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踩刹车的正确方法:重温经典 童安格专辑《爱与哀愁》欣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9:11:41

专辑介绍:

  主打歌曲"爱与哀愁"是童安格独特韵味的再次诠释,是这个专辑标志性的作品,非常动听,阳刚中柔柔的,甚至到缠绵。这首歌肯定会得到歌迷的响应,而上榜也应该是意料中的事。

  "好日岱"童安格唱得悠远开阔,唱出了蒙古风。

  而童安格如绅士般演唱的"玫瑰的谎言"是这个专辑第二个亮点,飘忽的歌声没有瑰丽却充满情韵。

  "中国帆"采用了川江号子做串联,别有风味,这首歌唱出了童安格的忧患。

  这是个高品味、精制作的流行歌曲专辑,童安格迷肯定会大大过瘾。

  在这个专辑中,童安格似乎竭力想变,但这种变化是他原有风格的延续,也许这对童安格来说,会有些痛苦。

  童安格投入的演绎是对歌迷最好的回报,因此可以断言这个专辑应该属于那种越听越耐听的精品。

以下乐评来自虾米音乐网虾友雁渡寒潭

春节前的最后一个周末,我再次把《童周共聚》放进了DVD机。又看到了激动的有些哽咽的童安格,我感觉自己的心跳也又加速起来。每次重温《童周共聚》,我都还是那么心潮澎湃。此二人是属于我们那个时代的歌者,看见他们犹如看到了我们的青春岁月。
童周二位有相当多的共同点:同样出身于民歌时代,同样在宝丽金迎来了事业的高峰,也同样是以情歌创作见长的音乐人。稍微区别的在于,周治平更多栖身于幕后,而童安格则曾名震整个大中华区,外形声线无一不佳。如果说周治平是情歌才子,那么童安格毫无疑问地可以被称为情歌王子。对于七十年代陌生人的我们,在最需要情歌的年龄听到了他们的歌,这是多么的幸运。
而在情歌王子这个名字背后,真正的童安格可不仅仅只是那一首又一首的情歌。作为一个民歌时代的见证者,在那些充满着缠绵幽婉情歌的专辑中,童安格一直都在用音乐阐述着自己那么去国怀乡的惆怅,挥洒着年轻所特有的那份书生意气。前年我偶然听到了那首出自二十年前的五星经典专辑《梦开始的地方》中的一支“我还活着”,吃惊不小。童安格在副歌部分更是重复着那支“长城谣”: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这样的作品,尽显一个文艺青年的情怀。
我心目中最喜爱的童安格作品,还是一九九二年发行的《爱与哀愁》。其中不仅有着唯美至极点的情歌,更无处不在那份浓浓的乡愁。或许这样的风格在如今浮躁的年代早已被抛入了故纸堆,可只要你静下心来聆听,一定会有让你惊喜的那种旋律。我听到了“永恒的舞曲”,听到了“好日岱”,更听到了“中国帆”与“全新中国城”。此四曲中国风味,我称之为童安格的乡愁四韵。
  
一九九二年,那套标记为《童安格新曲》的系列磁带出了第四盘,四盘磁带整整齐齐地被放置于我中学附近的那家音像店的展柜中。如今查查网络上的资料可知,这四张“新曲”,分别对应着《梦开始的地方》、《花瓣雨》、《一世情缘》以及《爱与哀愁》。《童安格新曲(四)》的封面上也写着两个名字:“爱与哀愁”,“玫瑰的谎言”,可见引进方当年是将这两支歌同时作为主打曲推出。事实证明,这两首歌的流传度最为深远,也是这张专辑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从“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到“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再到“爱与哀愁”,人世间的情感纠葛,皆以被童安格娓娓道出。在我看来,“爱与哀愁”无论词曲创作,还是声线演绎,已经是童氏情歌的最高峰。童安格似乎也已了然于心,因此在这张专辑中加入了更多自己想做的音乐成分。于是,便有了深藏于专辑中的精品,那一段又一段的乡愁。
  
  “传来熟悉音乐声 天色却是近黄昏 看往事换成泪痕
  虽然舞步已陌生 踏着你我的一生 悲和喜谁都不问
  相逢的人 是未完的缘份 再送你一程 再疼我一分
  回忆如烟 早已无怨无恨 只剩下旋律 让一切化作永恒 ”
午夜的老唱片,轻轻传来一段熟悉的舞曲旋律。和着节拍,跳起一支婉转的华尔兹。那一声声的弦乐,还有大提琴的声响,恍然之间,重回三十年代的十里洋场。这是专辑中这支不过三分钟的“永恒的舞曲”带给我的感受。童安格最大的特点是用声音来写意,他的声线极为感性,兼具着西洋流行与中国传统的风韵。聊聊数笔,却尽显城市风格。
作为民国时代最重要的文化中心城市,上海曾对台湾的各项艺术产业启蒙产生过极大的作用。时光流转半个世纪,上海与台北依旧在新的年代里相互影响着。童安格将一首小情歌换成了大上海的背景,情感往事,却也多出了几分惆怅的味道。
  
