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教师角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0:11:06

新课标对教师角色作了这样的描述: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了解、影响、激励、鼓舞。要适应这一转变,教师角色至少需要发生这样一些变化,由传递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种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

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现的转变

(一)由重客体向重主体转变

多少有识之士曾呼吁诗意教育,其本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要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家都知道,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即师生的互动过程。课堂是主阵地,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主渠道。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强调学法与教法在教学活动中的最佳组合。

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为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在学习中,我总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如通过当小老师这一形式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完10以内的认识和简单加减法后,让学生用01011个数出些题目,我把这些数字贴在磁性黑板上,问:小朋友,看到这些数,你们想到了什么?学生们有的思考,有的讨论,他们思维活跃,纷纷发言,有的比较两数的大小,有的进行加减法口算,有的进行分解或组合,也有的把这些按顺序重新排列……学生积极参与,气氛热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复习了旧知,又培养了发散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确认,学生是认识、探索、自学、发展的主体,要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

(二)由重结果向既重结果又重过程转变

在教学活动中,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教学的结果,而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甚至事倍功半地让学生去背什么标准答案

新教材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体现了情景探索试一试练一练的编排体系,这给教师为学生提供经历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新的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予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跳绳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列算式为:262个摇绳的,6个跳绳的),这时,有个女生怯怯地举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44,我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要列成44呢?她说:4个小男孩,4个小女孩,共有8个小朋友在玩跳绳。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颗智慧星。然后,我对其他学生说:其实通过这幅图还能列出很多不同的算式,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再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课程标准提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应把重点放在过程上,放在揭示知识规律的形成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表达──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问题,掌握规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发展,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和要求的。

(三)由重模式向重个性转变

常常有这么一种现象,有的教师教了几十年的书,上过几千节课,似乎觉得自己形成了定性化的教学模式,但要问他们的教学有哪些特色,又很难说清。这是相当一部分教师的现状。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形成独树一帜的教学个性。也就是说,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敢于向权威挑战,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在教育的百花园里,我们渴望的不是众花一色,而是万紫千红……

二、教师自身要实现的转变

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必须推动教师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发展的关系。

(一)以平等中的首席代替课堂的主宰者

教师不能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能作课堂的主宰者,因为那样总免不了令人惧怕。在新课程中教师不能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我们应该允许教师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益友。

(二)以促进者代替指导者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学习有很多条路,但现代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鼓励他们发展自我思考与自我决定的能力。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重视发现式的教学与学习,反对将一成不变的讲述法当做唯一的教学方法,如此才能真正引发学生无限的学习潜能。

(三)以应战者代替挑战者

新的课堂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所谓教学相长,学生也可能是教师自我成长中的一面明镜!

(四)以信息平台代替信息源

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了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总之,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教师应该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怀,将学生的缺点当做财富而施教,因为它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