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95敏天宫一线属性:五十二个启迪思维的趣味概念(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5:03:17
  标签: 分类: 古今博览

五十二个启迪思维的趣味概念(下)

 

27、小托蒂效应

    意大利小男孩托蒂有一只十分奇怪的眼睛:这只眼睛看上去完全跟正常人一样,医生诊断也没有什么病变。但是,这只眼睛就是看不见。一只完全正常的眼睛为什么会失明呢?原来,小托蒂在出生时,这只眼睛受到轻度感染,医生给它缠上了两个星期的绷带。

    这对一个成人来说几乎没有任何副作用的治疗,对刚刚出生、大脑正处于关键发育期的小托蒂却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他的大脑由于长时间无法从这只眼睛接受任何外界信息,就认为它瞎了,于是原先该为它工作的大脑神经组织也随之失去了作用。

    小托蒂的遭遇引发了科学家们的思考。研究人员在动物身上做了很多类似的实验,发现结果几乎都能证明这个“用进废退”的道理。动物的器官,经常使用的发育得好,反之则发育得不好,甚至萎缩。比如,家鸭不飞,很少使用翅骨,所以,它的翅骨与全身骨骼的重量之比,要比野鸭小许多。牛和山羊的乳房,惯于挤奶的比不挤奶的发育得要好。当然,人类的身体器官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如习惯用右边牙齿咀嚼的人,其右腮会比左腮大。

    其实,不仅是人的身体器官,人所具备的各项能力都很害怕“闲置”,懒得用脑子的人会越来越不会“用脑子”,长时间不写字的人就不会写字了。组织内的各部门也是如此,不断发挥作用的职能部门,会越来越强化它的“职能”作用。有些部门或职能则由于被“边缘化”,而慢慢自动退化。

 

28、犯人船理论

    这是历史上一个制度建设的著名例证。18 世纪末期,英国政府决定把犯了罪的英国人统统发配到澳洲去。运送犯人的工作承包给了一些私人船主,英国政府以上船的犯人数支付船主费用。

    当时运送犯人的船只多是由破旧的货船改装的,条件十分恶劣。而船主为了牟取暴利,上船前尽可能多装犯人,一旦按人数拿到了钱,就对这些犯人的死活不管不问。3 年间,从英国运到澳洲的犯人在船上的死亡率高达12%,有一艘船上的424 个犯人竟然死了158 个,死亡率达37%,使英国政府遭受了巨大的经济和人力资源损失。

    于是英国政府开始想办法改善这种状况。最初,他们在每艘船上都配了一名监督官员、一名医生,并对犯人的生活标准做了硬性规定。但死亡率不仅没降下来,连有的监督官和医生也不明不白地死在船上。原来,一些船主为了贪利而行贿官员,官员如果拒不顺从,就被扔进大海。

    政府又尝试采取教育官员、严厉惩罚船主等措施,但情况依然没有好转,犯人死亡率依然居高不下。后来,一位英国议员提议政府,以到澳洲上岸的人数为准给船主计算报酬,难题迎刃而解。犯人死亡率一下降到了l%以下,有些船只,经过几个月的航行也是零死亡率。

    原来制度的缺陷在于政府付给船主的报酬是以上船人数来计算,这就给私人船主为谋取最大利益留下了制度的空子。而新制度看起来似乎只是一个小小的变化,却对船主起到了最大的约束力作用。这就是好制度和坏制度的区别。

    近年,很多人在论述“有道德的市场经济”这一命题。“利益最大化”的资本本性里如何使其同时也“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呢?有人评说,道德的天空并不能自己形成,只有通过制度建设才能捍卫它。(马加力)

 

29、野鸭精神

    丹麦哲学家哥尔科加德有一句名言:野鸭或许能被人驯服,但是一旦驯服,野鸭就失去了它的野性,再也无法海阔天空地自由飞翔了。IBM公司总裁小托马斯·沃森非常信奉这句话,并把它运用在企业管理中。他说:“对于重用那些我并不喜欢却有真才实学的人我从不犹豫。然而重用那些围在你身边尽说恭维话,喜欢与你一起去假日垂钓的人,是一种莫大的错误……我寻找的是那些个性强烈、不拘小节、以及直言不讳似乎令你不快的人”,这就是IBM的“野鸭精神”。

    小托马斯·沃森看重的是那种敢于“犯上”的人所具有的不驯服、不随波逐流、拒绝看眼色行事的独特品性,推崇的是一种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小托马斯·沃森领导IBM期间,采取种种措施激励员工创造发明,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并取得了国内外市场的制胜权,创造了IBM的辉煌。

    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不仅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也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爱因斯坦曾说:“由没有个人创造性和个人志愿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社会。”企业要凝聚真正的人才,要有容忍不同思维的胸襟,不能搞思维求同,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否也应在社会上提倡和鼓励“野鸭精神”?