  “夕阳映红脸庞 熟悉的奶茶香 牵挂的人儿呀 你是否别来无恙
  走过那小河旁 骑着马儿过山岗 思念的人儿呀 儿时的歌仍记得吗
  好日岱 好日岱 好日岱
  别怨我去远方 带着你的心流浪 为了摘回你的愿望 我希望你能原谅
  马头琴的声悠扬 诉说我的衷肠 仿佛听见你在低唱 要我回到你身旁
  好日岱 好日岱 好日岱”
如果说乡愁在“永恒的舞曲”中仅是对上海惊鸿一瞥的话,那么“好日岱”则是彻底带我们进入了蒙古大草原。
小时候听电台播放这样一支歌,歌的名字非常特殊,似乎是民族语言的音译。同样是直到前年才明确了这正确的名字叫做“好日岱”。好日岱,应该是蒙语中“亲爱的”或者“我爱你”之类的话。在我印象中对于词作者左连杰似乎没有其他印象,但他却写就了这样一支来自蒙古族的情歌。整首歌从头至尾都在散发着那种震撼人心的魅力。听这样的歌,你最应该做的便是闭上眼睛,因为这是你的眼前已经出现了那一直在你心底的草原。或许你也看到了那个弹奏的马头琴的小伙子,或许你也看到了那充满了盈盈笑意的姑娘。
在中国生命力最持久的音乐,当属少数民族的民歌与普通人的民谣。那都来自于淳朴与单纯的民间,毫无宏大叙事,却声声印在你心坎上。就像童安格那喊出的一声声“好日岱”,震撼久久不能消散。这么多年以来,你是否听过超越了此曲的蒙古族情歌?我想这答案大概都是否定的。我们的青歌赛还有我们的原生态,似乎再也没有人唱得出台湾人童安格声音中的感觉了。
  
  “带走了故乡一把土 梦想着新大陆 人海中你挥手的样子 渐渐变得模糊 船已出港
  传说在耳边不停响 美利坚是天堂 命运像帆在风中摇摆 手中紧握着桨 不敢放
  狂风和巨浪回头已茫茫 为什么中国注定要飘荡 黄金的海港 何时要靠航
  嘿呦 嘿呦 嘿呦 嘿呦
  脚踏在陌生土地上低着头流着汗 所有的传说都在说谎 黄金变得黯淡 幻梦一场
  未来的幸福不敢想 盼望能回家乡 多少的岁月了无音讯 满腹心酸泪水 不能讲
  狂风和巨浪回头已茫茫 为什么中国注定要飘荡 黄金的海港 不要靠航
  嘿呦 嘿呦 嘿呦 嘿呦
  爹娘 妻啊 儿啊 家园 想念
  想念 家园 家园 遥远”
  “Good morning China Town 早安中国城 We all live in China Town 一家五口人
  听爷爷他曾经说过在遥远的地方 有一群和我们一样黄色皮肤的人
  我老爸是中国人 你是什么人 我是一个美国人 有一点矛盾
  为什么我们想回去 他们却想未来 我一直不是很明白 自己的未来
  American-Chinese Tell me why American-Chinese Tell me why
  American-Chinese Tell me why American-Chinese Who am I Tell me why”
  
九二年四月份的一个周日早上,在电台早间九点到十点的一档英文歌曲节目中令人诧异地听到了这样两支算的上异类的作品。这张的专辑里有了“好日岱”般的作品已难能可贵,但更因为其中收录着“中国帆”与“全新中国城”,才让《爱与哀愁》成为我心目中的最佳。从此,童安格在我心目中也不再是类型化的白面小生,而是胸怀家国的有志青年。
在流行音乐中写出对于国家与民族的思考真的是难上加难,从大陆流行音乐这么多年的发展就能看得出,无论是歌词还是歌曲创作,愈发的庸俗化。似乎只能用生硬的口号与虚假的感情歌功颂德,而再无更多一点的真诚与严肃。不要抱怨是时代造成的结果,要知道写歌的人和听歌的人可都是这个时代的一部分。
美国梦,中国人从开始到现在做了大概一百五十年。如今尽管依旧有因在这片土地上活不下去而远赴重洋的人,但与一个半世纪之前的人们还是有着不小的区别。我们那些祖先,被一船又一船地运往大洋彼岸,为美利坚的大发展辛苦地劳作着。他们何尝不是留恋故土之人,只是彼时的家园已无法让他们有正常活下去的可能,于是只能离去,去那遥远的金山赚钱,盼望着有一日衣锦还乡。谁能料想到,此去即是永别。
“中国帆”中此起彼伏“嘿呦 嘿呦”的船工号子,似乎又见一支大船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在海中艰难航行。坐船的人,也许不仅仅是我们的祖先,也包括着生活在新的世纪的我们,我们一直跟随这支颠簸的船,艰难地走着。
到了“早安中国城”,已经是另外的模样。那些活下来的人们,一点点地在美利坚的每个角落建造着China Town。当这些中国城建成之后,这些黄皮肤的青年已经不知道中国是个怎样的地方,只是他们一直在寻找着祖先的根。但他们迷惘的是,他们想回去,而那片土地上有人想过来,源源不断的人,继续着祖先的脚步,延续着美国梦。孩子们啊,我们这些中国人有何尝不迷惘,这道德沦丧的土地,还是我们的家园吗?“我一直不是很明白,自己的未来。”
  童安格用他自己的方式讲了一个关于民族的故事,我体会着这份极其动人的深沉与真挚。将近二十年前的歌,现在依然那么应景,那样震撼。
  
每个中国人的心底都有着那份永远不散的乡愁,感谢情歌王子给我们阐述了这许多的爱与哀愁。
过了做梦的年纪,但在他的歌里,我们依然能听得到那一个个故事,与一段段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