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mix开发版下载:三桶油变身“公益” 你信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06:24:00

三桶油变身“公益”你信吗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近日表示,石油石化、电网、通信等领域的国企将朝着“公益型国企”方向改革,重点在于提高透明度,以防止企业利用垄断地位损害公众利益。邵的一席话,引发人们对垄断国企走向的关注和好奇。…【详细】

与此同时,北京师范大学一份“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指数报告(2011)”提供的数据显示,2007-2010年中石油高管人均薪酬最高达到110.22万。其实不仅中石油,国有企业高管的薪水,普遍存在着过度激励的问题。…【详细】

近年来,油企巨头等国企制造油荒逼涨、获取高额补贴、腐败案例不断,屡遭诟病,因此有人说,这个“公益型国企”的潜台词就是垄断合理说。事实究竟怎样?

“公益型国企”论并非空穴来风

国资委为垄断央企穿了件防弹背心
邵副主任的表态难说不代表官方的一种声音

邵宁是在10日举行的“2011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首度提出“公益型国企”概念的。

在这么一个规模不算小的年会上,作为国资委副主任,邵的话显然代表了官方的一种态度。但时隔两天后,国资委有关负责人予以纠正和澄清,称邵宁提出的“具有公益性质的国有企业”不等于“公益型国企”。其实,从字面上两者并无多大区别,国资委的澄清当属习惯性动作。给人造成的印象反而是,你越澄清大家伙儿越不明白。…【详细】

“公益型国企”论毫无新意,不过是“垄断有功论”的翻版而已

在2010年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资委原主任李荣融就曾发表言论,称如果没有“三桶油”,中国经济早就乱了,其主要依据是,没有自主定价权的油企,为了国家经济发展,在国内外价格倒挂下,蒙受了巨额运营成本。这个“公益型国企”的潜台词就是垄断合理说,这跟国资委前主任李荣融的“垄断有功说”属一个模子。…【详细】

而邵宁讲话的时机也选择得非常微妙

不久前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发布的一份报告,可以说令我国亿万网民大跌眼镜。这份名为2011年蓝皮书中国信息化形势分析与预测的报告显示,截止到2010年,我国宽带上网平均速率位列全球71位,不及美国英国日本等三十几个经济合作组织国家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但是,平均一兆每秒的接入费用却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3-4倍。近日有消息称相关部委已经就接入问题对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展开反垄断调查,并有可能对两家企业进行反垄断处罚。

发改委上月称,正在调查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涉嫌宽带接入领域垄断问题,若事实成立,上述两家企业或遭数十亿元巨额罚单。在这个敏感时刻推出新论,不免令人产生某种联想。

国企近年屡遭诟病,国资委试图以“公益”柔化“垄断”形象

以石油石化国企为例,出现部分业务亏损就伸手要补贴,而自己日进数亿之后上交的红利却偏少。尤其,让人不能容忍的是,这类国企丑闻频发,比如,“豪华车队”、“天价酒”、“自肥式车改”、“团购住房”、“天价名片”等。也就是说,这类国企获得巨大经济效益之后,不仅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多,自肥式的丑闻却不少。

或许因为舆论对垄断性国企的意见很大,国资委就提出了这么一个新概念,称“石油石化电网通信向公益型国企改革”。试图以“公益”柔化“垄断”的形象,以公益取向重塑国企的形象。

“公益型国企”论到头来可能是一场空

前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抛出垄断有功论
垄断才是国企高利润的秘密

石油石化、电网、通信服务等国企的公益性之所以得不到公众普遍认可,根源就在于垄断。因为垄断,公众承受了不合理的价格和服务,这类国企却获得了高额利润;因为获得高额利润,才出现各种浪费现象和高工资、高福利。因为垄断才多次出现“油荒”、“电荒”。有石油系统内部人士就向笔者透露过两条消息:一是“油荒”就是油企不愿炼油“逼宫”涨价;二是中石油和中石化地方分公司向油贩子倒卖成品油来牟利很常见。

许多政府官员退居二线的时候,都特别喜欢选择中石油这的国企,既不用费神,又可以拿高工资,还可以享受做官那个行政级别的所有待遇。

公益型企业的“个益型”特点明显

2008年至2011年上半年,上海查获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中,发生在国有企业的占案件总量的47%,而大要案却占了94%。中石化前董事长陈同海,贪污受贿金额高达两亿元,其中单笔受贿金额就达到一亿多元,为中国贪官之最,而且陈同海奢侈浪费,挥霍无度,每天公务接待费用就达五万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原党组书记、副总经理张春江,利用职务便利收受财物746万余元。