 

30、尾数哲学

    一个年轻人到某公司应聘一个负责采购的临时工作。与他同时进入最终面试的还有另外两个人,而且表现得都很出色。面试的最后一道题是笔答题:假定公司派你到某工厂采购2000支铅笔,你需要从公司里带去多少钱?一名应试者的答案是:120美元。采购2000支铅笔大概需要100美元,其他杂用就算20美元吧。另一名应试者的答案是:110美元。2000支需要100美元,另外可能需要10美元左右。而这名年轻人的答案是:108.3美元。铅笔每支5美分,2000支是100美元,从公司到那家铅笔工厂,来回车票价是4.8美元,午餐费2美元,搬运工费用1.5美元,因此总费用为108.3美元。这个年轻人被最终录用,他就是卡耐基。

    卡耐基胜出的原因是他没有忽略0.3美元这个尾数,面试主管认为他是一个精确、严谨的人。尾数看起来不起眼,但千万不要忽略它的威力,尾数反映出的问题不仅仅是精确、准确,最关键的信息是:真实,可信!那些忽略尾数或者微小细节的人,常常给人留下随便、马虎的印象。注重尾数和细节的人则能够给人工作严谨的印象,领导也会放心地把一些重要的事情交给他去办。

 

31、马桶效应

    有两个版本的“马桶效应”。一则源于上世纪90年代发生的科索沃战争。在科索沃战争中,面对美国空军的狂轰滥炸,南斯拉夫人顽强抵抗,人民自发地组织起来,誓死守卫贝尔格莱德市。让人没想到的是,南斯拉夫后来从坚强到妥协,对北约做出了让步。这一突然转变曾让外界百思不得其解,而贝尔格莱德市的一位经济学教授分析称: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原因是因为马桶抽不上水!连续多日在户外或以“非常手段”解决“日常问题”,让习惯了现代文明的精英市民尊严尽失,导致了最后的妥协。勇敢的塞尔维亚人有捍卫国家的勇气,却无法忍受不能使用抽水马桶的生活。有学者将这种“战争心理”谓之“马桶效应”。

    另一个版本的“马桶效应”则常用来比喻官员去职后才暴露问题的现象——一个人坐在马桶上拉屎,再臭,屁股坐那儿压着呢,别人也闻不到,一旦屁股离开,臭味马上出来了。有些官员在位时业绩明显,但其离任或调职后,就会发现在他任上留下很多漏洞。如果他一直原地不动,问题就有可能一直这样捂着掖着,长期下去,小问题就会变成大问题。

    前一种“马桶效应”听起来荒诞不经,然而却无法怀疑它的逻辑真实性。其潜藏的逻辑是:肉体可以被消灭,“尊严”却不可以不守卫。但是,不甘屈服的“尊严”让位于不甘粗俗的“尊严”,这意味着什么?而且,握有话语权的社会精英不甘粗俗,率先在“马桶效应”面前举起屈服的双手,这是否意味着个人的“尊严”超越了民族的尊严,少数人的“荣辱”超越了国家的荣辱?如此推论下去,战争中的“马桶效应”是非常可怕的。

    后一种“马桶效应”也很可怕,它消耗的是国家和人民的资源,损失的是政府的公信力,检验的是干部任用管理制度。其实,那些拉了“屎”又坐在马桶上的人,只要他拉了,不但他自己知道,别人多少会闻到一些异味。不但要有前置处理办法防范“坐马桶”官员拉“屎”捂臭,即使他挪开了屁股还要追究到底。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红太就谈到,防范干部“带病提拔”,不但要考察将提拔干部现在工作单位的状况,还要到他原来的工作单位进行考察。

 

