俏皮王妃不回家:清蒸汉朝(24)-煮酒论史-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7 00:07:46
66 谁是巫蛊事件背后的黑手?
要破解这个迷团,先要理清大汉朝后宫的一些情况。
先说说那位号称“倾国倾城”的李夫人。
某日,在一次宫廷宴会上,汉朝著名音乐家、宫廷乐师李延年为皇帝刘彻献上一首新歌,他的歌是这样唱的:“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皇帝刘彻听得陶醉,不禁叹息说:“唱得真好啊,可是这世界上哪有你所唱的那种佳人啊?”
一旁的平阳公主回答说:“哥哥有所不知,李延年的妹妹,就是歌中倾国倾城的绝世佳人。”
刘彻立刻流露出好色的嘴脸,问李延年:“公主说的可是真的?”
李延年的妹妹后来应召入宫,刘彻一看,果然倾国倾城。由此李延年的妹妹宠冠后宫,号为李夫人。
李夫人生下一子,封为昌邑王。
第二位是人称“拳夫人”的赵钩弋,她是汉武帝晚期最宠爱的妃子。
这个赵钩弋的出现颇为离奇。当时武帝巡行民间,忽然有一个术士声称此地有祥云瑞蔼,显示必有奇女生长于斯。刘彻这个色鬼听后立即下令有关部门寻访,结果找到了一个漂亮的小姑娘。而且这个小姑娘虽然相貌美丽,却从小患病,双手紧握成拳,谁也没法让她伸展。刘彻觉得好奇,亲自去尝试为她掰拳。结果奇迹发生,姑娘的手打开了,更奇怪的是在右手心里还紧紧地握着一只小小的玉钩。
这个姑娘姓赵,因为这个离奇的故事,称为拳夫人,又叫钩弋夫人。其实这个离奇的故事其实并不简单,足以证明赵钩弋的背后有一个小团体为她策划,这些策划人员很巧妙地抓住皇帝迷信、好奇又自大的心理,出奇制胜,给皇帝一种印象:“这个女人的手是为我而打开的!她是上天赐给朕的。”刘彻大概会这么想吧!
赵钩弋的奇迹在继续,她的儿子刘弗陵足足在母亲腹中稳呆了14个月方才降世。现代医学认为,正常孕期为28-42周,超过42周生产的为晚产。14个月差不多要60周,确实晚得有点离奇。但从刘彻的反应来说,却特别地高兴。“我只听说过尧帝是母亲怀胎十四个月降生的,没想到如今钩弋夫人也为我生了一个怀胎十四月的儿子。”
以赵钩弋的背后策划团体的出奇制胜风格来看,这可能又是一次策划,通过收买医官在日期上做手脚,目的是制造15月神话,同样也是给皇帝一种深刻印象:“这个孩子不简单,难道是上天赐给朕的接班人!”从史书记载来看,刘彻确实有这种想法,他经常说:“这个孩子象我!”,对刘弗陵也特别关爱。
 67
李夫人和钩弋夫人先后得宠,而皇后卫子夫只好靠边站了。正如当初卫子夫得宠,而皇后阿娇只好靠边站。但卫子夫比阿娇强,至少到连环大案发生之前,卫子夫还是皇后,她生的儿子刘据还是太子,虽然得不到皇帝的欢心,但日子还过得去。
有三件事使卫子夫和刘据的处境恶化。
第一件:霍去病和卫青两人相继去世,使卫子夫和刘据失去强有力的保护人。
第二件:卫子夫的姐夫丞相公孙贺在征和元年的巫蛊案中受牵连,被杀。同时遇害的还有卫子夫的一个女儿。
第三件:与刘据关系不佳的江充得到皇帝信任,掌握了查处巫蛊事件的大权。
那么,卫子夫和儿子刘据在失宠的情况,有没有可能真的对皇帝刘彻施行巫蛊术,达到让皇帝早死,太子顺利即位的目的?
作者的判断是可能性很低。为什么这么说?
