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指数:西汉刘向《权谋书》原文 卷七 治理的大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8:02:02
卷七 治理的大道(1)------------
  1. 三种政治  政治有三个品级:王道的政治感化人民,霸道的政治威服人民,强横的政治以武力胁迫人民。这三种都各有实行的方法,而重要的在于感化人民。如果感化人民无效,而后就威服他;威服他无效,而后就以武力胁迫他;胁迫他仍无效,而后就给予刑罚。至于刑罚,不是一般帝王所乐意做的。所以圣明的帝王都是先施行德教才讲求刑罚,定下一个荣辱的标准,明示哪些是不能做的;注重礼义的标准,用来昭告他们,不要太看重名利,以改变人民的素质;整饬内政后宫之礼,对后妃之间的等级、礼仪要划清;那么就没有人不喜欢礼义,而厌恶贪乱了。所以会有这种结果,正是以德教化人民的原因。  2. 君子之德风  季孙问孔子说:“如果杀掉无道的坏人,来成全有道的好人,你看怎样?”孔子说:“你是一个主政的人,何必要用杀戮的办法呢?你自己向善,老百姓也就自然跟着你的方向走。在位者的德性好比风,老百姓的德性好比草,风吹在草上,草必定会随风仆倒的。”这不过是说明主政要德化罢了。  3. 刑与德  治理国家有两个关键,就是刑罚和德化;做国君的人先重德化然后才施行刑罚;霸天下的人,刑和德都集中一起用。要国家强盛,要重刑罚,然后才重德化。至于刑和德,是教化的由来。德是培养好人而加以任用;刑是惩罚坏人,而禁绝后来;所以德化的关键在于奖赏,而刑罚的标志就在于处死。至于处死和奖赏,是用来分别贤和不贤,有功劳与无功劳的。所以奖赏和处死不能有错误,奖赏和处死一发生错误,那么善恶就分不清了。有功劳的而不给予奖赏,好人也就得不到劝勉;有过失的人而不处死,坏人也就无所畏惧;好人得不到劝勉,坏人无所畏惧,如此来拿善行感化天下,我从没听说有这种事。  《诗经》上说:“要完全合乎赏罚的标准。”就是这个意思。  4. 无声之声更远  水太混浊,鱼类就难生存;政令太苛扰,人民就难免要叛乱;城墙太陡峭,一定容易倒下来;河岸太耸立,也一定容易崩塌下来。所以治理国家,就好像张琴一样,大弦太急,小弦就容易断。所以说急于驾驭马的人,并不是一个走千里的好骑士。听得到的声音,不过一百里,听不到的声音,可以扩展到四海;所以待遇超过功劳是有害的,名声超过实际也是有害的。名实相符合,老百姓才会信仰你,祸福也就不会平白地来了。  《诗经》上说:“为什么能那样安居,一定要有所帮助;为什么能得到长久的安乐,一定也有所凭借。”就是这个意思。  5. 在上者不能太严  公叔文子做楚国令尹做了三年,人民没有一个敢到衙门里去。公叔文子看到就说:“太严了。”文子说:“朝廷严厉一点,怎能就说是妨碍治理国家呢?”公叔文子说:“太严厉了,下情不能上达。下面人默而不言,在上位的人就变成聋子,聋子和哑子是不能互相通话的,还谈什么把国家治好呢?顺着针缕织下去,就可织成帐幕,一升一斗的累积,就可把仓库塞满,汇合小的河流就能变成江海;英明的人主接受意见,不一定就能做到,但却从来就没有不接受意见的。”  6. 爱人者人爱之  卫灵公告诉孔子说:“有人告诉我,治理国家只要在朝廷里谨言慎行,就能把国家治好,这样可能吗?”孔子回答说:“可以的。你爱护别人,别人也会爱护你;你厌恶别人,别人也会厌恶你;你晓得怎样待自己,也应该晓得怎样去待人;所谓不离开自己小小的住所,而能知道天下大事,就是知道反省自己的结果。”  7. 为政须畏惧  子贡问孔子有关治理人民的方法。孔子说:“好像用腐朽的绳子驾驭奔跑的马那样地小心谨慎。”子贡说:“那是多么地令人感到畏惧!”孔子说:“像那些四通八达的国家,到处都是人,拿正确的道理来领导他们,他们都等于为我所有;如果不拿正确的道理来领导他们,他们都成了我的仇人,又怎能不令人畏惧?”  