32、老鼠夹效应

    有这么一个故事:庄园里出现了一个老鼠夹,老鼠看到后很担心,它慌忙地去向庄园里其它动物发出警告:“小心老鼠夹,小心老鼠夹!”可母鸡、胖猪和母牛却很不以为然,它们都说:“亲爱的老鼠,我知道那对你来说是个问题,但是跟我有什么关系呢?”老鼠只好返回庄园主的房子,胆战心惊地藏在它的洞穴里。第二天天刚亮,老鼠就听到一阵响声,没多久又传来一阵尖叫声。原来,女主人听到响声后下楼查看,她在黑暗中没有注意到老鼠夹夹住了一条蛇的尾巴,当她走近老鼠夹的时候,被蛇咬了。

    女主人病倒了,庄园主把母鸡杀了给病人补身体。很多邻居都来探望他们,为表示感谢,庄园主把猪杀了,招待朋友们吃了一顿饭。女主人终于康复了,但花了很多医疗费,庄园主只好把母牛卖了以支付那些医疗费。

    表面上看起来,老鼠夹和鸡、猪、牛确实没什么关系,谁看见过老鼠夹夹死过鸡、猪或者牛?但是当老鼠和它们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处在同一个生存系统中的时候,它们就会具有某种奇妙的联系。

    “老鼠夹效应”警示我们,事物的发展和内部的关联性常常超出我们的想像,对于一个组织内出现的任何小问题,我们都要保持必要的关注,要有“防微杜渐”的准备,防止问题的扩大和蔓延。比如,某一个地方屡次发生群体性事件,短期间可能不会影响到其他地方,但不能据此认为这就是地方性的、局部的问题,而应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来考虑和解决。“老鼠夹效应”也告诉我们每个人,对身边人的焦虑和痛苦请始终保持一份“共情”和助人之心,因为,“别人的事”可能也会成为你的事。

 

33、霍姆斯马车理论

    传说上帝造了一架完美的马车,它的所有部件都能相互匹配且恰到好处。当马车的使用寿命终结时,它的车轮、车轴、车身、底盘……所有的部件同时解体报废,没有哪一个零件比其它的更脆弱或更耐久。19世纪的美国著名医生兼作家奥列维·W·霍姆斯在他的诗中描述了这架完美的马车,所以后人称之为“霍姆斯马车理论”。

    霍姆斯马车理论在经济学中的解释是“充分均衡”,就是指各种资源的最合理配置和使用。比如,一双皮鞋最理想的配材和使用结果应是:当鞋底被磨穿的同时,也要鞋面破裂、鞋带磨断、缝线开绽。倘若鞋底破了,而鞋面仍旧完好,这就意味着用材等级上的不匹配。好比用牛皮鞋面配塑料鞋底,不仅牛皮鞋面不能发挥出它的应有价值,也造成了材料的浪费。

    管理学家经常将“霍姆斯马车”理论引申为:一架完美的马车,没有最好的部件,只有最完美、最平衡的组合;一个富有效率的团队,不需要每一个人都是最有能力的,而在于每个人的能力都能得到最合理的使用和发挥。

 

34、叠补丁效应

    有一家公司为了解决员工工作拖沓、加班现象严重的问题,出台了一个规定,要求员工必须在每天下午6点前,把经过直属领导批准的加班申请交到公司人事部,由人事部在上面注明日期和加班时长。没有在规定时间提出申请的员工,即使加了班,也视为无效。但随之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来:因为突然产生的订单而导致加班生产怎么办?员工申请加班之后,实际做什么并无人监控,如何保证加班的公平性?什么样的加班领导应该批准,什么样的不能批准?为了应对这些情况,不断产生制度之外的特例、补充规定等,结果,不仅最初的问题没有解决,还在员工中引起各种逆反心理。

    这就好像给衣服打补丁,本来是个小破洞,为了遮掩小洞赶紧打上了一块补丁,过了段时间,发现补丁的大小和材料有些不合适,或者是出现破损,便又在补丁旁边加上新的补丁。依此类推,补丁越打越多、越打越厚,而事实的真相被深深掩盖。等到清除掉补丁之后,才发现原来的“漏洞”只需要一块合适的小补丁而已。这就是叠补丁效应。

    叠补丁效应是指改善工作没有触及根本原因,反而产生了大量的无效劳动、重复工作,使得管理成本不断增加。要避免叠补丁效应,就要求出台的政策和规定是科学、严谨和精细的,抓住重点和核心,选择合适的补丁材料、位置、缝补的方法,并且“锁边”,防止出现漏洞。

 

35、鲨鱼实验

    鲨鱼是大海里最凶猛的动物,它会有懦弱的时候吗?

