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b push命令怎么使用:现代远程教育中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2:01:08

郝凯亭 邓祖道

【摘要】本文在建设《美学基础》、《电影史论》等网络课程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主要方法,结合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应用实践集中讨论了三个方面的设计:一是内容设计;二是策略设计;三是评价设计。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范围宽,内容多,本文不能一一涉猎,只择其要者论之。

【关键词】远程教育;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9-458x(2002)09-0049-04

一、网络课程的内容设计

网络课程的内容设计是网络课程建设的主体。它将网络课程所表现的知识内容按照网络教学环境的需要和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分解、重组,使教学内容更适宜用网络教学的形式表达。

1,编制教学大纲,设计内容结构

教学大纲是教学和学习活动的基础。网络课程的建构应该有相应的教学大纲,这个大纲要在既定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编写,突出网络教学的特色,同时要明确该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及与其他网络课程的关系。网络课程教学大纲一般放置在网络课程的首页,因此,可以将它看成文字导航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将产生直接的影响。

网络课程教学大纲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①网络课程教学目的及教学任务

②本网络课程在学科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③网络课程教学内容

需要指出的是,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是不同的。因而,在编写网络课程教学大纲时,对教学内容的描述应该按照网络课程的结构特征,绘制出网络课程知识结构示意图,以便网络课程制作人员和学生浏览。

知识结构示意图的基本要求是用模块的形式、将整个知识体系用方框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在《美学基础》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实践中,《美学基础》网络教学大纲和知识体系方框图示都放在网络课程的首页,知识系统示意图的每一个模块都与网络课程相关的内容形成超链接,这样,知识系统结构图就兼有了学习导航的功能。

2,确定教学重点,进行知识分解

确立教学重点是网络课程内容设计中的关键。知识体系内容丰富,要根据不同层级的受教育者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来区分教学重点。比如,《电影史论》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教育技术专业本科班学员,他们已经学过了电视编导,对电影的创作过程和规律有了一些了解,那么教学重点就应该放在电影发展史与经典作品分析的结合上。确定了教学重点,才能有侧重地进行知识分解,并依据教学策略设计网络课程的功能结构。

网络课程要全面再现知识体系的结构及其形成过程。要表现知识的结构,就必须深入到知识体系的结构中去,对知识进行合乎规律的分解,找出构成知识体系的知识模块,再将知识模块拆分成不同的知识点。不同的知识点是网络课程功能模块设计的主要依据。

知识分解要依据知识形成的基本规律进行。各种知识体系一般有两部分组成,即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知识分解的任务就是要将知识体系的这两种成分分解开来,再用不同的媒体表现手段加以呈现。知识体系的两种成分分别适应不同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它们构成了网络课程内容设计的前提。图示如下:

知识性质

思维类型

认知原理及过程

媒体呈现

理论知识

逻辑思维

概念运动-概念判断推理

抽象媒体-文本解说

经验知识

形象思维

表象运动-感知想象理解

具象媒体-动画视频

网络课程设计者只有理解两类知识的本质属性及其认知原理、媒体呈现规律,才能把知识分解与功能模块设计、媒体优化组合结合起来,从而使网络课程功能结构的设计更科学、更完整。

3.按照知识性质,明确媒体组合

对内容进行知识分解以后,根据知识点的不同性质进行认知功能设计和媒体的优化组合,媒体组合的基本原则参照前面的列表,用抽象形态的媒体组合,如文本、图表、解说、音响等视听觉元素表现抽象形态的知识信息。《美学基础》中“美的定义、属性”就属于原理概念一类的理论知识,在认知功能设计上应以文本、解说为主要的媒体形态;而“美的形态”作为属于事实一类的经验知识,在认知功能设计上应以视频、图片为主要的媒体形态。

综上所述,网络课程的内容设计是教学设计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功能结构设计和评价体系的设计,实践上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

二、网络课程的策略设计

网络课程教学策略设计是网络课程功能结构构建的前提和基础。成熟的教学策略是新的教学模式形成的直接依据。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依赖网络课程体系的建设,而网络课程体系则需要稳定的教学模式的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说,形成适应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崭新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无疑是最为重要的环节。

