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ipadair2使用手册: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崔老师:怎样听评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4 15:56:17
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崔老师:怎样听评课
作者:崔允漷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026    更新时间:2009-9-15

 

  主持人:这次主讲的是全国著名的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崔老师,崔允漷老师。崔老师是我们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专家组的核心成员。他和一些专家、教授引领着我们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崔老师是作出巨大贡献的。崔老师非常值得我学习,我常常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崔老师的道德文章。他的人品,他的人格魅力,还有他的学术的魅力,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也是非常值得在座的各位老师学习的。现在,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崔老师给我们作学术报告。
                        
  崔允漷:非常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能够和大家一同分享这一段时间的一些思考。每次到来,我都要认真地备课。为什么呢?就怕人家说我是“祥林嫂”,整天唠叨着重复的话、旧的故事,所以每次来江苏我总是在想:这次到这里来说些什么呢?因为上个月刚刚说了个《名校的社会责任》,这次又要说说听评课,特别是在一线老师们面前,包括一些在座的专家、特级教师面前说听评课这个问题,确实是需要胆量的。
  但是我想,既然来了,我一定要讲,当作一个学习的机会。所以,我今天下午和大家谈谈听评课范式的转型,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听评课的问题。因为今天上午,大家都在听评课,明天上午还是听评课,所以我想,希望我讲的东西不要误导大家。那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问题呢?也不是说一下子就能想到和大家说这个话 题的,其实我们自己也有一点历史的思考,有点积淀的。因为我和一个教授出了一本书,叫做《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研究》,第八章就专门构建了一张课堂行为评价表。我把这张评价表分成5个纬度:目标、内容、程序、方法、教师素养学生学习,而且把它分了权重,目标是0.15,内容是0.2。每个纬度有三条2级的指标,一共是15条指标。而且,需要定性的评价,总体的定性的描述,这个是我99年出的那本书关于听评课的框架。我02年之后就很后悔,我自己就老是忏悔,这个事情把老师们害苦了。为什么说把老师们害苦了呢?第一,这个标准是我自己杜撰出来的,我能不能上出这样的课呢?我自己都上不出来,但许多学校就拿着这个好课的标准去套所有老师的课。这个套出来,所有特级教师的课都有问题。所以我说这是我犯的一个极大的错误。
  好课评价不能这样来评,所以最近几年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包括03年我们到无锡旺庄中心小学,我们顾校长今天也在,我们在讨论好课的时候,我就提出“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就是在中国,不能回避考试,教学有没有效和考试有很大的关系。考试是评价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特别是在我们国家,学术性课程能回避考试吗?当时是这么想的,网上也炒得很热,说“崔某人考核标准三条: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05年我又有一个进步,跟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的老师们一起讨论课堂教学底线,就是“课堂教学最不能犯的错误是什么?”语文课不能犯的错误是什么?数学课不能犯的错误是什么?06年我又有一个全新的思考,前一段时间刚刚总结了几年来我们关于听评课的思考,所以我今天有这样一个机会把最新的研究,甚至还没有发表——发表还要过5天,因为山东的《当代教育科学》整本杂志介绍我们听评课的研究,一共12万字,所以再过5天就会正式发表。所以我今天就先和大家分享。
  那么,为什么会讲这个话题呢?我想大家都知道,课程改革关键是教学的改革,因为离开教学的课程都是理想的课程,都是专家的课程,教学的改革主阵地还是课堂。尽管我们新课程提出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但是主阵地不能否认主阵地还是课堂。因为小孩在学校里学习主要时间是在课堂里度过的。既然课堂变革那么重要,那么,什么东西会影响课堂变革呢?我认为主要是两大类因素:一类因素就是老师自己想变革,通过老师自觉地变革。我们在座的老师,你自己的课堂想变化,那也会变的——这是第一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是外部的因素,特别是听评课制度。听评课制度不改变,我们中国的课堂很难改变。所以我就研究听评课的问题。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国的老师最大的优点就是听话,最大的缺点就是太听话,太把专家当一回事。这个听评课怎么听、怎么评的,老师课就会怎么上。所以我们今天的活动有四百号人,为什么有四百号人呢?就是因为有听评课啊。如果没有听评课,我们要那么多人吗?这个礼拜22号,我们也搞了一个听评课的会议。我2001年到一所初中去听语文课,本来是下午报告,我的飞机早到,所以到了学校之后,校长一定要我去听一堂课。我一到,上课铃就响了,我就从后门进去。从后面看过去,这位老师已经在组织教学了。当时给我第一印象,这个人天生就是当老师的料,普通话也很好,教态也很自然,因为教龄有5年了,站在讲台上很像一个老师、教龄5年的一位女教师。我就在后面听。看她组织教学一结束,写出五个粉笔字,让我大跌眼镜。这篇课文的题目是鲁迅的《最先与最后》这样五个字,第一,这五个字大小不一;第二,这五个字没写平,是斜的。后来这个老师就不写板书了,全部用胶片投影,把这一课组织得也挺不错的。
  下课后,校长一定要我评课,我说这个老师课上得不错,我没资格评课。这位老师就站在旁边,她说:“你这样大的专家来了,一定要给我多提批评意见。”我一听这话就是假话,哪一个人上课希望别人多提批评意见呢?所以包括我自己,我不希望别人多提批评意见。我希望大家是实事求是的,最好提的这个建议对我是有价值、有意义的,这种意见,我才欢迎。所以后来我说,这样吧,既然这位老师花了这么多时间做了准备,把这堂课贡献出来,把这个话题贡献出来,那么我们所有听课的人,8个人,包括校长、教研员,还有她的同行,即教研组的人,我们所有的人都必须发言。
  我说,如果是这样的一个前提,我愿意说几句。后来又硬要我先说,僵持了一段时间。我说,这样吧,我先说吧。我说,这堂课总的来说是相当不错的,唯一遗憾的就是写了五个粉笔字。假如这五个粉笔字不写的话,这堂课就更精彩。这个老师知道了就说:“是啊,我也知道自己粉笔字不好,所以我就写了一个题目,后面都用胶片投影来上课。”那我说:“你为什么要写五个粉笔字呢?”她说:“今天你们来肯定是要评课的,评课不是有条标准叫‘板书’吗?我不写字,板书方面你们怎么评呢?”这件事情对我刺激很大,我的好课标准其中一条就是板书,所以这件事情对我刺激很大,引起我的思考。这个听评课制度必须要改变。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给大家讲讲我们这一阶段的研究。
  我这个话题就是从一个案例出发,我们是如何听评课的,然后引出当前听评课的问题——因为今天上午有事,没有去听课,本来可以结合今天上午的课再讲讲,然后如何改变,我们是怎么思考的,最后建构一个新的范式,如何建构。我看许多人在抄上面的东西,你不用抄,你把我的名字加上“听评课”到各个网上去找,现在有好几篇,包括访谈、论文、ppt都有了。
  我先讲一个案例。现在许多专家一讲例子都是小学、初中的例子,我现在不讲小学初中,我就讲高中。因为很少有人讲高中,我就讲高中。第一个课例就是高中的生物课,主题就是“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上课的老师是陆老师。
  听评课三个阶段,首先要有课前会议,然后到课堂去观察,最后课后会议,一步都不能少。课后会议交流什么?下面就是听课老师的观察报告,有7个老师加上上课的老师,课后有8个报告。下面我把第二个课例给大家呈现一下。《中国科学报》在今年的5月8号第5版就报道了我们这个课例。这个上课的老师是屠老师,教龄四年,专业素养较好,学生非常喜欢他的课。他上课的内容是“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是高中的内容。那么是谁来听评课呢?是刚才8个人组成的一个课堂观察小组。课前会议要干什么?11月8号开了一个课前会议,首先是上课老师说课。说课要说什么?我要上课老师5——8分钟把我的四个问题说明白。
  第一个问题就是教材,主题、前后内容的逻辑关系;
  第二个问题是学生的情况,要求上课的老师提供座位表,而且标出好学生坐在哪里,差学生坐在哪里;
  第三个问题,这节课的预设目标是什么;
  第四个问题,你的教学环节,你的教学是由几部分组成的,然后讲讲你的教学设计的创新点,你的创新之处在哪里,你的困惑在哪里。
  这就是要求上课老师5——8分钟把我这几个问题说明白,让听观察课的人听明白。课前会议结束后,就是上课的老师和听评课的老师一起讨论观察点——这堂课40分钟你要观察什么,然后是和上课老师互动,最后确定这一堂课的观察点。
  这7个老师观察什么?