    有这样一则实验:实验人员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然后用强化玻璃隔开。最初,鲨鱼总想游过去掠杀美丽的热带鱼,它不断冲撞那块玻璃,耐何这只是徒劳。实验人员每天都会放一些鲫鱼在池子里,鲨鱼并不缺少猎物,却改变不了掠夺的本性,它仍然不断尝试从各个角度冲撞玻璃,每次都是拼尽全力,弄的自己伤痕累累,甚至浑身破裂出血。这样持续了很长时间,终于,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它开始等着每天固定会出现的鲫鱼。最后,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鲨鱼却仍是在固定的区域游着,它不但对那些热带鱼视若无睹,甚至当鲫鱼逃到那边去,他就立刻放弃追逐,说什么都不愿游过去。曾经横行大海的鲨鱼被实验人员讥笑为大海里最懦弱的鱼。可是,真正受过伤害的人都知道为什么,它怕痛。

    再凶猛强大的动物也害怕不停地受伤,再骄傲自信的人也难以承受接连的痛苦打击。

 

36、视网膜效应

    最近,小李很想买一辆宝石蓝颜色的汽车,他觉得这种颜色的车比较独特。自从他打定主意后,却不断发现街上出现宝石蓝色的汽车,难道现在流行这种颜色的车?李太太怀孕了,她发现最近无论是逛街还是乘车,她总能碰见几个孕妇,难道今年的孕妇就是比较多?小李和李太太的这种“发现”在心理学中称为“视网膜效应”,意思是当人们过于关注、追求某一种东西,或者是拥有了某件东西或某项特征时,就会比别人更容易注意到跟自己同样的东西或特征。

    成功学大师卡内基曾经说过:当一个人只知道自己的缺点、而不知如何发掘优点时,“视网膜效应”就会促使这个人发现他身边拥有类似缺点的人,进而使得他的人际关系无法改善,生活也不快乐。相反,一个积极发掘、肯定自己的优点的人,也会看到他人的优点,从而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由此可以看出,“视网膜效应”具备强烈的主观性,所以我们在生活中需要不断提醒自己,既不能因为这人和自己“臭味相投”就忽略了他的优点,也不能因为那人和自己“惺惺相惜”就纵容他的缺点。尤其是当你是一位老师、领导时,就更要防止因为“视网膜效应”而不能客观、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或下属。

 

37、“三个钱包”理论

    被称为“地产界的思想家”的万通集团主席冯仑,在其《野蛮生长》一书中提出了“三个钱包”的观点。他说:人一生会有三个钱包,人的一生大多在这三个钱包中调配。第一个钱包是现金或资产,这是多数人每天都在计算的钱包;第二个是信用,别人口袋里的钱你能支配多少;第三个是心理的钱包,人在不同情境、心态下,对钱的感觉也不一样,“困难时,一块钱对你而言可能顶100万;当你有一亿元的时候,100万也似乎不是钱。”

    冯仑以此对投资者(企业)说道:守住第一个钱包,放大第二个钱包,调整第三个钱包。守住基本资产是根本,放大第二个才能促进第一个钱包的增长,但最关键的是调整心理预期,不让心理钱包影响你对风险的判断,控制你的投资行为。

    “三个钱包”的理论对个人的人生“投资”同样具有借鉴意义:守住你的人生“本钱”,婚姻、家庭、工作、职业技能等;通过提升自我修养、努力进步以不断提高你的“身价”,扩大你的信用等级;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不断调整心态,保持心理平衡,以抵制诱惑,明了进退得失,不让“心理钱包”影响你做出错误的人生决策。

 

38、“适者生存”定律

    在大自然沧海桑田的变迁中,能够存活下来的物种,往往不是最强大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能适应的物种。