前车之鉴。前任皇后阿娇就是因为巫蛊事发而直接导致被废的,卫子夫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情的敏感性。况且,皇帝对巫蛊一直采取严打措施,皇后和太子不可能蠢到顶风作案,自投死路。
那么,会不会是江充自行在宫中埋下木人,陷害皇后和太子?
班固在《汉书》里这样写道:“江充派胡巫挖掘地面,发现木偶人,就把嫌疑人逮捕下狱,严刑拷打,嫌疑人忍受不了酷刑,互相胡乱揭发,被冤枉的有好几万人。”
巫蛊事件,本来就是捕风捉影,说不清楚的事情。老百姓被江充冤枉,无处可诉。太子被江充冤枉,也同样无处可诉,只好反戈一击,挣扎个鱼死网破。就连皇帝刘彻,在事情过去后也相信是江充陷害太子,因此下令处死江充的家族。
问题是,皇帝刘彻在整个事件中的暧昧态度太可疑了。
首先,授权江充搜查宫廷的,正是皇帝刘彻。而江充将搜查重心锁定搜查到皇后、太子住所时,皇帝完全没有异议,甚至颇有些乐观其成的味道。
其次,当太子杀死江充的消息传到甘泉时,刘彻说:“太子是害怕了,又痛恨江充,才做下此等傻事。”可见他完全知道江充是如何逼迫太子,对于太子痛恨江充也有所预料。
最后,在整个事件过程中,皇帝刘彻所采信的,是江充和丞相刘屈氂以及内侍这些人对皇后及太子的指控,却始终没有与皇后及太子对话。当内侍告诉他儿子造反时,他的反应是立刻相信并果断地命令丞相刘屈氂下杀手,对于私放太子的司直田仁,刘彻也毫不留情,即便在事后搜捕逃亡民间的太子刘据时,也没有要地方官员活捉回来问话的明确表示,以至于太子死后,连太子的两个儿子(刘彻的孙子)也一起遇难。如果说太子是自杀,这两个孙子可确确实实死于祖父派来的人之毒手,而且连收留太子的那户善良人家也在格斗中遇害。
这不得不叫人怀疑,皇帝刘彻是不是存心派江充激起太子而害之了。
至少,我们可以确认两点:首先,江充揣测皇帝有废立的意思,所以急于立功,为皇帝扫除障碍,陷害太子。而汉武帝对江充陷害太子的行为的态度是支持和纵容。其次,在激起事变后,直到太子遇害,汉武帝并没有保留亲生儿子性命的任何表示,更无实际行动。
那么,如果太子不杀江充,是不是就可以躲过这一劫难呢?
68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江充若不死,必将把挖掘到的木人报告皇帝刘彻,皇帝更加可以用巫蛊之罪,废除皇后和太子。
那么刘彻废除皇后和太子的用意何在呢?无非是要另立太子。
这一点,丞相刘屈氂领会对了一半,刘屈氂以为废刘据是要立李夫人所生昌邑王。(刘屈氂和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是亲家兼死党。)
但刘彻的真正意图是要立刘弗陵。所以在刘据死后,丞相刘屈氂和将军李广利又成了障碍。于是一年后,刘彻再杀丞相刘屈氂,而李广利也在这一年投降了匈奴。
刘彻立刘弗陵的最后障碍是谁呢?人们想不到的是,刘彻这次把矛头指向了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
刘彻先是抓住25岁的钩弋夫人一个很小的过失,大发雷庭,厉声斥责,钩弋夫人连忙道歉,刘彻根本不理,下令立刻关押宫廷监狱。钩弋夫人回头望他,刘彻说:“快滚,你活不成了!”
