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10平板玩dnf:[转载]佛门中的:“有求必应”、“回向”和“空”——自性的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08:18
佛门中的:“有求必应”、“回向”和“空”——自性的功德作者:一念行者

问:请问怎么理解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们念佛行善回向给他人,他是不是会真的得到利益?如果一切皆空,是不是就没有任何努力的必要了?

 

假如你的心是一只木鱼,那么,你的念头是敲打木鱼的槌和那个敲,当你敲一下木鱼总有一个回声,当你的念头叩击你的心,也总有一个回应,这就是有求必应。有求必应是头脑抛给心一个问题,然后真心总会有一个答案。佛门中的“有求必应”是内在的,是指自性的。唯有你和自己自性之间的,才是真正有求必应的,你和别人之间就不一定有求必应。我们常说“佛菩萨有求必应”,是指我们的自性有所征询,必有所回应。

 

一个回声对应一个声音,如果你学会聆听内在,自性的有求必应是百分之百的。当我们的头脑向真心的深井里撒下一把念头的沙子,然后,如果你关注内在,总能听到从那深井里传回的回声。有求必应是自性的应答,一个问题跟随一个答案,它们不离不弃,这就是有求必应的真实含义。有求必应是自性的特点。有求必应是自性的头碰触自性的尾,就像一条蛇首尾盘起,那是心为体验它自己的圆满而所做的活动。

 

如果说自性的“有求必应”是在内部画一个圈,那么,佛门里所说“回向”则是将这个圈向外画或在外部显出来。总之,无论向内向外,回向是指向自己的,就像你用力向外掷了一只飞碟,你掷得很标准力度很合适,它转了一圈又回到了你一样。一切行为从你出发,到你结束,这就是一个回向之旅,一个圆满。

 

在我看来,在佛教的概念里,心的一切作为都称为功德,功德是指心的一切作为。当你的心做一件事,如果它自己听到了、知道了,这就叫有功德;如果它自己没听到、不知道,这叫没有功德。当你的心所说的声音你没听到,你犹如聋子;当你的心所做的事你没看到,你犹如瞎子。功德是心回向的结果,回向是心对功德的回收。回向和功德皆是指内在的,如果没有回向,就没有真正的功德;没有功德,真正的回向也从来没开展过。

 

功德是内在的发生,回向是内在的循环、内在的圆满。当你心的一项内在举措从你出发,然而它没有返回来指回你自己,那么,这叫没有回向,也叫没功德。回向并非仅指贡献他人,它更多的是指,把从你出发的爱和慈悲——真正的功德,经由他人,然后带回你自己,完成那个内在的圆满,内在的旅行。如果你的爱没有周游这一圈,那么你没有实施真正的回向,你的心也无法体会到它的功德。回向不是一种爱心的单向旅程,而是爱心的圆周运动,是爱心和它自己握手,是心看到它自己的功德。

 

他人就是自己。在爱的活动中,当你自己受益了,那么他人也将受益,那迟早会发生。如果你自己没有接到自己因爱而受益的信号,那么,你将觉知不到他人的爱与受益。这不仅仅是因果关系,更重要的,当你不能让自己处在爱和受益的喜悦氛围里,有一种相反的东西将屏蔽你爱的觉知。因此,真正的回向和功德是,你说的话让你听到,你做的事要让你看到,你想让别人受到的利益你先受到!回向是一切指回自己的善心的旅行,功德是心的善举献给了它自己。回向是心行,功德是心成就。

 

佛教所说的“空”并不排除“有”——在“空”的背景下,一切照常存在。空不但不是“有”的不在,相反,空和有时刻同时并存。空不摧毁任何“有”,一切“有”自生自灭。在空的背景下,一切事物依照法的特性而存在。它们相互依存,它们沿着因果的链而运动,它们因和合而有,因和合而无。莫要误解诸佛所说的“空”。当我们真正理解了诸佛所说的空,这样的担心或疑惑就会不存在。相反,我们会更好地利用它,以及充分享用“有”。

 

空是佛法里最美好的字眼之一,它不但是我们可以体验的事实,还是宇宙里常见、最颠簸不破的真理。对我来说,“空”这个字充满了魅力,它不但不抽象,相反,我看到它是最实际、最具体、遍存一切处的存在。我热爱空,不但我自己就是空,一切事物都是。空不但在我的里面,它还在我的外面,在一切事物的里面和外面。爱空的人有福了,安宁、幸福和稳定将是他的!对空的洞见,是老天给一个人的最好的礼物,让你拥有了它,从此不悲不伤、不恐不惧。

 

活生生的自性空不坏任何法,如果你无视它,那么你将承受法的惩罚。比如,如果你将它理解为“断灭”、“空无所有”,那么,你体验恐惧、悲伤和消极吧;如果你因此很轻率地对待自己或他人,那么接受因果法的反馈吧。空不破一切诸法,你怎样对待他人或外在,法将怎样把你抛出去的因作为果带回你。你如何理解空?你如何对待万法?你将收到你理解和作为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