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飞燕扮演者张倩微博:《聊斋志异》白话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2:54:57
  《聊斋志异》白话简写版

前 言

  《聊斋志异》是一部用传奇手法写成的“鬼狐史”。这部奇书自问世以来,
就一直深深地吸引着广大读者。书中的许多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该书
作者蒲松龄,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两个朝代相交替的时代:他生于明崇祯十
三年(1640 年),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 年)辞世。动荡不堪的社会,触目惊
心的现实,使这位出身于书香世家、聪明绝顶又敏感浪漫的文人,在广泛搜罗创
作素材的基础上,呕心沥血,写成这部奇特的盖世之作——《聊斋志异》。《聊
斋志异》所记叙的事件无不奇奇怪怪,每一个故事又都是那么引人入胜,有时让
人读得毛骨悚然。作者借写鬼、写狐、写那些似乎不是现实中能够发生的事,来
鞭挞、揭露、讽刺人类社会中的残忍、野蛮、丑恶,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歌颂、抒发作者对人类社会所寄予的美好理想、
美好情感,以及人世间的善良、美好和真情。提到鬼怪,小读者们也许会被书中
的故事吓得不敢独自呆在黑暗中;也许会问:这世上是不是真的有鬼?其实,不
用多解释你们也知道,世界上其实根本没有鬼。但是,当有的人做了坏事、恶事
,却逃脱惩罚时,正直的人就希望他们最终将会受到惩罚。于是,就有了这个超
现实的力量——鬼、神。与此同时,作者所希望的美好事物,由于封建礼教的束
缚,在当时的现实中难以见到,或者不能公开地歌颂,就只能让它们发生在超现
实的社会里,发生在人与鬼、人与狐精之间。

  我们从《聊斋志异》中精选出80 多个比较能够引起少年朋友兴趣的故事,并
把它们从文言文改写成白话文。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少年朋友对该书有一个基
本的了解,以期激发少年朋友的读书兴趣。但是,如果你们要想真正读懂《聊斋
志异》,那么就应该认真学好古汉语。有朝一日,当你们自己有能力去读蒲松龄
的原著时,你们将会发现一个更加引人入胜的美妙境界。

  爱迪生说过一句话:“凡是新的不平常的东西都能在想象中引起一种乐趣,
因为这种东西使心灵感到一种愉快的惊奇,满足心灵的好奇心,使它得到它原来
不曾有过的一种观念。”蒲松龄以他敏锐的心感受着生活带给他的喜怒哀乐,并
以生花妙笔将这些感受传达给了读者。少年朋友们,我们相信你们读完作品后,
能够更敏锐地感受到种种惊奇和愉悦!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译文在尊重原文的前提下,对原文中不适于少年朋友阅
读的内容作了删节,个别篇目的情节稍有变动。译文中的不精当之处,祈读者朋
友指正。

  编 者
  1、小官人
  有个老太史,白天躺在书斋里看书,忽然看见一支小小的仪仗队从堂屋角落
里走出来。仪仗队的马只有青蛙大小,人只有手指头大小。这支由几十个小人组
成的小仪仗队,显示出威风的阵势。他们簇拥着轿子上的一位官员,堂而皇之地
朝大门外走去。那位官员头戴黑色纱帽,身着绣衣,坐在轿子里摇头晃脑,一副
自鸣得意的神情。老太史看到这里,已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难道说小人国
与大人国的世界没有什么区别吗?正当老太史怀疑自己看错了的时候,他突然看
见一个小人,急匆匆返回屋里,拿起一只只有拳头大的毡包,径直走到老太史床
前,口中说道:“我家主人有一份薄礼,敬献太史。”说完后,他端正地站在老
太史对面,但并未把礼物拿出来。过了一会儿,他自己笑着说:“这点小东西,
想来对太史也没有什么用处,不如赏赐给我。”老太史对他点了点头,小人便很
高兴地拿着东西走了。此后,老太史再也没有看到那些小人。他越想越觉得遗憾
,只怪自己当时心里有些慌张,没有向小人打听他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
也没有问问那位小官人姓甚名谁,在小人国里供的什么职。

  2、祝翁
  话说济阳祝村有个祝老头,活到五十多岁后,有一年,得重病死了。人死不
能复生,于是,家人只好忍着悲伤给他料理后事。这时,奇怪的事发生了。当祝
老头的家人进房料理丧服时,忽然听见死去的老头子在大声呼叫。家人赶忙一齐
跑到灵堂,只见老头子已经复活了。大家又吃惊,又高兴,纷纷上前慰问。祝老
头对老太婆说:“我刚去那边,发誓不再回来。但走了几里路以后,转念一想,
把你这副老骨头扔在儿女们手里,一切都得仰仗他们,也没有多少乐趣,不如你
跟我一起走。所以,我又返回来了,想带你一起走。”
  大家都以为他是刚刚苏醒过来说胡话,根本不相信。但祝老头又说了一遍同
样的话。老太婆对他说:“这样倒也挺好。只是我现在还活生生的,怎么一下子
能死呢?”祝老头摆摆手说:“这个并不难。家里的日常事务,快去作些安排。
”老太婆笑着不肯走,老头又催促她,她这才走到门外,站了一会儿又进来了,
哄他说: “我已经安排妥当了。”老头叫她快去梳妆打扮一下,老太婆不愿去,
老头催得更紧了。老太婆不忍心违背他,只好到里屋换衣打扮了一番。她再出来
时,媳妇女儿都在一旁偷偷地笑。老头把头移到枕头上,用手拍着叫老太婆躺到
他旁边。老太婆说:“儿女们都在跟前,我俩一起躺着睡,这像什么样子?”老
头用手捶打着床说:“一起死有什么好笑的?”
  儿女们见老头发脾气,都劝老太婆迁就老头,照他的意图去做。老太婆听从
儿女们的劝告,和祝老头并排笔直地躺着。见此情景,家人又都笑起来。但过了
一会儿,只见老太婆脸上的笑容忽然收敛,两眼也慢慢闭上了,好久都没有声息
,好像睡熟了一样。大家靠近一看,发现老太婆的肌肤已经冰冷,呼吸也早已停
止。看看老头子,他也成了僵尸。家人对这突如其来的双重打击,又惊异又悲伤


  3、遵化署狐
  遵化署中有很多狐狸,到后来,群狐竟然占据了一幢楼,以楼为家。而且,
它们还经常出来害人,人们驱赶,结果这些狐狸变本加厉,害人更甚。连署中官
僚也拿它们没办法,只得杀猪宰羊,向狐狸祈祷,而不敢跟狐狸作对。
  有一年,诸城一位姓丘的到遵化作官。丘公知道这一情况后很愤怒。老狐对
脾性刚烈的丘公也畏惧三分,于是,它化作一个老太婆,对丘公的家人说:“请
禀告丘大人,不要彼此结仇。给我二天时间,我将携带家小离开这里。”丘公听
说以后,当时没有明确表态。
  第二天,丘公阅兵完毕,下令队伍不要解散,让士兵把各营的大炮都搬到衙
门,把那幢被狐占据的楼包围起来。一声令下,千炮齐发,顷刻之间,几丈高的
楼房即被摧为平地,那些狐的皮肉毛血,像雨点一样从空中掉下来。只见浓尘毒
雾之中,有一缕白烟冲向天空,众人定眼一看,发现那是未死的一只狐逃走了。
从此以后,衙门中总算平安无事了。
  两年后,丘公派遣一个能干的仆从带着银两进京活动,谋求升官。但关系没
有打通,贿赂不成,就将银两暂时寄藏在一个班役家里。这期间,忽然有一个老
头子向朝廷喊冤,诉说他的妻子儿女遭人杀害,并揭发丘某克扣军粮,向京官行
贿,银两现藏在某某家,可以验证。官差奉旨押告发人前去查验,他们在班役家
细细查找,却什么银两也没发现。这时,那老头用一只脚点地,官差明白了他的
意思,一挖地,果然发现银子,银子上还刻有“某郡解”字样。过了一会儿,官
差找老头子,发现他已不见了。官差又根据他上告时通报的地址姓名去查找,结
果发现,根本没这个人。由于人赃俱在,丘某被处罚,他这时才明白过来,原来
那个告发他的老头子就是两年前从衙门大楼里逃走的那只老狐。


