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姐酸三色糖:培训体系-系统阐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22:47:56

培训体系

编辑本段培训体系的定义:

  为实现一定的培训目标,将培训四要素(讲师、学员、教材、环境)进行合理、有计划、有系统的安排而形成的一种指导性文件。   

通常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包括: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讲师管理制度、培训效果评估和培训管理体系四部分组成。其中前三项是培训体系的三大核心工作内容。培训管理体系是把原本相对独立的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讲师管理制度、培训效果评估融入到企业管理体系中,尤其要和晋升体系、薪酬体系相配合。   培训体系是动态平衡的体系。包括培训课程体系和培训讲师调整,及如何激励学员培训意愿?如何开发和管理培训供应商?如何把培训课程的内容转化为工作流程和规范化的操作文件等等,这些都是培训管理体系要考虑的,并通过制订相关制度加以落实。正如前文提到的培训管理体系是保证培训体系有效运作,对培训活动顺利开展起支持作用。

培训体系建设

  一个培训体系构成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制度、课程和讲师。   制度是基础,包括培训管理办法、培训计划、相关表单、工作流程、培训评估办法及内部讲师制度。   课程是灵魂,包括课程设计、课件的制作、课程的审核评估。   讲师是载体,也就是说讲师仅仅是培训的其中一个执行者,扮演的只是去演绎课程的角色。   培训制度的作用在于规范公司的培训活动,作为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制度依据。应当包括:培训管理办法、培训计划、相关的表单、工作流程、培训评估办法及内部讲师制度等几个部分。培训管理办法中应充分体现培训的过程及培训结果评估将与员工的绩效考核想结合。内部讲师制度应体现选拔和激励内部讲师的精神,起到管理内部讲师,规范内部讲师授课行为的作用。   建立培训体系首要工作就是建立培训制度,设计培训工作流程,制作相关的表单,制订培训计划。   完成了制度建设,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培训调研,即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及人力资源规划,针对培训体系建设提出问题,对公司情况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并作出调研报告,完成岗位核心胜任知识和技能的确定,提出培训目标,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根据培训计划进行课程设计。   课程是灵魂,培训的核心内容就是课程。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水平,那么如何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呢?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根据岗位说明书和作业指导书对现有岗位进行有效的岗位分析,提取该岗位的核心胜任技能及关键技能;其次,对目前在岗员工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测评,找出改进点;再根据改进点进行培训课程设计。这是以胜任岗位、改进目前工作为目标的课程设计方式。   课程设计、课件的内容,课程的审核评估会根据培训目标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讲师是课程的演绎者,主要职责是将该课程的核心精髓传达给学员。一个好的讲师必须对课程涉及到内容有很深刻的了解,同时配合适当的授课技巧。如:技术类培训课程的讲师首先必须是一个技术专家,对该项目有充分的了解,培训部门能够帮助他完成的仅仅是改善授课技巧。   有了制度的保证,完成了课程的编、导、演,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培训评估。   培训评估是目前的最受企业关注的问题。没有评估的培训很容易就变成了“赔训”,无法达成预先设定的培训目标。我设计的评估包括两个部分课程评估和培训效果。课程评估又可以分为课程内容评估和授课效果评估。   课程内容评估主要是评估课程内容是否与培训目标相吻合,是否体现了培训的目标;采用量化关键指标的评估方式。授课效果评估主要是评估讲师的授课技巧和演绎方式是否能被学员所接受;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培训效果评估的关注点是员工知识和技能的提升,采用的是书面考核和训前训后的两次测评的数据差的形式来完成。   最后是培训的形式和内部讲师建设。   培训通常是由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相结合来完成的。其形式不仅仅是通常意义上的课堂授课,还包括目前流行的沙盘模拟,情景演示,户外拓展。当然不能忽略传统的师带徒、日常工作中的工作指导和指引也是非常理想的培训形式。   有选择的引入外部培训,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对于促进企业内部的知识更新和思想冲击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内部培训应该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这样既有助于节约企业的成本,又防止了企业核心机密的外泄,同时形成学习型组织的氛围。更重要的是,企业的核心技术在企业内部的传播防止了关键员工离职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建立内部讲师制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建立内部讲师队伍的难点在于无法充分的调动讲师的积极性。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分析需要层次理论把握人的核心需求的形式来改善,建立一套合理的讲师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来解决。

