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10怎么关闭平板模式:无药医学的养生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46:37
养生有道,道不是在医术,是在自己本身。当我们不得不依赖医术的时候,是我们在身体已经出现问题而我们又无法解决的时候,只能引入外力帮助协调。如果我们掌握了养生之道,知道什么对身心的健康有好处,什么对身体有害损,并予以遵守时,就是最好的养生处方。

  养生之道,主要在于我们的生活习惯、养生之术的选择应用、思想心理状况之上。

  这些也属于传统医学之中医治病治未病的道理,传统养生之养生在平常,平常即是道的法则。

  1.心性与道德修养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免不了各种各样的疾病的侵扰,而一切疾病主要可以分为身体和心灵上的。当疾病至身时,我们常常被病痛引起的身体感受牵引,而忽略了心灵与疾病的关系。深细思考,身体上有疾病发生,大部分是由于忧思怨怒,心惊恼乱,过度的兴奋和亢奋,造成了心气虚弱而导致的。人习气中的贪欲就成为招致疾病的隐患,诸如贪吃、贪睡、贪酒等等,可引起肠胃、肝脏等功能失调,诱发身体疾病;而贪色、贪名、贪利等等,不但会引起身体上的疾病,更在心灵环境上形成恶性循环:贪之不得,势必生瞋怨,贪怨发展下去,心荡气促,胆惊肝旺,六脉震动,五脏沸腾,因而气血耗损,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邪也都乘虚而入。现在生活节奏变快,生活工作压力增大,人们忙于生活、人事之余,忽略了心态的调和;还有的人贪得无厌,纵欲忘身,使得神志涣散,气血失调,因此往往遭受疾病羸弱的痛苦。据研究,在人心情好的时候,身体会分泌出一种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等物质,可以对人体的内脑和躯体产生重要的调节作用,能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最佳状态。反之,终日郁闷忧伤,贪怨痴傲,就会是这种有益激素分泌紊乱,身体内分泌系统代谢紊乱,内脏器官功能失调,发生胃痉挛,引起血压高,造成冠状动脉闭塞,还特别容易引起心脏病。所以养心养性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愉悦而平和的心态会让我们的身体处在最好的调理状态,心态平和自然,则精气内充,身体也调和健康,抵御病邪的能力就会提高。我国较早的一部中医学文献《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著,以其德全不危也。"说明道德修养可以养生。

  在修心养性上,三教(佛、道、儒)的养生经典是最好的法宝。三教经典揭示人生之真谛在于提升自我的人格,修心养性乃是三教的共同法门。三教经典皆有强烈的利他思想,佛家讲慈悲普度,道家讲救人救物,儒家讲仁爱恻隐,都认为利他才是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也才能获得人生真正的幸福快乐。所以:佛教的慈悲行善乃是为自己广结善缘增加福报,最终可得究竟解脱,圆证菩提;道教的《太上感应篇》说:"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神仙可冀";《论语》孔子说:"知者乐,仁者寿。"又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一个无忧无惧,人际关系良好,福禄有余的善人,怎么会不健康长寿呢!一个人之所以多病短命,心理因素至少占了一半。若心有千千结,看不开,心情郁闷,患得患失,纵有仙丹妙药,难免憔悴虚损。假使藉助读经,吸收圣贤智慧,使心胸开阔,"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易经语),抛弃许多污浊卑劣鄙陋的想法,纵使吃的只是粗糙的饮食,也会变得健康快乐。所以我们说正确的思想能治病,不正确的思想能致病。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养心修性与道德情操的修养对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2.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主要是包括:饮食习惯、作息习惯、生活活动。

  对于饮食上:一,要餐时要有规律。不规律的饮食,容易导致消化功能紊乱、胃炎、胃溃疡等各种胃肠疾病。另外,胃酸的分泌是有规律的,如果经常该吃饭时不吃的话,也会造成胃酸过多。有些人习惯忽略不吃早餐,这样不仅对肠胃有害,而且容易形成胆结石。据统计,不吃早餐的人,胆结石的发生率比较高。这是因为,沉留一夜的胆汁被储存在胆囊中,形成结晶,吃早餐会促使胆汁分泌出来,不吃早餐就容易使胆汁继续沉积。虽然有些职业性质会影响正常饮食,但我们要学会调节,如果在吃饭点上没时间吃时,建议您可以适当吃些可以空腹食用的水果,比如苹果,梨子,桃子……。