8. 治民之法  齐桓公对管仲说:“我想在国内如日月一般正大光明地办事,无论愚夫愚妇都说好,你看可以不可以?”管仲回答说:“可以。但不是圣人的意思。”桓公说: “为什么?”答道:“水桶上的绳子短,所以不能到深井里取水;知识浅薄的人,不能够和圣人谈话。聪慧的人可以同他辨别具体事物,明智的人可以和他辨别一切事物,圣人可以和他辨别神明。而圣人的所做所为,又不是一般老百姓所能赶上的。如果人民的知识超过你十倍,他就同你争论,说你不如他们;人民知识超过你一百倍,就会批评你的过失;人民知识超过你千倍,就谁也不信了。所以人民不可以捧在手上,可以合并起来管理;不可以残暴地杀他,但可以指使他,召唤他;老百姓不可以一个个劝说,但可以集中起来告示。”  9. 教化为上  卫灵公问史:“就国家大事来说,哪样最重要?”答道:“司法应是最重要的了。如果判决不正确,处死的人不能再复生,残废的人也不能恢复原状了,所以说:司法最重要。”过了一会,子路去见卫灵公,灵公把史的话告诉子路,子路说:“主管国防的司马最重要,当两国有战乱的时候,两军交战,司马击鼓来发布命令,如一战败北,牺牲几万士兵,这样因指挥不当而杀人是不对的,但像这样误杀的人也太多了,所以说:主管国防的司马最重要。”过了一会,子贡又来晋见,灵公把史和子路的话告诉他,子贡说:“多么没有见识!以前夏禹和有扈氏作战,打了三场仗还不归顺,夏禹于是修养教化一年,而有扈氏就来归顺了。所以说:消除了人民之间的纷争,还有什么官司要判决呢?兵车武器统统都不用,还要鸣鼓做什么?所以说:教化最重要。”
------------卷七 治理的大道(2)------------
  10. 智者与愚人  齐桓公出去打猎,由于追逐一头野鹿而走入山谷之中,看见一个老翁就问他说:“这叫什么谷?”答道:“这叫愚公谷。”桓公说:“为什么叫愚公谷?”答道:“由我而得名。”桓公说:“现在看你的样子,并不是愚人,为什么说是由你而得名?”答道:“现在让我说出理由。我过去养母牛生出小牛,已经长大了,把它卖掉去买了匹小马,一个少年说:‘牛不能生马’,于是就把小马牵走。邻居们听到了,就认为我是愚人,所以把这个山谷取名叫愚公之谷。”桓公说:“你实在是愚人。但你为什么要给他呢?”桓公于是就回去。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把这件事告诉管仲,管仲整理一下衣服再拜说:“这是我的过错,如果让尧在上领导,咎繇主管司法,怎会有人敢去把小马牵走?这位老人,如果是在好的狱政之下,必定不会让少年牵走他的小马,正因为他知道司法不公正,所以才会给他牵走,我们还是要认真地反省修明政治。”  孔子说:“弟子们记住:桓公,是一位称霸天下的人主,管仲是一位贤明的辅臣;他们还把智者当愚人,何况那些不如桓公、管仲的人呢。”  11. 不教而诛  鲁国有父子两人打官司,康子说:“杀了他们。”孔子说:“不可以杀。老百姓不晓得父子之间打官司的坏处已经很久了,这是在上位的人的过失;在上位的人如果领导有方,父子早就不会打官司了。”康子说:“治理人民应该以孝为最重要,现在杀一个不孝的人,有什么不可以吗?”孔子说:“事先没有教育人孝顺而杀不孝的人,就是残杀无罪的人。三军大败,不能都杀;打官司的太多,不能施以刑罚;在上位的人先以教化去要求自己,那么老百姓就会跟着去做。如果自己做到了而老百姓还没有跟着去做,然后就可以施以刑罚,那么老百姓也就知道自己的过错了;就像一座八尺高的墙老百姓不能越过,而八丈高山,儿童都可以爬上去游玩,因为它是慢慢矮下来的缘故啊!现在仁义也越来越没落了,怎能怪老百姓犯法呢?《诗经》上说:‘使老百姓不致迷惑’,以前君子教导老百姓使他不致于迷惑,所以不用威厉,不用刑罚。”打官司的人听到了,都不去打官司。  12. 使民富且寿  鲁哀公向孔子问政,孔子答道:“为政之道,在于使老百姓既有钱而又长寿。”