编辑本段培训体系的组成要素

  企业培训体系是指在企业内实施培训的组织机构、职责、方法、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诸多要素构成的整体。这些要素形成一套结构化的动态体系,能够在企业内部建立深层次的学习循环,不断提升员工和企业的学习力,进而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培训体系主要由10个要素构成,即培训理念、培训管理体制、培训管理制度、培训机构、培训课程与教材、培训者队伍、需求分析、设计与策划、组织与实施、考核与评估等。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编辑本段培训体系的作用

  培训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它能保证企业在日益激烈的人才争夺中不至于败下阵来。   ? 培训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培训能够改变员工的某些不适当的工作表现及行为。   ? 培训是满足企业和员工双方需求的行为,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 培训是建立优秀组织文化的杠杆,可以强化企业的共同价值观。

编辑本段培训体系的原则

  公司对员工的培训遵循系统性原则、制度化原则、主动性原则、多样化原则和效益性原则。   (一) 系统性   员工培训是一个全员性的、全方位的、贯穿员工职业生涯始终的系统工程。   (二) 制度化   建立和完善培训管理制度,把培训工作例行化、制度化,保证培训工作的贯彻落实。   (三) 主动性   强调员工参与和互动,发挥员工的积极、主动性。   (四) 多样化   开展员工培训工作要充分考虑受训对象的层次、类型,考虑培训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五) 效益性   员工培训是人、财、物投入的过程,是价值增值的过程,培训应该有产出和回报,应该有助于提升公司的整体绩效。

编辑本段如何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

  (一)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得了解企业的经营方针与战略目标;   (二)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得对企业现状深入调查研究;   (三)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得配备保驾护航的规章制度;   (四)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得设法通过培训经费预算关;   (五)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培训计划得学会灵活执行;   (六)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得有不同的考核方式。   闭卷测试:由讲师命题,从理论角度了解学员对该课程的理解程度,分数反映课程的好与坏;   见面访谈:由经理室专员组织,通过面对面方式检测学员对课程的理解与认可程度,从学员口碑评价课程优劣;   心得报告:由辅导中心主持,以口头或书面方式报告所受培训的启发或领悟,从学员所得启示中判断课程效果;   模拟示范:由单位主管负责,由学员扮演相应角色,从实际操作中评价学员是否领悟“学有所用”,从操作能力看课程作用;   绩效比对:由绩效考核单位建立个人与单位比较平台,从历史数据的对比关系中反映所开课程的作用。   (七)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勿忘从企业实际出发;   不同企业会有不同的培训方式与要求,但培训体系的建立遵循ADDIE(即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估)运作是切实可行的。任何卓越的培训师在建立培训体系时,一旦脱离企业实际,凭空设想,就等于琼楼玉宇失去赖以支撑的基础,最终的结局是倒塌。任何培训体系的设计,只有符合本企业的发展实际需求,才能在企业内部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编辑本段培训体系设计流程

     

培训体系设计流程-合易咨询

编辑本段推动培训体系的“10步技巧”

