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莓手机解网络锁: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0:06:09
',1)">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①适俗:适应世俗。韵:情调、风度。②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③三十年:吴仁杰认为当作“十三年”。陶渊明自太元十八年(三九三)初仕为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四○五)辞彭泽令归田,恰好是十三个年头。④羁鸟:笼中之鸟。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⑤南野:一本作南亩。际:间。⑥守拙:守正不阿。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二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⑦方:读作“旁”。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⑧荫:荫蔽。 ⑨罗:罗列。⑩暖暧:暗淡的样子。⑾依依:轻柔的样子。墟里:村落。⑿这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⒀户庭:门庭。尘杂:尘俗杂事。 ⒁虚室:闲静的屋子。余闲:闲暇。⒂樊:栅栏。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返自然:指归耕园田。这两句是说自己象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三十个年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固守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归园田居》为陶渊明所作,共有五首。诗人描写了自然秀丽的田园风光,恬淡质朴的躬耕生活;抒写了弃官归隐返回自然的愉快心情。通篇浑然一体,展示出宁谧和谐之美。在诗人的笔下,田园风光秀美而自然,徜徉于其间的诗人淡泊宁静,志趣高洁。此情此景,构成了中国古代田园诗的最高意趣。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有的论者很乐于称道渊明胸中的"无一点黏着",其实,"黏着"还是有的。即以渊明辞官之际写下的《归去来兮辞》而论,不也还有"奚惆怅而独悲"之句吗就是说,他心中总还难免有一丝惆怅之感的。真正纯净的灵魂不会是与生俱来的(尽管诗人一再宣称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而是在不断地滤除思想杂质的过程中逐渐变得澄澈的。
正如一个人不愿触及心中的隐痛那样,诗人在《归园田居》中也很不愿意提及刚刚从其中拔脱的污秽官场。"误落尘网中",就很有点引咎自责的遗憾意味。而"一去三十年",是指自己从29岁"投耒去学仕",到41岁"我岂能为五十斗米向乡里小几折腰"而辞去彭泽县令这宦海沉浮的十三年。然而,今天毕竟如愿以偿了,此刻的心情也就豁然,释然了。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其中洋溢着一种故园依旧,"吾爱吾庐"的一往深情。"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檐后榆柳树影婆娑,浓阴匝地,习习清风平息了诗人心中的焦虑。眼前桃李花荣实繁,弄姿堂前,唤起诗人心中多少欢欣。诗人在同无知的草木交流着感情。极目远眺,炊烟融入暮霭,侧耳谛听,依稀听得犬吠鸡鸣。眼前堆案盈几的文牍案卷不见了,代之以心爱的"清琴""异书"。嵇康把"人间多事,堆案盈几","宾客盈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千变百伎"(《与山巨源绝交书》)视为不堪为官的理由。诗人在这里,也似在有意无意之间地用了"尘杂"这个字眼。他告诉我们,从前苦于应对"尘网"的一切,都没有,也不会再有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确有点儿"虚室"之感;但虚中有实,他重新开始了完全由自己来安排,支配的生活。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久"与"三十年"相映,"樊笼"与"尘网"相映,"自然"与"性"相映,而以一"返"字点明了"魂兮归来"的乐趣。是的,官场消蚀了自己的半生,玷污了自己的"清节",而今天,苦尽甘来,诗人终于得到了欣慰的补偿。是诗人出自肺腑的欢呼,终于脱出樊笼之束缚,像小鸟一样,重返山林,获得自由,与官府生活告别。这结句是点睛之笔,与开头呼应,集中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志向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全诗(其一)以抒情为基调,兼有农村景物的描绘,且以“羁鸟”、“池鱼”自喻,充分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由淳朴的乡村生活、蔑视丑恶的官场生活的情怀。情景交融,语言朴实无华,对仗亦十分自然,读者不仅能从诗中看到乡村的田园、房舍、榆柳、桃李、闻到狗吠和鸡啼,而且能看到一位洒脱诗人对着这宁静的田园景物,在吟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心声。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久"与"三十年"相映,"樊笼"与"尘网"相映,"自然"与"性"相映,而以一"返"字点明了"魂兮归来"的乐趣.是的,官场消蚀了自己的半生,玷污了自己的"清节",而今天,苦尽甘来,诗人终于得到了欣慰的补偿.是诗人出自肺腑的欢呼,终于脱出樊笼之束缚,像小鸟一样,重返山林,获得自由,与官府生活告别。这结句是点睛之笔,与开头呼应,集中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志向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中国古代文人有“三士”——第一个“士”,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第二个“仕”,加个“人”字旁,由士变成了官,叫做“学而优则仕”;第三个是“隐士”,归隐山林,不肯同流合污。
那年春日,我挣脱俗事的羁绊,独自走进故乡的南山。
它曾在梦中用乡音呼唤我千百次,而我却只顾得在车水马龙里贪欢,一沉醉便是十年。
十年,不算太长,可我忽略的,不只是时间。
是厌烦了城市公园里故作姿态的假山,还是看透了水泥架子上永不凋谢的藤蔓,在深夜的阳台上啜一口并不纯正的威尔士,却品到纯正的伤感。是岁月深处的沧桑和故乡山水的呼唤,让我的心渐渐清朗,脚步的方向,向西,再向西。
我回来了。我的故乡。
不想告诉任何人。今天,我只是一个孤独的旅者,来寻找最真实的依偎。也看看你熟悉的容颜,有没有和我一样,在时光的刀凿下,在慢慢变的老去。
当我越来越近地走近你,那熟悉的山坡,熟悉的小路,熟悉的鸡鸣狗吠,还有那漫山遍野沁人心脾的槐花香呵,当这熟悉的一切,扑面而来。让我醉倒在你的怀抱里吧,我的南山。
所有的忧郁便无影无踪,因为这个时候,我拥有了真实的你。
前进,前进,脚步走过的,都是我的领地!
