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玩eve的平板:《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31:01

《愚公移山[1]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自读,解字词,初晓文意,提出问题。

2、了解文言文表疑问的几种句式。

3、探讨愚公移山的精神及在当下的意义。

4、与《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比较。

教学重点

1、学会用批注评点方法,阅读文章,探讨愚公的移山意志。

2、从讨论思想内容入手,带动对词语句子的深入研究,解决词语句子的译释。

学习方法:

批注评点法

学习程序:

初读释文——抄读质疑——批注评点——悟读升华

老师示范:

运用批注评点法阅读文言文

1、引导学生初读原文,识文断句,初晓文意。

2、抄录原文或在原文空白处,用批注评点导读提纲指导示范学生。

3、师指导学生归类批注评点。

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2] ,方七百里,高万仞(rèn),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现位于,河南省济

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3]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zēng)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4] 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以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5] (sǒu)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6] ,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7]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列子·[8] 汤问[9] 

 

 批注:


 [1]阅读本文注意四点:1、这是一篇目寓言,,是虚构的,不是历史,也不是地壳变动的描述;2、虽然是虚构、想象的,但并不随意,而是有一定分寸;3、无限的人力战胜有限的山,是一种情感、意志,但在实践中是不可能的;4、愚公口头辩论上的一时急智,智叟一时语塞。

 [2]二山实有。

 [3]愚公毕力平险,其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疑未解,搬山之事已动。结局如何?

 [4]两个“杂”字,一个“遂”字,让人对搬山的可行性生疑。

 [5]愚公坚信人的精神力量,不愚,实为智公;智叟 ,不信人定胜天,不智,实为愚叟。

 [6]劳动力(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之体积有限(山不加增),有无限对有限,只是时间问题。

 [7]一个疑问:既然是虚构是超越现实的想象,作者为什么不让愚公用实践来证实自己呢?结局却是:操蛇之神惧,帝感其诚,命力士搬山。

 [8]愚公因感动天帝而胜利,中国共产党要感动的天地是人民,只要有了人民的拥护,不管什么样的大山都不在话下。——毛泽东

 [9]在强调人的意志的决定作用这一点上,《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属于同一母题。前者是寓言,后二者是神话,皆虚构想象,但前者系个人创造,后者为民族集体的想象。可用此拓展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