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生早苗下载 ed2k:名人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58:14
 
    1、陈毅练字:
     陈毅小时候学习很刻苦。他给自己立了个规矩,每天练大字100个,小 字200个。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买纸。陈毅就用米汤在草纸上写字。写了干,干了再写,一张草纸可以反复用许多次。
陈毅刻苦练字,没多久,在班里的一次写字比赛中得了第一名。
    同学们问他练字有什么诀窍时,他在草纸上写了个“一”字。大家不明白他的意思,他笑了笑说:“练字就要从‘一’练起。
    老师说,写好汉字离不开横、竖两个一,一横一竖练好了,练其他的字就有基础了。练字也要一笔一画的练,一点也马虎不得。”
   (陈毅是一位革命家,也是一位诗人,曾担任过上海市市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1972年逝世。) 
   
2、 欧阳修过关:
    欧阳修少年时家里很穷。为了谋生,他经常到处奔走。
    有一天傍晚,他匆匆来到一座城下,只见城门已经关闭,城头上有一个老兵在把守。
    他拱手向老兵施礼:“烦请老伯开门,放学生进城。”
    老兵问:“城下何人?何故此时进城?”
    欧阳修答道:“读书人远道而来,进城求宿。”
    老兵听说是书生,正想下城开门,又怕来人假冒读书人,骗开城门,灵机一动说:“既然是读书人,一定会对对子,我出上联你对下联。”
    欧阳修连连说:“好,好!”
    老兵念道:“开关早,关关迟,放书生过关。”
    欧阳修紧接着说:“出对子容易,对对子难啊,请老伯先对吧。”
    老兵脸一沉:“岂有此理,是我考你,还是你考我?看来你不想过关罗!”
    欧阳修忙笑着说:“老伯莫生气,学生刚才已对了。”
    老兵一想,恍然大悟,立即开了城门。
    (欧阳修是北宋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 
    
3、鲁迅猜谜:
    夏夜,星斗满天。大桂树下,奶奶摇着芭蕉扇,给小鲁迅猜谜语。
    鲁迅小时候很爱玩猜谜游戏。每次到乡下外婆家,他总要和小伙伴们一起猜谜语。
    “你猜,”一个最大的孩子说:“白篷船,红划楫,摇到对岸歇一歇。点心吃一点,戏文唱一出。”
那是什么呢?小女孩猜不出,光头男孩也猜不出。
    “鹅。”鲁迅猜中了。
   (鲁迅,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1936年去世。)
    回忆《陈毅练字》、《欧阳修过关》、《鲁迅猜谜》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陈毅练字有什么诀窍?
    2、欧阳修对的上下联各是什么?
    3、鲁迅根据什么猜中了谜语?

 

4、爱因斯坦的故事:自己是自己的镜子

-  爱因斯坦16岁那年,由于整日同一群调皮贪玩的孩子在一起,致使自己几门功课不及格。一个周末的早上,爱因斯坦正拿着钓鱼竿准备和那群孩子一起去钓鱼。这时,父亲拦住了他,心平气和地对他说:“爱因斯坦,你整日贪玩且功课不及格,我和你的母亲很为你的前途担忧。”

  “有什么可担忧的,杰克和罗伯特他们也没及格,不照样去钓鱼吗?”

  “孩子,话可不能这样说。”父亲充满关爱地望着爱因斯坦说,“在我们故乡流传着这样一个寓言,我希望你能认真地听一听。”

  “说有两只猫在屋顶上玩耍。一不小心,一只猫抱着另一只猫掉到了烟囱(cōng)里。”

  “当两只猫从烟囱里爬出来时,一只猫的脸上沾满了烟黑,而另一只猫的脸上却干干净净。干净的猫看见满脸黑灰的猫,以为自己的脸也又脏又丑,便快步跑到河边洗了脸。而黑脸猫看见干净的猫,以为自己的脸也是干净的,就大摇大摆地到街上闲逛去了。结果,吓得其他的猫都四下躲避,以为见到了妖怪。”

  “爱因斯坦,谁也不能成为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自己的镜子,天才也许会照成傻瓜。”

  爱因斯坦听后,羞愧地放下鱼竿,回到了自己的小屋里。

    从此,爱因斯坦时常用自己作为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了他人生的璀璨光芒。


5、包拯审牛案
   北宋名臣包拯(公元999—1062 年)在天长县刚任县令时曾审过两桩牛案。
     那是春耕时节,东村农民王某和张某一天在田里同耕,休息时坐在田岸边闲聊,让两头牛在坡上吃草。一会儿,两头牛抵起角来,王某和张某没当一回事,竟在一边看热闹,谁知道王某的牛把张某的牛抵死了。这下两个好朋友翻了脸,张某告到县衙门,要王某赔牛。那时包公还没上任,前任白县令审案时想:判赔,王某吃亏;判不赔,张某吃亏。左思右想,没法把案子判得公平合理,只得把两人收在监里。
     第二天,包公上任,听说有两个农民在监里骂人,提出来一审,知道事情的原因,就笑哈哈地对他们说:“你们本是一对好朋友,只是漫不经心使牛抵角死亡,以致朋友反目成仇人,这实在是不应该的。今天本官劝你们言归于好。”说罢,提笔写了四行字:
                             二牛抵角,
                             不死即活;
                             活牛同耕,
                             死牛同剥。
     两个农民听完判决,都说这样公平合理,谢过包公,携手走出公堂。谁知那两人刚走,又来一人报案。
     那是西村农民,名叫刘全。今天早晨他正要牵牛下地干活,来到牛圈时大吃一惊:原来他的大黄牛满口血淋淋,牛舌头不知给谁割掉了。他心疼得哭了一场,急来县衙门要求破案。
     包公看了状子,心想:这很可能是刘全的仇人干的。就对刘全说:“看来,这头牛是活不长了,你干脆把牛宰了,肉可以卖,我再资助你一些钱,这样你又可以买一头牛了。”刘全感激地挥泪告别。
     刘全刚走,包公当即出了一张禁杀耕牛的布告:
         本县晓谕黎民百姓:为确保春耕春种,保养好耕牛,严禁私自
     宰杀。如有病牛,须请牛医诊治;诊治无效的,先报呈县衙,经查     验后,方可宰杀。未经查验,擅自杀牛的,一律严惩不贷。有人捕     捉到杀牛者,官府赏银三百贯。此布。
     第二天,刘全的邻居李安前来报告说,刘全擅自宰杀耕牛。
     包公想:村中的人一定都知道,刘全宰杀的是残废牛,而这个自称刘全邻居的人明知杀残废牛而来告他,不就是诬谄好人吗?这人肯定和刘全有仇。包公出布告本来就是要引刘全的仇人出来。现在问过姓名,知他叫李安。刘全曾告诉包公,李安曾和他有仇,看来此人必定是偷割牛舌的人。
     一审问,李安只得供认了自己割牛舌而又来诬告的罪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