    生活在美国加里佛尼亚半岛上的美洲鹰,是一种体重能达到20公斤,两翼自然展开达到3米的巨鸟。但在当地人的大肆捕杀下,美洲鹰在岛上消失了。当大家以为美洲鹰已经绝迹时,美国科学家阿.史蒂文却在南美安第斯山脉的一个岩洞中发现了它。不可思议的是,体型庞大、惯于翱翔的美洲鹰,竟然能在只有十几厘米缝隙的岩洞中生活!它如何穿越那些拥挤狭小的洞口?阿.史蒂文通过观察发现:美洲鹰在穿越小洞的那一霎那,双翅紧贴肚皮,双脚直直地伸到尾部,与伸直的脖子和头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巨大的躯体瞬间变成一条柔软的面条,进而轻松做到人们无法想象的事情。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美洲鹰身上布满了坚硬的老茧子,那是它在学习如何在岩洞生存时受的伤。美洲鹰无法阻止人类的捕杀,也无法改变岩洞的狭小,但是它却能在一次次的疼痛中调整、改变自己,从而获得新生。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被各种原因逼到连翻身都不能的狭小空间。想要活下去,我们就得像美洲鹰一样,不断地缩小自己,改变自己。这个过程很艰难,我们会受伤、会很痛苦,但是,只有勇于并且甘愿缩小自己的人,才可以穿过狭小的缝隙,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39、套裁效应

    套裁是服装裁减的一个工艺。在裁制两件以上的服装时,在一块布料上作合理的安排,尽量减少废料?套裁效应是指在考虑问题时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各种矛盾,以求得到最合理的收益。

    有一家公司在招聘时出了一道题: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你开车经过一个车站。有三个人正在等公交车,一位快要死的老人,很可怜;一位医生,他曾救过你的命,是你的大恩人;还有一个女人(男人),她(他)是你的梦中情人,错过也许就没有了。但你的车里只能坐一个人,你会如何选择?

    这真是太难选择了!因为见死不救、知恩不报或者错失真爱都是我们所难以接受的。最后,在200个应征者中,只有一个人被雇佣了,他说:“给医生车钥匙,让他带着老人去医院,而我则留下来陪我的梦中情人一起等公交车”。

    兼顾失宜,必致不顾。追求完美、圆满是人之天性,然而,如果失去全局观念,过于拘泥于某一个细节、某一个意愿、某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就会迷失在重复和懊悔的旋涡里。有时,如果我们能放弃自我的固执、狭隘甚至是优势的话,可能会得到更多。

 

40、狐狸理念和刺猬理念

    这是一则古希腊的寓言故事:狐狸狡猾而又反应灵敏;刺猬又蠢又笨,只会 “装死”。狐狸打心眼里瞧不起刺猬,老变着法儿耍弄它。有一天,狐狸热情地和刺猬攀谈,终于使紧张的刺猬放松下来,可狐狸突然将刺猬掀翻,向刺猬最柔软的腹部咬去—— “嗷!”一声惨叫,满嘴是血的狐狸没命地逃走了。

    面对狐狸的突然袭击,刺猬只是本能地做了一个它唯一会做的逃生动作——蜷缩身体。因为这个动作它做得太熟练、太准确,已经到了随心所欲的程度,所以速度才会比狐狸快了那么0.01秒……

    英国思想家以赛亚·伯林从这个故事中得到启发,他把动物生存的理念分为“狐狸理念”和“刺猬理念”:“狐狸理念”的特点是自信心和占有欲极强,思维则是凌乱或是扩散的,会同时追求很多个目标,但受限于精力和能力,造成做事情眼高手低,终将一无所成。而“刺猬理念”的特点就是目标简单明确,始终如一。无论世界多复杂,刺猬都会把它压缩成简单的一个基本理念。由于它日积月累地朝一个目标发展,最后自然会练就一套特殊的生存本领,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常说的“以不变应万变”,以及所谓的“核心竞争力”与“刺猬理念”不谋而合。

 

41、猎鹿博弈

    “猎鹿博弈”源自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著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的一个故事。古代的一个村庄有两个猎人。当地的猎物主要有两种:鹿和兔子。如果一个猎人单兵作战,一天最多只能打到4只兔子。只有两个猎人一起去才能猎获一只鹿。从填饱肚子的角度来说,4只兔子能保证一个人4天不挨饿,而1只鹿却能使两个人吃上10天。这样,两个人的行为决策就可以形成两个博弈结局:分别打兔子,每人得4;合作,每人得10。

    显然,两人合作猎鹿的好处比各自打兔的好处要大得多,但是这要求两个猎人的能力和贡献相等。如果一个猎人的能力强、贡献大,他就会要求得到较大的一份,这可能会让另一个猎人觉得利益受损而不愿合作。“合则双赢”的道理大家都懂,在实际中却很难合作的原因就在于此。合作要求博弈双方学会与对手共赢,充分照顾到合作者的利益。