脚步在跳舞,心怡然沉醉。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1500多年前陶渊明写下的诗句,如今正成为许多现代人的生活写照。城市化迅速发展,拥挤的建筑、浑浊的空气、嘈杂的噪音,使人们身心难以宁静。每逢节假日,越来越多的都市人选择远离城市,到大森林里“沐浴”放松。
魏晋时代的名诗人陶渊明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过了一千六百多年,这句话时于今天熙熙攘攘的衮衮诸公,可能依然是一个美梦。顽皮的土地在钢筋水泥的管制下变得服服贴贴;亲和的山水在旅游业的包装下显示出惊人媚态,也是俗态;深远质朴的民族风情竟然被“文化”拐卖,染得一身铜臭。当然,这些还只是表象,更重要的是,人内心所遭到的破坏,人们竟浑然不觉。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人说自己本来就属于那片山野,只是“误落尘网”,归隐之后,便觉“复得返自然”,于是他的笔下,清新闲适,从方宅、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桑林、鸡鸣到狗吠,耳闻目接无不惬意,诗中虽没有人物的痕迹,但这一切无疑不是天然形成的,是经过人对自然的改造,这种改造,是切合自然规律的,诗意盎然的和谐。林语堂先生曾把陶渊明说成是“中国整个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实现了人与精神、人与自然的和谐。
遥远的先秦,时为“在其位,谋其政”这样的理论大行其道的年代。“日月逝矣,时不我与”,就在百家诸子前仆后继地赶往尘世,以求建功立业的时候。庄子却率先摆出了“不如归田园”的姿态。
这个昔日的漆园小吏,去职已久。此刻,他正悠闲地盘腿坐在水边,手持钓竿,尽情享受着他的“知鱼之乐”。多年前姜太公也这样钓过鱼,只是他更多地在等待周武王的垂青,但庄子,他像个老顽童,除了鱼,什么都不等。任凭功名利禄唾手可得,他只是“持杆不顾”。
庄子不容置疑地爱着自然。否则,哪来的“北冥有鱼”、“庄周梦蝶”、“触蛮之争”这样的生命童话?
自然和生命的轮回、生活的细节之美,难道不是在田园之中,体会得更深?日日疲于奔命、勾心斗角,何曾会有时间与精力关心一朵花的开放、一条鱼的跳跃、一只燕子的归来?
一个孩子,如果有幸出生成长在自然的怀抱,他的童年就是与整个世界中最热情、最自由的部分作伴。那么在他长大之后,他将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美丽心灵,他会生活得轻松。
但庄子是沉默的,他不明说,只是讲寓言和故事给我们听。不如归田园。这样一种声音,到了魏晋,经陶渊明之口,才宛如一道忽然在夜里出现的明媚阳光,照进了人们内心最隐秘的愿望。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惟有自然才是我们心中的最爱,每个人都会因为自然留下一缕情丝。经过长期痛苦而疲惫的求索,终将找到与生俱来便存在心中的那个情结。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桃李桑树,茅檐鸡犬。在古代,这样的生活环境还能在很多地方看到。今天,回到高大宽广的城市背后残存的田园的怀抱,那种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生活状态,或许会让我们比陶渊明更心醉神迷吧。
如果一个人,功成名就之后,将自然中的田园作为他生活中宁静私密的后花园,那么,拥有这样一份财富,比拥有再多的金钱和名誉都要不易。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是王维的诗歌。是写在繁华喧嚣的大唐的诗歌。晚年时代,脱离官场,隐居的王维不粉饰长安的太平,不赞颂洛阳的歌舞。他爱自然,信佛教,此刻他是个农人,是个居士。他耳朵里只有黄鹂的歌声、山泉的水流、竹林的呼啸,他的眼睛里只有日与月的交替、春与秋的流转,他闻得到的也都是莲花、翠竹以及稻米的香味。
若是一个人在晚年时,有幸像王摩诘先生一样归田园,在自然之中抚琴、吟歌、下棋、绘画,尽享天伦之乐,那这样的生活岂不是人生乐章里最完美的休止符?
不如归去,不如归田园。
纵观中外文学史,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由于其不同的个性、修养、情趣、背景等等,他们抒发感情的方式往往大相径庭,从而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就既有如屈子、太白那样借上天入地的超拔的奇想,带有浓郁主观色彩的夸张、形容,使自己的情感直泻而出、喷吐无余的;也有同长吉、义山那样在绮丽繁艳的词彩、曲折深渺的意境中将作者的心思隐约透出的,前者的风格雄奇奔放,后者的风格则曲幽深宛。陶渊明的作品让人读来,又是另有一番味道。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他少怀大志,因所生活的东晋时代政治极端黑暗,抱负无由伸展,只做了几任参军一类的小官便辞官归田了。组诗《归园田居》五首,就是诗人四十一岁时辞去任职八十一天的彭泽县令归隐后的第二年写下的著名诗篇。刚返归田园,此时诗人的心中该是感慨万千,很不平静的。李白这时唱出的诗句是:“空名束壮士,薄俗异高贤。”(《留别广陵诸公》)“我纵五湖棹,烟涛姿崩奔。……投泪笑古人,临濠得天和。”(《书赠蔡舍人雄》)其愤世嫉俗、摆脱拘束的激情直泻而出,溢于言表。但是,陶渊明的这首诗让人读来,却显得心平气和,从容不迫。诗的前半部,是作者对往事的追述。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像一个饱经人世沧桑的长者,将他对往事的无限感慨,融入淡淡的言语中,怨与恨对于他来讲,似乎已是很淡漠了。“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句中“三十年”据吴仁杰说当作“十三年”。因诗人自太元十八年(393)出任江州祭酒,至义熙元年(405)辞去彭泽县令为十二年,此诗写于归田的第二年,恰好十三年。开篇即揭示了诗人性格与生活遭遇的矛盾。他本来是一个守拙任性、嗜爱自然的人,偏又误入仕途。时间短暂倒还罢了,而一去竟是十三个年头。反复吟咏,隐隐感到句中包含着一腔势不可遏的激忿之情。十几年的仕宦生活,诗人不知道遇到过多少蝇营狗苟的势利小人;不知目睹过多少长官的作威作福;不知多少次违心地服从上级的差遣;也不知多少次强颜欢笑地送往迎来;行役途中的风霜雨露;对田园生活的彻骨思念,都给诗人带来了无限痛苦与烦恼。