  二,食不过饱。吃得太饱,会增加肠胃的负担,肠胃负荷过重就会让它过于疲惫而导致虚弱,从而抗病能力就会大大降低,不能抵御有些疾病的侵袭。再就是当我们吃得过饱时,由于很多能量都用在肠胃蠕动消化上,人的思维就会变得不清晰,混沌想睡觉,这就是我们饭后会有困食反应。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脑力活动。另外,晚饭不合适吃得太饱,饭后要适当的散一下步,这样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俗话有"饭后花间走,能活九十九。"

  三,吃饭的过程中最好保持安静的进食环境,尽量做到专心,不要干一些影响专心用餐的行为,比如不和人聊天、看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这样会影响消化和营养的吸收。还有就是我们吃饭时尽量细嚼慢咽,这样可以减少肠胃的负担,有利于消化和营养的充分吸收。祖先给我们留下牙齿,也是为了我们更好的处理食物的。

  四,营养过盛和比例失调。造成营养过盛和比例失调的主要原因有两点:①膳食结构不合理。膳食中动物性食物比重过大,植物性食物比重过小,精制食物多,蔬菜、水果少。这是导致营养过剩和营养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如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膳食中肉类、蛋、奶、黄油等动物性食物几乎达膳食总量的50%,因而出现了高热能、高脂肪和高蛋白质的三高膳食,造成热能、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等摄入过剩。②不良的饮食行为和习惯。进食高盐饮食、大吃大喝、暴饮暴食、追求饮食享受以及优质食物集中消费等不良饮食习惯和行为是造成营养过剩的重要原因。大量研究表明,营养过剩不仅是人群中某些慢性疾病发病率增高的因素,而且还和某些肿瘤,如结肠癌、乳腺癌、胃癌等有明显关系。比如:维生素A、维生素D及某些必需微量元素摄入过多可致中毒:热能,脂肪等摄入过多可致肥胖,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等,高盐和低纤维素膳食可引起高血压等……

  五,尽量少吃零食、甜食。经常吃零食或甜食会打乱人体内血糖的正常波动规律,使人缺乏饥饿感,没有食欲。多吃零食使胃肠道处于不断工作的状态,没有休息的机会,容易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影响消化吸收。

  六,我们的饮食应该怎样摄入呢?多吃蔬菜、芽菜、水果及带麸的谷物;减少脂肪的摄取,膳食中应吃植物脂肪,如,多吃菜油、芝麻油、花生油,严格控制动物脂肪(肥猪肉);少吃熏肉、盐腌或油炸的食物;减低致癌物的污染,例如在谷物的贮藏期中,应该减少黄曲霉素的形成,已发霉的花生、黄豆、玉米及其产品均不可食用;减少烟酒的使用;少吃糖、少吃盐。

  七,提倡素食。素食,清香可口,红、白、黄、绿、紫五色俱全,低脂肪、低胆固醇,含有多种维生素,营养成分多,食之易消化吸收,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加速新陈代谢,增强体质。

  有些蔬菜、果类所含的维他命很多。如菠菜、包心菜、小白菜、芥菜、胡萝卜、芒果、番茄、香蕉、大枣之类皆含有多种维生素。

  麦谷类的蛋白质含量高达82%。豆类,如黄豆、黑豆等,其所含的蛋白质达40%,脂肪20%。豆类的蛋白质是瘦猪肉的2倍,鸡蛋的3倍,牛奶的12倍,另外还有丰富的脂肪酸和磷酸。每百克黄豆含有200毫升左右的钙和多种维生素。黑豆所含的成分,能清除血管壁上的脂肪,降低胆固醇的含量,防止动脉硬化、脑血栓,降低血压,减肥等。

  鸡蛋被誉为"人类理想的营养库,完全蛋白质模式"。蛋内含蛋白质14.7%,脂肪11.6%,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卵黄素、卵磷脂和维生素A、B、D及钙、铁等矿物质。

  有人要问,素食能获得充分的营养吗?其实不必担心,许多研究都显示了素食品能供应身体所需要的养分。事实上它能提供的营养热量要超过肉类。1954年科学家在美国哈佛大学做了一次详细的研究,发现只要把谷类、蔬菜及其它农产品任意组合食用就可得到足够的蛋白质。无数的研究证实了古今中外的许多素食者都拥有健康的一生。

