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14:台湾流行音乐年鉴1981-1985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2:35:52
    1981年  写实革命    风云人物:沈雁、高凌风、黄莺莺、邓妙华、凤飞飞、刘文正、禹黎朔、费玉清、蔡琴、扬帆、曹西平、包伟铭、叶茜文    票房歌曲:一串心、不一样、呢喃、牵引、朋友歌、童年、好好爱我、请你听我讲、变色的长城、送你一把泥土、你的眼神、神话、夕阳伴我归、月琴    伦敦欧洲金融杂志于1981年报导:台湾在全世界85个国家和地区中,经济成就名列第一。经济的快速起飞,推动乐坛在短短数年间极度膨胀,也刺激了台湾国语乐坛竞争机制和商业运作的发展。相对于封闭的对岸,台湾正在创造华人的奇迹,而大陆呢?一股改革开放的声浪中,邓丽君的风潮刚被掀起。    现代民歌自1974年由杨弦等人提出后,在经历了七年的发展, 日趋成熟的同时,也不难发觉它所面临的困境。单一的音乐路线, 无疑在此时为民歌敲响了警钟。对于新一代的民歌继承者而言,他们更希望通过自身的尝试来扭转这一现状。在这一行列中最令人难忘的莫过由李寿全、苏来、靳铁章、许乃胜、蔡琴、李建复所组成的“天水乐集”。“天水乐集”在台湾乐坛上首开音乐工作室的先河, 六位民歌风潮中的佼佼者,均在工作室中扮演极重要的角色:李寿全担任作品的企划及执行制作人,苏来、 许乃胜、靳铁章则负责词曲创作;而蔡琴、李建复则用各自声音充分表现集体创作的作品。此外,陈扬、陈志远两位编曲家也应邀为“天水乐集”的作品编曲,使得国人对于工作室的作品另眼看待。尽管“天水乐集”最后仅推出两张作品(李建复《柴拉可汗》;李建复、蔡琴《一千个春天》)即宣布解散,但这两张作品却堪称民歌时代末期力挽狂澜的经典。其中又以李建复的《柴拉可汗》最为突出。该作品统一的音乐风格已充分具备“概念性专辑”的雏形。作品的音乐在民歌的基础上,融入强烈的中国曲风。“武松打虎”、“柴拉可汗组曲”等作品,在电子合成器尚未普及之时,以中国的传统乐器为听者提供广大的想像空间。在当时, 或许“天水乐集”这样的组合并不适宜乐坛的气候生存。1982年,“天水乐集”解散虽令许多乐迷感到惋惜,但即使当年他们继续维持下去,也无法改变整个国语流行音乐前进的方向。    那时新格唱片势如破竹, 频有佳作:金韵奖合辑中以一曲“归人沙城”而走红的施孝荣,1981年推出首张专辑《施孝荣》。在台湾土生土长的他,在“拜访春天”等作品中进行山地音乐节奏的尝试, 显现出作品独特的风格(后来海山的潘安邦也有一首"故乡的风"跟进)。专辑中另一首由许乃胜作词,苏来谱曲的作品“中华之爱”在当年可谓好评如潮,年底一举夺得了金鼎奖最佳作词、作曲及演唱三项大奖。同年,杨芳仪、徐晓菁共同推出的 《听泉》专辑,则在民歌的后期首开女声二重唱的先河。这种二重唱的表现形式在当时的乐坛相对少见,因而格外引人注目,并直接影响着八十年代的“百合二重唱”、“南方二重唱”等女声重唱组合的发展。歌林唱片在民歌风潮中也不愿缺席,推出了新金曲奖1(何年何月再相逢)、新金曲奖2(白纱窗里的女孩),可惜当时民歌势力已衰微,一向以商业包装见长的歌林唱片似乎也不适合走校园路线,接连两张都未击出安打,然而许多音乐新声却已自此孕生,如有 金瑞瑶、林慧萍、郑丽丝、陈佩瑜(陈黎钟)、周治平、黄大军、钟有道等人均是自此初试啼声的。    唱片公司的龙头之一宝丽金,这一年正式在台成立办事处,而国内另一家本土的唱片界龙头“滚石唱片”也在三月正式成立, 并发行创业作 ~ 民歌手吴楚楚、潘越云、李丽芬的合集‘三人展’。当民歌的发展已远离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时,歌迷更需要是一种可以贴切反映当代人生活纪实的音乐作品,因此滚石唱片的负责人段钟潭与段钟沂以原有的滚石杂志为基础,跨入唱片产业 。他们试图以一系列极具现代流行意识的专辑作品,改变当时流行音乐的型态。‘三人展’这第一炮虽未大红,但却博得不少好评,其中知名的歌曲有 "我的思念"、 "激荡" ..等等。 滚石的第二炮,是形象清新的张艾嘉在转投滚石旗下后,所推出的《童年》专辑,由当时初出茅庐的罗大佑担任制作人。虽然这张专辑中大部分作品依旧沿袭民歌的曲式,但像“小天使”、“春望”等作品,均以极富现代韵味的编曲及录音手法,给人完全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中一首”大家一起来”的歌名变成当时很流行的口头禅,甚至后来电视节目就拿它来当节目名称,还意外捧红主持人赵树海呢 ! 接着《童年》专辑后,四月份滚石推出陶大伟、孙越《朋友歌》专辑,虽然从表现上看,这是一张“玩票”性质的作品,但在音乐中他们却大胆地吸取西洋曲风,并唱出“洋烟不比长寿, 清茶胜过酒”这样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反思话题, 更有结合热门电影及及当红电脑游戏"小精灵"的趣味题裁。这些作品无疑与民歌憧憬式的表达有着明显的区别, 为国语音乐的发展拓宽了视野。"朋友歌"当年的流行颠覆了歌曲的严肃性, 当然, 孙越也打破明星能出唱片的年龄限制 ! 这是滚石继"三人展", "童年"后的第三张作品, 终于连三棒后大放异彩, 为滚石广进不少财源, 奠定稳固的基础。    同年的4月,一向演唱爱国歌曲,如: "国恩家庆"、"黄埔男儿最豪壮"、 "中华民国颂"的费玉清也推出了新作品《变色的长城》,由何庆清制作,陈志远编曲。这张作品使得费立清在乐坛上响亮一时,在两岸尚未交流的那个年代,“变色的长城”象征当时国人的一种心声。