哀公问:“怎样才能做到?”孔子说:“少征税,使人民富有;不要扰民,人民就少犯罪;少犯罪自然就长寿。”哀公说:“如果像这样,那我就贫穷了。”孔子说:“《诗经》上说:‘平易的领导,是人民的父母’,从没有见过儿子富有而父母贫穷的事。”  13. 王国富民  文王问姜太公:“要怎样去治国?”答道:“王道之国使人民富有,霸道使军人富有;勉强存在的国家,使大夫富有;无道的国家,只让自己的仓库积满。这就叫做上溢下漏:君王的财富多得溢出来,而百姓们穷得像竹篮里的水漏得干干净净。”文王说:“好的。”太公又说:“好事做晚了不吉祥。”这一天,文王命人打开仓库,拿粮食去救济无夫、无妻、无子、无父的人。  14. 爱民如子  武王问姜太公说:“治国的方法是什么?”太公答道:“治国的方法,不过爱民罢了。”又问:“怎样爱民呢?”答道:“对他有利而不要对他有害,帮助他成功而不要让他失败,使他活下去而不要杀害他,给他东西而不去掠夺他,让他快乐而不使他受苦,让他喜欢,而不使他生气,这是治国的方法。使用人民的道理,归根到底就是爱他罢了。老百姓失去他的本务,是你害他的;农民失去耕种的时间,是你妨碍他的;有罪的加重其惩罚,就是杀害他;搜刮人民的财富,就是夺取他;多征税,多抽壮丁,来使人民感到疲惫不堪,就是劳苦他;劳苦而又扰乱他,就使他生气。所以会治理国家的人对待人民像父母爱护子女,哥哥爱护弟弟,听到他吃不饱,穿不暖,就替他可怜,看到他劳苦,就替他悲哀。”  15. 贤君治国  武王问姜太公:“贤明的君主怎样治理国家?”答道:“贤明的人主治理国家,他的政治平和,官吏也不苛刻,赋税收得少自己也很节俭。不因为自己的好恶而妨害到国法,决不赏赐对国家没有贡献的人,决不惩罚无罪的人。也不因为高兴,就赏赐某人,也不因为生气,就杀掉某人。残害人民的就是有罪的人,推荐贤人,检举过错,就应该奖赏。后宫里不荒淫,那些宠幸的女人讲的话不采纳。在上位的人不淫逸凶恶,而下阶层也不暗中勾心斗角。不宠幸后宫,以免浪费金钱。不多设游玩台池,以免拖累人民。不雕刻花纹图案,来娱悦感官。在国库里没有久藏生虫的东西,国家没有流浪饥饿的人,这就是英明的人主治理国家的情形。”武王说: “好极啦!”  16. 法令太多  武王问姜太公说:“治理国家而常常改变法令,为什么?”太公说:“治理国家而常常改变法令,就是不守法,他所喜欢的就是法令;所以命令一颁布就更加混乱,乱了再颁布,因此就常常改变法令。”  17. 如临深渊  成王向尹逸请教有关治国之道,说:“我应该具备怎样的德行,老百姓才会亲近我?”答道:“使用老百姓要在农闲时,尊重他们,顺着他们的意思。并且还要对他们诚实,爱护他们。发布出去的命令要做到,不要自己说话不算话。”武王又问:“怎样做才能达到你的目标?”答道:“好像临近深渊一样地小心,好像在薄冰上行走一样地谨慎。”武王说:“畏惧啊!”答道:“天地中间,四海之内,君王友好待民,人民就是他的臣民;不友好待民,人民就是他的仇敌。夏、殷的臣子,反而把桀纣看做仇敌,而臣服汤武,夙沙国的老百姓,自己攻击自己的国君,而后来归顺于神农氏。这些都是你所知道的,你又怎能不小心谨慎呢?”  18. 长治久安之法  孔子见梁君,梁君问他道:“我想使国家兴盛不衰,我想获得很多大都市,我想使人民安居而不乱,我想使士人能够卖力,我想使日月正当其时,我想使圣人能够自己来,我想使政府能够治理得很好,应该怎样做才好呢?”  孔子答道:“诸侯和天子,问我这个问题已经问得很多了,但从没有像你问我的这么具体,可是这些都可以做到。我听说,两国国君相亲近,就能使国家长久;君给臣以恩惠,臣对君尽忠,就能永保都城;不要杀没有罪的人,不要放走有罪的人,那么人民就不会乱;对有用的士人赏以俸禄,他们就能为你卖力;尊天神,敬鬼神,日月就能当时;刑罚运用恰当,那么圣人就能自来;尊敬贤人,使用能干的人,那么政府就能治理得好。”  梁君说:“哪有不这样的呢!”