    在竞争激烈的时代,博弈是一种常态,合作则成为趋势和必须的选择。日前,在温家宝总理访欧之际,前英国财政部政策顾问汤姆·奥尔利克发表文章称,为寻求中国的支持以熬过经济寒冬,欧盟应采取“猎鹿博弈”,通力合作,协调一致地行动,以保证从中国这儿猎到“鹿”,而不应满足于弄几只“兔子”。

 

42、波特定律

    “当遭受许多批评时,下级往往只记住开头的一些,其余就不听了,因为他们忙于思索论据来反驳开头的批评”。这就是波特定律,提出者是英国行为学家波特。

    其实,不爱听批评的话,听到批评就想解释、反驳几乎是人的一种本性,所以,波特定律适用于生活的各方面。有这么一个故事:日本的一位表演大师,有一次在上场前,一位弟子提醒他:“您的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弟子走开后,大师又将鞋带松开了,一个到后台采访的记者看到这一幕,很不理解。大师回答:“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长途跋涉的旅者,通过鞋带松开这个细节可以表现他的劳累憔悴。”“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他很细心,而且热心地告诉了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细心和热心,至于为什么不当场告诉他,我想教育的机会很多,可以下一次再说啊。”

    这位表演大师并没有因为弟子看不出自己的用心而责怪他,反而对他的细心进行了嘉奖,可谓别具匠心。这样既没有打消弟子的热情,又为后面的教导埋下了伏笔。这说明:善于宽容别人,尤其是比自己级别、辈份低和年龄小的人的错误是一种美德,也是一门管理或教育的艺术。

 

43、甜甜圈原理

    甜甜圈是一种油炸圆饼,中间有一个洞。“管理哲学之父” 查尔斯.汉迪认为,如果用甜甜圈来形容一种管理状态的话,则应该相反,即甜甜圈的中间应该是实心的,四周则是空的(当然,这么一来,说是“圆饼原理”可能更贴切些)。

    查尔斯.汉迪认为,工作或生活,都只有一部分是核心,即甜甜圈的中心,是你“必须做的”,而甜甜圈的圆周则要依靠你从事的其他活动来填满它,即你“能够做的”,圆周是你围绕核心而创新的空间。

    理想的工作(或者管理方法)应该既有核心,又有可供自由发挥的空间。从管理的角度而言,每个工作岗位的核心内容、责任必须定义清楚,但是,过分强调核心责任会使人失去创新能力,然而若给予太大的圆周职责,就是给予较多的选择,也会有犯下许多错误或出现意外等风险。如何把握核心与圆周的平衡,实现组织和个人较为理想的工作、发展状态是一种深刻的管理艺术。核心当然是必须的,自由的空间也不可或缺。对个人而言,克服人生悖论的关键之一就在于在核心和自由两者之间找到平衡。

 

44、小趋势理论

    当今,通过网恋而结婚的人有多少?可能只占每年结婚人数的1%。但是,别小看这1%。在美国,2007年有440万人结婚,其中10万人是网恋,且呈增长趋势。这个小小的趋势会有什么后果呢?它会增加夫妻双方来自不同城市、不同阶层状况的比例,并增加人口的流动性,这会是一个不小的社会问题。

    当小趋势达到了某一种程度,就将成为主流,影响社会进程。这就是美国民意调查专家马克·佩恩要表达的观点。马克·佩恩在大量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写了一本书《小趋势——决定未来大变革的潜藏力量》,总结出在美国现在还没有引起重视,但未来很有可能发展壮大的75个小潮流,如网恋、晚上学的聪明孩子、高龄奶爸、男女比例失调等。

    不仅具有隐秘性,小趋势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特点,即具有目前社会不能满足的共同需求。共同会促成联盟的产生,得不到满足将催化新的奋争。正如作者在解读美国男女人口比例失调现象时所说:“历史学家们已经充分证明,一个有太多没有老婆的男人的社会将导致战争。那么一个有太多没有丈夫的女人的社会能带来和平吗?”