所有这些就像团团烈火时时在胸中翻滚燃烧,一旦摆脱官场生活,便喷薄而出。如此难以抑制的激忿之情,诗人写来却平淡无奇,明白如话。正如苏轼所说:“渊明作诗不多,然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表面质朴而实际美丽;看来干枯而内涵却丰富厚实。“寄至味于淡然”正是陶诗艺术上一大特色。有人说陶诗的特点在于“真”,即本色。如上述开头四句,没有半点矫揉造作,只是真实地叙说自己出仕以来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深切感受,那心迹的自白,胸怀的袒露是感人至深的。以“尘网”喻仕途,可谓入木三分,其对官场生活的深恶痛绝无以复加,再冠以“误落”二字,更见出诗人悔恨之情。一个“误”字,既充满着对仕途官场的厌弃与否定,又饱含着对往事的无限悔恨与沉痛自责。与“知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辞》)相互参照,越发见出诗人为没在仕途上走得更远、陷得更深而感到庆幸。在一般人汲汲于“招权纳货”、角逐功名利禄的时代,陶渊明独能不苟合世俗,洁身自好,坚持自己的理想,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
下半段,诗人像一位热情的主人,略含夸耀地介绍着身边的园田草舍,鸡狗桃李,而并未直言此时轻松欢喜的心情。但就在这不紧不慢的述说之中、平淡无奇的诗句里面,我们却强烈地感受到了作者那浓挚的情感——挣脱笼网,重返自然的欣喜与愉悦。就本诗感情发展线索而言,开篇追悔自身的“误落尘网”,而今得以归耕田园,径直与下文“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七、八两句相衔接岂不自然成韵、顺理成章?然而诗人别具匠心,其间运用传统比兴手法,陡然插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追述往事,颇耐人寻味。恋乡怀土,人情之常。历代不少诗人作家都曾以无限深情歌咏过这一主题:“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其一)“流波恋旧浦,行云思故山”。(张协《杂诗》)“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王粲《登楼赋》)陶渊明以“恋旧林”的“羁鸟”和“思故渊”的“池鱼”自况,用比喻代替抒情,借艺术的暗示力量以抒发当日羁身官场梦想田园的郁闷心情再贴切不过了。语云:“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自然界的鸟和鱼在人们心目中总是和热爱、向往自由分不开的。陶诗这里的“羁鸟”、“池鱼”则是从事物的反面落笔,秉性酷爱自由的鱼、鸟一旦被囚禁于狭池、牢笼,揪心的烦恼,无穷的怨恨何以忍受?欲以挣脱羁绊复“返自然”的心情该是多么急切啊!关合上文,就越发加深“性本爱丘山”的诗人对“误落尘网”的愧疚与悔恨。“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正是诗人这种心迹的自我披露。“羁鸟”、“池鱼”两句,乍看似觉突兀,细加寻绎,山断云连,与上文是一脉相通的。随着诗人意念的流转,欲归田园而不得的苦闷心情进一步深化。在行文上,仿佛高山流水,骤遇一丘一石,顾盼回旋,波澜顿生,显得格外顿挫有致。曲笔为用,变幻不常,不仅避免行文失之过直,且令读者回味不已。就艺术表现可谓一击两鸣,一箭双雕。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此两句伏应转接,承上启下,既收束了“误落尘网”思念田园之苦,又引出下文对田园生活的歌咏。当诗人十二年来饱尝了仕途的忧患,对官场生活极端厌倦的时候,一朝归田,如释重负,身心得以舒展,痛苦精神获得解脱,其心情之愉快是不言而喻的。面对眼前日夜梦想的田园自然景色,诗人这样写道:“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方宅茅舍,榆柳桃李,远村近烟,狗吠鸡鸣,极平凡景物,出现于诗人笔下,便含有浓郁的诗情画意,初读似觉语甚琐屑,反复吟咏,正见出诗人去忙就闲离开官场初回农村时的新鲜、欣快之感。凡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皆详点细数,甚而对一草一木都满含深情,不肯轻易放过,如此朴素优美的田园景色便足以构成独立的审美对象,加之诗人融情于物,情景交融,更给读者以身历其境之感。
诗人这里用的是淡笔白描手法。状榆柳桃李,没敷以五颜六色;写狗吠鸡鸣也绝无声态描摹;“远人村”信手以“暧暧”稍作点染;“墟里烟”漫笔用“依依”略加陪饰。虽未泼以浓墨重彩,淡淡几笔却勾勒出一幅和平、宁静的田园村居图。正如陆时雍所说:“善道景者,绝去形容,略加点缀,即真象显然,生韵亦流动矣。”(《诗镜总论》)“情无奇而自佳,景不丽而自妙”。(同上)意象具足,神情毕现。这里与其说是写景,勿宁说是诗人恬静闲适心境的外化。这里的景物分明带有诗人浓重的理想成分,是现实和想象综合而产生的意中之景。诗人以意写境,以写意为主,而对借以表意的景物本身只是点到而已,就无须再作穷形尽相的描写了。张戒云:此诗“本以言郊居闲适之趣,非以咏田园,而后人咏田园之句,虽极其工巧,终莫能及”。(《岁寒堂诗话》)景物的人格化、个性化,使陶诗具有了鲜明而独特的个人风格。巧于斧斤者每病其拙,殊不知这正是陶诗写意传神的妙处,也是他超越同时代及其后来许多诗人的地方。映带下文:“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是那样的清新、淳朴,村居生活是如此静穆、安闲,比之黑暗污浊的社会现实恰恰构成强烈的艺术对比。对田园生活的倾心热爱与赞美,正是对黑暗现实的批判与否定。“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结尾依然用比兴,反复玩味极富韵致。它给人一种艰难跋涉后放下重担长舒一口气的轻松愉快之感。其间既凝聚着离开自然的悲苦,也积郁着未返自然时的渴望;洋溢着已返自然的喜悦,也蕴含着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决心。照应开篇“性本爱丘山”,正前呼后应,首尾圆合。虽出语平淡,然淡而有味,不仅显示了通篇艺术上的完整性,而且结得清音有余,收到了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艺术效果。