3、Ertor Loading Operation System(裝載作業系統錯誤)

  這類故障是在讀取磁碟分割開機磁區(BOOT區)出錯時提示的。可能的原因有:第一、分區表指示的分區起始物理位址不正確。比如,把分區表項第三位元組(起始磁區號)由1改為0,即指示該分區的起始位址為指示磁頭、指定磁軌上的第0個磁區(此處為物理位址,磁區應由1開始),INT 

13H讀盤失敗後,即報此錯。第二、磁碟分割開機磁區所在磁軌的磁軌標誌和磁區ID損壞,找不到指定磁區。第三、驅動器讀電路故障。這種情況比較少見,多數是隨機性讀錯誤,因為系統引導能進行到此處,至少說明已正確地讀出了一個主引導磁區。

  4、不能進入系統,如有軟盤機,則由A驅引導,顯示:

  DRIVE NOT READY ERROR(設備未準備好)

  Insert Boot Diskette in A:(插入引導盤到A驅)

  Press any key when ready(準備好後按任意鍵)

  BIOSPOST結束後,如果由硬碟引導,系統將固定讀取硬碟0面0道1磁區,尋找主引導程式和分區表。所以,任何用軟體的方法試圖避開硬碟損壞的0面0道,而能夠成功引導作業系統的作法,均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改寫系統BIOS中INT 

19H的有關指令。

  INT 

19H讀取主引導磁區的失敗原因有:第一,硬碟讀電路故障,使讀操作失敗,屬硬體故障;第二,0面0道磁軌格式和磁區ID邏輯或物理損壞,找不到指定的磁區;第三,讀盤沒有出錯,但讀出的MBR尾標不為“55AA”,系統認為MBR不正確,這是軟故障。

5、Non-System Disk or Disk Ertor

  Replace And press any key when ready(非系統磁片或磁片錯誤,重新放置後按任意鍵)

  DOS 

BOOT區中的引導程式執行後發現錯誤,報此資訊。可能的原因:驅動器重定失敗、根目錄區第一磁區位址出界(在544M之後)、讀盤出錯。此類故障大多為軟體故障,如果BPB表損壞,即用軟碟啟動後,硬碟不能正常讀寫,可以用NDD修復;如果BPB表完好,只需簡單的SYS 

C:傳送系統就引導驅動器,如果失敗,則得示:

  Disk Boot Failure(磁片引導失敗)

  6、NO ROM BASIC(沒有固化BASIC)

  SYSTEM HALT(系統停機)

  這是相當古老的機器才會出現的提示,主引導程式的作用,就是在分區表的四個表項中找出一個啟動分區(可自舉分區)。如果四個表項中沒有一個是啟動分區,系統就不知從何處引導作業系統,只能執行INT 

188H,調用固化BASIC程式,如果沒有固化BASIC,就會引起死機。最簡單的修復方法,是用FDISK的第二項功能:Set 

activeparti-tion(設置啟動分區),去指定一個可自舉分區。

  7、顯示“Starting MS-DOS...”然後死機

  在恢復硬碟不能引導型軟故障時,值得注意的最後一點,是CONFIG.SYS和AUTOEXC.BAT中的可執行檔本身已經損壞,使得系統在執行到此檔時死機,螢幕上提示:“Starting 

MS-DOS……”,然後死機。這個故障非常簡單,但因為沒有什麼故障資訊,一般人很容易誤判為系統檔損壞。當出現這種現象,並且確信系統檔是完好的,就可以取掉這兩檔,或者在螢幕上出現以上資訊,快速按下鍵或按住鍵(中斷CONFIG.SYS安裝和AUTOEXEC.BAT執行),或者按下鍵(單步執行CONFIG.SYSJ裡的命令),找出已經損壞的檔。

  8、Invalid Partition table(無效的分區表)

  找到啟動分區後,主引導程式還將判斷餘下三個表項的“分區引導標誌”位元組(首位元組)是否均為0,即確認是否只有唯一的啟動分區,如果有一個不為0(正常值只可能為00H和80H),系統就報錯並死機。

  9、Bad or missing Command Interpreter

  Enter cortect name or Command Interpreter(命令處理常式錯誤,請輸入正確的檔案名)

  系統在根目錄和指定的目錄下找不到命令處理常式,要求使用者輸入正確的路徑和檔案名,你可以在提示符下進行輸入,比如:C:\DOS\COMMAND.COM。

  10、Invalid Media Type Reading Gnive X

  Abort Retry,Fail(讀X驅動器介質類型無效)

  這條資訊是針對DOS 

BOOT區中無效的BPB表而提示的。BPB表是DOS讀寫硬碟所用的邏輯位址,換算成物理位址的橋樑,BPB表損壞,會使DOS對磁片的操作無從談起。

  硬碟的引導型軟故障,可以由框圖所示的順序進行逐項檢查:主引導磁區中的主引導程式—分區BOOT區中的引導程式—DOS系統隱含檔—CONFIG 

AUTOEXEC。

  當硬碟讀寫沒有問題(用軟碟啟動後可以正常讀寫),只是不能引導系統,故障點一定在上框所示的四個地方,檢查的順序是主引導程式、分區引導程式、DOS系統隱含檔、CON-FIG.SYS和AUTOEXEC.BAT。對於主引導磁區中的主引導程式,可用FDISK\MBR強行寫入一個正確的備份。對於分區BOOT區中的引導程式和系統隱含檔,可用SYS 

C:傳送系統,把錯誤資料覆蓋掉(前提是BPB表完好)。而對於硬碟讀寫失敗的情況,可能的故障點只有兩個:分區表和BPB表。如果用軟碟啟動後,能夠出現C盤提示符,可以肯定C盤的分區表存在並且基本完好;如果C盤讀寫正常,BPB表可以肯定是好的。讀者可根據前面介紹的方法或其他合適的工具進行恢復。

  11、17XX Hard Disk Ertor

  HDC controller fail(硬碟控制器控制失敗)

  這類故障是硬體故障。POST程式向控制器發出重定命令後,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得到控制器的中斷回應,可能是控制器損壞或電纜沒接好。控制器失敗與硬碟參數設置是否正確

14.解開硬碟邏輯鎖死的一種有效方法

 

一、序言

  不知道你是否曾碰到過從軟碟和硬碟都啟動不了電腦的情形?一般電腦的硬碟分區表被病毒感染後,若不能啟動機子,通常從軟碟可以啟動。但在嚴重的情形下,不但從硬碟不能啟動機子,就是從軟碟也不能啟動。有的惡毒的病毒就能使硬碟被鎖死。筆者一次在自己機子上玩弄硬碟鎖時,就被鎖住過一次。結果在硬碟下選擇DOS或WIN95模式啟動機子都死機,在軟碟下用DOS啟動也死機;在COMS中將硬碟類型選擇None,雖然可以從軟碟啟動,但啟動後沒有硬碟,使用軟碟上的FDISK命令,想重新分區或格式化都沒門。弄得我一籌莫展。

  本來,硬碟被鎖住時,可以採用3.0以下的DOS版本啟動機子,機子啟動後雖然也不認硬碟,但其不認的原因在於其管理不了現在的大硬碟,因此可以用Debug修改硬碟分區表,修改後可以啟動。但在已進入WINDOWS的年代,3.0以下的DOS實難找到,即使找到,你的機子上恐怕也因沒有5寸軟盤機而不能使用。因此,最好的辦法是編制一個程式來解決這個問題。筆者通過嘗試和思考,找到一種比較實用的方法,可以輕鬆解開鎖死的硬碟,當然也把自己的硬碟解開了。下面,我將這種方法介紹出來。

  二·硬碟鎖住原理

  硬碟鎖住通常是對硬碟的分區表做手腳,因此首先應該瞭解硬碟的分區表。硬碟分區表位於0柱面0磁頭1磁區,這個磁區的前面200多個位元組是主引導程式,後面從01BEH開始的64個位元組是分區表。分區表共64位元組,分為4欄,每欄16位元組,用來描述一個分區。如果是用DOS的FDISK程式分區後,最多只用兩欄,第一欄描述基本的DOS分區, 

二欄描述擴展的DOS分區。 分區表一欄的結構與各位元組的含義如下:

  00H—標誌活動位元組,活動DOS分區為80H,其它為00H。

  01H—本分區邏輯0磁區所在的磁頭號。

  02H—邏輯0磁區所在柱面中的磁區號。

  03H—邏輯0磁區所在的柱面號。

  04H—分區類型標誌。

  05H—本分區最後一個磁區的磁頭號。

  06H—最後一個磁區的磁區號。

  07H—最後一個柱面的柱面號。

  08H—硬碟上在本分區之前的磁區總數,用雙字表示。

  0CH—本分區的磁區總數,從邏輯0磁區計數,不含隱藏磁區,用雙字表示。

  在上面的介紹中給出的柱面號與磁區號雖然各占一個位元組,但實際上磁區號用6位元表示,柱面號用10位元表示,磁區號所在位元組的最高兩位元實際上是柱面號的最高兩位。分區表的最後兩個位元組是分區表的有效標誌,如果將其改變,將不能從硬碟啟動,這是一種簡單的鎖住硬碟的方法。解決的辦法是從軟碟啟動,啟動後硬碟仍然可以使用。用Debug或Noratn中的Diskedit軟體將硬碟該分區表中的標誌恢復,則從硬碟啟動也沒有問題了。鎖住硬碟的另一種方法是對分區參數做手腳,如果將分區參數全部變為0,則啟動時由於找不到分區參數,從硬碟是沒法啟動,從軟碟啟動後也不認硬碟,如果你敲入盤符C並回車,將出現提示Invalid 

driver specification。

  但所幸的是,畢竟可以啟動機子,不認硬碟沒關係,在A盤上用DOS的Debug仍然可以讀出硬碟0柱面0磁頭1磁區的內容,修改後再寫入0柱面0磁頭1磁區,重新開機機子又沒問題了。如果將分區表參數隨意改為其它參數,則有可能不能用可以安裝DOS的DOS系統磁片啟動,按F3退出後將出現記憶體分配錯誤,不能裝載DOS的命令直譯器COMMAND的提示,系統就死機了,筆者就曾碰見過這種情形。但用一張格式化成系統磁片的軟碟則可以順利啟動,只要有Debug,你仍然可以將分區表參數修改回去。

  可怕的事情是,如果你不幸將分區表參數改成一個迴圈鏈,即C盤的下一個分區指向D驅,D驅的下一個分區又指向C區,這樣迴圈下去,DOS啟動或WIN95啟動時由於無休止的讀取邏輯磁碟機,就只有死機的份了。這是只要有硬碟存在,不管你用軟碟還是硬碟都沒法啟動機子了,由於不能啟動是由於硬碟造成的,即使你將硬碟下到其它電腦上,也沒法使用,這樣硬碟就徹底被鎖死了,筆者所遭遇就是此情形。不信,你只需將硬碟0柱面0磁頭1磁區的1D0H處改為1(如果你的D驅開始柱面號不夠大,此處本來就為1),將1D1H處改為0,表示D盤的開始柱面號跟C盤一樣,看看你的電腦還能不能啟動,不過你在沒有充分的準備前絕不要試。

  一個完整的硬碟鎖程式,不過是重新改寫0柱面0磁頭1磁區的引導程式,並將分區表破壞或故意製造一個迴圈分區表,而將真正的硬碟分區表參數和引導程式放在其它隱藏磁區並保護起來,如果啟動時口令不對,則不能啟動機子,口令對了則順利啟動。這種硬碟鎖程式,情形好的還可以用軟碟啟動;情形嚴重的就是連軟碟也不能啟動,硬碟真被鎖住

  

     15.開機啟動時的硬碟故障分析及排除

硬碟引導型故障一般在啟動機器時出現,這種故障有可能是系統本身的原因造成的,也可能是由病毒引起的。由病毒引起的故障通過查殺毒就能解決,因此下面就分析病毒以外的故障,供大家參考。 

  1.HDD controller failure(硬碟驅動器控制失敗)

  這是啟動機器時,由POST程式向驅動器發出尋道命令後,驅動器在規定時間內沒有完成操作而產生的逾時錯誤。出現這種錯誤,有可能你的硬碟已經損壞了。

  2.C:drive failure(硬碟C驅動失敗)

  RUN SETUP UTTLITY(運行設置功能)

  Press to Resume(按鍵重新開始)

  這種故障一般是因為硬碟的類型設置參數與格式化時所用的參數不符。由於IDE硬碟的設置參數是邏輯參數,所以這種情況多數由軟碟啟動後,C盤也能夠正常讀寫,只是不能啟動。

 

  3.I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無效的磁碟機代號)

  如果一個分區或邏輯磁碟機在分區表裡的相應表項已不存在,那麼對於作業系統來說,該分區或邏輯磁碟機也就不存在了,因此這種故障問題一般出在分區表。修復這類故障,最簡單的方法是事先做好分區表的備份,比如Pctools9.0、KV3000等都有這項功能。

  4.Error Loading Operation System(調進作業系統錯誤)

  這類故障是在讀取分區引導區(BOOT區)出錯時提示的。其原因可能一是分區表指示的分區起始物理位址不正確。比如由於誤操作而把分區表項的起始磁區號(在第三位元組)由1改為0,因而INT 

13H讀盤失敗後,即報此錯;二是磁碟分割開機磁區所在磁軌的磁軌標誌和磁區ID損壞,找不到指定磁區;三是驅動器讀電路故障。

  5.硬碟不能引導系統,如有軟盤機,則由A驅引導,顯示:

  DRIVE NOT READY ERROR(設備未準備好)

  Insert Boot Diskette in A:(插入引導盤到A驅)

  Press any key when ready(準備好後按任意鍵)

  這是由於由硬碟引導系統,就要通過BIOS中INT 19H固定讀取硬碟0面0道1磁區,尋找主引導程式和分區表。INT 

19H讀取主引導磁區的失敗原因有:第一,硬碟讀電路故障,使讀操作失敗,屬硬體故障;第二,0面0道磁軌格式和磁區ID邏輯或物理損壞,找不到指定的磁區;第三,讀盤沒有出錯,但讀出的MBR尾標不為"55AA",系統認為MBR不正確,這是軟故障。

 

6.Non-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

  Replace And Press any key when ready(非系統磁片或磁片錯誤,重新換盤後按任意鍵)

  DOS 

BOOT區中的引導程式執行後發現錯誤,報此資訊。其可能的原因有:硬碟根目錄區第一磁區位址出界(在540M之後)、讀盤出錯。這類故障大多為軟體故障,如果BPB表損壞,即用軟碟啟動後,硬碟不能正常讀寫,可以用NDD修復;如果BPB表完好,只需簡單的SYS 

C:傳送系統就可引導。

  7.NO ROM BASIC(沒有固化BASIC)

  SYSTEM HALT(系統停機)

  這種錯誤在486及以前的機器上常常出現,是相當古老的機器才會出現的提示。主引導程式的作用,就是在分區表的四個表項中找出一個啟動分區(可自舉分區)。如果四個表項中沒有一個是啟動分區,系統就不知從何處引導作業系統,只能執行INT 

188H,調用固化BASIC程式,如果沒有固化BASIC,就會引起死機。所以最簡單的修復方法,就是用FDISK在硬碟上設置一個使用中的磁碟分割。

  8.顯示"Starting Windows…",然後死機

  一般來說,這是由於CONFIG.SYS和AUTOEXC.BAT中的可執行檔本身已經損壞,使得系統在執行到此檔時死機。這個故障非常簡單,但因為沒有什麼故障資訊,一般人很容易出現誤判。當出現這種現象,並且確信系統檔是完好的,就可以取掉這兩個檔,或者在螢幕上出現以上資訊時,快速按下F8鍵,然後選擇單步執行,找出已經損壞的檔。

  9.Invalid Partition table(無效的分區表)

  在找到啟動分區後,主引導程式還將判斷餘下的三個表項的"分區引導標誌"位元組(首位元組)是否均為0,即確認是否只有唯一的啟動分區,如果有一個不為0,系統就報錯並死機。

  10.Invalid Media Type Reading Drive X(X驅動器介質類型無效)

  Abort, Retry,Fail?

  這條資訊是針對DOS 

BOOT區中無效的BPB表而提示的。BPB表是DOS讀寫硬碟所用的邏輯位址換算成物理位址的橋樑,BPB表損壞,會使DOS對磁片的操作無從談起。

  11.HDC controller fail(硬碟控制器控制失敗)

  這類故障是硬體故障,POST程式向控制器發出重定命令後,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得到控制器的中斷回應,可能是控制器損壞或電纜沒接好。另外,控制器控制失敗與硬碟參數設置是否正確也有關。

16.利用DM軟體使硬碟再生

 

一個富士通硬碟,能列出在BIOS中的參數(SIZE=2159、CYLS=523、HEAD=128、LANDZ=4469、SECTORS=63、MODE=LBA),但是利用FDISK無法進行分區,即使是經過低級格式化以後也不能分區。後來應用DM軟體進行修復,經過一番折騰以後,硬碟容量雖然達不到原來的數值,但總算可以進行分區,可以進行高級格式化,並安裝了Winxp作業系統。現在將本人的修復辦法介紹於後,供有此類硬碟故障的朋友參考。

  我們知道,DM是一個比較實用的磁片工具軟體,它比FDISK略勝一籌:一是它不但可以對硬碟進行分區,而且在分區時可以避開那些壞磁軌,而FDISK對於有壞道的硬碟就顯得無能為力了;二是可以對硬碟進行低級格式化和高級格式化;三是能進行校驗等管理。DM軟體目前有兩個版本,DM4.5和DM5.01。無論你選用哪一個版本都可以達到預期的目的。我們在購買硬碟時,電腦商都會隨盤贈送一個DM軟體,如果你手頭沒有DM軟體,也可以到有關網站上下載,經解壓後就可以使用了。

  本人所使用的是在購買Seagate(希捷)硬碟時隨盤贈送的DM軟體。它提供的低級格式化有三種方式,即格式化一個磁軌,格式化一個分區和格式化整個硬碟。它的啟動方式也有兩種,即自動方式和手動方式。自動方式對於新硬碟來說,就顯得比較簡單好用,但也要知道硬碟的型號;而對於具有多處壞道的舊硬碟來說,自動方式就不是那麼適用了。所以只能選用手動方式啟動,以便可隨意調整各分區的起止磁軌。運用手動方式啟動時要輸入參數,即DM/M。

具體的修復方法是:首先準備好一台運行正常的電腦,然後打開上蓋,拔下原來的硬碟信號線和電源線,接到有故障的硬碟上,注意把硬碟安放在平整的地方。在A驅中插入一張乾淨的Win98系統開機磁片,打開電源開關。當螢幕上出現開機畫面時按下DEL鍵,進入CMOS設置,也就是將硬碟的參數設置好,並設置讓系統從A盤啟動。啟動成功後,換上DM軟體盤,輸入“DM/M”,經過一陣讀盤後就會出現主介面。按回車鍵,選“yes”,回車後,會出現兩個視窗。右邊的是快速參考視窗,左邊的是磁片管理器主功能表(Disk 

Manager Main Menu)窗口。在磁片管理器主功能表視窗中選“(E)dit/view 

Partitions”(編輯/查看分區)一項,然後會出現硬碟型號(本人的硬碟型號為“FUJITSU 

MPB3021ATU”),選中相應型號的硬碟。這時在右邊的視窗列出了硬碟的參數,包括柱面數、磁頭數、磁區和硬碟總容量等。如果你的硬碟原來已經進行了分區和格式化,那麼就會在左邊的兩個視窗中顯示分區和格式化的情況。如果沒有分區,那麼左邊的兩個視窗都是空的。本人的硬碟已經分為兩個區,即C區和D區。對於已經分區的硬碟,首先要刪除原來的分區,先按DEL鍵刪除C區,然後刪除D區。值得注意的是,在刪除D區時還會彈出一個紅色的視窗,這時按下“Alt+D”鍵即可刪除。刪除原來的分區後,就可以重新建立分區了。

  按Insert鍵可建立分區,這時又彈出一個選擇分區類型視窗,其中包括四個選項:(1)DOS-FAT32、(2)DOS-12/16、(3)EXTENDED、(4)OTHER。你可以根據硬碟容量的大小來決定選項,如果硬碟容量大,則可以選DOS-FAT32一項,如果硬碟容量小,可以選DOS-FAT12/16一項,本人選的是第一項。在彈出的“Select 

Entry 

Mode”(選擇輸入項方式)中,選“(C)ylinders(磁軌)”一項。這時在彈出的視窗中顯示了硬碟的起止磁軌空間,我的硬碟磁軌起止為0522。這時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選定主要磁碟分割C盤的起止磁軌,避開那些壞磁軌,具體是哪些磁軌壞,就要經過多次操作以後才能確定大概的位置。本人的硬碟是前面和中間部分的磁軌損壞(估計是物理損壞),大概是(0,18)和(321,358),根據該硬碟的具體情況,本人選定主要磁碟分割C盤的起止磁軌是(360,522)。輸入起止磁軌後回車,這時DM軟體已經記錄下主要磁碟分割的參數並彈出下一個分區的類型選擇視窗,這時只有“EXTENDED”(擴展分區)和“OTHER”(其他分區)兩項可供選擇。選擇“EXTENDED”項,回車後,在彈出的視窗中同樣選擇“(C)ylinders”,再輸入起止磁軌(19,320),在彈出的視窗中繼續選這個分區的方式,我仍然選第一項DOS-FAT32。接著是選擇建立邏輯盤並輸入起止磁軌及邏輯盤的系統形式,我們可選建立多個邏輯盤。再回車後彈出分區情況表,按ESC鍵退出到分區類型視窗,將游標移至“Save 

and continue”,再存檔退出到磁片管理器主功能表,選擇“(F)ormat/check 

Partitions”將所有分區高級格式化,在回車的過程中,都應選“yes”一項。如果在分區時選擇“DOS-FAT32”一項時,這時又會彈出每簇的大小,我選4K(預設值)這一項。接著對C盤進行高級格式化,在格式化過程中,它會提示你在A驅中插入Win98系統磁片,然後將系統檔複製到C盤中。C盤格式化完成後,接著格式化D盤。值得一提的是,運用DM軟體高級格式化磁片時比用Format進行格式化快了很多。D盤格式化完成後按ESC退出,再按復位鍵或“Ctrl+Alt+Del”鍵重新啟動機器。

  接下來的事就是安裝Winxp了,相信不用我說你也知道了吧

17.令維修人員大跌眼鏡的硬碟故障

天天修電腦,卻也會被電腦“修”了一回。

  我自己的辦公用機,一年多來經常會出現這麼一種故障:早晨只要一開機,肯定找不到硬碟。多開幾次機就能找著硬碟了。我也一直也沒當回事,總覺得是主機板問題。麻煩就麻煩一點吧,總比打申請更換新主機板的手續簡單吧。

  不過,到後來問題越來越嚴重,竟然正在讀寫資料時,會突然碰出個藍屏,提示無法正常讀寫驅動器X。

  今天,我終於找到了真正的問題所在,竟然是硬碟的的電源插口。四芯D形電源插頭內部的金屬簧片因為使用時間長的原因,插孔變大,內部氧化,與硬碟的電源介面接觸不牢,就造成了硬碟供電不正常,硬碟當然也就不能工作了。

  整個過程是這樣的...

  在去年冬天的時候,偶爾一次會開機找不到硬碟。剛開始也沒有當回事,反正多開幾次就能找到硬碟,時間長了,也就習慣了。不過,當天再冷些時,竟然開機幾十次也找不到硬碟。不知產誰出的點子,用電吹風對著機器吹,吹一會兒就能找著硬碟了。機器只要工作起來就沒有其他問題。用電吹風吹得時間長了,也就摸著竅門了,只要對著硬碟吹就行,一吹就准能找著硬碟,整個冬天就這麼過來了。到天慢慢熱得時候,故障也就變得不嚴重了,不用電吹風,也能正常啟動,只是偶爾一次找不到硬碟。

  因為老是這樣,為了方便,就乾脆把主機殼檔板拆了,硬碟找不著時,拔插一下硬碟的電源介面就可以了。雖然自己天天修電腦,但對於自己的電腦的這種問題,因為時間長了,也就習慣了,肯定是硬碟的電路板有問題。我也用萬用表測試過D形插頭的電源電壓,每個插頭的+5V,+12V都完全正常,不是供電不正常的原因。

  本來,天天這樣拔插都習慣了。可是有一次讓我急了,非找出原因不可。一天早晨,上班後打開電腦,第一次找不到硬碟。我拔插了一遍硬碟電源插頭,再啟動,就正常了。電腦運行了半個多小時,突然蹦出個藍屏,提示無法正常讀取C盤。再回車就死機了。重啟吧。平時重啟呢,掃描完硬碟,就可以進入桌面。不過,這次卻不一珜了,竟然提示註冊表錯誤,需要使用“SCANREG/RESTORE”命令來進行修復。修電腦就是這樣,必須看清楚螢幕上的提示資訊,並根據提示執行快多了。但是這次卻是一連串的問題,再次重啟時,竟然提示找不到“COMMAND.COM”命令直譯器文件。問題越來越嚴重了。再啟,還是不行,到最後,竟然什麼提示也沒有了,自檢後就黑屏了。真是破車,連修也不敢修了。

  我真是愁死了,不會是硬碟壞了吧?

