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yd 912女主是谁:初识张爱萍 陈锐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7:31:35
初识张爱萍 陈锐霆

    张爱萍将军是我最敬佩的我军领导人之一。我与爱萍将军从1941年相识,到2003年他离开我们,整整62年。在这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爱萍将军既是我的领导、我的老师,也是我的朋友。我尊重他、敬佩他,他是我做人的楷模。我们之间也由此结下了亦师、亦友的深厚的革命情谊。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国民党以30万大军的重兵向江北的新四军发起进攻,妄图把新四军、八路军驱逐到黄河以北,借日军这刀杀人。那时我是中国共产党秘密党员,任国民党九十二军一四二师四二五团团长,担任向新四军彭雪枫部进攻的前锋之一。在这危急时刻,我决心发动反内战起义。经请示中共中央同意后,我于1941年4月19日举行起义,率千余人越过津浦铁路日军封锁线,到达皖东北我党控制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郑集。我回到了党的怀抱,心怀十分激动!迎接起义部队的就是那个地区党的最高负责人、新四军三师九旅旅长张爱萍同志。他受四师师长彭雪枫同志委托,接待并领导起义部队。我们彼此相互敬礼之后,紧紧拥抱。他询问有关情况后,宴请了起义部队校以上军官,并决定第二天举行欢迎大会。

  欢迎会之后,爱萍同志又告诉我,部队还需大力地巩固,过去可靠的人,形势变了,可能变得不可靠,应加以警惕,要赶快将部队带到半城旅部附近。但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了起义部队哗变,致使功败垂成,起义部队三名校官、三名警卫人员和四师派来的电台队长、政工人员共11人惨遭杀害,我也身负重伤。爱萍同志迅即对我慰问,并派人千方百计到敌占区城市买药,挽救了我的生命。

关心爱护凝真情

  1944年9月,彭雪枫同志不幸牺牲后,张爱萍接任新四军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我被任命为该师副参谋长,但未和爱萍同志见面,就被调到新四军军部工作。1952年,我被调北京,到军委炮兵工作。1955年,爱萍同志调任总参副总参谋长,后以兼国防科委主任。我在炮兵分管常规武器科研和地地导弹部队工作,都是在他直接领导下。1964年5月,我陪同他勘察定点第一个地地导弹作战基地。在各个勘察点上,他充分发扬民主,听取大家意见,最后拍板定下。在勘察中心组会议上,他作了许多重要指示。我们是遵循他的指示,修建各个作战基地的。爱萍同志为组建地地导弹部队和修建作战基地,倾注了大量心血。

  爱萍同志对工作严格要求,对干部特别关心爱护。有一次,我们去连云港试验守岛炮,假日到附近的云台山参观。上山时乘吉普车,然后从后山徒步返回驻地。因后山陡峭而且无路,下山时无法停步,一路几乎都在小跑。到山下后,我几乎瘫痪不能行动。而一起下来的爱萍同志爬山状态良好,他亲自照料我返回驻地,并安排当地驻军医生和按摩师给我治疗。

  1974年夏天,爱萍同志因腿伤到福州请中医治疗疗效好。他知我有颈椎病,就亲自写信让我也到福州治疗。他那时腿伤还没痊愈,仍这样关心爱护干部,真是令人难忘!

  我离休后,爱萍同志对我的关心、爱护、休贴有加。90年代初,我去看望他,他发现我的手杖不合适,就对我说:“你的手杖又短又细,你个子高使不上劲,我现在坐轮椅不用手杖了,我的手杖是藤子的,弹性好,送给你吧。”这根伴随他渡过漫长岁月的手杖,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它记载着我们革命同志的深情厚谊。还有一次,他亲自打电话,要我到他家品尝从四川达县家乡送来的农产品,我同他一家人和他的胞弟张灿明同志一道饱食了农产品美餐。我虽不是他的亲人,但如亲人一样。

  爱萍同志离休后出了不少书,对我多有馈赠。我为答谢他,曾写了一首未发出的答谢诗:

                       答谢爱萍、又兰同志赠书。

  二老离休后,文思大发扬。诗成神剑集,书法龙蛇章。

  伉俪皆高手,难分低与昂。有时互相代,不辨李和张。

  军事出文集,影集放光芒。盛世倡文化,高歌寿而康。

  爱萍同志的为人做事,品德、作风长处很多。我认为,在三个方面尤为显著,更具特色:

其一,爱萍同志关心爱护部属,爱惜人才,善于团结人,是贯穿一生的。

  他早在中央苏区肃反AB团扩大化时,就不顾个人安危,竭力保护过两位干部。一位是胡耀邦同志,也就是后来党的总书记;一位是谭启龙同志,以后为省委第一书记。

  爱萍同志“文革”后恢复了工作,对曾在“文革”中违心批判过他的部属,仍继续重用。他考虑的是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从不计较个人的恩怨得失。在他带领搞“两弹一星”时,他尊重人才,团结了许多科学家,有的成为他的知心朋友,从而使我国的国防科技尖端技术快速发展,并在他的领导指挥下,成功地完成了“两弹一星”高难度技术工作。

