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吉雏空姐 影音先锋:对我局勘测施工业现状及发展的调查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5:47:34
工 勘 处(彭俊杰)
最近,为了检查各单位在全局勘测施工业会议后,对“抓机遇、保增长、调结构、强基础,全面完成省局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发展目标”的贯彻落实情况,对部分地勘单位上半年勘测施工业情况进行了调研和督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现将上半年的生产经营情况、主要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的生产经营情况
上半年新签订各类合同1357个,合同总额8.05亿元(含上年结转),较上年同期净增1.17亿元,增长17%,其中,50万元以上合同121个;完成产值4.53亿元,较上年同期净增7443万元,增长20%;实现结算收入3.19亿元,为年计划7.5亿元的43%,比上年同期净增5548万元,同比增长21%,在16个勘测施工单位中,总收入呈增长趋势的有11个单位,增幅面达73%。据不完全统计,各单位上交管理费达654万元,同比增长8%;上交各项规费483万元,提取设备拆旧费1004万元,实现税前利润728万元;累计收回工程款2.85亿元,收现率达85%,工程应收款余额8943万元。从业职工达1789人。(附表)
二、主要特点及原因
分析上半年勘测施工工作,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形成了共识。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局勘测施工业存在市场范围收缩,竞争压力增大,效益可能下降等不利因素和困难。通过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大家充分认识到勘测施工业机遇大于挑战。特别是中央实施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抵御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提出了两年投资总量达4万亿元的计划。我省也在实施“一化三基”工程,固定资产投资预计达9000亿元以上,对我们勘测施工业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特别是3月26—27日,省局在浏阳召开了全局勘测施工会议,提出了“抓机遇、保增长、调结构、强基础,全面完成省局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发展目标”的指导思想,与会代表纷纷表示,要立足本省、面向全国,努力挤进国家重点项目、重点工程,要用一年的时间,赚三年的钱,用五年的速度达到10年的发展水平。
(二)“调整结构凸显优势”形成了特色。
各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加快了勘测施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工程勘察、测绘测量、基础施工、工民建筑、地灾防治、基坑支护、土地整理、岩芯钻探、盐井施工、尾矿库(坝)治理、隧道施工、基桩检测和地下管线探测等传统产业和特色施工仍然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特别是各单位抓住国家大批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民用机场(简称铁、公、机)建设项目开工的市场机遇,调整市场结构,主攻线路勘察,仅沪昆高速铁路,我局就有省工程勘察院、省勘测设计院、省地质工程勘察院、省建设工程勘察院、省湘南工程勘察院、省湘西工程勘察院、省城乡建设勘测院、省水工环工程地质勘察院、永州工程地质勘察院、常德工程勘察院、益阳工程勘察院等11个单位承揽了江西新余至湖南新晃一线22万米近5000万元的勘察工作量。在全局上半年结算收入3.19亿元中,基础施工0.498亿元,同比下降41%;工程勘察1.083亿元,同比增长71%;测绘测量0.5079亿元,同比增长55%;土地整理1229万元,地灾防治2349万元,岩芯钻探852万元,公路隧道1322万元,房屋建筑2544万元,其他2702万元。全局的勘测施工产业内部结构更加优化。
(三)“面向全国开拓市场”见到了成效。