  企业建立一个培训体系并不难,请个专业的咨询公司很快就能解决。难就难在怎样使这个体系按照设定的方向和轨道持续运行,在已经建立培训体系的企业里,成功运行的概率我估计可能不到50%.因为成功的培训体系一方面需要企业的持续投入,另一方面,更需要企业内部的“推动”。   其实,任何一种培训体系都不会自动运行,它在前期,一定需要管理者去“强势推动”, 这是培训体系成功运作的“秘诀”,这种推动是在培训的系统流程之外的一种方法和技巧,具体方法有如下10步:   1、 按月召开培训座谈会,将统计的培训成绩及问题进行发布,加深各级主管、内部讲师对培训体系的认识,诊断运行过程存在问题,融洽内部气氛,寻找解决思路。   2、 设计“内部讲师荣誉榜”,将内部讲师头像及优秀讲师介绍、主要课程等资料依次在厂报或墙报上进行大力宣传、介绍,为培训体系顺利运行宣传“造势”。   3、 定期举办培训征文活动:规定主题如“我眼中的员工培训”、“我的成长经历”等,在全体员工中公开征集文章,号召全员参与,提升全员培训理念,然后公开 评选,选出前三名进行表彰。   4、 举办“心得报告评选”:将优秀的学员“培训心得报告”推荐上内部刊物或在公司宣传栏公开公布,也可适当地可以组织员工进行学习讨论。   5、 实施“月度优秀讲师”奖励:对培训流程规范、培训目标顺利完成、培训课件教材完整、学员评价高的讲师进行公开奖励。   6、 实施“月度优秀部门”评选:对培训目标顺利达成、培训组织到位、支持配合度高的部门进行荣誉奖励(如流动红旗),   7、 实施“月度优秀学员”评选奖励:对遵章守纪、参与度高、培训考试成绩合格、有心得报告及感想深刻而发表见报的优秀学员进行奖励。   8、 制定“行动计划”:要求培训对象根据培训内容,制定自己的改善行动计划,并选定目标进行全程跟进,对行动及时、改进效果明显的学员进行奖励。   9、 与外部培训机构合作,定期举办或参与一些专题培训沙龙、论坛等,指派内部讲师作为主讲嘉宾参与,一方面提升企业形象,一方面培养内部讲师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10、 结合培训工作的实际,组织内部培训知识或技能竞赛,将培训理念、知识和方法融入公司的日常运作流程,使其慢慢地成为企业的一种习惯,从而可以自动运行!