正如“龙的传人”一样,《变色的长城》歌词中的凛然正气,正代表着一种鲜明的“民意”。因而这首歌也如同"龙的传人","中华民国颂"一般,成为第三首在民生报排行榜上先后保持冠军的歌曲。在那个面临台美断交, 国人空前团结的年代,这类富有国家民族意识,另类写实的歌曲,似乎最受台湾民众与官方的喜爱。此外专辑里合声编曲精彩如“船歌” 这类的民谣式作品,则更贴切地表现出费玉清声音柔软的特质,这一宗旨也贯穿了他以后的作品。    星马最大的唱片集团东尼机构来势汹汹,自1980年在台湾成立分公司后,不仅成功引进外来歌手, 如:邓妙华、岳雷..外,也积极挖角凤飞飞、刘文正、费玉清..等在地的大牌歌手, 形成本土公司的一大威胁。 而为该唱片公司创作一系列票房好歌的谭健常、小轩这对夫妻档的新加坡创作人, 则是创业重要功臣。 他们的作品有, 刘文正久违的"三月里的小雨"、 新加坡歌手邓妙华的"牵引"、  老将费玉青的"变色的长城"、 黄莺莺复出的"呢喃"(此为EMI出版) ....等等。 谭健常西洋式的和弦曲风, 在当时可谓无往不利, 成为最抢手的新锐创作者, 与民歌末期的马兆骏, 洪光达共执国语歌坛一片天! 吸收过民歌的养份后, 这时普遍创作出的流行歌开始有些内容, 比较可看出完整的故事性, 不再只是写风、写云、写月亮或歌颂春天那么虚无缥缈、不知所云了。    除了国际新公司外,原在龙头公司歌林唱片的一群高级主管,因理念不合也重新创立新公司---综一唱片, 旗下网罗高凌风、 沈雁、 黄仲昆..等源自歌林的当红歌星。 在当年综一所推出的几张创业作, 如: 高凌风的"不一样"、 沈雁的"一串心", 主打歌都是"鬼才"刘家昌创作、 极易上口的芭乐歌。 这些歌曲横扫千军、迅速走红, 也让这些歌手名利双收, 唱片公司的成绩迅速达到颠峰。 所谓"创业容易守成难", 成就太快的综一, 在两年之后便走进谷底!  而歌林唱片虽然走了一群畅销歌星, 然而当家台柱凤飞飞却也演出"凤还巢", 由东尼唱片重回老东家歌林的怀抱, 在这一年十月推出"好好爱我"专辑。不再配合已逐渐过时的文艺电影而发片出新歌的凤飞飞, 自此改走轻快动感的路线, 这些引导流行的歌曲与转变, 便成为新一辈歌迷对凤飞飞熟悉的印象。    琼瑶电影在盛极的数年后,终因剧情的老套,走到了穷途末路,少了林青霞、秦汉的黄金组合,新人吕琇菱与钟镇涛的搭档勉强于"聚散两依依"一片中受到好评,可惜主题歌曲并不流行,倒是接下来"梦的衣裳"一片中由李碧华, 罗吉镇合唱的插曲 ~ "神话", 成了难得的男女对唱校园民歌, 流行了起来! 之后取代文艺电影的是社会写实片的盛行, 陆小芬、陆一蝉、 陆仪凤, 甚或蓝毓莉, 杨惠姗等性感女星领衔的"女王蜂复仇"、"赌国仇城"系列的电影, 成为娱乐新宠, 唯有新兴的学生电影或朱延平的许不了电影偶尔穿梭尝鲜。 这个时期流行起"请你听我讲", "我要做好子", "谁人了解我"....这样题裁的台语歌,搭配写实电影流行街坊, 而演唱者均为原国语歌手, 如禹黎朔、 余天...等, 他们的国语专辑主打台语歌,号称双声带,蔚为一大特色; 当时歌坛上随着学生电影畅行, 标榜起一股"野性的青春"或"奔放的新生代 "的色彩, 新兴了许多走动感路线的男星, 阳帆、包伟铭、 曹西平、 杨耀东都是在这一年出版首张专辑!    1981年4月,台语乐坛极富传奇色彩的歌手陈达因车祸不治身亡,一个拯救文化流失的“陈达时代”就此宣告结束。但陈达却无可否认 地影响到了八十年代以后台语音乐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发展。同年荷兰‘飞利浦’公司成功研发CD雷射光碟软体. CD播放系统则由同开发的日本新力公司推出,音乐软硬体数位化开始。雷射唱盘的成功研发预料了录音带. LP唱盘终将被淘汰,虽然当年录音带的销售量已超越了LP唱盘,仍改变不了命运,只是勤俭的台湾人对所谓的正版录音带认知薄弱,夜市里三卷一百的卡带,大大打击当时一卷120元上下的正版卡带。     1982年  西风东进    风云人物:高凌风、罗大佑、郑少秋、金瑞瑶、江玲、刘文正、黄莺莺、潘越云、费翔、洪荣宏、沈文程    票房歌曲:冬天里的一把火、鹿港小镇、楚留香、飞向你飞向我、我的歌、迟到、只有分离、天天天蓝、流连、海角天涯、我是男子汉、心事谁人知    这一年是流行歌曲再一次改革的起点,大量的西洋舞曲被庄奴、陈彼得、孙仪等人改编成国语歌词,例如: 高凌风演唱的季节三部曲~"恼人的秋风"、"冬天里的一把火"、"夏天的浪花"、张俐敏的"再看我一眼"、 崔苔菁的"但是又何奈"、 扬帆唱的"女孩女孩"、杨耀东的"怎么能够"、包伟铭的"夏日情怀" 等等, 使得国语歌的曲风变得有点不中不西,但却刺激了编曲型态的跃进。西风引进的第一推手 ~ 陈彼得,在这一年除了出了自己的专辑"也是情歌(阿里巴巴)"外,他也为刘文正制作了一张成功的专辑《却上心》,这专辑中陈志远、 陈扬负责的编曲就很丰富饱满,里头的好歌也不少,如 : 梁弘志写具有中国风味的"李白与回响、"陈扬为电影"却上心头"写的插曲"挥挥衣袖"、 "遇",最最有名的是陈彼得自己填词谱曲、具有民歌风的"迟到",当时大红,连歌仔戏小生杨丽花上综艺节目都要扭腰摆臀唱着 ~ "你到我身边,带着微笑,带来了我的烦恼..." , 而刘文正的歌曲情绪表现也掌握的精准,这一年他再以优秀歌艺二度夺得金钟奖。    日本乐坛进入偶像时代, 让财力雄厚, 总是掌握市场先机的歌林唱片起而效之。 继塑造第一代玉女江玲成功后,歌林强势宣传第二代玉女新偶像~ 金瑞瑶。 金瑞瑶活泼甜美的形象象征社会进步的气息, 娇嗔地唱着"飞向你飞向我", 搭配俏皮的手势, 成功地掳获了许许多多少男的心, 也活泼了已经沉寂的歌坛, 而金瑞瑶文化大学学生的傲人背景也预告了一个歌手高学历的时代即将到来。