 

45、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原是管理会计中的一个术语,是指业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例如,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

    行为学用“沉没成本”形容人们经常会为了那些已经发生的且不可能收回的付出作出不明智的选择。有时,吃饭剩下一点儿,倒掉觉得可惜,硬撑着吃完,又撑坏了胃,难受好半天。失恋了,明知已无法挽回,可一想及自己付出那么多就难以平衡,不是自我伤害就是去伤害对方,都是太在乎沉没成本,反而误了正路。更有人为了挽回沉没成本,铤而走险,自己被人骗了,便去欺骗他人,朋友背信弃义,便怀恨报复,明知上了贼船,却不悬崖勒马,到头来损失没有挽回,却走向了犯罪的深渊。

    成本一旦沉没,就无法收回,我们只能从理性出发,忽略不计。如果沉迷其中,只会加大损失,正如剩饭剩菜,理性的做法,只能是倒掉,如果舍不得,反而会付出更多。

 

46、蔡戈尼效应

    画一个留下缺口的圆圈,搁置一旁,然后去做别的事,你会不会有些分心,总想把那个缺口补上?这是一个关于蔡戈尼效应的简单心理测试,结果显示,绝大部分人会有把圆圈完成的倾向。这是因为人们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对于未完成的事情记忆会更深刻。

    1927年,心理学家蔡戈尼作了一个试验:她将受试者分为甲乙两组。让他们同时演算相同的数学题。让甲组一直演算完毕,而在乙组演算中途突然下令停止。然后让两组分别回忆演算的题目。结果,乙组对题目的记忆力明显优于甲组。

    这种对未完成的事情深刻地留存在记忆中的心理称为蔡戈尼效应。对大多数人来说,蔡戈尼效应是推动我们完成工作的重要驱动力。但是如果过于执着于一件无法完成的事情或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有时会把自己逼进死胡同。我们常说:坚持就是胜利,但放弃那些愚蠢的坚持会让人生更丰富,道路更宽阔。

 

47、土豆片定律

    高科技=高效益=高利润,传统行业=夕阳产业=低效益,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近几年,经济学界流行着一句据说引自一位美国经济学家的话:“不管是土豆片还是硅芯片,能赚钱就是好片。”(在英语中,芯片和土豆片都用chip,这也是“土豆片定律”的源起)餐饮属于传统行业,但在市场上售价1公斤1.5元左右的土豆,摇身一变为麦当劳的薯条后,身价暴涨近百倍,而在土豆变身为薯条的过程中没有任何高科技可言。同样,手机短信的技术含量很低,但它每年给中国移动带来的直接经济收入达数百亿元。

    经济学家林毅夫曾经指出,研究表明95%的研发项目没有产出任何结果,只有5%的项目最后成为可以申请专利的技术;而申请了专利的技术并不都具有商业价值,很多最后都束之高阁,没有投入使用。高科技不一定会带来高利润,传统产业还大有发展的市场,这就是基本结论。

 

48、防御悖论

    非洲红脸猴总躲藏在长满尖刺的灌木丛里睡觉,这是因为红脸猴的敌人很怕被刺扎伤。许多人都为红脸猴的聪明叫绝,认为红脸猴是动物中最会利用自然条件的防御高手。可跟踪研究非洲红脸猴的专家发现,红脸猴的这一做法虽防御了敌人,也伤害了自己。因为狮子和野狗等猛兽故然很怕被扎伤,但躲在里面睡觉的红脸猴一不小心,同样会被这些尖刺扎伤。实际情况是,伤到自己的概率竟然大于保护自己的概率。更危险的是,一旦饥饿的狮子野狗等猛兽不管不顾,堵住堵住灌木丛的出口,红脸猴的这一保护性选择,立刻就会成为自设的陷阱,必死无疑。非洲红脸猴只认识了事物的一面,而没有认识到事物的另一面:带刺的灌木丛对自己同样是一种危害。其实,不仅是动物,人类也如此。我们常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于是,很多人习惯用冷漠、高傲为自己垒起一道高墙,或者是“武装到牙齿”,显得强大而不可侵犯,更有人以伤害别人来避免伤害,所谓“先下手为强”。但是,垒起高墙,你阻挡了伤害也隔绝了自己;伤害别人时,你必然会先伤害到你自己。

 

49、锁定现象

    马屁股和现代美国铁路有关系吗?有。美国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轨距是4英尺8.5英寸(相当于123.19厘米)。这个标准源自英国铁路标准,因为英国人是美国铁路的设计者。英国的铁路标准从哪来?从英国电车车轨标准中脱胎而来,电车车轨标准是直接搬用马车的轮宽标准的。马车的这一轮宽标准又是谁规定的呢?是古罗马军队。古罗马军队为何以这一数字为轮距宽度?答案极为简单:这是两匹拉战车的战马的屁股的宽度,这样一个宽度有利于战车的驰骋。

