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动力怎么收费:第六十三章 想要品味首先要无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0:24:51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译文】想要有所作为就要先无所作为,想要做事就要先无事,想要品味首先要无味。无论或大或小或多或少,都应该采取回报怨恨以规律的方式。企图做困难的事情要从容易的地方着手,想做大的事情要从小处着手;天下困难的事情,必定是从容易的地方开始的,天下很大的事情,必定是从小处开始的。所以圣人始终不去干什么大事,所以才能干成大事。随便允诺就很少有诚信,以为很容易就会很困难。所以圣人把事情看得都很困难,因此最终就没有困难了。

【说明】本章亦是紧接上一章而言,古代的人之所以重视天道,就是因为认识到了天道,而认识了天道以后,也就懂得了天道的规律。那么,这个规律到底是什么呢?就人世人生的规律而言,想要有所作为就要先无所作为,这个意思就是,想要做事就要先无事,想要品味首先要无味。因为只有首先是没有任何味道,才能判定其它什么味是什么味;如果一开始就是五味杂陈,那也就什么味都辨别不出来了。而人类无论做什么事情,或做什么大的事情,首先就是要思考,要判断,时机是否成熟,别人做过没有?我应该怎样做?思考成熟后才能去做。这个思考和判断的过程就是无事,就是不生事端。如果不思考、不判断就开始着手做事,这事情必然是做不成功的。这是老子对《周易》思想的传承。《易·乾·初六》:“潜龙,勿用。”意思是说,整个冬季是龙星潜藏的时期。故喻象为“潜龙”。其言勿用,非竟不用也;不得其时,不在其位,故蛰而不腾,潜而不现,韬光隐晦;一旦时机成熟,形势许可,就要步步进展,以达“飞龙在天”之境界。也就是说,季节不到,时机不成熟,就不要有所作为。中国古代一直是以农业生产为经济基础的,农业收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命脉。而农业收成的好坏,不是由农业生产资料及生产力来决定的,也不是由“神”来决定的,而是由“天”来决定的。自然灾害的频繁,自然灾害的不可抗拒性,使从夏朝至殷代末的周人认识到“神”不是万能的,“神”也决定不了人的命运,“神”更决定不了农业收成的好坏。只有正确地认识“天”的糜常,“天”的变化规律,“天”的运行法则,才能“敬天保民”。周文王将宇宙法则秩序的神性思维完全变成了天道法则的理性思维,变成了形而上学的纯粹存在形式,不论这种思维存在形式是多么神秘,多么变幻莫测,甚至若恍若惚、若有若无,但它都不是虚妄的,仍然是宇宙本体,仍然是宇宙法则。而人类,只有认识了这个宇宙法则,才能不断地兴旺发达,才会有进步。

天和地并没有因为人类对它的怨恨而回报怨恨,它照样刮风下雨,用光和热,用水和土地养育人类和万物。因此人类也应该以万事万物的规律来回报怨恨。这其实也是《易·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的意思。这个意思是说,东方苍龙七宿已可以观测到角、亢、氐、房等宿了,但越是容易观测到时,也就要越仔细观测。因为苍龙七宿中无论角、亢、氐、房、心、尾、箕哪一宿之星大明或是变暗,都将预示着不同的变化,尤其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此时但若能振建不巳,修德勤业,朝夕慎行,而勤观天象,及时掌握天道变化,才能有对灾难来临的充分准备。如果自然灾害还是来临了,我们人类也还要“报怨以德”。若是放任心欲、物欲,暗夜相欺,以怨报德,必有危也。

因此我们做事,企图做困难的事情要从容易的地方着手,想做大的事情要从小处着手;天下困难的事情,必定是从容易的地方开始的,天下很大的事情,必定是从小处开始的。所以圣人始终不去干什么大事,所以才能干成大事。随便允诺就很少有诚信,以为很容易就会很困难。所以圣人把事情看得都很困难,因此最终就没有困难了。如果平常把小烦恼都解决了,哪里还有什么大烦恼、大痛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