  哈瑞斯是巴基斯坦北部的一个部落。因长寿而举世闻名,吸引了许多好奇的科学家前往探求何以在那里疾病几乎绝迹,而居民的寿命高达115岁以上。调查结果发现,当地人饮食主要是以麦谷类、新鲜水果、蔬菜以及羊奶为主。一位英国的医生麦克格里逊写道:我从未在这里见到过盲肠炎、大肠炎或癌症的病例。

  人类学家经过观察记录表明:巴基斯坦的杭瑞、墨西哥的欧托米以及美国西部的土著都是非肉食民族,而他们都享有健康活力并且长寿。这些都是他们食素的结果。这些部族的平均寿命都超过110多岁。

  我国的老寿星里绝大多数都是以素食为主。古代著名的养生家老子终身素食,他活了80多岁。作为医学家、养生家的孙思邈对素食推崇备至,他活了101岁。享年171岁的四川省锦竹县老中医罗明山说:素食不怕杂,玉米青菜佳。他长年居住在山区,以玉米为主食,绿叶青菜四季不断,他能长寿超百年与长期坚持素食是有密切关系的。陕北有一位一百多岁的长寿奇人吴云清,鹤发童颜,身心犹如童子。吴老天生脱俗,喜读道典佛经,打坐冥想、静心参禅。在饮食上一生厌恶烟酒,不动荤腥,主张粗茶淡饭,每天素食,多以陕北当地所产的小米、玉米、洋芋、白薯为主,一日三餐清淡。

  人为什么食素能健康长寿?我们大家都知道,凡是以阳光为能源的生命都是将能源储存在绿色植物、水果、麦谷类及青菜内。我们食用的这些蔬菜、麦谷类,几乎是完全未遭破坏的生命食物。许多食物在采摘下来几天后,仍然保持着它的生命力,仍有发芽与成长的活力。我们老百姓常说的长寿菜"马齿菜"连根拔掉后,在太阳低下晒3至5天,仍青枝绿叶的不坏,你把它再载在地里,仍会扎根发芽。大葱也是如此,零下30多度的冬天把大葱成捆的冻在外边,等要吃时,提前几天把它拿来缓一缓,又和新鲜葱一样青翠可口。

  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现有10%的食素者。英国也相当于这个数字。日本食素者也很多,东南亚各国更为普遍。在我国,仅有两千多万人口的台湾就有半数人口食素。素食已成为当今世界不可改变的饮食潮流和人类健康的新选择。

  食素者比食肉者死亡率低20%,这是英国素食学会的科研人员根据对素食具有医疗作用所作的调查得出的结论。调查报告指出,素食能预防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压、肠道病、结石及其它疾病。

  被引用的许多调查都是大规模的。有一项调查包括6115名英国素食者和5010名食肉者。这项调查除发现一般死亡率在食素者中要低20%外,还发现癌症死亡率低39%,心脏病死亡率低28%。另一项调查发现,患肥胖症的人数在食素者中为5.4%,而在食肉者中为19.5%。在西方患肥胖症的人数在增多。肥胖症使人们更容易患心脏病、糖尿病及乳腺癌。据估计,英国在过去3年中,每周有2000人改变饮食习惯,不吃肉。

  3.作息习惯

  饮食和睡眠都是我们生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睡眠对健康相当重要,睡眠是平衡人体阴阳的重要手段,是最好的节能,也是最好的储备及充电。高质量的睡眠可以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充分的补养和恢复,提高身体健康和脑力思维。让我们看看我们的传统中医学中的睡眠养生之道。中医睡眠机制是:阴气盛则寐(入眠),阳气盛则寤(醒来)。所以夜晚应该在子时(21-23点)以前上床,在子时进入最佳睡眠状态。因为按照《黄帝内经》睡眠理论,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阴主静,所以夜半应长眠。

  提高睡眠质量有四大法宝:

  首先是提倡睡子午觉。"子、午"时候是人体经气"合阴"及"合阳"的时候,有利于养阴及养阳。晚上11点以前入睡,效果最好。因为这个时候休息,最能养阴,睡眠效果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午觉只需在午时(11点-13点)休息30分钟即可,因为这时是"合阳"时间,阳气盛,所以工作效率最好。