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及其它田园诗有其独特的抒情方式,他不像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那样痛快淋漓,一任自己感情的倾泻。他是一位睿智诗人,也是一位理性诗人,即便直抒胸臆也总是宕开一步,表现出一定的节制。即以此诗而论,诗人侧重抒发离开官场初归田园的欣喜之情,但他并没专在“喜”字上做文章,甚至通篇连一个喜悦、高兴之类的字眼都没有,只是将身边平凡的景物及其对生活的深切感受如实地叙写出来,让读者通过浑融完整的意境去品味、咀嚼诗中隽永的意蕴。诗人的抒情不似悬腾飞瀑一泻无余,而像清幽的涓涓泉水从心底缓缓流出。我们依稀在倾听诗人轻轻弹奏自己的心曲,时时拨动自己的心弦,让人感到是那样的自然亲切,平易近人,于不知不觉中受到作品的感染。《归园田居》“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陈绎曾《诗谱》)没有丝毫雕琢斧凿之痕,“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陶渊明在此诗中将其自我非常自然地融合入他所叙述和描写的客观事物之中,如同泉水中之甘甜。其作品的独特味道,也就正在于此。这种融情于景,铸我于物的表现方法,是构成陶渊明诗平淡、自然艺术风格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一个作家的艺术风格的形成,与此作家作品中的语言有着重要的、直接的关系。有些文学作品,尽管作家所选用的题材是相似的,所抒发的感情是相近的,但是由于所运用的文学语言的不同,而导致作品艺术风格的迥然相异。该诗中陶渊明所运用的语言,是那么浅显易懂,不见丝毫雕琢痕迹,可以说是通俗到不能再通俗的程度了,确实是在直接用“田家语”在写诗了。这是作者将他的深沉诚挚的感情用非常通俗朴素的词句表达出来的,就好像多年的佳酿,尽管有着沁人的香馥,但看起来却是晶滢透亮,如同清水。我们读其诗,能获得一种朴素的美、自然的美的享受,而且百读不厌,愈读愈觉其隽永。宋代文人梅尧臣说:“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读邰不疑学士诗卷》)所谓“惟造平淡难”是指诗歌中运用平淡、质朴的语言,且有很大的容量,且具感染力,作到“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是非常困难的。大量出现在陶渊明诗歌中的蕴意深厚却又明白如话的语言,不仅是“前无古人”的,就是在他身后一千多年的文学史中,也是极为鲜见的。这是陶渊明贡献于中国文学的一条宝贵的艺术经验,也是他的田园诗历久不衰富有艺术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或许,我们现在最缺少的是幽静宁谧。城市的喧嚣,让我觉得疲惫不堪,于是就梦想过一种简约而不失风雅的生活。在这个可口可乐盛行的年代,我拒绝冒着泡泡的可乐,执意选择一杯苦茶,品过后会由衷的爱上它的味道,没有香甜,没有嫩滑,只有艰涩与平静,却足以享受自己。我希望能放弃紧张的都市生活,选择乡间,置身其中,会由衷的爱上那份静谧,没有时尚,没有前卫,只有祥和与自然,却足以释放心灵。我的耳朵期待“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我的眼睛需要“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我的心向往“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偷得浮生半日闲”,暂把公务世事置于脑后,圈出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看斜阳伴晚烟,百鸟倦还巢,让如烟的晚霞伴我走过稻田,走进寄托自己的精神家园,挑几本心水闲书,随兴读来,开卷披阅,阖卷遐思。倘若窗外斜风细雨,远处琴音笛韵,那更是最佳意境了。当然还有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炊烟袅袅,绿水幽幽,到乡村的环抱中去探究幸福的感受,人生的真谛,也是一种特别的生活。
“明月松间照,青松石上流”、“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古人们所推崇的生活早已被时代遗忘,但我却梦想重拾那份珍贵,重新回归自然,“闲世人之所闲,忙世人之所闲”。追寻精神的富有、生活的闲适。去寻找一份“暧暧远人村”和“户庭无尘杂”完全可以得兼的闲适和舒心!
可是,我毕竟是俗世凡人,因为这里有我熟悉的一切,我的人生还要在这里展开,乡间的生活,或许只是我的一个梦想,而无法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城里的一切诱惑,都是我无法平静的源泉,工作、金钱、物质和精神的各种享受,都是我无法挣脱的枷锁,我是一个被锁住了的灵魂。悲哉!
陶渊明的诗句,我最喜欢的是那一联“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念着它,眼前便活脱脱呈现清丽、淡雅的江南乡村水墨长卷,或清晰,或朦胧——白墙黑瓦、村落参差,小桥流水、桨声欸乃,衬上薄暮时分的袅袅炊烟,真可以催落母亲的热泪、催动离人的归心,也痛断了羁旅天涯客的肝肠。然后,这位五柳先生接着吟道:“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每次在课堂上给学生讲到这首著名的作品,我都会故意提一个“刁钻”的问题:“鸡为什么能够在桑树之巅鸣叫?”是因为晋代的鸡会飞吗?还是陶大隐士赋予他笔下的鸡特异的功能?……当然,诗无达诂,怎么解释都不会错。不过,我更愿意姑娘小伙们接受这样的观点:出句“狗吠深巷中”是写声音,对句“鸡鸣桑树巅”紧承上句,也诉诸于听觉,乃鸡声高过树巅之意。而鸡鸣之声如此清晰,岂非正好反衬出村庄的幽静宁谧?!——往往讲到这儿,学生们莞尔,我亦微笑以应。
那么,是什么让我们对陶靖节先生怀有如此的深情?对这个问题,如果一味奢谈文史的因素则显然缺乏诚恳的态度和实际的意义。或许,答案非常简单:我们现在最最缺少的是幽静宁谧,换言之,我们已经倦于城市的喧嚣繁杂,我们的耳朵期待“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我们的眼睛需要“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我们的心向往“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哪怕,我真的非常怀疑陶先生戴月荷锄所归的那间草屋,其实并非真的“户庭无尘杂”哟!
