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68 ed2k:九把刀:我真是个幸运的混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00:55:39

九把刀:我真是个幸运的混蛋

2011.12.08 4911 南都周刊2011年度第48期 0条 推荐[14]

没有人相信,一名网络作家的电影处女作,竟然在票房上所向披靡,相继打败了《无间道2》、《色,戒》等票房旗手。当你还不太适应“九把刀”这个有点搞怪的网名时,他却偏偏带领一个“注定不成功”的团队取得了胜利。

 

特约记者_ 张菫宸 台北报道

九把刀,这个10年前从台湾网络社群窜出来的写手,至今已累积出版了60多本书。他连续14个月,每月出版1本新书,创作量惊人;和传统的作家完全不一样,他涉及的题材各式各样,不受拘束,什么都写,包括武侠、爱情、奇幻、恐怖和校园,并且都还卖得不错;甚至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还想拍电影,并且成功了。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在台湾大卖4.1亿新台币,上映短短11天(含口碑场),就拿下一亿七千万新台币的惊人票房,创下台湾影史上“最快破亿”的纪录,成为今年台湾电影最卖座第2名。在香港,《那些年》也进入香港影史上华语票房前10名,更打破保持该纪录长达八年的港片《无间道2》的首周末894万元票房,以及后来的《色,戒》首周末票房1141万元。

网络作家九把刀一跃成为了台湾亿万票房级的新锐导演。身兼该片监制人、素有“偶像剧教母”美名的柴智屏在评价这位电影业的新手时说,九把刀有“高超的说故事能力”,这就显示出他的成功并非一朝一夕的偶然。他的叙事有电影感,能唤起读者的视觉想象,这也被认为是他能顺利地成为一名成功导演的重要原因。

九把刀在博客上自称是“网络小说经典制造机”,而他的读者在描述九把刀的小说魅力时说,他的小说,总能让人在爆笑之余还可以深深地被感动、被启发,而电影也是如此。“这可不是一般作家可以做到的事情”,他们刻意如此强调。对此,影评人焦雄屏也不得不承认,“《那些年》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经验。”

让她们包容同龄男生的幼稚

就像每一个电影发烧友的心中总埋着一个电影梦一样,九把刀其实一直有一个梦想,期待有一天能拍电影,将自己的小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搬上大银幕,因为这个故事是他青春时期最难忘的一个记号。

《那些年》是九把刀自己的真实故事。剧中的男主角叫“柯景腾”,就是九把刀的本名。故事发生在1993年的彰化市精诚中学,剧中女主角“沈佳宜”是柯景腾的同班同学,她不仅长得漂亮,并且成绩好,用功读书看上去是她的唯一兴趣。柯景腾的一群好友,爱耍帅却老是情场失意的老曹,停止不了勃起所以叫勃起的勃起,想用搞笑制胜却总是失败的该边,还有肥胖界的夺爱高手阿和,这五个男孩为了“共同喜欢”的沈佳宜,不约而同地从精诚中学“国中部”直升高中部,继续未完成的恋爱战斗,也将故事从高中延伸到大学。最终,沈佳宜并没有和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结婚,而是选择了一个事业有成的、大她八岁的成熟男人。

和通常所见的小清新电影不同,九把刀在《那些年》中敢于拍出“细节的真实感”,让小清新中有荤味,男生们“打手枪”的场景就不止一两次地表现,柯景腾回到家后,喜欢赤身裸体、光着屁股在家里到处跑。台湾新闻局原以电影内容涉及未成年性行为的理由而判定为限制级电影,九把刀前往说明,强调这是一部真实呈现男孩长大对“性”探索的第一步,用卡通式的拍摄手法,是想呈现青春的必经过程,最终《那些年》才得以以辅导级电影之形式播映。

《那些年》中,1980年代学生电影的清新质地夹杂着年轻人中流行的Kuso气味,开放地表现了少年的率真。“九把刀拍出了从1960年代至1980年代年轻人酸甜苦辣的青春回忆”,柴智屏猜想这部电影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也许是许多观众把初恋情人的印象投射在剧中女主角陈研希饰演的“沈佳宜”身上。

沈佳宜是《那些年》中当之无愧的中心人物,也是九把刀想拍这部电影的关键原因。在挑选演员时,陈妍希完全符合九把刀当年梦中女神沈佳宜的形象,“跟沈佳宜一样有气质”,但九把刀为了保险起见,还暗中观察了她很久,趁自己的新居落成时,邀一群同事到家里聚餐,九把刀发现和她独处就会脸红心跳,送她下楼回家,还紧张到拿钥匙猛戳耳朵,初恋感觉都回来了!他当下决定:“女主角就是她了。”