钩弋夫人不久就死了。刘彻逼死钩弋夫人的理由是害怕她干涉朝政,这件事居然还得到了后世一些马屁精的称赞。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一是钩弋夫人干涉朝政未必就是坏事,汉朝初年吕后把国家治理得就不差,武帝初期,窦太后控制朝政,主张黄老政治,是汉朝黄金时代的尾声之作,因此,女主干涉朝政未必就是坏事。二是杀了钩弋夫人,小皇帝还是要依靠别人治理国家,老妈不在,只好依靠外戚,外戚再不可靠,就只有宦官了,从此掀开了汉朝外戚、宦官轮流干政的时代,可谓流弊无穷。
在这场宫廷博弈中,阿娇、卫子夫、钩弋夫人其实都不是真正的胜利者,对于皇帝的真面目认识最深刻的,恐怕要数文章开头提到的李夫人。
李夫人在病重的时候,皇帝来看望她,李夫人蒙着被子不让他看自己的容颜,皇帝说:“再让我看你一眼,我会给你兄弟加官进爵。”
李夫人拒绝,说:“加官进爵凭皇帝做主,与看不看臣妾的容颜无关。”
皇帝失望而去。
事后,有人问李夫人不让皇帝看她容颜的原因,李夫人说:“皇上之所以喜欢我,不过是因为我的美貌。现在我生了病,容颜憔悴,皇帝看了,难道还会爱我吗?”
李夫人直到去世,也没让皇帝看她的病容,这反而让刘彻对这位妃子,最念念不舍,永生难忘。为了表达对李夫人的思念之情,刘彻写了《落叶哀蝉曲》,歌词曰:“罗袂兮无声,玉墀兮尘生。虚房冷而寂寞,落叶依于重扃。望彼美之女兮,安得感余心之未宁?”可见蒙面而逝的李夫人给汉武帝留下了何等深刻之印象!
其实掌握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帝刘彻,怎么会对妃子有真爱,不过是好色罢了。李夫人的见解,真可以说是一针见血了!
《汉武故事》记载说,汉武帝修建了明光宫,从燕赵地方选取了两千美女住在里面。这些美女的年龄,都在十五岁到二十岁之间,如果到了四十岁还没有得到皇帝宠幸,就允许他们出嫁。
汉武帝的后宫佳丽究竟有多少呢?《汉武故事》记载说,加上其他诸宫的美人,怎么也有七八千。这么多宫女,得到皇帝宠爱的又有几何呢?《汉武故事》也说了,“与上同辇者十六人,员数恒使满;皆自然美丽,不假粉白黛黑。”更夸张的说法是,“汉武帝可以三天不吃饭,但不可以一会没有美女相伴!”
这么多后宫佳丽,汉武帝还经常出去寻花问柳,譬如说到他姐姐平阳公主家里去,看看那些歌女舞姬,后来成为皇后的卫子夫就是其中之一。据《太平广记》的记载,汉武帝还曾经微服私访,在一户人家与主人的婢女眉来眼去,勾搭上了,结果被主人发觉,差点要了汉武帝的小命!
汉武帝如此风流,怎么可能指望他如唐明皇般专情?从陈阿娇、卫子夫到李夫人、钩弋夫人,汉武帝的情爱如朝露而已。
不过对于每一段感情,汉武帝都很投入的样子。他曾经写过一篇《秋风辞》说:“阵阵秋风吹过,白云在空中悠悠漂浮,草木凋零金色的落叶纷纷飘坠,大雁苍鸣,向南方缓缓飞行。兰花婀娜多姿啊菊花芬芳飘香,我心中怀念着佳人啊不能忘怀!”
汉武帝写得很煽情,问题是:他怀念的是哪位佳人呢?
第三卷 汉朝的脚印:踩在未知的土地上
古时有一部图文并茂的《山海经》,可以说是古典版的世界地理图册,书中所描绘的大千世界太过“荒诞离奇”,以致于司马迁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馀不敢言之也”。但是汉使者的步伐,却把那些神话中的国度化为现实的地名。
汉朝人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少有的冒险者和拓荒者,他们从中原来到亚热带与热带的南方丛林,一直前进到南海的尽头,又东进到半岛,西去到沙漠。张骞更为中国人打开了西方的门户,堪称中国版的“地理大发现”。
司马路说:“读史记和汉书,最令人振奋的就是汉人对未知世界那种积极的探索,具有这种探索精神的个人和民族,都是伟大的。而读后世的王朝史书,看到他们在原地反复地打转,略有惋惜。然而最令人沮丧的,是那种开放的心态和进取的精神,一点点地沉沦、乃至湮灭……”

南越风暴:汉朝之亚洲崛起
公元前2、3世纪之交,东亚大地,楚汉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山河残破,经济萧条,百姓流离失所,面对如此的形势,汉朝当局审时度势,在国内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对于周边地区的从属国,也采取了比较宽松的羁縻政策。
汉朝初年的国家组织结构,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实行郡县制,直接统治的地区。第二个层次是实行分封制,间接统治的地区。如吴、楚、长沙国等。第二个层次是属国,如南越国、朝鲜国。
疑点之一:越国灭亡后,勾践的后裔之中,有一支逃亡到浙江南部瓯江流域,建立了“东瓯国”。这个僻处浙江南部的袖珍小国,为什么会在汉武帝时代从史册上神秘消失?