趁节日闲暇,我也邀约三五好友去往郊外,去寻找一份“暧暧远人村”和“户庭无尘杂”完全可以得兼的闲适和舒心,任自己的思绪飘向将来,相信自己不久可以实实在在地在春天拥有“一畦春韭熟”,到秋来,则可以真真正正地“听取蛙声一片”……
归去来兮!田园不是梦,是一种生活态度。

夕阳西下,又一幅画卷呈现在眼前。这时红日西沉,倦鸟归林,家家户户就会炊烟袅袅,村子里一片宁静,这也应了陶渊明的那句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心中念着它,眼前便活脱脱呈现出清丽、淡雅的乡村水墨长卷,或清晰,或朦胧,直可以温暖离人的归心。这时,劳作了一天的人们端着躺椅,坐在农家小院里,或看报纸,或听音乐,或抚弄着心爱的茶壶,悠闲自得,假如你来到这里,可别忘了在农家小住几晚:尝尝农家饭,享受农家乐,保你乐不思蜀。你一定会因为远离城市的热闹,让自己的心境沉浸在世外桃源里一样。
如今,在美丽的文字中,我仿佛又见绚丽的彩虹下,杨家庄那醉人的微笑。在微笑中,它舒展开了,成了一幅自然的田园画卷。若是你已疲惫,若是你想走近陶渊明的内心,就请到农家来。
白墙灰瓦,朴素含蓄的典型徽派建筑的房屋,错落有致地依山而建,温婉安静地卧于群山怀抱之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雨后薄雾淡淡地笼罩着天地,烟气如纱仿似梦境一般,整个视野里展示的就是一幅生动立体的写意山水画,宁静淡泊,开阔从容。耳边除了风声几乎安静,偶有几声小孩哭闹或狗吠从某个角落传来,静谧安详。
人淡如菊,让每一个日子也如菊一样清新美丽。
远人村,这三个字也是从陶渊明的田园中拈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如今想来,也沾了些野菊味,与《采菊东篱下》的那分心境何等地相似!那一页一页,那字里行间无不缠绵着我对自由恬静生活的深深眷恋,对祥和宁美岁月的深深向往。所以,我珍惜乡下的松声林语,蝉唱蛙歌;珍惜独处时窗外的梧桐细雨,风清夜阑;珍惜庭院里舒适的躺椅;珍惜那张老旧的小木桌;珍惜桌上那杯了无热气的绿茶;珍惜那些随意搁置的未读完的散文诗集和小说------因为这就是生活。在这种生活里处处流淌着轻松与随意,浸染着安然与淡泊。
淡如菊,令人记住岁月的芬芳。
而现在的人们多生活在展转的忙碌中,渐渐走进了一种浓稠。渐渐疏远了这份淡泊,忘却了这份淡泊;或者不甘于这份淡泊,难耐于这份淡泊。然而,淡泊是源,是人性生长的基点,是孕育博爱的土地。从而爱生活,爱生命,爱所有的真,善,美,并更加珍惜那稍纵即逝的分分秒秒。试想,人的一生中能有几枚明亮的晴月,能有几折疏朗的青枝?如菊一样淡泊地生活,让菊朴素的香浸透我们生存的每一时刻。
呵,人淡如菊。
人淡如菊,是一种静止的思考,一种永远的微笑。  人淡如菊,是从容不迫的脚步踏亮人生的路,是闲雅灵巧的手指弹响生命的琴。人淡如菊,将那分纯美给生活,将那缕芳香给亲人,友人,爱人。
烟和云一样,无根,无形,无影,空气一样的空灵;流动,漂移,消逝,水一样的质地。像沉在时光和记忆底层的光线,深不可测又难以附着。逝者如云烟,这飘逝的云烟却是有关故乡记忆的缘起。
走进记忆里的村庄,耳边首先传来的是母亲的呼唤,这呼唤多与炊烟有关。饭熟了,回锅的热气还在氤氲,灶膛里的炭火还没有燃尽。猫儿、狗儿嗅着热气聚拢过来,围着小方桌,吐着舌头,尖着嗓子表达着对主人的赞美和生活的热爱。可野脚的孩子还不知在哪个角落里疯跑呢。于是,呼唤在薄薄的暮色中穿行———附带着浓浓的饭香,从每户人家的灶下飘出来,夹杂着被烟呛了喉咙的咳嗽,仿佛有生命的东西,在天空中游荡、飞行、搜寻,它一头牵着母亲的担心,一头拴住孩子颟顸的脚步。在炊烟中,声音和影像交织成一张网,很快就把小小的村庄,柔软而严实地罩住了。
如果是雨天,这炊烟也会湿淋淋的。被淋湿的声音就不会传播很远,懒洋洋地贴着地皮,沿着墙角、树梢和房顶缓缓爬行,一阵风来,便不堪重负一样地折断势头,掉落下来。雨中的呼唤就要增加些力气,雨中的炊烟就有了些委屈和埋怨,雨中的一家人懒在炕头上,享受着短暂的休闲时光。灶间的柴火受了潮,炊烟忽然很大,孩子们忙着拿把扇子驱赶满屋子乱窜的烟气。烟却仿佛来了雅兴,演变着云的形状,用一只翻云覆雨的手,在墙上、屋顶上、窗棂上、门扇上,印象派画家般涂抹着黑糊糊的山水写意。
更多的时候,炊烟是一只不愿出门的鸟。依傍着村庄和田野,耕耘浇灌,等待一年的春种秋收。不管贫穷还是富裕,炊烟是发酵在坛子里的高粱酒,使贫瘠又艰辛的农家日子变得舒缓而惬意,带着一种诗意的情调和理想的情怀,让鲁莽的汉子也多愁善感起来。
炊烟中的女人们箍着五颜六色的围巾,一身人间烟火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花落花开。炊烟还打着每户人家各自不同的标记,如果仔细分辨,会从或浓或淡的质地,或黑或黄的颜色,或清香或浓烈的气息中,知道锅里煮的是玉米粥、小米饭还是豇豆荞麦米。甚至还会看到粗糙古朴的小饭桌上摆着的几样小菜,以及盘子上面氤氲着的热气。农家日子,仓廪丰实,俱在烟火明灭之间。
世界变化快。古朴的村落在历史和现实中逐渐隐退,缭绕其间的炊烟也仿佛一个久远的故事,有些发黄,底片也有些暗淡模糊。可是,这炊烟却是指向故乡的路标,是生长在记忆深处的老树根。就像一个人熟悉了城市生活和现代节奏,却经常会做关于童年和故乡的旧梦,醒来后,沉沉的梦境依然挥之不去。于是,从炊烟开始,厌倦了漂泊,努力地关心一个人,珍惜一种生活。黑格尔说:“历史是一堆灰烬”,当我们把手伸进这堆灰烬里面,还能触摸到它的余温。在思想深处,人们堆满柴薪,火焰飞腾中,物质的外壳飘成了丝丝缕缕的炊烟,一路陪伴着大家,从故乡来到异乡,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浮躁归于平静……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炊烟飘过,谁能捕捉到她的暗香?