  我趕緊找了個啟動光碟,從光碟機啟動後,查看一下C盤,竟然一個檔也沒有,是空的。再看D盤,E盤,還好,文件都還在。這是怎麼回事?C盤竟然會突然資料全部丟失。幸虧我平時都把自己的檔和資料,電子郵件都存在了D盤,但是系統需要重裝了。

  接下來就是忙了兩個小時,才把系統和平時需要的軟體安裝完畢。

  第二天上班後,再開機,仍然找不到硬碟。不過,這次我無意中注意到,找不到硬碟時,沒有聽到平時非常熟悉的硬碟高速旋轉時的“吱吱”聲,硬碟竟然什麼動靜也沒有了。

  硬碟沒有供電?我拔下硬碟的電源插頭和其他所有空閒的D形電源插頭,用萬用表測試其輸出電壓,+5V,+12V都正常,供電沒有問題。再插上去,開機,還是沒有聲音。這時我試著用手動了一下硬碟的供電插頭,突然聽到了“吱...“的一聲,硬碟找到了。硬碟電源口接觸不牢?我很快就把硬碟拆下來,檢查硬碟電源介面是不是存在虛焊的問題。仔細看了一遍,並用萬用表進行了測量,沒有發現問題。再裝回機器,還是有時好有時不好。

  說句實在話,這問題太隱蔽了,我真想這麼受下去了。

  突然我想起來自己曾經遇到過的一次維修經歷,IBM機器的光碟機電源插頭因為經常拔,+5V供電給拔斷了,但是表面好好的。當是就是找不到光碟機,費了好大勁,才查出來是電源插頭的原因。這次會不會也是呢?我再次認真的檢查了每一個電源插頭,也不存在有斷線的情況。但是在檢查時,我發現因為機器使用時間長了,電源插頭內的金屬簧片外面沒有氧化,但內圈(和硬介面接觸的地方)有些輕微的氧化,並且因為經常拔插,中間的孔明顯變大。

  會不會就是這點不起眼的地方造成了困擾也我一年來的頭疼問題。

  我用小螺絲刀和小鑷子把金屬簧片除鏽,同時把內孔調小,使其與硬碟介面的接觸電阻減小。當我再把硬碟接好後,一開機馬上就找到了硬碟。

  一直到現在,我的機器再也沒有出現過找不到硬碟的毛病。

  就因為自己處理問題不夠徹底,竟然被自己的電腦整了一年!還是專家呢?說起來真的讓別人笑!

18.啟動時硬碟的停頓如何解決?

問:我的電腦在啟動的時候,總有一段明顯的停頓時間,不知道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

  答:這一段時間並不是硬碟的問題,而是系統在檢測某個硬體。可能與硬體本身有關,也可能與CMOS中的設置有關。你可以分別檢查一下。

  正確答案!!硬碟在起動時需要大量的記憶體!如果記憶體不夠大!就會開一個虛擬的硬碟空間!此停頓是正常現象!WIN在交換資料!!

  如果是98SE,在啟動時總會停頓一至二秒,這是因為掃描USB設備,在我的電腦屬性中把它禁用了。

  CMOS裡的參數設置不對,尤其是啟動順序和硬碟有無檢測過等。

19.淺談IDE硬碟常見故障與維護

一、永久故障

  進入CMOS設置,不能識別硬碟。

  1.嘎嘎響——可能電機壞了或者是整個盤面嚴重損壞。

  2.靜電——品質問題或電源線接反了,把控制晶片等燒毀。

  這種情況,個人無法處理。

  二、盤面故障

  1.零磁軌劃傷現象:用FDISK無法分區,分區時嘎嘎做響,硬碟燈長亮。

處理:用老版本的DM分區,因為它帶有使硬碟的零磁軌上下偏移一道的功能。如果是硬碟的零磁軌左右幾道都嚴重劃傷,分區表無法建立,我想DM也無能為力了。

  2.其它磁軌劃傷現象:可以進行分區,低格或高格,以及用SCANDISK、NU等盤面掃描工具會發現很多壞道,處理速度很慢,嚴重的有時讓人無法等待,即使標誌了壞道後也會經常出現讀寫出錯的問題。

處理:建議把硬碟分成若干社區,逐個格式化或者掃描盤面,找到壞區的大致柱面或者磁區位置。為使資料更安全,最好把它單獨分成一個區,用快速格式化處理後,不再使用。

  三、軟體故障

  類似於邏輯炸彈這樣的程式造成的假零磁軌損壞,除了用專門解鎖的程式處理外,可以低格硬碟前幾個磁軌或者用DM清零的辦法使硬碟重新分區使用,但資料會全部丟失。主引導記錄MBR資訊被破壞,會造成用MS-DOS3.3以上的MS-DOS的系統重新分區處理的硬碟還是不能啟動,處理的辦法很簡單,執行FDISK/MBR,或者用些類似DM這樣的軟體重寫一遍就行了。

  四、日常維護

  硬碟的工作環境應該遠離高磁場,特別是在使用時,嚴禁震動,不要熱插拔,經常讀寫使用的磁區最好經常改換位置,用除FDISK之外的DM、PQMAGIC、SFDISK等很多軟體都可以讓一些主要磁碟分割在磁片中的任意位置開始,這樣可以避免一些軟體系統頻繁讀寫同一些磁區。

 

   20.巧用Ghost擦去硬碟損毀的磁區

我例行給機子作“身體檢查”時,發現E區損毀的磁區共8192位元組,馬上運行Win98磁片掃描程式,不能修復,再運行NDD磁片修復工具,也不行。記得以前曾看過高格硬碟修復邏輯壞道的文章,那就先格式化吧。 

  馬上進入DOS下高級格式化E區,完成後再進Win98一看,結果令我差點就癱在椅子上:損毀的磁區不但沒消除,反倒狂增了3M多。這便如何是好?往後幾天運行,硬碟既無異常聲響,亦無讀寫錯誤,損毀的磁區大小也沒變化。 

  雖說操作一切正常,但心裡總有不甘,難道要使出低格硬碟這最後一招?不行,低格對硬碟有一定的損害,況且幾十G的硬碟低格下來要很長時間。看來不到萬不得已不走這步。繼續翻查資料,發現有介紹norton 

uitility工具箱中的wipe工具可以在不刪除硬碟原有資料的基礎上擦除邏輯壞道。 

  找的就是它了,又想起ghost也是擦除目標盤上的資料後再覆蓋影像檔的,既然都是擦除,那它們會不會有異曲同工之效?反正F區裝有ghost,裡面有c區的備份。馬上在Windows下運行ghost,選擇還原至E區。 

  不一會兒,提示還原成功,隨即掃描E區,結果大喜過望:損毀的磁區共0位元組!太好了!再快速格式化E區,仍報損毀的磁區為0位元組。至此確認E區邏輯壞道已被完全修復,感覺好極了! 

21.巧裝大硬碟上XP

軟美輪美奐又功能強大的XP推出了,看著別人的P4、速龍1900+等等強勁的系統跑XP,你是不是覺得自己的配置太可憐了呢?不用著急,XP其實是一個對儲存設備依賴性很強的作業系統,CPU倒是在其次的,建議你升級一下記憶體和買一個新硬碟,就可以上XP了,不必整個系統都買新的。

    也許有的人會說,但是我的主機板晶片組太舊了,不支持30G以上的大硬碟,又找不到新的BIOS來刷新了,怎麼辦呢?放心,下面就教你一招巧裝大硬碟上XP的秘技,這個秘技也適用於那些新買了大硬碟升級想組成雙硬碟系統,卻發現主機板不支援的人。

    首先,為了節省時間,你可以讓賣硬碟的商家為你的新大硬碟分好區,建議你把打算上XP的分區設為3G左右。然後,你可以把大硬碟跳為從盤,如果有不同容量跳線的,請用出廠的默認跳法,在CMOS裡設置為NONE;然後,用XP的安裝光碟啟動電腦,一般會自動開始XP的安裝程式,(如果沒自動開始XP安裝,你可以進入I386目錄,鍵入WINNT開始)你會發現XP的安裝程式已經識別出了你現掛的兩個硬碟,無論是型號還是容量都準確無誤,還具有格式化分區、轉化分區為NTFS系統的功能。

    此時,你可以選擇將XP裝在新硬碟的3G分區裡,一般都能順利地進行。這是利用了XP的安裝程式有直接檢測和管理硬體設備的能力,不需調用BIOS數值的特性。當然,這還是有個小缺點的,在進入圖形介面以前,你舊有的硬碟必須正常,否則XP是無法啟動的,因為XP安裝程式會向其中寫入一部分啟動必需檔。不過總比你眼巴巴地看著大硬碟不能利用要好多了。

22.如何維修硬碟壞道

治療方法:

  1、Scandisk磁片掃描程式是解決硬碟邏輯壞道最常用的手段,而常見的Format命令不能對任何硬碟壞道起到修補作用。如果硬碟出現了壞道,可在Windows系統環境下,在“我的電腦”中選中要處理的硬碟盤符,選擇其“屬性”,在出現的“工具”按鈕中選擇“查錯狀態”,點擊“開始檢查”,再在“掃描類型”中選“全面檢查”,並將“自動修復錯誤”打上“勾”,然後“開始”既可,它將對硬碟盤面作完全掃描處理,並且對可能出現的壞簇作自動修正。其次,在Dos狀態下,硬碟有壞道,電腦在啟動時一般會自動運行Scandisk進行掃描,並將壞簇以黑底紅字的“B”(bad)標出。如果系統在啟動時不進行磁片掃描或已不能進入Windows系統,也可用軟碟或光碟開機磁片啟動電腦後,在相應的盤符下運行Scandisk 

*:(注*為要掃描的硬碟盤符),回車後來對相應需要掃描修復的硬碟分區進行修理。

  2、諾頓工具箱中的NDD“磁片醫生”及PCTOOLS等相關工具對硬碟進行掃描也是修復硬碟壞道的最常用的方法。

  3、如果硬碟上出現了無法修復的壞簇或物理壞道,大家可用一些磁片軟體將這些壞道單獨分為一個區並隱藏起來,這樣可令你的硬碟延長很多正常的使用壽命。

  4、系統顯示“TRACK 0 BAD,DISK 

UNUSABLE”,意思為“零磁軌損壞,硬碟無法使用”或用磁片掃描程式掃描其它硬碟時其0磁區出現紅色“B”。硬碟0磁區損壞,可以合理運用一些磁片軟體,把報廢的0磁區遮罩,而用1磁區取而代之就能起到起死回生的效果,這樣的軟體如Pctools9.0和NU8等等。以Pctools9.0為例來做說明。用盤啟動電腦後,運行Pctools9.0目錄下的De.exe檔,接著選主功能表Select中的Drive,進去後在Drive 

type項選Physical,按空格選定,再按Tall鍵切換到Drives項,選中hard 

disk,然後OK回車後回到主功能表,打開Select功能表,這時會出現Partition 

Table,選中進入後出現硬碟分區表資訊。該硬碟有兩個分區,找到C區,該分區是從硬碟的0柱面開始的,那麼,將1分區的Beginning 

Cylinder的0改成1就可以了,保存後退出。重新啟動電腦後按Del鍵進入回Coms設置,運行“IdeAuto 

Detect”,可以看到CYLS由782變成781,保存退出後重新分區格式化該硬碟。

23.什麼樣的“壞硬碟”可修復

 

通常我們可以修復的“壞硬碟”有幾種情況:

  1、引導出錯,不能正常啟動的。這種情況未必是“壞”,通常清除MBR,再重新分區就有70%好。如若不行,應歸入第三類。

  2、可正常分區,可格式化,但掃描發現有“B”標記的,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出壞道”。這裡可不分“物理壞道”或“邏輯壞道”,“B”數量少的話(少於100個),基本上有80%可以修復為“好硬碟”。這種情況出需用一些通用的維修軟體就可以解決。

 

  3、不可正常分區,或分區完後格式化不了。這種情況要用到專業維修軟體,視不同的牌子,修復率不同。一般達到50%左右。

  4、通電後不轉。這種情況一般是電路板故障,換掉電路板IC或整個電路板換掉即可。起轉後視不同情況另做處理,60%以上是全好了,但有部分可能同時還有其他幾類故障。

 

  5、自檢聲正常,BIOS認不到盤。這是多種可能原因造成,如果是電路板介面問題則修電路板;如果是硬碟進入內部保護模式,則需用專業軟體切換。Fujitsu硬碟出這種問題較多,修復率約90%。

 

  6、通電後磁頭聲敲擊不止。這種情況多是因為磁頭損壞,但也有不是磁頭損壞的。前者若非挽救資料就不必要更換磁頭修復,而後者還有50%機會可以挽救。

  7、通電後噪音大。除了少部分可以通過校正主軸解決外,一般不修。

  8、遺忘密碼。大部分的硬碟可以設密碼保護,如不慎忘記密碼,是極難解開的。不過辦法還是有的,大部分牌子硬碟都可以用專業軟體去除密碼保護。

  另外,有些硬碟受破壞嚴重,損毀的磁區太多(有的盤不可超過3000,有的則不可超過8000,有些卻允許超過10000),解決辦法是切除有問題的磁頭,或降低容量,同時更改型號,也算是一個可用的“好硬碟”。這樣可以大大提高修復率!

 

  那麼,修後的“好硬碟”與未修過的硬碟有何區別?答曰:對用戶來說感覺不到任何區別,非專業人士看不出區別!因為用的就是廠家技術來修復,廠家技術員也未必看得出區別所在!

24.談談硬碟出現物理壞道的跡象及修復技巧

對於個人電腦使用者來說,硬碟的更新頻率一般沒有CPU 

或顯示卡那麼快--即使要買新硬碟,老硬碟也要掛在主機殼裡發揮餘熱,所以人們最不願意看到硬碟出故障,尤其是當硬碟中保存了珍貴的資料資料時。硬碟屬邏輯損壞倒也罷了,大不了重裝軟體,但物理損壞呢?其實只要情況不是特別嚴重,用一些方法處理,一般也能解決問題。

 

  首先來看看硬碟有了物理損傷,也就是有了壞道後有哪些現象:

 

  1.讀取某個檔或運行某個軟體時經常出錯,或者需要經過很長時間才能操作成功,其間硬碟不斷讀盤並發出刺耳的雜音,這種現象意味著硬碟上載有資料的某些磁區已壞。

 

  2.開機時系統不能通過硬碟引導,軟碟啟動後可以轉到硬碟盤符,但無法進入,用SYS命令傳導系統也不能成功。這種情況比較嚴重,因為很有可能是硬碟的引導磁區出了問題。

 

  3.正常使用電腦時頻繁無故出現藍屏。

  對於前面3種情況,我們一般都有辦法作或多或少地補救。以下提供了幾種方法來對硬碟的壞道作修復,要注意的是,應該優先考慮排在前面的方法。

  1.首先從最簡單的方法入手。在Windows98的資源管理器中選擇硬碟盤符,右擊滑鼠,在快顯功能表中選擇 

“屬性”,在“工具”項中對硬碟盤面作完全掃描處理,並且對可能出現的壞簇作自動修正。對於以上第2種情況即不能進入 

Windows98的現象,則可以用Windows98的開機磁片引導機器,然後在“A:>”提示符後鍵入“scand isk 

X:”來掃描硬碟,其中“X”是具體的硬碟盤符。對於壞簇,程式會以黑底紅字的“B”(bad)標出。

  2.實際上,第1種方法往往不能奏效,因為Windows98對“壞道”的自動修復很大程度上是對邏輯壞道而言,而不能自動修復物理壞道,所以有必要考慮對這些壞道作“冷處理”。所謂“冷處理”就是在這些壞道上作標記,不去使用,惹不起還躲得起。記住第1種方法中壞道的位置,然後把硬碟高級格式化,將有壞道的區域劃成一個區,以後就不要在這個區上存取檔了。要說明的是,不要為節約硬碟空間而把這個區劃得過分“經濟”,而應留有適當的餘地,因為讀取壞道周圍的“好道”是不明智的--壞道具有蔓延性,如果動用與壞道靠得過分近的“好道”,那麼過不了多久,硬碟上新的壞道又將出現。

3.用一些軟體對硬碟作處理,其中最典型的是PartitionMagic了。這裡以5.0版本為例:掃描硬碟可以直接用PartitionMagic5中的“check”命令來完成,但該命令無自動修復功能,所以最好在Pa 

rtitionMagic5中調用Windows98的相關程式來完成這個任務。標記了壞簇後,可以嘗試著對它進行重新測試,方法是在Operations功能表下選擇“Advanced/bad 

Sector Retest”,把壞簇分成一個(或多個)區後,可以考慮把該區隱藏,以免在Windows98中誤操作,這個功能是通過Hide Part 

ition功能表項目來實現的。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沒有經過格式化而直接將有壞簇的分區隱藏的話,那麼該分區的後續分區將由於盤符的變化而導致其中的一些與盤符有關的程式不能正確運行。比如一些軟體在桌面上建立的快捷方式將找不到宿主程序,解決之道是利用Tools功能表下的DriveMapper功能表項目,它會自動地收集快捷方式和註冊表內的相關資訊,並對它們作正確的修改。另外,DiskManager這個軟體也能做這個工作。隱藏了分區後,不要試圖把壞道所在的分區的前後分區合併,因為這兩個分區在物理上並不連續。

 

  4.對於硬碟0磁區損壞的情況,看起來比較棘手,但也不是無藥可救--只要把報廢的0磁區遮罩,而用1磁區取而代之就行了,完成這項工作的理想軟體是Pctools9.0,具體地說,是Pctools9.0中的DE工具,要注意的是,修改磁區完成後,只有對硬碟作格式化後才會把分區表的資訊寫入1磁區(現在作為0磁區了)。

 

  5.不到萬不得已,這一招最好不要用:即對硬碟作低格。因為對硬碟作低格至少有兩點害處:一是磨損碟片,二是對有壞道的硬碟來說,低格還會加速壞道的擴散。

 

  6.最後還有一點,那就是主機板BIOS的相關內容要設置得當,特別是對於一些TX晶片組級別以前的主機板,由於沒有自動識別硬碟規格的能力,往往會因設置不當而影響硬碟的使用,輕則硬碟不能物盡其用,重則損傷硬碟。

 

  以上介紹的是硬碟有物理損傷時的解決方法。但是,這些方法大多數是以犧牲硬碟容量為代價的一種補救措施。硬碟有了壞道,如果不是因為老化問題,則說明平時在使用上有不妥之處,比如對硬碟過分頻繁地整理碎片、記憶體太少以致應用軟體對硬碟頻頻訪問等。而忽略對硬碟的防塵處理也會導致硬碟磁頭因為定位困難引發機械故障。另外,對CPU超頻引起外頻增高,迫使硬碟長時間在過高的電壓下工作,也會引發故障,所以,平時對硬碟的使用還應以謹慎操作為上策。

再介紹一款名為“Disk Genius”的軟體,它同樣是對付硬碟壞道的能手,操作前的準備:

  1、在Windows下製作一張DOS啟動軟碟。

  2、從www.ccednet.com/soft/cce下載DG,將其解壓縮到軟碟上。

  如何對付硬碟壞道

  2、在程式中,按鍵盤上的“Alt”鍵啟動功能表,用左右箭頭將其移動到“工具”項,在該選項中選中“硬碟表面檢測”,系統提示“測試當前分區硬碟表面?損毀的磁區清單將保存到BACDSECT.TXT中”

 

  3、執行掃描,裡面共有三個選項,分別為:按磁區掃描、按磁軌掃描和按柱面掃描。建議選擇“按磁區”掃描,雖然其速度最慢但檢測的最全面。

  4、點擊“按磁區”進行掃描之後,會彈出掃描進程對話方塊,掃描到壞道的時候會發出“咯滋、咯滋”的聲響,但不一會兒就會掃描過去。完成之後,會出現一個是否有損毀的磁區、共有幾個損毀的磁區的提示資訊

  5、重新啟動Windows 

98,進入DG軟體所在的目錄,找到並打開BACDSECT.TXT檔,在這個檔中詳細地記錄了剛才掃描的結果用筆記錄下來,在下面的操作中我們將用到這些資訊。

  6、重新用剛才製作的開機磁片啟動電腦,在DOS下運行DG,把原有的分區刪除。操作如下:按下“Alt”鍵啟動DG功能功能表,將其移動到分區功能表項目,選擇“刪除分區”,重複以上操作,將原有分區全部刪除。

  7、重建分區:啟動功能表後,選擇“新建分區”(或建擴展分區)項,根據BADSECT.TXT檔所記錄下的損毀的磁區位置,把損毀的磁區前後10~20MB的空間單獨劃分為一個區(這樣做是為了給壞道擴散預留一部分空間)。

  “Tab”鍵在分區時很有用,分好一個區後,記得要按“Tab”鍵切換到硬碟的其他位置才可以繼續分其他的區。分區操作過程中,如果有誤也不要緊,該軟體提供了“重新載入”命令,可以把硬碟恢復到初始分區狀態。因為這個軟體在存檔之前的所有操作都只是保存在記憶體中,所以你可以用多次分區的方法把包含壞道的分區的大小控制在指定的範圍之內。在本例中,有壞道的分區的起始柱面為137,結束柱面為164,這樣就把壞道(148)包含在其中了。

  8、用“Alt”鍵將DG功能表啟動後,執行分區功能表裡的“隱藏”命令,就可以把包含壞道的分區隱藏起來了。然後存檔並退出DG,系統提示分區已改動。

  9、格式化分區:雖然DG自帶的有格式化程式,但不推薦使用,建議用開機磁片上的“Format”命令對硬碟進行格式化。

  10、如果在對硬碟進行格式化時,系統提示“Track 0 

Bad”的話,那麼意味著硬碟的0磁軌損壞了。一般來說這種故障是難以修好的,但是我們還是不必放棄,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

  其實0磁軌損害也是壞道的問題,只不過關鍵的0磁軌也有壞道而已。此時,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重新標記0磁軌的位置。這項工作我們可以交給PCTools 

9.0工具包,我們要利用的是其中的DE.EXE命令。

  為了修改0磁軌文字,首先要去掉DE的唯讀屬性,我們必須把Configuration下Read 

Only前的鉤消去。隨後在主功能表Select中進入Drive type,並選擇下一級的Physical→Hard 

disk。回車之後,我們的主功能表就會出現Partition Table(分區表),注意找Beginning 

Cylinder(起始柱面)這一項,它代表硬碟的0柱面開始,也就是0磁軌的位置。此時大家只要稍微動一下,把它改為1或者2即可。()

  通過以上操作,我們就完成了隱藏壞道的工作了,怎麼樣,硬碟是不是又可以正常工作了!

 

   25.挽救被損硬碟一例

近日朋友拿來一台筆記型電腦,C400,4.6G硬碟。發現在使用過程中經常無故死機及非法操作,用多個系統整理、磁片掃描軟體進行操作後故障依舊。決定重裝Win98,重新安裝後發現問題仍然存在,於是決定對C盤進行徹底格式化再裝系統,用Format命令格式化至71%時,硬碟發出異常響聲,格式化進程停頓後退出,系統提示“Not 

ready,Format 

terminated”,估計是硬碟某一磁區損壞。由於格式化未能完成,故原先安裝的Win98仍能啟動,使用Win98自帶的磁片掃描軟體對C盤進行完全掃描,卻未發現任何錯誤,換用Nonton等磁片診斷軟體對C盤進行診斷也未發現任何問題。再次用開機磁片啟動後對C盤進行格式化,依舊只能進行到71%。用Fdisk對硬碟重新分區後格式化,問題依舊。最後只能用LFORMAT對硬碟進行低格,過程中也未發現有任何錯誤,但分區後高級格式化依然不能通過。至此各種方法都已試過,無法解決問題。

  想到每次將2000MB的C盤格式化時都是在71%處失敗,估計硬碟在這一區域出現損壞,能否將損壞的這一部分空間挑出,而使用餘下的有用空間呢?2000MB的71%為1420MB,估計損壞出現在1400MB-1500MB這個區域中。決定換用PQMAGIC軟體,將硬碟分成三個區,大小分別為2014M、2014M、512M,然後用PQMAGIC自帶的FORMAT功能對三個分區進行格式化,進程中第一分區的格式化速度極快(相當於Win98中的快速格式化),而其它兩個區的格式化速度較慢,並伴有校驗及進程顯示。結束後發現各盤都已能訪問,再次安裝Win98及對各盤進行掃描均正常,但使用中仍經常死機,估計問題還是未能解決。再次使用FORMAT命令對C盤進行格式化,驗證了剛才的想法。最後只能再次使用PQMAGIC原先設想的容量進行分區,共對硬碟分了四個區,容量分別為1400M、100M、2000M、1024M,退出PQMAGIC,用FORMAT命令對四個分區分別進行格式化,其它三個分區格式化正常,只有估計有損壞空間的100M的分區格式化失敗,用PQMAGIC軟體重新回到分區清單,將100M的分區的狀態(states)設為Hidden後退出。這樣電腦的盤符將分別為C、D、E,容量為分別為1440,2013,1027。有損壞區域的硬碟部分被隱藏不用。然後重裝Win98,各種軟體運行正常,未再發生死機情況。犧牲了100M的硬碟空間後,損壞的硬碟仍可繼續使用了。估計多做幾次試驗,還可將隱藏空間的容量縮減得更小。

26.挽救硬碟的幾個方法

每個使用者的硬碟中都存放著大量的有用資料,而硬碟又是一個易出毛病的部件。為了有效的保存硬碟中的資料,除了有效的保存硬碟中的資料,備份工作以外,還要學會在硬碟出現故障時如何救活硬碟,或者提取其中的有用資料,把損失降到最小程度。

 

  1、系統不承認硬碟

  此類故障比較常見,即從硬碟無法啟動,從A盤啟動也無法進入C盤,使用CMOS中的自動監測功能也無法發現硬碟的存在。這種故障大都出現在連接電纜或IDE口埠上,硬碟本身的故障率很少 

,可通過重新插拔硬碟電纜或者改換IDE口及電纜等進行替換試驗,可很快發現故障的所在。如果新接上的硬碟不承認,還有一個常見的原因就是硬碟上的主從條線 

,如果硬碟接在IDE的主盤位置,則硬碟必須跳為主盤狀,

  跳線錯誤一般無法檢測到硬碟。

  2、CMOS引起的故障

  CMOS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硬碟的正常使用,這裡主要指其中的硬碟類型。好在現在的機器都支持"IDEauto 

detect"的功能,可自動檢測硬碟的類型。當連接新的硬碟或者更換新的硬碟後都要通過此功能重新進行設置類型 

。當然,現在有的類型的主機板可自動識別硬碟的類型。當硬碟類型錯誤時,有時乾脆無法啟動系統,有時能夠啟動,但會發生讀寫錯誤。比如CMOS中的硬碟類型小於實際的硬碟容量 

,則硬碟後面的磁區將無法讀寫,如果是多分區狀態則個別分區將丟失。還有一個重要的故障原因,由於目前的IDE都支援邏輯參數類型,硬碟可採用Normal、LBA、Large等 

。如果在一般的模式下安裝了資料,而又在CMOS中改為其他的模式,則會發生硬碟的讀寫錯誤故障,因為其物理地質的映射關係已經改變 

,將無法讀取原來的正確硬碟位置。

  3、主引導程式引起的啟動故障

  硬碟的主引導磁區是硬碟中的最為敏感的一個部件,其中的主引導程式是它的一部分,此段程式主要用於檢測硬碟分區的正確性,並確定使用中的磁碟分割,負責把引導權移交給使用中的磁碟分割的DOS或其他作業系統 