金瑞瑶出片的同时(1981.4), 重量级的创作歌手罗大佑推出了他弃医从艺的第一张作品"鹿港小镇"。 当他戴着墨镜, 穿着黑衣, 烫卷头发, 口齿不清地唱着"假如你先生来自鹿港小镇, 请问他是否看见我的爹娘......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 掀起了歌坛一阵黑旋风, 他独树一格在歌词上强烈批判国内的教育, 社会, 文明....,  反映时代的现象。 这一大创新突破, 深深影响了后继的音乐创作人。 在当时尚有歌曲审核制度下, 他尖锐的歌词使得唱片中竟有一半以上的歌曲, 被禁止在广电节目中播放, 造成另一种话题。‘鹿港小镇’的关键句‘台北不是我的家’,被新闻局认定有挑拨人民感情的嫌疑,所以电台和电视播放的版本只好改成‘这里不是我的家’。同样的状况也发生在后来的‘之乎者也’,有句歌词‘有人在黑夜之中枪杀歌手’不准唱,只好改成‘有人在黑夜之中藉酒浇愁’。 同张专辑中, 另有一首知名情歌"恋曲1980", 以口琴声当作前奏, 唱出为歌词三段式走势的歌曲, 这是罗大佑很常用的手法(另有"光阴的故事(1981年)"、  "曾经沧海(1992年)"..都属于此类三段式的作品)歌词中描写当代恋爱中男女的爱情观 ~"不在乎天长地久, 只在乎曾经拥有", 于市场上也大受欢迎。    港剧的引入台湾也是当年另一波飓风, "千山我独行, 不必相送" 的楚留香在星期六晚上播出, 他全外景的武侠拍摄风格, 配合精彩悬疑的剧情, 加上新鲜的俊男美女脸孔,打得全台一成不变的电视节目屁滚尿流, 主题曲楚留香也趁势在大街小巷上流行起来, 不过当时盗版猖獗, 大部份赚到利益的都是盗版商, 每每电视剧的受欢迎都会带动主题曲的市场, 不仅港剧如此, 台剧亦然, 当时有一部台制电视剧, 同时捧红了演员阿郎~陈震雷, 小彬彬和张琼姿, 那出戏就是票房大师林福地执导的年度大戏"不要说再见", 改编自流氓教授陈建隆的故事。 当时人人都喜欢戏说剧中的"岩湾大学"长短的, 它的主题曲是大脚姐仔陈小霞早期的作品, 由金韵奖第三届冠军歌手王海玲演唱, 收录在她的第二张专辑"垒上的相逢"中, 很是动听!她的另一首由陈扬作曲的歌"我心似清泉", 高昂清亮, 为电视剧"巴黎机场"的片尾曲。 七O年代末期的反共义士应是许多人的旧时回忆之一,"巴黎机场"即是在描述一位反共义士投奔自由的故事,主题曲"让他们都知道"由台视的基本歌星王芷蕾演唱,作曲者则是电影式微后就少有作品的骆明道。他们后来又合作了同名连续剧”海角天涯”的主题曲,王芷蕾初试探戈曲风,在当时很受欢迎,这也是骆明道晚期最红的歌了。  当年也兴起征婚配对的电视节目, 沈春华与田文仲所主持的”我爱红娘”便是首开先例,这个节目受欢迎后,节目单元的设计与安排又形成一股跟风,相当有趣。一句”我爱红娘,为您搭起友谊的桥梁”,是该节目的招牌词。节目中也搭配一首”歌声满行囊”作为主题曲,是由民歌时期创作过”今山古道”的好手陈云山所写的,原收录于杨芳仪的告别专辑~”老师,斯卡也答”里。    1982年底, 台湾最受欢迎的电视综艺节目"综艺一百", 节目中首度推出了流行歌曲畅销排行榜的新单元, 统计全台销售成绩最好的前十张唱片。这个单元的出现促成流行歌曲的大鸣大放, 让唱片消费市场年龄层开始下降至学生族群, 正版受到重视, 更重要的是它造就了许多巨星的诞生, 潘越云就是第一个以"天天天蓝"在该单元内抡冠的歌手。 由民歌手转战流行音乐, 自同年推出的首张专辑"再见离别"以降, 她的唱片一直都有不错的销售成绩与口碑。 "天天天蓝"一曲的背后尚有一段凄美的故事, 歌词原为作词者陈立鸥所写的短诗, 文字看似简单却意义深远, 尤其是那一句 ~"不知情的孩子, 他还要问 : 你的眼睛为什么出汗? ...", 真是写到很多人的心坎里, 未亡人卓以玉为纪念他们的爱情故事, 特将这首诗谱成感人的曲调, 加上陈志远以当年主打歌罕见的编曲方式, 凄切的小提琴弦乐贯穿全曲, 再搭配潘越云愁而不苦的歌声表现, 在在使得这首歌有将近满分的水准, 百听不厌, 这张由金牌制作人李寿全制作的专辑也获得金鼎奖的肯定。 专辑中另一首招牌曲"守着阳光守着你"也是深受好评的歌。    80年代初期兴起的餐厅秀, 延续夜总会歌星表演的模式, 并且拥有较宽的言论尺度, 所不同之处, 主要在于后者以国语为表演主轴, 而前者却以台语为主, 尤以当时最走红的廖峻,澎澎以及猪哥亮为代表。他们所带起的餐厅秀文化, 从录音带蔓莚至录影带, 也成了部份歌手(尤其是台语)传播音乐的媒介; 于此同时,台语歌新人沈文程以首张专辑《心事谁人知》,在乐坛上引起不小的轰动。他作品中融入国语、台语等多语素,在乐坛上是首开台语歌多元化尝试的先例,成功探索台语歌在流行市场上的潜在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讲, 国台双语更符合台湾民众日常用语,因而轻易打入流行市场,成为当时颇受欢迎的一张台语作品。专辑制作人、 同时也是“心事谁人知”的创作者蔡振南,为此赢得乐坛的广泛关注 ,他亦是台语文化发展中极为重要的角色。 自沈文程、蔡振南之后 , 歌手洪荣宏 、 江蕙也分别以"我是男子汉", "你着忍耐"于民国七十一、 二年陆续一鸣惊人, 从而确立往后在台湾音乐市场上应有的地位。 洪荣宏更是首位被偶像化的台语歌手。他以典雅的唱腔开创台语歌的新面貌,在他的歌中少有台语歌的江湖味。知名歌曲有”行船人的爱”、”相思雨”、”一支小雨伞”、”雨哪会落不停”..等等。连续几首和雨有关的歌曲,也为洪荣宏博得”下雨歌手”之名。 