  4、夜叉国
  交州有个姓徐的人,常年漂洋过海做生意。有一次,他的船在海中行驶时,
忽然被一阵狂风卷走了。等他睁开眼睛一看,自己已到了一个非常陌生的深山密
林里。这是什么地方?有人在这里生活吗?他希望这里有人居住,因为这样他就
可以找到朋友,可以求得别人的帮助。于是,他用缆绳把船系牢,背着剩下的一
点干粮以及一些日用品上了岸。
  他蹒跚着进了山。刚进山,便看见两边悬崖上有许多洞口,它们远望像蜂窝
一样,而且,洞里隐隐约约有人的声音。他怀着一种忐忑不安的心情往山上走。
到了一个洞口,他站在洞外向里偷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洞里有
两个夜叉,他们的牙齿像刀戟,眼睛好像灯笼。他们正用手爪撕鹿肉吃。见此情
景,徐吓得魂不附体,慌忙往山下跑。但为时已晚,因为夜叉已经发现了他,并
轻而易举地把他抓进洞里。徐听这两个夜叉说话,就像听鸟鲁的叫声,一点儿也
听不懂。两个夜叉抢着撕破他的衣服,看起来是要把他当食物吃掉。徐吓得浑身
颤抖,但脑子还算清醒,他迅速拿出袋中的干粮和牛肉脯,递给他们吃。想不到
,两个夜叉吃得津律有味。吃完那些东西,他们又来翻徐的袋子,徐摇摇手,表
示早已没有了。夜叉很生气,又把徐抓住。徐哀求说:“放开我,放开我吧。我
的船上有锅灶,可以烹煮东西吃。”但夜叉根本听不懂他的话,仍然发怒。徐又
给他们打手势,夜叉好像明白了他的意思,便跟着他一起到船上,把炊具拿进洞
穴。有了炊具,徐又是找柴薪,又是烧火。他将夜叉没有吃完的鹿肉放进锅里煮
,煮熟以后送给夜叉吃。夜叉从来没有吃过熟食,第一次吃煮熟了的食物,感觉
味道不错,显出高兴的样子。徐暂时逃脱了死亡的威胁,心情也比刚见到夜叉时
好多了。
  到了傍晚,夜叉用大石头把洞门堵住,徐猜测他们的用意是防止他逃跑。还
带着恐惧感的徐,只好瑟缩着身子在远离夜叉的地方打盹。天亮后,夜叉要出洞
门觅食。他们出门后又拿石头把洞门堵死了。但过了不多时,他们带回一只鹿给
徐,徐剥掉鹿皮,在洞的深处取来清水,把鹿肉分成几份煮了。这时,又来了几
个夜叉,他们一起把煮熟的鹿肉吃得精光。有个夜叉用手指指锅,似乎是说这玩
意儿太小了。果然,没过几天,就有一个夜叉背来一口大锅,看样子,那口锅是
人常用的。于是,夜叉们有的弄来狼,有的弄来獐,有的弄来鹿,他们自己会煮
这些动物的肉,煮熟后,喊徐一起吃。
  在洞穴里住了几天,徐和夜叉们渐渐熟悉起来。夜叉们出洞时也不再堵洞门
了。慢慢地,他和他们像一家人一样聚在一起。徐对他们发出的声音所表达的意
思也多少明白了些,他学他们的发音,说夜叉语。夜叉好像更喜欢徐,他们带来
一个母夜叉给徐作妻子。徐开始很害怕,后来竟相处得很好。母夜叉对徐很照顾
,每次出去时都留些肉给徐吃。
  忽然有一天,夜叉们起得很早。他们的颈上都挂着一串明珠,轮流出门,好
像在等待贵客的来临。夜叉们吩咐徐多煮些肉。徐问母夜又是怎么回事,她说:
“今天是天寿节啊。”她出去对别的夜叉说:“徐郎没有骨突子。”于是,夜叉
们各自摘下五颗,交给母夜叉,母夜叉自己解下十颗,共成五十颗,以野麻作绳
子,穿起来挂在徐的颈上。经商半辈子的徐一看,这些珠子一颗就要值一百几十
两银子,绝对是宝物。
  一会儿,夜叉们都出了洞穴,徐煮完肉,母夜叉进洞叫他也出去迎接天王。
徐跟母夜叉来到一个有几亩宽的大洞穴,看见洞穴中间有块石头光滑得像桌子一
样,四周围有石墩,主席之位是用豹皮包裹的,其余的都是鹿皮包裹的。二三十
位夜叉,依次排列入座。一会儿,突然刮起大风,夜叉们慌忙出洞迎接,来者是
庞然大物,模样跟夜叉差不多。他进洞后,坐在主席位置上,环视四周。夜叉们
也都跟着进了洞,分成东西两排。他们全仰着头,双手交叉成十字。大夜叉清点
了一下夜叉数,问道:“卧眉山的全在这儿吗?”
  夜叉们哄闹着答应了。大夜叉看看徐,发现他不是夜叉,便问:“这个人是
从哪里来的?”夜叉们将徐来洞穴的经历讲了一遍,并称赞他善于烹调。这时,
便有两三个夜叉,跑去拿来熟肉放在桌几上。大夜叉用手抓着吃了个饱,他称赞
熟肉味道香美,并叫以后经常供给他。他看徐的骨突子短,便从自己的颈上取下
珠串,解下十颗给他。大夜叉给的珠子有手指头那么大,而且非常圆。徐用夜叉
语表示感谢。大夜叉这才离去。
  徐在山洞里同夜叉们一起生活了四年多。这时,母夜叉已替他生下两男一女
。这三个孩子都跟正常人长得一模一样,一点也不像是母夜叉生的。夜叉们都很
喜欢这些孩子,常来跟孩子们戏耍。
  时光飞逝。转眼间又过去三年。徐的几个孩子都会走路了。徐教他们说人话
,他们咿咿呀呀,慢慢学会了一些。这些孩子虽然都还小,但走山路像走平地一
样,一点也不吃力。他们跟徐感情很深。
  有一天,母夜叉带着一子一女外出,半天没有回来。徐思念故乡心切,便带
着儿子到海岸边,发现他的那条船还在,他就和儿子商量一同返回故乡去。儿子
要去告诉母亲,被徐阻拦了。于是,父子俩乘船离开了这片深山密林。不久就重
新返回交州。徐回到家里,才知道妻子以为他已葬身大海,便改嫁他人了。徐就
和儿子生活在一起。他拿出两颗珍珠,卖了很多钱,他们用这些钱添置家产和什
物,家里的生活很富裕。徐给儿子取名为彪。徐彪长到十四五岁时,能举几千斤
重的东西,力大过人。交州军师认为他是个奇人,便让他做了千总。不久,徐彪
因为出征有功,十八岁就被提拔为副将。
  大约在这个时候,有个商人过海时也遇到大风,他的船也被吹到卧眉山。这
个商人登岸时,发现岸边有一个少年。那少年看见他大吃一惊。少年忙问商人从
哪里来,商人说自己是中国人。问籍贯在哪里,商人说在交州。于是,少年把他
拉到幽谷的一个小石洞中,叮嘱他不要外出。商人一看,洞外满是荆棘,更不见
有人烟。他正在纳闷,那少年已返回洞穴,并带来一些鹿肉给他吃。少年说:“
我父亲也是交州人。”商人这才知道这少年原是徐某的儿子。商人在外地见过徐
,便对少年说: “你父亲是我的老朋友,现在他的一个儿子已做了副将。”少年
不懂什么是副将,商人解释说:“这是中国的官员。”少年又问:“什么是官?
”商人只好又解释一番:“出门时有车马,住的是好房子,在上面喊一声,下面
就有上百个人呼应,别人见到他,只敢侧目而看,侧身而立,这样的人就叫官。
”听商人这么一说,少年羡慕不已。
  商人对他说:“既然你父亲在交州,你怎么还老是留在这里不走?”少年便
把夜叉国的情况讲给商人听。少年有些无奈地说:“我也常常想找父亲去,但母
亲不是中国人,言语相貌都不相同。更何况要是被这里的同伴发觉,必死无疑。
因此,我有些犹豫不决。”少年出洞时,对商人说:“等刮北风时,我为你送行
。请你到我父亲和哥哥那里,把我的情况告诉他们。”
  商人藏在洞穴里快一年了,少年一直在关照他,所以他没有受到伤害。他常
常在荆棘丛中向外探望,见山中常有夜叉来往,特别害怕,只好呆在洞里不敢外
出。直到有一天,北风呼啸,那少年很快赶来了,他带着商人跑向海边,路上一
再叮嘱:“我的话你可别忘了。”商人答应了。
  商人经过一番颠沛,总算又回到中国。到了交州以后,他立刻去找徐彪副将
。商人将自己这半年的所见所闻全部告诉了徐家父子。徐彪听了以后非常悲伤,
要去寻找母亲和弟弟。但父亲不赞成,父亲担心出海会有各种凶险,容易出事故
。徐彪捶胸顿足,痛哭不已。父亲劝阻不住,便报告了交州军帅。军帅让徐彪带
两名士兵一同航行。
  徐彪的船也不顺利,在海上颠簸了半个月,还没上岸。更糟糕的是,他们迷
失了方向,无法分辨东南西北。忽然,海浪滔天,船被掀翻,徐彪和两名士兵一
同掉进大海。他随波沉浮,过了好长时间,他感觉像是被什么动物拉去,到了一
个有房屋的地方。定眼一看,旁边站着一个夜叉模样的动物。
  徐彪说起夜叉语。那夜叉一惊,忙问徐彪要去什么地方,徐彪说要去卧眉山
。夜叉高兴地说:“卧眉是我的故乡,冒犯你了。你偏离航道已有八千里之远。
这是去毒龙国的,不是去卧眉的航道。”于是,夜叉找来船送徐彪去卧眉山。夜
叉在水中推船,船如飞箭一样迅速前行,转眼之间已走千里。一个晚上就到达卧
眉北岸。只见一个少年在水边观望。徐彪知道山中没有人类,怀疑是弟弟。走近
一看,果真是弟弟。两人相见,握手大哭。徐彪想带弟弟一起回家,弟弟却跑去
接母亲和妹妹。母亲见到徐彪也高兴得哭起来。她听儿子说要接她去交州,担心
以后被人欺凌,但徐彪说:“我在中国是有地位的人,别人不敢欺凌我们的。”
于是,母夜叉和三个孩子一起前往中国。在海上航行三天后,终于到达交州海岸
。岸上的人见到母夜叉长得怪模怪样,都吓得跑走了。
  母夜叉见到徐某时,说了不少怨气话。她恨徐某当年离开卧眉时不事先同她
商量。徐某连忙谢罪。家里的仆人拜见主母时,都吓得战战兢兢的。为了更好地
生存下去,徐彪劝母亲学汉语,学汉人穿衣吃饭。结果,母女俩都穿上了女子衣
服。几个月后,他们能说一些简单的汉语。徐彪的弟弟妹妹也渐渐白净起来。他
们也都有了自己的名字,弟弟叫徐豹,妹妹叫徐夜儿。徐彪后悔自己没有读过书
,就请人教弟弟读书。徐豹很聪明,经史子集读一遍就懂了。后来,他考中武进
士。夜儿能拉强弓,只是因种类不同,无人向她求婚。后来,她嫁给了徐彪的下
属袁守备。

  5、雊 鹆
  从前,有个人喜欢养八哥,他对待八哥像对待小孩一样,不仅细心照料,还
耐心地教八哥说话。他养的八哥很听话,学讲话学得也很快。到后来,这位养八
哥的先生每次出门游玩都带着八哥,他和八哥像一对知心朋友那么亲热。一晃几
年光阴过去了。有一天,这位养八哥的先生将路过绛州。这地方离他的家很远,
而他的路费早已用完了,住不了店也吃不上饭,先生十分焦急,可是又没有什么
办法可想。这时,八哥对他说:“你何不把我卖掉?你要是把我送到王府,一定
可以卖个好价钱,这样,不就解决问题了吗?”可是,养八哥的先生说:“我怎
么能忍心把你卖掉呢?”八哥却说:“没有关系。你拿到钱以后赶紧离开,到城
西二十里外的大树底下等我。”在八哥的鼓励下,养八哥的先生果真把八哥带进
城里,找到一个人多的场所,在那里表演人鸟对话。听见人和八哥相互问答,而
且流畅自如,前来观看的人越来越多。当时有个太监也在场,他见此情景后,连
忙回府报告了王爷。王爷听说人鸟对话,觉得很新鲜。他叫人把养八哥的先生召
进府,说是想买他的八哥。养八哥的先生说:“王爷有所不知,我和这八哥相依
为命,实在不愿意卖。”王爷见他执意不肯卖,便问八哥:“你愿意住在我这里
吗?”八哥答道:“愿意。”八哥又接着说:“给他十两银子,不要多给。”王
爷很高兴,马上叫人拿出十两银子给养八哥的先生。养八哥的先生显出极不情愿
,但又无可奈何的神情,闷闷不乐地离开了王府。
  王爷得到八哥,心情十分愉快。他手捧着鸟笼,跟八哥说话。伶俐的八哥讲
了一些让王爷高兴的恭维话,这下王爷更乐了,连忙叫人拿肉来喂它。八哥吃完
肉以后,喊叫说:“我要洗澡。”王爷命令用金盆装水,打开鸟笼让八哥洗澡。
八哥洗完澡后,梳理羽毛,抖动翅膀,还和王爷说个没完。王爷一直沉浸在喜悦
之中。一会儿,八哥的羽毛干了,它突然飞起,用山西口音说了声:“我走了!
”转眼之间就飞离了王府。王爷和他的侍臣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一个个仰面叹息
。王爷急忙叫人去找养八哥的先生,可是,他早就不在王府,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6、安期岛
  大学士刘鸿训是山东长山人,他出使朝鲜时,听说安期岛上住着神仙,便想
驾船去游玩。朝鲜的大臣们都说不能随便去,要他等候小张。因为安期岛与世隔
绝,只有神仙的弟子小张,每年到朝鲜一两次。要去安期岛的人,必须先告诉他
。如他认为可以,才可乘船到达。否则,飓风就会把船吹翻。过了一两天,国王
召见大使。鸿训入朝拜见。仪式进行以后,刘鸿训看见一个人,身佩宝剑,头戴
棕叶斗笠,坐在宫殿上,年纪大约三十岁左右。一问,才知他就是神仙的弟子小
张。鸿训便自述向往仙岛的意思,小张答应了,只是说:“你的武官不能同去。
”接着,他出去把刘大使的随行人员都看了一遍,认为只有两个人可以跟着去游
赏。于是,他亲自驾船引导刘大使去安期岛。水路不知有多远,只觉得风声习习
,船在海上航行如腾云驾雾,不一会儿就到了仙岛。这时正是深冬季节,上岛后
,却觉得气候温和,岩谷中山花遍开。
  小张把刘大使引入神仙洞府。刘大使一进洞府便看见三个老神仙正盘腿打坐
。东西两边坐着的神仙看见客人进来,反应冷漠。只有中间坐的一位站起来迎接
客人,互相行礼。坐下以后,叫献茶。洞府外面石壁上有个铁锥,锥尖插在石壁
中。有个僮子拿着盘子去,拔下铁锥,水就喷射出来,他便用杯子接着。接满后
,又用铁锥塞上洞眼,然后把杯子献上来。杯中水呈淡绿色,尝一口,冷得侵牙
齿,刘大使怕冷不敢喝。老神仙回头用下巴对僮子示意,僮子把杯子拿走,又在
原处拔出铁锥,盛满一怀端回。这次情况不同了,杯中水香味浓烈,热气腾腾,
好像刚从热锅里倒出来的。刘大使暗暗惊异。他又向神仙打听自己的命运凶吉,
神仙笑着说:“世外之人不知今世何年何月,怎么知道人间的事情?”他又问返
老还童之术,神仙说:“这不是达官贵人所能做得到的。”坐了一会儿,刘鸿训
便起身告辞,还是那个小张送他回去。
  回到朝鲜,他详尽地讲了所见奇异事物。国王叹息说:“可惜你没有喝那杯
冰冷仙水,那是玉液琼浆,喝一杯可以延寿百岁。”过了一段时间,刘鸿训准备
回国,回国前,朝鲜国王送给他一样用纸和绢绸重重包裹着的东西,并嘱咐他在
海上不要打开看。刘鸿训回国刚刚登陆,就急忙取出拆开看,打开一层又一层包
裹,才看见一面镜子。仔细一瞧,里面有个水晶宫,宫中的蛟龙家族,看得清清
楚楚。正凝神注目时,忽然看见比楼阁还高的潮水汹涌扑来。他大惊失色,快马
加鞭飞跑。潮水跟着赶来,比暴风骤雨还迅猛。他更加惊慌失措,忙把镜子扔过
去,奇怪的是,潮水竟然一下子回落了。