  第一个吴江林老师,他是观察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运用,也就是说,他观察这堂课的目标实现,预设的目标有没有实现。
  第二个老师曾超老师,观察对学生错误的指导,也就是说他主要观察课堂生成,因为学生的错误老师没办法预设,那么,老师是如何把学生的错误当成课程资源。
  第三个彭小媚老师主要是观察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就是老师是如何指导学生在课堂里学习的。
  第四个余老师主要是观察教师的讲解效度,老师这堂课主要行为是讲授,你的讲授有没有效果。
  第五个是观察学生的应答方式,即学生是如何回答老师的提问的,应答什么、如何应答。
  第六个是观察教师的提问,对这堂课老师的提问进行分析。
  第七个主要是观察教学时间的分配,高中一堂课45分钟是如何分配的。
  这个就是课前会议要解决的,15分钟把这些问题解决掉,接着上课的老师继续去备课,听课的老师要设计观察记录的工具,然后进课堂。
  第二天进课堂首先要选择观察位置,你要观察什么就要选择什么样的位置。一位老师观察目标达成的情况,所以他就坐在两个差生旁边,看看差生在这堂课里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以这两个人为主来观察其他学生的学习,所以他不能坐在后面——坐在后面只能观察老师的行为。
  我不知道今天各位听课的时候是坐在哪里的,你如果是要观察学生的学习,必须要坐前面或者坐旁边,你不能坐在后面,你看学生看后脑勺,你怎么观察了,所以这是观察位置。但是观察过程要注意些什么我就不讲了。那么,然后是第二节上课,第三第四节课后又要做什么?
  首先是上课老师的反思,上课老师的反思最关键的三点:
  第一点:目标达成,目标的达成跟生成。
  第二点:你的主要教学行为,比如这堂课主要是老师讲为主的,你自己反思这堂课的主要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第三点:教案的变化。就是你教学设计的预设和生成(你原先是怎么设计的?你在课堂里又生成了什么?)就是教案文本设计(这原来是怎么设计的,到课堂里有什么变化。)
  然后其他的听评课的老师,根据自己的观察,要报告自己的观察结果。(一个老师一个老师的内容我不说了,因为是高中的,我只讲形式。)
  最后呢,听评课的人和上课的人一起达成这次活动的共识。我们这次活动,听评课结束,有几点结论:
  首先要分析成功之处,不要一上来先是像我们教研出现这样的情况:原来校本教研没话,现在教研中一轮到给同事提问题就特别兴奋,以为这样就是校本教研搞的好,这也是误导。
  第二要分析的是这个老师的教学特色,一定要把课跟人一起来思考,此人就是上此课,你不要拿特级老师的东西来套这个老师的课,他上不出来的,所以一定要把人跟课结合起来思考,要分析他的个人特色。
  第三要提问题,一堂课下来存在什么问题。所以课后会达成什么结论要围绕这三个方面来总结。这样上课的老师就没多大压力了,这个是关于整个一个结构。
  那么附件呢。第一就是教案,他是上了四年的有经验的老师,我不需要他长篇大论,我希望他A4一张纸把教案写出来,不要写那么多,这教案写那么多干什么,教案写的字越多这个课堂生成就越少,这个有研究的。然后就分析报告,也就是课后的分析报告。
  第一个是上课老师的反思,这个是吴嘉林老师他主要是观察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运用情况。他是如何观察的?他从五个角度去观察这堂课的目标达成情况。这是一个工具。然后下面就是他的分析报告,一个角度一个角度地进行分析报告。
  第二个老师是观察教师对学生错误的指导,那么他是如何观察的呢?他的工具是什么呢?这个就是他的观察工具,学生错误的类型,课堂的学生出现了哪几类错误,出现错误之后,老师什么反应,老师的情绪上什么反应,然后老师发生了什么行为,就这样三步来分析老师对学生错误的指导。
  第四位是彭晓妹老师他是观察老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他主要是观察两个东西,一个是老师如何指导学生理解图形,(生物有图形,就是如何指导学生读图)第二个就是老师如何指导学生读书,读文字。
  报告五是专门观察教师的讲解效度,分两个,一个是行为,一个是程度。然后是把讲解的方式跟有没有效进行观察。这个是专门观察学生的应答,这个是专门观察教师的提问,这个是专门观察教学时间的分配,一堂课45分钟老师的时间分配情况。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个就是内容,按教学内容来分,这个时间是怎么分配的。第二个是按行为,就按课堂的教学行为来分,这个时间又是如何来分配的。那下面都是他的分析报告。这个就是我们最近做的课堂听评课的一个完整的课例。那么这个课例看了之后,大家想一想跟我们平时的听评课有什么不一样?我们平时的听评课有什么问题?关于这次课例的一个程序和结构性的东西在《中国教育报》07年5月8号第五版报道过的。
  那么我再讲一讲大家平时听评课时经常听到的一些话,就是听评课语录。
  A老师:教务处通知请教师本周四交听课记录。B老师:我还差两节呢,明天去听你的课。这是每个老师学校里有规定的。一个学期12节课,16节课,有的甚至20节课。还没完成任务,那么就随便听吧。你既然跟我讲话嘛,那我明天就来听你的吧。A老师下星期要开公开课了。
  B老师说:“啊,我去听什么呢?”
  C老师说:“去了再说吧。”还有评课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假如这堂课我来上,我会怎么上怎么上,这句话是正确的废话。
  第四个为什么说它是废话分析给大家听,几年来A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什么什么的问题,今天这堂课这个问题依然存在,这个往往是组长总结时经常讲的话,这堂课技能训练具体到位等等,课堂有效教学时间长,如果能让学生多参与一点就更好了,这堂课可以打90分。我想问你,我为什么跟100分差10分?差在什么地方?你能不能告诉我?评课的老师能不能告诉我?那个老师95分,我更想问你,我和那个老师差5分,差在什么地方?我自己感觉这课比他还要好,为什么差5分?能不能告诉我?没人告诉我。所以说这种数字是一点都没有意义,因为没办法解释,没办法解释的数字是没有意义的。
         我认为当前的听评课,总共有三大类问题,最核心的问题就是那么专业的事情做得很不专业。听评课是非常专业的事情,但是我们具体做的时候很不专业。为什么说不专业?
第一,简单处理。听评课是非常专业非常复杂的事情,课堂相当得复杂,但是我们做起来很简单。第一种简单就是单一目标,就是我99年设想的构建一个好课标准,拿这个好课标准去打分,到后来就是为了那个分数,这个分数是没有办法解释的,而我们经常这样做。
  第二种就是单方关注。我们太关注老师的行为,其实听评课主要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不是关注老师的行为,所以对上课的老师压力很大。往往评上高级之后,比如说小高,比如说中高以后,一般都不愿意上公开课。为什么?因为上公开课太累了,上了一堂公开课就象生了一场大病,还要彩排五六次。所以,谁愿意上公开课呢?第二,又要冒风险。因为现在好课标准谁都不知道,所以尽管我花了极大的努力上的课,最后还有问题,就是冒风险。那么评上高级了为什么还要去上课呢?为什么还要去冒风险呢?原因就在于我们太关注老师的行为,我们把方向搞错了,听评课就要看学生的学习。
第三个我们经常犯的错误就是错误类推。什么叫错误类推?