1.组织策略设计(网上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及其实现)

组织策略设计就是设计网上学习的组织形式。网络课程所提供的学习环境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要依据课程不同的性质进行组织策略设计,重点突出个别化学习和小组学习,重视学生建构意义能力的提高和原认知能力的培养。

我们在建构《美学基础》网络教学系统时,针对三种常见的网上学习模式分别进行了网上学习基本组织形式的研究设计。以协作式学习模式为例,我们设计了如下学习组织形式:

一是人对人互助式学习组织形式。教员在检测评价之后,通过管理员程序,帮助理解力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在网上结成对子,在自主学习中,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二是人对组引导式学习组织形式。教员通过管理员程序分组,指定素质较好的学生充当研讨小组的组长,由组长选定讨论题目,并监督学生进行讨论,将研讨的结果及时汇报给教员。

三是组对组竞赛式学习组织形式。教员划定一组讨论命题,规定时间和答题的类型,各小组由组长牵头,按时间将讨论结果通过“师生论坛”发表,教员在论坛上主持讨论,并对各组的讨论结果给予评价。根据教员的评价,由组长作总结发言。

四是组对人研讨式学习组织形式。教员在监控学生小组的讨论中,抽出某学生的典型论点,作为学习小组研讨题目,指定组长主持,对典型论点进行讨论,组长进行总结发言。教员定时对讨论结果进行评价。

2.表达策略设计(教学功能模块设定、学习法的优化和生成)

表达策略设计就是教员对知识内容表现的设计。在网络课程中,教员对知识内容进行分解和重组,赋予它们以新的媒体组合,并将教学思路变成不同的网上学习方法。因此,表达策略的现实化就是学习方法的形成。在《电影史论》网络课程中,我们依据表达策略的基本原理,根据网络课程功能结构中媒体组合的特点,设计了如下学习方法:

一是网上课堂学习法。对于初次进入网络课程学习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先进入网上课堂,观看教学录像并全程听讲,根据教员提示的重点难点,再进入网站的其它板块自学。这种学习方法顺应学生的学习习惯,循序渐进,能够给学生整体的视听印象。

二是网上研讨学习法。直接参与网上讨论,积极发言,可以在和同学们的比较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将自己不理解或是不清楚的问题,通过选择网络课程相应的板块自学加以解决。这种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自我激励,查找不足,促进新知识的消化理解。

三是网上答题学习法。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以选择直接上网答题,网络课程的试题库为学生准备了多种类型的自选题、多选题。学生通过自我检测评价,了解自己的不足,回过头再选择不同的学习板块。

3.管理策略设计(管理员功能模块设定及其实现)

现代远程教学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也是在技术上不容易解决的难点是教学和学习的管理。原因在于,学生学习时间、空间不固定,人员不集中。但是,学习管理又是网上教学的至关重要的环节,解决好了,能够加强学生和教员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和教员之间的信息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益。解决得不好,整个教学过程就会像一盘散沙,达不到网络课程教学大纲既定的教学目标。

那么,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运用适当的管理策略,从对教员和学生信息双向交流的控制入手,设计适应远程网上教学的管理系统,并将这一系统用于网络课程之中。网络课程的管理一般由教员和经由教员授权的学生进行。学生进行管理操作之后,要请教员对其操作的项目进行审查,通过之后再上网发布。在网络课程建设实践中,我们总结了管理策略的五个环节:

一是系统管理。这是一个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的管理子系统,权限归系统管理员。可以查看登录日志、操作日志,调整每一个板块设置、系统配或是进行用户管理,发布公告、以及查看邮件列表等网站的日常维护工作。

这一管理的意义在使网络课程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发挥其应有的教学和学习功能。

二是题库管理。此板块主要是为任课教员对所属课程题库进行维护而设置的。这个管理一般包含添加、修改和删除试题三项工作。在个别化学习中,其管理权限只限教员。在小组学习中,教员可视情况授权小组长,对学习单元的测试题进行修改。结课考试题的管理权限只限教员。