  7、鸟语
  从前,河南境内有位道士在乡村化缘。他在一个人家吃完饭后听见黄莺叫,
便告诉这家主人要注意防火。主人问是什么缘故,道士回答说:“刚才树上的鸟
叫着说, '大火难救,可怕!’。”这家人听了都笑话道士胡说八道,根本不采
取防火措施。第二天,这人家果然发生火灾,大火漫延着烧了好几户人家,人们
这才惊异道士的确神灵。好事的人们便追赶道士,称他为神仙。道士说:“我不
过是懂得鸟语罢了,哪是什么神仙!”这时恰好有只黑花雀在树上叫,众人问他
鸟雀在说什么?他说:“雀子说:'初六生的,初六生的,十四、十六就死。’
大概有人生了双胞胎,今天是初十,不超过五、六天,两个都要死的。”人们一
打听,果然有户人家生了一对双胞胎。不多久,两个孩子都死了,与道士讲的时
间正好吻合。
  县令听说道士有这种神奇的本领,便把他招来,敬为上宾。当时有一群鸭子
路过,于是县令就问他鸭子说什么,道士回答说:“大人的妻妾,一定在拌嘴。
鸭子说: '算了,算了,偏向她,偏向她!’。”县令听了很敬服,原来县令的
大小老婆在家吵架,县令就是因为被吵得不耐烦才出门的。于是县令便将道士留
在衙门里居住,以优厚之礼待他,时常让他辨别鸟禽在说些什么。道士每次都说
得出奇地准确。然而这个道士既质朴又耿直,常常无所顾忌。这个县令很贪婪,
地方上供给衙门的一切东西,他都折变为钱塞进了自己的腰包。
  有一天,道士和县令正坐着,一群鸭子又来了,县令问道士,道士说:“鸭
子今天所说的,与以前不一样,是在替大人算帐呢。”县令问:“算什么帐?”
道士说: “它们在说:'蜡烛一百八,银珠一千八’。”县令感到很惭愧,怀疑
道士是在讥笑自己。道士也觉得这个县令太贪太黑,不愿与他为伍,请求离开县
衙,但县令不答应。
  过了几天,县令请客,席间忽然听见杜鹃叫声。客人问道士杜鹃在叫什么。
道土回答说:“鸟儿说:'丢官而去’。”众人听了,大惊失色。县令大怒,马
上将他赶出了衙门。可是过了不久,这个县令果然因为贪污而被罢官。唉!其实
这都是仙人在警告他,只可惜身处危境而利欲熏心的人,不能醒悟。


  8、真 生
  长安读书人贾子龙,偶然经过邻近的街巷,看到一个客人,风度满洒,便主
动上前询问他。原来那人叫真生,是从咸阳来的房客。子龙很喜欢真生。第二天
,他到真生的住处去报名帖,不巧,真生已外出。子龙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都
没有遇见真生。于是派人暗中察看真生,等他在客店的时候再拜访他。真生开始
硬是不开门见子龙,子龙好说歹说,真生才肯相见。两人促膝倾心交谈,彼此十
分投机。子龙就在客店里派家童去打酒。真生会喝酒,又爱开玩笑,酒很快喝完
了,真生从箱子里找出酒具,是一只没底的玉杯,倒一杯酒进去,已经是满满的
;用小杯子把酒舀出来放进酒壶,玉杯中的酒并不见减少。子龙对这个玉杯感到
很奇怪,一定要学习他的法术。真生说:
  “我玉杯中的酒不愿意见你,是因为你没有别的短处,只是贪心没有去净罢
了。这是仙家的秘术,怎么能教给你呢!”子龙说:“冤枉啊!我并不贪,偶然
产生奢望,只是因为贫穷罢了。”从这以后两人往来亲密,无拘无束。每当子龙
拮据窘迫时,真生就拿出一块黑石头,把咒语吹在它上面,拿它磨瓦砾,瓦砾立
刻变成了银子,便把银子赠给贾子龙。但变出来的钱仅仅够用,没有多余。子龙
常常要求增加。真生说:“我说你贪,怎么样,怎么样?”子龙想,公开跟真生
要那块石头一定不能得到,准备乘他喝醉睡着了,把石头偷来要挟他。
  有一天喝完酒,真生便睡了,子龙偷偷起来,搜他的衣服。真生发觉后说:
“你真没有良心,我不能与你相处了。”便告辞分手,迁到别处住了。一年以后
,子龙在河边游玩,偶然看见一块晶莹光洁的石头,很像真生的东西,便拣起来
,像珍藏宝贝一样珍藏起来。过了几天,真生忽然来了,样子像是丢了什么。子
龙关心地询问他。真生说:“你先前看到的,是仙人的点金石。从前和仙人抱真
子交游,他喜欢我讲节义,把石头送给了我。我不慎在酒醉后丢了,暗地占卜应
当在你这里。如果你肯还给我,我会报答你。”子龙笑着说:“我生来不敢欺骗
朋友,点金石倒真的在我这儿。”真生请求用一百两银子作为答谢。子龙说:“
一百两银子不算少,但我只求你把口诀教给我,亲自试它一次,便没有遗憾了。
”真生怕他不讲信用。子龙说:“你自己是仙人,难道不知道我贾某不愿对朋友
失信吗?”真生把口诀教给了他。子龙看到台阶上有个大石头,准备以它作试验
。真生扯住他的肘,不让他向前走。子龙便弯身拾起半块砖头,放在砧上说:“
这个,不多吧?”真生便听任了他。子龙不磨砖却磨砧;真生变脸同他争夺,但
砧已变成了浑金。子龙这才把石头还给真生。真生叹息说:“已经这样了,还有
什么话说,但胡乱地把福禄给人,一定会受到上天的谴责。如果使我逃脱惩罚,
就得施舍一百具棺材、一百件棉衣,你肯这样吗?”子龙说:“我的确想得到钱
,但并不是想把它私藏在家里。你还把我看成守财奴吗?”真生听了这话才高兴
地离去。子龙得到银子,一边施舍一边做生意。不到三年,施舍的数目已满。一
天,真生忽然来了,握着他的手说:“你是讲信义的人啊!分别后我被天帝开除
仙籍;承蒙你广泛地施舍,现在用功德抵罪。希望你努力这样做,不要放松。”
子龙问真生是天上哪类神仙。真生说:“我只是得了道的狐狸,出身很低贱,经
受不少罪孽的连累,所以生来自爱,一点也不敢乱来。”子龙为他摆酒,像当初
那样与他愉快地喝酒。子龙到了九十多岁,狐仙还时常到他家来。


  9、夏 雪
  有一年的八九月份,苏州忽然下起大雪。苏州夏天从未下过雪,所以全城的
老百姓惊惶恐惧,都到大王庙去祈祷菩萨保佑。菩萨忽然附在一个求神者的身上
,借他的嘴说:“如今被称作'老爷’的,前头都加了一个'大’字,难道你们
认为我这个菩萨小,消受不起一个'大’字吗?”众人害怕极了,齐声高喊“大
老爷”,雪立即就停了。照这么看,神也是喜欢被人奉承的。


  10、象
  有个捕猎野兽的人,带着弓箭进了深山。后来,他躺下休息时,不知不觉睡
着了。没想到,却被大象用鼻子卷着走了,他心想一定活不成了。走了不一会儿
,大家把他放在大树底下,跪地叩头长鸣一声,成群的大象纷至沓来,在猎人周
围旋转回绕,好像有事请求帮助。刚才用鼻子卷走猎人的那头象伏在树下,仰头
望着大树,又低头看着猎人,似乎希望猎人爬上大树。猎人懂了它的意图,便脚
踏象背,然后手脚并用地爬上大树。虽然已经爬上了树巅,还是不明白象的意思
是什么。不一会儿,一只狮子来了,群象都吓得伏在地上。狮子便挑选了一只肥
象,要吃掉它。群象吓得颤抖不已,却没有敢逃跑的,只是都抬头望着树上的猎
人,好像求他怜恤拯救。猎人终于明白了大象们的意思,便立即拿起箭向狮子尽
力射了一箭,狮子当即中箭而死。群象瞻仰空中,跳跃欢舞,好像拜谢的样子。
猎人便爬下大树,象又伏在地下,用长鼻拉住他的衣服,似乎要他骑在自己的背
上。猎人也就跨上象背,大象背着他走到一个地方,大象用蹄子挖开土,露出无
数脱落的象牙。猎人下了象背,把象牙捆好放在象背上,大象驮着猎人,把他送
出深山。