  第一,推门听课。推门听课就属于很容易犯错误类推。因为推门听课偶然性太大,比如说:我今天到这里来上课,本来我是准备昨天晚上要好好备课的。结果呢,昨天碰到几个老朋友酒喝多了,课没备,今天来上课了,运气不好,校长推门进来听课,是我运气不好。校长很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以为我平时上课都这样,其实这是偶然性,我平时上课不是这样的,我平时上课还是蛮认真的。那反过来也是这样的,我平时上课不怎么认真备课,就是今天课备得很认真,正好中奖了,校长推门进来了。所以这个是推门听课很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举一节课来类推。
  第二种类推举一节精心打造的好课来类推其他课。比如说我们锡师附小的老师在崇安区PK拿了第一名,到无锡市PK,拿了第一名,再到江苏省PK,又拿了第一名。你以为这个老师平时上课都是这样的?平时上课不是这样的,平时是家常课,这个是表演课,两回事,不要以为这个老师拿了第一名平时都是好课,不是这样来类推的。
  第四个很容易犯的简单化处理,就是现在许多所学校,特别是小学在做秀。做什么秀呢?请家长来评课。你把老师当什么东西呢?他们是专业训练出来的,你把卖小菜卖苹果的人请来评课,是很荒唐的事情,绝对不能干这种傻事。
  校长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家长只能有什么权,不能有什么权,这个要清楚。让家长了解我们老师是如何辛苦,老师是如何爱学生的,让他来观摩,不能让他来评课。让家长了解老师多么辛苦,早上那么早起来,开家长会的时候也要让家长那么早起来,让他们知道我们老师每天都那么早上班,你家长是什么时候上班的?不要把老师当什么东西都不如,谁都可以来对老师的课进行评课。这个是我们自己不把自己当一回事情。老师是专业人员,人家受过专业训练的,所以不能做这种傻事情。但是我们现在许多学校,家长的权利放得太大,老师那么认真准备的课,他那个卖小菜的今天请他来家长会,请他来观摩,他对老师的课也是在闹事。不给他机会。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我们现在的听评课,绝大多数是任务取向,给老师规定,一个学期必须要听几节课,发统一的听课笔记。结果导致许多人就坐在自己的办公室抄听课笔记,造听课笔记。抄听课记录,造听课记录。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就是被学校逼出来的。平时听课有些课没多大效果的一定要我听,浪费我时间,我只能坐在教室里花5分钟把这个听课笔记抄完就行了。(对不对,只能这样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种行为就是任务取向。
  我们总以为听总比不听好,听多总比听少好,听得越多越好,事实是这样吗?我们在座的学多女教师女校长,炒菜水平是怎么提高的?
  第一要看菜谱,第二要去请教会烧菜的人,第三自己要反思。
  你这个烧菜水平才会提高。并不是说炒菜不会炒的,多炒几次就会炒了,不一定的。你如果不反思不请教不去读书,炒来炒去就这个水平,炒到最后只有你自己吃人家都不想吃。炒菜是门艺术,听评课也是门艺术。不要以为多炒几次就会炒的,听评课也是这样。所以不要用任务的取向来解决听评课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教育的专业,专业品性就是合作。《中国教育报》5月8号对我一个长篇的访谈:合作是教师的专业品性。但是我们听评课不合而作。何以见得,往往有这样三类人,分工比较明显。
  一类人,今天他去听课,听课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评课。所以自己很少上课,到处评课,走到哪里评到哪里,成了评课专业户,自己很少去上课。
  第二类人,听课不为评,听课就是为了模仿,这是新教师。我这个内容不知道怎么处理,不知道怎么上,而我看看陈老师怎么上的,马上搬到自己的课堂上,听课就是为了模仿。仿课专业户。
  第三类,听课不为什么。就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不是一个学期20节课吗,任务要完成的,听课就是为了完成任务。这就是当前听评课存在的问题。那么专业的事情,做得如此不专业。那么今天大家都培训过了,下次听评课一定往专业的方向去思考,怎么做得更专业?
  那么我们怎么思考呢?我是这样思考的,首先要转变我们的思维方式,用专业的思维来思考听评课的问题。那么思维方式怎么转变呢?
  第一个转变需要从简单走向复杂,因为听评课是决策,听评课是实践,不是理论,不是做研究,这是两回事。做研究就是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因为不讲的话没办法研究。但是我们决策的时候,就是简单问题要把它想得复杂一点,所以这是两种逻辑,不能把它混在一起。会做研究你叫他去搞行政不一定能搞的好的,而反过来讲他实践能力很强,行政能做的很好,但是他去做研究也不一定行的。所以这是两种思维。那我们的听评课是实践是决策,所以要从简单走向复杂。我们以前太简单,比如说,把复杂的课堂就是分解成十五个指标,这个就是我99年的事情,太简单,就像把2分解成1加1。但是做研究就必须要这样做的。比如说,我们要研究人,那么复杂的一个东东,我们必须要把他们分为“生加心”,才有生理学、生物学,才有心理学。
  这就像要把一头活猪,进行解剖,解剖后分为猪头、猪脚,那么研究猪头又是一门学问,研究猪脚又是一门学问。做研究就必须要这样的。我们以前就是拿这样的方式来处理听评课的问题。其实,我们把一头猪进行了解剖,分为猪头、猪脚,再把它们合回去,它就不是猪啦!所以,这一分解之后,损失了好多东西。我们听评课也是这样处理的,所以,这问题就来啦!怎么用复杂的思维呢?
  我现在回答第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课叫好课?我说,好课就是多样性的统一。
  第一,好课是多样的。所有的老师都能上出好课,不要以为好课就是上不出来的专家脑子里的课,这是绝对错误的,所有老师只要经过努力,都能上出好课。
  第二是统一性。统一是两个基本点。
  第一个点,就是课程标准,达到国家预设的课程标准的课就是好课。国家叫我教勾股定理,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都认识勾股定理,理解了,能举例说明,能论证勾股定理,我就已经完成党和国家的任务拉,这还不是好课吗?