------------卷七 治理的大道(3)------------
  19. 为政之道各不相同  子贡说:“叶公向夫子问为政的道理,夫子答道:‘为政的道理,在于使附近的人欢悦,远方的人来归附。’鲁哀公又向夫子问为政的道理,夫子答道:‘为政的道理在于了解臣下。’齐景公又向夫子问为政的道理,夫子答道:‘为政的道理在于节俭。’这三个人向夫子问为政的道理,夫子答的各不相同,这样说来,是不是为政就有不同呢?”  夫子说:“荆这个地方土地广阔,而都市狭小,老百姓缺乏向心力,所以治国就要让附近的人欢悦,远方的人来归附。哀公有臣子三个,他们对内结成党羽,而迷惑他的人主,对外拒绝诸侯宾客,而欺骗君王,所以说为政在于了解臣下。齐景公花钱去建筑台榭,纵欲于苑囿,让自己的五官不停地得到快乐,在顷刻之间,一口气把三个百乘之家赏赐给别人,所以说为政的道理在于节俭。这三点都是为政的道理。《诗经》上说:‘离散带给人们痛苦,应该让他们各安其所才对。’这是哀伤离散所造成的祸乱。‘这些谗人不能尽职,只是找君王的缺点来迎合。’这是哀伤奸臣蒙蔽人主所造成的祸乱。‘老百姓正愁苦呻吟,国库空虚,没有东西抚恤百姓。’这是哀伤浪费不知节省所造成的祸乱。细察以上这三种情况,为政之道怎能相同呢!”  20. 心已关闭  公仪休在鲁国做宰相。鲁国的人君死了,左右的人请求把门关起来。公仪休说:“不要关吧!池渊我不纳税,蒙山我也不征赋,我也不颁布不近情理的法令,我的心已经关闭起来,还要关什么门呢?”  21. 子产治国  子产做郑国宰相,简公对子产说:“宫里的事不用你管。宫外的朝政我不干涉。衣服穿的不美观,车马不修饰,子女不整洁,是我的羞耻;国家政治不清明,封疆的诸侯不守正道,是你的羞耻。”子产做郑国宰相,一直到简公死去,国内太平,国外诸侯也相安无事。  子产治理国政,选择能干的人担任适合他的工作;冯简子长于决断,子太叔秀美,而又有才华;公孙挥知道四邻诸侯的情况,而又能辨明大夫的族姓、官职爵位,又善于辞令;裨谌善于出谋划策,但在野外谋划往往就正确,而在吵杂的都市里面就办不到。所以郑国只要一有事的时候,子产就载着裨谌一同到野外去,让他去想出办法,而让冯简子来决断,又让公孙挥来负责言语上的应对,然后交给子太叔去做,藉以应对宾客,所以就很少把事情办坏。  22. 忠、信、敢  董安于治理晋阳,向一位跛腿的老人请教为政之道。那位老人说:“要忠、要信、要敢。”董安于问:“要怎样忠?”答道:“忠于人主。”又问:“要怎样守信?”答道:“对于人主的命令要信守不渝。”又问:“要怎样勇敢?”答道:“对于不忠不信的人敢去铲除。”董安于说:“有了这三样就够了。”  23. 亲力亲为  魏文侯派西门豹去治理邺县,并且指示他:“一定要成功、成名、施行仁义。”  西门豹问:“请问要怎样才能成功、成名、施行仁义?”  文侯说:“你去吧!没有哪一个城邑没有贤明的人,也没有哪一个城邑没有不喜欢宣扬别人的缺点,隐蔽别人优点的人。对于贤士,要多多去亲近他;对长于辨驳的人,要学习他;喜欢揭露别人的缺点,隐蔽别人优点的人,要接近并观察他。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眼睛看到的,还不如亲自去实践,亲自去实践,还不如用手细加辨别。一个人刚开始做官,就好像走进晦暗的房子里一样,时间越久才越明亮,明亮才能治理,治理了才能成功。”  24. 宓子贱会用人  宓子贱治理单父,他只管弹琴而不亲自操劳,就把单父治理得很好。巫马期也治理过单父,他早出晚归,日夜都不休息,亲自去处理政务,而单父也被治理得很好。  巫马期向宓子贱请教他治理单父如此轻松是什么原故。宓子贱说:“我是注重用人,你是注重自己去操劳;亲自操劳,当然辛苦,善于用人,当然就轻松。”  