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395中文字幕文件:二级心理咨询入门考《学校心理学》模拟题解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2:11:45

(一)学校心理学概述

1.以下哪一项不是学校心理学具体研究的内容(D)

A.学校教育中的心理学规律及其应用问题

B.研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C.了解与研究学生学校生活中的心理问题

D.治疗有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学生

2.20世纪30年代后期—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学校心理学发展的:(A)

A.婴儿期

B.孕育期

C.童年期

D.青少年期

学校心理学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

1.孕育期:19世纪末期--20世纪30年代中期

2.婴儿期:20世纪30年代后期-20世纪50年代中期

3.童年期:20世纪50年代中期-20世纪60年代末期

4.青少年期:20世纪60年代末期至今

3.1915年,--------正式在学术杂志上确定“学校心理学辅导教师”的称谓。(A) 

A. 格塞尔

B. 比尔斯

C. 维特曼

D.  比纳

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学校心理学的“三层次介入”的内容?(D)

A.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心理辅导

B.面向部分学生的预防性辅导

C.面向特定学生的治疗性心理辅导

D.面向有严重精神问题学生的药物治疗

学校心理辅导的“三层次介入”理论

第一层次的介入: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心理辅导。面对青少年学生开展心理保健工作,提供适合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主要工作包括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课程开发、普遍的心理辅导讲座,比如学校生活指导、适应指导、学习方法的指导、班级中的人际关系处理等。

第二层次的介入:面向部分学生的预防性辅导。面对的是部分在学习上、心理上及生活适应上有可能发生问题或问题刚出现苗头的学生,主要是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培养学习兴趣,例如可进行二三十分钟的游戏或松弛疗法。通过这种辅导,至少应做到不使学生的心理问题进一步恶化。

第三层次的介入:面向特定学生的治疗性心理辅导。面对的是在心理、学习、社会适应方面产生重大问题或不正常状态,性格出现偏差,如学校恐怖症、逃学、自闭症等,非常需要心理指导的学生,主要是针对特定学生的心理障碍和精神卫生问题采取适当的方法给予矫正。

5.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的三大领域与对象不包括:(C)

A. 学习问题的辅导与咨询

B. 心理行为问题的辅导与咨询

C. 严重精神疾病的治疗

D. 成长与发展问题的辅导与咨询

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的三大领域与对象包括:

1.学习问题的辅导与咨询:寻找产生学习问题的根源。比如学习成绩为什么会下降?原因可以有很多,可能是学生能力差、身体疲劳,也可能是没有兴趣或学习习惯不好等等。心理辅导教师要有能力提出解决该生学习问题的方案。例如学习计划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个人学习目标,学习有没有效率、听课方法、态度如何、做笔记的方法、考试答题方式等等,视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

2.心理行为问题的辅导与咨询:心理行为问题可以从外显的行为问题和内在的心理问题来理解:外显的行为问题包括重大的行为问题(如放火、偷窃、暴力、性越轨行为、欺侮、恐吓、自杀等)和轻度的行为问题(如厌食、失眠、夜惊、过度手淫、吮指、说谎等);而内在的心理问题则分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如神经症、边缘性精神病等)和较轻的心理问题(如自卑感、嫉妒、不安感、偏执等)

3.成长与发展问题的辅导与咨询:主要是关于儿童、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问题,其中包括人生观、生活价值观的确立,对自我潜在能力和特点的理解和把握,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的性心理、身体发育等。此外,交友、健康、安全、人际关系及亲子关系的处理也很重要。

6.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学校心理学的五大理念与原则?(B) 

A. 教育性与人性的观念与原则

B. 矫治的心理辅导到诊疗的心理辅导的原则

C. 人生哲学的观念原则

D. 发展的与系统的观念

学校心理学的五大理念与原则包括(一)发展与系统的观念 1.发展的观念涉及的问题包括: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背景的关系,需要关注基因与环境的关系等等。2.系统的观念:系统是指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机能的整体。影响学生的心理系统包括:微观系统、中型系统、外部系统和宏观环境。

