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号充电电池哪个牌子好:“数学家与诗人完美统一”的联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11:39

“数学家与诗人完美统一”的联想

2010年1月16日   07:观点·手拉手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数学家与诗人,似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气质,却在我国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得主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谷超豪先生身上得到了完美统一。在几十年如一日的数学研究中,谷超豪经常利用自己浓厚的文学功底,将数学化枯燥为神奇的无穷乐趣用诗意的语言表达出来。
    1986年,他乘船去浙江舟山讲学时,曾写过一首诗: “昨辞匡庐今蓬莱,浪拍船舷夜不眠。曲面全凸形难变,线素双曲群可迁。晴空灿烂霞掩日,碧海苍茫水映天。人生几何学几何,不学庄生殆无边。”其中第二句讲的就是微分几何中的两个著名定理。 “在我的生活里,数学是和诗一样让我喜欢的东西,诗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表达非常复杂的内容,用具体的语言表现深刻的感情和志向,数学也是这样,能给人带来无穷的想象空间。”谷超豪在接受采访时说。
    数学家与诗人两种不同的气质,之所以能在谷超豪先生身上得到完美统一,这是因为文学创作与科学创造、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两者之间总有着诸多关联。诚如谷超豪所言: “数学和诗词有许多相通之处,比如数学重视对称,中国古典文学中也讲究 ‘对仗’,很有味道。”要知道,自然科学是人们认识自然界的活动,它把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和秩序呈现在人们面前。同样,人文科学活动也有巨大的洞察现实的力量。要说区别,自然科学主要是在知识的领域里探索,而人文科学尤其是文学创作活动主要是在感情的领域里探索。
    正是由于人文科学具有深刻的洞察现实的力量,所以文学作品中有时亦包含着科学发现,甚至走到了自然科学前面。我国物候学的创始人竺可桢,就很重视我国古典文学中包含的物候学材料知识。例如,他发现,宋代吕祖谦的 《东莱吕太史文集》里有关于腊梅、桃和李等二十四种植物的物候记载,以及春莺初到、秋虫初鸣的时间记载,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实测物候记录。重视文学阅读,给竺可桢研究物候学带来无限乐趣。
    有人以为,自然科学创造要受严格的逻辑和事实的框架限制,而人文尤其是艺术创造却是自由的。其实,两者既有必然的一面,又有自由的一面。特别是在现代科学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日益加深的同时,更加要求科学家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的独特作用。而加强文学创作、文学阅读,增添文学修养,无疑是丰富情感、提高想象力、促进科学创造的有效途径。
    忆起1991年钱学森先生在回顾自己几十年的经历时说过这样一番话:自己在科研道路上能够有一点成就,应归功于夫人——歌唱家蒋英,是夫人所介绍的音乐艺术,让自己领会到了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从而丰富了自己对世界的看法,使自己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避免了思维上的死心眼和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正因为此,他曾说: “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钱学森先生的这番话与谷超豪先生对年轻人 “千万不要重理轻文,不要单纯和数字、公式、公理、定理打交道……文学和写作一方面能够丰富生活,另一方面也有益于数理思维的发展”的告诫,是何等的相似!
    因此,具有人文素养、文化艺术底蕴的科学家,必是一个有着极强社会责任感的人。要知道,浓厚的人文精神,深厚的文化积淀,先人的智慧与情操,那些哲理始终是文明的象征、辉煌的支撑,是一切美好的基石。知识固然是文化的基础,但有知识并不等于有文化,一个人倘若没有内化的东西作支撑,纵然有了科学专业知识或技巧,也难以触摸到它的精髓,又遑论恪尽社会责任。“如果看准了一项研究是国家需要的,那就应该尽力去做好”, “学生要取得成就,需要对创造感兴趣,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对解决问题感兴趣。但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愿意为祖国作贡献”,谷超豪其言其行不就是最好的诠释吗?
    可以肯定,一个科学创造与文学创作、追求科学精神与追求人文精神相统一的科学家,一定不会是科技工匠,其一定能够接近以至成为一代大师。他们身上的光环不是虚幻的,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当爱因斯坦以不同年龄段女子作比,向人们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地解释复杂的 “相对论”时,你能不惊叹于作为大师的他这番绝妙好辞?然而,又有谁知他还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手。用他自己的话说,首先是小提琴手,其次才是科学家。
    文学也好,文艺也罢,有关人文的这种特异功能,而今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看不到人文对人的素质提高、对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具有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记得龚育之先生说过: “科学与人文从分隔、分裂要走向互补、交融,将是一个漫长的艰难的在不断争论中前进的过程。科学和人文的分离、分融是一种历史现象、国际现象,其产生有必然性。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许多新问题的解决都不可能只靠自然科学或只靠社会科学。适应这样的形势发展,愈来愈需要培养文理交融的人才。”是的,文学与科学的交融、人文与科学的交融,除了要有良好的氛围、更新的理念、宽松的环境外,更需要从体制改革、机制转换上动足脑筋、下好功夫。


/
赵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