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月向日葵ipz901磁力:写出军事新闻的“兵味”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6:08:03

(《应用写作》2006年第3期)   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再强调,宣传思想战线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部队新闻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到,这既为我们如何办好军队报刊提供了基本方法和有效途径,更为我们如何写出富有兵味的军事新闻作品指出了明确方向。要有兵味,是对军事新闻写作的起码要求,也是衡量一篇军事新闻作品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笔者认为,要写出真正富有浓厚兵味的军事新闻作品,就必须在坚持以往好的做法基础上,在以下两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明确军队报刊宗旨,把握好写作方向
军队报刊,其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全军广大官兵服务。这一点我们每一个军事新闻工作者都应时刻牢记,要充分认识到我们的报刊姓“军”,服务对象是全军广大官兵,重点是基层官兵。如果脱离广大基层官兵,就会失去军队本色。因此,军事新闻的写作,首先要解决好写作方向问题。
一要多围绕中心工作写稿。有的同志虽然人在军营,但抓不住部队报道重点,许多作品甚至带有浓厚的地方主义色彩和自由主义色彩,与军队题材的作品要求相差甚远,这是与我们军队的宣传方针和新闻工作者的职责相违背的,因而难以真正得到基层广大官兵的欢迎和喜爱。要想使所写作品引起广泛关注,指导和促进部队全面建设,具有长久生命力,就必须多围绕中心工作写稿,并拿出合理、管用和有效的思路和措施来。如《解放军报》2004年9月18日一版头条刊登的消息《北京军区某部积极应对新军事变革挑战——以信息化建设带动装备保障能力整体提升》,报道的就是当前全军牢记两大历史使命、大力加强“两化”建设的事迹,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心工作报道,它的发表,自然会引起全军广大官兵的广泛关注。
二要多写基层官兵的身边事。文章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离开了实际生活而写出来的文章肯定如无源之水,空洞无物,毫无生气,自然得不到读者的欢迎。要充分体现出军事新闻作品浓厚的“兵味”,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把目光和笔力重点集聚在基层广大官兵身上,尤其是在实践中,坚持从基层了解第一手材料,从现实生活中破题作文,紧紧围绕基层广大官兵写稿。如《解放军报》2004年10月7日第二版刊登的新闻《一张特制的床》,说的是南京军区某部5号哨所领导专门召开办公会,让有关部门为刚调来的、身高1.94米的大个子上等兵杨文俊特意定做了一张加长床,有效解决了小杨的烦恼。制床虽是小事,但涉及到战士的基本生活和休息问题,必然会引起基层广大官兵的普遍注意和共鸣。
三要多写基层官兵最想知道的事。我们写作的主要服务对象既然是基层广大官兵,就应从广大基层官兵需要出发撰写新闻稿件,想基层官兵之所想,喜基层官兵之所喜,急基层官兵之所急,帮基层官兵之所需,使新闻作品对基层广大官兵实施真正的政策性、生活性、心理性指导,充分维护士兵利益。如《解放军报》和北京军区《战友报》从1996年7月先后分别发表的系列通讯报道《某师“还权于连还钱于连还兵于连”情况访思录》,接连刊发,总共4篇,一发表就立即引起了基层广大官兵的极大关注,还在全军进行了推广,受到中央军委领导的高度重视。这个系列报道成功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它深刻反映和认真解答了全军基层广大官兵最关心、最渴望被迅速解决的问题。
四要多运用符合基层广大官兵身份的群众性语言。在写作中,我们要切实注意多运用生动活泼的群众性语言,来反映基层广大官兵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风貌。那些基层广大官兵熟悉的、生动形象的、充满浓郁兵味和军营生活气息的群众性语言,是报纸和官兵之间进行心灵沟通的金钥匙。如《解放军报》2004年9月9日第三版刊登的新闻《放“大厨”回连队》,讲的是有一手好厨艺的广州军区某团二连炊事班长李伟军被团首长挖到机关灶又被送回连队的事情。文中有些这样的对话:“看,大家快看,咱连的‘大厨’回来了!”“咋回来了,是不是得罪领导了?”“哪能呢,我干得挺好,经常受表扬。”“那为啥要你回来?”……“就这样,我又一次受命回连队服务大伙儿了……”文章运用的这些话语,全部出自基层连队战士之口,既符合身份,也活灵活现,使整篇新闻从头到尾充满着浓郁的兵味和军营生活气息。