近几年,无论是经营总量,还是经济效益,在全局勘测施工领域做得好的如省工程勘察院、省城乡建设勘测院、省地质工程勘察院、省测绘院、省湘南工程勘察院等单位,他们的成功经验有一个共性:凡是走出本地区,面向全国承接业务的单位,经营规模迅速得到扩张。而长期将业务范围囿于本地区的其他企业没有长足的发展。今年,各单位充分认识到要立足本省,面向全国,以市场开拓为主线,依托中铁、中建、中交等国家特大型企业打入国际市场,要重点依靠中铁一、二、三、四设计院以及省交通和市政设计部门,主攻铁路、公路和城市交通建设的勘察和测绘等业务。省建设工程勘察院今年主动出击铁三院,承接了沪昆高铁怀化市郊1000多万元的勘察合同;湘西工程勘察院今年第一次走出吉首地区,承接了沪昆高速铁路新晃段2万米的勘察工作;常德工程勘察院也第一次与铁三院合作,承接了沪昆高铁湘乡段近5000米的勘察工作,该院还与中交一院达成了勘察合作协议,此外,还有永州工程地质勘察院、益阳工程勘察院今年也与中铁三院和四院建立了合作意向,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业务基础。
(四)“强化管理注重创新”确保了效益。
上半年各单位根据自身特点与实际情况,除进一步加强了资质与资信、质量与技术、资金与资产、安全与生产、人才与企业文化的建设与管理外,特别注意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调整经营管理模式,各单位没有局限于已有的相对固定的经营管理模式,而是根据市场需求和单位自身处在的发展阶段,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方式和生产方式,407、416队调整和完善了成建制工程处(或项目部)的管理模式,加大了队管项目的力度,整合队上人、财、物、技等资源优势,进入重点工程,承接大项目,做大做强,形成品牌效应。省建设工程勘察院春节前承担了怀黔公路桥梁勘察项目,工作量为2000米水下钻探,合同工期2个月,合同签订后,怀化市政府又要求缩短一个月。面对当地政府的高要求,他们立下“军令状”,立即行动,正月初六就组织20台钻机进行突击,最终29天就完成了任务,受到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赞扬。单位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前年407队在沅陵官庄矿区施工时,因将钻探任务承包给工程处,工程处又将任务分包给钻机个体户,层层剥皮,管理粗放,致使施工进度慢、取芯质量不高,经常受到甲方的批评。去年队上组织了四台钻机施工,并将部分钻探任务委托兄弟单位施工,仅官庄矿区去年就完成了1.7万米的钻探工作量,为队上形成了600—700万元的利润。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去年才成立的铁路分院是一个只有40多人的队直管单位,上半年就完成11个共1053万元的勘察项目,目前还有4个项目共1100万元的项目等待去完成。
2、调整激励机制。多数单位注重调整好队与院(公司)的经济利益关系,明确二者的责、权、利,做到分配向经营管理精英、生产技术骨干倾斜。通过职代会明确院(公司)向队承担义务的目标,完成任务后的利润留给院(公司),作今后的发展资金或以丰补歉,给院(公司)留下了发展的空间和余地,也充分地调动了经营者开拓市场、加快发展的主观能动性。省城乡建设勘测院只有30多人,在谭雄卫院长的带领下,只用了短短的3年时间,经营总量就由96年的300多万元,发展到去年的1700多万元,今年上半年同时承担了贵阳至广州、太原枢纽西南环线、晋中南通道、昆明枢纽、长昆高铁、朔州至准格尔铁路勘察等项目,完成产值达1435万元,职工去年年均收入达6万元以上。省工程勘察院充分依靠本单位职工及周边地区的大批小型钻机,将勘察项目的劳务施工分包给有实力的合作单位与个人,自己只从事项目的技术管理和经营运作,降低了经营风险,减轻了生产施工管理难度。刘新建副院长带领全院职工上半年就完成了16万米的工程勘察任务,完成产值达3000多万元,该院在队上的帐户的资金达到1000多万元,职工年均收入在7—8万元。
3、创新设备投入方式。省测绘院将职工自购的测量和交通运输工具采取“私有公用”形式,缓解了单位的投入压力,职工除工资收入之外又有了资产性收入。408队一直鼓励职工自购设备承担本单位的劳务施工,项目经理张跃彩自筹60多万元购置了2 台套1200米钻机,在贵州等地从事岩芯钻探施工,每年要完成7000—8000米的施工任务,除按时完成队上每年30—40万元管理费上交之外,自己经济实力有了明显提高,昔日的全国劳模,如今双成为先富起来的职工楷模。
4、创新用人用工机制。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各单位在用人用工上都存在着短缺的矛盾。为了化解矛盾,各单位都采取了更加灵活的用人用工方式。除加强对在职工员的培训外,主要采取新招收大专院校的毕业生,返聘本单位的退休技术人员和社会上的专业人员。遇到特殊情况采取项目临时聘用的方式,仅这次沪昆高铁勘察,全局11个单位就在职业技术学院聘用了91名学生,采取集中技术培训,统一购买保险和发放生活补贴等临时聘用办法,一方面缓解了野外一线生产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的紧张局面,另一方面也使勘测施工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