“个益型”特点上升的同时,公益型却无法显现

国资委公布了央企2011年1-9月对外捐赠情况。公告称,根据企业上报的捐赠情况,今年1-9月有92家中央企业发生对外捐赠支出,累计支出总金额为16.9亿元人民币。其中,中石油约2.4亿元,中石化0.98亿元,中海油0.85亿元,三大油企计捐赠4.23亿元。而去年全年,三桶油的对外捐赠总额为8.98亿元。

与之对应的是,民营企业的慈善捐赠让公益型企业汗颜。2011年4月,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家族将持有的3亿股福耀玻璃股票捐赠给“河仁慈善基金会”,以福耀玻璃4月13日的收盘价计算,这笔捐赠市值达35.5亿元。同时,2010年,曹德旺捐赠到账总额为10.28亿元。在救灾领域,2010年4月,曹德旺家族向玉树地震灾区捐款1亿元;2010年5月,向西南干旱灾区捐款2亿元等。

既得利益者的扩张,往往打着改革的旗号

中国电信、联通涉嫌垄断接受调查
公益取向,确实应是国企改革方向

国企确实应该是公益的,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什么是公益型国企,国资委官员提出几个特征:一、定价由政府控制;二、产品关系到国计民生;三、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等等。我认为,公益型的国企,还应该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企业高管的收入不能高。一方面高管拿着天价的、与其贡献不相称的年薪,一方面却又宣称自己是公益性的,这是无法说服国企的真正所有者——全体国民的。

始于上世纪末的国企改革已经充分说明,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充分竞争,绝对的垄断只能带来绝对的低效和腐败。

企业逐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与民争利

任何企业都有利润最大化、与民争利的冲动,垄断国企亦不例外,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政府主管部门怎样看待垄断国企的业绩及其与民争利。定价大权掌握在政府部门手里,考核体系由政府部门制定,企业高管由政府部门任命,应该说,政府主管部门对垄断国企拥有“生杀大权”,完全有权、有能力制止他们与民争利。但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景象是:石油巨头一“逼宫”,油价上涨了;电力行业一争斗,电价上涨了;听证会一召开,水价、气价上涨了……

显然,未来国企改革的方向是打破垄断,让市场来合理配置资源,让政府扮演裁判员,通过公平竞争让公共品价格更合理。然而,国资委负责人却把垄断国企归纳为公益型国企,指出公益型国企的特征之一是“在经营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垄断或寡头竞争”。无疑,这样的国企改革是让石油石化、电网、通信等垄断国企继续垄断下去,让公众去承受垄断的不良后果。

国资委以公益型与竞争型划定国企改革方向,是反市场化改革思潮的体现

现在国企改革进入到了一个关键的时期。关于国企改革的方向争论了很多年,似乎现在才思路清晰起来,即最终形成公益型国企和竞争型国企——公益型国企主要追求社会效益,竞争性国企主要追逐经济效益。

当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涉入到能源等关系国民经济和市场秩序发展脉象的关键领域;而对市场化的反思成为一股不容低估的力量。国资委以公益型与竞争型划定国企改革方向,是反市场化改革思潮在垄断领域的体现。

首先,能源等大都属于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且这些要素资源本身并不带有典型的外部性特征,而把其定位公益型企业,并固化其法律垄断地位和价格管制,无疑妨碍和干扰市场的基础性价格信号,很容易导致经济社会系统的资源配置型扭曲。如目前频发的油荒、电荒以及看病贵等问题。

其二,通过建立包括价格、服务标准、成本控制、收入分配等机制,可防止公益型国企利用垄断地位损害公众利益。然而,市场垄断属竞争型垄断,竞争制衡使垄断企业为维持其行业领导地位而重视消费者利益,政策性垄断则缺乏市场竞争制衡而容易使用垄断特权妨碍竞争;而公益型国企改革方向则是在强化能源等国企的政策性垄断地位。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权力站在谁一边

回报民众是垄断性国企的法律责任
国有企业必须进行“二次革命”

国有企业必须进行“二次革命”,下一步改革的核心绝非邵宁提出的那些隔靴搔痒的东西,而是要将国有企业塑造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靠市场来吃饭,而不是靠市长赏一碗饭。

“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与西方国家原本就不同,最大的不同是存在一个占据“主宰”或“主导”地位的国企尤其是“央企”群体。面对国企和“央企”,反垄断法的实施无疑须“打折”。因为这些企业与实施反垄断法的政府机构的利益往往是一致的。

还是回到我们一开始谈到的薪酬问题,如果权力站在公众这一边,权力就会去寻找一个合理的薪酬水平,既不会让薪酬过高拉升成本,也不会让薪酬过低导致人才流失影响企业经营。薪酬问题如此,垄断国企的其他问题也是如此,只有权力站在民众这一边,不懈怠地去协调垄断国企在生存发展和走向公益的最佳平衡点,那么这时候的“公益型国企”才是可靠的。

企业是不是公益型国企,不是官封或者自封的,而是由其真正所有者——全体国民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