  11、钱 卜 巫
  夏商的父亲非常富有,但他并不珍惜财物,生活十分铺张,每次吃包子,总
要丢掉边角,弄得满地乱七八糟。因为他长得胖,人们常喊他“丢角太尉”。到
了晚年,家境变得很贫寒,一日三餐都不能保证,两条臂膀瘦得皮肤下垂,像挂
着的口袋。人们因此叫他“募庄和尚”。临死的时候,他对夏商说:“我平生糟
踏天物,得罪了老天爷,以至于挨冻受饿而死。你应当爱惜东西,努力行善,以
赎救我的罪过。”
  夏商严格遵照父亲的遗嘱行事,他靠种田过日子,待人诚恳朴实,没有二心
。乡亲们都很喜欢他、尊敬他。有个富翁可怜他家道衰败,借钱让他学做生意,
但他总是连本钱都赔进去了。没钱还给别人,他感到很惭愧,于是要求给那富翁
做工抵债,但那个富翁不肯。夏商心里很不安,把家里的田产卖了,去还富翁的
钱。富翁了解了实情以后,更觉得他正直,硬要给他赎回产业,又借给他大笔的
钱,让他开店铺。夏商推辞说:“我连十多两银子都偿还不起,怎么敢欠来世的
牛马债呢?”富翁便招呼其他的商人与他合伙。做了几个月生意返回后,一算钱
,仅仅只能保本。富翁不收他的息钱,叫他再干。一年多以后,夏商果然赚了大
钱,赚的钱已有满满的一车。但乘船回家的途中,在江中碰上暴风,差点翻了船
,货物损失了一半。回来一结算,钱只够还富翁的本息,便对同行的商人说:“
老天爷让我受贫,谁救得了呢?很抱歉,我把你们连累了!”便把清点好的帐目
交给了同行的商人,然后离去。富翁还要让他再去做生意,他坚决不答应,照旧
耕种田地。不过,他也常独自感叹说:“我为什么就这样倒霉呢?”
  有一回,来了个外地女巫,她以数钱的方式占卜,能算出人的运气。夏商很
恭敬地问卜。这女巫是个老太婆,她租了间房子,收拾得很整洁,在房中设下神
座,常常香气缭绕。夏商进去朝拜完后,巫婆便向他要钱。夏商给了她一百钱,
巫婆把钱丢进木筒里,然后拿着木筒跪在神座前,摇响着木筒祈祷。一会儿又起
来,把钱倒在手中,而后在案上依次摆着。其占卜的方法就是以钱币上有字的一
面表示倒运,无字的一面表示走运。数了五十八个钱,都是有字的一面,以后都
是无字的。巫婆问夏商:“今年多大年纪?”答道:“二十八岁。”巫婆摇摇头
说:“还早得很呢!官人现在走的是先人运,不是你本人的运。五十八岁才交上
本人的运。到那时就没什么不顺的事了。”夏商问:“什么是先人运呢?”巫婆
说:“先人有善行,他的福还没享完,后人就接着可以享;先人有不善的行为,
他受的祸还没完,后人接着受。”夏商弯着指头数着说:“再过三十年再行本人
的运,到那时年纪都老了,也快进棺材了。”巫婆说:“到了五十八岁那年,自
然会有一笔大财来到,不必费力谋求。官人一生没有什么过错,下辈子会有享不
完的福。”夏商告别巫婆回到家里,半信半疑,他依旧安贫守业,不敢有非份之
想。
  一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到了五十三岁时,夏商开始留心当年巫婆所说的话
是否灵验。这年春耕之时,他正患病不能耕种田地。等到病好了,天又大旱不雨
,早春的庄稼都干死了。快到秋季,才下雨,家里没有别的种子,几亩田都种上
了粟米。不久,天又大旱,荞麦、豆类都快干死了,只有粟米安然无事。后来遇
雨长得生机蓬勃,获得了大丰收。第二年春天闹饥荒,他家没有挨饿。夏商因此
相信巫婆的话了,他从富翁那里借了钱,作小本经营的本钱,后来也发了点财。
有人劝他去做大买卖,他不肯。到了五十七岁那年,他找人给他家修补围墙,挖
地时发现一个铁锅,揭开一看,竟是满满的一罐白银。抬回去一称,共有一千三
百二十五两。夏商夫妇暗地里议论说巫婆的术数还是小有差错。这时,邻居的妻
子到夏家来借东西,她偷看到了银子,回去告诉了自己的丈夫。她丈夫很嫉恨夏
家,暗地里告诉了县太爷。县太爷是个贪官,便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夏商拘禁起来
,要他给钱。夏商的老婆想隐瞒一半,夏商说:“不是应该得的,留着只能招致
灾祸。”夏商把银子全都交了。县太爷得了银子,怕夏商还隐藏有一部分,又向
他要来装银子的罐子。银子正好装满罐子,县太爷这才放了夏商。过了不久,县
太爷升了官。到了第二年,夏商到南昌贩货,那个勒索他银两的县太爷已死。县
太爷的老婆急着回老家,便把一些粗重的东西变卖了。其中有好几篓桐油,因为
价钱不高,夏商便买下回了家。到家以后,有一篓桐油有些渗漏,便将桐油倒进
另外一个篓,倒完油,夏商发现那篓内竟有两锭大元宝,再看其它几篓桐油,里
面都是这样。其数额刚好与去年挖出的银子一样多。
  夏商从此暴富起来,但他经常接济那些贫苦人家,非常慷慨,毫不吝借。妻
子劝他多积些钱留给子孙,夏商却说:“我这样做正是为了给儿孙留下遗产呀!
”那个向县令告密的邻居后来穷得要饭,想求夏商施舍一点,但心里终觉有愧。
夏商知道后对他说:“当年的事情,是因为我的时运未到,所以鬼神通过你使我
没得手,你有什么罪过呢?”最后还是救济了他。邻居感动得哭了起来。后来,
夏商活到八十岁,子孙们继承了他的遗产和德行,接连几代都兴旺不衰。


  12、蛇 人
  有个人靠耍蛇卖艺为生。这位耍蛇人曾养过两条很驯服的蛇,它们的皮肤都
是青色的。耍蛇人管那条大蛇叫大青,小蛇叫二青。二青的额头上长有小红点,
它很机灵,盘旋起来,没有不如人意的地方。因此,耍蛇人特别喜爱它,对它的
护理不同于对其它的蛇。一年之后,大青死掉了,耍蛇人想找一条蛇来替补,但
一直没遇到合适的对象。
  有天晚上,耍蛇人寄宿在一座山寺中。天亮后,他打开箱笼一看,发现二青
不见了。这下可把他给愁坏了。他到处寻找,大声呼叫,还是不见二青的踪影。
以前每次遇到林深草茂的地方,耍蛇人常常要放二青出去,让它自由自在地活动
一下。每次二青总是一会儿就自动回来。这一回,耍蛇人寄希望它跟往常一样,
能自动回来。于是,他坐在寺中苦苦等待,太阳已爬得老高了,仍不见二青回来
。最后,耍蛇人绝望了,只得没精打彩地走出了山寺。可出寺门没几步路,他忽
然听到草木丛中窸窸窣窣的声音,停住脚步仔细观察,吃惊地发现竟是自家的二
青爬过来了。耍蛇人又惊又喜,好似得到了极为珍贵的玉器一般。他赶忙放下担
子歇在路边,这时二青也停下来了,它的后面还跟着一条小蛇。耍蛇人轻轻地抚
摸着二青说:“我还以为你跑掉了哩。这个小家伙是你介绍来的吗?”他拿出食
物喂二青,又喂小蛇。小蛇虽未离开,但蜷缩着身子,不敢吃食物。二青衔着食
物喂它,这情形就像主人礼让客人进餐一样。耍蛇人再次给小蛇喂食,这次小蛇
没有拒绝。吃完食后,它便随二青进入箱笼。
  耍蛇人收下小蛇并开始驯教它。小蛇蟋曲盘旋很快合乎要求,跟二青已无多
大差别。耍蛇人于是叫它小青。他带着它们四处奔走卖艺,获利不少。对耍蛇人
来说,蛇的身长一般以二尺长为最好,太大则太重,不便于耍弄。正因为如此,
所以耍蛇人要经常更换蛇。因为二青特别驯服机灵,所以它虽然很大,耍蛇人却
舍不得马上放它走。这样又过去两三年光景。后来,二青长到三尺多长,一睡下
就把笼子挤满了。耍蛇人不得不放它回归大自然。有一天,他来到东山间,用好
东西喂二青吃,祝福完后便放二青出笼。二青没爬出多远,便又爬回来了,弯弯
曲曲地盘在笼外。耍蛇人对二青挥挥手,说:“你去吧!世上没有百年不散的筵
席。你从此隐身大山谷中,来日必然能成为神龙。这个小笼子你怎么可以久居呢
?”二青听了这番话果真走了,耍蛇人目送着它离去。过了一会儿,二青又返回
来,耍蛇人赶它也不走,只见它用头触笼子,笼中的小青也把笼子震得直动。耍
蛇人突然醒悟说:“莫非你是要与小青告别吗?”于是,他打开笼门,放出小青
。二青和小青便亲昵地交首吐舌,好像在说告别的话。不一会儿,两条蛇曲曲弯
弯一起走了。耍蛇人以为小青也不会回来了,但小青很快就独自爬回来了,径直
爬进笼里躺下。此后,耍蛇人时时处处物色好蛇,但一直没有觅到。小青渐渐长
大,已不再适宜缠在身上献艺。后来,他虽觅到一条小蛇,它也比较驯服,但始
终不如小青。这时,小青已长得像小孩子手臂一样粗壮了。
  起先,二青在山中活动,打柴的人经常看到它。过了几年后,二青长到数尺
长,身围有碗口粗。它开始追逐过路人,因此,过往旅客不得不加防备,尽量不
走二青所在的那条山路。
  有一天,耍蛇人正好经过这里。突然一条大蛇猛地爬出来,耍蛇人吓得没命
地奔跑,那大蛇在后面紧追不放。耍蛇人回头一看,大蛇快追上来了,当他发现
它的头上有个非常明显的红点时,他才醒悟过来,原来它是二青。耍蛇人急忙放
下担子,叫它“二青,二青!”大蛇顿时停住了。它抬头看了耍蛇人很久,接着
跳起身来绕在耍蛇人身上,就像以前盘旋卖艺一样。耍蛇人意识到二青并没有恶
意,只是它的躯体太重,他已经受不起它的缠绕,就扑倒在地上求它松开,于是
二青也就放开了他。它转而用头触箱笼。耍蛇人懂得它的意思,便打开笼子放出
小青。二青小青相见后,马上甜甜蜜蜜地交缠在一起,很久才慢慢松开。耍蛇人
于是叮嘱小青说: “我早就想和你告别,今天你总算找到伴侣了。”又对二青说
:'它本来就是你引荐来的,还是托你把它带走吧。我还必须嘱咐你:深山大谷
里并不缺少食物,你以后不要再惊扰行人,以免遭到天神的谴责。”两条蛇听了
以后都低着头,好像是接受了他的劝告。突然,它们扬起头,二青在前,小青在
后,往山中爬去。它们所经过的林木中,留下一条路的痕迹。耍蛇人站在那里目
送它们,直到看不见才离去。从此以后,行人又能安全地从这条山路经过,二青
和小青不知爬到什么地方去了。