  第二个基本点,就是不能违反教学底线。比如说,我们锡师附小,语文老师坐下来讨论,语文课最不能犯的错是什么;数学教研组坐下来讨论,我们锡师附小数学课最不能犯的错是什么。只要不违反教学底线,但到国家的课程标准,这个课就是好课。当然,如果国家规定,80%的人要掌握勾股定理,你是特级教师,你的课可能有98%的人能举例说明;我是新老师,可能只有81%的人能举例说明。但是,我和你一样,我和你的课都属于好课。
  第二,  复杂思维就是把整体跟部分共同决定系统。就比如,我们分解一头猪,分成猪头和猪脚,这是研究所必须的,但是我们在思考课堂的时候,又必须要想到一头活猪,不能只看猪头猪脚。因为,你分解的时候,猪头不是猪,猪脚不是猪啦!我们既要看猪头,又要看猪脚,更要看一头活猪,这叫复杂思维。就是说,把一个整体分解成部分后,决定系统的不是部分、不是整体,而是整体和部分共同决定系统。这个就是现在听评课要考虑的问题。
  第三,自主制个体性。第三个是自主制的问题,关于自主制个体性的问题,因为这个课是老师上出来的,我们大家知道人最大的一个功能就是自主制,所以对一个老师的缺点不要死死揪住他的缺点,因为许多问题他自己也明白,比如说,比如说这个我很明白自己,我就是最没信心的就是自己的普通话,对自己的普通话一点都没信心,而且还有语言障碍,不太善于跟陌生人打招呼。所以你说要让我的课上出很会表演的课我上不出来,对不对,我自己也知道,这个就是自主制的因素,许多问题,但是我一点一点在努力,我没有去集中地强化我的普通话,我这样放在历史的角度来考虑,我现在的普通话比我十年前的普通话要好多了。这个就是靠我自主制作用嘛,对不对,老师的许多的问题都是靠自主制解决。
  第四个问题是个体性的问题。就是说,一定要把此课与此人结合起来的思考,就他这个老师他只能上出这样的课,我前几天去听小学数学一堂课,这个数学老师是个男孩30多岁了,教龄也是七八年了,他的课其实这个老师一堂课三大问题预示的问题非常有逻辑,非常有理性,结构非常清楚,但是他的课就是比较闷,没有激情,老师上课没有激情,所以许多评课的人就对他讲,你上课什么笑容那么少呢,你为什么表现那么紧呢,其实这个老师他只能上出有逻辑的课,他不能他没有能力表演,表演不是他的强项。所以你这个课不跟这个人结合在一起,你这个分析课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我们在评课的时候一定要求要此时此地就此课与此人的对话,评课一定要此时此地就此课与此人的对话,不要漫谈,不要过多的类推,一定要有针对性。
  这个教学是艺术,我们整天说教学,什么叫教学理论,教学理论就是研究教学现象揭示教学规律,那么多老师在搞,我自己也搞教学研究的,我就劝你千万不要太迷信专家,这话什么意思,那么多人在搞教学研究,谁揭示出教学规律,教学规律是什么,谁揭示出来的,有没有呀,我到现在也搞不清什么是教学规律,尽管我也是吃教学研究饭的,什么叫教学规律,那么大家说你们专家不是说了吗,学生主体,老师主导。学生主体,老师主导这个是教学规律吗,那么什么叫规律呀,规律么你按这样做就肯定是对的,这个叫规律呀,那么什么是叫教师主导,什么叫学生主体呀,到底谁为主啊,我们的课堂老师怎么做,你根本没有告诉我怎么做,所以这个是不是规律呢,你根本没有告诉我怎么做,这是不是规律,所以教学从本质上讲它是艺术,为什么,为什么靠艺术,每一堂课就是老师在创作,第一堂课都是这个师生合作的产物,老师上课老师在备课就是老师的创作设计,所以教学在本质上是艺术,它是分析性的,有许多偶然因素,有许多偶发事件,课堂除了艺术是必须的,还要关注深层,这个就是教学,这个教学就是决策,什么叫决策,决策就是视情况而定,这个叫决策,所以怎么把这个思维从简单化处理转向复杂,我是这样来思考的。
  第二个要改变的,就是如何从对立思维走向理解思维,什么叫对立思维,本来这个听评课是个合作体,大家都是一个合作体嘛,好现在由于分了评课专业户,所以经常我们会听到这句话:假如我来上这堂课,我会怎么样怎么样,这个话我是持批评态度的,这个话叫做正确的废话,为什么叫正确的废话,第一这堂课本来就不是你而是我上,你不要假如,这堂课本来就是我上不是你上。
  第二你上都没上你怎么知道你这样上就是好的,甚至比我更好,你上都没上你那么自信?你上都没上,你就知道你的课就我好吗。
  第三由于教学是决策,都是此时此地跟情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你这个假如啊是没多大意义的,教育一假如的话这个就抽象了,对不对啊,一假如的话就抽象了,没多大意义。所以,以后下次去听评课,这一类话尽可能少讲,没多大意义。我的理由就三个,是不是呀。然后第二种情况就是不负责任,那么专业的事情,不负责任,这个现在我也经常碰到,我本人是非常喜欢听课,但是我不太乐意评课,为什么,我没有这个水平评课,但是呢一到学校一听过之后校长就一定要我评课,所以我们就跟我一类的,包括我们的一些官员包括我们的校长,往往这样说,今天我没有准备要讲话,既然校长一定要我讲嘛,那我只好讲几句了,这个话也是废话,而且是不负责任的话,那么专业的事情,你怎么一点没准备就随便讲几句,这是评课哎不是闲聊哎,对不对,所以要负责任,特别是包括我自己,包括象陈所那么大的国家博学,老是去评课,这个随便讲几句把老师吓蒙掉的,所以这也是今天我们是自己教育自己,要负起责任,如果要说话就好好认真地想一想,不要没准备就去说话。第三种情况,角色分工,不合而作,我们一个听评课的群体,比如说教研组活动,基本上分工很明确的,这个人是上课的,
  那个人就是听课的,不评的,那个人往往是总结的,最后总结一下,都是角色非常清楚,你是上课人他是评课人我是听课人,其实是个合作体呀,所以我们的教研组,教研组活动始终没有活力、没有生气、疲劳感,为什么?
  因为我们老是在老地方见面,见面的都是几副老面孔,由于太熟悉了,你嘴巴没动我就知道你要说什么了,我还有听的兴趣吗,人家审美都要疲劳我们的教育活动能不疲劳吗?所以这个就是对立的思维。那么如何走向理解,首先,所谓要理解必须要考虑情景,一定要结合情景来谈此课,所以我想评课就是此时此地就此课与此人的对话,不要做过多的类推,包括假如我来上这课怎么上怎么上,一定要考虑情景的重要性,因为这个课离开情景这个课就没有根啊,所以我想这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
  第二个呢,一定要考虑个体,就是我要评他的课最好是我是认识他的,我跟这个老师蛮熟悉的,我才有资格发言,最好啊是我跟这个老师是认识的,我本来就熟悉,熟悉此人再评课,这样子是最理想的,所以我等会讲听评课的主体主要是教研组的人而不是所谓的专家,所以这个个体性必须要考虑它的个体情况,就象我刚才讲的,我的故事就是听了那个语文老师写了最近最后,大家还记得吗,我怎么评的,我说假如这五个字不写的话这堂课就更精彩。我认为我的评课非常有针对性,给这个老师拿去就可用的,可改进的可操作的借鉴。那么如果其他专家来评呢他会是这样评,这个老师课挺好,其他各方面都很好,假如把这个粉笔字再练好一点的话那他的课就会更好,我们许多老师评课是这样评的,这种方式叫做补缺。什么叫补缺呀就是你有什么缺点,你改进缺点之后你的课就会更好,就像评我的课,崔某人的课,激情倒有的,思考也蛮有思考的,唯一遗憾假如他把普通话练好一点,他的课他的报告会更精彩。这个我说谢谢你,但是你的建议对我来说一点都没有意义,为什么没有意义?你看我都长到四十多岁了,还要叫我去练普通话去,声带早就定型了,再去练普通话是违反生理规律的,对不对呀。我早就知道自己普通话不行,我现在再去练普通话,我花那么多的时间去练普通话,我还不如花那么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我觉得思考问题比去练普通话更有价值,所以我不想练了,你还要叫我去练普通话去,你说这个建议有意义吗,没有意义的,对不对呀。
  所以不要老是想着补缺,其实第一,改变一个人的缺点是非常非常难的一件事情,你不要老是想着改变人家的缺点,你改变一下自己的缺点试试看,你把自己的缺点改进一下试试看,你改进自己的缺点都那么难,你还要改变别人的缺点,那不是难上加难?是不是,不是更难吗。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改进缺点确实是太难了,你看看有些人夫妻结婚二三十年了,想改变人家的缺点都改变不了,我们是他的同事是他的领导,你还要改变他的缺点,那么容易呀,改变不了的。我们要换一种思维来思考,看看这个老师有什么优点,多挖掘他的优点,把他的优势放大,把他的缺点掩盖起来,上课的时候,能不露缺点不是更好吗?因为既然好课是多样的嘛,我们既然听他的课,我们就帮助他使他上出他的好课,这是我们听评课的目的,这是关于个体性的问题。(未完待续)
