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 413中文字幕版:QE2将引发的不是美元贬值而是美元升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8:43:54
    QE2将引发的不是美元贬值而是美元升值   亡魂刀月 - 和讯博客[原创 2010-11-14 22:47:19] 

         QE2,也就是二次量化宽松,是两个月以来最牵引全球资本市场的important event,因为全球汇率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和股票市场近两个月来的运行轨迹无不与QE2有关,市场人士所形成的逻辑就是,QE2==美联储继续印钞==流动性继续泛滥==大通胀来临==美元贬值==美元购买力下降==资产价格继续上扬.而11.4美联储正式宣布二次量化宽松(QE2)政策之后,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舆论面上无数专家、学者在灌输和强化以上逻辑,高度一致宣扬大通胀时代来临,高度一致认为资产价格将会暴涨,高度一致看空美元,然而此后美元指数的实际走势是什么呢?难道市场全错了吗?

   笔者不得不揭露无数专家、学者的无知,“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本来是个相当专业的术语,这种货币政策实际上只有日本进行过长期操作而且是失败的货币政策美联储自己都缺乏操作经验你们什么时候比美国人都专家了

    量化宽松一词是由日本央行于2001年提出,是指央行刻意通过向银行体系注入超额资金,包括大量印钞或者买入政府、企业债券等让基准利率维持在零的途径,为经济体系创造新的流动性,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一般来说,只有在利率等常规工具不再有效的情况下,货币当局才会采取这种做法,日本的量化宽松政策是应对通货紧缩的一种货币政策.

    而美国的量化宽松是什么呢?

    我这里先解释一下美国的QE1,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与日本是不同的,其出台的背景是次贷危机的爆发,大量的房地产企业和银行面临倒闭,为了铡断危机向其他行业的商业链条扩散,为了挽救经济,美联储不得不通过大肆印钞直接购买美国国债和金融机构的各种债券和有毒资产,这是美国的量化宽松1的实质,即-----通俗意义上的印钞救市.

    而QE2是什么呢?笔者以为,QE2与QE1存在本质的不同,这个定义似乎很多人没有明白它的实质,QE2又是美国独创的货币政策,思维方式上与日本的量化宽松相近,而在执行上则是“预期推导”,QE2的实质是借助于QE1和各国经济刺激政策的影响形成某种市场预期,来推动市场价格达到美联储的量化指标,其主要标的是美国国债,向银行体系释放流动性的目的是鼓励企业和民间借贷,推动经济发展和就业以及形成通胀趋势而这些量化指标达到后,QE2完全可以终止

    我想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美国的货币发行机制,美国的货币是信用发行而不是强制发行的,不是美联储印钞就能流通的.美元是由美联储手中持有的美国go-vern-ment债券为抵押发行的.而美国发行的债券以是以美国go-vern-ment未来的税收为抵押的.美元虽然是由美联储直接发行的,但什么时候发,发行多大规模并不是完全由美联储说了算,而是取决于go-vern-ment的债券发行时间与规模,而go-vern-ment发行债券要经美国国会批准.换句话说就是,因为美国Z府没有货币发行权,他要发行货币就要拿国债(也就是国家未来的财政收入)做抵押向美联储借钱,或者换个方向说就是让美联储花钱买国债.钱是美联储自己印的.美联储印多少钱,美国Z府就要送给美联储多少财政收入和相应的利息,美联储是美元的货币政策制定者美国财政部是美国经济政策的制定者,虽说两者相当于美国经济的“左右手”,但由于目标不同而需各司其职,而美元的发行必须经过美联储、财政部和国会的“三堂会审”才能完成美国国债总量是存在上限的(美联储主要通过买卖美国联邦政府债券的方式来实现美元基础货币的投放,目前上限是14.2万亿美元,美国现有国债与上限差额为6200亿美元,但是按照美国法律6200亿美元是封顶的,而继续扩大国债规模需要财政部和国会同意,以目前美国中期选举后的政治生态来看,上限是不可能提高的---即使提高也要一年以后,美联储的发钞权是有限的,他本身是不能完全独立的,“高忽悠”的2万亿美元就是用来洗脑的,美元大幅贬值的基础是美国国债上限的再次提高),而这所谓的6000亿美元有说过全是发行新的国债吗?而美联储有说过印刷6000亿美元新钞来购买吗?