编辑本段培训体系认识及建设的八大误区

  当前培训体系概念认识及建设中的几个典型误区:   一、培训体系定位过低     有观点认为,“培训管理包括培训计划、培训执行和培训评估等三个方面。”提起培训管理体系,就从需求、计划、执行到评估。实际上,这几个行为应该属于项目管理层面,低于培训体系一个层次。   “培训体系的搭建,无非要先明确以下四个关键问题,那就是:谁来讲、怎么讲、给谁讲、讲什么。”这个观点以授课行为的执行要素进行了描述,但整个定位太低,定位低于培训体系两个层次,低于项目管理一个层次。局限于授课层面。这个错误的根源是混淆了培训与授课的概念。   二、培训体系中的概念层次错位   有人认为,“培训体系应该包括培训资源建设、技能管理体系、课程体系建设等。技能管理体系包括技能标准、技能管理过程、技能类别、企业核心技能设计与应用、技能标准层次设计。”个人以为,技能管理体系应该反映在课程体系里面,它是属于培训需求的表现形式。 “课程体系建设包括企业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开发流程与开发技巧、重点课程项目设计分析(入司培训、管理培训、渠道培训等)。”我们认为,课程开发流程与开发技巧和企业课程体系设计不是属于同一个层次,这样的设计不利于整个体系的有效执行。   三、培训体系中的概念定义混乱     “员工培训体系包括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对象和培训管理方式等,培训管理包括培训计划、培训执行和培训评估等三个方面。”这个看法是将培训方式、对象与培训管理认为割裂,且无法有效解释其内在联系。   “通常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包括: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讲师管理制度、培训效果评估和培训管理体系四部分组成。”这类做法认为培训管理体系是培训体系的子概念,且将培训课程体系与培训管理体系并列。这个错误其实忘记了培训课程体系、讲师管理等都属于培训管理的对象。并且单独将培训效果评估单列开来,那么计划、实施两个环节呢?显然无法给出满意答案。   四、无法体现培训体系的作用     “员工培训体系包括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对象和培训管理方式等”,其中培训方式部分只对培训方式可能方式做出了描述,提到“培训方式包括有职内培训(On-the-job Training)和职外培训(Off-the-job Training ),职内教育指工作教导、工作轮调、工作见习和工作指派等方式。”这类观点这样解释员工培训体系中提到的“培训方式”,个人以为,这些不应该属于培训体系模型中阐述的,最多是放在某一个管理办法(例如培训实施管理办法)中进行选择阐述或规定。   五、无法明确责任义务     有文章以通俗的语言进行了描述,“培训体系的搭建,无非要先明确以下四个关键问题,那就是:谁来讲、怎么讲、给谁讲、讲什么。”这个观点确实给出了谁来做,但是定位局限于授课层面。对于部门管理、策略规划、日常管理等却没有谈到。   六、弱化或否定培训体系的管理职能     “员工培训体系包括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对象和培训管理方式等,培训管理包括培训计划、培训执行和培训评估等三个方面。”员工培训的管理非常重要,有效的培训体系需要良好的管理作为保障。正如前文提到的培训管理体系是保证培训体系有效运作,对培训活动顺利开展起支持作用。此类观点认为培训体系不具备培训管理功能,它只是静态的参数集合,不具备决策机制。如果要发挥“员工培训体系”的作用,则需要“培训管理”工作。这类观点纯粹滑稽可笑。    “员工培训体系包括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对象和培训管理方式等,培训管理包括培训计划、培训执行和培训评估等三个方面。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需要对上述几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个人认为,完善的培训体系的一个任务就是能够自动自发持续完善培训管理流程,即自适应性。而不是完善了培训管理工作后,达到培训体系建设目标,这是本末倒置的想法。   同时,持上述观点的朋友还提到过,“培训管理体系包括供应商开发与管理、培训激励等”个人认为,培训激励本质上来讲仍然是属于领导职能中的一个功能。这个功能是体现在各个培训管理行为中各个层面的,不能简单地与其他办法、规定等割裂开来。   七、忽视了与人力管理职能的关系     “培训管理体系是把原本相对独立的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讲师管理制度、培训效果评估融入到企业管理体系中,尤其要和晋升体系、薪酬体系相配合。”什么是企业管理体系?培训管理体系(或称为培训体系)简单地看做是企业管理体系的一部分,这类做法是否精确有效?人力资源管理其它职能模块与培训管理模块的关系是?   个人认为,培训体系的概念应该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提出,与招聘、考核等功能模块对应,培训体系即应该是实现人力资源策略的一个子系统而已。   八、忽视过程管理     有人认为“培训体系由组织体系、课程体系、讲师体系、支撑体系组成。”这类看法明显的不足是没有明确培训项目管理。   总之,关于培训体系的定义很难统一,其模型也就千奇百怪。加上某些培训管理工作者本身就缺乏培训,尤其是管理概念不清晰,这样提出的培训体系模型就是千疮百孔了,这样的所谓培训体系实在害人不浅,培训管理工作绩效也可想而知了。所以目前应该加强培训管理者的培训,尤其是管理培训.

编辑本段结构化培训体系的构建

一、 企业培训工作的现状

  1、 盲目跟风,为赶时髦做培训,为培训而培训,流行什么培训课程,企业就组织员工参加什么培训.   2、 培训工作的理解存在偏差 很多企业认为培训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培训需求分析自然也是人力资源部的事.其实不然,一个企业有上百个岗位,涉及几十门学科,这不是靠一个人力资源部力量就能做好需求分析工作的,而是要求企业每个部门都参与,相互协作,正如国家教育部不会制订每一专业的课程设置.   3、企业缺乏专职或兼职讲师 企业缺乏专职或兼职讲师,教材开发力量不足.每个企业无论是技术、工艺还是管理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所以并不是社会上的培训资源就能满足企业的培训需要.由于企业内部缺乏专职或兼职讲师,平时疏于教材的开发和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培训时教材东拼西凑,难以保证培训效果.   4、培训与企业的的管理体系脱节 培训与企业的的管理体系脱节,没有配套的培训管理体系来激励员工参加培训的愿望,引导员工培训目标,以及没有相应的处罚制度.