(二)人生哲学的观念原则

(三)个别咨询与集体辅导相结合的原则

(四)教育性与人性的观念与原则

(五)矫治的心理辅导到培育的心理辅导的原则

7.自然观察法不包括以下哪种方法?(A)

A. 问卷法

B. 记录法

C. 对照、核查法

D.评定法

自然观察法包括三种方法:

(1)记录法:记录法可以不加解释,完全忠实于事实的行为描写,也可以只观察重点、插曲性的事件。其工具可以是摄影机、录音机、照相机等。

(2)对照、核查法:可以用行为检验表做行为方面的对照检查。

(3)评定法:对观察到的内容如行为表现的特点进行评定。其优点是它能够收集到观察对象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典型、一般的行为表现;其缺点是观察者比较被动,也难以揭示儿童在许多自然状态下不易表现出来的心理。

8.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20世纪60年代末期、是学校心理学发展的童年期。(√)

9.盖塞尔(Gesell. A)被认为是美国具有“学校心理学家”称号的第一人。(√)

10.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需要注意的内容之一是要把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品德问题分开。(√)

11.学校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有应用性和高度综合性。(√)

12.临床心理学与咨询心理学被称为学校心理学的两大支柱。(√)

13.学校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最基本区别:发展心理学是一门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学科,其任务是找出并归纳一些基本原理,而学校心理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其目标在找出问题、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  (√)

(二)学校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

1.自我认识的发展特点具有三个热点:(A)

A. 容貌、心理活动、才能

B. 性别、情绪、智力

C. 性别、情感、才能

D. 性别、情感、智力

2.严重的考试焦虑的危害不包括:(D)

A. 降低学习效率

B. 影响考试成绩 

C. 形成焦虑性的人格

D.  形成逆反心理

严重的考试焦虑的危害(1)会降低学习效率:当听到教师宣布考试或想到考试时,就感到无法控制的紧张,产生担心忧虑等不良情绪。考试越临近,焦虑就越严重。严重的考试焦虑,使学生在平时就忧心忡忡,忐忑不安。由于对考试问题放心不下,学习不能集中精力,该记忆的内容记不住,需要理解的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需要解决的问题思路混乱,找不到头绪,不能进行正常的思维。过度考试焦虑的困扰,使学生不能专心学习。情绪烦躁,学习效率较低。

(2)会影响考试成绩:严重的考试焦虑会导致情绪紧张、心慌手颤、出汗头晕等生理心理反应,致使注意力不能集中,在头脑中老想着与考试无关的问题。这些无关的念头,使学生分心走神,根本不能专心答题,而且对考场上的任何偶然刺激都相当敏感。稍有响动就抬头张望,害怕监考人员从身边走过,不敢与监考人目光接触等等。过度的考试焦虑分散学生的注意,耽误答卷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干扰着答案的认知过程,进而影响考试成绩。

(3)会形成焦虑性的人格:严重的考试焦虑能通过反馈强化使焦虑加剧,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考试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考试焦虑造成了不良的考试成绩,它使学生感到遗憾、沮丧、内疚、痛苦,觉得对不起教师的苦心教诲,对不起家长的终日操劳。他们从别人的劝慰、叹息、议论中,听到的是怜悯、无奈,这些对于已有考试痛苦体验的学生来讲,只会进一步降低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强烈自卑感。这种不正确的归因,削弱学生的学习动机,干扰对新知识的理解,同时加剧了考试的焦虑。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使学生把失败人为地夸大,视为不可逆转、长久不变、不可跨越的障碍,并将这种感受扩散到生活的其他方面而形成个性中焦虑特质。

3.在收集案例中须注意:案例的深入须咨询双方配合;提供个案时要尽可能地全面提供当事人的个人资料;学校心理学工作者要遵守职业道德,尊重当事人的个人隐私权。(√)

(三)学生身心发展中的一般心理问题及心理健康教育

1.咨询人员在指导中学生进行正常异性交往时,要建议他们把握好自然和适度原则  (√)