疑点之二:年轻的南越王子赵婴齐来到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大都市长安,邂逅了一位来自邯郸的美丽姑娘。若干年后,这位美丽姑娘已经成为南越国的皇太后,她的初恋情人却以汉朝使者的身份来到岭南。而南越国的存亡,与这对旧日情侣又有什么关联呢?
1、从袖珍小国东瓯国说起
这一段往事要从袖珍小国东瓯国说起。
众所周知春秋末年吴越争霸,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吞并吴国。之后,勾践把势力一直扩张到山东沿海,成为一方霸主。当此之时,越国强盛至极,周边的传统大国如楚国、齐国,唯恐越国来攻打自己,自守不足,更别提去招惹越国了。
但越之霸业昙花一现,勾践死后,子孙内讧不断,到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勾践的七世孙无强在一次战斗中被楚军击败战死,强盛一时的越国陷入土崩瓦解的境地,部落子孙,四散逃亡。勾践的后裔之中,有一支逃亡到浙江南部瓯江流域,得名“瓯越族”。另一支逃逃亡到浙江南部闽江流域,形成“闽越族”。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百越用兵,“瓯越族”和“闽越族”不能幸免,也被征服,秦朝在当地设立闽中郡,实行郡县行政管理。
秦末农民起义,瓯越领袖雒摇与闽越领袖无诸也组织起一支土著兵团,跟随英布的老丈人吴芮,也参加到反秦的革命大浪潮中。
那么,楚汉相争的时候,越人又是站在哪一边呢?答案是无论瓯越领袖雒摇,还是闽越领袖无诸,都坚定地站在刘邦阵营一边。
原因何在?其实越人对项羽,本来还是有好感的。但是项羽分封诸王的时候,偏偏有意无意地遗漏了雒摇、无诸,这就引起了越人的不满。相对于项羽的小气,刘邦是大方的,他在楚汉战争结束当年即给了无诸“闽越王”,让他美滋滋地回福建老家去了。至于雒摇,得了一个侯爵的封号。到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1年),也封为东海王,都东瓯,俗号东瓯王。
这样一来,汉朝在浙江、福建沿海建立了一对越裔双子附属国,维持了这一地区的和平,也给了两支越人自由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绝好机会。
但是这对越裔双子却不能和睦相处,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战败后到东瓯国避难,东瓯王在汉廷密使的游说之下,欺骗刘濞说:“请大王检阅部队,慰劳将士!”刘濞上当,欣然出来慰问,结果被东瓯王的弟弟“夷鸟将军”刺杀。
刘濞虽死,他的儿子刘子驹却逃得性命,去了闽越国,在刘子驹的挑拨之下,闽越出兵攻打东瓯国,海滩上一阵厮杀,东瓯王壮烈殉国。
闽越人杀死了东瓯王,汉朝的援军也到了,闽越国不敢和宗主国敌对,闻讯撤退。此后,东瓯国迫于闽越压力,“请举国徙中国,乃悉举众来,处江淮之间”, 四万多东瓯人移民去了安徽,从此“东瓯国”一词,从历史上消失。
“东瓯国”的消亡,使越裔双子只剩下闽越国孤独地存在。而闽越却越玩越大,居然又去攻打南方的南越国。
南越国又是怎样的一个国度呢?