    一个团体、一个社会一旦选择了某种制度,就会对这一制度产生依赖,并在一定时期出现制度自我强化现象,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锁定现象”。英国人确定古罗马军队战车的轮宽是合理的,就一直延续下来并不断强化,以至于使千年前的战马屁股决定了现代铁路的宽度——尽管并没有什么证据证明这个宽度对火车来说也是最合理的。

    这种看似不可思议的“锁定现象”生活中其实有很多。比如,一旦电脑用户选择了微软的office办公系统,转而用其他的软件就会非常困难,而微软也会不断完善这个软件,强化它的影响力,以至于电脑用户别无选择。某种程度上,如其说是消费者锁定了微软,不如说是微软锁定了消费者。这似乎令人难以置信——商业社会中看似有无尽选择的我们,实则在不知不觉中已被某种商品或某种文化 “锁定”!

 

50、呆伯特法则

    呆伯特法则是一种反讽,它的含义是指:很多公司都会将公司里工作能力最差的员工提升到管理层,以降低他们对公司的损害程度。以效率论,这就如一群大猩猩选了一只松鼠为首领。呆伯特是美国漫画大师史考特.亚当斯(Scott Adams)创作的系列讽刺漫画书《呆伯特法则》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位热爱科技发明、不受上司青睐、有些傻头傻脑的电气工程师。置身于公司的潜规则和油滑的同事之中,呆伯特就像那个说出“皇帝什么衣服也没穿”的小孩,虽然有坚持真相和说真话的勇气,却没有得到赏识和重用的运气。作者借呆伯特这个人物的遭遇,辛辣地讽刺了职业场上种种荒谬和官僚的做法。

    作者既无意为职场中人指出一条明路,也并没有指责人们置身其中的商业世界是多么邪恶。只是,很多时候,这个世界的确荒诞而愚蠢。人们可以嬉笑怒骂、讽刺批评,但最终还得学着去应付周旋。这两种现实都是至关重要的,人们只有在两者之间进退有度才能生存下来。

 

51、钟摆效应和西瓜效应

    钟摆效应是一个物理原理:当一个摆锤所处的初始位置越高,那么根据动能和势能转化原理,它摆过最低点后能够到达对面的位置就越高。“西瓜效应”是指,今年西瓜好卖,大家都种,明年就过剩,而等到大家都不种西瓜的时候,西瓜价格就涨上来了。

    这两则效应最近高频率出现在港台媒体上,用来描述台湾当前的选举局势。最近出版的《亚洲周刊》刊登评论文章指出,在“立委”选举中惨败的民进党,希望能在这场选战后形成“钟摆效应”,即从谷底一下荡到高峰,在3月22日“总统”选举中翻盘,夺得持续的执政权。国民党则要透过“立委”选战大胜的气势,营造出“总统”选举的气势,在地方基层形成“西瓜效应”,一举拿下失去八年的执政权。未来的台湾选情就是一场“钟摆效应”和“西瓜效应”的对决。

    对此,台湾《中时电子报》发表文章指出,历次重大选战的得票数字无法印证“大选”和“立委”选举之间的关系是“钟摆效应”或是“西瓜效应”,但可以确定的是,人民不会永远受人操弄,民意的“钟摆”,会适时给自以为是的政客重重一击。

 

52、边际效用理论

    边际效用是指某物品在具体合理使用时可能产生的最小效用。著名的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维克在一个世纪前曾以一个十分通俗的例子做了论证:

    一个农民在原始森林中建造了一座小木屋,独自在那里劳动和生活。他收获了5袋谷物,第一袋谷物是他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第二袋是用来增强体力和精力的。此外,他希望有些肉可吃,所以留第三袋谷物来饲养鸡、鸭等家禽。他爱喝酒,于是他将第四袋谷物用于酿酒。对于第五袋谷物,他觉得最好用它来养几只鹦鹉解闷儿。显然,这五袋谷物根据其不同用途,其重要性也不同。以数字来表示的话,维持生存的那袋谷物的重要性可确定为12,其余的依次确定为10、8、6、4。现在要问的是:如果小偷偷走了一袋谷物,农民将因此失去多少效用?

    显然,丢失的那一袋的效用为4,即最小的效用,因为丢失一袋谷物并不会影响他最重要的那部分需要,例如维持生存必需的需要。边际效用的大小取决于需要和供应之间的关系,供应越多其重要性就越小,其效用也就小;供应越少其重要性就越大,效用就越大。“物以稀为贵”也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