2.美国心理学家、哲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自我意识可以分为主体我(I-self)和客体我(Me-self). (×)

美国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士提出,自我意识可以分为主体我和客体我。所谓“主体我”,指的是将自己视为行动的主体,意识到自我是脱离客体和他人而存在的,并且能对外界和他人施加影响;而所谓的“客体我”,是指站在观察者角度所认识到的自我,即将自我视为认识和评价的对象。

(四)学习心理辅导与咨询

1.学习困难的三个层次不包括:(D)

A. 厌学

B. 恐学

C. 学习障碍

D.  生理残疾

学习困难学生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缺乏学习意愿和学习动机。对学习不感兴趣而造成的学习困难,称之为厌学症 。

第二层次是学业不振。这类学生有学习愿望和动机,由于对学习的不适应造成成绩不好,称之为恐学症。

以上两个层次学习困难学生没有智力方面的问题。

第三层次,学习障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不平衡,这与中枢神经机能异常有关。学习障碍学生具有行为问题,注意力常常不集中。

(五)家庭心理咨询

1.在亲子关系、夫妇关系或家庭与学校的关系出现摩擦、矛盾的心理咨询案例中,要做到以下三个咨询原则:(A)

A. 理解性原则、中立性原则、客观性原则

B. 理解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指导性原则

C. 适应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

D. 发展性原则、中立性原则、指导性原则

在亲子关系、夫妇关系或家庭与学校的关系出现摩擦、矛盾的心理咨询案例中,要做到以下三个咨询原则:1.理解性原则:在家庭心理咨询中,除了让来访者对自身的情绪、人格、教育态度、行为等方面的苦恼、不安进行倾诉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诉说出这些苦恼、不安如何使他们感到不适应,以及他们对这些苦恼、不安的思考和认知态度。通过咨询,让他们感到:这位心理老师已理解我,我的立场或我的情绪和行为得到了恰当的评价和认识等。

2.中立性原则:来访者在开始咨询时往往是把心理咨询人员当作自己的支持者、同盟军的。在咨询过程中,常常表现出对其他人的不满。心理咨询人员如果帮助他出谋划策,过分卷入的话,很容易卷入到家庭矛盾、纠纷的漩涡中去,必将给心理咨询人员自身造成不利的局面。因此,保持中立性,是家庭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和原则。

3.客观性原则:来访者的问题,常常在价值观、生活习惯、教育态度、学习适应观等方面表现出许多矛盾、不协调或对立性等。但来访者又常常希望自己的态度、行为、价值观得到社会的公正的评价、对待,如果心理咨询人员一味认可的话,将会使他们的一些不适应行为、欲求得到强化、巩固。因此,心理咨询人员必须保持自身的客观性,客观理智地评估当事人地情况,并作出恰当的反馈。

2.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德把亲子关系划为四种类型:(A)

A. 权威型、专制型、宽容型、放任型

B. 专家型、暴力型、民主型、冷漠形

C. 专家型、暴力型、宽容型、冷漠型

D. 溺爱型、严厉型、民主型、放任型

四种类型:(1)权威型,父母对子女实行高控制,反过来又能接受子女的意见和想法,最终以父母的权威控制为中心。(2)专制型,家长对孩子进行严格控制管理,力图使孩子的行为与家长的目标一致,不采纳孩子的任何意见和想法,也很少与孩子交流。(3)宽容型,父母对孩子宽松、宠爱,很少用权威或规则来管束孩子,经常运用说服、说理的方法教育孩子。(4)放任型,父母对子女的成长、教育不闻不问,无时间、无精力、也无能力教育孩子,与孩子之间很少沟通,感情冷漠,思想上产生了“隔阂”。结果这类孩子一般表现为多动,缺乏意志,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常成为问题儿童。

3.家庭心理咨询的形式一般可分为个别心理咨询和家庭系统治疗两种。(√)

4.亲子关系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互动性,即亲子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而向前发展的;二是阶段性,亲子之间的感情和关系的发展又是具有阶段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