  这个就叫同理性。什么叫同理心?因为一定要有平常心,听评课一定要有平常心,带着研究的态度、实事求是的态度。今天我评你的课,明天你可能评我的课呢?不要一轮到我评你的课,我就很兴奋,提出一大堆的问题出来。现在的校本教研展示,基本上是一种模式,就是本来是教研组的,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一提问题就很兴奋,提了一大堆的问题,这个所谓的校本教育说搞得比较好,我认为这是误导,这也是缺乏专业性,好像政治手腕一样,就象本来我和成所两个人都坐在主席台上,成所路线走错了,打倒了,那我马上站出来批判他,那是政治,那是政治手腕,我们是专业的事情,就是大家心平气和做研究,不要一人家提问题就很起劲,这个就是同理性,要体谅优先。人家花那么多的精力,备课,给你上了一堂这样精彩的课,多不容易啊!你为什么不体谅优先呢?有问题也要提,但是要好好提。使人家怎么能理解,能够改进?要从这样的角度来思考这个听评课的问题。
  第三个,从业余走向专业。什么叫业余评课?什么叫专业评课?所谓业余,就是缺乏专门的知识与技能。听评课如此专业,但是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专门的知识与技能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缺乏专门的训练。误认为多做就会,好像原来不会评课的,多做做就会了。
  第三,缺乏专门的人才。误认为会上课、会研究就会听评课。我现在也经常接到这样的电话,我记得好像是九月份,苏州市教研室打电话给我,要我去评他们特级教师的课。我拒绝了,我说我没能力,也没资格,也不会评课。你不要以为我讲这个“听评课研究”讲得头头是道,以为我很会评课,我不会评课的,我首先声明,这是误解。
  我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华东师大有一位金融学院证券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前几年去炒股炒亏了,去年,他赚了,赚了好多钱。他去年赚了是赚什么呢?他不是炒股赚的,他是因为经常上上海电视台的股评家,露面了几次后,然后到外面卖门票,200一张、500一张门票,也选择了象这样的大礼堂来讲“潜力股”,指点股票江山,赚了。所以,炒股亏了,当股评家赚了。所以我就想起我们的听评课的问题,
  正象会写小说的人不一定会评论,会搞文学评论的人也不一定会写小说、会写诗歌。这些都是常理,我们千万不要以为会上课就会评课,会做研究就会评课,千万不要这样以为。评课又是一种专业。那么,怎么用专业的思维来思考这个问题呢?首先,要对听评课进行研究,一定要重视听评课的研究,我们这方面的研究太少了。
我们院长就出了一本书,关于听课、说课、评课。要研究。第二,要对老师进行专门的培训,不要以为会上课就会评课,要单独培训,要象大学里学教材教法一样专门开一门专业课程,叫做听评课。我们现在正准备开一门课程叫做《课堂观察》。
第三,要明确听评课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同行,就是同教研组的人,为什么?因为对这个人比较了解,对这个课的主体——这个老师比较了解,那么分析这个课可能分析得更到位,而且对这个老师更有针对性。
第四,关注的重点。听评课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不是老师的教。因为我们太关注老师的教,这个老师普通话差一点,你叫他去练普通话去;这个老师板书差点,你叫他去练板书去;这个老师不会表演,你就让他去练表演。我们总希望一个老师说话上象演说家,写字象书法家,上课象表演家,你到哪里去找这样的老师啊?我再问你,你给老师多少钱一个月啊?要老师那么高的才能啊?他真正有这种才能他早就跳槽做超女去了,做好男儿去了,还来当老师干什么?
当然也不是我们老师队伍都没有这种能力,而是真正有这种能力的人是很少来当老师的。不能说没有,是很少很少。老师本身就是普通人,他拿的工资也是很普通的,在社会上也只是中等,你指望老师有那么高的能力干嘛啊?
所以不要太关注老师的教,其实,就是看目标有没有达成,这是最根本的问题。还有一点,听评课专业不专业,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基于证据的分析。我们听评课现在都是“毛估估”,我们现在评课都是毛评,毛估估的,这样许多话都没有意义。要有证据,要基于证据的分析,你对这堂课的结论,你有什么证据来支撑?所以我们刚才看了分析报告,要有证据,这是非常关键的,所以这叫专业。听你的听评课,你是不是专业的,就是看你:第一个有没有证据,你的结论有没有证据;第二个,你是不是关注了学习;第三个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就这样来建构一个新的范式。
四.如何建构新的听评课。下面我再来介绍我们如何建构新的听评课?我把我这几年的思考提出来跟大家分享,希望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来改进听评课。我是从三个层面来建构的。
首先,要对听评课重新下定义。什么叫做听评课?我们这个整天在听评课,可能很少有人思考:什么叫做听评课?现在我要告诉你,我对听评课下的定义,十二个字:
第一,听评课是教师的日常生活。这句话什么意思?除非你不要当老师,你要当老师,你就必须要参与听评课,这是我们的日常生活。
第二,听评课是专业学习,你要把它当成一门专业课程来学习。
第三,它是合作研究,听评课就是合作研究,因为我们在做国家的标准,也就是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是教育部委托我们做的,我们非常重视合作,因为教师的专业品性就是合作。
教育的事业就是合作的事业,所以听评课就是合作,而且是合作研究,要把听评课当成“合而做之”来研究,这就是我给听评课下的定义。据此定义,然后构建成社会学层面的,就需要一个共同体支撑。因为那么专业的事情,单个、打游击都不专业。
这个专业就需要一个共同体来支撑。我们平时就是:明天我要交听课笔记了,我还有两节,明天我听你的课吧。这种做法太不专业了!
所以所谓专业,就是象我们刚才所展示的八个人,现在这个合作体八个人已经一年半坚持下来了。听评课都是八个人一起做的,这就是一个共同体。关于这个合作共同体,我们又在不断地思考:什么叫做合作?什么叫做合作体?这个问题也困惑了我好长时间,我研究了《组织行为学》,关于合作的问题,也研究了商业合作,研究了国际合作、南南合作、南北合作,更重要的是,我从我的打扑克牌里边悟出了什么叫合作。我悟出了合作四元素,这是我独创的,你找不到的。我从打扑克牌里悟出了好多东西,悟出了什么叫基础教育,悟出了什么叫合作?我今天就讲讲我是如何悟出什么叫合作的。每到周六,我的学生会给我打电话,他为什么要给我打电话啊?他有主体的意愿,他也想打啊!我为什么答应呢?我也想打啊!这不就能打起来嘛!
  第一个元素,主体的意愿;
  第二个元素,可分解的任务,打扑克牌就是分解,打对家;
  第三,有共享的规则,正象走棋一样,我给你走象棋,你给我走军棋,好走吗?所以规则必须要共享的;
  第四,更重要的,要双赢。什么叫双赢?怎么能让打输的人下次还想打?
所以我们的课堂观察小组,课堂观察也象打牌一样,大家有主体的意愿,可分解的任务,你观察这个,我观察那个,你观察学生的目标达成,我观察教师的讲解效度,大家都是分解的,然后是共享的规则,大家定期,一个月搞一次,两个月搞一次,什么时间开会,什么时候课前会议,什么时候课外报告,课外报告必须要提供分析报告,这些都是规则。
  还有双赢啊,这样的评课,跟上课的人又是极大的好处,既能分析他这堂课的成功,又能够分析这个老师只能上什么课,又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来改进建议,你想我也愿意上课啊。每次听评课活动结束之后,我们那个观察小组让上课的老师掏钱请大家八个人去吃火锅。每次活动结束吃火锅,结束吃火锅……边吃火锅边聊,就聊课堂观察的事情,这个有劲吧,所以这个合作体,一定要社会的支撑,所以这个东西越做越专业。
  我等下把他们自己开发的工具展示给大家看一下,这个都是课堂观察记录的工具,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这个就是专家听评课的结果。合作体这帮人整天互相打牌,这不行啊,课堂观察还要有技术的,首先要对课怎么理解,所以我们提供了技术层面的支撑,技术层面,什么叫课,什么叫课堂,把一堂课分解成四个维度,二十个视角,六十八个观察点,这就是我们的工具——课堂观察手册,我展示给大家看,我们对课怎么分解,就是把一头猪分解成猪头猪脚,我们把一堂课分解成四个维度,二十个视角,六十八个观察点,这就是一个分解的结构,首先核心是学生学习,然后是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都能影响学生学习,因为听评课主要目的就是改进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主要目的就是这两个。那么课堂文化又是由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学生学习所组成的一个课堂。一头猪,猪就是一个课堂文化,猪头、猪脚、猪尾巴就是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学生学习,那么我们怎么用复杂的思维来听评课呢?