2、岭南大邦:南越国
南越国与越裔双子不同,虽然南越国的下层民众也是越人,但这个国家的统治者,却是如假包换的秦人。
南越国的开国君主,姓赵名佗,是秦朝恒山郡真定县(今河北)人。赵佗是秦帝国南征军团的副将。主将任嚣死后,赵佗掌握岭南大权,他封闭关塞,切断与中原的联系,在岭南建立了一个独立王国,是为南越国。
所谓“五岭北来峰在地,九州南尽水浮天”,当时秦朝在岭南有三个郡,包括现在的两广和越南北部区域,按照秦人的计算“南北东西数千里”,的确是别有洞天。赵佗起初所控制的范围,不过是南海一郡(广州),经过战争、联姻等手段,软硬兼施,逐渐吞并了另两个郡:桂林、象郡,从而统一了岭南。
读《桃花源记》,陶渊明为我们描述“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情景,貌似南越国的隔绝自立,远离硝烟。“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更是南越国的写照。
当然,陶渊明无非虚构而已,南越国不可能是桃花源,也不可能与中原长期隔绝。当汉朝的使者陆贾来到岭南,赵佗便接受了汉朝的册封,加入汉朝体系,成为汉朝的属国。
吕后时代,南越国与汉帝国的关系发生了短暂的危机,起因是汉朝有关部门打算对南越“禁运”铁器,中止贸易。这就引起了南越的不满。南越王赵佗感觉自己很受伤,他决定破罐子破摔,索性断绝对汉朝的臣属关系,自己起了个尊号叫“南越武帝”,并且派军队骚扰汉朝长沙国的边界。
吕后当然不能纵容南越这种挑衅,立刻把南越列为“无赖国家”,派出讨伐大军。不过这一次的讨伐不太顺利,汉朝讨伐大军的指挥官叫“灶”,带着士兵到了湖南、广东边境,就遇上了传染病流行,很多士兵患病,无法继续前进,这样拖延了半年,吕后也死了。结果这次行动就不了了之了。
汉朝讨伐的失败让赵佗很是得意,他乘机耀武扬威了一圈,又用财物收买闽越以及一些小国,扩大势力范围,达到东西万馀里。
至于中原这边,汉文帝即位,打算以德服人,一边安抚赵佗在河北老家的亲戚,一边请老资历的谈判官陆贾复出,访问南越。陆贾到了番禺(今广州),话里有话地问老赵:“听说你当皇帝了,怎么不写封信通知我们啊?”
老赵心虚兼害怕,立刻道歉,解释说:“误会误会,赵某只是听说朝廷要封锁南越,心里怀疑是长沙王作怪,又听说高后(吕后)挖了赵某的祖坟……”
“哪有这回事,你老赵家的祖坟,朝廷派了专人守护,好的很!但是你自称‘南越武帝’,又是什么意思?“
老赵哈哈大笑,“那是赵某老糊涂了,弄个皇帝称号娱乐一下,我听说两雄不俱立,两贤不并世。当今大汉天子英明,那是真的皇帝!我这个……嘻嘻,这就给去了。”
于是废除帝号,依旧做汉朝的属国。陆贾完成使命回国,赵佗也依旧做他的南越王。
汉越关系的和平,一直维系到武帝时代。当时在位的南越国家领导人是赵佗的孙子赵胡。
赵胡对汉朝中央很是恭敬,在与闽越国的一次边境冲突中,他没有擅自动兵,而是上报朝廷,请求皇帝给他做主,主持公道。
汉武帝很满意他的表现,特别为南越出兵,教训了一下不守规矩的闽越人。
为报答朝廷的恩德,赵胡派了他的太子赵婴齐到长安做人质。年轻的南越王子赵婴齐来到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大都市长安,他又有怎样的遭遇呢?
