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平板安卓升级:快乐离我们有多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3 21:47:26


  

                                         快乐离我们有多远?

  人生目的就在追寻快乐

  我们在世上的生命是有限的。成千上万的人可能在同一个时间出生,有些人只能活上几天或几周,然后病痛或其它的原因就夺去了他们的生命。有的人得活上百岁,体验生命中的种种滋味:成功、失败、喜悦、憎恨与爱。没有人能知道自己会碰到些什 么 。但是不论我们是活上几天或一百岁,总会碰到一个基本的问题:我们活着的目的是什 么 ?生命的意义在哪里?

  人生的目的就在追寻快乐。听起来像是老生常谈,西方的哲学家从亚里斯多德到现代的威廉·詹姆斯,都同意这样的说法。但是一个人追求快乐,会不会就是一种自我中心或自我放纵的本能?其实并非如此。事实上,许多的研究都显示:不快乐的人通常是自我中心、退缩、无趣、与人敌对的。相对的,快乐的人通常比较喜欢社交、有弹性、有创意,而且比不快乐的人更容易调整生活中的挫折感。最重要的是:他们比不快乐的人更懂得付出爱与宽恕。

  这些研究者也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发现快乐的人有些特定的特质,像是心胸比较宽大,愿意接触人、帮助人。

  利他主义能带来立即的利益

  大约两年前,我参加在美国举办的医学研讨会,一位与会的心理学家提出一项长时间进行的研究调查结果。他提出了一个难以辩驳的结论,似乎不相称的过度使用第一人称代名词﹝“我( I )”,“我( me )”和“我的( mine )”﹞,与过早死亡,高血压和心脏病之间有关联性。我认为这个调查结果非常有趣。科学研究好像暗示过度的自爱与个人身体不健康之间有相当的关联性。

  相对的,如果你将焦点从自己转移到其它人,把对自己的关心转移到对别人的关怀,培养关心别人幸福快乐的想法,你的生命会立即开展,也能帮助你努力向外开放。换句话说,不论是从信仰或俗世的观点,也不论是为了长期的心灵发展或立即的报偿,培育利他心的修练都能产生立即的效果。我可以告诉你我个人修练利他心和关心别人的经验,那会马上使我更冷静和更有安全感。因此,利他主义能带来立即的利益。

  当你养成了这样的理解力,明白自我并非真的是独立存在的实体,就会开始自省,于是你会看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依赖与关联。虽然很难说光省思这些事情就会产生深刻的心灵体验,但至少会有一些效果。你的心会更开放。在你内心某些事情会开始改变。因此,即使是在短期的状态下,转变这两种态度,从自我中心转向以他人为中心,从自我 独立 存在的看法变成彼此依存的看法,都很明确地有正面的效益。

  “有能力,就帮助他人。没能力,至少不伤害。”帮助他人是生命真正的目的,会带来最大的满足。发自诚恳的动机去助人的行为,会带来两种结果:让自己满意及让他人获益。这是相当美好的一件事。

  即使你想要自私,也要明智的自私,不要狭隘的自私!有智慧的人会想到别人、尽可能真诚地服务别人,服务的目的不是为了要骗他们,而是真诚的。把自己当作次要的。最终的结果是你会得到最大的好处。

  练习利他不是属于宗教的,这是人生真诚的路,人真正的品质。...身为人类的我们,要活得有目标、有意义。吃东西只会造成排泄,这不是我们的人生目的!人生的目的是发展良好的、温暖的心。

  有许多研究显示:发展慈悲心与利他对个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益。密西根大学研究中心的詹姆斯·浩斯做了一项调查,发现常做善事,待人仁慈有爱心,会让一个人对生命更有期望,而且活力无穷。另一些有关身体与心智的医学研究也显示出同样的结果,证明积极正面思考的心智,对身体健康确实有帮助。

  正面的思考不但对身体有帮助,慈悲与关怀的行为也能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许多研究都显示,帮助人能产生快乐的情绪、稳定的感觉,而且减少压力。哈佛毕业的乔治·维蓝特做过一项长达三十年的研究,他发现利他的生活方式是保持精神健康的重要元素。

  另一项由亚论·路克斯针对几千人所做的研究发现:经常参与社会工作、义务帮助别人的人表示,他们活力充沛,感觉温馨,精力十足,而且总是开开心心的。他们显得心情平静,对自我的评价也较高。这些关怀的行为不只对稳定情绪有帮助,而且对纾解压力或行为失常都有效益。