《归园田居》诗共五首,是陶渊明归隐之初的作品。这一首《少无适俗韵》与另一首《种豆南山下》都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向来十分著名。
这首诗共二十句。前面的八句,诗人坦诚地倾吐了对过去仕途生活方式的鄙弃,和退隐归田、从自在中寻找新的生命价值的怀抱,也刻画了诗人与世俗不合,热爱自然、崇尚真朴的性格。他把求取功名进入仕途看作是“误落尘网”。一个“网”字,包含了他对虚伪的、束缚人们精神的官场生活的极度厌恶和否定。“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三十年的时光已经在尘风中虚度了,只有回到了田园中,才呼吸到了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内心充满了得到自由的幸福感。这里的“三十年”,有人认为当是“十三年”,因为从他二十九岁入仕算起,到四十二岁写这首诗时,正好合“十三”之数。但若从他“少无适俗韵”的少年时代算起,则差不多是三十年。其实,诗中的数字往往不应过实地去理解。在这里,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不过是一虚一实罢了。从诗的表现特点来说,宜虚不宜实,因此还以“三十”为好。诗人用“羁鸟恋旧林”和“池鱼思故渊”来表达自己对园田故居的依恋。自然,接下来的“开荒南野际”,就不是述其艰苦的劳动,倒是具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他回到田园是实践了他“返朴归真”的社会主张。在他看来,这样接近自然的生活,才是人最正常、最基本的生活方式。
从“方宅十余亩”开始,他细腻生动地描绘了园田居的农家风貌。虽是极平常的景物,却代表着农村景象的典型特征:宅院、茅屋、榆柳、桃李,远处的村落,袅袅的炊烟……特别是“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两句,就更具生气。宋代张戒说:“渊明‘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本以言郊居闲适之趣,非以咏田园。”这就是说,作者的本意并不在写田园景物之美,而在于田园生活之趣,这是很好的见地。在这首诗中,诗人所写的景物都是田园中人们极常见的,孤立地看,它们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审美价值。可是,在这里诗人为这些平常的景物赋于了“灵性”,它们处处洋溢着诗人归田后所体味到的农村生活情趣。在诗中,榆柳、桃李是那样适意,狗和鸡也是那样适意,而主人更是适意的,最平常的景物也给他亲切感,使他感到自由自在。而读者,则并不对这些常见的景物感到乏味,反而受了诗的感染,发现了这些平时没有引起注意的东西竟是这般美好,这般有趣。以诗的主观感受注入所写的景物,这是陶渊明归隐初期田园诗的一个特色。这种重在写意不在写实的表现方法也是浪漫主义的特征之一。
诗人为可对农村的平常景物产生这样的感情呢?诗的最后两句回答了这个问题:“永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正因为过去有那种如在樊笼的生活,才能懂得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之可贵。这里的生活尽管简朴,但是和那种充满机诈的、虚伪的、喧嚣的生活相比,它宁静,适意,自然,更符合陶渊明的生活理想。
这首诗用了许多对句。这是格律诗产生之前诗歌中大量使用对句的一个范例。可贵的是这些对句不仅词语工整,表现出汉语的语言形式美,而且具有内在的韵律美。“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来顺势而成,毫不费力,从节奏上、意境上,恰具了平淡自然的韵味。
虽然文学史上陶老前辈的诗歌以其丰厚深蕴的思想内容和独特奇伟的艺术形式雄视百代,流传千古,可谓篇篇锦绣,字字珠玑,但我独爱这首《归园田居》,不为其他,只爱他笔下的那个迷蒙的村落。
顺着陶渊明的笔墨走进去,我来到了一个真正的世外桃源:午后一个炊烟袅袅的村子,农民都下田去忙着种庄稼。道上的行人稀少,整个村子都静悄悄的。突然,巷子深处传来几声狗吠,于是那些鸡也不安分起来。此起彼伏的鸣叫声震得桑树顶端的叶尖微微颤动。简陋但一尘不染的八九间草屋就安详的坐落于其间。草屋的前面种满了桃李,檐后也栽满了榆柳,到处都是绿树成阴。狗吠、鸡鸣和众多欣欣向荣的树木给静穆、素淡的山村注入了生气,整个村子一下子灵动起来。就是在这样清幽静谧的环境里,一位隐士坐在院子里,享受着眼前的宁静,思考着人生的得失。
读到这里,我不禁嫉妒起陶渊明来,这正是我神往已久的地方。不过,我若是他,我一顶会小心翼翼地把这样的生活一一藏起来,才不要诉诸笔端,惹人觊觎,留得我慢慢品位。在我看来,先不论现在环境破坏的影响,我觉得真正懂得生活的正是那些我们不屑的“古人”,而现在的生活,我用三个字来概括——“乱”、“忙”、“锁”。
陶渊明是在当时魏晋社会动乱、思想混杂的情况下选择隐居的。虽然我们现在没有到社会动乱的程度,但思想混杂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随着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受西风东渐的影响,人们的思想变得混杂。因为文革的否定,原来被人们奉若神明的毛泽东形象不再神化,原先高度统一的思想也散开了,国内再也找不到向建国初那样能够高度统一思想的武器了。这样,人们就有了更多的思考。但不是每个人都会思考,还有很多人都处在思想迷茫之中,更多的则是在跟风,跟外来的风,跟时尚的风。这就导致韩寒、郭敬明这些80后的叛逆思想的热起。很多人着这股风,选择了“个性”,是不是真的张扬了个性,我并不知道,我只看到了更多着装奇特、思想怪异的人。虽然现在党提倡“三个代表”、“八荣八耻”希冀规范我们的思想,仿佛那离我们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更不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时时铭记着这些类似党章的规范。如果说已经长起来的一代是叛逆的一代,那么我们这些正在成长的就是迷茫的一代。我们看不清眼前的道路,寻不到人生的目标,思想上或者是茫然一片,或者是杂盛百家,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报哪种。生命也找不到归属。