全局勘测施工业发展能有这种又好又快的局面,既是局党组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局从事该行业广大职工共同努力、艰苦奋斗的结果。还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是分不开的。
一是市场的拓宽。这几年各单位无论是专业服务领域,还是施工分布区域都比以往更加宽广。工程勘察重点围绕各地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水利水电勘察等领域,参与了武广等全国数十条线路和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工程的勘察,参与了三峡库区、四川地震灾区等重大地质灾害工程项目的调查评估以及灾害治理;工程物探延伸到了广东、福建、重庆、上海等地;盐井施工市场巩固了本省及河南、广东、云南等地市场;测量测绘更是遍及全国各地,走出了国门。今年九月即可完工的长沙引水隧道工程和世界最大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都有我局职工的一份汗水和功绩。
二是资质的提升。这几年,通过整合,各单位拥有资质的等级得到提升。全局形成了3个综合甲级、9个专业甲级、5个乙级等17个工程勘察资质和房建总承包一级、公路工程总包二级、水利水电工程总包二级、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三级、隧道工程和基础工程多个专业一级施工资质;测量测绘甲、乙级资质多个;地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评估等多个甲、乙级资质,全局各级各类勘测施工资质达137个。在区域分布上,全省除益阳地区还没有勘察甲级资质外,其余地区都有甲级勘察资质。资质的提升,为全局各单位进入全国中铁、中交各设计勘察院,打入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创造了不可替代的合作条件。
三是装备的更新。近两年,省局利用国家和省财政加大对重大地质找矿装备的扶持政策,通过政府采购和局本级自有资金向勘测施工产业投入千余万元,先后购置了大地电磁观测系统、双频GPS接收机(RTK)、YDX—3L全液压动力头钻机和XY—6B大型深孔岩芯钻机等专用设备,用于各单位装备的更新改造。同时各单位也加大了装备投入,仅407队和408队就分别购置了3至4台套塔机一体钻机;417队已拥有1000—2000米的盐井钻机4台套;测绘院在用的全站仪达118台套、GPS35台套。通过装备的更新提高了单位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去年408队将新购置的XY—6B大型深孔岩芯钻机投入郴州王家坊矿区成功地完成了一个1708.3米的钻孔,刷新了我、省地质找矿岩芯钻探的最深记录,成为三湘第一深孔,目前他们正在该矿区施工第二个深孔,施工进展顺利,受到了国土资源厅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赞誉。
四是机制的转换。机制转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各单位没有局限于过去相对固定的经营管理模式,而是根据市场变化和单位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方式和生产方式。如408队和407队深感成建制的工程处(项目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处在一种小富即安、求稳不求大的状态,队上也因力量分散,无法集中资源把产业做大做强。这两年,积极调整发展思路,一方面保留了一批业绩好的工程处,另一方面加大了队直管项目的力度,效果十分明显。416队将原来的委托承包形式引导到风险责任承包上来,试行一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去年结算收入达到1.06亿元,比前年增长67%。②允许职工自购设备承担本单位项目的劳务施工,鼓励职工独资、合股、参股投资项目施工,这方面405、407、408、416、417、418、测绘院等单位走在前面,取得了成效。