  快乐的基本要素

  追求快乐的第一步就是学习, 我们首先要学的是,负面的情绪与行为对我们有什 么 伤害,而正面的、积极的情绪对我们有什 么 帮助。我们要了解的是,这些负面情绪不但会伤害到个人,同时也会伤害到社会,甚至全世界。我们先有这样的了解,就能够面对、克服这些想法。相对的,我们也要了解正面的思想与行为有哪些益处。一旦清楚明白了,不论有多困难,我们都要学着珍惜、发展、增强这些特质。这是一种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的学习过程。经过这样的学习,分辨出哪些情绪是好的,哪些是坏的,我们就能慢慢改变自己,而且觉得 “掌握快乐的秘方就在我手中,我的命运操之在己,我一定掌握住机会!”

  “ 我们的人生要积极乐观。我们生下来不是要制造事端,伤害别人的。要让生命有价值,我想我们必须发展人性中优美的特质——亲切、仁慈、怜悯。这样我们的生命就会更有意义、更平静、更快乐! 这是最关键的因素。一旦你了解慈悲不是幼稚或多愁善感,一旦你明白慈悲的真正价值,你会立刻发展出慈悲之心,而且愿意自动自发的学习。

  “一旦你在心中发展出慈悲心,然后变为行动,你对别人的态度自然就不同了。如果你用慈悲心与人交往,你与人之间立刻会减少恐惧担忧的感觉,而且都能用开放的心胸接纳彼此。你们之间的互动会是非常友善的。这样的态度会让你愿意接纳别人,别人也愿意跟你亲近。就算那个人不友善,对你的回应不是积极而正面的,至少你自己做到了开放心胸,在必要时也有随时改变的弹性。你的心胸开放时,至少你能与他人自由自在地谈话。但是如果没有慈悲心,如果你觉得被排斥、愤怒、冷漠,就算你跟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在一起,你也会觉得不舒服的。

  “我想在大多数情况下,一般人都希望一开始时别人是用正面的态度来对待自己,而不是由他们自己开始如此对人。我认为这是不对的。这会在人与人间建立起一种藩篱,让双方感觉更孤立而已。如果人想要克服孤立与寂寞的感觉,就要从改变你自己的态度开始。心怀慈悲与人相处就是最好的方法。”

  我已经慢慢可以感觉到他的确是个不会感觉孤单寂寞的人,同时也有一些证据支持他的说法。最通常的证据就是我看他与陌生人沟通的方式:他的态度一定是积极而主动的。显然的,这些人际间的互动绝非偶然,也不是单纯来自他好交朋友的天性。我感觉到他花了很多时间在培养慈悲心,而且每天不断地练习、训练自己,让自己随时随地皆能心怀慈悲,与别人做良性的互动——这正是任何一个感觉孤单的人所需要学习、也实际有用的方法。

  幸福与快乐有一些基本的要素,比如健康的身体就是快乐生活的一个基本条件。另一个要素是头脑的清晰灵活,当然财富的累积也是其中的一项。此外,我们也都相信要过着圆满快乐的生活,我们的身边必须要有值得信任与依赖的朋友。

  这些要素都是快乐的来源。但是一个人想要过着真正快乐圆满的生活,却必须从精神层次开始,也就是 你心智的思想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 。这才是最困难的地方。

  如果我们能从积极面来善用自己的最佳状况,比如我们有健康的身体或财富,可以因此而帮助别人,这就会让我们过着快乐的生活。当然我们也会享受一些事,如清晰灵活的头脑、成功等等,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心理状态,缺乏精神层次的指引,这些快乐只能持续很短的一段时间。举例来说,如果你在心中隐藏着恨意或愤怒,久而久之,你的健康就会出问题。这也是毁灭一个人的重要因素之一。相对的,当你的精神无法获得快乐时,物质或肉体上的满足绝对不能让你变得更快乐。换句话说,当你的心灵境界能保持着宁静、和平的状态时,就算你的健康很糟糕,你也会是个非常快乐的人。或是你拥有大量的财富,但心中却充满愤怒与憎恨时,你会有抛弃一切、毁灭一切的想法,在这样的情况下,财富对你来说已毫无意义了。今天有许多强调心灵成长的团体或个人,但是其中却很少有活得快乐的人。在美丽而富裕的表象之下,其实是紧崩的心情、沮丧的情绪、不必要的争端,甚至是药物、毒品的依赖,更糟的是自杀。所以很明显的,财富并不能带给你所要追寻的幸福快乐。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朋友身上。当你心中充满愤怒与敌意时,即使是一个最亲近的朋友,也可能变得冷酷无情、令人讨厌了。