  还有,睡前减慢呼吸节奏。睡前可以适当静坐、散步、看慢节奏的电视、听低缓的音乐等,使身体逐渐入静,静则生阴,阴盛则寐,最好能躺在床上做几分钟静气功,做到精神内守。

  睡前可吃一点养心阴的东西,如冰糖百合莲子羹、小米红枣粥、藕粉或桂圆肉水……因为人睡觉后,心脏仍在辛苦地工作,在五脏中,心脏最辛苦,所以适当地补益心阴将有助于健康。

  失眠的病人别忘了睡前用温水泡脚,可以促进心肾相交。心肾相交意味着水火相济,对阴阳相合有促进作用,阴阳合抱,睡眠当然达到最佳境界。

  4.生活活动

  科学的生活活动也是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看看运动养生。运动养生包括内养生法和外养生法,也叫静养和动养。

  内养生法如各种气功,八卦掌,八段锦,太极拳,瑜伽等等。其生中犹以太极拳和瑜伽为更高境界。太极拳集武术与气功于一身,其外柔内刚的养生法是年老体弱者最适合的养生方式;瑜伽的身心休憩冥想,体位紧密结合相应的呼吸方式,也是健美健康平衡心态的好运动。

  外养生法如南拳北腿,各种体育锻炼,跑步等等。适合于年轻人,身强力壮的人。特别强调的是,运动也不是越多越好,尤其是外养生法。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汗也是血液的一部份,适当的正常的流汗可以排泻皮肤污垢;如果汗水流的太多,也是会损伤气血的。特别是夏季三伏天,天气炎热,人本身就容易出汗,如果再剧烈运动,就会损伤气血的。所以,即使是脑力劳动者也只能在早晚的时候稍微锻炼就行了,以免损伤气血。

  运动可以活血通络,气血行走通畅,则病痛难生。更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机会,且能使机体充满活力,精力也更充沛,身体积储健康的能量。而运动的过程种就是要注意不要过多做剧烈运动和过量地连续运动,身体的过多的大量排汗会损伤气血。所以,我们可以做一些柔缓而呼吸配合意识的运动,比如上面的"内养生法",既活动了身体经络,又不会因为过激和大量排汗。运动的过程中,我们最好保持心态的平衡和身体的放松。

  动静搭配结合就更好了。现代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但也主张"动中取静"、"不妄作劳"。

  与运动相结合的静坐养生。静坐可以沉淀熄灭烦躁,澄清思虑,增进身体和心灵的健康,是修养身心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生理上,静坐能使大脑皮层的活动趋于镇定正常,从而促使全身各部分的工作更为顺利协调,同时呼吸因练习而得调和,借呼吸的功用,使横膈膜上下动作,腹力也得紧凑,可以逐出腹部的郁血,返归心脏,再由心脏逼出鲜血,输送到全身。如果呼吸功夫深,增加内脏感觉,就可使不随意肌也能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心脏的跳动,也自然循序而有力。这样,血液循环便十分优良,而新陈代谢的作用也就圆满,疾病便不易发生,即使偶然有病也能预先知道,使其不久便能复原。

  在心理上,静坐能使全身精神归于统一集中,而促使心理现象的健康发展。心理学家捷普洛夫也说过:"抱着一种平静的态度,是与注意力的分散作斗争的唯一方法"。如果心理既安宁而正常,思想也清明愉悦,自然就神定气和,祛病长寿。

  5.养生方术的选择或修炼

  植物药剂疗法,其制剂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

  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术,即利用按摩、推拿、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疗法进行养生。

  6.命、运双医

  有些病即使神医,神药,神术也无法治愈,所谓"只可医病,不可医命",若要改造命运,需至诚忏悔罪业、吃素、念佛求生净土、广积阴德。若能至诚恳切,无需药力,亦可速愈。若此者,即使神医再世、妙药现前也难稍起效用!

  诸养生之道都忌讳杂念丛生,如能专心放松,必定事半功倍。

  在养生之道的修养上,我们也要有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要改掉已经形成很久的不正确习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再找到并遵循正确的养生方术,需要我们的坚持和恒忍,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身心的超越,活出活力四射的自己,智勇双俱的自己。能以诸圣先贤典籍法语、寓言、自然研究等美好事物充满人心的学问,都应怀而思之。如果能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志愿,那心自开阔,性自慈悲,身心自然调和与大自然一体,健康长寿,福慧双收。

  自在、快乐、睿智、长寿……

  转自:http://www.wf999.net/show_hdr.php?xname=9T94S11&dn ame=1DMF951&xpos=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