    ***美联储管理的对象是“美元”,其任务目标是美元的币值稳定,但现在很多人认为它“违规”了,真是这样吗?他们的理解是:美联储要量化宽松,在2011年6月前回购6000亿美元的美国中长期国债,从而导致市场增加了6000亿美元的基础货币,美元的流动性就泛滥了,美元的购买力就缩水了。这个理解是错误的.  
  美联储获得了回购6000亿美元国债的权力,怎么行使权力呢,怎么回购呢?美联储必须充当“买家”,其他的国债持有人就可能充当“卖家”了。注意!美联储可能回购的那“6000亿美元国债”绝大部分早已发行,其对应的基础货币也早已流通,而且那“6000亿美元国债”早已各有其主。“回购”的操作无论如何是不应该理解为“向美元中注水”。美联储没有“钱”啊,拿什么买呀?信用!
  “信用”会出泡沫,这个细节非常重要,笔者举例说明。
   比如,2010年3月份,美联储向市场发出要约:购买150亿美元的10年期美国国债,开价156亿美元。这是此时此刻金融市场中开价最高的买主。在美联储入市前,市场公认的开价可能是155亿美元。于是,美联储制造了“1亿美元的泡沫”,但却指导了中长期国债的利率走向。
    刚好某国政府手头有一笔15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要变现,它知道美联储的出价最好,它就耐心地等待着。这就是“心理预期”,是“量化宽松”的主要目标。所以,美联储制造了“美元泡沫的心理预期”:相对于例子中的15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产生了可能的“1 亿美元的虚高的泡沫”,当把它扩展到“6000亿美元的国债”时,可能的“泡沫美元” 在40亿美元左右。而这“区区40亿美元”怎么就会全球的紧张和焦虑了呢?

     美联储就算最后是买进6000亿美元中长期新发国债也不等于就是印刷纸币6000亿(美联储系统有十二个地区性银行构成,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但又是独立于政府的),具体印刷多少,会根据数量指标和忽悠效果(市场反应)决定,但最多6000亿美元(极限6200亿美元), 美联储不开印钞机(虽然这种操作的比例不会很大,但我们必须清楚这两件事情不能划等号),怎么买国债呢? 首先,可以抛短期国债买进长期国债,美联储可以一直在各种类型国债中倒腾;二,利用美联储现有美元买进,三,美联储用商业机构的超额准备金从商业机构“买”进国债;四,用财政部专项基金“买”入,这些方法都不需要新增货币,所以,美联储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控制名义上释放出来新增的流动性把6000亿美元完全等同与印钞6000亿美元是完全错误的.

     综上所述,QE2与QE1是完全不同的,QE1是由于金融危机爆发使得大量的房地产公司和金融机构出现连锁性危机,美国政府对许多金融机构和房地产企业进行救助,同时进行了必要的财政刺激,在应对次贷危机的过程当中美国两次提高了国债发行上限,新发国债达到3万亿美元,美联储直接印钞1.7万亿购买了大量的有毒资产和新发国债,美元贬值是一种必然,然而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即便如此,真的引发美元购买力大幅下降和美元大幅贬值了吗?

     毫无疑问,美国的次贷危机是美国数年来规模最大的一场危机,而QE1时代向市场投放的基础货币是惊人的,流通量也是巨大的,但是即便如此,美元也并没有就此崩溃,原因则在于:

      1  次贷危机爆发中后期,美国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加速了“去杠杆化”进程,在美元最为危急的时刻大量的美元资金从世界各地回流,使得美元顽强的守住了70元整数关(这是美国的绝对底线),并且一路推升;

      2 次贷危机期间,美国炮制了粮食能源化题材,通过华尔街的操纵发动了石油战、粮食战使得各国发生大通胀倒闭其他国家进入货币紧缩周期,很多泡沫体开始破裂,由于货币升贬值是一个相对概念其他各个国家经济状况与资产价格纷纷大幅下滑,使得曾经被抛弃的美元再次成为资金避险的选择,一度使得美元指数呈现了反转之势;

      3  在美国推出大规模救市政策之后,由于美国财政部与美联储的配合,主要资金用于对金融机构的援助,在基础投资建设和消费刺激方面是极为“吝啬”的比如在汽车消费上,美国仅仅投入了29亿美元,持续时间1个月;而中国、欧盟、日本等对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居然长达2年)经济刺激方案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发放失业救济金反而是最大项),地方政府也在财政危机当中被迫紧缩,奥巴马政府甚至为此直接牺牲了就业率;而因为去杠杆化引发的连锁反应,欧盟、中国等经济体在金融危机中同样遭受重创,美国怂恿欧盟、中国等经济体开始了财政与货币双扩张“经济刺激计划”,由此发生了“全球一起大印钞”的局面,其实质就是全球货币一起贬值“救市”,由于升贬值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美联储大量新钞流通之后,美元的二次探底在没有美国本土企业和金融机构资金回流自救的情况下即在74.18止跌企稳并且随着美国经济的好转而一度大幅上扬

     实际上,2008、2009年当中,美元度过了历史上最为惊险的时刻,但美元的购买力在期间也没有明显的下降(美国国内是通缩状态,物价不高;而在中国,很多进口的消费品波动不大,甚至有一部分电子产品在这两年间好像还涨价了).而这个看似规模庞大实际上外强中干的6000亿美元就真的那么可怕吗?