    1983年  战国新兵    风云人物:林慧萍、苏芮、丘丘合唱团、黄莺莺、郑怡、邓丽君、凤飞飞、蔡幸娟、罗大佑、费玉清、洪荣宏、江蕙    票房歌曲:倩影、戒痕、一样的月光、就在今夜、时空寄情、小雨来得正是时候、独上西楼、相思爬上心底、星星知我心、一支小雨伞、行船人的纯情曲    1983年是台湾流行歌曲发展史中很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不仅诞生了许多重量级的歌手承先启后之外,也有诸多新的唱片公司纷纷成立, 让乐坛正式进入战国时代。打着”收藏好的声音”名号, 台湾八O年代与滚石唱片匹敌的另一家唱片龙头【飞碟唱片】在这一年成立。 飞碟的老板吴楚楚,曾是滚石创业专辑”三人展”的唱片主唱歌手, 而后自己竟也开唱片公司,自此与滚石互别苗头达十余年。良性的互动也促成国语歌曲市场的蓬勃发展!  飞碟的创业作为陶大伟的创作专辑‘生龙活虎打冲锋’, 里头还收录有影坛巨星林青霞首度在唱片中献声的歌‘亲亲我的爱’,这首歌还被选为朱延平喜剧电影”四傻害羞”的插曲呢!    或许歌迷的口味随时都在追求新鲜和变化, 因此当前卫新潮的丘丘合唱团出现之后, 立即以首支单曲"就在今夜"登上综艺一百的冠军宝座, 一举挤下黄莺莺蝉联冠军数周的"只有分离", 跌破了许多人的眼镜。 他们的团长邱晨, 也就是民歌时期写过很多好歌的创作者(作品有:小茉莉、看我!听我!..等等), 当初曾找了不少唱片公司, 毛遂自荐推出他们的首张作品"就在今夜", 不过竟然没有一家公司看好,愿意冒险发行, 最后才由新格独具慧眼, 果然一战告捷。丘丘的成功, 主唱者娃娃居功厥伟。 娃娃可说是台湾歌坛第一位摇滚女歌手,她沙哑的嗓音, 动感的青春活力, 加上新潮大胆的庞克头, 令人感觉耳目一新。 接续"就在今夜"走红后的第二、三波宣传曲 ~ "为何梦见他"、"河堤上的傻瓜", 一慢一快, 同样承袭了主攻歌的高潮热卖;更有如”大公鸡”、”旋转木马”等类儿歌,也为丘丘开辟了一条年轻儿童的路线,真可谓大小通吃 !当年的春节期间,丘丘合唱团可说是最最风光的新人了!可惜出完这一张专辑后, 团长邱晨即拆伙离开, 失去创团灵魂人物的丘丘, 自此之后推出的专辑”陌生的人”或”离开你”, 就再也没有挤进过排行榜前三名的记录了!  不过丘丘的崛起, 意味着国内听众已可接受国人自组的摇滚乐团, 无异为热门歌曲演唱团体注入一剂强心针, 当时的合唱团体还有"印象"、 "黄河"...等等。    与丘丘合唱团同时期发片(1982.12)的新人林慧萍, 在丘丘大红时却以缓步上升的方式,继丘丘之后袭卷乐坛。 林慧萍师法日本的青春偶像松田圣子, 轻轻柔柔唱着"一朵盛开的花, 如诗如画, 你的微笑多芬芳, 高雅高雅...", 她清秀幽静的模样, 像邻家小女孩一样亲切可爱; 而当她唱起"忘不了你的倩影..."时, 楚楚可怜的形象又让听者禁不住想保护她。 林慧萍造型歌曲的成功, 较诸同门师姐金瑞瑶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为被发掘自演唱会上的她, 自然称得上是兼具偶像的实力派歌手, 当时她的出现连凤飞飞都备受威胁。 首张专辑"往昔", 收录好歌不计其数 : ”流星”、”相知相许在心头”、”深深的思念”..在当时的电台点播率都是相当高的。这张专辑记录辉煌,曾雄踞排行前十名达半年之久, 共荣获春季排行榜第三名, 夏季榜第一名, 秋季榜第十名, 以及全年排行总冠军, 当时销售更一举突破二十万张(创记录), 为歌林唱片进帐无数。 对于一个新人可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达到这样颠峰的成绩, 林慧萍是第一人。 因为林慧萍的成功, 各大唱片公司纷纷依此模式推出新人, 像蓝白唱片的何春兰, 光美唱片的麦伟林, 麦玮婷....都是, 当年的新人前所未有的多如过江之鲫, 都是因为"林慧萍效应"; 这样的成绩也一直延续到第二张专辑"戒痕", 第三张专辑"爱情与宿醉",一直到排行榜单元的落幕。 林慧萍一夜成名,一炮而红的经历, 常被喻为灰姑娘的故事, 然而又有多少的努力与煎熬可能是我们所忽略的!    苏芮,也是当年歌坛的另一个惊叹号(1983.6)。 搭配着虞戡平导演的卖座新电影"搭错车", 全身黑衣的苏芮以中性冷酷的形象, 在搭好的鹰架背景与舞群前面唱着"一样的月光", 那样"不规矩"似呐喊的表演方式在女歌手来说几乎是第一人, 有些人不能接受这样的突破, 但也有许多人大呼过瘾。 这张专辑最初只设定为一配合电影发行的原声带,所以除了她唱的七首歌外,其余都为电影音乐,不料却真捧红在酒吧走唱多年,没没无名的她。 苏芮成名的际遇与电影中女主角刘瑞琪的历程,真有几分相似。除了"一样的月光"、"酒矸倘卖无"一唱成名外,专辑中其他歌曲~"请跟我来"、"变"、"把握"、"是否" 更是受到欢迎, 钢琴酒吧内的乐手尤其喜爱。 特别是"是否" 这首歌,张艾嘉曾唱过, 收录在"童年"专辑中, 但罗大佑重新加上副歌高音段,让苏芮得以发挥,更加动人。 出版这张专辑的飞碟唱片也因为苏芮专辑的畅销逐渐茁壮, 渐渐取代国语市场长期的霸主~歌林唱片,自此兴起台湾歌坛的大变革; 九月, 罗大佑的第二张专辑"未来的主人翁"再推出, 沿袭第一张专辑的黑色装扮, 他与苏芮一前一后, 相映成趣, 也是当年重要的作品之一, 尤其是那一首"现象七十二变", 讽刺台湾当代社会现象, 唤醒知识份子对流行歌曲的注意与喜爱, 大家不再当流行歌曲只是风花雪月的靡靡之音。    民歌手齐豫在沉寂一年多后,  转投到了金声旗下,推出个人继”橄榄树”、”祝福”后的第三张专辑《你是我所有的回忆》。 搭配影星王祖贤的成名电影 ~ "今年的湖畔会很冷", 引起注意, 热卖了好一阵子! 这张专辑依旧由李泰祥担任制作人,作品保持了歌手以往强烈的个人色 彩。而齐豫在声音方面的处理上, 则更加趋于成熟与细腻, 被乐坛一致评价为台湾的“琼·贝兹”! 