  13、狐嫁女
  历城有个官宦人家的住宅,面积有几十亩之大,楼宇相连,结构复杂。因为
宅中时常出现怪异现象,因此人去屋废。久而久之,里面蓬蒿杂草横生,大白天
也没人敢到里面去。有一天,殷公与一群书生在一起喝酒。酒席上,有个人开玩
笑说:“谁能进去住一夜,我们就把这桌酒菜送给他。”听了这话,殷公从座席
上跳起来说: “这有何难!”于是,他就带着一桌酒菜到旧宅里去了。众人送他
到废宅门口说:“我们暂时在这里等候。你如果发现鬼怪,就大声喊叫。”殷公
笑着说:“如有鬼狐,我就捉住它作为证物。”说完,他就走进去了。只见住宅
里野草遮路,蒿艾如麻。当时大约是初十边上,幸好月光昏黄,眼睛还能借月光
分辨出门房。殷公沿着墙壁摸索着过了几幢楼房,才到后楼。登上月台,发现台
上光洁可爱,于是,他就在这里停下来。抬头西望,见月色明净。他在月台上静
坐了好一会儿,并未发现什么怪异现象,心中暗自好笑传说的不真。于是,他便
以地当床,以石作枕,躺在那儿看牛郎织女星。
  一更过后,他神思恍惚想入睡。忽听到楼下有脚步声,好像有人沿着台阶走
上来了。于是他假装睡熟了却眯着眼睛偷看,只见一个青衣丫头,手拿莲花灯上
楼来了。她一看到殷公,吓得往后退,并对后面的人说:“有陌生人在这里。”
下面的人问:“是谁?”丫头说:“不认识。”不一会儿,上来一个老头。他走
到殷公旁边,仔细打量了一下,对旁人说:“这是殷尚书,他已睡熟了。我们只
管办事情,他为人豪放不羁,也许不会责怪我们的。”于是,老翁带领大家上了
楼,把楼门全部打开。一会儿,往来的人熙熙攘攘,楼上灯亮如同白昼。殷公稍
稍转动了身子,打了个喷嚏。那老翁听见殷公醒了,连忙出来,跪在地上说:“
小人有个女儿今天夜里要出嫁。不想触犯了贵人,请你千万不要怪罪我们。”殷
公起身,用手扶起老翁说:“我不知道你今夜办喜事,惭愧得很,没有什么礼物
表示恭贺。”那老翁说: “贵人光临,能压邪驱凶,我们觉得非常荣幸。请你入
席坐一坐,这对我们便是莫大的荣光。”殷公很高兴,便答应了他的要求。走进
楼一看,只见摆设很华丽。一位年过四旬的妇人来拜见殷公。老翁介绍说:“这
是我妻子。”殷公也还了一礼。紧接着,乐声大作,十分悦耳动听。有人跑上楼
说了声“来了!”只见老翁连忙出门迎接,殷公也站在那里等候。在一串用纱罩
起来的灯笼的引导下,新郎官进来了。他年约十七八岁,长得健康俊秀。老翁先
教他向贵客行礼。新郎官看了看殷公,以为他就是女方的傧相,赶紧给殷公行了
大礼。然后老翁与女婿相互行礼。敬完礼以后,众人入席。不一会儿,许多打扮
一新的女郎上来了。这时,酒肉蒸腾,香气扑鼻,金杯玉碗的光辉,照亮了酒桌
。酒过几巡以后,老翁叫丫头去请小姐出来。丫头应声而去。但过了好久还未见
小姐出阁。老翁只得自己起身,掀开帘子催促女儿快出来。在几个丫头与老妪的
簇拥下,新娘子终于出来了。她佩环戴玉,香气四溢。老翁便教新娘先拜殷公,
行过礼后,新娘随即紧挨着母亲坐下。殷公稍微打量了一下新娘,但见她头戴翠
凤,耳坠明珰,称得上是绝色佳人。接下来,那老翁用大金杯与客人饮酒。殷公
没有忘记他此行的目的,于是趁老翁不注意,暗暗把金杯藏进袖中,待返回朋友
们中间时,可拿此物作证。他假装喝醉酒了,便一头靠在酒桌上昏睡起来。旁边
的人真的以为他醉了,都没去打扰他。过了一会儿,殷公听见新郎告辞,这时,
笙乐之声大作,许多人纷纷下楼送行。筵席散后,主人前来收拾酒具,发现少了
一只金杯,怎么找也找不到。有人暗中议论说是那个睡在酒桌上的人偷了。老翁
听了急忙制止,唯恐让殷公听到了。过了一段时辰,楼内外都寂静下来,殷公这
才起身。但室内一片漆黑,只闻满室的脂粉香和酒气。待到东方破晓,殷公便从
容地走出后楼。用手摸摸衣袖,发现金杯还在里面。他刚走到废宅门口,见一群
书生早已在等候他出来。他们不相信他真的在废宅里过了夜,都说他是晚上溜出
来一大早又进去的。殷公不慌不忙地从袖中取出金杯给他们看,书生们惊奇地询
问金杯是从何处得来的,殷公便把昨夜发生的情形告诉了他们。大家一听都当真
了,因为一个穷书生不可能拥有什么金杯。
  过了几年,殷公中了进士,他被委任在叫肥丘的地方任职。当地世家一位朱
公子请他赴宴。酒宴上,朱公子叫家人取大金杯敬殷公酒。家人久去不回。有个
年轻的佣人用衣袖掩着嘴悄悄对朱公子说话,只见朱公子脸色大变,怒气冲冲。
一会儿朱公子手捧金杯来劝殷公饮酒。殷公仔细看了看金杯,发现金杯的款式与
花纹,与自己取作物证的那樽金杯一模一样。殷公疑惑不解,忙问这金杯是哪里
制造的。朱公子回答说:“金杯一共八樽,是先父当京官时,特别物色技艺高超
的金匠制造出来的。这些杯子作为家宝传下来,珍藏已久。承蒙您屈尊光临寒舍
,我特意叫人从箱中取出来敬酒的。谁知竟少了一只,我怀疑是家人偷走了。但
十多年来尘封未动,并无挪动的痕迹,真是叫人不解啊!”殷公笑着说:“金杯
大概成了仙物吧。然而家传的宝物千万不可丢失。我家里有一只,与你的金杯非
常相似,应当把它奉献给你。”酒席散后,殷公回到衙门,连忙派人把金杯送到
朱公子家。朱公子仔细看了以后,不由得大吃一惊。他亲自去谢殷公,并问殷公
的金杯是从哪里得来的。殷公便把几年前废宅发生的事原原本本地讲了一遍。他
们这才知道,千里之外的东西,鬼狐都可以随时取用,但它们终究还是不敢据为
己有。


  14、娇 娜
  书生孔雪笠,是孔子的后代。孔生为人儒雅风流,擅长作赋吟诗。他有个好
朋友在天台当县令,写信邀请他去天台。不料,孔生到天台时,那位朋友刚刚去
世了。孔生是个穷书生,没有朋友接济,他连回去的盘缠都没有,只好寄居在菩
陀寺内,受雇替和尚抄写经文,借以糊口度日。
  离菩陀寺西百余步的地方,是一位单先生的住宅。单 先生本是世家公子,只
是因为吃了官司,家境变得萧条起来。他的家中人口不多,一家人一合计,举家
搬到乡下去了。于是,这座单家大宅便空无人烟。
  有一天,大雪纷飞,路上不见行人的踪影。孔生偶然从单家故宅门前路过,
只见有个少年从宅里出来。他长得很俊秀,看见孔生,连忙上前行礼。两人问候
几句后,少年便邀请孔生进屋。孔生很喜爱这个少年,便高兴地答应了。进屋后
发现房屋并不那么宽敞,到处悬挂着锦帘,壁上挂着许多古人的书画。桌上放着
一本书,书签上有《琅嬛琐记》四个字。孔生把这本书大致翻看了一遍,觉得书
中的内容都是自己所不熟悉的。孔生以为少年住在单家故宅里,就是这里的主人
,也不问他的姓氏与家世。倒是少年把他的经历细细问了一遍。听了孔生的述说
,那少年很同情他,并劝他在这里设学馆教学生。孔生叹了口气,说:“流落他
乡的人,谁肯当介绍人呢?”那少年说:“如果您不嫌我愚笨,我愿拜您为师。
”孔生听了以后非常高兴,说是不敢称老师,愿意作学友。孔生顺便问少年:“
这住宅为什么长期关闭?” 少年回答说:“这是单家住宅,因单公子移居乡下,
所以长久空着。我姓皇甫,老家在陕西省。因为家中的房屋被一场野火烧毁了,
所以暂借单府住一下。”孔生这才知道他不是单家人。
  当天晚上,孔生和少年谈得很投机。少年留孔生住在一起。天亮时,有个仆
人在室内生了一盆炭火。少年先起床进里屋去了,孔生还抱着被子坐在床上。仆
人进来说:“老太爷来了。”孔生吃了一惊,赶紧下了床。这时,一个满头白发
的老人进来了,一见面,他就向孔生道谢:“先生不嫌弃我的小儿,愿意教导他
。只是小儿初学,请千万不要以故友、同辈的身份来对待他。”老人的话讲完以
后,有人送来一件棉衣,还有貂帽、鞋、袜等物。孔生洗漱完毕以后,老人便吩
咐摆上酒宴。屋内的桌、几、床等家当,虽叫不出名称,但都光彩夺目。喝了几
杯酒后,老人起身告辞,拄着拐杖走了。吃完饭后,少年把作业本送给孔生看。
孔生发现,本子上都是些古人文词,并无八股文。孔生问少年为何不作八股文,
少年笑着说:“我不愿考取功名。”到了晚上,两人又同桌共饮。少年公子说:
“今晚我们尽兴喝吧,明天我父亲就不允许这样喝了。”他又对书童说:“去看
看太公睡了没有?如果睡了,你悄悄把香奴叫过来。”书童进去,转身抱起包着
绣花锦囊的琵琶。不一会儿,进来一个丫鬟。只见她身穿艳丽的红装。少年公子
让她弹奏《湘妃》琵琶曲。丫鬟用牙拔子勾动丝弦。琵琶声激扬哀婉,曲调完全
不同于孔生以前所听过的。少年公子又叫家人拿大杯子来饮酒,一直喝到三更才
入睡。第二天,两人早起共读诗书。少年公子人很聪明,有过目不忘的功夫,两
三个月之后,他的文章就已作得非常好。
  半年后的一天,孔生想到郊外散步。他走到门口时,见门上挂着一把锁,便
问公子是怎么回事。公子说:“父亲怕我因交友而分散了学习精力,所以谢绝客
人来访。”孔生听这么一说,便打消了郊游的念头,安安心心地住下来了。到了
盛夏之日,天气闷热,他们便将书房搬到园亭上。不料,孔生的胸部突然红肿起
来,一夜之间那痈疖便有碗口大,而且疼痛不已,日夜呻吟。孔生患病后,少年
公子每天从早到晚看护着他,自己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几天后,孔生的病情加
重,痛得更厉害,而且不吃不喝。得知此情,老太爷也前来看望孔生,父子两人
相对叹气。少年公子说:“孔 先生病得很重,我想他的病只有娇娜妹妹能医治。
我已派人到外祖母家叫她回来,不知为何到现在还没回来?”话刚说完,就听见
书童进来说:“娇娜姑娘回来了,还有姨和松姑也一同来了。”皇甫父子急忙起
身进里屋,不一会便引着娇娜来为孔生治病。
  娇娜年约十八九岁,她那娇美的眼睛里流露出聪明和智慧,苗条的身材像细
柳婀娜多姿。孔生眼见娇娜美丽超群,精神顿时为之一振,呻吟之声也自然停止
了。少年公子对娇娜说:“这是我的好朋友,我们情深如同胞兄弟,你可要好好
给他治病啊。”听兄长这么一说,娇娜即收敛起羞答答的神色,轻挽长袖,走近
病床,给孔生诊断起来。当娇娜用手轻轻给孔生按脉时,孔生直觉得她身上飘过
来的香气赛过兰花。娇娜笑着对孔生说:“你的病虽然凶险,但可以治好。不过
,肤块已经凝肿,非割皮削肉不可。”于是,她脱下手臂上的金钏,把它放在患
处,慢慢地往下按。只见痈疖往上凸出,高出金钏一寸多,而痈疖根边余下的肿
块,全部收束在内,范围缩小,不再有碗口大了。娇娜一手轻掀罗衣,解下腰间
一刃佩刀,按钏持刀,顺着痈根轻轻割下肿块。流出来的紫色淤血,沾满了床席
。孔生的心情一直很好,他内心希望娇娜给他做手术的时间越长越好。从孔生身
上割下来的一块腐肉,团团圆圆的,像树上的瘦结疤。娇娜又叫人拿水来,替孔
生清洗伤口。然后,她从口中吐出一粒红丸,按在伤口边的肌肉上,不断地旋转
。转了一圈,孔生便感到热火蒸腾;转到第二圈,觉得肌肉里隐隐发痒;第三圈
转完后,感到遍体清凉,沁入骨髓。这时,娇娜方才收起红丸吞入咽喉,对孔生
说:“你的病已经完全好了!”说完,她就转身走了。孔生从床上一跃而起,他
嘴里说着感激的话,身上的疼痛已完全消失了。
  孔生的病经娇娜之手完全治愈了,但他又添新的痛苦:这便是他对娇娜的思
念、倾慕之情,几乎达到无法控制的地步。从此,他时常抛开书本呆呆地闲坐着
。少年公子早已猜透他的心事,便对他说:“我为兄长找到一位美丽的女友。”
孔生问:“是谁?”公子说:“也是我的亲戚。”孔生凝思良久,回答说:“不
必了。”于是对着墙壁吟诵唐人元稹的悼亡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
是云。”公子懂得孔生的意思是他已情有独钟,公子说:“我父亲仰慕你的才华
,常想与你联姻。但我只有一个小妹,年纪又小。我有个姨表妹阿松,年满十八
,长得落落大方,你如果不相信,可以前去打量。她每天在花园散步,你可悄悄
到前厢房去观察她。” 孔生照少年公子的话去做,果然看见娇娜陪伴着一个漂亮
的女子来了,她的画眉弯细,步态轻盈,姿色与娇娜不相上下。孔生很高兴,便
请公子作媒。第二天,公子从内室里出来,祝贺孔生说:“事情已办成了。”于
是,公子吩咐家人装修了一间房子,要替孔生办婚事。举行婚礼的那天晚上,鼓
乐大作,热闹非常。孔生觉得仿佛跟仙人住在一起,快乐极了。
  光阴荏苒。一天晚上,公子对孔生说:“你对我学业帮助很大,我将终生不
忘。最近单公子已打完官司,马上就要搬回来住,他催我们尽快搬出。我们打算
回陕西。以后我们很难再相会,为此我感到很难过。”孔生说愿意跟他们一同西
行,公子则劝他回家乡,孔生感到进退两难。公子说:“不必担心,我能马上送
你远行。”没有多久,太公带着松娘进来了,他赠给孔生百两黄金。接着,公子
用左右手分别握住孔生与松娘的手,叫他们闭起眼睛。孔生只觉得身体飘飘然在
空中飞行,耳边风声呼啸。过了半晌,公子说:“到了。”孔生睁开眼一看,果
然已回到老家、这才知道公子原来是仙人。孔生满面春风去敲家门,母亲见他回
来了分外高兴,看见儿媳妇长得端庄漂亮,老太太更是乐得合不拢嘴。待孔生回
头一看,公子早已没影儿了。松娘孝敬公婆,她的容貌与贤惠,远近闻名。后来
,孔生考中进士,在延安当司法官。他携家眷赴任,母亲因路远没有一同前往。
松娘生了个男孩,取名小宦。过了一段光景,孔生因指控上司违法而被革职,只
是由于公事还没办完,暂时还没有还乡。
  有一天,孔生偶然到郊野打猎,在途中遇到一位骑着黑马的英俊少年,那少
年看见他便不住地打量他。孔生仔细一看,原来是老朋友皇甫公子。两人不约而
同勒住马。多年未见面,真是悲喜交集。公子邀孔生到家里作客。他们策马走进
一个村庄,只见树木葱葱,遮天蔽日。进入家门,里面金碧辉煌,俨然世家模样
。孔生问娇娜在哪里,公子说她已出嫁了。
  听说岳母已去世,孔生心里很难过。住了一夜回家后,孔生又与松娘一同来
公子家作客。凑巧娇娜也来了,她抱起小宦逗他说:“姐姐把我们的种族搞混乱
了。”孔生感谢她当年治病之恩,她笑着说:“姐夫已成贵人,疮也好了,还记
得当时的疼痛吗?”娇娜的丈夫吴郎,也来拜见孔生,住了两夜才告别。
  有一天,公子忧心忡忡地对孔生说:“我家有大灾将临,你肯相救吗?”孔
生虽不知是什么事,但愿以死相救。公子迅速回去,把一家人都带来,跪在堂上
围拜孔生。孔生大吃一惊,忙问原由。公子说:“我们并不是人,而是狐狸。现
在已难逃雷霆劫难。你如果肯以身相救,那我们全家都能活命;如你不肯,就请
抱小宦快快离开,以免遭连累。”孔生发誓要与公子一家同生共死。于是,公子
就让他拿着宝剑守在门口,并嘱咐说:“雷击时,你一定站稳不要动!”孔生按
照公子的要求去行动。刹那间果然阴云密布,白昼变成黑夜。孔生回头看看旧屋
,不见门房,只见高坟像小山,下面有个无底的大洞。孔生惊魂未定,忽听得一
声巨响,地动山摇,雨急风狂,连老树都被拔根而起。他的眼被震花了,耳朵也
被震聋了,但他仍然屹立不动。这时,他看见浓黑的烟雾中,一个利嘴长爪的鬼
怪,从洞穴中抓起一个人,随烟直上。孔生觉得被抓的那个人的外貌很像娇娜,
他急忙跳起来,用剑击鬼怪,那个人便随着剑掉下来了。突然雷声大作,把他击
倒在地上,他当即死去。过了片刻,天晴云散,娇娜也苏醒了。她见孔生死在自
己身边,边哭边说:“孔郎为我而死,我还活着做什么?”这时,松娘也出来了
,两人把孔生抬进屋去。娇娜叫松娘捧着孔生的头,叫哥哥用金簪拔开他的牙关
,自己托起他的下巴,用舌尖把一粒红丸送入他口中,然后做人工呼吸。红丸随
着呼气进入孔生的喉咙,发出格格声响。过了一会儿,孔生又活过来了。他看见