3、汉朝使者是南越太后的初恋情人
赵婴齐到了长安,学习汉朝文化,正是情窦初开的少年遇到了一个漂亮的姑娘。这个姑娘是邯郸人,邯郸当时是有名的美女盛产地,如当代之成都。秦始皇的老娘就是邯郸歌姬,被秦始皇他爹在吕不韦府上一眼看中。
这个姑娘姓樛。赵婴齐立刻对樛姑娘展开热烈追求,但他遭遇一个情敌——霸陵人安国少季。(安国这个姓很特别,来自于楚汉鸿沟协定的谈判官侯公,侯公后来被刘邦赐封为安国君,所以侯公的后代便以以安国为姓氏,称安国氏。后人为了省事,简化为安氏,所以现在已无此姓。请大家记住这个特别的名字:安国少季,因为后文会有此人的精彩表演。)
樛姑娘最初钟情于安国少季,但当她选择结婚对象时,她垂青于南越太子赵婴齐。
樛姑娘与婴齐结婚以后,很快有了一个爱情结晶——儿子赵兴。这时从岭南传来了老父赵胡病危的消息,婴齐上书朝廷,请求回国。汉朝最重视孝倒,当然不会在这类事情上为难,批准太子回国。
婴齐赶到岭南不久,老父赵胡去世。婴齐接替王位,册封樛氏当了皇后,儿子赵兴为太子。但似乎婴齐不是个享福的命,没几年就“薨”了,小儿赵兴当了王,樛氏成了一国之太后。
却说汉朝那边,一直想让南越王进京,把南越等同于内地诸侯。但是从老狐狸赵佗到赵胡、婴齐,都敷衍拖延,不拒绝,但也决不真的动身进京。
这一年,汉朝又派了使者到南越国来,
请大家看这份汉朝使节团的名单:
团长(正使):安国少季
谈判官:终军等
随从武官:魏臣等
大家应该注意到了这个很特别的名字。原来汉朝使节团的团长,恰恰是当年婴齐的情敌、当今南越太后的初恋情人安国少季。
这就有故事了!
安国少季到了岭南之后,会晤南越国政要及上流人物,如丞相吕嘉,当然,也进见了太后樛氏。婴齐死得早,樛太后徐娘未老、风韵犹存,与安国少季一见面,难免勾起往事回忆。既然想起了往事,不免要坐下来聊聊。这一聊,不免又把樛太后和安国少季从前的少男少女的情怀勾将起来。这一勾,樛太后难免要落泪。樛太后这一落泪,安国少季难免就要劝解。安国少季这一劝,难免就有些动情。
人生最难忘的,难道不是这初恋情怀么?
这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况且皇家诽闻,最是让人津津乐道,要不戴安娜也不会被狗仔队追到车毁人亡。樛太后和安国少季旧情重燃的情节,很快传出南越王宫,流传在广州城里城外,当然也传到了丞相吕嘉的耳朵里。
现在要说说这丞相吕嘉了,老吕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南越国内国王之下第一人,三朝元老,赵胡时代,他就已经入阁拜相,主持南越政府工作,已有二十年光景,整个吕氏家族,担任朝中重要职位的,多达70余人。吕家的儿子娶公主,吕家的女儿嫁王室,这几乎是不成文的规定。
实在探究起来,吕嘉的威望,比当时的南越王赵兴还要高。吕嘉对南越国将来前途的考虑,特别是维持王国半独立地位的愿望,也要比南越王和太后强烈得多。所以,老吕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以身体不好为理由,拒绝会见汉朝,拖延时间。同时对南越王施加压力,反对国王进京,做汉朝的诸侯王。
双方的矛盾,终于在一场宴会上激化。这是一场广东版的鸿门宴,樛太后害怕老吕叛变,打算借刀杀人,用安国少季的力量杀死老吕,然后带着儿子南越王赵兴去繁荣的大都市长安觐见皇帝。
宴会的主人是南越王赵兴,参加宴会的宾客,是汉朝使节团和南越政要,最主要的一位客人,就是吕相爷。酒没喝几杯,樛太后就忍不住发难,质问老吕:“大王要进京觐见皇帝,丞相你为何百般阻挠?”