这张专辑里收录的歌较其他李泰祥的作品比起来, 算是最平民化的了, 像"三月的风"、 "浮云歌"、 "轻轻走来你的身影"、"他的眸子"、 "菊叹"都是很容易喜欢, 旋律很通俗好听的曲子。    当年还有很多不可错过的好唱片: 如黄莺莺翻唱日本音乐大师喜多郎名曲的"天使之恋"; 邓丽君以宋词谱曲娓娓唱出经典的"淡淡幽情";刘文正加入宝丽金唱片, 勇夺金鼎奖的"太阳一样 ";陈淑桦跳槽至EMI,改变风格唱出编曲华丽的"星光满天"、"海洋之歌";以及费玉清细腻、唱腔一贯的"长江水", 都是很值得用力推荐, 叫好又叫座的专辑! 此外,凤飞飞"出外的人"由展露头角的马兆骏制作, 除了收录老搭档左宏元, 蒋荣伊写的几首歌外, 编曲都着重节奏, 弃东洋而就西洋乐风, 兼具传统现代,有别于以往, 出版当时, 恰巧台语歌坛的凌峰也唱出一首"出外人"对打, 一时之间真让人搞不清楚哪一首是哪一首?而继费玉清"长江水"后,黄仲昆紧跟着唱了一首"黄河的水",备增许多趣味。    令人可惜的是,这时期的唱片中或多或少都会翻唱日本歌,甚至所谓主打歌(一般认知为唱片中最好听的歌)竟也是日本歌,如:前面所提林慧萍的"往昔",凌峰的"出外人",黄仲昆"记得我"、"黄河的水",林淑蓉"安娜",性感女星于枫的"爱在旋转"... 都是。然而可喜的是,民国七十二年也是创作人才纷纷出头的一年, 来自民歌手出身的年轻人, 在这一年纷纷交出了他们蕴藏潜力的成绩单, 如擅长制作的马兆骏、李寿全、陈扬 ; 作曲好手韩正皓、曹俊鸿、 陈复明、 翁孝良、童安格、郑华娟....(注一), 另外就是在该年年底冒出头的李宗盛。 "小雨来的正是时候"这张作品占据排行榜后座达十三周, 一次捧红了转战流行市场的民歌手郑怡, 制作人李宗盛, 及词曲作者小虫, 而从来没有一个像李宗盛一样不具明星相的唱片制作人, 却因为与歌手合唱一首"结束", 意外成名,不仅没有结束,反而"开始"了他个人一段璀灿的创作明星生涯。  李宗盛敏锐犀利的笔触,常能道出平凡人之”难言之隐”,  逐渐以写实及生活化, 扭转台湾流行音乐的内容。这些新兴的词曲作者渐渐取代转战副业,第一代的作曲家 ~ 刘家昌、左宏元、骆明道....等人。    许多大牌影星也相继在这一年破先例,玩票性地出起唱片来,如:杨丽花、胡慧中、胡冠珍...为其中代表 ; 当时歌唱综艺节目, 龙头之一的”欢乐假期” 其讲求娱乐效果的制作单位,揣测观众爱看明星出糗的丑样,首先改变节目型态玩起竞赛游戏, 逐渐减少歌唱的部份,在节目中播出歌曲的次数锐减,最后演变成干脆由唱片公司以当时所谓的ENG电影拍摄手法拍外景,制成播放带,在各大节目中播放,一鱼多吃,这也就是后来MTV(MV音乐录影带)的前身。    随着雷射唱盘研发成功, 国内开始有商人进口,只是雷射唱片价格非常昂贵, 种类也只有测试音响的纯音乐片,当时许多有钱哥把妹妹都是以到我家听CD作为约会借口,这一年流行歌曲常会被莫名的禁播,大陆当局也以【反精神污染】为由将邓丽君的‘何日君再来’列为禁歌,而民歌手侯德健由香港转赴大陆,他为苏芮所写的‘酒矸倘卖无’连同早年创作的‘龙的传人’、‘那一盆火’、‘捉泥鳅’在台湾当然也都因此被禁; 同年【喜马拉雅】唱片公司成立,【海山唱片】结束近十五年的营业。    注一 : 韩正皓首支成名单曲,为林慧萍第二张专辑主打歌"戒痕,为各大排行榜冠军单曲(1983,7)。曹俊鸿与陈复明、翁孝良合组印象合唱团,分别于一月份九月份在丽歌唱片发行"摆开烦恼"及"路"两张创作专辑。曹俊鸿成名最早,马兆骏制作的黄莺莺、刘文正、凤飞飞专辑中都收录有他的歌,甚至是主打歌。著名的有"只有分离"、"时空寄情"(黄莺莺)、"太阳一样"(刘文正),都是流行大作。童安格则因为替黄莺莺写"沙漠之足"、刘文正"耶利亚女郎"、费玉清"此情永不留"、潘越云"夜色"、凤飞飞"好好把握"、杨耀东"那个那个",充满异国风情的曲风颇受瞩目。郑华娟的流行歌作品,则首度出现于郑怡"小雨来的正是时候"及黄莺莺"几朝风雨"专辑中。 
    1984年  异军突起    风云人物:李恕权、费玉清、蔡琴、林淑蓉、杨林、凤飞飞、苏芮、姜育恒、文章、林慧萍、金瑞瑶、徐玮、蓝心湄、尤雅、俞隆华、洪荣宏    票房歌曲:回、梦驼铃、最后一夜、昨夜星辰、我怎么哭了、把心留住、夏的季节、是不是这样、爱我、365里路、两忘烟水里、惜别的海岸、等无人、舞女    这一年乐坛又奇迹似地捧红了另类的偶像——蚱蜢李恕权。 李恕权虽没有俊美的外貌, 但也许是那股真诚与才华征服歌迷。 处女作"回"这张专辑内虽只有两首中文歌(另一首是"无法停止"), 但销售量却出奇的好, 还打败当红人气玉女林慧萍的”爱情与宿醉”,稳居亚军,仅次于苏芮的”蓦然回首”专辑。造型上,李恕权以绿色的领带装, 夸张的肢体动作, 被张小燕戏称像是"蚱蜢"一般, 自此他获得"蚱蜢王子"的封号, 在综艺一百时期,1984年一月发行的"回"以及六月发行的"赤子"专辑(收录有"喜欢你","每次都想呼喊你的名字"两首畅销曲), 接续两张大碟都曾缔造高销售记录, 让李恕权这个名字一时间成为歌坛一大异数。    当年三月, 新加坡投资的东尼机构发行了费玉清的新专辑"梦驼铃", 主攻歌曲是为他写过"变色的长城"作者 ~ 擅长写"抒情"爱国歌曲的谭健常、小轩夫妇所写。 市场上继刘家昌以后,已很少人写这一类雄壮豪迈, 又有民族意义的歌,也惟有费玉清能以这类歌曲为主轴自成一派,自"中华民国颂"、 "变色的长城"、 "送你一把泥土"、 "长江水"..一路走来, 张张大卖。虽曾有新秀林禹胜、潘安邦,一度也想承袭这条歌路, 不过并不成功。 "梦驼铃"这张专辑中的其他歌曲,亦制作严谨, 如有类似地方民谣、费玉清最拿手的小调歌曲~"挑夫",也有民族情怀的 "乡愁"、"狼烟",更有现代俏皮的 "一场游戏"....等等, 所以当时这张专辑老少咸宜、空前卖座, 连费玉清自己也很惊讶。