每当我看着自己手头上一大堆急待解决的问题,我就不禁问自己:“平时都干了嘛”,而我却答不出来。在别人眼中,我每天忙忙碌碌,我自己也感到自己很忙,可笑的是我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忙些什么,也没有获得什么忙的结果。细细想来,我人生中至少有五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忙”的名义下不明不白地丢失了。我也不大相信身边的每个人都是大忙人,但我目光所及的又好象都很忙。他们脚步匆匆,眼神也是匆匆掠过,我有时真想冲上去问“你们究竟在忙些什么?”。忙生计?我觉得只要够生活就好。人不需要太多的名利,太多的名利只能带来更多的累赘,正如歌曲里唱的“名和利呀,什么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类追求名利,其实目的很单纯,无非是想让生活更加幸福美好,想受到人们的尊敬。其实,幸福很简单。你驻足侧目倾听,那阳光下绚丽夺目的鲜花,那青翠欲滴的嫩叶,那轻快活泼的蝴蝶,那婉转歌唱的鸟啼……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美,即便是从你身边走过去的行人,只要你耐心寻觅,你也会发现美,比如那身合体的衣着,那自然卷曲的卷发等等。再抬眼望望明媚的天空,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你会觉得“活着就是幸福”。名利也不会给人带来真正的尊敬,那只是畏惧,要想赢得真正的、发自别人内心的尊敬,靠得是德行,换个说法,就是你的“人格魅力”。再看看那些握有名利的人身边成群的保镖和许多费神去记的密码,我不觉得他们是幸福的。
社会在加速现代化的进程,可是人心却是慢慢的倒退,正企图缩回自己那狭小的窝里。看着那陡然升起的高楼,我悲哀的想到了一个个囚禁人的牢笼,不,它更可怕,它囚禁的是人的心灵。当你走进自己的楼层时,你绝不会想到去摁其他楼层的住户的门铃送上一句问候,你会“自觉”地遵守住楼房的规则——彼此互不干扰。难怪多次接外婆来我家小住,她都不愿意,即使来了,也要马上走。问她,她说住不惯。是的,这里没有那一群爱四处串门的姐妹,没有那吵吵嚷嚷的疯娃儿,没有那咯咯不停的母鸡……这里有的只是冰冷的墙壁和坚固的防盗门。忙碌的生活节奏让人们休息一下都感觉浪费了生命,又岂敢花费生命来聆听他人的心声呢?人们都忙着勾心斗角,忙着处心积虑,那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已不复存在了。其实不仅是人心被锁住了,就是我们的躯壳也是被锁着的。我们是不自由的。我们必须顾虑太多的规则。假如此时外面正风光正好,你想出去亲近它,可是,我们必须考虑此时的环境条件,也许你正在上课,也许你正在开会等等。当你高兴的时候,你兴奋得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可你得顾虑你的动作会引来人们的猜测“这个人是不是疯拉”,或者你得考虑你的行为与你的身份不符,等等。陶渊明一句“久在樊笼里”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
真正懂得生活的人,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忘我,追求的是人与人的和谐。陶渊明的村子也许只是一个桃源,即便如此,他仍可以给我精神上的一次幻想之旅,让我的精神做一次自由的飞翔。愿我们都能像他一样,有得返自然的一天。
自然才是心中的至爱,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自然留下一缕情丝。经过长期痛苦而疲惫的求索,诗人终于找到了与生以来便存在心中的那个情结。道路虽然,曲折多艰,但毕竟还是寻找到了。桃李桑树,茅檐鸡犬,诗人在恬静闲适的生活中让自己的心灵安宁祥和下来。冲破樊篱,找回自我,优哉、悠哉!
田园的客观风物与诗人的主观意蕴融为一体,妙合无间,总是在鲜明的形象画面中展露出一种生活意趣和境界。“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亩际,守拙归园田。”多美的诗句!
不要问这是一种忧伤呢还是一种憧憬,只感谢万能的造物者让世间有这许多奇妙的风景,让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展示出它卓越的魅力。当心灵在纷杂的尘世中游走疲惫时,可以在她的怀中稍适停留,为心灵更换另一片清净纯洁的空间。
至今,我才理解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安然,悠闲。古人的情怀犹如行云流水般淡然、飘逸,让现今在名利场上追逐得心疲力尽的人们可望而不可及。可以说只有大自然的美才有永恒的魅力,而人们心中的平静,淡泊则是人生的永恒。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这是本性?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是感慨?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是思恋?户庭无尘杂,鸡鸣桑树颠,是晨梦?久在樊笼里,复得反自然,是向往!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是冲动!去休闲,去看看!