  第一个维度学生学习,五个视角:
  第一,观察学生的课堂准备。第二,观察学生的倾听。第三,观察学生的互动。第四,观察学生的自主。第五,观察目标达成。
每个维度都有三到五点观察点,这样子构建了六十八个观察点,比如说老师教学,观察老师教学观察什么?也观察五个维度,第一个维度,这堂课的教学环节,由哪些环节构成,这些环节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这就是一个观察点,这观察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组成,也可以是跨维度的组合,这个就给老师自主开发工具的,就是说对课的理解,一个老师对课的理解要加深,要专业,你对课都没理解,你评课你讲不出什么东西,对不对啊。
  第二个老师的维度就是专门分析老师的三类主要行为,第一层次,所谓层次,比如说语言层次,那么老师怎样讲解的,讲解是否有效,是否有效要看什么,第一,亲切不亲切,第二,有没有结构,第三,是否切合主题,第四,是不是简洁,第五,语速怎么样,第六,音量怎么样,第七,节奏怎么样。
那么:不是说什么东西都观察,首先要问你自己你能观察什么,刚开始的时候你就观察一个点,刚开始先上路,然后等你熟练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了,那你再观察三四个点、五六个点组合来观察,这个就给老师听评课这个专业的发展也是台阶一步一步的上升。比如说第二类老师的课堂主要行为,主要是对话。
  第三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老师的主要行为是指导。
  第五,教学机制,老师的创新,老师的教学设计有什么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如何处理来自学生的情境的突发事件,老师怎么处理偶发事件,效果怎么样,呈现了哪些非言语的行为。
比如说老师的表情,比如说老师的移动,老师的体态语,效果怎么样,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这个老师有哪些具有特色的教学行为,可以观察什么,教师语言、教配、学识、技能、思想,所以把一堂课首先要进行这样的分解。课程性质,课堂文化我就不说了。这是一个,就是一个工具,就首先要提供一个观察框架。这就是一堂课的那个观察框架,就是首先要加深老师们,听评课的人对课堂的理解,然后根据上边的框架,听评课的人自己去设计观察工具,进课堂的工具,比如说,我要观察学生学习这个维度,他的视角就是目标达成,目标达成里边的一个观察点就是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那我怎么观察,我这个工具怎么开发,我就从五个角度来观察这堂课的目标达成情况,这就是一个具体的我也不展开说了。
下面我把我的整个模式总结一下:
  第一,什么叫听评课,我把它定义为十二个字,
  第二,为什么把它分解成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怎么来的,这四个维度就是从我听什么课里来的。比如说今天上午我听语文课,我听了堂语文课,那么我的问题就是四个问题,第一,这个课堂中的学生学的怎么样,第二个问题老师怎样教的,第三个问题,你这听的什么课啊,这是语文课,语文课必需要有语文味啊,语文特色在哪里啊,第四个,你在这个课堂呆了一节课,你认为他的整堂课大概的情况是怎么样的,这我刚才讲了,我们必须还要有整体,分解之后还需要有整体,就是我刚才讲的把一头猪分解成猪头、猪脚、猪尾巴,我们真正看猪的时候讲猪的时候,我们必需要既要关注猪头、猪脚、猪尾巴,更重要还要关注整头活猪,这就是整个课堂什么样的。我就这四个问题,根据这四个问题来分解的。把它分解成二十个视角,六十八个观察点。
  然后再讲程序,课前会议要干什么,课前会议我们刚开始培训的时候花了一节课,后来想想这个时间实在是太长,所以那么多人,八个人要一节课都有空做不到,后来我们把他改造成十五分钟,课前会议十五分钟。那么课前会议要解决什么问题呢?课前会议要解决的,我刚才这个案例已经呈现过了,说课的老师必须要告诉我你上什么内容,这个内容前后的逻辑关系,这个内容本身前后的逻辑关系,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这个班级里学生情况,你要给我提供座位表,好生坐哪里,差生坐哪里,你不要提问老找几个好学生。第三个问题,你要告诉我,你要让学生明白什么,这堂课你让学生明白什么,这个就是教学目标问题,难点在哪里,你如何解决。第四个问题,你的预设的结构,教学环节,预设的课堂的结构,创新点和困惑。这四个问题是要上课的人报告的,你不要给我长篇大论,我就给你五分钟、八分钟时间,我就看你能不能讲明白这四个问题,然后听课评课的人坐在一起讨论观察点,这个听课的人可以问问上课的人,你喜欢我观察什么,观察的人也可以跟上课的人讲这堂课我就观察教师讲解效度,其实就提醒上课的人,你讲解效度你自己关注一下,我这堂课就观察这个问题,所以双方要互动讨论明确这堂课到底要观察什么。
  那么观察点明确了,大家自己去开发工具,根据我的观察框架,根据我对课的分解,然后自己去开发工具,那么工具开发以后,进课堂,进课堂要注意些什么,观察位置很重要,特别是观察学生学习,你观察学生学习千万不要坐在后面,坐在后面没办法观察,所以一定要坐在前面,而且看看座位表,好学生差学生坐在哪里,你就可以分析老师的提问,他为什么老找差生,他为什么老找好生,你都可以分析,还有一个就是在观察过程中尽最大可能不要影响老师的正常教学与学生的正常学习,尽可能不要影响,这就是在课堂里观察注意。
  然后观察好之后,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观察,还可以合作观察,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观察然后再做这个一个分析报告把这个结论根据你观察基于证据来得出几点结论,然后到课后会议,课后会议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一,上课老师必须要报告的,要反思的,反思最主要是三点,第一点,你这堂课是怎样获得成功的,你自己先说,你是怎样获得成功的,第二点,你的主要行为效果如何,比如说情境创设、比如说讲解、比如说指导、比如说对话效果如何,第三,跟你预设的教案有什么不一样,你生成了些什么,为什么要改变你的预设,那么改变的之后是不是比你原先更好呢?有什么证据呢?这就是上课老师必须要说的,上课的人,听课的人一起总结。
  第三大部分,课例,我们做了三个完整的课例,刚才第一个课例给大家展示过了,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第二个课例,就是把这八个人在课堂里怎样利用工具,如何记录的,把它原始的记录表扫描进来,呈现给大家,就观察记录课例,专门做他的观察记录课例。第三个课例,就是专题的,就是整段性的课堂发展,就是专门整段年轻教师,就是只教育只有四个月的老师,我们的这个观察给她提供什么样的建议,这个叫整段性的课堂观察的课例。
  第四部分,故事。课堂观察花了半年多时间,反反复复,来来回回这些故事,讲了一些老师,他的体会,这就是最近我们整理出来的文稿。我展示一下,现在我们老师们开发的一些工具。就围绕学习目标的预设、生成与达成,这里有个专职,纬度学生学习,视角目标达成,又可以跟课程性质,这个目标达成,就是几个维度综合在一起,围绕着目标的预设、生成和达成,就七个老师,七个工具,就观察一个点,这个叫专题性课堂观察,他的专题就是目标,就围绕这个专题,七个人开发了七张表,七个工具。
比如说第一张表,它研究的问题就是学习目标是如何设置的,与该班学生的实际性情况,就是目标是怎样设置的,是否符合该班学生。这个就是它的观察点,所以这个内容:课程标准是如何要求的,浙江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要求是怎么定的,课时目标是怎么设置的,目标一是什么,几个目标,那么在课堂上是如何达成的。一个就是设置的合理性分析,然后是目标的实际性分析,主要是这样的观察工具。然后,它就拿着这个观察工具听课。
  第二张表,老师是专门观察教学环境的设置,就是教学环境的设置与目标的关系,这里的观察点,就是教学环节是否围绕目标展开的,就你为什么这样的五步、四步,你这样的设置与目标达成什么关系,就是从教学环境跟目标建立关系。这是第二个工具。
  第三个,老师,主要是观察学习目标是如何呈示效果的。因为教学目标不仅要老师自己清楚,还必须要让学生清楚,学生知道这堂课要干什么吗。如果把教学比作旅游的话。那么导游就要把目的地最早地告诉游客,那么我们教学也是这样,你老师自己目标清楚,如果学生不知道这堂课要干什么的话,那么还是你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所以他专门观察,怎样让学生知道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老师怎样让学生知道,这堂课要干什么。这个工具就是观察这个用的。