五是人才的重视。这几年,省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人员公开招聘工作,引进各类技术人才近千人,全局勘测施工人才短缺局面得到缓解。目前,全局拥有注册岩土工程师54名、注册一级建造师43名、二级建造师132名,注册造价师18名、注册监理工程师26名、注册测绘工程师3名;对外聘用注册结构工程师3名、注册建筑师1名。各单位为了将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在住房、收入、晋升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奖励政策和倾斜政策。全局上下形成了尊重知识人才、尊重创造,企业为人才服务,人才为企业创造业绩的良好氛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回顾我局的勘测施工产业,纵向比,自身取得了快速发展与长足进步,横向比,与沿海发达省份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发展失衡。
1、发展速度上有差异,近两年,全局的平均增长速度都在39%以上,高于、全局平均增长率的有405、413、416、418、地调院、测绘院等单位,负增长的有414、湘南院等单位。今年上半年,全局平均增长达21%,但仍有5 个单位出现负增长,其中403队同比下降42%。
2、经营规模上的差异,以去年财务决算数据看,经营总额过亿元的单位2个,有402、416,经营总额过8000万元的只有418队一家,经营总额过5000—8000万元的只有测绘院一家,经营总额过3000—5000万元的只有408队一家,多数单位经营额在1700—3000万元之间,但仍有409、湘南院在1000万元以下。
3、产业结构上的差异。以工程勘察为例,同是综合甲级的三个重组单位,402队2007年和2008年的勘察收入为 2176.3万元和3631.1万元,增长67%;416队2007年与2008年的勘察收入分别是2428.8万元与6423.6万元,增长164%;418队2007年和2008年的勘察收入为 2047.2万元和2852.8万元,增长39%。全局11个综合甲级、专业甲级的勘察收入对比如下表:
单  位
资质等级
工程勘察收入   (万元)
2009年1-6月
(万元)
2007年
2008年
增长率%
402
综合甲级
2176.3
3631.1
67
1518
416(2个)
综甲、专甲
2428.8
6423.6
164
2122
418
综合甲级
2047.2
2852.8
39
2340
405
专业甲级
1059.1
1036.1
-2
917
407
专业甲级
784.2
789
1
590
408
专业甲级
2345.14
1912.03
-18
1124
409
专业甲级
250.4
401.5
60
199
413
专业甲级
388
368.9
-5
291
417
专业甲级
1466.2
797.2
-46
671
物勘院
专业甲级
1233.6
1122.8
-9
465
地调院
专业甲级
466.3
940.1
102
194
测量测绘全局拥有专业测绘甲级资质的单位8个,其收入情况如下表:
单  位
资质等级
测绘测量收入   (万元)
2009年1-6月
(万元)
2007年
2008年
增长率%
402
甲级
245.2
440.4
8
440
416(2个)
甲级
657.4
1762.6
168
1131
417
甲级
57
42.7
-25
43
418
甲级
678
1095.7
62
1108
物勘院
甲级
543.7
974.7
79
342
地调院
甲级
429.7
427
测绘院
甲级
3083.9
5183.8
68
1368
4、管理水平上的差异。管理水平的高低一般体现在生产经营的日常运行之中,但最终反映在经济的运行质量、对单位的贡献以及职工个人收入的提高上。全局好的勘测施工企业每年为队上上交管理费数百万元,省工程勘察院去年上交队近500万元,从业职工人均收入6—7万元;而有的勘测施工每年为队上上交管理费仅几十万元(如常德工程勘察院和永州工程地质勘察院),职工收入年均只有2万多元 。
(二)体制不顺。
地勘单位与企业之间事企不分的矛盾日渐凸显,主要表现在法律、资产和利益关系不清,市场准入有障碍,责任主体不明确,企业发展无后劲,分配差距难拉开,人才待遇难提高。特别是人、财、物的所有权全部在事业单位(即队上),企业长期空壳运转。
(三)观念滞后。主要表现在:
1、缺乏长远规划。对勘测施工业仍停留在对外创收、安置人员、减轻队上压力的低层次的思考上,而没有把它作为一种真正的产业来规划。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413、414、湘南院等单位。
2、缺乏走出的胆识。多年来只把目光盯在本地,如403、405、409等单位,满足于做“山寨王”和“地头蛇”,不敢到外面去闯,做过江入海的“蛟龙”。
3、缺乏融入地方经济的本领。由于缺乏大地质观念,与地方政府交流沟通不多,在环境地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等方面储备的知识和技术不足,为地方政府的决策提供支撑依据显得乏力,地位不高,作用发挥不够。