。此段程式損壞將無法從硬碟引導,但從軟區或光區之後可對硬碟進行讀寫。修復此故障的方法較為簡單,使用高版本DOS的fdisk最為方便,當帶參數/mbr運行時 

,將直接更換(重寫)硬碟的主引導程式。實際上硬碟的主引導磁區正是此程式建立的,fdisk。exe之中包含有完整的硬碟主引導程式。雖然DOS版本不斷更新 

,但硬碟的主引導程式一直沒有變化,從DOS 3。x到目前有winDOS 95的DOS,所以只要找到一種DOS引導盤啟動系統並運行此程式即可修復 

。另外,像kv300等其他工具軟體也具有此功能。

 

4、分區表錯誤引導的啟動故障

  分區表錯誤是硬碟的嚴重錯誤,不同錯誤的程度會造成不同的損失。如果是沒有使用中的磁碟分割標誌,則電腦無法啟動。但從軟區或光區引導系統後可對硬碟讀寫,可通過fdisk重置使用中的磁碟分割進行修復 

。如果是某一分區類型錯誤,可造成某一分區的丟失。分區表的第四個位元組為分區類型值,正常的可引導的大於32mb的基本DOS分區值為06,而擴展的DOS分區值是05。如果把基本DOS分區類型改為05則無法啟動系統 

,並且不能讀寫其中的資料。如果把06改為DOS不識別的類型如efh,則DOS認為改分區不是 

DOS分區,當然無法讀寫。很多人利用此類型值實現單個分區的加密技術 

,恢復原來的正確類型值即可使該分區恢復正常。分區表中還有其他資料用於紀錄分區的起始或終止位址。這些資料的損壞將造成該分區的混亂或丟失,一般無法進行手工恢復 

,唯一的方法是用備份的分區表資料重新寫回,或者從其他的相同類型的並且分區狀況相同的硬碟上獲取分區表資料,否則將導致其他的資料永久的丟失。在對主引導磁區進行操作時 

,可採用nu等工具軟體,操作非常的方便,可直接對硬碟主引導磁區進行讀寫或編輯。當然也可採用debug進行操作,但操作繁瑣並且具有一定的風險。

  5、分區有效標誌錯誤引起的硬碟故障

  在硬碟主引導磁區中還存在一個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其最後的兩個位元組:55aah,此字為磁區的有效標誌。當從硬碟,軟碟或光區啟動時,將檢測這兩個位元組,如果存在則認為有硬碟存在 

,否則將不承認硬碟。此標誌時從硬碟啟動將轉入rom 

basic或提示放入軟碟。從軟碟啟動時無法轉入硬碟。此處可用於整個硬碟的加密技術。可採用debug方法進行恢復處理。另外,DOS引導磁區仍有這樣的標誌存在 

,當DOS引導磁區無引導標誌時,系統啟動將顯示為:"missingoperating system"。其修復的方法可採用的主引導磁區修復方法 

,只是位址不同,更方便的方法是使用下面的DOS系統通用的修復方法。

  6、DOS引導系統引起的啟動故障

  DOS引導系統主要由DOS引導磁區和DOS系統檔組成。系統檔主要包括io.sys、msdos.sys、command.com,其中command.com是DOS的外殼文件,可用其他的同類文件替換,但缺省狀態下是DOS啟動的必備檔。在Windows 

95攜帶的DOS 系統中,msdos.sys是一個文字檔,是啟動windows必須的檔。但只啟動DOS時可不用此檔 

。但DOS引導出錯時,可從軟碟或光碟引導系統,之後使用sys c:傳送系統即可修復故障,包括引導磁區及系統檔都可自動修復到正常狀態。

7、fat表引起的讀寫故障

  fat表紀錄著硬碟資料的存儲位址,每一個檔都有一組連接的fat鏈指定其存放的簇位址。fat表的損壞意味著檔內容的丟失。慶倖的是DOS系統本身提供了兩個fat表 

,如果目前使用的fat表損壞,可用第二個進行覆蓋修復。但由於不同規格的磁片其fat表的長度及第二個fat表的位址也是不固定的,所以修復時必須正確查找其正確位置 

,由一些工具軟體如nu等本身具有這樣的修復功能,使用也非常的方便。採用debug也可實現這種操作,即採用其m命令把第二個fat表移到第一個表處即可 

。如果第二個fat表也損壞了,則也無法把硬碟恢復到原來的狀態,但檔的資料仍然存放在硬碟的資料區中,可採用chkdsk或scandisk命令進行修復 

,最終得到*。chk檔,這便是丟失fat鏈的磁區資料。如果是文字檔則可從中提取並可合併完整的檔,如果是二進位的資料檔案 

,則很難恢復出完整的檔。

  8、目錄表損壞引起的引導故障

  目錄表紀錄著硬碟中檔的檔案名等資料,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是該檔的起始簇號,目錄表由於沒有自動備份功能,所以如果目錄損壞將丟失大量的檔。一種減少損失的方法也是採用上面的chkdsk或scandisk程式的方法 

,從硬碟中搜索出chk檔,由目錄表損壞時是首簇號丟失,在fat為損壞的情況下所形成的chk檔一般都比較完整的檔資料,每一個chk檔即是一個完整的檔 

,把其改為原來的名字可恢復大多數檔。

  9、誤刪除分區時資料的恢復

  當用fdisk刪除了硬碟分區之後,表面現象是硬碟中的資料已經完全消失,在未格式化時進入硬碟會顯示無效驅動器。如果瞭解fdisk的工作原理,就會知道,fdisk只是重新改寫了硬碟的主引導磁區(0面0道1磁區)中的內容 

。具體說就是刪除了硬碟分區表資訊,而硬碟中的任何分區的資料均沒有改變,可仿造上述的分區表錯誤的修復方法,即想辦法恢復分區表資料即可恢復原來的分區即資料 

,但這只限於除分區或重建分區之後。如果已經對分區用format格式化,在先恢復分區後,在按下面的方法恢復分區資料。

  10、誤格式化硬碟資料的恢復

  在DOS高版本狀態下,格式化操作format在缺省狀態下都建立了用於恢復格式化的磁片資訊,實際上是把磁片的DOS引導磁區,fat分區表及目錄表的所有內容複製到了磁片的最後幾個磁區中(因為後面的磁區很少使用),而資料區中的內容根本沒有改變 

。這樣通過運行"unformat 

c:"即可恢復原來的檔案配置表及目錄表,從而完成硬碟資訊的恢復。另外DOS還提供了一個miror命令用於紀錄當前的磁片的資訊 

,供格式化或刪除之後的恢復使用,此方法也比較有效。

27.我的硬碟會打盹

隨著硬碟價格的不斷降低,高轉速大容量的硬碟已成為主流。很多人都"鳥槍換大炮"地更換或添置了新硬碟。這樣一來,舊的硬碟就成了雞肋,丟了可惜--還沒壞;繼續用吧,不僅占空間,而且費電、發熱、轉速慢!如果這些您還能忍受的話,那即使不讀盤也讓人討厭的"哼哼"聲,您一定不會無動於衷吧?反正我是不堪其擾!仔細一琢磨,覺得最根本的解決之道就是斷電!沒錯,我們一般都把舊硬碟拿來當備份盤或遊戲盤,像我就是把舊的昆騰3.2G拿來裝遊戲(我可不敢把我那些寶貴的資料擱裡面,你想啊,這舊的畢竟是"年老體弱",指不定那天就"撒手西去",你捨得把你的寶貴資料當它的陪葬品?)。但畢竟我們的電腦不是遊戲機(超級玩家除外),當我們不玩遊戲的時候,那開著這塊硬碟豈不是白費電?

  有了思路,接下來就是動手了。不會有人認為我是要在舊硬碟的電源線上裝一個開關吧?如果你喜歡我不反對^_^我們知道,Win98的電源管理設置裡可以定時關閉硬碟。可一來這定時的時間長短我們無法自訂,二來關閉的是你系統裡所掛的所有硬碟,我們無法決定要關哪個,哪個不關。下面就向大家隆重介紹一個小軟體--Hard 

Disk Sleeper(For Windows 

95/98/NT)。這傢伙雖然只有88KB(打包後),可這方面的功夫卻一點兒也不含糊。它的主要功能就是硬碟電源管理。你可以隨時切斷一個硬碟的電源,也可以以分鐘為單位,利用它的定時功能,讓它定時關閉指定的硬碟。

  安裝

  Hard Disk 

Sleeper的安裝很簡單。把下載下來的壓縮包解壓後運行setup.exe,無需選擇安裝路徑,軟體會自動安裝至windows目錄下。安裝結束後,軟體會自動運行,顯示圖示在系統託盤裡,並把自己添加到"開始"功能表的"啟動"組中。如果你不希望在電腦啟動的時候載入它,你可以將啟動組的Hard 

Disk Sleeper圖示刪除。

  使用方法

  1. 快速上手

  由於功能比較單一,所以Hard Disk 

Sleeper的使用也比較簡單。用左鍵按一下系統託盤上的圖示便會出現如圖一的菜單。主功能表分隔符號下面的命令是對所有硬碟起作用的;而分隔符號上面的各個硬碟的子功能表(你的系統中掛有幾個硬碟,就會有相應的幾個硬碟子功能表)裡的命令,則只針對某一個硬碟。現在我們就可以選擇一個目前閒置的硬碟,通過其子功能表中的"立即關閉硬碟",來馬上關閉它。

2. 進階設置

  你也許不想馬上關閉某個硬碟,而想讓它過一會兒再"休息",這時候,HardDisk Sleeper的定時功能就大顯身手了。Hard Disk 

Sleeper允許你對所有硬碟使用同一定時設置(如圖一主功能表分隔符號下的"1分鐘後關閉硬碟"),也可以單獨對每一個硬碟使用不同的設置(如圖一"第2硬碟"子功能表中的"20分鐘後關閉硬碟")。

  用滑鼠按右鍵系統託盤裡的Hard Disk Sleeper圖示,在彈出功能表中選擇"配置" 

(或直接用左鍵按兩下),出現如圖二所示的對話方塊。在"總體設置"標籤中,如果我們選擇了"將設置用於所有硬碟",那麼我們就可以勾選"永不關閉"讓所有硬碟保持工作狀態。也可以設置在若干分鐘(最高20分鐘)後關閉所有硬碟。這裡所設置的值將顯示在主功能表中。若勾選"出現啟動時自動應用設置",那麼軟體啟動時會自動應用你所預設的參數,免去了每次使用都需手動設置的麻煩。不過根據我的使用經驗,我還是比較習慣手動關閉硬碟。因為你一般難以保證自己在多少分鐘後不需訪問某個硬碟。如果我們選擇"單獨配置每個硬碟"則下面方框內的選項都會變灰而不可選。這時,我們就可以按一下任一硬碟的標籤進行單獨設置。硬碟的單獨設置與"總體設置"標籤裡的內容完全一樣,大家可以依樣畫葫蘆。

 

  3.高級設置

  一般來說,Hard Disk 

Sleeper都能自動準確識別系統中所掛硬碟的狀態。但有些硬碟不允許外部程式讀取其狀態,這時,你就必須自己手動設置硬碟的狀態資訊。點擊"總體設置"標籤中的"相容性"按鈕,出現如圖三所示的對話方塊。如果Hard 

Disk Sleeper無法正確識別你所有硬碟的位置,則你可以在"所有硬碟"標籤裡進行手動設置,強制使用你的配置。當然,前提是Hard Disk 

Sleeper無法正常運行,或不起作用的情況下,你可以試試改變硬碟的設置;並且你必須清楚你的硬碟掛在哪個IDE介面上,哪個設為主盤,哪個設為從盤。像我的IDE1介面上接有2個硬碟,主硬碟和從硬碟在Hard 

Disk 

Sleeper中被正確識別,並分別顯示為第一和第二硬碟。如果你對這些不清楚,我看你還是請教一下高手或乾脆放棄使用這個軟體。要不然出了什麼岔子,我可擔待不起^_^。

 

  如圖四,"狀態"標籤裡的內容則是Hard Disk Sleeper自動識別後的硬碟狀態。如果Hard Disk 

Sleeper無法正確識別你的硬碟資訊,你可以去掉軟體所識別出來的硬碟前的勾,然後切換回"所有硬碟"標籤,進行手動設置。

您發表或修改的該帖子正處於審核狀態,需要幾分鐘後才能被其他雷友看到,請您不要著急。

審核通過後,本提示區域會自動消失。

4. 注意事項

  雖然我們現在可以隨心所欲地控制任一硬碟的開閉了,但在下列情況下,作業系統會掃描讀取所有硬碟,使得在你不想喚醒已關閉硬碟的情況下自動啟動硬碟。我們關閉硬碟的目的是為了節能、降溫、減噪,如果頻繁地開關硬碟則會大大減少硬碟的使用壽命。所以,在使用這個軟體時,我們還是要注意一下一些細節問題,免得讓我們的硬碟"長眠不醒"。

 

  ⑴關閉硬碟後,啟動"資源管理器"。如果你在開啟"資源管理器"的情況下,關閉硬碟,然後再關閉"資源管理器",則系統會保存當前的硬體狀態。這時你再啟動"資源管理器",則系統會預設硬體狀態沒有改變而不掃描硬碟。同理,如果是先關閉硬碟,再啟動"資源管理器",則系統會以為所有硬碟都是開啟的,於是便會掃描硬碟,導致已關閉的硬碟重新開機。

 

  ⑵打開"回收站"或刪除檔(夾)到"回收站"時,系統會掃描硬碟。但如果你直接刪除檔,也就是按住"shift"鍵再刪除檔(夾),則不會有這種情況。原因很簡單,每個硬碟分區裡都有"回收站",當你打開 

"回收站"時,系統當然要搜索所有硬碟上的回收站內的已刪除檔(夾)。而刪除檔(夾)則相當於將檔(夾)移動到另一個資料夾中,所以系統也需要讀取"回收站"這個特殊的資料夾。

 

  ⑶打開ACDSee進行圖片流覽時;

 

  ⑷在Word這類的文本編輯工具裡點擊"打開",顯示"檔清單方塊"時,其實相當於打開一個"資源管理器",系統也會掃描硬碟;

 

  ⑸當你的硬碟處於關閉狀態時,如果你關閉Hard DiskSleeper後再啟動它,它便會重新檢測系統內的所有硬碟。

 

  ⑹若硬碟分區所在的硬碟已被關閉,點擊這個(些)分區盤符或指向這個(些)分區內的軟體的快捷方式,毫無疑問,都會啟動硬碟。

 

  最後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一點,我個人覺得有點奇怪。當你設定若干分鐘後關閉硬碟,如果在你退出Hard Disk 

Sleeper前沒有取消這個設定,或點擊主功能表中的"永不關閉硬碟"以使硬碟保持運轉的話,你下次重啟系統或下次開機後,即使你沒有運行Hard Disk 

Sleeper,系統也會自動在你之前設定的若干分鐘後關閉你曾設定要關閉的那個硬碟(時間從最後一次對硬碟進行讀寫操作後起算)。比如說你用Hard 

Disk Sleeper設定從硬碟3分鐘後關閉。硬碟關閉後,你也關閉了Hard Disk 

Sleeper,但關閉前你沒有取消3分鐘的定時設定。下次你重啟系統(包括關機後重新開機),你會發現雖然你沒有運行Hard Disk 

Sleeper,但從硬碟還是在沒有讀寫或最後一次讀寫後的3分鐘後自動關閉了!我想可能Hard Disk 

Sleeper也是通過調用Win98的電源管理程式來實現對硬碟電源控制的吧。

 

   28.小跳線解決硬碟容量限制

近日,朋友把他原有的8.4GB富士通硬碟升級為40GB的希捷酷魚7200.7硬碟,但由於主機板BIOS太老,根本無法檢測到新硬碟,當然也就無法使用了。對硬體“一竅不通”的好友只好求助於我。

  其實像這種突破大容量硬碟的解決方法無外乎兩種:一是直接升級主機板BIOS到最新版本,這樣一般就可以解決問題,而且也是最佳的方案;二是通過像DM這樣的特殊軟體繞過BIOS檢測,在系統引導前直接管理硬碟,這種方法雖然很常見也比較實用,但在某些時候會出現意想不到的錯誤或衝突,因此是一種權宜之計。

  按照上面的思路,我查到主機板是技嘉的,於是到其網站上搜索,但無功而返,網站上根本就沒有這種主機板型號的BIOS更新,看來是太老了;再“跑到”驅動之家碰碰運氣,雖然能查到這種型號的BIOS,但也都是較老的版本,沒有升級的意義。

  無奈之下只好“請出”硬碟大師DM了,為了能提高相容性和穩定性,我特意從網站上下載了最新版的DM956cy。正當我準備實施下一步計畫時,希捷硬碟上的英文標籤引起了我的注意:在跳線的標示中除了Master、Slaver、CableSelect以外還有一項:Limit 

capacity of 

32GB,從字面上的意思看是如果跳線至此可以限制硬碟容量在32GB上。若果真如此,我是否可以先讓BIOS把硬碟識別成32GB,安裝作業系統後,再利用其他分區軟體找到剩下的8GB呢?想到這兒我突然興奮起來。但現在問題是這塊老主機板能否識別出32GB硬碟容量?不過憑我的經驗一般容量限制在528MB、2.1GB、8.4GB、32GB……這幾個擋,看來還是很有希望的。

  關機後,跳好線,重新開機進入BIOS,檢測IDE設備……系統立刻檢測出該硬碟容量是32GB!已經成功一半了,接著我用軟碟啟動,並用FDISK分區,在FDISK中也顯示硬碟容量為32GB,為了保險起見,我只分了一個主要磁碟分割為5GB並啟動它,然後重啟格式化並安裝了Windows 

98,一切正常。最後在Windows 

98中安裝分區大師PQMAGIC,啟動該程式查到只有主要磁碟分割,大概有27GB容量沒有分區格式化,看來剩下的8GB沒有被找到!雖然不影響使用,但那8GB的空間就這樣白白浪費嗎?我並不死心,拿出最後一招:把該希捷硬碟掛到能識別大容量硬碟的電腦上,同樣利用PQMAGIC把剩下的所有容量分區並格式化好,然後再掛回到好友的電腦上。啟動電腦進入Windows 

98,再次用PQMAGIC檢測,果然主要磁碟分割和擴展分區之和為40GB(實際為38GB),至此硬碟所有容量都可以使用了!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在Windows下可以正常使用全部容量,但由於BIOS仍然識別硬碟為32GB,所以在DOS中最後8GB的邏輯盤是無法使用的,不過我想也沒關係,畢竟我們現在很少使用DOS模式了!

29.一次硬碟資料恢復的經驗

介紹:

  硬碟作為使用者存儲資料的主要場所,其最大的用途莫過於存儲資料,但有時往往由於用戶操作不甚等原因,造成使用者資料的丟失。如果對於普通使用者,資料對使用者相對而言並不重要,那麼丟了就丟了,沒太大關係;但如果資料對使用者很重要(對於這類用戶,AWU推薦應經常備份資料),這時資料丟失了怎麼辦呢?此文就是通過一次對硬碟資料的恢復過程分析來簡要說明一下硬碟資料恢復的大概方法,希望對大家恢復硬碟資料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相關概念:

  MBR(MAIN BOOT RECORD)即主引導記錄區,它位於整個硬碟的0磁軌0柱面1磁區,包括硬碟引導程式和分區表。

  DBR(DOS BOOT 

RECORD)即作業系統引導記錄區,通常位於硬碟的0磁軌1柱面1磁區,是作業系統可直接訪問的第一個磁區,它也包括一個引導程式和一個被稱為BPB(BIOS 

PARAMETER BLOCK)的本分區參數記錄表。每個邏輯分區都有一個DBR。

  FAT(file allocation 

table)即檔案配置表,是dos,windows9X系統的檔定址格式,為了資料安全起見,FAT一般做兩個,二FAT為第一FAT的備份。

  DIR 是DIRECTORY即根目錄區的簡寫,DIR緊接在第二FAT表之後。

  估計資料丟失原因:

  1、安裝多系統引導軟體後,異常操作造成。

  2、遭到某種病毒感染。 資料丟失前狀態:2.5G 硬碟,原分區為:C:2G + D:500M,D盤裝有重要資料。兩分區均為FAT16格式。

  資料丟失過程:

  一次系統重啟後,D盤丟失。

  資料丟失後的操作:

  該客戶曾用FDISK重新分區,試圖按原分區大小再造分區,未果。但沒有格式化D盤,只格式化了C盤並重裝系統。

  客戶的資料修復要求:

  恢復D盤根目錄下"數碼相機"目錄內所有檔。

  所用工具:

  NORTON DISK DOCTOR:diskedit.exe

資料修復過程:

  一、資料備份:主要包括物理0磁軌各磁區,各分區邏輯0磁軌,FAT表和根目錄區等,再配以GHOST備份各分區的資料區。

  二、分析該硬碟的主引導磁區MBR(包括主要磁碟分割表和引導程式)、各分區的引導磁區DBR、FAT表及根目錄區。

  由於已經重新分區並能順利啟動C盤(拋開病毒原因),故MBR的邏輯結構應該沒問題,通過DISKEDIT察看MBR所在的0磁軌第一磁區,證實估計正確,但現分區表與原分區表是否完全一致,還不能確定。

  通過分區表,可以查找到各分區的引導磁區所在的物理位置,分析後可確定C盤的各項重要資料(引導磁區、第一FAT表、 

二FAT表、根目錄區)均沒有異常,但D盤除了引導磁區DBR外、上訴的其他資料均無法對應,DBR之所以無異常,是因為重新分區的結果,而FAT1、FAT2和根目錄區面目全非的原因,大致應該有兩種可能:一是現分區與原分區不一致,導致資料對不上號;二是資料已被病毒破壞。

  由於在察看MBR時,發現0磁軌的其他磁區留有不明程式的殘餘代碼,通過察看其中的一些顯示資訊,可以判定是某種多系統軟體留下的,說明客戶曾經安裝過多系統管理軟體。這樣大致可以排除病毒破壞分區的可能,分區丟失應該是異常操作多系統管理軟體引起的。

  三、尋找原有分區 

根據前面的分析,由於客戶在資料丟失後又進行了重新分區,而且估計現有的分區與原來的分區不一致,這樣無疑加大了資料修復的難度,但幸好沒有格式化D盤,因為如果單單只是FDISK,只會改寫原硬碟的各分區的第一磁區,如果這個磁區不落在原分區的重要參數區(DBR、FAT、根目錄)上,那麼修復的成功率還是挺高的。 

接下來就是尋找原有D盤的重要資料區了,根據客戶提供的資料可知,原D盤根目錄下有一叫"數碼相機"的子目錄,於是用DISKEDIT提供的搜索功能,搜索"數碼相機"對應的十六進位代碼,可以找到原有D盤的根目錄區。歷時30分鐘,通過過濾搜索結果,最終找到該根目錄所在的磁區,然後順藤摸瓜,向前翻過兩個FAT表(根據經驗大概400-500個磁區)找到原D盤的DBR所在的磁區,接著再向前翻63個磁區,找到原D盤的分區表,至此,最困難的問題攻克了。

  四、重建主要磁碟分割表 

因為客戶後來用FDISK重新建立的主要磁碟分割表與原來的分區表並不一致,故必須手工重建原分區表,通過前面找到的原D盤分區表和原D盤的DBR,可以計算出主要磁碟分割表。包括各分區的起始、結束磁區、分區大小、分區類型等。算出結果後,改寫0磁軌1磁區的主要磁碟分割表。

  五、重啟系統,出現原D盤,所有檔基本全部恢復。拷貝出"數碼相機"目錄,做好備份。通知客戶取回資料。

  有關本次案例的說明:

  1、 

資料備份時,不要過分相信ghost,ghost只認正確的分區,對於隱藏的分區它不會複製。對於不正確的分區,它會報告錯誤並停止複製過程。Ghost 

並非一個純粹意義上的全盤複製軟體,它只複製那些FAT表上存在的檔,而非複製磁片上所有的資料!