  第四张表,是专门观察学习目标是怎样通过对话来达成的。因为这堂课教学的主要行为是对话,那么他的观察就是对话和目标的关系。他从这个角度来观察。
  第五个老师,研究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老师提供了怎样地指导,效果如何,学生目标达成的过程中,老师提供了什么样的支架,提供什么样的指导,你提供的指导有没有效果。这个老师就是观察这个问题。
  第六个老师,专门观察情景创设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这就是一个观察工具。
  第七个老师观察什么,就是教师是怎样检测学习目标达成。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是老师自己的教学监控,就是老师怎么知道学生达到目标了,老师怎么知道学生理解了,老师是怎样监控自己的教学的,这个就是一个观察工具。这些工具都是我们老师自己开发的。
  就花了一年时间,我们老师一堂课定下来之后,都能自己来设计开发观察工具,记录工具,开发出来以后,八个人又坐下来讨论、研究,你观察的我就不观察了,换个角度来观察。这个就是他们21号上课要用的,刚刚开发出来的工具,所以我要展示一下,就是课堂观察对老师的专业发展,这个就是个非常有力的证据。
  这些老师教育一年多一点的时间能够自己开发这样的工具的话,我想他的专业含量也看得出来。所以这个就是我要给大家展示的一个结果。因为今天讲了,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讲是有点思考。我自己也听了他四次课,参加了他们几次教研活动,我自己也学到了好多东西。包括今天讲的很多东西、想法,都是参与他们活动之后,我的思考的一些结果,那么有些东西太专业,还有好多事情等着我们一起来做。讲了那么多,可能许多不一定正确,但是我们的目标也是非常明确,因为每个人时间非常有限,花的时间就要有效率,让我们的听评课更加专业,这个就是我们的目的。
众所周知,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只有课堂发生了变革,真正的改革才算发生。课堂变革不外乎两类:一是由教师自发引起的,二是通过改变一些外部因素如教师考评、听评课制度、教师培训等而引起的。在我国,影响课堂变革最重要的外部因素就是听评课制度。然而,现行的听评课制度存在着诸如简单处理、任务取向、不合而作等去专业的问题,因此亟需听评课范式的转型,构建一种旨向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范式,以引领我国课堂教学的变革。
  一、听评课存在的问题:去专业现象
  听评课本应是教师专业生活与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听评课只被当作一种对教师的单项考核、一种要完成的任务,有时甚至成为个别教师的难堪或尴尬,丧失了其本真的专业价值。总的来说,当前的听评课制度“去专业”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简单处理
  听评课的简单处理集中表现在:一是进人时,听评课者自己没有做充分准备,也没有与上课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二是过程中,听课时主要关注教师单方的行为,对学生的有效学习没有足够的关注,评课时缺乏有证据的观点,漫谈式、即席发挥式话语过多。三是结果往往是为了让上课的教师得到一个分数,而且该分数常常是无法解释的。四是使用结果时往往错误类推,用一节随机抽到的课来类推该教师其余的课,或用一节精心打造的课来类推该教师其余的课。
  (二)任务取向
  简单地说,任务取向就是“为听评课而听评课”。首先,大部分人的听评课动机是任务取向的,即把听评课当作任务来做。有的是学校规定的,有的是想当然地认为要多听课。其次,开课目的仅是为完成任务。一般情况下,老师们开课并非出于为了自身专业发展和学生有效学习的主动愿望,而是迫不得已为了完成管理层安排的任务。再次,评课的程式化。评课时,参与听评课的老师往往多保持沉默,非到不得已时才发言;即使发表意见,也往往过于客套,说一些不痛不痒的场面话。要么大而全,不着边际地说几句,评了和没评一个样;要么评课由教研员或专家把持,评课成了“一言堂”。
  (三)不合而作
  评课群体中有三类角色:一是“评课专业户”,即听课是为了评课。该类人自己很少或几乎不上课,听评课成了他们的中心工作,这类人的假设是“我权威,我评课”。二是“仿课专业户”,即听课是为了模仿。模仿可细分为两种,即仿校内有经验的教师和仿校外的名师,这类人的假设就是“我模仿,我听课”。三是“听课专业户”,即听课就是为了听课,是一种任务,这类人的假设就是“为听课而听课”。此外,还有与之相对应的一类人是“做课专业户”,经常在全国各地“做课”,如借班上课、抽班上课等,希望更多的教师都能够按照他的“课样”上课。
  这些现象集中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工业思维”,也说明了听评课应有的专业性的严重缺失。为此,迫切需要探讨听评课范式的转型问题,构建一个指向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范式。
  二、听评课范式的转型:关键在于改变思维方式
  听评课范式的转型,关键在于改变思维方式。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论述。
  (一)从简单思维走向复杂思维
  一直以来,我们总是秉持简单的思维,习惯于片面思考、静止类推。对一堂课的评价,经常是没有考虑个体、时间与空间、情境等因素,没有把小整体放到一个大背景中去思考,都是以固定、单一的思维来考虑问题。实际上,我们必须正视教学的复杂性,以复杂的思维和观点去看待教学活动。无论是听评课的动机、过程还是结果,都要主张多样性的统一,并且多样性之间必须要有必要的张力。要将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复杂的整体系统思考,在坚持“1+1”的同时,还要坚持“2”本身。同时,还要考虑自组织、个体性、情景性的因素。应该认识到,教学的本质是艺术,它是无序、非线性的,整体与部分共同决定系统。
  (二)从对立思维走向理解思维
  在听评课过程中,对立思维主要表现在:一是自我本位,评课人往往都是“由己及人”,如我们经常听到的“假如我来上这节课,我……”。二是责任缺位,如“今天我没准备要讲话,既然一定要我讲,我只好讲几句……”。三是角色凝固,上课人、听课人、评课人角色和地位凝固,没有认识到听评课其实是个合作体。因此,我们倡导理解的思维。要求听评课时必须考虑:一是情景性,也就是说,必须基于“现场”,充分考虑时间、空间、资源等因素,就此课论此课,不要作过多的类推或假设,离开情景所谈的教学对学生学习而言大多是没有意义的。二是个体性,特别是现在倡导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充分考虑教师本人的独特性,多挖掘上课老师好的东西,不要老想着该老师这方面不足、那方面不行。三是“同情心”,在评课时,谈到存在的问题,最好以“体谅优先”为原则,因为上课老师花了那么多的时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专业的话题,使我们有了一个独特的合作学习机会,我们首先要表示感谢,同时更应该为他这种愿意“晒自己的真实”的心胸而感动。当然,祟尚理解的听评课并不是说不能提问题,而是希望提有证据的、有针对性的问题。
  (三)从业余思维走向专业思维
  在昕评课中,最主要的问题可以归结为“用业余的思维或方法处理专业的事情”。具体表现为:一是缺乏听评课的专门知识与技能,从职前培养到职后培训关注最多的是“如何教”的问题,而且早已列为教师教育机构的正式课程,而“如何听评课”往往都是留给校本研修,没有资格登上教师教育机构的“大雅之堂”。二是缺乏专门的训练,教师往往是在学校现场自觉自为地学习听评课,缺乏专门的培训或专业引领。三是缺乏专门的人才,我们总以为有教学经验的、自己会上课的人或者做教育教学研究的人一定是“善于听评课的人”。其实,有了上课能力或研究能力,不等于就有了听评课的能力。那么,如何从专业的角度思考“听评课”呢?也就是说,如何提高当前听评课中的专业含量?让专业的人士用专业的方法做专业的事情呢?我们建议:一是需要重视对“听评课”的研究,把它放在与“上课”同样重要的地位来研究,以建构更丰富的专门的知识基础;二是需要对教师进行专门的教育或培训,使得教师成为不仅是会上课的人,也是会昕评课的人;三是需要明确听评课的主体应该是教师特别是同行(学科)教师,而不是谁都可以充当听评课者,特别是自己不上课的人、教育教学研究者、行政领导人员或所谓的专家不能越位而充当话语霸权者。下文试沿着这样的思路做一些探索。
  三、新范式的构建:一种尝试性的框架
  新的听评课范式如何建构?根据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关于范式的三个层面的分析,我们认为,首先在哲学层面需要对听评课概念进行重新界定,其次在社会学层面要把听评课组建成一个专业合作体,再就是需要在技术或工具层面提供支持。