  家人都站在他面前,仿佛刚从梦中苏醒。这样,全家人又团圆了。孔生认为
这地方太幽旷了,不可久居。他建议一同回老家。对他的建议,大家都很赞成,
只有娇娜有些不高兴。孔生邀请吴郎同行,娇娜则担心婆婆舍不得幼子,商量来
商量去还是没结果。忽然,吴家家奴汗流浃背地跑过来说吴家在同一天也遭雷劫
,全家都死了。娇娜顿足大哭一场。大家一个劲地安慰她、劝导她。于是决定都
搬走。孔生进城办了几天事,他回来后,连夜启程搬回老家。回到老家以后,公
子一家住在空闲的园子里,园门常常反锁着,只有孔生与松娘来时才开启。孔生
与公子两家人相聚,下棋、饮酒、聊天,就跟一家人一样。小宦长大后,面貌清
秀,但透出几分狐媚。他到外面游玩时,别人都知道他是狐仙的儿子。


  15、叶 生
  淮阳有个姓叶的书生,文章词赋在当地称得上是首屈一指。但叶生时运不好
,每次应试都名落孙山。直到有一天,淮阳来了个新知县,叶生的命运才随之发
生了一些变化。
  新知县丁乘鹤,很欣赏叶生的文章。这位知县不仅接见他,而且让他住在县
衙内继续研读诗书,还经常用钱粮接济叶生家。县里预试时,丁知县在考官面前
赞扬叶生,于是叶生夺得乡试第一名。丁知县对叶生抱有更大的希望。正式考试
结束以后,他将叶生的试卷拿出来审阅,边打拍子边赞赏。谁知,叶生依然时运
不济。公榜后,叶生又一次落榜。叶生很沮丧地回到家,觉得愧对父母和知已,
于是,形容日渐消瘦,神情也变得痴呆,像个木头人。丁知县听说后,赶忙安慰
他。对知县的关照,叶生感激得泪流不止。丁知县约叶生在自己任满后进京应考
。但叶生回家后不久就病倒了。丁知县经常派人去看望他。尽管吃了不少药,但
叶生的病仍不见好转。这时,丁知县因触犯上司被免职,准备离开淮阳。他写信
告诉叶生说:“我已准备回故乡,之所以迟迟未动,是为了等候你同行。你如果
早晨赶到,我晚上就可动身。”
  叶生在病床上接到知县的信时,泣不成声,他告诉送信的人:“我病重一时
难好,请丁公先行。”丁知县得知此情后,决定继续等他。过了几天,守门人报
告说叶生来了。丁知县高兴地迎接并问候他。叶生说:“因我的病,让您久等,
真是不敢当。幸好现在我可以跟随您了。”第二天清晨,丁公和叶生等一行人便
匆匆上路。到了家乡,丁公要儿子拜叶生为师,早晚与叶生在一起。丁公的儿子
叫丁再昌,时年16 岁,还不会写文章,但为人聪慧,任何文章只要读上两三遍便
烂熟于心。在叶生的帮助下,丁公子不到一年就能落笔成文。不久,他就考取了
秀才。叶生把自己生平所写的八股文全部口授给公子,省考时的七道试题,丁公
子全部命中了,结果夺得第二名。丁公颇有感慨地对叶生说:“你仅仅发挥了一
点点才学,就使我儿子成了名。然而你有满腹学问却未能考取,这真是无可奈何
!”叶生说:“这是命中注定的。我借公子的福气为文章吐气,让天下人知道我
半辈子沦落,并不是我才学不如人,而是时运不济,这也就满足了。况且人生得
一知己足矣,又何必非要自己中举,才算是走运呢?”丁公考虑叶生长久在外客
居,怕耽误了他的岁考,便劝他回家省亲。叶生听后很不高兴。丁公也就不再勉
强他,并嘱咐丁公子在京城替叶生捐钱买个监生。丁公子在京城又中了进士,当
上部中主政官。他带着叶生一同赴任,又和叶生早晚住在一起。一年后,叶生参
加京中乡试,竟考中举人。这时,丁公子要到南方督办水利,他对叶生说:“我
这次办事离先生老家不远。先生已赢得功名,应该高高兴兴地衣锦还乡才是啊。
”叶生也很高兴。于是,
  选择一个良辰吉日,丁公子和叶生一同启程南行。到淮阳境界时,公子命仆
人备马送叶生回家。叶生回到家,见门前冷落萧条,心里十分悲伤。他慢慢走到
庭院中,正巧妻子拿着簸箕出来,她突然发现叶生在院子里,吓得丢下簸箕就跑
。叶生心里很难过,他说:“现在我富贵了。你我三四年没见面,你怎么就不认
识我了?”妻子站在远处说:“你已经死了很久,说什么富贵?之所以没有安葬
你,是因为家里穷加上儿子又小。如今儿子长大成人了,马上就要厚葬你。请你
不要作怪吓人。” 叶生听了这番话,心里好生凄凉!他走进里屋一看,只见黑棺
材明明白白地停放在那里,于是,他即刻扑倒地上,消失得无影无踪。妻子惊恐
地看着,只见他的衣冠像金蝉脱壳一样褪落在地上。她悲恸不已,抱着衣冠大哭
一场。这时,儿子从私塾回来,见马车停在自家门前,问明情况后,惊慌地跑来
告诉母亲。母亲流着泪对他讲了事情的全部经过。母子又仔细地询问随从,才知
道事情的原委。随从回去报告丁公子,听说叶生这番遭遇,公子也为之伤心落泪
,并很快赶到叶家哭灵,出钱操办丧事,按举人的级别来安葬叶生。临走时,丁
公子还送给叶家很多钱物,让叶家请老师教叶公子读书。丁公子还向考官打了招
呼,请他关照叶公子。第二年,叶公子便考取了秀才。