当年他还一举夺得金钟奖最佳男歌星的殊荣。  "梦驼铃"专辑如同 黄莺莺"天使之恋"与郑怡的 "小雨来得正是时候"一样,共获得综艺一百流行歌曲排行榜十三周冠军的记录。    偶像女歌手金瑞瑶继翻唱西洋歌曲"Don't kill the world"改编成"岁月的眼睛"受欢迎后,再度改编西洋名曲"The Rose"为新歌"好想你",持续受到纯情少男的支持,创下个人唱片销售的最高峰;偶像男歌手徐玮, 退伍后则推出点将唱片公司的开业之作, 以小虫的作品 ~ "想不尽的你"重返歌坛, 也受到广大女性歌迷的回响. 这张专辑另外主打了一首歌~"安妮", 当时也陆续有好几首流行歌是以人名当歌名的, 像林淑蓉的"安娜"、 刘文正的"耶利亚女郎"、 陈淑桦"西莉亚"、黄莺莺"逗留"、徐乃麟"小薇", 以及罗吉镇的"小莉"...等等。    旅日老将欧阳菲菲是除了邓丽君外, 在日本发展最成功的艺人,挟着一首"逝去的爱"打败松田圣子...等日本超级偶像,登上日本排行榜第一名的余威,这一年春天她顺势在台推出了一张精选辑"Love Is Over", 几乎收录了所有她自1971年赴日发展十数载的畅销歌曲,如"逝去的爱"、 "雨中徘徊"、 "迪斯可女王"、 "追忆"、"今夜我仍在想你"....等歌, 算是精选中的精选, 当时也获得基本盘的支持,与邓丽君的"往事如昨"同为当时日系代表!    港剧"天龙八部"接续"楚留香"当年的轰动, 成为第二波风行的港剧, 主题曲"两忘烟水里", 搭上当时自"结束"一曲以来流行的男女合唱风潮, 该曲歌曲感人, 旋律优美, 也风风光光流行过一段时期....... 由于综艺一百排行榜的公信力受到唱片业者如刘家昌等人强烈质疑, 这个单元终于不得不喊停, 没了排行榜, 流行歌曲的指标突然消失, 社会大众似乎又比较不那么爱买专辑了! 当年夏天,凤飞飞挟新的综艺节目”飞上彩虹”播出,同时带来新曲~ "夏艳", 这张作品由王牌畅销制作人何庆清制作, 专辑中均收录与夏天有关的歌曲, 如"夏的季节"、 "夏艳"、 "凉呀凉"、 "星月"、"潮汐"...等等, 很有清凉消暑的感觉, 专辑中创作者多为新人, 有陈复明、小虫、童安格 、何启弘...等等, 使得歌曲的风格更加清新脱俗, 凤飞飞的唱腔也更为潇洒奔放,  "夏艳"这张作品大卖, 将凤飞飞又拉回领导流行的路。    这一年还有两张值得介绍的专辑, 一是年初苏芮的第二张专辑"蓦然回首", 由曹俊鸿制作, 他以苏芮个人曲折的人生经历为主轴, 填词写曲, 多首凄美的慢歌都有唱到人心坎里的痛快感, 如"冷的记忆"、 "心痛的感觉"、 "未知"、 "不回首", 快歌如"是不是这样"、 "迷失"、 "夜的声音",  又都有强烈的节奏感, 喜欢听苏芮呐喊式唱腔的, 一定倍感熟悉与喜爱; 也有描写恋爱情境的浪漫小品 ~ "也算是奇迹", 听这首歌, 会让人脑海中不禁浮现在舞池里搂着心爱的人, 跳着慢舞的画面, 很唯美! 而专辑结束前, 最后以一首梁弘志的作品"明天还是要继续", 画下句点, 又带有励志性的寓意, 这首歌很受当时香港歌迷的喜爱, 好像说出许多港人, 在面对1997后明天会变怎样, 那种茫然心情的写照。 回顾这张专辑封面, 配合唱片主题, 苏芮做了一个回首的姿势, 在台北市如今已被拆除的中华商场大楼, 拍下这个历史画面, 如今来看, 弥足珍贵; 综观这张唱片, 不论音乐, 或是文字, 都很扣人心弦, 是一张很用心的概念专辑!有好专辑好歌声的苏芮,随后也顺利成为第一个在香港红馆开演唱会的台湾歌手。    另外也要提一提马兆骏继"天使之恋", "几朝风雨"大受好评后, 第三度为黄莺莺制作的专辑 ~ 紫色的水晶。 这也是一张充满创意, 概念性质的专辑, 讲的是一个希腊的神话, 酒神用美酒将贝壳化成紫色水晶的梦幻故事。 整张专辑中的歌都萦绕这个主题打转, 歌词中都看得到紫色水晶的字眼, 自第一首开场音乐 ~ 序曲起,专辑就营造出在海岸的场景气氛, 歌曲安排上也似有故事的顺序性, 连歌名"出现", "伫立"..都很简洁有力, 像是小说的标题一般, 每一首歌意境都很优美, 旋律也温柔动听, 梦幻的歌曲经由黄莺莺虚无飘渺的嗓音传达出来, 格外贴切, 在夏日的午后或浪漫的星夜里听, 特别有感觉。 童安格作曲的"记忆..由爱开始", 是一首很温暖的男女对唱情歌, 为了这首歌, 马兆骏还首次在唱片中"献声", 还有新秀林斐如的作品 ~"独夜思", 歌词犹如古词般, 曲调哀伤动人, 相较下,郑华娟贡献的"无悔的谎言", 显得浪漫而轻松。 同样是对紫色水晶的阐释, 不同作者, 不同情境, 即创造出不同乐章, 真是有趣。 虽然这张专辑当时有些叫好不叫座, 也许是因为它欠缺一首很强很Hit的主打歌, 然就歌曲欣赏的角度而言, 这个作品仍是蛮值得推荐的!    罗大佑第三张专辑《家》在十月推出,这是他截至当时最抒情洋溢、最感性温和的作品。《家》专辑中呈现罗大佑经过长期观察,思考环境与人的依存关系后,所引发的灵感;那个时候他也透露“想要找到一个可以休息地方”的情绪。(引用王明辉评述)这种情绪在两首标题为‘家’的歌中,表现得最淋漓尽致。它们不仅诚恳地道出罗大佑内在的渴盼,也和之前他处理爱情时惯用低调抑郁的情绪,大异其趣,是罗大佑专辑中首次出现的明朗温暖面。专辑中多首歌被翻唱,如"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曾被张学友等人翻唱,"家(II)"也于1993周华健"花心"专辑中被重新诠释。罗大佑出完这张作品,旋即转往香港发展。    