  (一)哲学层面
  何为听评课?听评课不是业余的“听而评之”,我们愿意将听评课界定为:日常生活、专业学习与合作研究。首先,听评课是教师专业的日常生活,听评讶与上课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不能把老师仅理解为“上课的人”,还要将他们理解为“听评课的人”。其次,听评课就是一种在职学习课程,一种重要的专业成长途径。通过参与听评课,教师可以加深对教育专业的理解和对学生学习的研究,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第三,听评课也是一种有效的合作研究方式。听评课为教师的专业合作提供了有效的机会和平台,教师借助于听评课共同体,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探究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社会学层面
  我们把听评课界定为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合作研究活动,这样一种定位将有助于重构教师的日常专业生活方式,也将有助于教师专业合作共同体的形成。首先,听评课群体应当是由上课教师、听课者、评课者、学生等相关人员构成的一个专业合作体;这个合作体应体现对话、分享的理念,而不是强加的理念;体现专业的领导,而不是行政或权力的领导。其次,作为听评课合作体,最重要的是要改变教师传统的单兵作战的专业生活方式,让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寻找并创造听评课的合作机会,面对复杂的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抱着求同存异、尊重多元的心态,通过对话、倾听、讨论等交流方式,开展多样化的合作研究。第三,听评课合作体的形成与成效最终取决于教师中的文化,只有形成开放的、民主的、合作的教师专业共同体文化,听评课才能真正发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因此,学校要大力倡导合作的文化,积极探索新型的听评课合作平台,特别是基于网络的技术平台,为教师合作提供保障;学校还需为教师寻求校外专业支持创造条件,提供便利,为听评课共同体开展有效合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三)技术或工具层面听评课范式的构建不仅仅是理念层面的问题,同时也需要技术或工具层面的支撑。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关于听评课的程序。听评课是一项完整的专业活动,可分为课前会议、课堂观察和课后会议。课前会议主要关注内容主题、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区别指导、观察重点以及课后讨论的时间和地点等问题;进入课堂观察,观课者根据课堂观察工具,选择观察位置、观察角度进入实地观察,做好课堂实录,记下自己的思考;课后会议阶段主要关注定量或定性分析、有效学习的证据、资源利用的适宜性、预设与生成以及上课教师的自我反思等,围绕课前会议确立的观察点,基于教学改进提出建议和对策。下面提供的就是课前会议与课后会议需要关注的问题框架。
  课前会议应关注的问题:
  1.这节课主要讲什么内容?涉及该课程的哪一部分?2.这些学习活动在多大程度上“适合”该班的学习进度?3.简要描述该班学生情况,包括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4.你这节课的学习结果是什么?你想让学生明白什么?5.你将如何让学生投入学习?你将做什么?学生将做什么?小组、个人或全班学生将如何活动?请提供学生要用的作业单或其它材料。6.你将如何对班上不同的个人或小组给予区别指导?7.你将如何、何时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你打算让其掌握的东西?8.你愿意让我在课堂中具体观察什么?
  课后会议应关注的问题:
  1.总的来说,这节课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学生学到了你预期让他们学到的东西了吗?你是如何知道的?2.如果你能描述出好的学习行为,那么这些好的学习行为是怎样表现学生的投入程度与理解水平的?3.谈谈你的课堂教学程序、学生行为以及物理空间的运用,这些东西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4.你偏离自己的教案了吗?如果是这样,请告诉我们有何不同?为什么?5.谈谈你的各种教学行为(如活动、学生分组、教材和资源等)。它们的有效程度如何?6.如果你有机会给该班学生再上一次相同的课,你的教学会有哪些不同?
其次需要明晰的是听评课的观察与分析框架。根据上述对听评课的再概念,综合各种文献,以及通过与中小学开展的合作研究,我们将一堂课的分析框架建构如下:
  上述两个框架的设计理念是共同的,即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现在的听评课主要关注老师是如何教的,听课时一般都是坐在教室的后面,坐在后面自然观察不到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只能观察教师是如何教的。当然,关注学生的学习必须涉及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多种,如教师的教、课程的性质以及课堂文化等因素。这些框架的经验依据就是“我听评什么课”,由此也可推导出(1)学生在课堂中是怎样学习的?是否有效?(2)教师是如何教的?哪些主要行为是适当的?(3)这堂课是什么课?学科性表现在哪里?(4)我在该课堂呆了40分钟我的整体感受如何?上述四个问题构成了上述框架。
  同时还要开发和设计一些专门的观察工具。观察工具的设计和运用要根据具体的观察点而定,应便于记录、便于反思;并且,应有计划地开发出系统的、适合本校本学科实际的量表。课堂观察工具主要包括编码体系、描述体系、叙述体系、技术手段中的某些具体类别,或是它们的综合运用。
  最后,我们以香港大学程介明先生的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观课文化是学校专业精神的集中表现,把学生放于第一位,虚心地互相观摩、批评,是每一位专业教师应该做得到的。”
博士生导师一定是教授吗? 博士生导师是不是教博士的 王则柯可能是中国惟一一位曾经在数学和经济学两门学科上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教授 请问“博士生导师”用英语怎么说?还是在国外没这一说法而直接叫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待遇如何啊?比如补助、住宿等? 博士生导师 怎么翻译 什么是博士生导师? 华东师范大学历年博士生录取分数线 博士生的导师都是什麽学历呢? 拉夫堡大学电子工程系的博士生导师是谁? 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博士生的导师是必须也是博士么?当导师有啥要求么 如何才能被评为博士生导师 想知道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入学有哪些具体要求? 怎样在网上看教授 导师的论文 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的博士生导师冯文达和中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是父子关系吗? 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的博士生导师冯文达和中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是父子关系吗? 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的博士生导师冯文达和中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是父子关系吗? 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的博士生导师冯达文和中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是父子关系吗? 苏州大学药理学哪些博士生导师?一位想考研的学生急求 谁能帮我联系博士生导师/大连 求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详细信息 博士后和博士生导师那个更厉害 寻求能教授乐器的个人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