  一旦你缺乏内在的修养与训练, 没 能拥有宁静安详的心,无论外界的情况如何,都无法帮助你找到你想要的幸福与快乐。换句话说,只要你能拥有宁静安详的内在力量,就算你缺乏外在的资源,没有足够的生活必需品,你还是有能力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古柯卤带来的冲击,海洛因创造的高潮、酒精的醺然、淫乱的狂野、赌博的刺激都是种享乐 ... 虽然我们找不出一个容易的方法来避免这些具破坏性的享乐,但所幸我们还有一个起点可依循。我们可以随时提醒自己:我们要追求的是快乐的生活,而非享乐。 这是一个你绝不会混淆的事实。只要我们能将这样的想法放在脑海中,我们就很容易避免掉那些会让我们受伤的事情,而那些事很可能是让我们觉得极端享乐的。

  有一个更好的方法是:在做每个决定之前,先问自己:“这会让我快乐吗?”这个问题虽然简单,力量却是无穷,可以运用在生活中每一个细节上,从拒绝吸毒到拒绝第三块香蕉奶油派都有效。将这个问题放在脑海中,我们不会再有被拒绝的感觉,而会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追寻的是人生永无止境的快乐。这种快乐 是稳定而持久的。不论我们的人生有什 么 样的高低起伏变化,这样的快乐情绪都会永远跟随着我们。这是种正面的情绪,能帮助我们做正确的抉择

  人生所追求的一些基本的快乐,比如我们肉体所需要的食物、衣服、住处,都是必须要满足的。一旦这些快乐获得满足,情况就很清楚了: 我们并不需要更多的金钱,不需要更成功更有名,也不需要更完美的身材或更理想的伴侣。就在此时此刻,我们有一个清醒的头脑与心智,就足够我们追求人生的快乐了!

  锻炼心智到什么程度 决定我们是快乐或痛苦

  如果一个人基本的心态是庄严宁静的,那么内在的平静就可以胜过肉体的痛苦经验。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一个人受到忧郁、焦虑或任何悲伤情绪的干扰,那么就算他能够享受到物质上的安逸舒适,却仍然无法真正体验到幸福快乐。所以这就表示了在塑造有关快乐与痛苦的经验时,我们的心智状态,包括态度与情绪,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以身体锻炼来说,某种程度的压力有时候对建立起规律的训练是很有效的,但是心智的训练却需要先改变我们的心与头脑,而这绝非强迫所能致。一定要在心甘情愿的接受这样的基础之下,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承认某种特定的态度与方法对自己是有益的,而另一种方式是有害的才行。只有这样彻底的认知之后,我们才会心甘情愿的去追随一种心灵的锻炼。也只有走上这样的灵修之路,我们才能真正的改变心智。

  我们决定要改善内心的愤怒与憎恨的能量时,绝不是像嘴巴说说那样简单,如果你只是很浮面的期许:“期望愤怒不要出现在我心中。”或是“但愿我能摆脱憎恨!”这样是不管用的。虽然这可能也有点帮助,但只是许愿并不能真正的帮助你多少。你必须要非常的努力,依照清晰明确的训练方法来自我训练,而且终身奉行不 渝 。 要减轻愤怒的能量,就要加强相对的力量,也就是利他主义,这就是训练心智的方法。

  为了要降低负面情绪如愤怒或憎恨的影响力,我们需要加强相对的化解力量,也就是爱与慈悲。

  从内在培养积极正面的态度,关键就在不断的锻练。人的思想与情绪的本质就是你越锻炼,越能发挥与强化这样的特质。

  痛苦的根源在我们内心,快乐的根源也在我们的内心。从这当中,我们获得了关键性的洞察力: 我们能够锻炼心智到什么程度,就能决定我们是快乐或痛苦。 经过锻炼的心智,经过转化的精神状态,能导致快乐,反之,未锻炼过的心智则受制于苦恼的力量,结果会导致痛苦。

  如果想要一直快乐下去...

  如果想要一直快乐下去,那就必须先认知人生是痛苦的事实。刚开始,这也许很教人沮丧,不过从长远来看,我们还是有所得的。那些宁可对现实视而不见,而去吸毒、去沉溺在某种盲目信仰的喜乐假象里,或让自己忙得没有时间思考的人,只能躲得了一时。当他们又不得不去面对问题的时候,就会惊慌失措...