  其二,坚持严格治军,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亲自示范。

  爱萍同志的领导表率作用,优良风范,在新四军三师九旅治军效果最为显著。九旅各团没有红军部队的基础,而是由苏皖北部原地主武装组建的。爱萍同志任旅长,严于治军,指挥战斗屡战屡胜,巩固和扩大了皖东北抗日民主根据地。1942年,少奇同志在华中局扩大会议上,就让爱萍同志介绍九旅由当地游击队发展为新四军主力部队的经验。

  我清晰地记得60年前爱萍同志自己处罚自己的事。1942年11月,根据情报,日军要对苏北大“扫荡”,新四军军部已决定转移淮南。行前,陈毅军长要到三师视察,我和几位参谋一同前往。第二天一大早,三师进行大会操,我和几位参谋一同到场观看。只见会操部队穿着一色的新棉军装,整整齐齐地列队站立,十分威武。时任三师副师长的张爱萍同志是大会操总指挥,因黄克诚师长找他有事相商,以致迟到了几分钟。只见他跑步来到操场,会操的值班指挥员向会操部队喊“立正”口令,并向他行军礼报告后,他即命令会操开始。会操结束,他一一作了讲评。之后,他郑重地高声讲:“新四军第三师副师长张爱萍会操迟到四分钟,现自罚十分钟。”讲毕,他就以规范的军人姿态、标准的立正姿势站在那里。我和几位到场的参谋也一同立正站立,全场庄严肃穆。这就是“其身正,不令而行。”他对部下的要求也特别严格,而总是把自己摆到与部下、官兵同等的地位,要求下面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有功则赏,有过则罚,赏罚分明。

  其三,爱萍九秩不忘根。

  爱萍同志90岁生日时,把他的《九秩自况诗》写成条幅赠我:

  此身九秩不忘根,

  矢志追索向阳春。

  千山万水等闲过,

  喜看今朝越昆仑。

  锐霆老友雅正

  张爱萍1999年12月25日

  我也奉和一首,因不成熟,屡有改动,也未及时呈送。题为和张公《九秩自况诗》:

  张公离休不忘根,

  国有疑难仍直陈。

  自视丰功革命责,

  耄耋犹访南街村。

                                      陈锐霆
   爱萍同志离休后,仍然非常关心党、国家和军队的大事,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热心参与开拓老年事业和关心下一代工作。他撰写了大量回忆文章,出版了诗词、书法、摄影选集,著有《神剑之歌》、《张爱萍军事文选》等,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1994年3月8日,李又兰同志阅报得知河南省出了个共产主义小社区——南街村。此村在以党委书记王宏斌为首的一班人带领下,创造出一个家家富裕、人人愉悦、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文明村庄。张爱萍同志连连称赞。为了弄清对这个村的报道是否属实,他打电话请人前去考察。几天后,去考察的同志回来了,说这个文明村的实际情况比报纸报道的还要生动感人,还给他一部记录南街村面貌的纪实电视片。张爱萍同志看到电视片中的南街村楼房鳞次栉比,工厂马达轰鸣,村子内外绿树鲜花,晚上霓虹灯五彩缤纷;村里的干部群众一直坚持学习毛主席著作,大唱革命歌曲,大学雷锋,大干社会主义。张爱萍同志感动了!他给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写信,推荐播放南街村的纪实片,报道南街村的感人事迹。1994年9月10日,张爱萍偕夫人李又兰,不顾年迈体弱,亲临南街村。当时已八十多岁的爱萍同志,不顾疲惫,整整参观了一个下午没停步,感到满心欣慰和愉悦。他和夫人愉快地接受了“南街村荣誉村民”的证书。他高兴地说:“我们深为是南街村荣誉村民而感到光荣!”

深情长在正气永存

  爱萍同志2001年不幸身患重病。我多次去看望他,都因病情不允许未能见面,甚感遗憾。幸而,2002年秋,我在301医院检查身体,和在那里照顾爱萍同志的李又兰同志住一个病区,她将爱萍同志的病情告诉我,我将我以前答谢和奉和爱萍同志的几首不像样和没有给他看过的诗,写成大字请又兰同志带给爱萍同志看,希望能逗他病中一笑。后来又兰同志说,爱萍同志看了我的诗很高兴。这就稍减了我不能与他见面的痛苦。

  不想,时隔不到1年,爱萍同志就永远离开了我们。对他最后的送别大会,我因身体状况不能参加,于当日上午赶到爱萍同志住处,在他长子陪同下向他的遗像行了最后一次敬礼。

  见到爱萍同志的家仍是过去住的陈旧平房,他的艰苦作风令人起敬!爱萍同志身具党的许多优良作风。他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我国我党我军优秀的高级干部。他是一位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为共产党事业奋斗终生的无产阶级伟大战士。他在长达78年的革命生涯中,无论是在战争年代的生死关头,还是身处逆境时,他始终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在大是大非面前,他敢于坚持真理,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大家都佩服他有胆、有识、有才能。

  爱萍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学习的一生,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为我国的国防科技、国防工业,为国防现代化建立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他的崇高品德和革命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8801注:抗战时期国民党第九十二军军长是李仙洲;解放战争时期陈锐霆担任华东野战军特纵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