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471能不能手机观看:广外新闻网 - 王守仁纵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1:19:57
王守仁纵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 文字:通讯员迟殿凤  | 图片:  | 编辑:邹国振 李一 | 点击:457 | 更新:2010-05-21 23:41 ]

  
  本网讯 5月20日下午,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我国知名外国语言文学家王守仁教授应邀为我校英语教育学院全体教师作题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精彩学术讲座。王守仁深入分析展望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历程和发展前景,并为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

王守仁谈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

  
  王守仁就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四项内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了分析介绍。2003年制定的大学英语改革内容包括大学英语要基于计算机和课堂教学,要听说领先,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加强自主性学习平台的建设四项内容,2007年发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了大学英语要“分类指导,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发展”。王守仁指出,从宏观层面来看,大学英语教学应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优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围绕大学英语的三个模块,即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来构建科学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可以开设综合基础课、提高课、语言与文化选修课等课程,做到必修与选修、输入与输出、语言与文化三方面的均衡。从微观层面,大学英语应该加强课程内涵的建设,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文化知识素养和学习策略,在教学方法上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建立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平台,充分体现大学英语“基于课堂和计算机”的教学方法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谈及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王守仁强调教师专业发展,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教学有机结合的重要性。他认为,大学英语课程的三大模块为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专业空间。王守仁指出,目前全国大学英语教师面临“三多三少”的现状,即“本科硕士多、博士少”,“技能训练多、专业知识少”,“信息来源多、出成果园地少”。针对这一现状,王守仁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大学英语中青年教师要努力提高学历层次,攻读专业相关博士学位,在博士阶段确定研究方向,奠定扎实的研究基础,提升研究能力,最大限度拓展个人专业发展空间。第二,大学英语教师应树立科研信心,广泛阅读中外期刊,掌握文章套路,克服畏难心理,注重文章质量,遵守基本行文规范,这样才有可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在申报科研项目时应详细了解申报指南,规范填写申报表格,坚持不懈,屡败屡报,增加申报成功的可能性。王守仁的精彩讲座引发了英语教育学院教师们的热烈讨论。


附:王守仁简介

  王守仁,江苏苏州人,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 2007年受聘为我校英语教育学院客座教授。

  王守仁早年赴英国伦敦大学留学,获博士学位。学成回国后,在南京大学任教,长期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史、当代英美小说、英语教育。 

  王守仁在英美文学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早在1990年,他撰写的英文学术专著《19世纪英国诗剧研究》由英国麦克米兰出版公司出版。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他主持和参加包括国家社科“九五”规划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在内的多项科研项目,出版了《性别·种族·文化》、《新编美国文学史》第四卷、《英国文学简史》等著作,主编《20世纪外国文学史》第二卷,与香港大学英文学院童庆生院长合作编辑英文版当代文学文化研究论丛《批评域》,发表论文100多篇,译著有英国作家哈代的小说《还乡》等。由他和刘海平教授共同主编的四卷本《新编美国文学史》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王守仁主持的教改课题两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编写高校英语专业教材10余部,其中《英国文学选读》、《20世纪英国文学史》分别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和“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他主讲的“英国文学”入选首批国家精品课程。

  王守仁关注中国英语教育,参加了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起草工作,主编《高校大学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还参与基础教育改革,主编课程标准教科书《牛津初中英语》和《牛津高中英语》。

  王守仁获国家教委和人事部授予的“在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称号(1991)、“江苏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称号(1998)、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03)、“南京申办2014年青奥会有功个人”荣誉称号(2010),两次入选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1998,2003),是中共江苏省第11次党代会代表(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