1984年11月,久违的蔡琴, 摘下了一贯厚重的大眼镜, 在飞碟唱片老板吴楚楚亲自操刀制作下, 帮他挑选了诸多好歌, 配合电影"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强力宣传, 完整的唱片企划概念, 标榜"蔡琴是最美的女人", 这样很有自信的定位, 让蔡琴的歌唱生命重新复活, 成为销售天后, "最后一夜"、"蝶衣"、"读你"、"过尽千帆"...一首首好歌尽在该张专辑"此情可待"之中!  另外有两个人也在此时期碱鱼翻身, 那是林淑蓉的"昨夜星辰"以及杨林的"把心留住"。    林淑蓉早期以模仿凤飞飞起家, 始终没有个人特色, 好不容易唱到收视长红的九点半单元剧"昨夜星辰"主题曲, 该曲是难得一见的探戈曲风, 旋律简单易学, 她的表现也不愠不火, 中规中矩, 跳脱别人的影子, 终于让她享受到走红的滋味。因为这首"昨夜星辰"以及后来跟罗时丰对唱的"无言的结局",使林淑蓉可说是一度红透台湾跟东南亚。 在公园里跳交际舞的,一定都会用到这首"昨夜星辰"。  与林淑蓉几乎同期的杨林,初出道时, 以一小男生的装扮出现, 并不讨喜。  两张由刘家昌制作的专辑 ~ "我是谁"、"可是恋情"均惨遭滑铁庐。  终于在与黄仲昆合唱一曲"故事的真相"后, 重新塑造玉女的路线, 再推出由陈彼得制作的第三张专辑 ~ "一样爱你"时, 也抄袭东洋偶像的造型, 配合音域不超过八度音, 音调简单的歌曲"把心留住", 果然一曲奏效, 成为另一棵流行销售的摇钱树!    推敲"把心留住"这首歌为何得以走红, 后来大家似乎发现该歌曲终了前, 有一段黄仲昆的口白, 为歌曲生色不少, 功不可没。 其实早在凤飞飞的很多歌曲(如"可爱的人儿在那里"、" 想家"...), 或是前一年(七十二年)邓丽君"独上西楼"、潘越云"胭脂北投"、 江玲"不要告别", 甚或是同一年金瑞瑶的单曲"夏天的围巾", 都有一段感性的口白, 效果不错, 于是很多歌曲开始也采用这种方式, 如罗吉镇的"如果有一天"就有一段张琼姿的口白, 姜育恒当时也有一首"寂寞的缺口", 黄介文也有一首"半边月", 比喻母亲的脸。    沉寂一时的民歌风,随新格唱片推出金韵奖1(离开你走近你)、金韵奖2(如果还有来生),以及高雄亚洲唱片新人奖专辑(海里来的沙)小卖之后,曾有一度复苏契机,可惜后继无力。不过许多新人也是藉由这样的民歌盛宴,有了出片的机会,如 : 江明学、周秉钧、杨海薇、林佳蓉、许淑绢、黄宏铭(黄安)、郑人文,以及最成绩最耀眼的张清芳。台语歌坛情侣 ~ 洪荣宏 、江蕙也分别于年中以"恰想也是你一人"、 "惜别的海岸"在综艺一百的排行榜中缔造高峰。此外,台湾所剩无几的综艺节目之一~”双星报喜”,每周四九点半于华视频道播出,原为纯歌唱节目,然在这一年改变型态,由巴戈与邹美仪一瘦一胖的新鲜组合搭档主持,节目型态仿自日本红白大赛的竞赛,由于需要现场演唱,所以要上节目宣传新歌的歌手,莫不战战兢兢。这种节目类型也被后来的节目~”钻石舞台”所仿效。民国七十三年吉马唱片成立,同年黑道介入演艺界, 歌手高凌风持枪逃亡的事件出现于社会版头条 。台湾也出现了第一家标榜‘快速、干净、自助’的消费新概念的速食店~麦当劳。麦当劳的引进,相当程度改变了台湾的餐饮市场生态。    环顾这一年在唱片圈负责专辑编曲的, 除了少数是由丹尼(本名张定元)或日本人、香港人外,其余几乎都由陈志远一人包办。 乐手的阵容也不脱 鼓手-黄瑞丰,贝斯-郭宗绍, 吉他-游正彦, 键盘-陈志远, 管乐-萧东山~这样的组合,也难怪那时期的歌曲同质性极高,几乎使用的乐器就那几种, Tempo也相近, 现在即便是无意间听到当时不是很有名的歌, 也可以很肯定的猜是那段时期的创作曲。当时的趋势是,歌曲的长度也由以往一首两分半到三分半的时间延长至四、五分钟,听一张专辑的时间由35分延长至40-45分,甚至苏芮的第三张专辑”尘缘”,同名歌曲竟长达九分多钟,不过这样长的歌曲实验成份居高,因为电视、广播不太愿意播出。这时专辑歌曲的标准曲数顺势也由十二首缩为十首。 
    1985年  明天更好    风云人物:张清芳、杨林、齐秦、陈淑桦、潘越云、林淑蓉、李碧华、凤飞飞、江玲、杨烈、叶瑷菱、江蕙、叶启田、陈小云    票房歌曲:明天会更好、激情过后、玻璃心、原来的我、浪迹天涯、无言的结局、浮水印、潇洒的走、分手、最后的温柔、台北的天空、不想伊    以"把心留住"留住歌迷心的杨林, 再次朱唇轻启地唱着"玻璃心"~Do Re Me.., 专辑狂卖十三万张。 这首歌是齐秦的作品, 他们当时属于同一家公司, 因此唱片公司想藉杨林的气势推出新人师弟~齐秦, 而齐秦确实也很争气, 退伍后第一张作品"狼"就有很好的成绩。 其实严格说来这是他的第二张作品, 当兵前他曾以左宏元的作品"又见溜溜的她"搭配电影"就是溜溜的她"闯荡过歌坛, 不过在歌迷心中只留下一点模糊的印象, 他就从军去了。 这一回他以创作者的角色, 披上皮衣, 孤傲地唱着"我是一匹来自远方的狼..." 激起部分有母爱的歌迷们争相疼惜他, 齐秦是以渐渐成为受欢迎的男歌手。 齐秦的音色干净、 高亢, 曲风有摇滚及乡村风格, 不时流露出孤独的气质, 当时这种流浪的特质似乎很吸引人。 另外一位歌手姜育恒也是如此, 来自韩国的姜育恒略有中气不足, 然而他的歌唱技巧很好, 感情丰富, 唱起歌来格外扣人心弦, 加以特殊的国籍背景, 人歌合一, 是故他的专辑虽未大卖, 但细水长流的结果也让唱片公司饱满了荷包。 "最后的温柔"虽是他在前一年年底发行的专辑"什么时候"中的歌曲, 然而这首歌竟莫明其妙于七十四年初流行开来, 受欢迎程度更甚于主打歌, 令人讶异于他的个人魅力!    1984年底, 歌坛流行歌曲中加入口白, 不过民歌手出身的李碧华应该算是集大成者,1985年1月份, 她的一首转型新作~"浮水印", 请来了当红的广播人楚云为他念了一段~"问世间情是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而大受欢迎, 让她终于也走出一条古典风格的路, 有别于他人,于是接着她又以红楼梦开头的一段"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为旁白的"开卷诗", 乘胜追击。 