这一管理的意义在于根据学生的学习组织模式和学习情况,适当调整试题的类型和模式,增加或减少难度,达到想要的教学目标。

三是试卷管理。此板块主要功能是为任课教员对所属课程考试试卷库进行维护,在网络课程中,应设计智能化的检测评价系统,任课教员可以定义单元测试和结课考试的模型,并可以由系统自动随机生成考试试卷,也可以以手动选取试题的方法生成试卷。此项管理的意义在于对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成绩进行检测评价。

四是过程管理。教员和经过教员授权的学生可以对网上答疑的内容和师生在线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此项管理的意义,一是保持教员和学生的双向信息交流正常的进行;二是教员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效果,以便得到正确的信息反馈。

五是资料管理。教员和经过授权的学生可以添加、修改和删除总分类和库中资料。此项管理的意义在于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集中众人的智慧,使和网络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料得到最大的增值。

三、网络课程的评价设计

1.诊断性评价设计及其实现

诊断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入学以前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与网络课程相关的学习能力的评价。做好诊断性评价,才能全面了解教学对象,并以此为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另外,诊断性教学评价还是确保网络教学生源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

我们在《电影史论》网络课程中设计了一个智能化的诊断评价子系统,其主要途径是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设计一份调查问卷,用系统公告(BBS)的形式发送到登记注册的学生用户端,学生用站内电子邮件将问卷发至子系统,由子系统自动检测学生认知水平、自动为不同水平的学生分组、自动识别来自同一IP地址的答卷。通过诊断评价子系统的工作,注册学员将按照不同的认知水平被分到不同的学习小组中,遵循不同的学习导航、不同的学习组织形式、不同的管理方式、不同的终结评价指标进行网上自主学习。

2.形成性评价设计及其实现

形成性评价指的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价。网络学习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员要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水平和层次以及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策略;学生则要及时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更好地修正学习方法。

我们在《美学基础》网络课程中设计了三类形成性评价子系统:

一是课堂练习和单元测试子系统。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判断,随时可以进入这一子系统,通过作题对自己的学习水平进行自我检测评价,检测的结果可以随时查阅。

二是学生分级子系统。这个系统将自动对学生上机时间、发言次数、作题数量以及答对问题的多少进行统计,以此区分出学习委员、一级学生、二级学生、三级学生,建立了一整套竞争激励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进行公开评价。

三是论题价值计分子系统。这个子系统设在“师生论坛”模块,以学生发表文章的数量、点击次数、教师评语三个指标为主要参照,对有价值的文章、观点、命题自动统计计分,并公开展示给所有的注册用户。这个子系统对评价学习效果,促进能动思维产生了积极的效果。除上述三个子系统之外,在师生交互的网上教学模式中,教员还可以依据单元测试、讨论发言的结果判断学生学习的进展程度以及知识的掌握水平,研究学生学习反馈信息,做出相应评价,直接在网上发布,同时提出应努力的方向和重点把握的问题,将启发、诱导、提示与评价结合起来,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所需,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

3.终结性评价设计及其实现

终结性评价是指对学习活动的总体评价。对学员来说,终结性评价相当于对某一门网络课程的结业考试,是对其学习成绩的一个总的检验。对教员来说,终结性评价是教员总结网络教学的经验教训,制定下期教学目标的重要参照。

终结性评价的具体形式分为三类:

一是专题研讨终结性评价。它是对学员对某一个专题的理解和掌握的评价。

二是章节自学的终结性评价。它是对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成绩的评价。这些评价要在网上发布,直接与学员见面。

三是课程学习的总体评价,它要在课程学习结束时做出,实现方式是通过在试题库中抽取相同类型的试题,进行网上考试,结果由教员掌握,作为制订下一期网络课程教学目标的总体依据。

【参考文献】

[1]李龙编著,教学过程设计[M].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盛群力,李志强编著. 现代教学设计论[M]. 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3]德斯蒙德·基更编,丁新等译. 远距离教育理论原理[M]

责任编辑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