二、 如何构建结构化的培训体系

  培训管理体系是把原本相对独立的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讲师管理制度、培训效果评估融入到企业管理体系中,尤其要和晋升体系、薪酬体系相配合.   1、 如何建立培训课程体系   培训课程设置是建立在培训需求分析基础之上,根据培训课程的普及型、基础型和提高型将培训课程分为员工入职培训课程、固定课程和动态课程三类.   员工入职培训课程设置较为简单,属普及性培训,课程主要包括企业文化、企业政策、企业相关制度、企业发展历史等.   固定培训课程是基础性培训.是从事各类各级岗位需掌握的应知应会知识和技能,岗位调动、职位晋升、绩效考核反应知识、技能有欠缺者需加强固定课程培训.   动态培训课程是根据科技、管理等发展动态,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和竞争战略做出培训分析,这类培训是保证员工能力的提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2、 培训讲师队伍建设   讲师是整个培训流程的源头,讲师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培训质量的好坏.培训讲师来源基本上有两种途径:一是外部聘请;二是企业内部讲师.限于篇幅,本文只对内部讲师的队伍建设略作介绍.   3、培训管理体系   培训体系是动态平衡的体系.包括培训课程体系和培训讲师调整,及如何激励学员培训意愿?如何开发和管理培训供应商?如何把培训课程的内容转化为工作流程和规范化的操作文件等等,这些都是培训管理体系要考虑的,并通过制订相关制度加以落实.

编辑本段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效果评估是培训流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评估结果将直接作用于培训课程的改进和讲师调整等方面.评估从四个方面考察.   第一层评估,反应层面.这类评估主要是考核学员对培训讲师的看法,培训内容是否合适等.这是一种浅层评估,通常是通过设计问卷调查表的形式进行.   第二层评估,学习层面.主要是检查学员通过培训,掌握了多少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书面考试或撰写学习心得报告的形式进行检查.   第三层评估,行为层.该层关心的是学员通过培训是否将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工作绩效.此类评估可以通过绩效考核方式进行.   第四层评估,结果层.这类评估的核心问题是通过培训是否对企业的经营结果产生影响.结果层的评估内容是一个企业组织培训的最终目的,也是培训评估最大的难点.因为对企业经营结果产生影响的不仅仅是培训活动,还有许多其他因素都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结果.

编辑本段培训体系建设音像

  《培训应该这样做--需求导向的量化培训体系》-培训光盘   盘 数:6DVD   主 讲:许盛华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定 价:480 元   内容介绍   企业或单位的培训主管往往每到年底都特别忙,忙什么呢?忙着做当年的培训总结,忙着当年的培训冲刺(钱没花完,或者计划未实施完,要赶在年底前花完,或者做一些业绩出来),忙着做来年的培训需求调查和培训计划,辛辛苦苦忙完了这些,在实施培训计划的时候,却得不到积极的响应,很多部门都说是很忙,派不出人来参加培训。培训主管觉得很委屈,有一种“皇帝不急太监急”的感受:我其实是在帮助你们,为什么你们这么消极?!几个回合下来,培训主管觉得干不下去了。   部门主管们背后也有自己的隐情,说是培训部门提供的培训不是他们需要的,他们需要的培训培训部门没有提供。   公司领导觉得在培训上投入了这么多,为什么看不到该看到的业绩。对培训的态度也慢慢发生了一些改变。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各方都不满意的情况?是培训管理人员不够专业,还是培训没有针对性,抑或是培训师的问题?   许盛华老师根据自己多年培训管理的经验以及自己的研究的成果,跟你一起分享如何解决这些困惑。   讲师:许盛华   芬兰获赫尔辛基工业大学硕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士,当选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2006年中国年度十佳培训师”,并于2008年再度当选“中国十佳培训师”。   国内首创的“量化培训管理”方法,将复杂的培训管理变得简单、实用、高效。将培训管理人员从复杂繁琐的日常事务中彻底解放出来,有效地提升了培训管理的效率。   世界上首位提出“静态需求”和“动态需求”理论的专家,彻底解决了培训管理中的最大难题--“培训需求管理”,为培训管理带来了创新并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独创的“培训管理”ERP系统--“摆渡人”培训管理ERP,对培训管理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革命性影响。在经过许多中外企业使用后,客户均予以高度评价!被业界称为中国培训体系建设第一人。   你是否遇到过:   面对公司领导或部门主管对培训的消极态度,你一筹莫展?   每年年底做完需求调查,回来一大堆数据,你无从下手?   领导找你要一个培训数据,而你一时无法找到,要加班加点花大量时间去做一些报表来生成这个数据?下次老板改要另一个数据,你要重来一遍?   员工在升职或调动前,他/她的上司找你要他/她的培训的相关记录,而你不知如何处理?   面对一些培训术语,如人均需求小时,培训百分比,培训普及率,需求完成率,显性成本,隐性成本,你不知道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更不知道怎么去计算?   一切都为您准备好了,本课程中,许盛华老师将带你解除这些困惑。   通过本课程您将学习到:   培训管理的常见误区及培训体系的构成   