不过九把刀认为,陈妍希私下的个性和电影里的沈佳宜有一点差距,“私下的陈妍希很容易大笑,或翻白眼嘟着嘴瞪人,是属于比较可爱天真型,尤其笑起来很没节制,常常拍着拍着就笑到停不下。”九把刀想要塑造出“骄傲”的特质,一种自视甚高的感觉,“这种骄傲感会让一个男生自惭形秽,但是唯一可以对抗这种骄傲的,就是武装自己的自信,装模作样,虚张声势。相对起来,骄傲不可爱,但是骄傲必须是建立在骄傲被攻破的前提下,一个带着傲气的女生,会卸下傲气,是因为善良。”九把刀曾告诉陈妍希,要她收敛甜美的笑,所以陈妍希有很多时间可以精准地从骄傲演起,直到骄傲消失。

九把刀希望这是一部拍给女生看的电影,她们看完后可以包容同年龄男生的幼稚,“男孩子没有什么情操,喜欢女孩子很容易被女孩子庸俗的美丽的外表所吸引”。而香港影评人列孚认为,有本事将女性观众吸引进入电影院的,票房基本上都会很好,九把刀恰好做到了这一点。

即便跌倒了,姿势也会很豪迈

作为一名网络写手,九把刀完全没有拍片经验,他找了两位年轻的执行导演来协助,一个负责演员训练和表演指导,一个负责镜头运动和分镜,整个剧组人员都非常年轻,平均年龄不超过38岁,九把刀在拍片现场和大家都成了好朋友,从不开口骂人,“导演最大,我都没生气了,哪个人敢不开心”。

整个团队没有大明星、大卡司,加上菜鸟导演与菜鸟工作人员,以及捉襟见肘的5千万元上下的制作费,并且他们连续被7位摄影师拒绝接案,一堆“不成功”的元素,简直是一个跌破的眼镜组合。

“从筹拍电影到拍摄完毕,很多人是不看好的,但我认为自己很幸运,因为就是这样才让我放手去做我想要的东西,包括起用毫无电影经验的柯震东当男主角,用热血去拍摄一个好的故事,才能成就一部好的电影。我不知道未来还会不会拍电影,但我可以说《那一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是我一定要给大家看的电影。”一向和“自大”、“臭屁”等形容词画上等号的九把刀,在拍片初期遇到了许多嘲笑的声浪,但他始终认为“拍电影就是要有一点疯狂才做得到”,“也许有一天,自己和这些老前辈拥有历练后会有同样的想法,但我就是想要试试看,如同漫画《海贼王》中任性又冲动的主角‘鲁夫’一样。”

从2005年小说畅销时,九把刀就开始把版税存起来,因为他觉得小说畅销最大的意义在于有钱可以把小说拍成电影。因此当电影开拍后,遇到投资方撤资1千万新台币的困境时,九把刀向制作人柴智屏表示电影缺的资金他全都扛下来,“我打算用这些年累积下来的版税去对付这一场冒险。”九把刀热血地说,“我买过车,也买了房,但从今以后我终于可以说,我买过最贵的东西,是梦想。”

就像埋首5年写小说,面对销量不佳的成绩,九把刀仍努力去完成。他认为,“说出来会被嘲笑的梦想,才有实践的价值。即使跌倒了,姿势也会很豪迈。”

当初一堆网友、电影圈人士,还有香港一位报馆老板都等着看九把刀的笑话,甚至预言电影票房不会超过2千万新台币,打赌若超过,将赠送九把刀报纸全版广告当做贺礼。没想到,九把刀却将情势大逆转。他信守诺言,在其旗下报纸上刊登全版的广告,祝贺九把刀的成功。面对这戏剧化的一切,九把刀不改搞笑本性地说,“我真是个幸运的混蛋!”

台湾资深记者兼影评人膝关节分析电影大卖的因素,包括九把刀原有的死忠书迷、电影口碑发酵、暑假档期吸引学生族群、外商电影公司协助安排戏院壮大气势、媒体操作和布局,皆有关联性的影响。电影引发的共鸣,是透过网友的“口碑行销”来互相传达,这是属于新一代年轻人的行销和沟通方式,已经和传统花大钱做宣传的时代有所区别。比如当电影预告片在Youtube上线时,短短6天就有40万人次点击,至今已超过200多万人次点击,连电影主题曲也达1200多万次点击,网友恶搞影片《那些年,一直追着我的女孩》一天也有3万人次点击。台湾谷歌搜寻输入《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多达400多万条信息。惊人的是,九把刀的部落格(博客的台湾译法)每日超过1万多人次造访,累积至今已有5千万多人次,培养出了大量忠实读者和影迷,《那些年》借由网友之间的口耳相传,终于缔造出了惊喜成绩。

九把刀对电影成绩相当感谢,但仍一点也不谦虚地表示:“电影是真的很好看。”在电影宣传期的演讲中,他的主题经常是一个非常励志的题目—“人生就是不停地战斗”,尽管他会在开场白中说:“我其实是一个非常不励志的人。”

南都周刊 VS九把刀

《那些年》的成功真相是“电影很好看”

我的名字没有价值

南都周刊:有想过为何电影票房会卖得那么好的原因吗?