二、了解当代军人爱好特点和审美需求,写活军事新闻
当代青年军人有着非常活跃的思维,不喜欢事物一成不变,而更希望色彩斑斓、多姿多彩的生活,在看报读文章方面也是一样,更喜欢生动鲜活的作品。因此,我们只有写出一篇篇灵活多样的文章,才能牵住他们的视线,使他们保持持久的新鲜感。“活”,在这里指的是军事新闻报道要生动活泼,而且,这种“活”应该是不露声色的,既不*花哨的横线,也不*夸张的标题,而在于写法上的活泛、表现手法上的新颖,在于细微之处见精神。
一要有独特视角。“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事物,就会得出不同的思想认识。同一事物,写作角度一变,就会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能瞬间吸引住读者的眼球。因此,我们在写任何一篇军事新闻作品时,都应想方设法选准一个新颖的、最佳的写作角度。如,现役军官交朋友是当前全军上下着重强调的一个新问题,有许多人为此做了研究,但《解放军报》2004年6月12日三版发表的通讯《朋友多了,不一定路好走》,对几成格言的社会思潮进行逆向思维,并以理反驳,既显得角度与众不同,又使人乐于接受,引起较大反响。
二要写好故事。故事是新闻作品的基础或核心,也是吸引读者的“亮点”所在,没有故事的新闻,其可读性往往大打折扣。一个最贴近读者、最使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就是向读者原原本本讲述故事,且要求这些故事紧紧围绕主题,大都有头有尾,情节完整,个个都讲得鲜明、生动、活泼,只要让读者一看小标 题就觉得有故事味道,自然会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如群众性体育活动是一项很平常的工作,如果用老写法肯定会落入俗套,但《中国体育报》1992年6月9日三版《八一军旗下》栏目刊登的长篇通讯《这里的官兵乐陶陶——驻塞外北京军区某部群众性体育活动拾趣》,其中采撷的小故事《空中抛球》、《“不耐用”的拉力器》、《弹跳上山》,就写得颇有新意,使读者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还有许多写作手法可以运用到新闻写作中,像细节描写、数字活用等。三要追求文笔之美。通常情况下,文笔能直接体现一个人的美学造诣、文字修养和行文风格。要形成特定的文笔特征,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我们在日常的写作工作和生活中日积月累、千锤百炼。只要肯于动脑、肯下功夫,是完全可以将军事新闻写得更美些的。比如平铺直叙的自然美,可以使读者不知不觉地在一种轻松悠闲的感觉和氛围中读完整篇文章。如《解放军报》2004年9月6日第一版刊登的长篇通讯《真实的经验真诚的交流——全军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典型报告团巡回报告综述》是这样开头的:秋天,收获的季节。全军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验交流会结束后,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总政组织由19个先进单位和个人典型参加的报告团,赴全军和武警部队巡回报告。8月11日至29日,报告团先后为四总部、各大单位党委机关和部队、院校作报告27场,直接听众5万余人。一场报告一堂课,一个典型一面旗。沉甸甸的收获,是创新理论的硕果,更是创新实践的希望。
又如善用文学笔调的意境美,常常把人带入一种如诗如画的境界,给人以美妙享受。如《解放军报》2004年9月3日第五版刊登的现场采访新闻《万里长城永不倒——中国军人长城情结素描》是这样开头的:“金戈铁马绝尘去,皓首英华品墨来。残垣无语雄魂在,长城不倒赋情怀。”8月下旬,由中国长城学会主办的《不倒的长城——中国当代老军人书画精品展》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开展。这篇新闻开头直接引用了参展作品中一首比较符合当时气氛和特征的诗词,就比单一用记叙手法进入正题要优雅得多。有时,我们也可以根据报道对象的特点和当时的现场气氛,运用一种散文化的笔调写消息,既不违反新闻作品写作的要求,还可把读者带入一种独特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
作者单位:驻京61938部队政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