      6000亿美元只是一个额度的概念,美联储未必真正回购那么多的美国国债,如果认为没有必要,美联储完全可以一美元都不回购,其次,时间上,美联储有极大的灵活性,从现在到明年6月底以前,美联储可以随时“出手”,相当于“在市场的脖子上方,举起了屠刀,但市场却不知何时下落”。再次,这“中长期”怎么理解?5年、10年、30年?比例关系如何分配?这些灵活性都掌 控在美联储手中,市场只有“想象的空间”。所以,QE2的货币政策仅仅是一个工具,一个心理工具,它不会真正带来美元贬值(你应该看到的是美国在这场危机当中一直是力保美元不崩溃2008、2009都是倾尽全力2010年的贬值则是为了“大计划”的布局因为他们在2010年有足够底气放心贬值了),不会带来多少流动性流入新兴市场,这个政策的目标:利用QE1和各国经济刺激政策的影响,“让美元的货币持有人感到某种程度的恐慌”,“恐慌于可能的美元购买力的缩水”,“最后不得不被动的,把美元投资于实体经济中”,以达到他们所希望的量化指标亦或是另外的一个庞大计划.  

    2010年下半年美元指数不断下跌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就是看起来吓人,实际上早就不能与QE1同日而语的QE2预期,但是这是压制美元的最后一个利空了,QE2正式兑现之后(QE2最多三期就会终止,因为美联储的量化指标不用三个月就能全部达标,当然这个数字恰好也与可新发国债差额基本吻合,也可以看作是应付未来财政赤字的,但指望6000亿美元流到新兴市场那是奢望),美元价值面临重估,可以参考本博的“美国经济将出现大逆转”“美国经济已经根本性好转”两篇文章,美元指数的上涨是因为基本面的因素使然,曾记否QE2兑现之后,资本市场、投资者和媒体是否“高度一致”看空美元是否“高度一致”认为美元即使有反弹长期也必然贬值是否“高度”一致认为大宗商品将跨年度暴涨是否“高度一致”认为热钱将大幅流入新兴市场是否高度一致认为通胀预期将导致股市、楼市、投资品都将大涨是否很多人脑中只剩下“涨、涨、涨”?

    回顾历史,当出现多个“高度一致”成立之时的最终结果是喜剧还是悲剧?而美元指数在高度一致看空之时,又是如何走了?我的经验告诉我,“市场永远是对的”,“当所有人的看法空前一致之时市场往往会选择相反的方向”,不想再说太多了,很多事情我是无能为力的,只能把这个结论留下吧:也许过程有些曲折但QE2最终引发的不是美元持续贬值而是美元持续升值,顺便再留下一句股谚:行情在绝望中诞生,在犹豫中发展,在欢乐中死亡在希望中下跌.

 

      PS:关于信用产生泡沫的一段引用了“ 天涯网友 三戟猫”的解释,前面忘记说明了 ,鉴于部分博友不明白美国的货币发行机制,最后再梳理一下:

     1、 美国ZF是不能发行美元的,美元发行是信用发行,以美国ZF未来的财政收入(国债)为抵押的,美联储新增美元基础货币是存在上限的(美元不崩溃的前提下),增加上限必须经过国会通过才成为可能,过去美联储能够发行1.7万亿美钞是因为当时国债发行上限从10.6万亿美元提高至12.1万美元再提高至14.2万亿美元的,在没有国会最新批准的情况下,美联储的印钞的极限是国债上限与现有国债总额的差值,目前就是6200亿美元,这是美联储未来很长时间投放新美元的绝对上限,所以高盛所说的2万亿美元纯属瞎忽悠+洗脑,QE3、QE4、QE5纯属某些砖家的装腔作势,只有国会再次批准提高上限,美联储才有权限向市场投放更多的基础货币;

     2、 美联储印钱,但真正花钱的不是美联储,而是财政部,财政部是经济政策的制定者,美联储的职责是维护“美元稳定”,如果没有财政部和国会的授权(新发国债),美联储将会更多的使用“1美元泡沫”的技术手段调节基础货币的投放与收缩,美国财政部部长盖特纳要比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权势大得多,不要只认识伯南克而不知盖特纳,美国财长盖特纳10月18日表示,在“有生之年”美元仍将是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美国不会让美元贬值,笔者再次强调,弱势美元只会让美国彻底衰弱,失去全球霸权,弱势美元绝对不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2008、2009年的美元贬值是由重大突发事件引发的大危机,与别人的看法相反,美国非但没有放任美元的贬值,美国ZF和跨国企业、金融机构反而在美元面临崩溃之时倾尽全力力保美元的地位(要知道那个危机如果发生在其他国家,货币肯定是要彻底崩溃的),笔者并不否认美国在2010年的放任了美元的贬值,但个人认为这后面是为了某种布局而发生的,这并不等于美国当局认为弱势美元符合美国的利益. 

      3、 QE2的6000亿美元如果按照美联储目前的叙述,其量化指标在三个月内基本就能达到,QE2存在较大终止的可能,必须当心QE2预期逆转的风险;当然,另外一方面,6000亿美元的额度,可能是为了应付财政赤字或者为未来的基础建设投资和消费刺激备用的.但是无论从哪一方面,这部分资金额度十分有限,必须用在美国国内,绝不可能大量流入到新兴市场和流通领域,进一步推升资产价格泡沫,QE2与QE1相比完全是一个预期,你所看到的只是一个惊雷,而不会见到下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