九把刀:香港的票房自己也吓到,原本预估香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加起来总票房大概只有一亿新台币,不过这也是自己心中的感觉而已。但是香港大卖真是太好了,因为在台湾大卖时,大家会说拍出大家集体共同回忆,但这理由在香港不成立,例如电影歌曲《七匹狼》、《永远不回头》和《恋爱症候群》等,都不是香港人的回忆,再加上我们也不常在香港做宣传,所以网友针对电影的分析如集体记忆等,全都失效。也有人认为是通俗的爱情题材获得青睐,但仔细一看香港华语片前10名的电影,只有李安的《色,戒》算是爱情片,其他全都不是,爱情电影反而是弱势,所以真正的真相是“电影很好看!”(笑)

南都周刊:自己的小说被拿去改编成电影票房成绩不差,会觉得自己的作品有票房保证吗?

九把刀:今年我的作品《杀手欧阳盆栽》也被改编成电影,票房其实不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这就证明“九把刀”这个名字没有价值。因为从两部的票房和反应来说,卖得好或不好都跟九把刀无关,证明我的名字没有价值,从香港票房来看,观众不是因为“九把刀”三个字进戏院,我也不会因为观众为我进戏院而沾沾自喜,所以香港大卖我很开心,等于是将我在台湾所有的杂音都去除了,只有因为电影很好看,票房才会出来。而我的小说若被别人改编成电影,我只有一个忠告,就是“不要忠于原著”,重点是要好看,如果硬为了忠于原著,拍出烂片不是很可怕吗?

南都周刊:电影中一些恶搞好笑的桥段是自己想出来的吗?

九把刀:其实觉得自己很幸运,有种自己的幽默感可以被接受的小小喜悦,例如片中该边(蔡昌宪饰)有一些白痴无聊的魔术,都是我想出来的,因为这是我平常会做的低级下流的事,像曾经在KTV里唱歌时,跑进厕所含了一口水,回到包厢里用口水喷其他的朋友,想想真的很恶心,这种无聊幼稚就是我自己,没想到搬到大银幕可以取悦大部分的人,觉得很得意。所以真的认为自己超级狗屎运!

我最喜欢自己的就是自大

南都周刊:首次当导演有如此好的成绩,曾有人质疑过其实只是挂名导演,对此声浪有何看法?

九把刀:在拍电影前的一个会议,我向所有工作人员喊话,表示希望电影拍完有两个声音,一是九把刀是为了赚钱拍电影,二是电影不是九把刀拍的,我们朝着这两个目标前进。我的两个执行导演也都很年轻,没有电影长片的经验,但我希望他们可以把这部电影当做是他们的代表作,所以其中一个执行导演明年四月也要开拍他自己的长片了。

而且如果我是假的导演,现场那么多工作人员、演员,甚至是临时演员不都会发现吗?

南都周刊:现在对自己的定位,是导演还是作家?

九把刀:作家、偶尔拍电影的导演。老实说导演的功力没有编剧强,最擅长的还是说故事,拍电影只是因为快乐,但实际点说,拍电影的收入没有写书来得稳定,所以下部电影的计划大概也是要三年后。

南都周刊:没想要打铁趁热继续拍下部片吗?

九把刀:是有许多人来谈合作,不过还是需要一段时间,虽然也希望下部片可以赢《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但明白是不太可能,因为电影有种神迹难以超越,在拍片时心中的那种单纯的心境永远都不会再有,一辈子都办不到,而且也会容易受这部片票房大胜利的法则影响,所以才希望两三年后可以不在乎胜利法则,从新的心情和心境再拍另一部片。

南都周刊:老是说自己臭屁,拍电影后又嚷着要谦虚,为什么?

九把刀:其实“谦虚”有点扭曲我的人格,我唯一的缺点只有自大,人还是要有点缺点,不然就变成圣人,所以谦虚让我有点别扭,例如写书是我自己从头到尾写的,交给任何一家出版社都能大卖,但电影不能只归功给自己,是大家一起完成的,是所有人挺我的。所以我决定在电影部分谦虚即可,其他部分还是要做我自己。

而且我最喜欢自己的就是自大,让我比较不会不好意思,遇到低潮时还可以自我激励,厚着脸皮也要撑下去,怕丢脸,讲大话时有种神气的感觉,真的很喜欢说到做到的那个我,也许不会十全十美,但一定会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