培训课程体系的建立,培训需求   静、动态培训需求管理   培训需求量化及意义   内外部培训师的选拔(甄选)和管理   培训管理的KPI模型   内容目录   第一讲 培训管理概述   第二讲 培训常见的误区   第三讲 培训体系的构成   第四讲 培训课程体系的建立   第五讲 培训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培训需求   第六讲 静态与动态培训需求管理(一)   第七讲 静态与动态培训需求管理(二)   第八讲 静态与动态培训需求管理(三)   第九讲 静态与动态培训需求管理(四)   第十讲 培训需求量化及意义   第十一讲 内部培训师的培养与管理   第十二讲 外部培训师的甄选与KPI管理模型

编辑本段如何建立培训课程体系

  培训课程设置是建立在培训需求分析基础之上,根据培训课程的普及型、基础型和提高型将培训课程分为员工入职培训课程、固定课程和动态课程三类。   员工入职培训课程设置较为简单,属普及性培训,课程主要包括企业文化、企业政策、企业相关制度、企业发展历史等。   固定培训课程是基础性培训。是从事各类各级岗位需掌握的应知应会知识和技能,岗位调动、职位晋升、绩效考核反应知识、技能有欠缺者需加强固定课程培训。   动态培训课程是根据科技、管理等发展动态,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和竞争战略做出培训分析,这类培训是保证员工能力的提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不难理解,固定培训课程设置是培训工作中工作量最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在企业中必须建立起以员工职业化为目标的分层分类员工培训体系,明确不同岗位,不同级别的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   首先,人力资源部会同各级部门,从岗位分析入手,对所有岗位进行分类,如分为管理类、专业类、技术类等。在分类基础上对每一类进行层次级别定义和划分。由此,按照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岗位胜任模式来建立固定课程体系就有了分析的基础和依据。以各级各类岗位为基础,分析员工开展业务工作所需的职业化行为模块和行为标准,在分析这些活动时,可以遵循以下三种思路。   从活动开展的内在逻辑关系来考虑。   从活动范围来考虑。   从活动内容本身组成部分来分析。   分析支持这此职业化行为模块和行为标准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由此,确定各级各类的培训课程,从而开发出相应的培训教材。不同级别的必备知识可以是相同的,但在深度和广度上应该有所区别。   动态培训课程可以从二个层次上进行分析。   企业目标。分析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竞争战略,所希望达到的目标。考虑与此相关的管理思路、管理观念和工作重点的转移,组织流程的改造及涉及新的技术领域、工艺技术,并与此确定培训课程。   从科技发展角度分析。如今科学技术、管理知识发展日新月异。当一项工作内容发生重大革新时,由此带来的新技术、新的管理理念来确定培训课程。   培训体系建立之后,培训对象的确定,可以遵循以下思路。   高层管理者。根据企业经营策略确定企业的人员要求,并由人力资源部分析并确定相应的人员培训,例如烽火猎聘。   中层管理者。根据企业为他们制定的发展计划和绩效考评的结果,由高层管理者和人力资源部分析和确定他们的下一步发展需求。   基层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由中层管理者根据员工的绩效考评来分析确定他们的培训需求。   员工可以自己提出培训需求,得到上一级主管及人力资源部认可。