  16、成 仙
  周生与成生不仅是同学,而且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成生家境清贫,一直靠
周生接济。周生年长,成生称周生妻子为嫂。逢年过节,两家更是不分彼此。周
生之妻产后身亡,他又娶了王氏。因王氏很年轻,成生不敢求见。有一天,王氏
弟弟来看姐姐,周生在内室摆酒款待。正吃饭时,成生过来了。周生请他入席,
但成生不肯,执意要走。周生便将酒席移到客厅,把成生追回来,他才肯入席。
几个人刚落座,就听人报告说周家庄园的仆人挨了县官的板子。原来是黄吏部家
的牛踩了周家的庄稼,于是发生争吵。黄家的牧童跑回去告诉黄吏部,黄吏部就
将周家仆人送进官衙,并打了他的板子,周生问清原由后,非常气愤地说:“黄
家狗牧童怎么敢这样!他父亲是我祖父的仆人,而今黄家势力大,他就不认识人
了吗?”周生愤然难平,要找黄吏部论个是非。成生拉住周生,劝他说:“强盗
世界里哪分什么青红皂白?何况如今的县官大多就是不拿刀枪的半个强盗。”但
周生不听劝阻,成生劝得都流泪了,周生才作罢。周生的怒气依然难消,一晚上
没睡好觉。天亮时,他对家人说:“黄家欺负我,是我的仇人,这且不说;县官
是朝廷的命官,而不是有钱有势人家的官,纵然民间发生争吵,也必须双方到堂
才可处置,怎么能像狗一样听人使唤呢?我也要去告黄家仆人,看他怎么处理。
”周生家人也都鼓动他去。于是,周生决定到县衙去告黄家的状。谁知,周生的
状纸竟被县官扔到堂下,根本不受理。周生当堂怒斥县官,县官恼羞成怒,竟将
周生打入牢房。周生告状的事成生还不知晓。中午他到周生家才听说。当他急急
忙忙赶到县城,打算劝阻周生时,周生已被收监。成生急得直跺脚,但又没办法
可想。其时,县里抓到三个海盗,为了惩罚周生,县官和黄吏部贿赂海盗,指使
他们咬定周生是同伙。接着,县官又根据海盗的口供,革除周生的功名,并严刑
拷打他。成生探狱时,两人都有说不尽的酸楚。他们商量到京城去告御状。周生
说:“我被关在大牢里,好像鸟被锁在笼子里。虽有一个小弟,但他只能给我送
送囚饭。”听周生这么一说,成生当即表示:“这是我应尽的职责。朋友有难不
相助,还用朋友干什么!”成生进京告状去了。当周生弟弟给他送路费时,他早
已上路了。
  成生来到京城,却苦于告状无门。听说皇帝要外出打猎,他就先躲在木材堆
里。一会儿皇帝的人马路过这里,成生便跪拜喊冤。于是,皇帝批了御状,派人
送到部院审理。这时,案子发生已过去10 个月,周生被苦打成招,判处死刑。部
院接到御状,惊骇异常,立即复审。这一来,黄吏部也吓坏了,忙策划杀掉周生
。他买通看牢门的,断绝了周生的食物。周生弟弟送饭来,看守坚决不让他进。
成生又到部院叫冤。院台这才提问周生,见周生早已饿得支撑不住身体,院台大
怒,用木杖打死看守。黄吏部见势不妙,便暗地里贿赂了几千两银子,请人帮着
说情,才以免职了事。县官则因贪赃枉法被充军流放。
  周生获释回家后,更把成生看成是肝胆相照的挚友。而成生经过打这场官司
,更看破红尘,邀周生同去山林隐居。周生留恋娇妻不肯去,常常笑成生过于迂
腐。成生听了也不说什么,但自己隐居的决心更坚定了。有好长一段时间,他没
到周生家去。周生便派人去成家打听,成家以为他在周家。两家都没见成生,大
家才发现情况不妙。周生忙派人到山谷、寺庙寻找,又时常接济成生的儿子。过
了八九年之后,有一天,成生突然回来了。他全身道士打扮,俨然是一个道道地
地的道士。周生见到老朋友,拉着他的手高兴地说:“你到哪里去了,让我派人
到处查找?”成生笑答:“我是闲云野鹤,没有固定的地方。好在我这些年身体
还算健康。”周生忙吩咐摆酒宴。酒席上,周生想让成生卸下道士装束,但成生
却笑而不答。周生说:“你好糊涂,为什么像扔掉鞋子那样抛弃了妻小呢?”成
生笑着说:“不是这么回事,是别人要抛弃我,我又能抛弃谁呢?”问他住在哪
里,他说住在劳山上清宫。这天晚上,他们同床而睡。周生夜里作梦,梦见成生
赤身伏在自己身上,压得他喘不过气。周生惊问这是做什么,成生不回答。周生
忽然惊醒,喊成生没人应,坐起来一看,成生已无影无踪。再定眼一看,竟发现
自己睡在成生这一头。周生惊奇他说:“昨晚我并没有醉,为什么这样颠三倒四
呢?”他赶紧喊叫家人,家人用灯火一照,发现他已变成成生,周生本来长着不
少胡须,现在却没剩几根,拿镜子一照,连自己都不敢认了。他惊讶地说:“成
生在这里,我周生到哪里去了?”不过,周生很快就明白过来了:这是成生使的
幻术,目的是想让自己归隐。已变成了成生的周生想进内房,但姜弟见他面貌变
了,不许他进去。周生无法解释,马上叫仆人备马去找成生。几天后,成生到了
劳山。马跑得快,仆人步行速度跟不上。周生便在树下休息。许多道士往来不断
,有一个道人看了他几眼,周生便上前打听成生。那道人说:“听说过这个人,
好像在上清宫。”说完他就走了。周生见他没走多远,又跟一个人说话,但也没
说几句就走开了。与道士说话的那个人走过来,周生一看,竟是自己的同窗好友
。他看见周生,惊讶地说:“好几年没见面,别人都以为你在名山学道,谁知你
现在还在人间游戏。”周生对他讲了自己变形的事。那人吃惊地说:“我刚才见
到他,以为是你。他去了没多久,还没走远。”这时,仆人赶到了。周生骑马急
追成生,但追了半天,也没见成生的影子。定眼一看,前面空寥无人,周生感到
进退两难,一时竟没了主意。转念一想,此时无家可归,不如继续追赶成生。前
面的山路,坎坷艰险,根本没办法骑马。于是,周生把马交给仆人带回家,自己
则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前行,打远处看见一个童子坐在路边,周生赶忙奔过去问
路,并说明原因。那童子说自己是成生的徒弟,替成生背衣服和粮食。听说周生
执意要找成生,那童子便在前面带路,两人风餐露宿走了不少路。走了三天总算
到了一个叫上清宫的地方,但一打听,又不是世人所传说的上清宫。这时已是十
月中旬,山花满路,秋高气爽。童子进去说有客人到来,成生马上出门迎接。周
生这时才认出自己的形貌。两人手拉手进屋,边饮酒边谈心。只见这里的各种珍
禽都不怕人,它们不时到座席旁鸣叫,鸣叫声听起来像音乐般悦耳。周生虽觉得
景物宜人,但依旧思家心切,不愿久留。他和成生并坐在两个蒲团上,到二更后
,万籁俱静,周生忽然感到自己像是打了一个小盹,而且自己与成生已换了位置
。他正感奇怪之时,用手摸下巴,发现己长满了胡须。
  天亮时,周生表示坚决要回家。成生一再挽留他。三天后,他对周生说:“
请你稍微休息一下,明天一早送你回去。”周生刚刚闭眼,又听见成生说:“行
李已经准备好了。”他赶忙起身跟成生走。不多久,便到了家。成生坐在路边,
而让周生独自回家。
  周生走到自家门口,敲门无人答应,他想翻墙,顿时觉得身轻如树叶,一下
子便飞过几道矮墙。透过窗口,他发现妻子正与仆人饮酒,十分亲热,于是怒火
攻心。他想亲手抓住他们,又担心一人力单。他悄悄跑出来请成生帮忙,成生听
了也非常愤慨,他用剑把门拨开,周生冲了进去。仆人跳窗而出时被成生一剑砍
断了肩膀。周生抓住妻子审问,才知道早在他坐牢时妻子就与仆人有染,一怒之
下,周生竟用成生的剑杀死了妻子。然后,他和成生一道出来,离家而去。突然
之间,周生惊醒了,他发现自己的身体在床榻上。他惊叹:“梦太离奇了,真叫
人恐惧!”成生却笑着说:“梦中的事你以为是真的,而真的事情你却以为是作
梦。”周生惊愕地问是怎么回事。成生把剑拿出来给他看,剑上还有血迹。周生
害怕极了,他怀疑这是成生施的幻术。成生知道周生的想法,于是,他备好行装
送他回家。辗转到了家乡,成生说:“那天晚上,我持剑等你,不就是在这里吗
?我讨厌恶浊的东西,请让我还在这里等你吧。如果你申时还不回来,我可就要
自己走了。”周生回到家,只见门户萧条,已没人居住。他又到弟弟家,兄弟二
人见面后抱头痛哭。弟弟告诉周生,他走了以后,嫂嫂晚上被人杀了,官府至今
未捉到凶手。周生此时如梦初醒,便把自己杀妻的过程向弟弟说了,嘱咐弟弟不
要追究。弟弟惊呆了好一会儿。周生问儿子的情况,弟弟叫老奶奶把孩子抱来。
周生嘱托弟弟:“这孩子是周家后代,请你好好抚养,我想辞别人世。”说完便
去了。弟弟流着泪挽留他,周生却边笑边走,并不回头。到了野外,跟成生一道
离去了。走了很远才回头对弟弟说: “忍事最乐。”弟弟还想说什么,却见成生
一挥衣袖,即刻不见了。


