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箐 华中科技大学:有关高血压的知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4 11:47:57
 高血压主要有哪些危害
高压>120mmHg,低压<80mmHg,血压对血管的撞击损害就开始增加,主要表现在心、脑、肾三大器官的损害,
对心脏的损害:对心脏的慢性损害从左室肥厚,代偿开始,继而出现冠心,心肌缺血,心衰而死。
对脑血管的损害:脑动脉硬化,导致大脑缺血、缺氧,早期表现为头昏、头痛、疲乏,继而出现脑中风。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梗死、脑血管意外或过早出现脑细胞萎缩,老年痴呆等。
对肾脏的损害:肾血管硬化,致肾缺血,肾功能障碍,肾功能衰竭等。每年因高血压高血脂引起的致残致死趋势不断上升,因此提防人类最大的隐形杀手高血压高血脂必须从现在开始,早知道、早发现、早调节,对提高自身健康的生活质量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高血压病的治疗原则
早期性:定期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一般以非药物为主,如改变饮食结构,控制烟酒,加强锻炼,避免紧张状况,保持身心健康等,观察3—6个月,若无效再考虑药物治疗。
长期性:每个高血压病人都必须充分认识不治疗或不坚持治疗会带来严重后果,自觉坚持长期治疗,保持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减少直接因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脑溢血和急性视网膜病变等。
个体性:不同病人的病理生理特点,病程进展和并发症都会有所不同,因此,治疗应根据病人各方面情况加以分析,合理选用降压药。
综合性:由于高血压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故在治疗时应强调综合措施,不要单纯依赖西药降压,可采用中西结合,标本兼治,中西联合用药避免西药剂量过大所产生的毒副作用,以提高疗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什么高血压病人需要终生服药以往治疗高血压都是以西药为主,如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这些药物只能单纯地降低血压,不能有效地改善血液的品质和修复血管的损害以及恢复已经受到损害的器官组织功能,更为严重的是机体在代谢这些药物的过程中还将造成肝肾功能损害,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多个脏器功能逐渐丧失,甚至危及生命。
另一方面还要承受降压药对身体造成的潜移默化的损害,一旦停止药物血压还会上升,各种损害又会进一步加重,因此高血压终生服药再无可奈何也是必须的。
高血脂的危害
高血脂,又叫高脂血症。它是指人体内的脂肪代谢异常引起血液中血脂升高,或者血脂水平的变化超出了正常范围。
1997年中华心血管病学会推荐我国的正常血脂标准为:
总胆固醇=200mg/d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20mg/dl。
血清甘油三脂=150mg/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5mg /dl。
若第1、2项的其中之一异常时,需在2 3周后复查,其结构仍超过上述标准时,即可确诊为高脂血症。
高血脂的主要危害:
高血脂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逐渐、进行性和全身性的。早期的高脂血症多数没有临床症状,这也是很多人不重视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重要原因。高血脂的直接损害是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因为全身的重要器官都要依靠动脉供血、供氧,一旦动脉被粥样斑块堵塞,就会导致严重后果。动脉硬化引起的肾功能衰竭等,都与高脂血症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脂血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此外,高脂血症也是促进高血压、糖耐量异常、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高脂血症还可导致脂肪肝、肝硬化、胆石症、胰腺炎、眼底出血、失明、周围血管疾病、跛行、高尿酸血症。什么是高血脂症?
答:由于脂肪和糖类摄食过多或代谢失常导致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β脂蛋白)或低密度脂蛋白(前β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α脂蛋白)减低,叫高脂蛋白血症,简称高血脂症。
什么是动脉血栓?
答: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后,血小板在动脉内膜受损处粘附继而聚集,随后发生纤维蛋白沉积,形成动脉血栓。
什么是粥样动脉硬化?
答:动脉硬化的共同特点是:动脉发生了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的病变。粥样动脉硬化特点是在病变过程中,受累动脉的病变从内膜开始,先后有多种病变合并存在,包括局部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和血栓形成, 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退化和钙化。
哪些症状预示着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即将发病?
答:以下症状预示着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即将发病:血脂、血压、血糖明显升高;头昏、头痛、白天犯困、嗜睡;手脚麻木,走路不稳;视物不清,语言不清,流口水等。传统治疗为何不能根除心脑血管疾病?
答:1.传统治疗只能控制病症的发展,却无法清除高血脂、高血粘、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基础病因,这些危险因素相互影响、促进,随时都有可能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再次复发
2.传统的溶栓药物只能单纯的扩张血管,溶解血栓,却不能阻断血管内新血栓的不断形成。所以说常规的溶栓药物强行清除血管壁粥样硬化斑块,容易损害血管壁内膜,导致血管壁越来越薄,容易激发凝血酶,使血栓残留物再次凝聚在血管破损处,引发再次脑中风等疾病。
3.化学药物一般都有很大的毒副作用,长时间的服用尤其是对肝、肾的伤害非常大,长时间的服用降压药容易造成多种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洛伐他汀、辛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还容易造成横纹肌溶解症,有些西药使用不当,甚至导致病人死亡。高血压、高血脂防治新观念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大学教授提出全面治疗高血压的新观念、新模式,降压必须同时降脂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脑血管研究所刘国仗教授提出:“高血压不仅仅是指血压水平、心血管受累的疾病,而是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即高血压综合症。刘教授说:“高血压综合症的提出,反映了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达到了更高的层次;对高血压的治疗模式也由过去仅局限性于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转为更注重干预可逆转心血管危险因素;使危险性降至最低,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脑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在第三届全国医学论坛上明确提出:降压同时联合降脂(ASCOT研究证实)可使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降低36%,致死和非致死性脑卒中率降低27%,而目前高血压患者70%同时伴有高血脂。因此,降压的同时必须降脂,方是最理想的防治方法。
北京高血压患病全国第一
10月8日是中国高血压日,2005年的主题是控制高血压,预防脑卒中。如今高血压已是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北京人的患病率在全国位居第一。目前北京市15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群患病率已超过了50%。  高血压能诱发脑卒中  高血压是诱发脑卒中明确的危险因素。北京天坛医院的专家介绍,控制高血压能预防脑卒中。收缩压每增高10mmHg(毫米汞柱),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增加54%,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增加47%。舒张压每增高5mmHg,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增加46%。对单纯收缩压增高(>160mmHg)的60岁以上老人进行血压控制,可使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三分之一以上。抗高血压药物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降低脑卒中发生。据悉,日本的卒中死亡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开始下降,这种下降主要是由于对高血压治疗的改进以及对营养和环境的改变。 
  生活方式诱发高血压  高血压患病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但专家分析,北京市高血压的高发率还和北京人的“管不住嘴,不动腿”有关,不合理的饮食和静态的生活方式都是引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北京市民平均每天吃盐12.4克,仍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的一倍;而膳食中胆固醇摄入水平也较高,全市平均为412.5毫克,其中城区488.5毫克、郊区350.7毫克,都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应低于300毫克的水平。尽管现在全社会不断倡导体育锻炼,但目前北京市25岁以下和60岁及以上居民体育锻炼率分别为34.7%和59.5%,25到59岁年龄段的体育锻炼率最低,仅为28.6%。而重度高血压患者的多发年龄恰恰也在该年龄段中,在40岁-59岁之间。
  专家指出:对于高血压的病人来说,把血压控制在90/140毫米汞柱以下就可以了,而有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的病人,其血压就要控制在80/130毫米汞柱以下。另外还要考虑控制血脂和血糖,总之是要注重全面的预防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