编辑本段培训讲师队伍建设

  讲师是整个培训流程的源头,讲师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培训质量的好坏。培训讲师来源基本上有两种途径:一是外部聘请;二是企业内部讲师。限于篇幅,本文只对内部讲师的队伍建设略作介绍。   讲师的主要任务是讲课、教材开发和参与培训课程的设置。为保证讲师队伍的高素质,企业内部应制订《讲师资格认证制度》,可以从专业知识、专业经验、成就及表达能力四方面进行认证。对讲师的工作绩效可每半年或一年考核一次,优胜劣汰。同时为支持和鼓励讲师主动积极地开展培训工作,给讲师一定的时间从事教材的开发和一定的讲课费和教材开发费。最后企业应帮助讲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组织他们进行专业培训和技能训练。

编辑本段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效果评估是培训流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评估结果将直接作用于培训课程的改进和讲师调整等方面。评估从四个方面考察。   第一层评估,反应层面。这类评估主要是考核学员对培训讲师的看法,培训内容是否合适等。这是一种浅层评估,通常是通过设计问卷调查表的形式进行。   第二层评估,学习层面。主要是检查学员通过培训,掌握了多少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书面考试或撰写学习心得报告的形式进行检查。   第三层评估,行为层。该层关心的是学员通过培训是否将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工作绩效。此类评估可以通过绩效考核方式进行。   第四层评估,结果层。这类评估的核心问题是通过培训是否对企业的经营结果产生影响。结果层的评估内容是一个企业组织培训的最终目的,也是培训评估最大的难点。因为对企业经营结果产生影响的不仅仅是培训活动,还有许多其他因素都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结果。

编辑本段培训体系建设的技巧

  1、按月召开培训座谈会,将统计的培训成绩及问题进行发布,加深各级主管、内部讲师对培训体系的认识,诊断运行过程存在问题,融洽内部气氛,寻找解决思路。   2、设计“内部讲师荣誉榜”,将内部讲师头像及优秀讲师介绍、主要课程等资料依次在厂报或墙报上进行大力宣传、介绍,为培训体系顺利运行宣传“造势”。   3、定期举办培训征文活动:规定主题如“我眼中的员工培训”、“我的成长经历”等,在全体员工中公开征集文章,号召全员参与,提升全员培训理念,然后公开评选,选出前三名进行表彰。   4、举办“心得报告评选”:将优秀的学员“培训心得报告”推荐上内部刊物或在公司宣传栏公开公布,也可适当地可以组织员工进行学习讨论。   5、实施“月度优秀讲师”奖励:对培训流程规范、培训目标顺利完成、培训课件教材完整、学员评价高的讲师进行公开奖励。   6、实施“月度优秀部门”评选:对培训目标顺利达成、培训组织到位、支持配合度高的部门进行荣誉奖励(如流动红旗),   7、实施“月度优秀学员”评选奖励:对遵章守纪、参与度高、培训考试成绩合格、有心得报告及感想深刻而发表见报的优秀学员进行奖励。   8、制定“行动计划”:要求培训对象根据培训内容,制定自己的改善行动计划,并选定目标进行全程跟进,对行动及时、改进效果明显的学员进行奖励。   9、与外部培训机构合作,定期举办或参与一些专题培训沙龙、论坛等,指派内部讲师作为主讲嘉宾参与,一方面提升企业形象,一方面培养内部讲师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10、结合培训工作的实际,组织内部培训知识或技能竞赛,将培训理念、知识和方法融入公司的日常运作流程,使其慢慢地成为企业的一种习惯,从而可以自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