  2、 

走運的是,該客戶重新分的D盤剛好比原D盤大幾個磁軌,故新的D盤分區表被建在原C盤最後端的資料區中。所以本次基本上可以說是100%恢復了原D盤的資料了。

  3、 更走運的是,該客戶沒有重新格式化D盤,不然就不可能有那麼高的恢復率了。

  給讀者的建議:

  在硬碟資料出現丟失後,請立即聯繫當地的資料修復公司。最好不要再對硬碟進行寫操作,那樣會增大修復的難度,也影響到修復的成功率。

30.一分鐘教你辨別返修硬碟

最近一段時間,一些來歷不明的返修硬碟流入市場,有不少朋友都吃了虧,為了讓大家知道如何來辨別返修硬碟,我將我所瞭解的區別方法告訴大家。

因為硬碟的技術含量比較高,全世界也就這麼幾個地方可以生產,所以在保修期內的硬碟,都是返回到原廠家去修理,而廠家在維修硬碟之後,會在盤面上做出相應的標識,這成了我們區別的重要標誌了,不過因為是用英語書寫的,如果不注意可能會忽略過去。如圖中的WD硬碟,在圖中所示的圓圈裡,日期後而有一個“R”字母,這證明圓圈標注的是返修的日期,而不是生產日期;另外在標注方框中,仔細看可以看到淺藍色的“REFURBISHED”(英語整修的意思)字樣,在右上角還有一個比較顯眼的“Refurbished”,大家在硬碟上看到這樣的標記,就一定不要購買了。另外,如果硬碟的價格比別處要便宜很多,也有可能是返修硬碟,還是“便宜不要貪”。

  最後,大家在購買硬碟時,最好還是到正規代理商那裡去購買,也算是花錢買個放心。

31.移動硬碟故障的5種可能

為了能夠便捷地存儲大容量檔,很多朋友都購買了USB介面的移動硬碟,可是在使用的時候卻發現系統無法識別移動硬碟。這是為什麼呢?各位先不要著急,就讓我們動手讓移動硬碟為我所用吧。

 

  一、設置CMOS參數

  對於從來沒有使用過USB外接設備的朋友來說,即使正確安裝了驅動程式也有可能出現系統無法檢測USB硬碟的情況,這主要是由於主機板默認的CMOS埠是關閉的,如果沒有將其設置為開啟狀態,那麼Windows自然無法檢測到移動硬碟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重新開機,進入CMOS設置視窗,並且在“PNP/PCI 

CONFIGURATION”欄目中將“Assign IRQ For 

USB”一項設置為“Enable”,這樣系統就可以給USB埠分配可用的中斷位址了。

  二、電源不足

  由於USB硬碟在工作的時候也需要消耗一定的電能,如果直接通過USB介面來取電,很有可能出現供電不足。因此,幾乎所有的移動硬碟都附帶了單獨的外接電源或者是通過鍵盤取電的PS2轉介面。這時只要事先連接好外接電源或者通過PS2轉接線與鍵盤連接好,確保給移動硬碟提供足夠的電能之後再試試,應該可以正常使用了吧。需要特別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用移動硬碟之前都確保有足夠的供電,否則很可能由於供電不足導致硬碟損壞。

 

  三、USB延長線故障

  除去上述兩方面原因之外,還有可能是USB介面類別型不符導致移動硬碟無法使用。比如,電腦配置的USB介面是1.1標準的,而購買的移動硬碟是USB 

2.0標準的介面,這就要求連接電腦和移動硬碟的連接線必須支援USB 

2.0標準。因為高速移動設備插入低速集線器,該設備可能不被正常安裝,而有些朋友在使用移動硬碟的同時還使用優盤,為了方便就直接使用優盤附送的USB 

1.1標準連接線,這樣就導致USB 2.0標準的移動硬碟無法正確識別。只要將連接線更換為USB 2.0標準的即可解決此故障。

  四、Windows版本太低

  對於一些還在使用Windows 95或者Windows 97系統的朋友來說,即使電腦配備了USB介面,但是由於Windows 

98之前的作業系統不支援USB外設,因此無論如何安裝驅動程式、設定CMOS參數都無法讓移動硬碟正常使用。對於這種情況,一種解決方法是將作業系統升級到Windows 

98以上,另外一種方法就是到微軟官方網站下載相應的補丁程式讓Windows 95/97能夠識別移動硬碟。

  五、系統設置不當

  對於一些Windows 

98使用者來說,在安裝好驅動程式之後,可以從裝置管理員中查看到移動硬碟圖示,但是在資源管理器中卻沒有相應的盤符標識,這就是系統設置不當所致。在裝置管理員中按兩下移動硬碟圖示,並且點擊快顯視窗中的“屬性”按鈕,此時可以看見斷開、可刪除、同步資料傳輸和Int 

13單元4個選項,其中“可刪除”一項前面系統預設是沒有打勾的,只要勾選這個選項之後重新開機電腦,就可以在資源管理器中看見新增的移動硬碟盤符了。

  一言以蔽之,移動硬碟無法識別的故障原因比較多,但一般都不是USB介面或者移動硬碟本身的故障,因此需要大家在排除的時候多從周圍關聯部分考慮,相信你也可以順利使用移動硬碟的。

32.硬碟保護卡安全性漏洞及解決辦法

硬碟保護卡在學校的機房管理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基本上達到了“一卡無憂”的目標。但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特別是針對破解保護卡的文章不時在網上出現,有了保護卡就可以高枕無憂的想法就不再現實了,保護卡的安全性面臨著新的考驗。

  怎樣防止保護卡被破解呢?這就得從保護卡的原理談起了。保護卡的工作原理簡單來講就是它接管對硬碟進行讀寫操作的一個INT13中斷,保護卡在系統啟動的時候首先用它自己的程式接管INT13中斷位址。這樣,只要是對硬碟的讀寫操作都要經過保護卡的保護程式進行保護性的讀寫,也就是先將FAT檔案配置表、硬碟主引導區、CMOS資訊、中斷向量表等資訊都保存到保護卡內的臨時儲存單元中。用來應付我們對硬碟內資料的修改。每當我們向硬碟寫入資料時,其實還是完成了寫入到硬碟的操作,可是沒有真正修改硬碟中的FAT。而是寫到了備份的FAT表中,這就是為什麼系統重啟後所有寫操作一無所有的原因了。這也就是硬碟保護卡的主要工作原理。

  瞭解了保護卡的工作原理,我們就知道了破解保護卡的核心問題就是對系統啟動後INT13的控制權問題和保護卡的管理員密碼的問題。所以對保護卡安全威脅來自於以下兩種方式的攻擊:

 

  針對保護卡管理員密碼的攻擊

 

  一般有三種手段;

  1. 利用預設密碼的攻擊。一般的保護卡都有一個預設密碼,這些預設密碼都很簡單。所以針對這種攻擊的防護就是一定要修改管理員密碼。

  2. 

利用保護卡的萬能密碼的攻擊。一般保護卡都有自己的萬能密碼,根據保護卡的型號、批次、類型的不同而不同,廠商也許考慮到管理者遇到密碼遺失問題而設了這個後門。但在網上的確可以找到這種萬能密碼。所以這種破解也是很危險的。遇到這種問題我們只有寄希望於保護卡廠家的版本升級了。

  3. 針對存在於硬碟主引導區的保護卡密碼的直接攻擊。這就不是我們用戶能解決的問題了,而是保護卡廠方的責任與義務。

 

  針對INT13的控制權的攻擊

 

  其實只要有簡單的電腦知識的人在一分鐘內就可以破解,就如破解CMOS的密碼一樣簡單。這裡只是把他們的破解工具主要方法簡要說明一下。DEBUG就是他們的利器,一般方法是利用四五條組合語言就可很輕鬆地修改INT13的中斷入口,使保護卡不起保護作用了。我個人瞭解到的解決辦法如下:

  1. 一般來講這種攻擊是在DOS方式或Windows 

98的命令列方式下進行的,所以怎麼樣禁止DOS命令方式是解決該問題的關鍵。最好的辦法就是把Windows 98系統平臺改為Windows 

2000平臺,在這種平臺下DOS攻擊方式是沒有用武之地的。

  2. 如果仍然還是用Windows 

98平臺,也有解決這種攻擊的方法,利用魔法兔子98或魔法兔子2000對註冊表進行修改,禁用DOS命令方式與DOS真實模式,禁用啟動時的F8、F4功能,禁用開始功能表中的執行與關機功能(可以在桌面上建一個關機的快捷圖示來關機)。刪除Debug.exe文件(盡可能在Windows 

98的安裝包中把這個檔也給刪除後再壓縮,以防從壓縮包中重新釋放)。盡可能地把FAT16檔案格式轉換為FAT32檔案格式。CMOS的優先啟動順序最好是第一為LAN,第二為C,千萬不要把A盤設計第一啟動順序。保護卡一定要保護CMOS。

  技術的防範是有限的,我個人總結最好的辦法就是隨時與學生交流,引導他們正確學習、使用技術。

33.硬碟編號一點通

目前,市面上的硬碟品牌大家已經耳熟能詳,規模較大的廠商也無非就是IBM、昆騰(Quantum)、西捷(Seagate)等幾家“名牌老字型大小”,不過,隨著硬碟產品的不斷推陳出新,對於各品牌硬碟型號的編號大多數使用者已經難以解讀。其實,每個廠家的每款硬碟編號都有其一定的內在規律,而每串編號也都代表著硬碟本身特定的含義,而通過這些複雜的編號,用戶可以更確切的瞭解硬碟的各種性能指標,包括介面類別型、轉速、容量、緩存等。

 

  1、IBM

  IBM的每一個產品又分為多個系列,其硬碟產品的命名方式為:“產品名+系列代號+介面類別型+碟片尺寸+轉速+容量”。以Deskstar 

22GXP的13.5GB硬碟為例,該硬碟的型號為:DJNA-371350,字母D代表Deskstar產品,JN代表Deskstar 

25GP與22GP系列,A代表ATA介面,3代表3英寸碟片,7代表7200RPM產品,最後4位元數位為硬碟容量13.5GB。

  IBM系列代號(IDE)含義如下:TT=Deskstar16GP或14GXP;JN=Deskstar 

25GP或22GXP;RV=Ultrastar 18LZX或36ZX。 介面類別型含義如下:A=ATA,S與U=Ultra SCSI,Ultra 

SCSI Wide,Ultra SCSI SCA,增強型SCSI,增強擴展型SCSI(SCA),C=SerialStorage 

Architecture;連續存儲體系SCSI,L=光纖通道SCSI。

  2、Maxtor(邁拓)

  Maxtor硬碟的編號規則是:“首位+容量+介面類別型+磁頭數”。Maxtor從鑽石四代開始,其首位數字就為9,一直延續至今,因此大家現在能夠在市場上見到的Maxtor硬碟其首位數位大多數都是9。另外,比較特殊的是Maxtor編號中有磁頭數這一概念,因為Maxtor硬碟是大打單碟容量的發起人,所以其硬碟的型號中要將單碟容量的磁頭數體現出來。

 

  單碟容量=2×硬碟總容量/磁頭數,以金鑽三代(DiamondMax 

Plus6800)10.2GB的硬碟為例說明:該硬碟型號為91024U3,9是首位,1024是容量,U是介面類別型UDMA/66,3代表該硬碟有3個磁頭,也就是說其中的一個碟片是單面有資料,這個單碟容量是2X10.2/3=6.8GB。Maxtor硬碟介面類別型字母含義:A=PIO模式,D=UDMA/33模式,U=UDMA/66模式。

 

  3、Seagate(希捷)

  希捷的硬碟系列從低端到高端的產品名稱分別為:U4系列、Medalist(金牌)系列、U8系列、Medalist 

Pro(金牌Pro)系列、Barracuda(酷魚)系列、Barracuda II(酷魚 II)系列、Barracuda III(酷魚 

III)系列。其中Medalist Pro、Barracuda(酷魚)系列、Barracuda II(酷魚 II)系列與Barracuda 

III(酷魚 

III)系列是7200RPM的產品,其他的是5400RPM的產品。硬碟的型號均以ST開頭,現以酷魚10.2GB硬碟為例說明。該硬碟的型號是:ST310220A,在ST後第一位數位是代表硬碟的尺寸,3就是該硬碟採用3.5英寸的碟片,3後面的1022代表的是該硬碟的格式化容量是10.22GB,最後一位元數位0是代表7200RPM產品。這一點不要與希捷以前的入門級產品Medalist 

ST38240A混淆。大多數希捷的Medalist 

Pro系列,以0結尾的產品均代表7200RPM硬碟,其他數位結尾(包括1、2)代表5400RPM產品。位於型號最後的字母是硬碟的介面類別型。 

希捷硬碟的介面類別型字母含義如下: A=ATA UDMA/33或UDMA/66 IDE介面; AG為筆記型電腦專用的ATA介面硬碟;W為Ultra 

Wide SCSI,其資料傳輸率為40MB/s; N為UltraNarrow SCSI,其資料傳輸率為20MB/s; 

而ST34501W/FC和ST19101N中的FC(Fibre Channel)表示光纖通道,可提供高達100MB/s的資料傳輸率,並且支援熱拔插。

 

  4、Quantum(昆騰)

  昆騰硬碟的型號一般在盤體的條形標記上,可以在硬碟介面附近的外盤蓋上找到。以EX64A012為例,其前兩位元的字母時表示硬碟類型,該例中EX指火球EX系列。第三四位元的數位表示次硬碟的容量。第五位元的字母是表示介面類別型。介面字母的不同含義是這樣的:A=ATA(IDE),S=SCSI,50-pin 

Sigle Ended;W=SCSI Wide,68-pin Sigle Ended;D=SCSI Wide,68-pin 

Differential。

34.硬碟不能分區的困惑

一天,朋友打來電話說,他用FDISK給硬碟重新分區時,遇到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就是原擴展分區怎麼也刪不掉(朋友用的是品牌機)!竟然有這種事情?

  來到朋友家,我用軟碟啟動電腦,進入FDISK,發現該硬碟的容量為40GB,擴展分區占了25GB,沒有邏輯盤(早被他刪了)。於是依次進入“Delete 

partition Or Longical Dos Drive——Delete Extended Dos 

partition”功能表,刪除擴展分區,然而卻提示“Cannot delete Extended Dos partitionWhile 

logical drives 

exist”(當邏輯盤存在時不能刪除擴展分區),咦,怎麼回事?不是沒有邏輯盤嗎!為了再次確認,我又依次進入“Delete partition Or 

Longical Dos Drive——Delete Logical Dos Drive(s)inthe Extended Dos 

partition”功能表,刪除邏輯盤,卻提示“No logical drives defined”(沒有定義的邏輯盤)。

  真是怪了,FDISK為什麼會自相矛盾呢?莫非品牌電腦為了保護硬碟做了什麼手腳?想到此,我腦中忽然一亮,許多電腦廠商為了減輕顧客重裝系統的苦惱,將系統裝好後做了備份,放到一個專門的分區裡,莫不是該品牌電腦也有個專門存放備份系統的分區,而且被隱藏起來了?由於FDISK本身不能查看分區是否隱藏,只好借助PQmagic工具軟體,進入PQmagic查看硬碟,果然有一個分區被隱藏了,點擊取消隱藏後退出PQmagic。當再次進入FDISK後,發現了一個邏輯盤,進入“Delete 

partition Or Longical Dos Drive——Delete Logical Dos Drive(s)in the 

Extended Dos partition”功能表,刪掉邏輯盤。又進入“Delete partition Or Longical Dos 

Drive——Delete Extended Dos partition”菜單中,擴展分區終於被成功刪除。

 

   35.硬碟徹底損壞後的資料搶救

硬碟經常啟動,是最常用的一個區域,所以損壞機率比其他磁區要大的多.我們來仔細談談硬碟0道的一些知識和維修方法

  硬碟0道損壞的現象一般就是主機板自檢不通過(硬碟加點後自檢聲音正確的).還有的造成啟動非常的慢(其他光碟引導也是慢).這種情況一般都能確定屬於0道故障(還有一種和0道比較相近的故障就是硬碟固件錯誤通病,注意區分)

  我們2中方法處理:

  1:用戶自己處理:可以用dm,lformat,mhdd來處理0道損壞硬碟(但成功率不高,只適合於輕微損壞的0道修復).我們推薦用lformat的熱拔插法來修)

  先用光碟引導電腦(代修硬碟先只插上資料線,不插電源線)等電腦啟動成功後,然後這是在插硬碟的電源線(注意這是帶電拔插,注意電源別插反了,搞不好燒板的)

  等到硬碟起轉自檢聲完成以後,運行lformat.exe軟體,選擇找到硬碟參數,進行低格.如果就是修0道故障,只需低格1分鐘即可退出.用其他軟體分區,看看修復成功沒有.如果這樣還不能修復,你可以試試hp,dm的擦除.mhdd的擦除試試.還不行就得低2中方法處理了

  2:維修人員處理:一般專業的修理0道問題都是用pc3000來處理的比較多.你可以先掃描,伺服測試等,來確定是否就只是0道損壞,如果就是0道問題的話,手動封閉硬碟的0,0位址即可.自動遮罩到p-list.

  如果經過你的檢測如果屬於0磁頭損壞的話,只有砍掉硬碟的0磁頭才能正常的工作,具體方法不介紹(因為每個牌子的操作是不同的)

  好了,以上就是關於0道一些知識.使用者根據自己的情況來處理

36.硬碟出現硬體故障,你敢這樣維修麼?

前些日子從同學處取得一塊昆騰1.2G的小硬碟,有一奇異的毛病---開機自檢時若能發現硬碟則用起來基本沒有問題,但有時候自檢並不能發現硬碟,表現為硬碟啟動後高速旋轉然後在某個地方停了下來,接著就是“卡塔卡塔”的聲音,然後螢幕顯示硬碟出錯,停在那裡。同學有一經驗,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曰只需在關機後拔下硬碟的盤體到電路板的連線,然後再開機,聽到硬碟啟動後再關機,這時再插上連線,只要聽到“當”的一聲就OK了!

    隨著這硬碟在我手裡的日子增長,同學的那一招也越發不起作用了。到了後來乾脆是無論怎樣也不動了,只聽見“卡塔卡塔”的聲音不絕於耳。想起《電腦報》上的種種方法均取之一試,未見有效。不得已而為之,拿出螺絲刀。各位千萬注意:不到萬不得已別用這招!

    硬碟的殼體上有六顆螺絲,主軸有一顆,磁頭部分有一顆,一共八顆螺絲,下了就可以小心翼翼的打開硬碟了!雖然我們DIYER的家裡並沒有超靜的空間,可是經過我的試驗在比較乾淨的臥室完成這一任務不會給硬碟造成什麼傷害!打開硬碟的腔體後,可以看見亮晶晶的碟片,還有一對磁頭懸停在碟片的兩面。將磁頭輕輕的掀起,用鏡頭紙小心地擦拭。注意:磁頭十分脆弱!稍有不慎,即前功盡棄!往上掀起磁頭時不能離碟片太高,擦拭磁頭也應該從裡到外沿碟片的軸向。其實並不太難,也就是十分鐘的功夫,估計磁頭擦乾淨了便可以了。這時你會發現碟片上有一些小小的黴點,也一同擦掉,再用FORMAT請別加任何參數,這樣FORMAT會找出所有壞道並一一紀錄在案(此步操作為必須)。以後作業系統不會去訪問有壞道的磁區。這樣,一個想輕生的硬碟又被我從死神那里拉了回來。呵呵!雖然是很驚險的,但如果你也有那樣的硬碟的話---乾脆破罐子亂甩,哈哈,說不定會有驚喜喲!

    編輯評注:這種方法的確比較驚險,稍不小心,硬碟將毀於一旦。所以在這裡要提醒大家的是:在動手的時候,遵循膽大心細的原則是最重要的,如果不到萬不得已,千萬不要如此維修硬碟。

37.硬碟的常見錯誤提示及解決方法

一、顯示:“C:Drive Failure Run Setup Utility,Press(F1)To Resume”

  此類故障是硬碟參數設置不正確所以從軟碟引導硬碟可用,只要重新設置硬碟參數即可。

  二、顯示:“No ROM Basic,System Halted”

  病因分析:造成該故障的原因一般是引導程式損壞或被病毒感染,或是分區表中無自舉標誌,或是結束標誌55AAH被改寫。

  治療方法:從軟碟啟動,執行命令“FDISK/MBR"即可。FDISK中包含有主引導程式碼和結束標誌55AAH,用上述命令可使FDISK中正確的主引導程式和結束標誌覆蓋硬碟上的主引導程式,這一招對於修復主引導程式和結束標誌55AAH損壞既快又靈。對於分區表中無自舉標誌的故障,可用NDD迅速恢復。

 

  三、顯示“Error loading operating system”或“Missingoperating system”

  病因分析:造成該故障的原因一般是DOS引導記錄出現錯誤。DOS引導記錄位於邏輯0磁區,是由高級格式化命令FORMAT生成的。主引導程式在檢查分區表正確之後,根據分區表中指出的DOS分區的起始位址,讀DOS引導記錄,若連續讀五次都失敗,則給出“Error 

loading opearting 

system”的錯誤提示,若能正確讀出DOS引導記錄,主引導程式則會將DOS引導記錄送入記憶體0:7C00h處,然後檢查DOS引導記錄的最後兩個位元組是否為55AAH,若不是這兩個位元組,則給出“Missing 

operation system”的提示。

  治療方法:一般情況下用NDD修復即可。若不成功,只好用FORMAT 

C:/S命令重寫DOS引導記錄,也許你會認為格式化後C盤資料將丟失,其實不必擔心,資料仍然保存在硬碟上,格式化C盤後可用NU8.0中的UNFORMAT恢復。如果曾經用DOS命令中的MIRROR或NU8.0中的IMAGE程式給硬碟建立過IMAGE鏡像檔,硬碟可完全恢復,否則硬碟根目錄下的檔全部丟失,根目錄下的第一級子目錄名被更名為DIR0、DIR1、 

DIR2......,但一級子目錄下的檔及其下級子目錄完好無損,至於根目錄下丟失的檔,你可用NU8.0中的UNERASE再去恢復即可。

 

四、顯示:“I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

  治療方法:

  1、重新分區格式化

  2、如0磁軌損壞需要低級格式化,然後用SetComspec(指定Command檔位置),使得Command遠離0磁軌。

  當硬碟出現分區故障後,希望使用者先用上述方法解決,若不成功,對硬碟分區格式化是解決軟故障的基本方法,但資訊將被清除。其使用原則是:能用高格解決的不用分區,能用分區解決的不用低級格式化。

 

  五、顯示:“Device error”,然後又顯示:“Non-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Replace and 

strike any key when ready”,說明硬碟不能啟動,用軟碟啟動後,在A:>後鍵入C:,螢幕顯示:“I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系統不認硬碟。

  病因分析:造成該故障的原因一般是CMOS中的硬碟設置參數丟失或硬碟類型設置錯誤造成的。

  治療方法:進入CMOS,檢查硬碟設置參數是否丟失或硬碟類型設置是否錯誤,如果確是該種故障,只需將硬碟設置參數恢復或修改過來即可,如果忘了硬碟參數不會修改,也可用備份過的CMOS資訊進行恢復,如果你沒有備份CMOS資訊,也別急,有些高檔微機的CMOS設置中有“HDD 

Auto Detection”(硬碟自動檢測)選項,可自動檢測出硬碟類型參數。若無此項,只好打開主機殼,查看硬碟表面標籤上的硬碟參數,照此修改即可。

  六、顯示:“HDD Controller Failure”

  病因分析:造成該故障的原因一般是硬碟線介面接觸不良或接線錯誤。

  治療方法:先檢查硬碟電源線與硬碟的連接,再檢查硬碟資料信號線與多功能卡或硬碟的連接,如果連接鬆動或連線接反都會有上述提示,最好是能找一台型號相同且使用正常的微機,可以對比線纜的連接,若線纜接反則一目了然。

 

  七、顯示:“Invalid partition table”,硬碟不能啟動,若從軟碟啟動則認C盤。

  病因分析:造成該故障的原因一般是硬碟主引導記錄中的分區表有錯誤,當指定了多個自舉分區(只能有一個自舉分區)或病毒佔用了分區表時,將有上述提示。主引導記錄(MBR)位於0磁頭/0柱面/1磁區,由FDISK.EXE對硬碟分區時生成。MBR包括主引導程式、分區表和結束標誌55AAH三部分,共占一個磁區。主引導程式中含有檢查硬碟分區表的程式碼和出錯資訊、出錯處理等內容。當硬碟啟動時,主引導程式將檢查分區表中的自舉標誌。若某個分區為可自舉分區,則有分區標誌80H,否則為00H,系統規定只能有一個分區為自舉分區,若分區表中含有多個自舉標誌時,主引導程式會給出“Invalid 

partion table"的錯誤提示。

  治療方法:最簡單的解決方法是用NDD修復,它將檢查分區表中的錯誤,若發現錯誤,將會詢問你是否願意修改,你只要不斷地回答YES即可修正錯誤,或者用備份過的分區表覆蓋它也行(KV300,NU8.0中的RESCUE都具有備份與恢復分區表的功能)。如果是病毒感染了分區表,格式化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可先用殺毒軟體殺毒,再用NDD進行修復。如果上述方法都不能解決,還有一招,就是先用FDISK重新分區,但分區大小必須和原來的分區一樣,這一點尤為重要,分區後不要進行高級格式化,然後用NDD進行修復。修復後的硬碟不但能啟動,而且硬碟上的資訊也不會丟失。其實用Fdisk分區,相當於用正確的分區表覆蓋原來的分區表。尤其當用軟碟啟動後不認硬碟時,這一招特靈。

38.硬碟的技術術語

硬碟的技術術語(一) 

1. 單碟容量(storage per disk):

這也是劃分硬碟檔次的一個指標,由於硬碟都是由一個或幾個碟片組成的,所以單碟容量就是指包括正反兩面在內的每個碟片的總容量。單碟容量的提高意味著生產廠商研發技術的提高,這所帶來的好處不僅是使硬碟容量得以增加,而且還會帶來硬碟性能的相應提升。因為單碟容量的提高就是碟片磁軌密度每英寸的磁軌數)的提高,磁軌密度的提高不但意味著提高了碟片的磁軌數量,而且在磁軌上的磁區數量也得到了提高,所以碟片轉動一周,就會有更多的磁區經過磁頭而被讀出來,這也是相同轉速的硬碟單碟容量越大內部資料傳輸率就越快的一個重要原因。此外單碟容量的提高使線性密度(每英寸磁軌上的位元數)也得以提高,有利於硬碟尋道時間的縮短。

  2.硬碟的轉速(Rotationl Speed):

  也就是硬碟電機主軸的轉速。主軸轉速(rotational speed或spindle 

speed),這是劃分硬碟檔次的一個重要指標。以每分鐘硬碟碟片的旋轉圈數來表示,單位rpm,目前常見的硬碟轉速有5400rpm、7200rpm和10000rpm等。理論上轉速越高,硬碟性能相對就越好,因為較高的轉速能縮短硬碟的平均等待時間並提高硬碟的內部傳送速率。但是轉速越快的硬碟發熱量和噪音相對也越大。為了解決這一系列的負面影響,應用在精密機械工業上的液態軸承馬達(Fluid 

dynamic bearing 

motors)便被引入到硬碟技術中。液態軸承馬達使用的是黏膜液油軸承,以油膜代替滾珠。這樣可以避免金屬面的直接磨擦,將雜訊及溫度被減至最低;同時油膜可有效吸收震動,使抗震能力得到提高;此外這還能減少磨損,提高硬碟壽命。

  3.平均尋道時間(Average seek time):

  指硬碟在盤面上移動讀寫頭至指定磁軌尋找相應目標資料所用的時間,它描述硬碟讀取資料的能力,單位毫秒(ms)。當單碟片容量增大時,磁頭的尋道動作和移動距離減少,從而使平均尋道時間減少,加快硬碟速度。目前市場上主流硬碟的平均尋道時間一般在9ms左右,但現在市面上新火球一代,以及美鑽2代,平均尋道時間在12ms左右,都是5400轉的產品,大家購買時要考慮到這一點。

 

  4.平均潛伏時間(Average latency time):