出片时间相仿的陈淑桦,这一年勇夺金钟,代表作则有她阿拉伯女郎造型的"浪迹天涯",与主题"情"字的"黑发变白发"。 "浪迹天涯"再创淑桦的卖座成绩,其特殊编曲的中东曲风还常被民间的布袋戏拿来当背景音乐。    该年三大巨星凤飞飞、  黄莺莺、 苏芮, 在春季同时发行专辑对打, 结果凤飞飞以"彤彩"(潇洒的走)专辑打败黄莺莺的"拥抱雨中"及苏芮的"沉默的母亲"。 然急欲转型的王芷蕾,加入飞碟唱片推出的"台北的天空"一曲更满足多数城市市民的内心感动, 这一首歌成为许多建商很喜欢用的一首歌, 歌词创作人陈克华职业是医生, 也是位作家。 当时已有越来越多的高知识份子投入流行音乐的创作, 这些人才就是推动国语歌曲进步的原动力!  除了飞碟积极挖角唱将歌手加盟, 并提供优良制作物外, 另一本土唱片公司滚石, 也蓄势待发地迎战, 年初潘越云告别李寿全为他制作多张畅销专辑的民歌年代, 迈向吴正德为他塑造知性女子的新里程, 首作专辑"世间女子", 主打李宗盛加入滚石唱片所写下的第一首歌 ~ 锁上记忆, 这首歌成了潘越云新风格的代表作。 而李宗盛的加入, 也为滚石歌手开发了许多生机, 张艾嘉的"忙与盲"与以三毛作品为主轴的"回声"(梦田), 都是当时难得一见的概念式专辑, 它让唱片也可以结合到生活之中, 也可以像一本书一般, 提供我们一些省思与想法。而随唱片创意越发被重视,连唱片封套的设计也越来越讲究。    唱片公司静极思变,多年来被忽视的儿歌市场, 在发迹自台中的海丽唱片以低成本制作七加一合唱团"五千元买一只牛"(台语)造成小卖, 及歌林少年之音合唱团重唱自家公司的非情歌老歌受到欢迎后, 造成一股小小的风潮 ; 除了儿童的歌,为刺激买气,配合电视电影宣传或造势活动,当年夏末秋初,歌手纷纷推出为数二、三首歌的迷你专辑,如林慧萍(留住一片情)、李寿全(未来的未来)、苏芮(富贵列车).....等。    九月份台湾歌坛,由杨林"分手的话",与加盟台中海丽唱片的江玲展开"分手"话题的君子之争。久未有畅销作品的江玲,以这首与制作人李富兴的男女对唱"分手"碱鱼翻身,稳居上风。这首歌也是由他胞弟蒋三省创作的,当时蒋三省初露头角,姜育恒唱的"串起又散落"、"爱!它自己会走"、徐玮的"跟过客远走"...,都是他新秀时期的杰出作品。而后光辉十月,欧香咖啡的广告女郎叶瑷菱也以她豪放却又内敛感性的唱腔震憾歌坛。拥有天赋肺活量十足的叶瑷菱,累积多年在西餐厅走唱的经验,练就稳健台风及收放自如的歌唱技巧 ; 无论是慢歌,如需要深刻感情诠释的"因为...所以",或是翻唱自日本摇滚乐团CRYSTAL KING的作品~"喊"中与擅长合声的孙建平激情对唱,她都能唱出自己的特色及原作的精神,当然曹俊鸿为她量身订做,属于舞台型表现的动感歌曲~ ”我心已打烊”,她更是表现地迎刃有余,欲罢不能。叶瑷菱是当时极受期待与赞赏的新歌手!    当国外的歌手不计排名, 打破门户之见, 唱起 " We are the World"之后, 国内的歌手也在罗大佑, 李寿全..等人的召集下, 由四十几位歌手共同合作, 为台湾光复四十年合唱了一曲"明天会更好"。 这首歌的发行权最后由当时的一家新的小唱片公司~蓝与白取得, 就选在十月二十五日光复节发行。"明天会更好"这首歌曲后来被执政的国民党拿来当竞选歌曲, 加上在当时被卫道人士批评歌词太过于乐观,有政治护航的意味,让创作者罗大佑饱受抨击,埋下他离开台湾的因子。 同年十一月, 点将唱片推出新人张清芳, 年纪轻轻却唱着歌名很耸动的"激情过后", 还是学生身份的她, 背着大学城冠军歌手的头衔, 没有亮丽的外型, 因此初期, 张清芳并未上电视宣传, 而改以广播宣传的模式, 虽说如此, 张清芳却也一样经由高亢煽情的唱腔, 首首动听的歌曲, 诱使歌迷购买她的专辑, "激情过后"这张专辑在发行之初即直扣二十万大关。  "激情过后", "这世界", "这些日子以来" 陆续成为学生朋友walkman中经常流泻出来的旋律, 当红的程度不可言喻。 若说林慧萍是第一位创下高销售量的偶像派新人, 那么张清芳就是第一位创下高销售量的实力派学生歌手, 这样说, 应该不为过吧!    已久未在日本推出畅销作品的邓丽君当年也以一首"爱人"( 另有一曲"偿还"也很受欢迎),在日本掀起了狂潮,不仅广受好评,更是获奖无数,并且展开了个人在日本的第一场演唱会。邓丽君甜美的歌声、谦和的笑容,已成功的征服了日本歌迷的心, 然而国内歌迷更是翘首盼望她, 继1984推出的翻译歌曲"往事如昨"专辑后, 能有全新的国语大碟早日面市!本土的台语歌市场 , 则由久未出片的宝岛歌王叶启田以一首"忍"点燃战火, 而转换公司的江蕙也不遑多让, "不想伊"在中南部也成为中年妇女卡拉OK必唱曲!    1985年 【吉马唱片】推出陈小云演唱的‘舞女’因题材缘故遭媒体封杀,改走夜市促销,意外卖出好成绩,成为新的行销模式。国内的盗版此时严重到有50个盗录工厂.4000多个盗版销售地点,以致【反盗版委员会】被迫成立; 国内唱片公司与日、德、美合作制作的雷射唱片(CD)亦开始面市,当时碍于成本和雷射唱盘不够普及, 通常只发行精选集,当时较进步的日本是CD制作的大本营,压制完成后,与台湾的印刷品作结合推出,日本压制的声音碍于母片重新拷贝且用平行输入法的缘故,常会出现声音比原卡带唱片小声、音闷的缺点,严重的话还会被顶级音响听出啵啵啵的杂音,因是国外压片,CD发行时间比卡带、唱片较晚,一张约在300-400的价位,在当时可是很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