樛太后问的是老吕,眼睛却看向安国少季,这眼神的意思,是让他动手杀吕嘉。然而安国少季在关键时刻却犹豫起来,杀南越的丞相,可是一件大事,应该向皇帝请示。而自己的报告送出之后,尚未得到朝廷的批复。
安国少季的另一个顾虑是南越的军队在吕家人控制之下,杀了老吕,军队哗变怎么办?他这边在琢磨,那边老吕可瞧出点名堂来,气氛不对啊,这是要干什么?吕嘉赶紧找个借口,溜出王宫,也不敢回家,直接奔军营,到担任军职的老弟那里混了一宿。
这女人发起狠来,可比老爷们厉害。樛太后一看老吕跑了,抢过卫兵手中的铁矛就要追杀吕嘉。不过太后的追杀行动让儿子给拦住了。南越王赵兴本来就不想杀吕相爷,安国少季也在等待长安的进一步指示,所以除了太后,其实没有人要对老吕下手。老吕发现自己还是安全的,也取消了反攻王宫的打算。双方就这样陷入僵持,直到汉朝中央的指示到来。
4、汉越关系破裂
其实汉武帝接到安国少季的报告之后,很快作出了决断。汉武帝认为南越的王、太后都想进京,只有丞相吕嘉一个人反对,只是因为派去的使者安国少季太胆小,所以才拖延不能解决。汉武帝的结论是要派强有力的人到南越去,给他们一点压力。
汉武帝找来一个叫庄参的大臣,让他带两千人去岭南。庄参问:“是要攻打南越吗?”
“不是。”
庄参又问:“是要与南越进行和平谈判吗?”
“也不是。”
庄参一摊双手,“那我没法去,如果是和平谈判,几个人就可以了。如果是攻打南越,两千人根本不够!”
这时候有个河南人,姓韩名千秋,自告奋勇,愿意去岭南。他说:“一个小小的南越国算什么?再说有国王、太后支持,一个丞相,能兴多大风浪,给我三百个大块头壮士,我把吕嘉的首级带回来向陛下报告!”
汉武帝一听,这个河南人有点意思,就任命他为这次行动的负责人,会同樛太后的弟弟樛乐带领两千步兵,出发前往岭南。
韩千秋等人走到半道,消息就已经走漏,传到了老吕的耳朵里。吕相爷立刻召集南越官员和各界知名人士,宣布太后的罪状:第一条是淫荡之罪:与汉朝使者勾搭成奸,淫乱宫廷,给先王戴绿帽子,败坏南越的良好民风习俗。第二条是卖国之罪:太后利用国王年少,把持朝政,胁迫国王进京,当汉朝的诸侯王,这是卖国之罪。
于是动员军队,包围王宫和汉朝使节团下榻的招待所,将樛太后以及国王赵兴、汉朝使节包括安国少季在内全部杀死。
赵婴齐有一位南越籍的妃子,生了一个儿子叫赵建德,被老吕抬出来,当了新任南越国王。
这时韩千秋翻越五岭,已经进入南越国土,老吕有意大开门户,让他长驱直入。眼看着走到番禺(今广州)城北四十里的地方,韩千秋跟樛乐嘀咕,“你姐姐派来接应的人怎么还没来啊?”
“怎么没来,我们等候多时了。”一时间四面八方出来好些人,乌压压地就把韩千秋给围住了,一场恶斗,两千壮汉,全部战死。
杀死汉朝使节,这是对汉朝中央的正式背叛,到这一步,虽然老吕写了份请罪报告放在边关,请求宽恕,但是汉越关系已经难以修复。
汉武帝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在南越国发生的这些事传到长安,已经是这一年(公元前112年)的春天。汉武帝召开专题国事会议,讨论南越局势。
首先要解决的是韩千秋等人的评估问题。汉武帝认为,韩千秋虽然没有成功,勇气可嘉,为了鼓励这种为国捐躯的精神,特别加封侯爵,韩千秋已经死了,侯爵的待遇就传给他的儿子韩延年。
接着是对南越政变如何反应。汉武帝决定采取强硬措施,用兵讨伐。战争的准备工作在秋天基本完成,汉朝讨伐大军分成四路:第一路:指挥官伏波将军路博德,从长沙国桂阳(今湖南境内),直下湟水;第二路:指挥官楼船将军杨仆,走豫章郡(今江西境内),直下横浦;第三路:指挥官归降汉朝的南越人戈船将军和下厉将军,率兵走出零陵(今湖南境内),然后一路直下漓水(今广西漓江),一路直抵苍梧(今广西境内);第四路:指挥官驰义侯,利用巴蜀的罪人,调动夜郎国的军队,直下牂柯江。
以上军队,总计十万人,在番禺会师。另外,闽越国也主动发兵,配合汉朝讨伐南越国。
那么,南越国的对策是什么呢?