  指當磁頭移動到資料所在的磁軌後,等待指定的資料磁區轉動到磁頭下方的時間,單位為毫秒(ms)。平均潛伏期時間是越小越好,潛伏期短代表硬碟在讀取資料時的等待時間更短,轉速越快的硬碟具有更低的平均潛伏期,而與單碟容量關係不大。一般來說,5400rpm硬碟的平均潛伏期為5.6ms,而7200rpm硬碟的平均潛伏期為4.2ms。

5.平均存取時間(Average access time):

  指磁頭從起始位置到達目標磁軌位置,並且從目標磁軌上找到指定的資料磁區所需的時間,單位為毫秒(ms)。平均存取時間最能夠代表硬碟找到某一資料所用的時間,越短的平均存取時間越好,一般在11ms-18ms之間。。平均存取時間體現了硬碟的讀寫速度,它包括了硬碟的平均尋道時間和平均潛伏期,即:平均存取時間=平均尋道時間+平均潛伏期。

 

  注意:現在不少硬碟廣告之中所說的平均存取時間大部分都是用平均尋道時間所代替的。

  6.道-道間尋道時間(singletrack seek),指磁頭從一磁軌移動至另一磁軌的時間,單位為毫秒(ms)。

  7. 資料傳輸率(Data Transfer Rate) 

電腦通過IDE介面從硬碟的緩存中將資料讀出交給相應的控制器的速度與硬碟將資料從碟片上讀取出交給硬碟上的緩衝記憶體的速度相比,前者要比後者快得多,前者是外部資料傳輸率(External 

Transfer Rate),而後者是內部資料傳輸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兩者之間用一塊緩衝記憶體作為橋樑來緩解速度的差距。通常也把外部資料傳輸率稱為突發資料傳輸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指的是電腦通過資料匯流排從硬碟內部緩存區中所讀取資料的最高速率突發資料傳輸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以目前IDE硬碟的發展現狀來看,理論上採用ATA-100傳輸協定的硬碟外部傳輸率已經達到100MB/s,然而最新的採用ATA-133的傳輸率以後,傳輸率又可達133MB/s。

 

  內部資料傳輸率也被稱作硬碟的持續傳輸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指磁頭至硬碟緩存間的資料傳輸率,一般取決於硬碟的碟片轉速和碟片資料線密度(指同一磁軌上的資料間隔度)。也叫持續資料傳輸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

  由於內部資料傳輸率才是系統真正的瓶頸,因此大家在購買時要分清這兩個概念。不過一般來講,硬碟的轉速相同時,單碟容量大的內部傳輸率高;在單碟容量相同時,轉速高的硬碟的內部傳輸率高。一般取決於硬碟的轉速和碟片線性密度。應該清楚的是只有內部傳輸率向外部傳輸率接近靠攏,有效地提高硬碟的內部傳輸率才能對磁片子系統的性能有最直接、最明顯的提升。目前各硬碟生產廠家努力提高硬碟的內部傳輸率,除了改進信號處理技術、提高轉速以外,最主要的就是不斷的提高單碟容量以提高線性密度。由於單碟容量越大的硬碟線性密度越高,磁頭的尋道頻率與移動距離可以相應的減少,從而減少了平均尋道時間,內部傳輸速率也就提高了。

 

硬碟的技術術語(二)

8. 自動檢測分析及報告技術(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 

Technology,簡稱S.M.A.R.T):

  目前硬碟的平均無故障執行時間(MTBF)已達50000小時以上,但這對於挑剔的專業用戶來說還是不夠的,因為他們儲存在硬碟中的資料才是最有價值的,因此專業使用者所需要的就是能提前對故障進行預測的功能。正是這種需求才使S.M.A.R.T.技術得以應運而生。

  現在出廠的硬碟基本上都支援S.M.A.R.T技術。這種技術可以對硬碟的磁頭單元、碟片電機驅動系統、硬碟內部電路以及碟片表面媒介材料等進行監測,它由硬碟的監測電路和主機上的監測軟體對被監測物件的運行情況與歷史記錄及預設的安全值進行分析、比較,當S.M.A.R.T監測並分析出硬碟可能出現問題時會及時向使用者報警以避免電腦資料受到損失。S.M.A.R.T技術必須在主機板支持的前提下才能發生作用,而且同時也應該看到S.M.A.R.T.技術並不是萬能的,對漸發性的故障的監測是它的用武之地,而對於一些突發性的故障,如對碟片的突然衝擊等,S.M.A.R.T.技術也同樣是無能為力的。

  9.磁阻磁頭技術MR(Magneto-ResistiveHead):

  MR(MagnetoResistive)磁頭,即磁阻磁頭技術。MR技術可以更高的實際記錄密度、記錄資料,從而增加硬碟容量,提高資料吞吐率。目前的MR技術已有幾代產品。MAXTOR的鑽石三代/四代等均採用了最新的MR技術。磁阻磁頭的工作原理是基於磁阻效應來工作的,其核心是一小片金屬材料,其電阻隨磁場變化而變化,雖然其變化率不足2%,但因為磁阻元件連著一個非常靈敏的放大器,所以可測出該微小的電阻變化。MR技術可使硬碟容量提高40%以上。GMR(GiantMagnetoresistive)巨磁阻磁頭GMR磁頭與MR磁頭一樣,是利用特殊材料的電阻值隨磁場變化的原理來讀取碟片上的資料,但是GMR磁頭使用了磁阻效應更好的材料和多層薄膜結構,比MR磁頭更為敏感,相同的磁場變化能引起更大的電阻值變化,從而可以實現更高的存儲密度,現有的MR磁頭能夠達到的碟片密度為3Gbit-5Gbit/in2(十億位元每平方英寸),而GMR磁頭可以達到10Gbit-40Gbit/in2以上。目前GMR磁頭已經處於成熟推廣期,在今後的數年中,它將會逐步取代MR磁頭,成為最流行的磁頭技術。當然單碟容量的提高並不是單靠磁頭就能解決的,這還要有相應碟片材料的改進才行,比如IBM早在去年率先在75GXP硬碟中採用玻璃介質的碟片。

 

  10.緩存:

  全稱是數據緩衝記憶體(cache 

buffer)指的是硬碟的高速緩衝記憶體,是硬碟與外部匯流排交換資料的場所。硬碟的讀數據的過程是將磁信號轉化為電信號後,通過緩存一次次地填充與清空,再填充,再清空,一步步按照PCI匯流排的週期送出,可見,緩存的作用是相當重要的。在介面技術已經發展到一個相對成熟的階段的時候,緩存的大小與速度是直接關係到硬碟的傳送速率的重要因素。它一般使用7~10ns的SDRAM,目前主流IDE硬碟的資料緩存是2MB,但西部資料得JB系列的緩存達到了8MB,性能非常優秀。

11.連續無故障時間(MTBF):

  指硬碟從開始運行到出現故障的最長時間,單位為小時。一般硬碟的MTBF都在30000或50000小時之間,算下來如果一個硬碟每天工作10小時,一年工作365天,它的壽命至少也有8年,所以使用者大可不必為硬碟的壽命而擔心。不過出於對資料安全方面的考慮,最好將硬碟的使用壽命控制在5年以內。

  12.部分回應完全匹配技術(PRML):

  它能使碟片存儲更多的資訊,同時可以有效地提高資料的讀取和資料傳輸率。是當前應用於硬碟資料讀取通道中的先進技術之一。PRML技術是將硬碟資料讀取電路分成兩段"操作流水線",流水線第一段將磁頭讀取的信號進行數位化處理然後只選取部分"標準"信號移交第二段繼續處理,第二段將所接收的信號與PRML晶片預置信號模型進行對比,然後選取差異最小的信號進行組合後輸出以完成資料的讀取過程。PRML技術可以降低硬碟讀取資料的錯誤率,因此可以進一步提高磁片資料密集度。

 

  13.單磁軌時間(Single track seek time):

  指磁頭從一磁軌轉移至另一磁軌所用的時間。

  14.超級數位訊號處理器(Ultra DSP)技術:

  應用Ultra DSP進行數學運算,其速度較一般CPU快10到50倍。採用Ultra 

DSP技術,單個的DSP晶片可以同時提供處理器及驅動介面的雙重功能,以減少其它電子元件的使用,可大幅度地提高硬碟的速度和可靠性。介面技術可以極大地提高硬碟的最大外部傳輸率,最大的益處在於可以把資料從硬碟直接傳輸到主記憶體而不佔用更多的CPU資源,提高系統性能。

 

  15.硬碟表面溫度:

  指硬碟工作時產生的溫度使硬碟密封殼溫度上升情況。硬碟工作時產生的溫度過高將影響薄膜式磁頭(包括MR磁頭)的資料讀取靈敏度,因此硬碟工作表面溫度較低的硬碟有更好的資料讀、寫穩定性。

 

  16.全程存取時間(Max full seek time):

  指磁頭開始移動直到最後找到所需要的資料塊所用的全部時間。

39.硬碟各部位常見故障匯總

 

1)硬碟的供電:硬碟的供電取自主機的開關電源,四個接線柱的電壓分別為:紅色為正5V,黑色為地線,黃色為正12V,通過線性電源變換電路,變換為硬碟正常工作的各種電壓。硬碟的供電電路如果出現問題,會直接導致硬碟不能工作。故障現象往往表現為不通電、硬碟檢測不到、碟片不轉、磁頭不尋道等。供電電路常出問題的部位是:插座的接線柱、濾波電容、二極體、三極管、場效應管、電感、保險電阻等。

  2)介面:介面是硬碟與電腦之間傳輸資料的通路,介面電路如出現故障可能會導致硬碟檢測不到、亂碼、參數誤認等現象。介面電路常出故障的部位是介面晶片或與之匹配的晶振壞、介面插針斷或虛焊或髒汙、介面排阻損壞,部分硬碟的介面塑膠損壞導致廠家不予保修。

  3)緩存:用於加快硬碟資料傳輸速度,如出現問題可能會導致硬碟不被識別、亂碼、進入作業系統後異常死機等現象。

  4)BIOS:用於保存與硬碟容量、介面資訊等,硬碟所有的工作流程都與BIOS程式相關,通斷電瞬間可能會導致BIOS程式丟失或紊亂。BIOS不正常會導致硬碟誤認、不能識別等各種各樣的故障現象。

  5)磁頭晶片:貼裝在磁頭元件上,用於放大磁頭信號、磁頭邏輯分配、處理音圈電機回饋信號等,該晶片出現問題可能會出現磁頭不能正確尋道、資料不能寫入碟片、不能識別硬碟、異響等故障現象。

  6) 前置信號處理器:用於加工整理磁頭晶片傳來的資料信號,該晶片如出現問題可能會出現不能正確識別硬碟的故障現象。

  7)數位訊號處理器:用於處理前置信號處理器傳過來的資料信號,並對該信號解碼或接收電腦傳過來的資料信號,並對該信號進行編碼。

  8)電機驅動晶片:用於驅動硬碟主軸電機和音圈電機。現在的硬碟由於轉速太高導致該晶片發熱量太大而損壞,據不完全統計,70% 

左右的硬碟電路路障是由該晶片損壞引起。

  9)碟片:用於存儲硬碟資料,輕微劃傷時可通過軟體按一定的演算法解碼糾錯,嚴重劃傷時,資料不可恢復。

  10)主軸電機:用於帶動碟片高速旋轉,現在的硬碟大多使用液態軸承馬達,精度極高,劇烈碰撞後可能會使間隙變大,讀取資料變得困難、異響或根本檢測不到硬碟。該故障現象需用專用設備才能讀取裡面的資料。

  11)磁頭:用於讀取或寫入硬碟資料,受到劇烈碰撞時易於損壞,導致不認硬碟。硬碟受到碰撞後受損可能性更大的是磁頭。

  12)音圈電機:閉環控制電機,用於把磁頭準確定位在磁軌上。該電機較少損壞。

  13)定位卡子:用於使磁頭停留在啟停區,IBM等系列的硬碟的卡子易錯位,導致磁頭不能正常尋道。在無開盤維修條件的情況下,可按一定的角度適當敲擊硬碟,使卡子回復到正確位置。

 

  40.硬碟故障問答4例

1、硬碟晶片過熱導致死機

 

  問:我的電腦最近出了一個硬體問題,現象是電腦使用過程中突然黑屏,按鍵盤燈無反映死機或者藍屏(藍屏提示硬體故障),按復位鍵後顯示器像沒信號一樣燈開始閃爍(偶爾能夠重新啟動但很少)。要關閉電源等幾分鐘才恢復正常,有的時候還不行,在其間摸過全部硬體都沒有特別發熱現象,溫度都正常,硬碟重新又分過區也正常。但是我發現如果我把硬碟拿出主機殼,把有電路的一面朝上放置就不會出現死機現象,關機後我摸硬碟的電路,發現一個晶片溫度很燙手,請問死機現象是不是和硬碟電路有關係?

  答:根據你描述的現象,現在可以判定死機的原因的確是和硬碟的電路有關係。由於現在天氣越來越熱,高速運轉的硬碟發熱量是相當大的,如果不採取一些降溫措施,的確會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死機現象。龍哥建議你採取一些有效的降溫措施,例如給主機殼上加裝主機殼風扇,加強主機殼內部的空氣流通,這樣會使死機的現象緩解不少。不過提醒你注意的是,最好不要給硬碟上加裝硬碟散熱器,因為市面上售價20元左右的硬碟散熱器效果雖然不錯,但是由於做工的原因,震動是相當大的。如果硬碟長時間在震動的條件下工作,會減少硬碟的壽命。

 

  2、硬碟掛起問題

 

  問:我的機子在沒有進行任何操作,當其閒置三分鐘左右後,就能聽到好似硬碟被掛起的聲音,而後我在例如打開某個資料夾時,能聽到硬碟起轉的聲音,感覺打開速度明顯減慢,不知是什麼問題,以前從沒出現過這現象。請問這是什麼原因,有沒有方法能夠解決?

  答:出現這樣的問題很可能是由於您在電腦的“電源管理”選項中設置了三分鐘後關閉硬碟,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您現在可以通過以下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在“開始”功能表中選擇“設置”->“控制台”->“電源選項”,打開這項設置,然後把“關閉硬碟”一項設置為“從不”,然後點擊“確定”即可。

  3、硬碟格式化後容量變小

 

  問:我新購買了一塊80GB的硬碟,但是我在格式化後發現硬碟少了7.8GB的空間,請問一個80G的硬碟在格式化完後少了7.8GB的容量是否為正常嗎?

  答:出現這樣的問題是由於廠家和電腦系統之間的演算法不同而造成的。

  廠家演算法:80GB=1000bit×1000×1000×80=80,000,000,000bit

  系統演算法:80,000,000,000bit=1024bit×1024×1024×72.2=72.2GB

  通過以上的兩種演算法的對比,您可以清楚地發現如果按照系統演算法來計算的話,是會缺少7.8GB的。

 

  4、Ghost是否支援SCSI硬碟

 

  問:我最近安裝了一塊SCSI硬碟,安裝的方法是採用PCI擴展卡的模式,啟動時系統會自動認出卡的BIOS,然後引導硬碟。我現在想要使用Ghost對硬碟上的資料做鏡像備份,請問Ghost是否支援SCSI硬碟?

  答:這一點您不用擔心,Ghost是支援SCSI硬碟的,而且從6.0以上的版本,Ghost還可以支援NTFS的分區格式。

41.硬碟零磁軌與分區表的修復

 

零磁軌處於硬碟上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硬碟的主引導記錄區(MBR)就在這個位置上。MBR位於硬碟的0磁軌0柱面1磁區,其中存放著硬碟主引導程式和硬碟分區表。在總共512位元組的硬碟主引導記錄磁區中,446位元組屬於硬碟主引導程式,64位元組屬於硬碟分區表(DPT),兩個位元組(55 

AA)屬於分區結束標誌。由此可見,零磁軌一旦受損,將使硬碟的主引導程式和分區表資訊遭到嚴重破壞,從而導致硬碟無法自舉。

  零磁軌損壞屬於硬碟壞道之一,只不過由於它的位置太重要,因而一旦遭到破壞,就會產生嚴重的後果。

  通常的維修方法是通過Pctools9.0的DE(磁片編輯器)來修復(或者類似的可以對磁片磁區進行編輯的工具也可以),其方法如下:

  用Windows 

9x開機磁片啟動,插入含有Pctools9.0的光碟。運行PCT90目錄下的de.exe,先進入“Options”功能表,選“Configuration”(配置)命令,按下“空格”鍵去掉Read 

Only(唯讀)前面的勾(按Tab鍵切換),之後,保存退出。

  接著選擇並執行主功能表“Select”(選擇)中的Drive(驅動器),進去之後在“Drive 

type”(驅動器類型)項中,選擇Physical(物理的),並按空格選定,再按“Tab”鍵切換到“Drives”項,選中“Hard 

disk”(硬碟),最後,選擇“OK”並回車。

  之後,回到主功能表中,打開“Select”菜單,這時會出現Partition 

Table(分區表),選中並進入,之後出現硬碟分區表資訊。如果硬碟有兩個分區,l分區就是C盤,該分區是從硬碟的0柱面開始的,那麼,將1分區的Beginning 

Cylinder(起始柱面)的0改成1就可以了。保存後退出。

  要注意的是,在修改之前先將硬碟上的重要資料備份出來。重新啟動,按Delete鍵進入回CMOS設置,選“IDEAUTO 

DETECT”,可以看到CYLS數比原來減少了1,之後,保存設置並退出。重新分區、格式化,即可救活硬碟。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DE工具僅對FAT16分區的硬碟有效,因此,對於FAT32分區的硬碟來說,可以通過分區大師(PQ)等磁片工具,將FAR32轉換為FAT16,然後再對其進行處理。

  另外,有人還探索出了通過修改硬碟電機定位系統來改變零磁軌位置和通過電路調整來改變磁頭的分配邏輯,以達到重新定位零磁軌的目的。當然這需要更深厚的硬體水準,實現起來也比較複雜。

  分區表損壞的修復

 

  硬碟主引導記錄所在的磁區也是病毒重點攻擊的地方,通過破壞主引導磁區中的DPT(分區表),即可輕易地損毀硬碟分區資訊。分區表的損壞通常來說不是物理損壞,而是分區資料被破壞。因此,通常情況下,可以用軟體來修復。

  通常情況下,硬碟分區之後,備份一份分區表至軟碟、光碟或者USB盤上是極為明智的。這個方面,國內著名的殺毒軟體KV3000系列和瑞星都提供了完整的解決方案。另外,對於沒有備份分區表的硬碟,也提供了相應的修復方法,不過成功率相對較低。

  另外,中文磁片工具DiskMan在這方面也是行家裡手。重建分區表作為它的一個“殺手鐧”功能,非常適合用來修復分區表損壞。

  對於硬碟分區表被分區調整軟體(或病毒)嚴重破壞,引起硬碟和系統癱瘓,DiskMan可通過未被破壞的分區引導記錄資訊重新建立分區表。在功能表的工具列中選擇“重建分區表”,DiskMan即開始搜索並重建分區。DiskMan將首先搜索0柱面0磁頭從2磁區開始的隱含磁區,尋找被病毒挪動過的分區表。接下來搜索每個磁頭的第一個磁區。搜索過程可以採用“自動”或“交互”兩種方式進行。自動方式保留發現的每一個分區,適用於大多數情況。對話模式對發現的每一個分區都給出提示,由用戶選擇是否保留。當自動方式重建的分區表不正確時,可以採用對話模式重新搜索。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重建分區表功能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修復分區表,除非你以前曾經備份過分區表,然後通過還原以前備份的分區表來修復分區表損壞。因此可見,平時備份一份分區表是多麼的必要!

42.硬碟軟故障排除的基本知識

 

現在的硬碟發展速度越來越快,許多使用者目前都已購買了大容量的硬碟。硬碟是電腦中比較容易出現故障的設備,當硬碟出現故障時,許多寶貴資料有可能都要付諸東流了,有沒有能使硬碟起死回生的辦法呢?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些解決硬碟軟故障的基本方法。

  首先介紹一下硬碟的組成,一個硬碟基本是由兩部分組成:

  1.磁頭-碟片元件(Head Disk Assembly),簡稱頭盤組件(HDA);

  2.印刷電路板組件(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簡稱PCBA。

  在頭盤元件的腔體內,是硬碟的磁碟片,磁碟片的資料結構,依磁軌從低到高,由下列五部分組成:

(1)MBR:主引導區記錄(Master Boot Record)

  MBR位於硬碟的柱面0、磁頭0、磁區1的位置,也即俗稱的零磁軌位置。它是由分區命令Fdisk產生的。MBR結束標誌為55AA。用殺毒軟體KV300+的F6功能即可查看,其預設畫面即為MBR。

(2)DBR:DOS開機記錄(DOS Boot Record)

  DBR位於硬碟的柱面0、磁頭1、磁區1的位置。它是由格式化命令Format產生的。DBR結束標誌為55AA。在KV300+的F6功能下,按F1,所顯示的畫面即為DBR資訊。

(3)FAT:檔案配置表(File Allocation Table)

  FAT表位於柱面0、磁頭1、磁區2的位置。FAT表的大小由硬碟容量決定,硬碟容量愈大,FAT表相應愈大。

(4)DIR區:根目錄區(Directory)

  DIR區是根目錄區的意思。當我們在DOS提示符下鍵入DIR並按回車鍵ENTER,顯示器上所顯示的內容即為該區內容。

(5)DATA區:數據區

  DATA區負責硬碟中資料的存儲。當將資料複製到硬碟時,資料就存放在DATA區。

  目前,增強型IDE(EIDE)硬碟的工作模式分為三種:NORMAL、LBA和LARGE模式。

  NORMAL模式即普通模式。這是原有IDE方式。在此方式下對硬碟訪問時,BIOS和IDE控制器對參數不作任何轉換。此模式下支援的最大柱面數為1024,最大磁頭數為16,最大磁區數為63,每磁區位元組數為512。因此支援最大硬碟容量為:512×63×16×1024=528MB

  LBA(Logical Block 

Addressing)模式即邏輯塊位址模式。在LBA模式下,設置的柱面、磁頭、磁區等參數並不是實際的物理參數。在訪問硬碟時,由IDE控制器把由柱面、磁頭、磁區等參數確定的邏輯位址轉換為實際硬碟的物理位址。在LBA模式下,可設置的最大磁頭數為255,其餘參數與普通模式相同。由此可計算出可訪問的硬碟容量為:512×63×255×1024=8.4G

  LARGE模式即大模式。當硬碟的柱面超過1024而又不為LBA支援時,可採用此種模式。LARGE模式採用的方法為把柱面數除以2,把磁頭數乘以2,即使柱面數減少,但總容量不變。相反的轉換過程由BIOS的INT 

13H完成,以便取得正確的硬碟位址。LARGE模式支援最大硬碟容量為:512×63×32×512=1GB

  現在的高容量硬碟都是設置成LBA,其他兩種已經很少用了。

  硬碟的啟動過程一般是按照西面的步驟:

  第一步 BIOS測試硬碟。

  第二步 載入硬碟啟動程式,確認硬碟分配表。

  第三步 載入DOS啟動程式,確認BIOS參數區。

  第四步 載入IO.SYS、MSDOS.SYS開機檔案。

  第五步 載入CONFIG.SYS文件。

  第六步 載入COMMAND.COM系統檔。

  第七步 載入AUTOEXEC.BAT批次檔。

  解決硬碟故障,一般用到的工具是一張軟碟、Win98或者Win95(OSR2)開機磁片、低級格式化軟體、殺毒盤。

  硬碟故障大致可分為硬故障和軟故障兩大類

  硬故障通常指的就是PCBA板損壞、碟片劃傷、磁頭或是電機損壞等。由於硬故障維修要求的基本知識及要求條件較高,所以對於一般的用戶來說是不能維修的,也做不到。

  軟故障即硬碟片資料結構由於某種原因,如病毒導致硬碟資料結構混亂甚至不可被識別而形成的故障。一般來說,主機板的BIOS硬碟自動檢測(IDE HDD 

AUTO DETECTION)如果能夠檢測到硬碟時,說明硬碟沒有物理損傷,如有問題應該為軟故障。

  硬碟出現了軟故障,我們一般可按如下步驟排除:

  第一步 檢查主機板BIOS中硬碟工作模式,看是否正確設置硬碟。

  第二步 用相應作業系統的開機磁片啟動電腦。

  第三步 檢查硬碟標記55AA是否正常;使用中的磁碟分割標誌80是否正常。

  第四步 用殺毒盤殺病毒。

  第五步 如果硬碟無法啟動,可用開機磁片啟動,然後輸入命令:SYS C:回車。

  第六步 運行Scandisk命令以檢查並修復FAT表或DIR區的錯誤。

  第七步 如果軟體運行出錯,可重新安裝作業系統及應用程式。

  第八步 如果軟體運行依舊出錯,可對硬碟重新分區、高級格式化,並重新安裝作業系統及應用程式。如果還沒有效果的話,那麼我們只能對硬碟進行低級格式化了,其實一款硬碟如果到了這個地步,基本上也就不可救藥了,就算是低格成功,也會對硬碟造成不良影響。

  通常情況下,只要在開機的時候BIOS能夠檢測到硬碟參數,就有很大的希望可以修復。

43.硬碟軟故障排除基本知識及實例

硬碟,是電腦中主要的硬體設備,是人們存儲大量資料資訊的外存之一。而同時,它又是電腦中比較容易出現故障的設備。當出現硬碟故障時,如何使硬碟能夠起死回生呢?本文根據筆者的一點心得體會,談談硬碟軟故障排除的一些基本知識及故障排除實例。

  在排除硬碟故障之前,首先讓我們認識一下硬碟。

  基本知識

  一、硬碟的構成

  硬碟由兩部分構成:

  1.磁頭-碟片元件(Head Disk Assembly),簡稱頭盤組件(HDA);

  2.印刷電路板組件(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簡稱PCBA。

  在HDA的腔體內,是硬碟的磁碟片,磁碟片的資料結構,依磁軌從低到高,由下列五部分組成:

  (1)MBR:主引導區記錄(MasterBoot Record)

  MBR位於硬碟的柱面0、磁頭0、磁區1的位置,也即俗稱的零磁軌位置。它是由分區命令Fdisk產生的。MBR結束標誌為55AA。用殺毒軟體KV300+的F6功能即可查看,其預設畫面即為MBR。

  (2)DBR:DOS開機記錄(DOS Boot Record)