人家说宓子贱是个君子,四肢轻松,耳聪目明,平心静气,而百官各尽所能,各安其位,顺其自然罢了。巫马期就不是这样。为应付事情而劳心劳力,为推行命令而事必躬亲,虽然治理了单父,但是还没有达到最好的境界。  25. 求贤  孔子对宓子贱说:“你治理单父而大家都很高兴,你告诉我,你怎样治理的。”答道:“我对他们的父亲像自己的父亲,儿子像自己的儿子,同情孤寡而哀悯丧家。”  孔子说:“这是好的小行为,小民会归附你,但是还不够。”又答道:“把他们当作父亲看待的有三人,把他们当长兄看待的有五人,把他们当作朋友看待的有十一人。”  孔子说:“把他们当作父亲看待的三个人,可以拿孝道教老百姓了;把他们当作长兄看待的五个人,可以拿友爱教老百姓了;把他们当作朋友看待的十一个人,可以拿学问劝勉老百姓了。这是中等的好行为,人民会归附他,然而这还不够。”  又答道:“这里老百姓比我贤能的有五个人,我尊敬他们,他们都教我治理单父的方法。”  孔子说:“想要做大事,道理就在这里。以前尧舜平易近人,卑微谦躬,来探听和观察天下,一定要访求贤人,能够为国家推荐贤能,百姓都归向于你,而神明也会暗中奉你为主。你所治理的地方虽不大,但是你所治理的方法却很正大,可以说是继承了尧、舜啊。”  26. 做官如高山深渊  宓子贱做单父邑宰,向孔子辞行。孔子说:“做官不要轻易表明态度,不要一望见他就答应他;轻易地答应他,就失去自己的立场,轻易地拒绝他又使自己陷于闭塞的境地。要像高山深渊,抬头看不到顶,测量它也测量不到底。”  子贱说:“是的,怎敢不接受您的指教?” 卷七 治理的大道(4)------------
  27. 治民如钓鱼  宓子贱做单父宰,经过阳昼那里对他说:“你也有什么高见要送给我吗?”  阳昼说:“我年纪小的时候很贫贱,不懂得治理人民的方法。现在,有两个钓鱼的方法要告诉你。”  子贱说:“你钓鱼的方法是什么?”阳昼说:“如投下纶丝,不放鱼铒而只有鱼钩,前来上钩的,钓到的是阳桥。这个鱼很单薄而肉也不好吃;又像有又像没有,又像吃又像不吃,而放下装饵的鱼钩钓到的这就是鲂鱼;这个鱼肉多而味道也好。”宓子贱说:“好。”  他还没有到单父,那些达官贵人都来到大路上迎接他。子贱说:“赶快驾车,赶快驾车。阳昼所说的阳桥到了。”到了单父后,他就请那里的地方父老贤达来共同治理单父。  28. 做官的得失  孔子的哥哥有个儿子叫孔蔑,和宓子贱同时作官。孔子经过孔蔑那里,就问孔蔑道:“你做官以后,你得了些什么,又失掉些什么?”孔蔑回答说:“自从我做官以来,没有得到什么,却失掉三样东西:公务太繁重,哪有时间研习学问,因此我的学问有很多不明白,这是我第一件损失;待遇太少,连粥也吃不饱,粥都吃不饱,当然就无法照顾亲戚,亲戚就因此更加疏远了我,这是我第二件损失;公事多半都是很急迫的,没有时间吊孝,也没有时间探望病人,因此朋友也就更加疏远了,这是我第三件损失。”  孔子听到不高兴,又去见子贱,说:“自从你做官以后,你有什么损失?”子贱说:“自从我做官以后,没有损失反而还有三点收获:当初所读的书,现在都实践了,所以我的学问更加明白,这是我第一件收获;待遇虽然不好,但是让亲戚都能有一口稀饭吃,所以亲戚就更加亲近,这是我第二件收获;公务虽然日夜都很急迫,吊孝探病还是照常,所以朋友更加亲近,这是我第三件收获。”  孔子对子贱说:“子贱,你这样的人真是君子啊!真是君子啊!鲁国如果没有许多君子,你到哪里去学得这样做人的道理呢?”  29. 晏子治政  晏子治理东阿三年,景公把晏子叫来,责备他:“我原以为你行,才叫你治理东阿,现在你并没有把东阿治理好,你回去好好反省一下,我将要惩罚你。”晏子答道:“我请你允许我另外改变一个方式来治理东阿,如果三年还是治不好,我请求处死。”