  17、王 成
  王成是平原世家子弟,只因为人过于懒惰,生活日渐贫困,到最后仅剩下几
间破屋,夫妻俩连床都没了,只得睡在乱麻中,因此经常吵架。有一年夏天,天
气非常炎热,村里很多人便到村外周家废园中纳凉,王成也在其中。周家废园里
房屋都已倒塌,只有一个亭子还算完好。纳凉的人便睡在这亭子里。有一天拂晓
,村里的人都回去了,到太阳升得老高时,王成才起来。正打算回去时,忽然发
现草丛里有只金钗。拣起来一看,见上面刻有“仪宾府制”几个小字。王成的祖
父曾当过衡王府仪宾,家中收藏的旧物,多半是这个款式。因此,他拿着金钗犹
豫不决。忽见一个老太婆来找金钗。王成虽然一直穷,但为人正直,便马上把金
钗还给她。老太婆很高兴,并满口称赞王成品行好。她说:“金钗本身值不了多
少钱,只因为它是我丈夫的遗物。”王成问她的丈夫是谁,她回答说:“已故去
的仪宾王柬之。”王成吃惊地说:“他是我祖父。你是怎么见到他的?”听了这
话,老太婆也有几分惊诧,她说:“这样说来,你就是王柬之的孙子啰?我本是
一个狐仙,百年前与你祖父结婚。你祖父死后,我就隐身了。不料路过这里时把
金钗丢了,碰巧被你拾到了,这真是天意啊!”
  王成过去曾听说过祖父有个狐妻,于是便相信了她的话,并请她一同回家。
老太婆便与王成一起走到家。到了家,王成赶忙呼妻子出来相见。他妻子穿着破
衣,脸色菜黄带黑。老太婆不禁叹息起来:“唉,想不到王柬之的孙子,竟穷到
这等地步!”她看见破灶上什么食物也没有,问道:“家里穷得这样,你们靠什
么度日啊?” 王成的妻子便诉说家中的困境,说着说着竟泪眼汪汪,泣不成声。
老太婆听了以后便将自己的金钗送给王成的妻子,让她到市上换钱买米,并约好
三天后再见面。王成挽留她,她说:“你连自己的妻子都难养活,我如果留下来
住,只能望着空房子发愁,有什么好处?”于是她就走了。她走了以后,王成向
妻子讲明情况,妻子听了害怕起来。王成称赞老太婆好,要妻子好好侍奉她。妻
子答应了。过了三天,老太婆果然来了。她拿出一些银子,买回一石米一石麦。
晚上与王妻睡在短床上。王妻开始有些恐惧,但看她很善良,也就不再担心她。
  第二天,老太婆对王成说:“你不要懒惰,应该做点小生意,坐吃山空怎么
能长久?”王成说没本钱做生意。老太婆说:“你祖父在世时,钱银随我拿。我
因为是个世外人,不需要钱,所以从未多要。节省下来的四十两花粉钱,至今还
保存着,你拿去买些葛布,马上进京城去卖,可以赚点钱。”于是,王成买了五
十匹葛布回来。老太婆叫他动身,说六七天就可以到京城。她一再嘱咐王成:“
你一定要勤快些,千万不能偷懒;行动要快,不可拖拖拉拉;要是迟了一天,后
悔就来不及了。”王成恭敬地答应了。他带着葛布上了路,不料,途中遇雨,衣
服和鞋袜都湿透了。王成这辈子还从来没吃过这种苦,几天下来,早已疲惫不堪
,只好住进旅店。想不到阴雨连绵,第二天雨下得更大了。他见过往旅客,一个
个都被雨淋得狼狈不堪,心里更是叫苦不迭。到了中午,空气刚有点干燥,不一
会儿又阴云密布,大雨滂沱。王成无奈又住了一夜。等他快到京城时,听说葛布
价钱很贵,心中暗暗高兴。但进京后住进客店一问,才知道为时已晚,连店主都
对他晚来一步感到惋惜不已。
  原来,一开始的时候,南边道路才通,葛布很少,而贝勒府急需用布,葛布
的价钱顿时涨了三倍。前一天,王府已买足了布,布价自然也就跌下来了。王成
得知这一消息后烦闷不安。又过了一天,葛布越来越多,价钱却越来越低。王成
认为无利可赚不能卖。又过了十多天,食宿费已花去不少,而布还没卖出去,王
成的心中更加烦闷。店主劝他低价卖掉葛布,再做其他生意。王成接受了他的意
见,把带来的葛布全卖出去了,但本钱却亏了十几两银子。第二天早晨起床,打
算收拾收拾回家,但拿出钱袋一看,发现卖布的钱全部被人偷走了。王成赶忙告
诉店主,店主也无计可施。有人鼓动他去告店主,要店主赔偿。王成却说:“是
我命不好,与他无关。”店主听说后很感激他,送他五两银子做路费。王成觉得
这样空着手回去没脸见祖母,他思来想去,进退两难。正在这时候,他看见斗鹑
的,一赌就是几千两,而买一只鹑,至少要花百把铜钱。他忽然想到,用身上的
钱买鹑子也够了,于是马上同店主商量这件事。店主竭力怂恿他干,并表示不收
他的食宿费。王成很高兴,买了一担鹑子又进京城。店主也很高兴,希望他尽快
把鹑子卖掉。到了夜里,一场大雨倾盆而下,街道上水流成河,王成只好坐等天
晴。但雨连着下了好几天,笼子里的鹑渐渐死去。王成焦急万分,但一时又想不
出好办法。过了一天,鹑子死的更多,一担鹑而今只剩下几只,于是便把它们装
在一个笼子里饲养。谁知过了一夜,只剩下一只活鹑。王成流着泪把情况告诉店
主,店主也很为他可惜。王成心想,钱也花光了,家也回不去了,干脆一死了之
。好心的店主一再劝他、安慰他。店主和王成去看那只仅存的鹑子,他仔细观察
了鹑子后对王成说:“这只鹑非同寻常,那些鹑子很可能是被它斗死的。你反正
没事,不如带它出去斗斗,如果它是善斗的鹑,你靠它也可以谋生。”王成觉得
店主说得在理,便去认真地驯养鹑子。驯养好鹑子后,店主要他带着鹑子到街上
赌酒食。王成养的那只鹑子很勇健,常常大胜而归。店主得知后很高兴,他送钱
给王成作赌本,让他的鹑继续与别人的鹑斗。结果,王成的鹑三战三胜。这样过
了半年多,王成积攒了二十多两银子。此时,王成的心里觉得宽慰多了,他已把
鹑子当作性命一样贵重。有个大亲王好斗鹑,每逢上元节,总是让老百姓带着鹑
子到府中斗。这一年的上元节快到了。店主对王成说: “你发大财的机会来了,
只是不知你的运气怎么样。”店主便把大亲王与百姓斗鹑的故事讲给王成听,并
带着王成前去亲王府。他嘱咐王成:“斗败了,你自认倒霉就是了;如果万幸赢
了,亲王必定要买你的鹑子,你先不要答应,如果他强迫你,你就看我的眼色行
事,我点头后你才能答应。”王成说:“那好。”
  到了亲王府,只见许多斗鹑人站在台阶下。一会儿,亲王出来了。他的随从
招呼说:“愿意斗鹑的上来。”马上有个人拿着鹑子上前,王爷说放鹑子,那个
人也放了鹑子。两只鹑略斗了几下,那人的鹑子便败下阵来。王爷开怀大笑。过
了一会儿,已有好几个人的鹑子都被亲王的鹑子斗败了。店主对王成说:“该我
们上了。”两人一同上殿。王爷看了看王成的鹑子说:“满眼杀气,是个善斗的
,不可轻敌。”他命令随从放“铁嘴”鹑来斗。只几个回合,“铁嘴”鹑即大败
。又换了几只良鹑,同样被斗败了。亲王急忙命令取宫中的玉鹑来斗。那玉鹑长
得一身白毛,神态不凡。王成胆怯,跪着请求停斗,他说:“大王的鹑子,是神
物,若伤了我的鹑子,就砸了我的饭碗。”亲王笑着说:“放鹑子。如果你的鹑
子斗死了,我会重赏你的。”王成这才再放出鹑子。玉鹑见王成的鹑出笼,径直
奔过去。当玉鹑刚冲将过来,王鹑像怒鸡伏身待战。玉鹑狠啄时,王鹑像鹤一样
腾飞反击。两鹑或进或退,或攻或守,相持近一个时辰也没分出胜负。但后来,
玉鹑渐渐松懈,而王鹑则越斗越怒、越急。不一会儿,玉鹑身上的毛像雪花般掉
落,垂着翅膀逃走了。
  观战的人成百上千,他们都赞赏王成的鹑子善战。亲王亲手拿起王鹑,从嘴
到爪细细察看一番,然后问王成:“卖不卖鹑?”王成回答:“我没有任何固定
财产,只与鹑相依为命,不想卖。”亲王说:“赏你大价钱,使你拥有中产人的
财富,这样你就乐意卖了吧?”王成低头沉思,半晌才说:“我本不愿卖,既然
王爷喜欢它,又能使小人不愁衣食,我当然愿意。”王爷要他出价,他说要一千
两银子。王爷笑着说:“痴汉!这是什么宝物价值千金?”王成解释说:“大王
不把它当成室物,我却把它当无价之宝。”王爷问为什么,王成说:“我带它到
街上斗,每天可赢些柴米钱,一家十几口人就没有挨冻受饿之忧,什么宝物能和
它比?”听王成这么一说,王爷也换了口气,说:“我不亏待你,给你二百两。
”王成摇了摇头。王爷又加了一百两,王成看看店主,只见他不动声色,就说:
“看在王爷的面子上,减一百。”王爷见他不肯多让,不满意地说:“算了吧!
谁肯花九百两买只鹑。”王成假装要把鹑子带走。这时,王爷喊了一声:“你过
来,你过来!我出六百两,你同意就卖,不同意就罢了。”王成又看了看店主,
见他仍不动声色。王成自己已感到心满意足,怕失去良机,就对亲王说:“这个
价,实在不乐意卖,但不卖又得罪不起王爷。没办法,就依你说的那个价吧。”
王爷大喜,叫人称好银两交给他。王成拿到银两后便告辞王爷,出了亲王府。店
主在路上埋怨他说:“我是怎么告诉你的?你却急着要卖,否则,再讲讲价,八
百两就稳稳地拿到手了。”
  回到店里,王成把银子放在桌上。他让店主自己拿银子,店主不肯要。王成
再三推让,店主就收了他的食宿费。王成收拾行李回到家,对家里人讲了详细经
过,并把银子拿出来庆贺。祖母叫他买了三百亩良田,修房屋,打家具,使一个
穷人家又变得像个世家。每天清晨,祖母早起,督促王成管理田庄,督促王妻织
布。王成夫妇稍有懈怠,祖母便训斥他们。夫妇二人对老太婆也不敢有怨言。过
了三年,家中更富了。老太婆要离开。夫妇二人哭着挽留她,她答应了。可是,
第二天天亮时,她已不见了。


  18、青 凤
  太原耿氏家,过去是大户人家,住宅相当宽敞。但家道衰落以后,一幢幢楼
房,大多荒废了。这期间,常常出现一些怪事,譬如说,堂门自开自关,吓得家
人半夜里惊叫不已。耿氏对此非常忧虑,不得已,只好搬到别处住,只留下一个
看门老头。这样一来,耿家园宅更加荒凉,但有时却可以听到楼里笑语歌唱声。
  耿氏有个侄儿叫去病,为人狂放不羁。他对看门老头说,如果再听见什么或
看到什么,就赶紧告诉他。到了晚上,老头看见楼上灯光忽明忽灭,连忙跑去告
诉耿生。耿生硬要进去看一看,老头劝阻他,他不听。耿生以前就熟悉路,他拨
开蓬蒿,七拐八弯地上了楼。到了楼上,却并未发现什么异常现象。穿过楼道时
,他听见有人在窃窃私语。偷偷看去,看见里面点着一对大蜡烛,明亮如同白日
。一个身穿儒服的男子坐在正面,一个妇人坐在他对面。这两人都有四十多岁。
男子左边坐着一位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右边坐着一位十五六岁的少女。四个人围
坐谈笑,桌上摆满了酒菜。耿生突然闯进去,他笑着大声说:“有个不请自来的
客人来了!”那几个人惊慌之中纷纷躲避,只有那个男子质问他:“你是什么人
,竟闯入闺房?”耿生说:“这是我家的闺房,被你强占了。你们在这里饮酒,
竟连主人都不邀请,是不是太吝啬了?”那男子看了看耿生,然后说:“你不是
主人。”耿生回答:“我是狂生耿去病,是主人的侄儿。”那男子听了,敬重地
说:“久仰大名!”于是请他入席,并叫家人重摆酒菜,耿生忙制止。那男子便
和耿生对饮起来。耿生说:“我们算是通家,你们不必回避,请来一起喝酒吧。
”那男子便喊了一声“孝儿”,年轻人马上从外面进来。那男子介绍说:“这是
我的小儿子。”年轻人作揖后也坐下了。耿生随口问了问他们的家世,那男子说
他姓胡。耿生生性豪爽,谈笑风生。孝儿也很爽朗倜傥。两个人谈得很投机。耿
生二十一岁,比孝儿大两岁,因此叫他弟弟。姓胡的男子问耿生:“听说你祖父
写过《涂山外传》,你知道吗?”耿生说他知道。那男子说:“我是涂山氏的后
代。唐朝以后的家谱族谱我还能记得,五代以上的没传下来,请公子赐教。”耿
生简要他讲述了涂山氏帮助大禹治水的功劳,他有意夸张,说得那男子高兴不已
,他便对孝儿说:“今天很荣幸地听到了许多过去不知道的事。公子不是外人,
去请你母亲和妹妹来,让她们也知道我们祖先的功德。”孝儿便入帏帐,不一会
儿,夫人带着女儿青凤出来了。耿生打量青凤,见她体态娇美,眼如秋波,聪慧
又漂亮。那男子介绍说:“这是我的妻子和侄女青凤。青凤很聪明,记性好,所
以让她来听听。”耿生又讲了一些历史故事,讲完后就喝起酒来。他目不转睛地
看着青凤,青凤觉察到了,便低下头。耿生带着几分醉意大声地说:“如果能得
到这样的美女,皇帝我也不当!”妇见他有醉意,便与青凤起身进屋了。耿生后
来也告别了孝儿父子,但始终忘不了青凤。到了晚上,耿生又进楼去了,只闻满
屋生香,但通宵也没听见半点声响。
  为了能再见到青凤,耿生回家后与妻子商量,要把家搬进去。但妻子不同意
。于是,耿生就一个人住在楼下读书。第一天晚上他与一个黑鬼相遇,结果鬼反
而被他吓跑了。第二天晚上,他刚要熄灯睡觉,忽然听到楼后有开门、关门的声
音。耿生急忙去看,发现房里有烛光,仔细一看原来是青凤在里面。青凤看见耿
生,吓得赶紧关上门。耿生跪在地下说:“我不怕险恶,是为了再见到你。”青
凤小声说:“我叔叔怕你狂放,所以昨晚变鬼来吓唬你,而你竟然不怕。因此,
他们已找好新居,正在搬东西,留我一人看守,明天就该走了。我虽与你有缘,
但过了今夜,相思也无用。”耿生与青凤见面时,青凤的叔叔忽然推门而入,青
凤又羞又怕。她叔叔骂道:“贱货,败坏我门户!还不快滚!”青凤低着头跑了
。耿生听到青凤叔叔百般辱骂她,心里很难过,他大声说:“罪过在我,与青凤
无关!要惩罚就惩罚我吧。”但很久没有声音回应他。从此以后,这座楼房内再
也没有发生什么怪现象了。耿生叔叔听说后感到奇怪,于是就将房子卖给了耿生
。耿生很高兴,很快就把家搬进去了。
  这年清明节扫墓回家时,耿生看见猎狗紧追两只小狐狸。一只狐狸朝野外跑
去,另一只却惊慌地跑到路上,看见他竟依依哀哭,垂耳藏头,好像在向他求救
。耿生可怜它,便解开衣服,把它包在衣服里抱回家。回到家把它放床上,狐狸
突然变成青凤。耿生喜出望外,青凤说:“刚才与丫头做游戏,想不到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