  DBR位於硬碟的柱面0、磁頭1、磁區1的位置。它是由格式化命令Format產生的。DBR結束標誌為55AA。在KV300+的F6功能下,按F1,所顯示的畫面即為DBR資訊。

  (3)FAT:檔案配置表(FileAllocation Table)

  FAT表位於柱面0、磁頭1、磁區2的位置。FAT表的大小由硬碟容量決定,硬碟容量愈大,FAT表相應愈大。

  (4)DIR區:根目錄區(Directory)

  DIR區是根目錄區的意思。當我們在DOS提示符下鍵入DIR並按回車鍵ENTER,顯示器上所顯示的內容即為該區內容。

  (5)DATA區:數據區

  DATA區負責硬碟中資料的存儲。當將資料複製到硬碟時,資料就存放在DATA區。

  二、硬碟的工作模式

  目前,增強型IDE(EIDE)硬碟的工作模式分為三種:NORMAL、LBA和LARGE模式。

  NORMAL模式即普通模式。這是原有IDE方式。在此方式下對硬碟訪問時,BIOS和IDE控制器對參數不作任何轉換。此模式下支援的最大柱面數為1024,最大磁頭數為16,最大磁區數為63,每磁區位元組數為512。因此支援最大硬碟容量為:512×63×16×1024=528MB

  LBA(Logical Block 

Addressing)模式即邏輯塊位址模式。在LBA模式下,設置的柱面、磁頭、磁區等參數並不是實際的物理參數。在訪問硬碟時,由IDE控制器把由柱面、磁頭、磁區等參數確定的邏輯位址轉換為實際硬碟的物理位址。在LBA模式下,可設置的最大磁頭數為255,其餘參數與普通模式相同。由此可計算出可訪問的硬碟容量為:512×63×255×1024=8.4G

  LARGE模式即大模式。當硬碟的柱面超過1024而又不為LBA支援時,可採用此種模式。LARGE模式採用的方法為把柱面數除以2,把磁頭數乘以2,即使柱面數減少,但總容量不變。相反的轉換過程由BIOS的INT 

13H完成,以便取得正確的硬碟位址。LARGE模式支援最大硬碟容量為:512×63×32×512=1GB

  現在的高容量硬碟都是設置成LBA,其他兩種已經很少用了。

  三、硬碟的啟動

  硬碟的啟動過程如下:

  第一步 BIOS測試硬碟。

  第二步 載入硬碟啟動程式,確認硬碟分配表。

  第三步 載入DOS啟動程式,確認BIOS參數區。

  第四步 載入IO.SYS、MSDOS.SYS開機檔案。

  第五步 載入CONFIG.SYS文件。

  第六步 載入COMMAND.COM系統檔。

  第七步 載入AUTOEXEC.BAT批次檔。

  排除實例

  要排除硬碟故障,當然要有適當的工具。以下是筆者常用的工具,僅供各位朋友參考。

  軟碟一張(1.44MB、3.5英寸)、DOS6.22系統磁片、Win98開機磁片、Win95(OSR2)開機磁片、MAXTOR的Lformat.exe低級格式化軟體、KV300+殺毒盤。

  硬碟故障大致可分為硬故障和軟故障兩大類

  硬故障即PCBA板損壞、碟片劃傷、磁頭音圈電機損壞等。由於硬故障維修要求的基本知識及維修條件較高,本文在此不作介紹。

  軟故障即硬碟片資料結構由於某種原因,比如說病毒導致硬碟資料結構混亂甚至不可被識別而形成的故障。一般來說,主機板BIOS硬碟自動檢測(IDE HDD 

AUTO DETECTION)功能能夠檢測到硬碟參數時,均為軟故障。

  硬碟軟故障可按如下步驟排除:

  第一步 檢查主機板BIOS中硬碟工作模式,看是否正確設置硬碟。

  第二步 用相應作業系統的開機磁片啟動電腦。

  第三步 檢查硬碟標記55AA是否正常;使用中的磁碟分割標誌80是否正常。以國產著名殺毒軟體KV300+為例,可用其F6功能查看,用F10功能自動修復。或用Fdisk/MBR格式重建分區表。

  第四步 用殺毒盤(如KV300+)查、殺病毒。注意:如用KV300+查、殺病毒,應先用KV300/K格式清殺引導區病毒,再用KV300格式清殺病毒。

  第五步 如果硬碟無法啟動,可用系統磁片傳送系統。命令格式為:SYS C:回車。

  第六步 運行Scandisk命令以檢查並修復FAT表或DIR區的錯誤。

  第七步 如果軟體運行出錯,可重新安裝作業系統及應用程式。

  第八步 如果軟體運行依舊出錯,可對硬碟重新分區、高級格式化,並重新安裝作業系統及應用程式。必要時可對硬碟低級格式化。

  下面介紹一下MAXTOR的低級格式化程式Lformat.exe的用法:

  在軟碟上運行低級格式化程式,其命令格式為:

  Lformat 回車

  進入低級格式化程式主介面。主介面三個選項如下:

  SELECT DEVICE

  LOW LEVEL CURRENT DEVICE

  EXIT

  第一項為選擇驅動器。編號為0、1、2、3,分別代表主機板所能掛接的四個硬碟。當只有一個硬碟時,選0即可。第二項為低級格式化。當選中該項時,程式會提示是否按LBA模式低格,此時,可按具體情況選Y或N。大多數情況下選Y即可。之後,會提示硬碟上資料會全部丟失,問是否繼續,此時鍵入Y即開始低級格式化硬碟。完成後,選第三項退出。

  下面介紹一些本人在工作中積累的一些軟故障排除實例,供大家參考。

  例一、故障現象

  富士通1.2GB硬碟,硬碟參數可檢測到,但啟動時系統提示HD硬碟錯。

  分析及解決:

  用軟碟啟動系統,用KV300+清殺病毒,系統提示無硬碟。懷疑硬碟標記55AA被破壞,用KV300+的F10功能自動修復。硬碟工作正常。

  例二、故障現象

  富士通1.2GB硬碟,硬碟參數可檢測到,但啟動後用DIR顯示僅540MB。

  分析及解決:

  開機,進入BIOS設置畫面。自動檢測硬碟,為LBA模式下1.2GB硬碟,參數正常。用Fdisk重新分區、高級格式化,依然只有540MB容量。後用戶稱曾用一塊486主機板低級格式化該硬碟。考慮該486主機板可能僅支援540MB硬碟,故在低級格式化該硬碟時,把1.2GB硬碟強制成540MB硬碟。用低級格式化程式Lformat低級格式化,重新分區、高級格式化,硬碟容量恢復為1.2GB。

  例三、故障現象

  昆騰2.1GB硬碟,硬碟參數可檢測,Win97系統,啟動時只有一個游標。

  分析及解決:

  考慮主機板BIOS能夠檢測到硬碟參數,按軟故障步驟處理,當用KV300+殺毒盤殺毒時,發現TPVO/3783病毒,並成功殺死該病毒。重新開機機器,系統恢復正常。

  例四、故障現象

  希捷3.2GB硬碟,硬碟參數可檢測,Win97系統,啟動時只有一個游標。

  分析及解決:

  用殺毒盤殺毒,無病毒。考慮作業系統為Win97,用Dir/A格式查看隱含檔,發現有JO.SYS文件。我們知道:當在Win97啟動時,按F8鍵並選擇原有DOS模式時,可在硬碟根目錄下產生JO.SYS文件。但不幸的是,Win97並不支援雙重開機。當進入原有DOS模式後,一旦再次啟動,就無法正常引導Win97。找到故障點後,用Win97開機磁片啟動電腦,重新傳送系統,機器恢復正常。

  例五、故障現象

  昆騰2.1GB硬碟,硬碟參數可檢測,但啟動時,系統提示:Missing Operatingsystem。

  分析及解決:

  該系統提示意為:DOS被破壞。其錯誤原因為DOS引導記錄壞或讀寫電路壞。考慮該電腦作業系統為UNIX,故進主機板BIOS設置,發現硬碟工作模式為LBA方式。而UNIX作業系統要求硬碟工作模式為NORMAL方式。重設硬碟工作模式,系統正常。

  同時,我將列出硬碟啟動出錯資訊、含義及原因一覽^39030401a^表,以方便讀者查閱。

  一般情況下,只要主機板能夠檢測到硬碟參數,就有很大希望修復硬碟。當然,任何硬體的嚴重損壞,如PCBA板損壞或磁片介質嚴重劃傷,均不是可用軟體來修復的。前文提到的分區命令Fdisk及高級格式化命令Format的用法,請參閱有關書籍。KV300+殺毒盤的用法,請參閱KV300+的用戶手冊。

44.硬碟資料恢復經驗

硬碟作為使用者存儲資料的主要場所,其最大的用途莫過於存儲資料,但有時往往由於用戶操作不當,造成使用者資料的丟失。如果對於普通使用者,資料對使用者相對而言並不重要,那麼丟了就丟了,沒有太大關係;但如果資料對使用者很重要(對於這類使用者,應經常備份資料),這時資料丟失了怎麼辦呢?此文就是通過一次對硬碟資料的恢復過程來簡要說明一下硬碟資料恢復的方法,希望能對大家恢復硬碟資料有一定的説明。

  相關概念

  MBR(Main Boot Record)即主引導記錄區,它位於整個硬碟的0磁軌0柱面1磁區,包括硬碟引導程式和分區表。

  DBR(Dos Boot 

Record)即作業系統引導記錄區,通常位於硬碟的0磁軌1柱面1磁區,是作業系統可直接訪問的第一個磁區,它也包括一個引導程式和一個被稱為BPB(BIOS

Parameter Block)的本分區參數記錄表。每個邏輯分區都有一個DBR。

  FAT(File Allocation 

Table)即檔案配置表,是DOS、Windows9X系統的檔定址格式,為了資料安全起見,FAT一般做成兩個,第二FAT為第一FAT的備份。

  DIR是Directory即根目錄區的簡寫,DIR緊接在第二FAT表之後。有關硬碟存儲結構的詳細介紹,可參考我在《電腦報》1999年第20期的文章《硬碟資料結構一瞥》。

  估計資料丟失原因:

  1.安裝多系統引導軟體後,異常操作造成。

  2.遭到某種病毒感染。資料丟失前狀態:2.5GB硬碟,原分區為:C:2GB+D:500MB,D盤裝有重要資料。兩分區均為FAT16格式。

  資料丟失過程

  一次系統重啟後,D盤丟失。

  資料丟失後的操作

  該客戶曾用Fdisk重新分區,試圖按原分區大小再造分區,未果。但沒有格式化D盤,只格式化了C盤並重裝系統。

  客戶的資料修復要求

  恢復D盤根目錄下“數碼相機”目錄內所有檔。

  所用工具:

  NORTON DISK DOCTOR:diskedit.exe

  資料修復過程:

  一、資料備份 主要包括物理0磁軌各磁區,各分區邏輯0磁軌,FAT表和根目錄區等,再配以GHOST備份各分區的資料區。

  二、分析該硬碟的主引導磁區MBR(包括主要磁碟分割表和引導程式)、各分區的引導磁區DBR、FAT表及根目錄區。

  由於已經重新分區並能順利啟動C盤(拋開病毒原因),故MBR的邏輯結構應該沒問題,通過Diskedit命令察看MBR所在的0磁軌第一磁區,證實估計正確,但現分區表與原分區表是否完全一致,還不能確定。

  通過分區表,可以查找到各分區的引導磁區所在的物理位置,分析後可確定C盤的各項重要資料(引導磁區、第一FAT表、第二FAT表、根目錄區)均沒有異常,但D盤除了引導磁區DBR外、上述的其他資料均無法對應,DBR之所以無異常,是因為重新分區的結果,而FAT1、FAT2和根目錄區面目全非的原因,大致應該有兩種可能:一是現分區與原分區不一致,導致資料對不上號;二是資料已被病毒破壞。

  由於在察看MBR時,發現0磁軌的其他磁區留有不明程式的殘餘代碼,通過察看其中的一些顯示資訊,可以判定是某種多系統軟體留下的,說明客戶曾經安裝過多系統管理軟體。這樣大致可以排除病毒破壞分區的可能,分區丟失應該是異常操作多系統管理軟體引起的。

  三、尋找原有分區 根據前面的分析,由於客戶在資料丟失後又進行了重新分區,而且估計現有的分區與原來的分區不一致,這樣無疑加大了資料修復的難度,但幸好沒有格式化D盤,因為如果單單只是Fdisk,只會改寫原硬碟的各分區的第一磁區。如果這個磁區不落在原分區的重要參數區(DBR、FAT、根目錄)上,那麼修復的成功率還是挺高的。接下來就是尋找原有D盤的重要資料區了。根據客戶提供的資料可知,原D盤根目錄下有一個叫“數碼相機”的子目錄,於是用DISKEDIT提供的搜索功能,搜索“數碼相機”對應的十六進位代碼,可以找到原有D盤的根目錄區。歷時30分鐘,通過過濾搜索結果,最終找到該根目錄所在的磁區,然後順藤摸瓜,向前翻過兩個FAT表(根據經驗大概400個磁區~500個磁區)找到原D盤DBR所在的磁區,接著再向前翻63個磁區,找到原D盤的分區表,至此,最困難的問題攻克了。

  四、重建主要磁碟分割表 因為客戶後來用Fdisk重新建立的主要磁碟分割表與原來的分區表並不一致,故必須手工重建原分區表,通過前面找到的原D盤分區表和原D盤的DBR,可以計算出主要磁碟分割表,包括各分區的起始、結束磁區、分區大小、分區類型等。算出結果後,改寫0磁軌1磁區的主要磁碟分割表。

  五、重啟系統,出現原D盤,所有檔基本全部恢復。拷貝出“數碼相機”目錄,做好備份。通知客戶取回資料。

  說明:

  1.資料備份時,不要過分相信GHOST,GHOST只認正確的分區,對於隱藏的分區它不會複製。對於不正確的分區,它會報告錯誤並停止複製過程。GHOST並非一個純粹意義上的全盤複製軟體,它只複製那些FAT表上存在的檔,並非複製磁片上所有的資料!

  2.走運的是,該客戶重新分的D盤剛好比原D盤大幾個磁軌,故新的D盤分區表被建在原C盤最後端的資料區中。所以本次維修基本上可以說100%地恢復了原D盤的資料。

  3.更走運的是,該客戶沒有重新格式化D盤,不然就不可能有那麼高的恢復率了。

  給讀者的建議

  在硬碟資料出現丟失後,請立即聯繫當地的資料修復公司。最好不要再對硬碟進行寫操作,那樣會增大修復的難度,也影響到修復的成功率。

 

   45.硬碟維護全攻略

前段時候的IBM硬碟事件,可能許多受害者還記憶猶新、心有餘悸吧。硬碟,也一度成為電腦中最脆弱、最嬌貴的配件了,PCPOP上公佈的三段IBM硬碟損壞的工作聲音使我們毛骨悚然。由於硬碟存有使用者的重要資料,所以,每個人都會盡自己所能地挽救硬碟。在BBS中,我們也常會看到許多人向大蝦求救,詢問維修的方法。而很多人卻不負責任,很粗略地說了一下。完全不能解決用戶的難題。針對這個迫在眉睫的問題,我們故將目前所常見的硬碟故障和其解決方法羅列以下,旨在將用戶的損失降到最低。

 

  ‖硬碟常壞在哪裡?‖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硬碟常壞在哪裡,是怎麼壞的,這樣才能對症下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邏輯壞道:俗稱“軟壞道”。是由軟體安裝或使用錯誤造成的,一般對硬碟本身不會造成太大的危害。

  2、物理壞道:這類壞道就是前段IBM硬碟事件的普遍症狀。磁頭和磁片間的間隙僅有0.015~0.025 μm 

,這麼小的間隙,硬碟在運輸途中,如果受到強烈顛簸,會使硬碟產生物理壞道。除此以外,人為的錯誤也會使一塊硬碟報廢。一些粗心大意的人在裝機時,硬碟螺絲沒有擰緊,為日後的使用埋下了隱患。硬碟工作時的震動也會造成物理壞道的產生。

 

  3、零磁軌故障:眾所周知,硬碟讀盤都是從0磁軌開始的。如果0磁軌損壞,就會造成硬碟不能讀盤、開機不能找到硬碟等等。

  以上三種算是硬碟常見的疑難症狀。邏輯壞道算是硬碟故障中的傷寒而已,一般很容易解決,用Windows的磁片掃描程式就能解決。如果無法“掃到病除”,大不了FORMAT硬碟、重裝系統,也可以擺平。但對於物理壞道和零磁軌故障,我們就得花費點時間和精力了。

 

  症狀一:在你打開某一檔或運行某一程式時,硬碟反復讀盤且出錯,或者要經過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成功。與此同時,硬碟會發出異樣的雜音;啟動時不能通過硬碟引導系統,用軟碟啟動後可以轉到硬碟盤符,但無法進入,用SYS命令傳導系統也不能成功;FORMAT硬碟時,到某一進度停止不前,最後報錯,無法完成;對硬碟執行FDISK時,到某一進度會反復進進退退。

 

  這些症狀都是物理壞道的常見病症。目前尚無完全修復物理壞道的良藥。只能通過修復少量的壞道或遮罩壞道來緩解這一問題。

  1、首先從最簡單的方法入手。如果能進入Win9X系統,則使用Win9X自帶的磁片掃描程式,“掃描類型”選擇“完全”,對所在分區進行一次完整的“體檢”,發現並儘量修復潛在的壞簇。對於以上不能通過硬碟引導,即不能進入Win9X的現象,則可以用Win9X的開機磁片啟動系統,然後在A:>提示符後鍵入SCANDISK 

D:(其中“D”是具體的硬碟盤符)來掃描硬碟。對於壞簇,程式會以黑底紅字的“B”(bad)標出。

  2、由於Win9X只能修復邏輯壞道,對付物理壞道就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了。所以第一步往往不會奏效,但在所有的修復工作中,它卻是最重要的。我們可以病症發生在哪個部位。在這些壞道上作好標記,對它疏而遠之,惹不起,總躲得起吧。切記第一步中壞道的位置,然後對硬碟Format,將有壞道的區域單獨劃成一個區,如果壞道不是連續的,而且相距較遠,可以將鄰近的壞道劃在一個區內,甚至可以多劃幾個區。值得注意的是,不要為吝嗇硬碟空間而把含有壞道的區劃得過分緊湊,壞道周圍應留有適當的“好道”空間作為緩衝。以後就不要在這些危險區域內存取檔了,因為壞道具有擴散性,如果動用與壞道靠得過分近的“好道”,那麼過不了多久,病情又會擴散了!

 

  3、有些使用者可能在硬碟中存儲了大量的重要資訊,如果親手把這些價值連城的資訊摧毀掉,那豈不是心如刀割?除了Format外,我們是否還有魚和熊掌兼得的方法?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可以嘗試使用PartitionMagic對硬碟進行處理。PartitionMagic允許在不破壞資料的前提下對硬碟重新分區、動態改變分區大小、改變分區的檔案格式、隱藏或顯示已有分區等等。將PartitionMagic的DOS版拷在軟碟上,用WIN9X開機磁片引導系統,運行軟碟上的PQMAGIC.EXE。由於PartitionMagic中Operations功能表下的“check”命令也能掃描硬碟,檢查壞道,所以我們大可以化煩為簡,跳過前兩步。檢查完畢,標記了壞簇後,在Operations功能表下選擇“Advanced/bad 

Sector Retest”;把壞簇分成一個(或幾個)區後,再通過Hide 

Partition功能表項目把含有壞道的分區隱藏,以免在Windows9X中誤操作。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沒有經過格式化而直接將有壞道的分區隱藏的話,那麼該分區的後續分區將由於驅動器盤符的變化而導致其中的一些與盤符有關的程式無法正確運行。解決的辦法是利用Tools功能表下的DriveMapper功能表項目,它會自動地收集快捷方式和註冊表內的相關資訊,立即更新應用程式中的驅動器盤符參數,以確保程式的正常運行。這種方法適用于全系列的PartitionMagic,不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強烈建議不要使用3.0以下的版本(可能你也找不到這版本了),因為3.0以下的PartitionMagic還很不成熟,會造成執行操作失敗、甚至硬碟資料丟失的情況。對於想保留自己資訊的使用者,可要關注一下啊。

 

  症狀二:當你開機時,檢測CPU、記憶體正常後,硬碟不能通過自檢,螢幕顯示“HDD Controller 

Error(硬碟控制器故障)”,而後死機。進入BIOS中仍然無法對硬碟進行設置,也找不到硬碟。用Norton、KV3000等軟體也無法找到硬碟。

  碰到這種問題,就非常棘手了。這極大可能是零磁軌損壞。但也不是無藥可救。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法:

  1、接上一個正常的硬碟,跳線設為Master。

  2、剛才那個硬碟,跳線也設為Master,但只接電源線,不接數據線。

  3、開機,運行Norton2000等的DiskEdit(磁片編輯)。

  4、在Tools(工具)功能表中點取Configuration(配置),將Read Olny(唯讀)核取方塊中的唯讀屬性取消。

  5、在Object(目標)功能表中點取Drive(驅動器),然後點取C:Hard Disk(C盤),並將Type(類型)設置成Physical 

Disks(物理磁片)。

  6、在Object(目標)中點取PartitionTable(分區表)項,將完好硬碟的主引導記錄(MBP)和分區表資訊讀取到記憶體中。

  7、將正常硬碟上的信號線拔下並接到零磁軌故障硬碟上。

  8、從Tools(工具)功能表中點取WriteObject To(目標寫入至),選擇To Physical 

Sectors(至物理磁區)後點取OK項,然後選擇Hard Disk1後點擊OK;從Write Object to Physical 

Sectors(目標寫入至物理磁區)對話方塊中,將Cylinder(柱面)、Side(盤面)、Secto(磁區)分別設置成0、0、1後點取OK,當出現“警告”對話方塊時選擇Yes項。

 

  9、退出DiskEdit並重新開機電腦。

  10、進入BIOS重新設置硬碟參數,並對硬碟重新分區。

  症狀三:開機時,硬碟引導失敗,顯示“Missing operation system”提示。

  這是DBR(DOS開機記錄DOS BootRecord)損壞的症狀,在此,我們需要重建DBR,方法可以利用系統磁片上正常的DBR解決:

  A> debug(把系統磁片插入A驅)

  -L100 0 0 1(把系統磁片上正常的DBR裝入記憶體)

  -W100 2 0 1(用正常的DBR覆蓋硬碟上的DBR)

  -Q(退出)

  注意保養,讓你的硬體更長壽:

  1、在電腦的配置上,如果記憶體容易較小,那硬碟讀盤的次數就是顯著增多,這對硬碟的壽命是沒有保障的。

  2、在裝硬碟時,我們需要對硬碟進行加固,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有的人的確粗心大意,固定硬碟的螺絲都沒有擰緊,這對硬碟也是極其不利的。強烈的震動會使硬碟發出難以讓人忍受的噪音,更嚴重的是,它是出現物理壞道的罪魁禍首。

 

  3、大多數人總以為,電源是無關緊要的配件,其實不然。電源的好壞不但影響系統的穩定性,對硬碟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電源的濾波非常差勁,會影響到硬碟的工作,使其出現非常多的怪問題。

 

  4、頻繁地對硬碟進行磁碟重組,也是會導致硬碟老化的一大原因。

46.跳出硬碟認識的誤區

多年來一直誤導著高朋的幾個常識性問題是:

  1.硬碟邏輯壞道可以修復,而物理壞道不可修復。實際情況是,壞道並不分為邏輯壞道和物理壞道,不知道誰發明這兩個概念,反正廠家提供的技術資料中都沒有這樣的概念,倒是分為按邏輯位址記錄的損毀的磁區和按物理位址記錄的損毀的磁區。

 

  2.硬碟出廠時沒有壞道,用戶發現壞道就意味著硬碟進入危險狀態。實際情況是,每個硬碟出廠前都記錄有一定數量的壞道,有些數量甚至達到數千上萬個損毀的磁區,相比之下,用戶發現一兩個壞道算多大危險?

 

  3.硬碟不認盤就沒救,0磁軌壞可以用分區方法來解決。實際情況是,有相當部分不認的硬碟也可以修好,而0磁軌壞時很難分區。

  如此誤導,如不是自己搜集研究外文資料並長期實踐,說不準還長期拿來作信條呢。 

在國外有許多的專業的硬碟維修論壇,在那裡你可以發現有一些國家的硬碟維修技術達到了很高水準。我敢肯定,他們的一些技術會令眾多硬碟廠家頭痛不已。和世界上眾多專業硬碟修理高手交流,使高朋受益菲淺。 

這三年來,高朋辭去教師工作,專門從事硬碟修復工作,經手修復的硬碟已超過萬個。總結起來,高朋的技術來源有三方面:

  1.搜集國外技術資料與國外專業人士交流;2.購買專業工具軟體(有同步技術更新支援);3.自己的實踐經驗。

  很遺憾,我沒有找到教我修復硬碟的老師,也不認為哪本教科書對我修硬碟有太大説明。

  硬碟修復人士需要弄明白的幾個基本概念

  在研究硬碟修復和使用專業軟體修復硬碟的過程中,必將涉及到一些基本的概念。在這裡,高朋根據自己的研究和實踐經驗,試圖總結並解釋一些與“硬碟缺陷”相關的概念,與眾位讀者交流。

  Bad sector (損毀的磁區)

  在硬碟中無法被正常訪問或不能被正確讀寫的磁區都稱為Bad 

sector。一個磁區能存儲512Bytes的資料,如果在某個磁區中有任何一個位元組不能被正確讀寫,則這個磁區為Bad 

sector。除了存儲512Bytes外,每個磁區還有數十個Bytes資訊,包括標識(ID)、校驗值和其它資訊。這些資訊任何一個位元組出錯都會導致該磁區變“Bad”。例如,在低級格式化的過程中每個磁區都分配有一個編號,寫在ID中。如果ID部分出錯就會導致這個磁區無法被訪問到,則這個磁區屬於Bad 

sector。有一些Bad sector能夠通過低級格式化重寫這些資訊來糾正。

  Bad cluster (壞簇)

  在使用者對硬碟分區並進行高級格式化後,每個區都會建立檔案配置表(File Allocation Table, 

FAT)。FAT中記錄有該區內所有cluster(簇)的使用情況和相互的連結關係。如果在高級格式化(或工具軟體的掃描)過程中發現某個cluster使用的磁區包括有損毀的磁區,則在FAT中記錄該cluster為Bad 

cluster,並在以後存放檔時不再使用該cluster,以避免資料丟失。有時病毒或惡意軟體也可能在FAT中將無損毀的磁區的正常cluster標記為Bad 

cluster, 導致正常cluster不能被使用。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每個cluster包括若干個磁區,只要其中存在一個損毀的磁區,則整個cluster中的其餘磁區都一起不再被使用.