景公同意了。  第二年,晏子就献上收入的帐本,景公欢迎他,并向他道贺说:“你治理东阿治理得很好。”晏子答道:“以前我治理东阿,没有人情拜托,也没有贿赂,鱼池里养的鱼,用来造福穷百姓。在这个时候,老百姓没有一个挨饿的,但是君王反而责备我;现在我治理东阿,人情拜托和贿赂都来了,并且碰到搜刮人民的事就做,国库收入少,又侍奉左右,鱼池里养的鱼,都被权势人家占有。而老百姓们有一大半人都没有饭吃,你反而欢迎我,恭贺我。我不能再治理东阿了,请求你保全我的骸骨让我回去,不致于挡住贤能的人为你效忠的机会。”景公于是下席谢罪说:“请你勉强再治理东阿,东阿是你的东阿,我不再干涉你。”  30. 宽以正  子路治理蒲,去见孔子,说:“我愿意接受您的指教。”孔子说:“蒲地多壮士,又难治理。可是我告诉你,只有谦恭而又客气,才可以使勇者畏惧;只有宽大而又正直,才可以容纳别人;只有谦恭而又廉洁,才可以亲近尊长。”  31. 君子慎言语  子贡做信阳县令,临上任向孔子辞行。孔子说:“要努力去做,要顺从民意,要把握他们的时间,不要强取,也不要攻伐,不要施暴,也不要劫夺。”  子贡说:“我在年轻时侍奉君子,君子是否也有劫夺行为呢?”  孔子说:“没有才德的人攻伐有才德的人,这就叫做劫夺;贤能的人攻伐没有才德的人,这就叫做伐;命令松弛,而诛杀紧急,这就叫做暴;拿人家的长处当作自己的,这就叫做盗。君子的劫夺,难道一定是金钱吗?  “我听说,懂得做官的人,一定奉行法令,做对人民有益的事。不懂得做官的人,一定是违法而又侵害人民的权益,这都是怨恨产生的由来。做官要平实,在金钱面前要廉洁,廉洁平实的操守不可破坏。  “埋没别人的长处,这就叫做蔽贤;宣扬人家的缺点,这就叫做小人;对内不相规劝,而在外却互相诽谤,这就叫做不足亲;称赞别人的长处,对别人有勉励作用,而对自己也没有损失;说人家的缺点,对别人没有好处,反而对自己有害处。所以一个君子说话要小心,不要抢着说,选择该讲的话讲,让口耳一致。”  32. 成大功者不小苛  杨朱去见梁王,说治理天下就像运转手掌那样容易。梁王说:“先生你有一妻一妾还管理不好,三亩的田地还不能把草除尽,为什么说治天下就像运转手掌那样容易?”  杨朱说:“我说这话是有理由的。你不看看那些羊嘛,那一百只的一个羊群,叫一个小孩子带着棍子去跟着它,想到东边就到东边去,想到西边就到西边去;你如要让唐尧牵着一只羊,虞舜拿着棍子跟在后面,这样,马上就有祸乱。我听说,一条能够吞舟的大鱼,不会在浅滩里游,鸿鹄高飞,不会停在污池里,为什么?由于它们的志气远大。黄钟大吕,不能伴奏复杂的舞,因为它的音节疏阔。办大事的人,不要过问小事,成大功的人,不要在小处苛刻,就是这种说法。”
------------卷七 治理的大道(5)------------
  33. 景差做宰相  景差做郑国宰相。郑国有个冬天涉水过河的人,小腿部分受了寒。后来景差经过那里,请那人上车,并且拿衣服给他盖好。  晋国叔向听到了就说:“景差做一国的宰相,治国能力也太差了点!我听说一个能干的好官吏来了三个月,就把沟渠修好,桥梁也造好了,六畜都不必涉水湿足而何况是人呢?”  34. 食有劳而禄有功  魏文侯问李克:“要怎样治国?”  答道:“我听说治国的方法,吃公家饭的人要贡献其劳力,禄位要给与有功的人,要任使有能力的人,赏罚要严格执行。”  文侯说:“我赏罚都很妥当,可是老百姓仍然不归附我,是什么缘故?”  答道:“国内是否有放纵游乐的人呢?我听说,夺去那些游荡之民的俸禄,以分给来自四方的人士。他的父亲因有功而受俸禄,他的儿子却无功而享受,出门乘着车马,穿着华丽的狐裘,以此为荣耀,回来就演奏竽琴等乐器,过着奢侈的生活,而扰乱了乡里的教化。