青山相伴,浊酒相随,菊花相依,归隐山林,自成乐趣,享受恬静幽雅的自然风光。陶渊明是一个成功者,他能无畏而平静地离去,释然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他走进青山绿水间,在竹篱茅屋下,秋菊小径上,自酌一杯淡酒,缓缓送入口中,享受那一份宁静,享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静谧致远。或许,他真的属于自然,他热爱自然,喜爱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恬淡生活。他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品格,最终使他与仕途无缘,成就了他的文学梦,迎来了转过弯道之后的灿烂春天。
《归园田居》有句云:“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每当读到“一去三十年”时,就忽然心境悲怆起来。余下文字皆看不进去,整个人如同被施了魔咒。口中叨咕着,眉头皱起来,不由自主一声长叹,仿佛人生也进入了暮年。“一去三十年”太可怕,可怕就可怕在这个“误”字。
在遥望的视线里,仿佛看到了一尾叫做陶渊明的鱼,被尘网捞起,离水与尘土相偎。干涩的尘土干涩的身心,人世辗转艰于呼吸。他不甘心被鱼肉,他不忍心鱼肉别人,所以他只能是条干鱼。干瘦的在缝隙里追寻,挺立着太直的脊梁和不会屈的膝。长此以往,性命危机。“不折腰”的意志怎么能适应官场的柔韧?三十年啊!被误太久了,悔悟也太迟。
也许有人会说,陶渊明的这个“三十年”是“十三年”的夸张。因为从他做官到辞官只是十几年的时光。我却不那样认为,诗人说的没有错。他少时也胸怀大志,也寒窗苦读。希望将来为国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一直到此时四十一岁归隐,可不是三十年?有意识的读书、有意识的参政,然后失望的归隐。陡然惊觉自己错了,而一错就是大半生。这是怎么的悲痛呢?
可以想见,每当端起酒杯,那杯里装的都不是酒,而是三十年的苦涩;每当采菊东篱,赏的都不是花,而是对余生的珍惜;在五柳之间徘徊,在环堵萧然里放任,谁说不是对那三十年岁月的痛惜?谁说走向他是走向美好的桃源?其实那每一棵桃树都是痛苦的土壤里长成的梦,梦虽美,可是那阴影却实在的黑暗了身心。多年的信念轰然倒塌了,剩下唯一能做的恐怕就是梦了。梦想自己是只鸟,相与山水而还;梦想自己是一尾鱼,优游在开心的深潭。依偎着十余亩方宅,八九间草屋,余生也仿佛真实而温暖。而真实的困窘,劳作的艰辛都可以忽略不谈。
人生不满百,被误三十年。岂止一个陶渊明?
芸芸众生,被误一生的太多太多了。大部分人被一个家字所累,为了儿女忙得连梦都做不成。有的人汲汲于钱权,巧取无数身后一片骂名。有的人一味随波逐流,“自我”从未存在过。其实和这些人比起来,陶渊明很幸运的及时顿悟了。没有案牍劳形,诗文成了他的生活。即使死后多年不被看重又如何?写着就是快乐,写着就是意义,写着就是人生。
写着的陶渊明很轻盈。
写着的陶渊明亦高大。
高大成一座南山。绿发繁茂,声若流泉,诗花遍布,梦鸟蹁跹。那里的空气有魔力,可以净洁一切。那里是一个硕大的容器,可以容纳美丽的灵魂。那是后世文人的精神的故园。倦了、累了、烦了,痛了、苦了、贬了,就可以走进来。它无形,它可以是所有形。可以是一间陋室,可以是一次旅游,可以是一瞬凝眸,也可以是随时随地的自我不在场。比如朱自清的夜色荷塘,郭沫若的天上街市,郁达夫秋的悲凉,鲁迅的抄古碑的际遇。不走出来,余生安泰。再走出来如泡过温泉。神清气爽,力量又回归身边。这里明明就是家一样的所在,这个家就是南山。
一去三十年,一误三十年。能用余生成全不朽,是陶渊明。他使世人明白,人生从哪里起步都不晚。只要热爱,人人都会有自己的南山。
好累,好疲惫。我想逃,逃离城市,逃离这繁杂纷扰,一个人去行走,去流浪,去野外穿越,去贴近大自然,去聆听自然的声音,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生命与幸福的真谛。于是,在一个清晨,我背起简单的行囊,放下红尘羁绊,逃离尘世的喧嚣,心中的烦恼,独自踏歌而行,与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
城市的身影随着车轮的滚动渐行渐远,空气渐渐由混浊变得洁净,在广袤蔚蓝的晴空下,在桃红柳绿,蜂飞蝶舞的追逐中,在微醺的山野香风中,心情渐渐开朗愉悦起来,深深吸一口醉人的清风,轻声哼唱起儿时熟悉的山歌童谣,恣意放飞着因着喜悦而美丽的心情。
车子在山中的公路上盘旋,像一只雄鹰在天空下飞翔。极目眺望,远山含黛,满目葱茏,苍涛翠柏,峰峦叠嶂,红砖绿瓦的农家小院掩映在半山腰中,片片绯红如彩霞,似彩锦,映入眼帘,“满树如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阵阵山风吹来,花香袭人,令人心生百转千回的遐想。
不由想起采菊观日,笑傲风月的孤傲隐士,想起了他“守拙归园田”的超然境界。“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还想起了许许多多,许多的诗,许多的歌,许多的画,许多的文人墨客,高人君子,想起了“仁者爱山,智者乐水”的千古佳话......于是,抖落一身的风尘,丢下行囊,飞身扑进大山的怀抱,在碎石小径,倾听《牧童短笛》的清越与悠远,在密林从中感受《空山鸟语》的灵动,在白云深处的人家,坐看春色,凝望远山,仰望云卷云舒。
然后,将灵魂与肉体融入大山,让心如山谷空灵悠远静谧,如禅家心无一物,如道家自在逍遥。忘却城市的灯红酒绿,忘却玉盘珍馐值万钱的奢糜无味,放松身心饕餮大自然的盛宴,让久积心中的尘嚣,在山魂水魄的浣洗下变成悄然漂走的云……
⊙于千万年之中,于千万人之中,在时间无涯的荒野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好遇上了你!如果有一天你走的太倦,只要一转身,我的祝福就在你身边,不管离多远,不管多少年,化这祝福为蓝星点点,闪在晨曦,闪在日暮,闪在你生命的每一寸空间,五象之鹰图书馆祝你开心每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