 

Defect (缺陷)

  在硬碟內部中所有存在缺陷的部分都被稱為Defect。 如果某個磁頭狀態不好,則這個磁頭為Defect head。 

如果盤面上某個Track(磁軌)不能被正常訪問,則這Track為Defect Track. 

如果某個磁區不能被正常訪問或不能正確記錄資料,則該磁區也稱為Defect Sector. 可以認為Bad sector 等同於 Defect 

sector. 從總的來說,某個硬碟只要有一部分存在缺陷,就稱這個硬碟為Defect hard disk.

  P-list (永久缺陷表)

  現在的硬碟密度越來越高,單張碟片上存儲的資料量超過40Gbytes. 

硬碟廠家在生產碟片過程極其精密,但也極難做到100%的完美,硬碟盤面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陷。廠家在硬碟出廠前把所有的硬碟都進行低級格式化,在低級格式化過程中將自動找出所有defect 

track和defect 

sector,記錄在P-list中。並且在對所有磁軌和磁區的編號過程中,將skip(跳過)這些缺陷部分,讓使用者永遠不能用到它們。這樣,用戶在分區、格式化、檢查剛購買的新硬碟時,很難發現有問題。一般的硬碟都在P-list中記錄有一定數量的defect, 

少則數百,多則數以萬計。如果是SCSI硬碟的話可以找到多種通用軟體查看到P-list,因為各種牌子的SCSI硬碟使用相容的SCSI指令集。而不同牌子不同型號的IDE硬碟,使用各自不同的指令集,想查看其P-list要用針對性的專業軟體。

  G-list (增長缺陷表)

  使用者在使用硬碟過程中,有可能會發現一些新的defect sector。 按“三包”規定,只要出現一個defect 

sector,商家就應該為用戶換或修。現在大容量的硬碟出現一個defect 

sector概率實在很大,這樣的話硬碟商家就要為售後服務忙碌不已了。於是,硬碟廠商設計了一個自動修復機制,叫做Automatic 

Reallcation。有大多數型號的硬碟都有這樣的功能:在對硬碟的讀寫過程中,如果發現一個defect 

sector,則自動分配一個備用磁區替換該磁區,並將該磁區及其替換情況記錄在G-list中。這樣一來,少量的defect 

sector對用戶的使用沒有太大的影響。

  也有一些硬碟自動修復機制的激發條件要嚴格一些,需要用某些軟體來判斷defect 

sector,並通過某個埠(據說是50h)調用自動修復機制。比如常用的Lformat, ADM,DM中的Zero 

fill,Norton中的Wipeinfo和校正工具,西數工具包中的wddiag, 

IBM的DFT中的Erase等。這些工具之所以能在運行過後消除了一些“壞道”,很重要的原因就在這Automatic 

Reallcation(當然還有其它原因),而不能簡單地概括這些“壞道”是什麼“邏輯壞道”或“假壞道”。 

如果哪位被誤導中毒太深的讀者不相信這個事實,等他找到能查看G-list的專業工具後就知道,這些工具運行過後,G-list將會增加多少記錄!“邏輯壞道”或“假壞道”有必要記錄在G-list中並用其它磁區替換麼?

 

  當然,G-list的記錄不會無限制,所有的硬碟都會限定在一定數量範圍內。如火球系列限度是500,美鑽二代的限度是636,西數BB的限度是508,等等。超過限度,Automatic 

Reallcation就不能再起作用。這就是為何少量的“壞道”可以通過上述工具修復(有人就概括為:“邏輯壞道”可以修復),而壞道多了不能通過這些工具修復(又有人概括為:“物理壞道”不可以修復)。

 

Bad track (壞道)

  這個概念源於十多年前小容量硬碟(100M以下),當時的硬碟在外殼上都貼有一張小表格,上面列出該硬碟中有缺陷的磁軌位置(新硬碟也有)。在對這個硬碟進行低級格式化時(如用ADM或DM 

5.0等工具,或主機板中的低格工具),需要填入這些Bad track的位置, 

以便在低格過程中跳過這些磁軌。現在的大容量硬碟在結構上與那些小容量硬碟相差極大,這個概念用在大容量硬碟上有點牽強。

  讀者們還可能發現國內很多刊物和網上文章中還有這麼幾個概念:物理壞道,邏輯壞道,真壞道,假壞道,硬壞道,軟壞道等。高朋在國外的硬碟技術資料中沒有找到對應的英文概念,也許是中國人自己概括的吧?既然有那麼多的人能接受這些概念,也許某些專家能作出一些的合理解釋。 

高朋不習慣使用這些概念,不想對它們作牽強的解釋,讀者們看看是誰說的就去問誰吧。深入瞭解硬碟參數

  正常情況下,硬碟在接通電源之後,都要進行“初始化”過程(也可以稱為“自檢”)。這時,會發出一陣子自檢聲音,這些聲音長短和規律視不同牌子硬碟而各不一樣,但同型號的正常硬碟的自檢聲音是一樣的。 

有經驗的人都知道,這些自檢聲音是由於硬碟內部的磁頭尋道及歸位元動作而發出的。為什麼硬碟剛通電就需要執行這麼多動作呢?簡單地說,是硬碟在讀取的記錄在碟片中的初始化參數。

 

  一般熟悉硬碟的人都知道,硬碟有一系列基本參數,包括:牌子、型號、容量、柱面數、磁頭數、每磁軌磁區數、系列號、緩存大小、轉速、S.M.A.R.T值等。其中一部分參數就寫在硬碟的標籤上,有些則要通過軟體才能測出來。但是,高朋告訴你,這些參數僅僅是初始化參數的一小部分,碟片中記錄的初始化參數有數十甚至數百個!硬碟的CPU在通電後自動尋找BIOS中的啟動程式,然後根據啟動程式的要求,依次在碟片中指定的位置讀取相應的參數。如果某一項重要參數找不到或出錯,啟動程式無法完成啟動過程,硬碟就進入保護模式。在保護模式下,使用者可能看不到硬碟的型號與容量等參數,或者無法進入任何讀寫操作。近來有些系列的硬碟就是這個原因而出現類似的通病,如:FUJITSU 

MPG系列自檢聲正常卻不認盤,MAXTOR美鑽系列認不出正確型號及自檢後停轉,WD BB EB系列能正常認盤卻拒絕讀寫操作等。

  不同牌子不同型號的硬碟有不同的初始化參數集,以較熟悉的Fujitsu硬碟為例,高朋簡要地講解其中一部分參數,以便讀者理解內部初始化參數的原理

通過專用的程式控制硬碟的CPU,根據BIOS程式的需要,依次讀出初始化參數集,按模組分別存放為69個不同的檔,檔案名也與BIOS程式中調用到的參數名稱一致。其中部分參數模組的簡要說明如下:

 

  DM硬碟內部的基本管理程式

  - PL永久缺陷表- TS缺陷磁軌表-HS實際物理磁頭數及排列順序- SM最高級加密狀態及密碼-SU使用者級加密狀態及密碼- CI 硬體資訊,包括所用的CPU型號,BIOS版本,磁頭種類,磁片碟片種類等- FI生產廠家資訊- WE寫錯誤記錄表- RE讀錯誤記錄表-SI容量設定,指定允許使用者使用的最大容量(MAX LBA),轉換為外部邏輯磁頭數(一般為16)和邏輯每磁軌磁區數(一般為63)- ZP區域分配資訊,將每面碟片劃分為十五個區域,各個區域上分配的不同的磁區數量,從而計算出最大的物理容量。

  這些參數一般存放在普通用戶訪問不到的位置,有些是在物理零磁軌以前,可以認為是在負磁軌的位置。可能每個參數佔用一個模組,也可能幾個參數佔用同一模組。模組大小不一樣,有些模組才一個位元組,有些則達到64K位元組。這些參數並不是連續存放的,而是各有各的固定位置。

 

  讀出內部初始化參數表後,就可以分析出每個模組是否處於正常狀態。當然,也可以修正這些參數,重新寫回碟片中指定的位置。這樣,就可以把一些因為參數錯亂而無法正常使用的硬碟“修復”回正常狀態。

 

  如果讀者有興趣進一步研究,不妨將硬碟電路板上的ROM晶片取下,用寫碼機讀出其中的BIOS程式,可以在程式段中找到以上所列出的參數名稱。

  硬碟修復之低級格式化

  熟悉硬碟的人都知道,在必要的時候需要對硬碟做“低級格式化”(下面簡稱“低格”)。進行低格所使用的工具也有多種:有用廠家專用設備做的低格,有用廠家提供的軟體工具做的低格,有用DM工具做的低格,有用主機板BIOS中的工具做的低格,有用Debug工具做的低格,還有用專業軟體做低格……

 

  不同的工具所做的低格對硬碟的作用各不一樣。有些人覺得低格可以修復一部分硬碟,有些人則覺得低格十分危險,會嚴重損害硬碟。高朋用過多種低格工具,認為低格是修復硬碟的一個有效手段。下面總結一些關於低格的看法,與廣大網友交流。

 

  大家關心的一個問題:“低格過程到底對硬碟進行了什麼操作?”實踐表明低格過程有可能進行下列幾項工作,不同的硬碟的低格過程相差很大,不同的軟體的低格過程也相差很大

  A. 對磁區清零和重寫校驗值

  低格過程中將每個磁區的所有位元組全部置零,並將每個磁區的校驗值也寫回初始值,這樣可以將部分缺陷糾正過來。譬如,由於磁區資料與該磁區的校驗值不對應,通常就被報告為校驗錯誤(ECC 

Error)。如果並非由於磁介質損傷,清零後就很有可能將磁區資料與該磁區的校驗值重新對應起來,而達到“修復”該磁區的功效。這是每種低格工具和每種硬碟的低格過程最基本的操作內容,同時這也是為什麼通過低格能“修復大量壞道”的基本原因。另外,DM中的Zero 

Fill(清零)操作與IBM DFT工具中的Erase操作,也有同樣的功效。

B. 對磁區的標識資訊重寫

  在多年以前使用的老式硬碟(如採用ST506介面的硬碟),需要在低格過程中重寫每個磁區的標識(ID)資訊和某些保留磁軌的其他一些資訊,當時低格工具都必須有這樣的功能。但現在的硬碟結構已經大不一樣,如果再使用多年前的工具來做低格會導致許多令人痛苦的意外。難怪經常有人在痛苦地高呼:“危險!切勿低格硬碟!我的硬碟已經毀於低格!”

 

  C. 對磁區進行讀寫檢查,並嘗試替換缺陷磁區

  有些低格工具會對每個磁區進行讀寫檢查,如果發現在讀過程或寫過程出錯,就認為該磁區為缺陷磁區。然後,調用通用的自動替換磁區(Automatic 

reallocation sector)指令,嘗試對該磁區進行替換,也可以達到“修復”的功效。

  D. 對所有物理磁區進行重新編號

  編號的依據是P-list中的記錄及區段分配參數(該參數決定各個磁軌劃分的磁區數),經過編號後,每個磁區都分配到一個特定的標識資訊(ID)。編號時,會自動跳過P-list中所記錄的缺陷磁區,使使用者無法訪問到那些缺陷磁區(使用者不必在乎永遠用不到的地方的好壞)。如果這個過程半途而廢,有可能導致部分甚至所有磁區被報告為標識不對(Sector 

ID not found, IDNF)。要特別注意的是,這個編號過程是根據真正的物理參數來進行的,如果某些低格工具按邏輯參數(以 16heads 

63sector為最典型)來進行低格,是不可能進行這樣的操作。

  E. 寫磁軌伺服資訊,對所有磁軌進行重新編號

  有些硬碟允許將每個磁軌的伺服資訊重寫,並給磁軌重新賦予一個編號。編號依據P-list或TS記錄來跳過缺陷磁軌(defect 

track),使用戶無法訪問(即永遠不必使用)這些缺陷磁軌。這個操作也是根據真正的物理參數來進行。

  F. 寫狀態參數,並修改特定參數

  有些硬碟會有一個狀態參數,記錄著低格過程是否正常結束,如果不是正常結束低格,會導致整個硬碟拒絕讀寫操作,這個參數以富士通IDE硬碟和希捷SCSI硬碟為典型。有些硬碟還可能根據低格過程的記錄改寫某些參數。

  下面我們來看看一些低格工具做了些什麼操作:

  1. DM中的Low level format

  進行了A和B操作。速度較快,極少損壞硬碟,但修復效果不明顯。

  2. Lformat

  進行了A、B、C操作。由於同時進行了讀寫檢查,操作速度較慢,可以替換部分缺陷磁區。但其使用的是邏輯參數,所以不可能進行D、E和F的操作。遇到IDNF錯誤或伺服錯誤時很難通過,半途會中斷。

 

  3. SCSI卡中的低格工具

  由於大部SCSI硬碟指令集通用,該工具可以對部分SCSI硬碟進行A、B、C、D、F操作,對一部分SCSI硬碟(如希捷)修復作用明顯。遇到缺陷磁軌無法通過。同時也由於自動替換功能,檢查到的缺陷數量超過G-list限度時將半途結束,硬碟進入拒絕讀寫狀態。

 

  4. 專業的低格工具

  一般進行A、B、D、E、F操作。通常配合伺服測試功能(找出缺陷磁軌記入TS),介質測試功能(找出缺陷磁區記入P-list),使用的是廠家設定的低格程式(通常存放在BIOS或某一個特定參數模組中),自動調用相關參數進行低格。一般不對缺陷磁區進行替換操作。低格完成後會將許多性能參數設定為剛出廠的狀態。

  在這裡, 順便回答一些讀者常重複問到的問題:

  問1:低格能不能修復硬碟?答1:合適的低格工具能在很大程度上修復硬碟缺陷。

  問2:低格會不會損傷硬碟?答2:正確的低格過程絕不會在物理上損傷硬碟。用不正確的低格工具則可能嚴重破壞硬碟的資訊,而導致硬碟不能正常使用。

  問3:什麼時候需要對硬碟進行低格?答3:在修改硬碟的某些參數後必須進行低格,如添加P-list記錄或TS記錄,調整區段參數,調整磁頭排列等。另外, 

每個用戶都可以用適當低格工具修復硬碟缺陷,注意:必須是適當的低格工具。

  問4:什麼樣的低格工具才可以稱為專業低格工具?答4:能調用特定型號的記錄在硬碟內部的廠家低格程式,並能調用到正確參數集對硬碟進行低格,這樣的低格工具均可稱為專業低格工具。

 

   

47.硬碟引導型故障分析及排除

硬碟引導型故障一般在啟動機器時出現,這種故障有可能是系統本身的原因造成的,也可能是由病毒引起的。由病毒引起的故障通過查殺毒就能解決,因此下面就分析病毒以外的故障,供大家參考:

  1、HDD controller failure(硬碟驅動器控制失敗)

  這是啟動機器時,由POST程式向驅動器發出尋道命令後,驅動器在規定時間內沒有完成操作而產生的逾時錯誤。出現這種錯誤,有可能你的硬碟已經損壞了。

  2、C:drive failure(硬碟C驅動失敗)

  RUN SETUP UTTLITY(運行設置功能)

  Press to Resume(按鍵重新開始)

  這種故障一般是因為硬碟的類型設置參數與格式化時所用的參數不符。由於IDE硬碟的設置參數是邏輯參數,所以這種情況多數由軟碟啟動後,C盤也能夠正常讀寫,只是不能啟動。

  3、I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無效的磁碟機代號)

  如果一個分區或邏輯磁碟機在分區表裡的相應表項已不存在,那麼對於作業系統來說,該分區或邏輯磁碟機也就不存在了,因此這種故障問題一般出在分區表。修復這類故障,最簡單的方法是事先做好分區表的備份,比如Pctools9.0、Kv3000等都有這項功能。

  4、Error Loading Operation System(調進作業系統錯誤)

  這類故障是在讀取分區引導區(BOOT區)出錯時提示的。其原因可能一是分區表指示的分區起始物理位址不正確。比如由於誤操作而把分區表項的起始磁區號(在第三位元組)由1改為0,因而INT 

13H讀盤失敗後,即報此錯;二是磁碟分割開機磁區所在磁軌的磁軌標誌和磁區ID損壞,找不到指定磁區;三是驅動器讀電路故障。

  5、硬碟不能引導系統,如有軟盤機,則由A驅引導,顯示:

  DRIVE NOT READY ERROR(設備未準備好)

  Insert Boot Diskette in A:(插入引導盤到A驅)

  Press any key when ready(準備好後按任意鍵)

  這是由於由硬碟引導系統,就要通過BIOS中INT 19H固定讀取硬碟0面0道1磁區,尋找主引導程式和分區表。INT 

19H讀取主引導磁區的失敗原因有:第一,硬碟讀電路故障,使讀操作失敗,屬硬體故障;第二,0面0道磁軌格式和磁區ID邏輯或物理損壞,找不到指定的磁區;第三,讀盤沒有出錯,但讀出的MBR尾標不為"55AA",系統認為MBR不正確,這是軟故障。

  6、Non-System Disk orDisk Error

  Replace And Press any key when ready(非系統磁片或磁片錯誤,重新換盤後按任意鍵)

  DOS 

BOOT區中的引導程式執行後發現錯誤,報此資訊。其可能的原因有:硬碟根目錄區第一磁區位址出界(在540M之後)、讀盤出錯。這類故障大多為軟體故障,如果BPB表損壞,即用軟碟啟動後,硬碟不能正常讀寫,可以用NDD修復;如果BPB表完好,只需簡單的SYS 

C:傳送系統就可引導。

  7、NO ROM BASIC(沒有固化BASIC)

  SYSTEM HALT(系統停機)

  這種錯誤在486及以前的機器上常常出現,是相當古老的機器才會出現的提示。主引導程式的作用,就是在分區表的四個表項中找出一個啟動分區(可自舉分區)。如果四個表項中沒有一個是啟動分區,系統就不知從何處引導作業系統,只能執行INT 

188H,調用固化BASIC程式,如果沒有固化BASIC,就會引起死機。所以最簡單的修復方法,就是用FDISK在硬碟上設置一個使用中的磁碟分割。

  8、顯示出"Starting Windows…",然後死機

  一般來說,這是由於CONFIG.SYS和AUTOEXC.BAT中的可執行檔本身已經損壞,使得系統在執行到此檔時死機。這個故障非常簡單,但因為沒有什麼故障資訊,一般人很容易出現誤判。當出現這種現象,並且確信系統檔是完好的,就可以取掉這兩個檔,或者在螢幕上出現以上資訊時,快速按下F8鍵,然後選擇單步執行,找出已經損壞的檔。

  9、Invalid Partition table(無效的分區表)

  在找到啟動分區後,主引導程式還將判斷餘下的三個表項的"分區引導標誌"位元組(首位元組)是否均為0,即確認是否只有唯一的啟動分區,如果有一個不為0,系統就報錯並死機。

  10、Invalid Media Type Reading Drive X(X驅動器介質類型無效)

  Abort, Retry,Fail?

  這條資訊是針對DOS 

BOOT區中無效的BPB表而提示的。BPB表是DOS讀寫硬碟所用的邏輯位址換算成物理位址的橋樑,BPB表損壞,會使DOS對磁片的操作無從談起。

  11、HDC controller fail(硬碟控制器控制失敗)

  這類故障是硬體故障,POST程式向控制器發出重定命令後,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得到控制器的中斷回應,可能是控制器損壞或電纜沒接好,另外,控制器控制失敗與硬碟參數設置是否正確也有關。

48.用活動硬碟盒巧修硬碟

 

我有兩塊硬碟,一塊希捷,一塊三星,均為4.3GB,其中希捷為主盤, 三星為從盤。主盤被分為C、D兩個分區,C盤裝有Windows 

98,D盤裝常用程式,E盤則裝遊戲,從盤分為F、G兩個邏輯區,均為資料和資料。前些天我想在電腦裡同時安裝Windows 98和 Windows 

Me,因為Windows 98只能引導 DOS,WindowsMe也沒有多重開機功能,故想試用一些協力廠商的多重開機程式,誰知噩夢從此開始——

  故障現象:在Windows 98下安裝了BootManager後,也許是操作有誤,重啟後系統檢測完硬碟、光碟機即止步不前,不能啟動了。

  故障診斷:用Windows 98啟動軟碟引導系統,現象同前,未顯示硬體資訊清單。我首先進入CMOS,檢測IDE設備,兩硬碟均可找到;關閉IDE介面,重啟,用軟碟可正常啟動,由此初步判斷可能硬碟引導區有錯,導致系統不能正常讀取硬碟。於是進入CMOS,設主盤為自動,從盤關閉,啟動後可以進入Windows 98,但找不到從盤;再把主盤關閉,設從盤為自動,則不能啟動。原來是從盤引導區有問題!我立時驚出一身冷汗,那上面有我積累了近兩年的資料呀,怎麼辦?

  把從盤關閉,進入Windows 98,使用諾頓磁片醫生NDD找不到故障盤,無法修復;別的一些工具軟體則不是同樣找不到就是找到後只能低級格式化,都不能解決問題。怎麼才能讓NDD找到出錯的盤呢?我猛然想起單位最近為了備份資料購買的活動硬碟盒,也許會有點用?

  解決:迅速把單位的並口活動硬碟盒借來,裝入故障盤後接到電腦並口,開機進入Windows98,安裝了活動硬碟驅動程式,結束時,盒上的指示燈閃了幾閃,有戲!馬上查看裝置管理員,三星硬碟赫然已在其中。趕緊啟動NDD,程式立刻發現了故障盤上的錯誤,並很快就將其修復,我的F盤和G盤終於回來了!

  事後總結:

  ●使用有關硬碟引導區等“敏感地帶”的軟體,必須慎之又慎,要用也要先妥善安排好資料備份,否則一旦出錯,後果難料。

  ●遇到問題要沉著冷靜,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充分利用各種可用的方法和工具。

 

49.用金山毒霸修復硬碟一例

前些日子朋友拿來一硬碟,說是中了CIH病毒,試了許多辦法都無法修復,因為只要一接上這個硬碟,不管是做成主盤或是做成從盤,系統都沒法啟動,更為奇怪的是用軟碟啟動電腦,他照樣死機。平時準備的win98開機磁片、殺毒盤統統不管用了,急煞我也!對了,我還有一招:低格!進入cmos,還好,還能檢測出來,毫不猶豫地選擇低格,OK,正常結束。我迫不及待地重新啟動,嗯?怎麼還是死機!難道這個硬碟就沒救了?不行,我得首先解決機器啟動問題。我從箱底裡找出多年沒有使用過的dos3.31軟碟,插入軟盤機,按下電源開關,哇!起來了,心裡一陣狂喜,有戲。趕快拿出我剛從網上下載下來的金山毒霸(試用版),做成一張應急盤,運行kavfix:

  1、 Display Hard Disk Partition Table,顯示結果,分區表裡的內容面目全非。

  2、 Destory Hard Disk MBR,清除硬碟主引導記錄。

  3、 Normal Fix Hard Disk, 修復硬碟。

  4、 Quit 退出

  取出dos3.31軟碟,插入win98開機磁片,重新啟動,一切OK!剩下的活兒便是輕車熟路的分區、格式化。

  至此,該硬碟完全修復,金山毒霸和dos3.31還真管用。

50.用軟體修理硬碟故障的“四個絕招”

硬碟出現問題前的一般徵兆

  如果硬碟出現故障,那麼最好儘早發現並及時採取正確的措施。如果等到病入膏肓時,硬碟中寶貴的資料就難以倖免了。一般來說,硬碟出現故障前會有以下幾種表現:

 

  1、出現S.M.A.R.T故障提示。這是硬碟廠家本身內置在硬碟裡的自動檢測功能在起作用,出現這種提示說明您的硬碟有潛在的物理故障,很快就會出現不定期地不能正常運行的情況。

 

  2、在Windows初始化時死機。這種情況較複雜,首先應該排除其他部件出問題的可能性,比如記憶體品質不好、風扇停轉導致系統過熱,或者是病毒破壞等,最後如果確定是硬碟故障的話,再另行處理。

 

  3、能進入Windows系統,但是運行程式出錯,同時運行磁片掃描也不能通過,經常在掃描時候緩慢停滯甚至死機。這種現象可能是硬碟的問題,也可能是Windows天長日久的軟故障,如果排除了軟體方面設置問題的可能性後,就可以肯定是硬碟有物理故障了。

 

  4、能進入Windows,運行磁片掃描程式直接發現錯誤甚至是壞道,這不用我多說了,Windows的檢查程式會詳細地報告情況。

  5、在BIOS裡突然根本無法識別硬碟,或是即使能識別,也無法用作業系統找到硬碟,這是最嚴重的故障。

  ‖分區表遭到破壞‖

  首先我們應該確認硬碟的電源介面和資料線沒有脫落,然後進入BIOS,使用“HDD Auto 

Detect”來檢測硬碟。如果此時BIOS能夠正確識別硬碟的話,那麼至少你的硬碟還有救治的希望;不然,我想大家也不用瞎忙了,因為憑我們普通DIYer手頭的工具基本上是無能為力的。

 

  用光碟或者軟碟引導系統後,大家可以試圖進入C盤符,如果此時提示找不到C盤的話,那麼絕對應該是一件好事情。出現這種情況很可能是硬碟分區表資訊遭到破壞,或者被某種病毒攻擊。如果硬碟中你的資料對來說無所謂,那麼可以先用FDISK/MBR命令來無條件清除分區表內容,然後用Fddisk等分區軟體重新分區格式化,一般這樣就能解決問題;而如果你還需要硬碟中的資料,那麼步驟要麻煩一些。這時最好能擁有一張殺病毒軟體或者隨主機板贈送的相關軟體,然後你可以參閱幫助文檔,一般該軟體會包含恢復硬碟分區表的命令,而且使用極其方便。

 