如果是这样,就要夺他的俸禄,来给四方的士人,这就叫做剥夺放纵游乐的人的权利。”  35. 社鼠与猛狗  齐桓公问管仲:“国家最可怕的是什么?”  管仲答道:“最可怕的就是那不容易消灭的社鼠。”  桓公问:“这是什么意思?”  管仲答道:“社是用很多树木扎起来,上面涂以泥巴,鼠就因此寄生在里面,如果用烟火去熏它,又恐怕把树木给烧掉。如果灌水,又恐怕把涂上去的泥巴冲坏,这就是因为有所顾忌的缘故,而无法把鼠捕杀掉。国家也有社鼠,人主的左右就是社鼠。对内来说,遮蔽人主的耳目,让他分辨不出善恶;对外来说,向老百姓卖弄自己的权力,如果不杀他,又败坏国家政治。要杀他,又怕被人主庇护,这也就是国家的社鼠。有卖酒的人,把酒器弄得很干净,挂在外面的酒幌子也很大很大,但是很久过去了酒都卖不出去,也就变酸了。问他的左右邻居为什么会如此,邻居们说:‘你的狗太凶猛,人家提着酒器来了,并且要买你的酒,狗迎过来要咬他,这就是酒酸了也卖不出的原因。’国家也有猛狗,那些当权的人就是。有本领的人,想要为主上效忠,而那些当权的人就迎上去阻止他,这也就是国家的猛狗。左右的人是社鼠,当权的人是猛狗,那些有本领的人就永远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这是治理国家最担忧的事。”  36. 为政何患  齐侯问晏子:“治理国家最可担忧的是什么?”晏子答道:“最担忧的是怕善恶不分。”齐侯又问:“怎样去明察?”答道:“要谨慎地去选择左右大臣。左右大臣都是好人,那么文武百官都能各尽所能,而善恶分明。”  孔子听到了就说:“这话很正确。能贡献忠言,那么虚伪的话就不会听到;不贡献忠言,那么虚伪的话就要进来了。”  37. 与民共甘苦  复槁的国君到齐国去朝见桓公。桓公问他治理人民的情形,复槁的国君不答,只有来回摸着自己的嘴,捏住衣衿,按住心口。桓公说:“这是表示和人民共甘苦同饥寒啊!你都把我当作圣人,所以不用多说就知道了。”因此桓公送给他千金之礼。  38. 为政要公平  晋文公的时候,翟人献上大狐和文豹的皮。文公就叹息地说:“大狐、文豹有什么罪?你要它们的皮?”大夫栾枝说:“地广而不平,财物聚集而不分散给人民,难道不就是大狐和文豹遭难的原因吗?”文公说:“真会说话啊!”栾枝说:“地广而不平,别人将要来平分它;财物聚集而不分散给人民,人民将要来争抢它。”于是晋文公就把土地分配给人民,发散财物去救济穷人。  39. 分地予民  晋文侯问舅犯为政之道,舅犯答道:“分熟的东西给人民就不如分生的,分生的又不如分地;把土地划开分给人民而增加他们的爵禄。所以,君王拥有土地而人民就会富有,君王失掉了土地,人民就会贫穷。古时所谓招集军队去作战,就是用的这个方法。”  40. 为政不可不慎  晋侯问士文伯:“三月初一有日蚀,我不明白其道理。《诗经》上所谓:‘那天有日蚀,会有不吉的事。’这是什么意思?”  答道:“这是指国家治理得不好;国家政治不清明,自己将遭到日月的谴责,所以不能不谨慎。为政之道有三点:一要按照人民的需要去做;二要选择贤能的人;三要顺从时势。”  41. 暴政当道  延陵季子到晋国去,刚一入境就说:“唉,是一个暴政当道的国家!”走进它的都城就说:“唉,是一个耗尽民力的国家!”站在它的朝廷上就说:“唉!是一个混乱的国家!”  跟随他的人说:“你到晋国时间还不长,为什么说出这样的话,而一点也不迟疑?”  廷陵季子说:“是的,我走进他们的国家,看到田地荒芜,杂草长得很深,我由此可以看出他们的国家正陷入暴乱。我又走进他们的都城,看到新建的房子反而没有旧房子美观,新墙反而不及旧墙高大,我由此可以知道他们的民力已经耗尽。我站在朝廷上,看到皇上只看而不问,那些大臣们都自夸自己的能力,而不对皇上谏诤,我由此也就可以知道他们的国家是混乱的。”