(四)人才紧缺。
尽管每年各单位都从大专院校招聘不少毕业生,但随着产业的发展和需求,各类注册人员等高尖端和专门人才仍然十分紧缺。特别是省城乡建设勘测院、永州工程地质勘察院、常德工程勘察院、益阳工程勘察院等单位,还没有一名属于自己单位的勘察单位必配的注册岩土工程师,连起码的“保资质”都是一个问题。
(五)投入不足。
由于省局对局队事权进行了改革,权力下放,决策下移,责任也随机落在了地勘单位,这无疑是有利于地勘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部分地勘单位只注重短期效益,不注重对企业在人才、科技、装备上的投入,长此下去,企业综合实力下降,发展无后劲。
四、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建议如下:
(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要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这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各单位不仅经营规模要做大,而且要以此为契机,努力调整好产业结构和人才队伍结构,要在发展中创新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增强企业的动力和活力,要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二)做实企业,创新体制。
首先要做实企业,即按《企业法》和市场准入规则,把全局所有的勘测施工企业先做实,即将对原来事业体制下的人、财、物等关系,按正常的法律程序和有关政策,纳入企业名下。其次,理顺队与公司(院)的关系。允许各单位试行事企分体运行。地勘单位均以公司(院)的出资人(投资人)身份,行使监督和分享经营成果,使各公司(院)真正成为独立承担经营风险和法律责任的企业主体。再次,要明确各单位分管勘测施工的领导,必须带队伍、揽业务、管项目,落实责权利,不宜采用象政府机关一样分管一片(或一线)的形式,忙忙碌碌浮在上面。
(三)继续整合,做大做强。
前二年,省局对长沙、株洲、娄底三地区同城的地勘单位重组,整合了资源,这是做实做强骨干勘测施工企业、构建新的产业格局的重大战略举措。从二年的运行情况看,队伍运行平稳,优势得到了互补,三家单位的发展速度、发展规模都有一个飞跃。我局尚有衡阳、郴州、常德等三地同城的地勘单位,以今后的发展来分析,资源重组是目前短期集中资源、解决力量分散、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综合实力做实做强做出品牌的较快、较好途径,也是一条前途光明之道。
(四)加大投入,重点扶持。
对财政预算体制改革后,地勘费的分配,即兼顾了公平,又解决了稳定。但在对各地勘单位产业经济的重点扶持上显得调控不力,无形之中对全局勘测施工业发展带来的活力不够,主要表现在局、队二级的投入减少,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建议局、队仍然要加大投入,主要是在人才建设、高端设备、资质建设方面的投入。如土工试验设备方面,全局仍有414、417、405、湘南院等四个单位还没有进行专项投入,在每年的政府采购方面,应将大地质观念纳入制定采购计划之列,不宜只局限于地质找矿,而奕将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等需要应用的技术装备也重点考虑。
(五)下放权力,实行企业聘用制。
这几年,省局采用事业编制录用了千余名大专院校毕业生,为缓解人才短缺矛盾起了关键作用。各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压力仍然很大,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产业在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上急增;二是受事业编制和待遇的影响,一些急需的注册人员、高级专业技术等专门人才引不进来,甚至企业多年培养的人才都留不住。因此,建议省局改革进人的办法,中止各单位以事业编制进人,全部采取以企业机制、自主决定进什么样的人。省局只在进人的总体标准上把关。在职称评定上,可采用事业和企业双重身份聘用,以解决用人单位的人员与企业身份不符造成市场中招投标出现的矛盾。此外,省局还可与高校联合办班,有计划地对在用的中、低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轮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二OO九年七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