  對於沒有殺毒盤的用戶來說,大家可以使用NU 

8.0中的NDD修復,它將檢查分區表中的錯誤。若發現錯誤,NDD將會詢問是否願意修改,你只要不斷地回答Yes即可修正錯誤,或者用備份過的分區表覆蓋它也行。

 

  如果用上述方法也不能解決的話,還可利用Fdisk重新分區,但分區大小必須和原來的分區一樣,這一點尤為重要,分區後不要進行高級格式化,而是用NDD進行修復。這樣既保證硬碟修復之後能啟動,而且硬碟上的資料也不會丟失。

 

  ‖硬碟的物理壞道‖

  如果剛才DOS能夠轉到C盤,而硬碟工作卻不正常,那麼就很可能是硬碟出現了壞道。一般來說,硬碟的壞道可以分為邏輯壞道與物理壞道。產生邏輯壞道時一般不會嚴重影響使用,所以很可能是物理壞道。

 

  我們處理物理壞道的核心思想是將這些有壞道的簇單獨分成一個分區,並隱藏起來避免其它程式調用,這樣就可以不讓壞道擴散,以免造成更大的損失。對於這一處理,我們主要是使用Partition 

Magic6.0這款DOS下的軟體。在DOS介面下進入PQ6.0之後,我們先用Operations功能表下的CheckFor 

Errors命令來確定物理壞道的位置,因為PQ6.0的這項功能非常出色,不像Windows下的Scandisk那樣經常誤診。 

PQ6.0的真正強大之處在於它能將所有藏有壞道的簇用特殊標記標定出來,而且你可以將這些壞簇全部選中,然後將它們劃分到一個獨立的新分區。這完全是圖形化的操作,是非常方便的。隨後,大家切記要把這個充滿罪惡的分區隱藏起來,這樣才能確保它不會被調用。此時使用Advance功能表下的Hide 

Partition命令就可以實現。 

擁有PQ6.0之後,物理壞道真的不難解決,而且可以有效避免擴散問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無論如何,此時的硬碟已經處於亞健康狀態,其中的資料還是非常危險的。用PQ6.0處理物理壞道後,究竟這塊硬碟還能用多少時間很難說,這要看運氣了。

‖邏輯鎖‖

  硬碟邏輯鎖是一種很常見的惡作劇手段。中了邏輯鎖之後,無論使用什麼設備都不能正常引導系統,甚至是軟碟、光碟機、掛雙硬碟都一樣沒有任何作用。

  要解決邏輯鎖的問題,就要知道問題的根源。其實在DOS系統啟動時,它會搜索所有邏輯盤的順序。首先要找的是主引導磁區的分區表資訊,它位於硬碟的零磁頭零柱面的第一個磁區的OBEH位址開始的地方,當分區資訊開始的地方為80H時表示是主引導分區,其他的為擴展分區,主引導分區被定義為邏輯盤C盤,然後查找擴展分區的邏輯盤,被定義為D盤,以此類推找到E,F,G……邏輯鎖就是在此下手,修改了正常的主引導分區記錄,將擴展分區的第一個邏輯盤指向自己,DOS在啟動時查找到第一個邏輯盤後,查找下個邏輯盤總是找到是自己,這樣一來就形成了閉環。

 

  對於這類問題,如果你不想要硬碟上的資料了,那麼處理起來也是非常爽快的。大家可以在BIOS中將所有IDE介面設為NONE,然後用軟碟啟動系統,此時肯定可以啟動,因為系統根本就沒有硬碟。接著,我們就使用經典的硬碟管理軟體DM了。由於DM可以不依賴於主機板BIOS來識別硬碟,因此你可以用DM進行分區格式化,這樣就能完全解決問題,而且萬無一失,簡單方便,唯一的遺憾就是資料保不住了。

 

  此外還有一種方法也是非常值得推薦的,它可以保住硬碟中的資料。首先準備一張開機磁片,然後在一台正常的機器上,使用你熟悉的二進位編輯工具(UltraEdit等 

)修改軟碟上的IO.SYS檔(修改前記住改該檔的屬性為正常),具體是在這個檔裡面搜索第一個“55aa”字串,找到以後修改為任何其他數值即可。用這張修改過的系統軟碟你就可以順利地帶著被鎖的硬碟啟動了。不過這時由於該硬碟正常的分區表已經被破壞,你無法用FDISK來刪除和修改分區,但是此時可以用上面關於分區表恢復的方法來處理。

 

  ‖修復0磁軌損壞的硬碟‖

  如果在對硬碟進行格式化時,系統提示“Track 0 

Bad”的話,那麼意味著硬碟的0磁軌損壞了。一般來說這種故障是難以修好的,但是我們還是不必放棄,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

  其實0磁軌損害也是壞道的問題,只不過關鍵的0磁軌也有壞道而已。此時,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重新標記0磁軌的位置。這項工作我們可以交給PCTools 

9.0工具包,我們要利用的是其中的DE.EXE命令。為了修改0磁軌文字,首先要去掉DE的唯讀屬性,我們必須把Configuration下Read 

Only前的鉤消去。隨後在主功能表Select中進入Drive type,並選擇下一級的Physical→Hard 

disk。回車之後,我們的主功能表就會出現Partition Table(分區表),注意找Beginning 

Cylinder(起始柱面)這一項,它代表硬碟的0柱面開始,也就是0磁軌的位置。此時大家只要稍微動一下,把它改為1或者2即可。

  需要說明的是,這裡的數值不能隨意改動,一旦改動幅度太大,BIOS就不能正確識別硬碟。但是問題是萬一改動後的位置仍然是有壞道的怎麼辦?呵呵,我目前也想不出辦法,希望有機會大家可以探討一下。如果運氣不算太壞的話,那麼我們接著就可以採用隱藏壞道的方法來進行分區格式化處理了。

51.在第二硬碟上安裝Linux

在主硬碟空間不足或不想更改硬碟分區的情況下,我們都很想把Linux安裝到第二個硬碟上。一般而言,安裝Linux時,系統如果不安裝在主硬碟上,就需要做一些特殊的工作。這裡介紹一個僅使用LILO啟動器就可以讓原來主硬碟上的Win98和第二硬碟上的Linux“和平共處”的方法。

  以我的系統為例,硬體設定和軟體環境如下:

  賽揚400/鑽石I810主機板/64MB記憶體/15英寸彩顯/40×光碟機/雙硬碟。

  硬碟一:希捷8.4GB全部空間已經分成FAT32分區,安裝了Win98作業系統。

  硬碟二:希捷3.2GB前500MB空間已經分為FAT32分區,剩餘為自由空間。

  軟體:RedHat 6.0

  需要達到的要求:Linux安裝在二號硬碟,機器從一號硬碟啟動(主盤),啟動時可以自由切換選擇作業系統Win98和Linux。

  下麵是安裝步驟:

  1.準備工作

  打開主機殼,把一號硬碟的硬碟線拔下來。(必須拔下來,因為即使在BIOS裡面把主硬碟遮罩掉,Linux照樣可以發現它,這樣將造成安裝失敗)配置好機器,在BIOS裡面設置成光碟首先啟動。

  2.第一次安裝

  由光碟啟動,在二號硬碟上安裝Linux。如果二號硬碟和一號硬碟共用資料線,且使用主機板的IDE1介面,那麼在安裝時,硬碟將被認成“hdb”。如二號硬碟和光碟機共用資料線,且使用主機板的IDE2介面,硬碟可能就會被認成“hdc”。

  需要注意的是,在安裝LILO時,不能把它安裝在“Master Boot Record”,必須安裝在“First Sector of Boot 

Partition”。目的是為了將來由主盤上的LILO調用二號硬碟的Linux分區啟動指令。

  安裝完成後,關閉電腦電源。這時是啟動不了硬碟上的Linux的。如果強行啟動,就會出現閉環或者死機狀態。

  3.設置LILO

  重新接好一號硬碟,仍然由光碟啟動電腦。這時,在安裝Linux時,在出現的“install”、“upgrade”選項裡面選擇後者。其實就是為了在一號硬碟重新安裝LILO,讓其調用已經設置好的Linux開機磁碟分割。

  在安裝LILO時,會出現一號硬碟的標識“hda”。

  /dev/hda Master Boot Record

  ……

  這次要把LILO安裝在hda的主引導記錄MasterBoot 

Record上。完成此步後,會出現啟動設置的選項。機器把主硬碟上的Win98和剛才安裝的Linux羅列出來,要求你選擇可以啟動的系統,把其他一些選項配置好後完成安裝。至此,大功告成。

  編後:此法特別適合Linux初學者,因為用這種方法安裝的Linux和Win98彼此隔離開來,非常便於對各個系統的維護。以後,如果第一硬碟上的Win98崩潰,格式化C盤重裝後,可以再重裝LILO恢復雙啟動;如果第二硬碟上的Linux崩潰,可以用Win98開機磁片引導系統後再執行fdisk 

/mbr命令重寫主引導記錄,即可輕鬆去除LILO,令第一硬碟上的Win98系統完好無損。

52.造成硬碟毀滅性故障的錯誤及操作

 

本文要敘述的是會造成硬碟毀滅性故障的錯誤及操作,不是一般的磁片和系統錯誤。這些故障通常沒有先兆,一旦出現,在BIOS裡也不能認出硬碟,硬碟資料挽回的可能性極小,此所謂硬碟之大敵。 

  一般地,現在的硬碟都加入了S.M.A.R.T的自動偵測技術,以便讓使用者能在致命的故障出現前看到先兆,備份好資料——但這都是針對正常操作情況下設計的,如果用戶的使用方法如下所列,故障的出現將可能是無先兆的,也就是突然死亡。 

  一、在開機和關機的時候突然強行切斷電源 

  現在的電源及主機板的ATX設計,普遍實現了軟關機的功能。這種設計讓人倍感方便。但是軟關機要先完成一系列的關閉正在運行的程式的操作,加上各種作業系統及各主機板廠家設計上的相容性、BUG,Windows在進行關閉應用程式然後切斷電源的時候經常會出現死機,大家可能在很多論壇及報刊的問答專欄裡,都見過問“為什麼在軟關機的時候死機”的問題——此時硬碟的重定動作很可能還沒完成,如果用戶採用強行切斷電源的做法,硬碟物理受損的可能性很大。 

  正確的做法:如果在軟關機時候出現死機,應該是按RESET鍵,讓系統重新進入Windows後,再正式完成關機操作——這樣可能會繁瑣一點,但是能保證硬碟安全地重定,對你上千元的硬碟來說,安全第一啊。 

  還有就是開機的時候進行的切斷電源:在正常狀態下當然沒人會做這麼無聊的操作,但是當出現一些諸如顯示卡或是記憶體沒插好、騙人線松了的情況,導致電腦開機無顯示的時候,很多人就只埋頭於搞定看到的問題,頻繁的開機、關機,插拔板卡,再開機......而沒留意硬碟在一次次電源的開關下吱吱的呻吟——尤其是開機沒顯示,只有幾秒鐘的時間,硬碟的初始化動作還沒完成,磁頭正處於敏感位置,一下子被切斷電源停機,然後在不到10秒鐘的情況又受到電流衝擊,發生故障的機率會大大增加。

 

  建議正確的做法:先把硬碟的電源線拔掉,你怎麼玩都可以。故障排除後,再接也不遲啊。

  二、對分區進行的誤操作

  這的確是新手的錯誤居多了——Windows的各種版本造成FAT16、FAT32、NTFS各種格式的存在,不同的任務導致各菜鳥蠢蠢欲動經常想變換分區格式。現在GHOST和PQ分區大師都能對分區進行隨心所欲的操作,以調整分區的大小、格式,尤其是後者還具有格式化分區、隱藏式磁碟分割的功能。對熟悉操作的人來說,這些工具是讓人得心應手;但對於新手來說,對分區的操作應該特別謹慎。因為分區的錯誤雖然是軟故障,不是物理故障,但是如果胡亂操作出錯後,在沒有弄懂基本概念的情況下,不假思索地進行“恢復”操作的話,可能會導致分區的引導區和分區表過於混亂無法再被任何工具軟體識別——如果你沒有分區表和硬碟引導區資料備份的話,嘿嘿,就只好低級格式化了——低級格式化的工具使用也有個熟練和懂行與否的問題,由於對分區進行誤操作導致新硬碟不能再使用的案例,我見過不少。

 

  建議的措施:無論您是老鳥還是新手,在對硬碟進行敏感操作的時候,備份好分區表和引導區資料,出錯的時候就能隨時正確恢復了。新手最好請個師傅,先帶一帶,熟悉了軟體的介面和指令後再自己操作,畢竟硬碟不同於其他配件,裡面有你的寶貴資料哦。

 

  三、Windows的初始化及使用過程中的危險習慣操作

  Windows在初始化的時候,是較為敏感和危險的時刻,如果用戶在啟動組裡載入了太多的東西,Windows的初始化就會耗費大量時間,也可能會造成死機——尤其是因為害怕病毒而載入了2個以上防火牆、或是線上監控病毒軟體的使用者,各殺毒軟體之間的衝突機率很大。

 

  另外,Windows系列提供了用TAB+ALT鍵切換各應用程式的功能,尤其是能在DOS視窗下切換回Windows介面,方便了要在舊的應用程式下工作的使用者。但是因為DOS是單執行緒的作業系統,其應用程式也是基於這種執行緒的設計,所以DOS的應用程式對CPU的佔用率較大,因為DOS老架構的問題,程式的反應也沒Windows程式快,所以在進行Windows的DOS視窗操作的時候,建議用戶的動作不要那麼快,以免系統回應不及造成死機;另外,使用TAB+ALT切換的時候也應該謹慎,不要在程式還沒完成當前的任務就強行切換,造成死機。

 

  Windows中的錯誤,本來不會直接造成硬碟的物理損壞。但是這些是屬於使用習慣的問題,一兩次無所謂,天長日久,頻繁的死機和重啟動,對硬碟乃至電腦的各個配件的衝擊積累起來是相當有害的;而且頻繁死機容易造成人的心理急躁,可能會在電腦重新啟動完成前就賭氣關機,也就是出現第一種類型的致命故障的可能性。 

還有就是各種各樣不退出Windows程式就隨手關機、長期不整理硬碟和不運行磁片掃描程式(在一些公用的電腦最常見)等等的不良習慣,都可能會埋下硬碟毀滅的根源。

 

  建議的措施:這些都是基本的東西,注意改變使用習慣就是,比如線上防殺毒軟體,掛一個即可,可以定期變換其他的,但同時後臺運行的不適宜太多。其他標準正確的操作在很多經驗文章裡都有提及,此處不多說了。

 

  四、其他各類非常規錯誤

  比如資料線插反、劣質的電源導致的損壞、板卡的短路等等,在各類報刊網站有很多案例,此處不一一列舉了,自己注意就是。

  總結:上面所說的硬碟大敵,不一定是如此操作後馬上出現故障,但是存在相當高的損壞機率——你今天還玩遊戲上網好好的,隨手關機後,明天沒有任何提示,系統找不到硬碟了。請大家對照自己的做法,注意改進,維護硬碟用臨時抱佛腳、出了問題再想辦法的態度是很危險的,除非你的運氣永遠那麼好。

53.正確安裝雙硬碟/雙光碟機

加裝一塊大肚硬碟或高速光碟機,成為不少電腦玩家近來的實際行動。在實際安裝中筆者遇到了一些問題,同時與身邊的朋友們交流也積攢了一些經驗,在這裡就想把它們拿出來與大家分享,希望對想裝機的朋友們有所幫助。  

  一、安裝雙硬碟/雙光碟機的前提  

  首先要有新增設備的空間。硬碟與光碟機都是IDE介面的設備,而現在的電腦內一般都有2個EIDE介面,最大可接兩根雙插頭的40芯硬碟線來掛4塊IDE相容設備。因此,如果你在電腦內沒有增加過其它IDE周邊設備的話,應有足夠的空間留給第二個硬碟或光碟機。  

  其次要當心主機殼內電源功率大小。由於不少老式機內所提供的電源輸出功率往往只有200W左右,再加上有不少人購機後又自行裝上了其它一些新設備,如VOODOO類顯卡(筆者就是)、網卡、內置MODEM等等,所以滿負荷的老電源能否再為新硬碟或光碟機提供足夠的輸出功率就很值得懷疑了。可別小看這個問題,它帶來的後果輕則死機,重則會使你的硬碟或光碟機提前光榮"退休"。因此,筆者認為最好把你的電源換成230W以上。  

  最後要注意你的主機板BIOS是否支援Ultra DMA設備。因為現在的大肚硬碟和高速光碟機都已完全支援Ultra 

DMA標準。而要想發揮出它們速度快的優勢,必須得到主機板有效的支持。按理說,Ultra 

DMA標準都已出來兩年多了,現在的主機板當然是沒問題的了。但一些玩家限於條件還在使用一些老主機板,如HX、FX、VX及部分TX板就不支援Ultra 

DMA標準。這樣一來即使裝上了新硬碟或光碟機,也只能降級工作在PIO MODE3或PIO 

MODE4模式下,發揮不出DMA模式傳輸資料快的優勢。所以,對於能夠且有條件把主機板BIOS升級的玩家,一定要升一下級再安裝。  

  二、安裝前的正確規劃及跳線設置  

  為了能發揮出支持Ultra 

DMA模式的大肚硬碟和高速光碟機速度快的優勢,在安裝時應儘量把它們與老設備(不支援DMA模式)分開,接在不同的IDE介面上(即不共用同一根硬碟線)。可分以下二種情況:  

  ① 

加裝第二光碟機:可讓新光碟機單接一個IDE介面,而把原硬碟和老光碟機共用另一個IDE介面,並把原硬碟設為主盤,老光碟機設為從盤。(具體設置方法可參看硬碟或光碟機面板上所印說明文字或圖形)  

  ② 加裝第二硬碟:可讓新硬碟單接一個IDE介面,而讓原光碟機和老硬碟共用另一個IDE介面,並把原光碟機設為主盤,老硬碟設為從盤。  

  如果你的老設備都支援DMA模式,那麼非常好辦:你只需把兩塊硬碟或光碟機接在同一個IDE介面上,而讓剩下的一個光碟機或硬碟單占另一個IDE介面就行了。至於在同一個IDE介面上把哪塊硬碟或光碟機設為主盤或從盤,就全憑個人喜好了。不過一般都是把速度快的設備設為主盤的。  

 

三、安裝工作及相關BIOS設置  

  固定好正確設過跳線的新硬碟或光碟機後,插上電源線和資料線。一般不會插錯,因為電源線接頭部分往往被設計為特殊形狀,錯了是插不進去的。而資料線(硬碟線)一側上有顏色標記(黑或紅色),同時介面處又有數位1或小三角標誌,因此只要兩處對上就絕不會插錯。此外,對於安裝第二光碟機的使用者,連接光碟機和音效卡的音源線可以拔下來用新光碟機取而代之。做完這些後,上緊螺絲就可加電進行CMOS有關專案的設置了。設置如下:  

  ①"INTEGRATED PERIPHERALS"設置。如果主機板BIOS支援DMA模式,在這裡就會有幾項相關項:"IDE 

Primary/Secondary/Master/Slave Ultra 

DMA",可把它們都設成"AUTO",讓主機板自動檢測硬碟或光碟機是否工作在DMA模式下並進行相應設置。如果主機板不支援DMA模式,這一步可免做,不過在安裝完新硬碟或光碟機就只能工作在PIO 

MODE下了。  

  ②"IDE HDD AUTO DETECTION"設置。該項可用來檢測新老硬碟各項參數,並用筆記下來。  

  ③"STANDARD CMOS 

SETUP"設置。在該項設置中將TYPE(介面類別型)設為"User"(用戶),然後填入剛才記下來的參數,就可正確設定好新老硬碟的工作模式。也可把TYPE設為"AUTO",讓主機板自動設置,不過這樣會影響將來電腦啟動速度。  

  設好後,按"F10"或選擇"SAVE&EXIT SETUP"保存設置。退出CMOS後重啟電腦,就可進入WINDOWS系統進行相關設置了。  

  四、安裝後在作業系統中進行調試  

  由於WINDOWS支援新設備的隨插即用,所以一般來說,新設備都能被正確識別。新硬碟是不用說了,即使是新光碟機,往往也不用再裝驅動程式就可在WINDOWS下正常使用,當然如果準備在純DOS下用它,就還需安裝一下帶來的原驅動程式了。但是能正常工作並不代表已發揮出新設備的潛力。所以有必要在WINDOWS中進行有關設置。不過,對於主機板不支援DMA模式的玩家來說,這以下幾步就可全省了。  

  對於用WIN98的玩家來說,由於WIN98已內置了對Ultra 

DMA的支持,所以設置起來異常簡單:只要進入"開始"-"設置"-"控制台"-"系統"-"設備管理"中,找到新添的硬碟或光碟機,按兩下打開,再點"設置",在其中的"DMA"選項上打個鉤,再按提示重啟就行了。  

  對於用WIN95 OSR2的玩家來說,設置起來就相對麻煩一些。因為必須安裝主機板廠商提供的Bus 

Master驅動程式來給WINDOWS系統打個補丁,系統才能提供對Ultra 

DMA的良好支持。(不過操作前應先備份註冊表和CONFIG.SYS及AUTOEXEC.BAT文件,以防不測)  

具體步驟如下:(以一塊聯訊TX430板為例)  

  ① 插入隨主機板帶來的含Bus 

Master驅動程式軟碟。按兩下執行SETUP或INSTALL檔(具體因盤而異),然後依提示刪除CONFIG.SYS和AUTOEXEC.BAT中所有的真實模式IDE設備驅動程式(多為光碟機驅動程式),選擇YES後開始拷貝檔,完成後重啟。  

  ② 

重啟後出現構造新硬體資訊。並依提示選中驅動程式將要存放的路徑:C:\WINDOWS\SYSTEM\IOSUBSYS,拷入程式後,依次安裝完"Primary 

Bus Master IDE controller"、"Secondary Bus MasterIDE 

controller",再次重啟,系統自動構造驅動程式資訊,安裝完成。  

  下面所做工作與在WIN98中一致,找到相應的"DMA"選項並打上鉤,重啟電腦即可享受一下DMA模式所帶來的速度提升感了。  

  要當心的是:由於Bus Master驅動程式接管了所有IDE周邊設備的驅動,所以極有可能導致原來的老硬碟或老光碟機(不支援Ultra 

DMA模式)工作不正常甚至"失蹤",這時可以通過修改註冊表,來讓WINDOWS用自帶的標準IDE硬碟驅動程式部分替換掉到Bus 

Master驅動程式。方法如下:  

  在"開始"菜單中選"運行"對話方塊,在其中鍵入"REGEDIT"並回車來啟動登錄編輯程式。在左邊視窗中點擊"HKEY-LOCAL-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CLASS/HDC",逐一打開它的四個分支"0000、0001、0002、0003",下面的修改就要根椐你老硬碟或光碟機所占IDE介面位置而定了。

  如果老設備在主IDE介面上(即第一IDE介面),那麼找到"DRIVERDESC"項的鍵值為"PRIMARY IDE 

CONTROLLER"所在的分支"0003",左鍵按兩下它所包含"PORTDRIVER"圖示,在彈出的"編輯字串"視窗中,把鍵值改為"ESDI-506.PDR"。(這就是WINOWS默認的IDE 

設備驅動程式。)

  如果老設備在副IDE介面上(即第二IDE介面),那麼就打開分支鍵值為"SECONDARY IDE 

CONTROLLER"所在的分支"0004",在同樣的位置上做同樣的修改。確定後,退出登錄編輯程式並重啟電腦就會一切正常了。

54.因磁片上存在錯誤而無法安裝Windows 98

在安裝Windows 

98作業系統時,“磁片掃描程式”檢測到D盤有錯誤,致使安裝程式無法繼續進行。遇到這種情況,如果急著用的話,可以在安裝Windows 

98時加上一個參數“/is”,即輸入“Setup 

/is”,這樣的話,可以跳過磁片掃描進行安裝。等進入Windows桌面後,再選擇“磁片掃描程式”對D盤進行掃描和修復即可。

  如果不急著用的話,可以用一些磁片修理工具進行修復,修復後再進行安裝。如在DOS狀態下,執行Windows 

98開機磁片上的Scandisk.exe命令,輸入“Scandisk D:”,回車,待檢查出錯誤時會彈出提示框,選擇“Fix 

it”一項,修復完畢後,選擇“Exit”退出,再安裝Windows 98就不會報錯了

     

55.主機板無法識別硬碟灰塵是兇手

朋友的一台兼容機最近經常無法啟動,偶爾能進入系統也是頻繁死機,無奈之下只好向本“大師”求援。

  根據朋友述說的故障現象,筆者初步判斷為病毒所致或者硬碟本身出現了問題。按照先軟後硬、先簡單後複雜的檢修原則,拿出最新的KV3000殺毒軟體準備對硬碟進行查殺,可是用開機磁片進入DOS模式後,卻提示找不到各驅動器,看來殺毒是無法進行了。

  重啟電腦並進入主機板BIOS,發現硬碟參數無不當之處,但自動檢測卻無法識別硬碟。看來只有檢查硬體了,打開主機殼,將硬碟電源線與資料線拔下重新插好,開機還是無法識別硬碟。難道是硬碟出了問題?將硬碟拆下接到筆者的愛機上,能夠正常工作,也就是說硬碟沒有問題。難道是數據線壞了?用筆者的資料線把硬碟重新接到故障機,故障依舊。會不會是電源的問題,換上筆者的長城電源,還是無法喚醒硬碟。仔細觀察主機板,硬碟接在IDE1介面,光碟機接在IDE2介面上,光碟機能使用為什麼硬碟就有問題。試著將光碟機拆下,將硬碟接到IDE2介面上,硬碟竟然能正常使用了。邪門,何以IDE2完好而IDE1出故障,它們可是由同一主控晶片控制的啊!

  無奈之下,只好拆下主機板進行觀察,這時發現其背面有好幾處佈滿了灰塵,其中有一處正好位於IDE1介面的焊點處,堆積的灰塵幾乎將焊點覆蓋了。將灰塵清理乾淨,固定好主機板,裝好各配件,重新開機電腦,順利地進入了系統,一切恢復正常。

  灰塵是電腦的隱形殺手,堆積的灰塵妨礙了散熱,易於損壞元器件,在潮濕天氣還會造成電路短路現象。灰塵對電腦的機械部分也有極大的影響。因此,定期給愛機做衛生顯得格外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