  从佛教的观点来说,去反省人生是痛苦的现实,并不会让我们万念俱灰,成为悲观主义者,而是带我们去发现那些痛苦究竟是怎么生出来的——从贪欲,从嗔恨,从愚痴——然后从中把我们解放出来。愚痴在这里的意思,是指没有办法对众生和万物的真正本质有所了解。愚痴也是前面所提到的另外两种毒素的成因,一旦愚痴消失,贪欲和嗔恨就再也没有了根柢,那么痛苦的泉源就会枯竭了。结果就是会产生一种,再也不用受制于各式各样负面情绪的、利他主义式的快乐。

  少想到自己,多关心别人,也是一个对抗焦虑的好办法 。假使我们真能看到别人的困难,那么自己的就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我们去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们的信心会增加,焦虑就会减少。当然,要真心真意地想助人,如果只是为了让自己不再困扰,那么我们最后还是会回到原点,不得不去面对自己的恐惧。

  若有烦恼存在 就不可能真正快乐

  我们一般世人觉得快乐的这一种感受,虽然它是快乐的,它不是痛苦的,可是佛陀却跟我们说:世间的这种安乐、或世间的这种安乐的享受,这个感受本身虽然不是痛苦的感受,可是它是属于痛苦的性质,因此说「坏苦」。但是最主要要了解的痛苦是什么呢?是「行苦」。如同《释量论》中说到:只要是由烦恼所生、由烦恼因缘所成,将来会持续让我们生起烦恼的这个五蕴 ( 近取蕴 ) 就是「行苦」,也就是说,凡是被烦恼操控之后,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安乐可言,这就是「行苦」,这点是我们必须要去了解的。如果我们所认知的痛苦只是一般世间所谓的痛苦感受的话,那不需要刻意去学习,不要说我们,就连动物、畜生道,他们也自然了解。佛陀跟我们强调的,我们需要去了解的痛苦是什么呢?我们世人认为这是快乐的这个感受,它不只是痛苦以外,只要是由烦恼所造成的、被烦恼所操控的,这一切都是痛苦的。虽然我们有说到由业力而去形成这种种的痛苦,可是这业力是由什么而形成的?也是由烦恼而形成的。所以只要有烦恼存在的话,我们就没有真正快乐的一天,于是把烦恼视为仇敌而去做对治,这才是真正知苦的用意。

  能够直接对治烦恼的主要的对治力是什么呢?就是了解无我的智慧,这个智慧不是很单纯的了解无我而已,而是缘空的毗婆舍那才有办法直接对治烦恼。为了能有缘空的毘婆舍那 ( 缘空的胜观 ) ,在此之前,我们必须要有缘空的止 ( 缘空的定、缘空的奢摩他 ) 才有办法,所以在慧学之前是要有定学,可是要成办定学之前,必须要守戒,以戒律来去防护这种粗分烦恼的心态,才有办法真正获得定学,所以要有戒的基础才会有定学,有了定学之后才会有胜观慧学的。戒定慧三学就是对治烦恼最有力的工具。

  问:一个人如何培养行善的决心?

  答:这主题也和培养内在力量的方法有关。有一种技巧是探究:“生命的意义何在?金钱的意义何在?”多探究,多思维,那么你将相信:所有的物质和你的肉體一样,都有尽時。在某个点上,它们会带给你悲伤。若你深入思维的话,金钱、财富或名望,终究买不到永恒的快乐,所以不值得把它们视为追寻的最终目标。

  涅槃可做为努力的最终目标:但它同时也很难达成。因此,实际的目标是慈悲、温暖的心、服务众人、助人、敬人、少些自私自利。如此修行,可获得较久的利益和快乐。若你不断探究生命的目的,并以此动机培养慈悲心,终生奉行此道,每一天将会变得既有用又有意义。我认为这就是培养意志的主要方法。---来源于网络

  

  我的QQ地址:http://874261245.qzone.qq.com

  我的百度空间:http://hi.baidu.com/nizi雷瑊君

  我的56视频空间:http://nizileijianjun.56.com

  我的360经验口袋:http://koudai.qihoo.com/u/53374048

  我的个人图书馆地址: http://www.360doc.com/userhome/5550294


  我的天涯社区地址:http://my.tianya.cn/52985930#a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