------------卷七 治理的大道(6)------------
  42. 王者遗风  齐国所以不如鲁国是因为姜太公的贤能不及伯禽。伯禽和姜太公都接受周天子的分封,各人都到自己的封国去了。  三年之后,姜太公返回述职,周公问道:“你为什么治理得这样快?”答道:“尊重贤人,先由较远的做起,然后再到亲近的;先从义做起,然后再行仁。这是称霸天下的做法。”周公说:“太公之恩泽可以延续五代。”  五年之后伯禽回来述职,周公问道:“你为什么治理得这样难?”答道:“先尊敬自己的亲人,由内而外,先行仁,然后再行义。这是王者的做法。”周公说:“鲁国的惠泽可以绵延十代。”  所以鲁国有王者的遗风,就是仁厚;齐国有霸者的遗风,就是武政;齐国所以不如鲁国,是由于姜太公的贤能不及伯禽的缘故。  43. 挂牛头卖马肉  齐景公喜欢妇人作男人的打扮,于是全国的人都照着去做。景公就派人去禁止:“凡是妇女作男人打扮的,把她的衣服撕破,把她的带子扯断。”可是衣服撕破,带子扯断,大家彼此相望一番仍不能禁止。  晏子来见景公,景公就说:“我派人去禁止女扮男装,凡有此现象,撕破她的衣,扯断她的带,结果大家彼此相看一番而并没有就此停止,这是为什么?”  答道:“你叫她们在内宫里穿,而在外面又加以禁止,这就好像在门口挂着牛头而偏要卖马肉一样;你为什么不叫她们在内宫里也不要穿,那么在外边她就不敢穿了。”景公说:“好极了!”于是就禁止在宫廷里女扮男装,不多久全国也就没有人敢如此打扮了。  44. 晏子以身做则  齐国人很喜欢让车毂互相碰击来取乐,禁也禁止不住。晏子很担忧,就造了很多新车配上良马同别人车子相碰击。并且说:“车毂互相碰击是不好的,是我祭祀不小心,日常起居不够庄重吗?”于是下车,丢掉车子就走了。这以后齐国人才不以此为乐。  所以,下令禁止一件事,而自己不先做,老百姓也不会听从。所以要感化人民,不如自己先以身作则。  45. 小中见大  鲁国的法律规定,鲁人有向诸侯赎回臣妾的,可以向府库里拿钱。子贡向诸侯赎人却退还了应得的钱。孔子听到了就说:“你错了。圣人行事,可以转移风气,改变习俗,他的做人处事的原则,不仅可以适用于他自己,而且也可以教化老百姓。现在鲁国有钱的人少,而贫穷的人多,把人家赎回而接受人家的钱,就是不廉洁;不接受,那么以后就不要再赎。从现在开始,鲁国人就不再赎人了。”孔子可以说是最善于教育人民的了。  所以老子说:“能观察到小的方面,就是明。”  46. 孔子作司寇  孔子见季康子,康子没有说话,孔子又去见他。宰予说:“我听到夫子说:‘王公不聘请,我不出来。’现在我的老师任鲁国司寇时间不长,但拜见王侯好几次了。”孔子说:“鲁国因为人民互相欺压,以兵力相侵犯的时间很久了,而有关官吏不加过问,现在请我去治理,什么事该比这件事更重要呢?”于是鲁人听到就说:“圣人将要治理国家,我们为什么不先来自我检讨一番?”从这以后,国家就没有什么好争斗的人了。  孔子对弟子们说:“离开山头十里,蟪蛄的声音还在耳边,国家大事不能忘怀,也正和此相同。”  47. 鲁风  古时鲁国的习俗,涂里的守门,罗门的打猎,妆门的捕鱼,只有这三者合乎礼,所以孔子赞美它。在涂里之间,富家替贫家出钱。罗门的猎物,家里有父母的就多拿一点,没有父母的就少拿一点。妆门之渔,家有亲人的就拿大的,没有亲人的就拿小的。  48. 四民  《春秋》上说:“四民均等,王道就能兴盛,而老百姓各安其份;所谓四民,就是士农工商。”  49. 淫风之兴  婚姻的制度破坏了,男女的关系也就乱了,(禁止)的风气也随之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