 5、楼船将军先拔头筹
从记载看,吕嘉的策略是“见招拆招”和“重点防御”两手抓。
先说“见招拆招”, 老吕派出大量间谍,前往西南地区,先说服了夜郎国按兵不动,接着利用西南夷且兰部落害怕远征当炮灰的心理,掀起了一场叛乱。于是汉朝的第四路军就被拖在了西南战场,镇压叛乱。而第三路的戈船将军和下厉将军,兵力不多,又弱,加上本身也是越人,有点三心二意。因此他们走得很慢,在广西遭遇南越的西瓯部落后,三天打仗,两天谈判,打打谈谈,谈谈打打,总之是纠缠不清、拖延敷衍。
至于闽越国,本来就是混水摸鱼。到了广东揭阳一带,就打了份报告,说海上风浪太大,无法前进。结果闽越人就不再前进,同时与南越眉来眼去,暗通款曲。
所以真正和南越主力交火的,只有杨仆和路博德两路。但伏波将军路博德这一路也很不顺利,他的部下都是各地征调来的劳改犯,断断续续地集合,加上训练,简直没办法上路。
于是只能看楼船将军杨仆有没有进展了!
楼船兵团是汉朝的江南水军,他们坐船从江西南昌溯赣江而上,到了江西、广东交界,水没了,一座连绵不断的山脉,阻挡去路。
这座山脉,叫做五岭山脉。哪五岭?大庾岭、都庞岭、骑田岭、萌渚岭、越城岭。这五岭,西起云南云岭,经两广和湖南、江西、福建等省边界而东达于海,连成一线,将南越国与汉朝隔绝两侧。
楼船军团要过去,就必须放弃船只,翻山越岭。问题是没有了楼船,还叫什么楼船军团呢?楼船将军杨仆的决定是全军弃舟登岸,徒步翻越大庾岭。
据清成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大庾岭在南安府西南二十五里,广东南雄府北六十里,磅礴高耸。宋代才女朱淑真有《咏雪》诗一首,说这大庾岭:“庾岭腊梅寒散乱,章台风柳絮萦回。”磅礴高耸的大庾岭,《史记》却没有汉越在此地交战的纪录,可见南越并未在此地布下重兵阻截,这不能不说是老吕的失策。
楼船军团翻过山脉,来到一处有水的地方——浈凌两江的交汇处。有水就可以行船,况且这里江面宽阔。
这里的林木资源也相当丰富,杨仆伐木造船,再建楼船。楼船有多大?据《史记•平淮书》记载: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西汉一丈约等于2.3米)可以想见,楼船的建造工程相当艰巨。不过以杨仆的灵活个性看,汉军也可以造一些轻便小船,未必全造楼船。这样既节约了时间,也可以组成一支大小船只配合作战的舰队。
船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作战时节的选择。杨仆选择了冬季发起攻势。但是,冬天是河水的枯水期,气候又比较寒冷,杨仆为什么选择冬天进攻呢?其实杨仆的抉择颇显精明,因为对于中原人而言,岭南有点难以适应,一是酷热,一是瘴气。而正是冬天,只有冬天,才可以避过岭南瘴气,而且相对低温,不那么热。
那么河水会不会结冰,会不会水面下降,无法行船?答案是不会。当时浈江水源极为丰富,冬季枯水期仍保持一定水深,不碍楼船航行;而且利用冬季北风楼船可顺流顺风扬帆而下。
总而言之,这是进军时间的最佳选择。
杨仆的决策果然收到良好效果,楼船兵团势如破竹,先是在寻峡水战中获胜,然后攻破番禺城北的石门。这两次战斗,不但消灭了南越的水军,还缴获了大量船只和粮食。吕嘉得到汉军逼近的消息,立刻派出部队应战,结果又被士气高涨的楼船兵团一举击溃。
但杨仆并不急于攻城,他停止前进,等待另一支主力伏波兵团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