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pk投稿:记承天寺夜游知识归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06:55:12


十一、理解性默写

   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4、《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1)旷达胸怀(2)贬谪悲凉。(3)人生感慨。(4)赏月喜悦;(5)漫步悠闲。

   3、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 记叙 描写 议论。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

   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5、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

   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7、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 ①遂至承天寺。 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②怀民亦未寝 。 理由:心境相同 欣赏趣味相同

   ③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亲密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理由:志同道合 志趣相投 命运相同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①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 ②仕途失意的落寞 ③自我排遣的旷达

   9、体会“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的妙处。

   *“积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意思对即可)

   十四、开放性试题

   1、本文写作时,苏轼已被贬黄州。当时,他备受监视,近乎流放。揣摩文章最后一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身的感慨;被贬的无奈寂寞;虽屡遭贬谪,但仍乐观豁达。(至少说出两种情感,意思对即可)

 

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
                                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                  人名)。(1分)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
 句子:                                                                         
 理由: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4分)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一11题。(10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锹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记 乃记之而 去岳阳楼记                          B.见 明灭可见 才美不外见
C.以 以其境过清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3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0.选文第一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2分)
11.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7—19题。8分

记 承 天 寺 夜 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   念无与为乐者 (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18.翻译句子。3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9.“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3-7题。(10分)
 [甲]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把洒问青天(               )                  (2)念无与为乐者(                )
 4.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不知/天上宫阙                           B.我/欲乘风归去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
 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分)
 (1)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笔下柏影也。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7.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2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11—14题,(12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
 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
 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
 之怅然。
 [注] 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1、[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                     ;[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1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②以其境过清   清:                
 ③南流数十步      南:                   ④不可名状     名:                
 1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1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一——,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选文的作者——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 八大家”之列。(1分)

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6、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1分)
   盖竹柏影也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                  ②相与步于中庭 步:——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
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①作者描绘的世界:
②作者的心境:

阅读《短文两篇》,完成下面9-12题。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晓雾将歇 (                                  ②月色入户 (          )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 (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
10.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之:山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
C.与: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 寻病终
1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2.简答。
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⑴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⑵怀民亦未寝          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1、“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

22、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后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直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舍,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本文是____________(朝代)著名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所作。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岸势犬牙差互     B. 而不知日之入
      其如土石              辍耕之垄上
   C. 杂然而前陈        D.以其境过清
      苍然暮色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3.翻译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这两篇文章写于同一年,所写都是永州山川景物,但《小石潭记》更偏重于客观描写,《始得西山宴游记》更偏于主观感受。试举一两个例子,作简要分析。
  
十一、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问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影: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悄怆: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            
   4.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
  



                                                                        
 答案:
 5.(1分)柳宗元
 6.(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7.(4分)
 ①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
 ②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8.(2分)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9.(3分)
 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0.(4分)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参考答案:
8.2分C    9.3分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小溪)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蜿蜒,忽明忽暗,忽隐忽现。(“斗”“蛇”1分,句意2分)
10.2分游鱼清澈的水(每点1分)    11.3分乐、悲(由乐到悲)(2分),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1分)

参考答案:
17. 高兴地 想 形容水的澄澈
18.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
19.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解析:苏轼的《记 承 天 寺夜 游》是名家名作,考查的是课内重点文言文知识。17题考查的是解释加点的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18题考查的是翻译句子,要注意重点词语的对译,还要保证句子通顺、无语病。19题考查“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解答此题一是要结合语境,把握题干活所给信息“沧桑凝重”,二是要根据文章的写作背景来考虑。)


答案:
 3、(1)端起洒杯  (2)考虑 或:想着      4.B
 5.(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6.(C)       7.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答案:
 11、(潭)水和(游)鱼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12、①大约,大概 ②凄清,冷清清  ③向南  ④说出13、①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②秀美的树木奇异的竹林,垂下的阴影相互掩映。14、这里景色优美却无人赏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慨。

参考答案:
4、苏轼,唐宋。(答完全正确者得1分;否则,不得分)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6、盖/竹柏影也
7、①考虑,想到 ②散步(或漫步、走、行走)
8、①(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②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9、①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
②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 旷达

参考答案:
9.①消散(或“消歇”“散去”)②门 ③院子(或“庭院”)④只是(或“只”)(2分,每对一处给0.5分)
10. B (2分)
11. ①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表达与此相近即可)②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表达与此相近即可)(“盖”是发语词,可译为“原来是”,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判断句也可)(2分,每对一小题给1分)
12.①描写 议论(答“抒情”也可)(1分,每对一处给0.5分)②闲 仙 (1分,每对一处给0.5分)以上共8分 

答案

19、①遂:于是,就 ②寝:睡觉 ③但: 只3分,每题1分)
20、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3分,意思符合即可)
21、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2分,意思符合即可)
22、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3分,意思符合即可给分)

六、 1唐朝 柳宗元    2、C    3 直译、意译均可。
   ⑴(望过去,溪水)像北斗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会出现或一会儿又隐没。
   ⑵(此身于山顶)使人悠悠然仿佛与整个宇宙的浩气融为一体,不能够知道它的边际;又像飘飘然与造物主遨游于天地间,无穷无尽。
   4例:《小石潭记》全篇较少议论抒情,如:写潭中鱼的静态动态,都是工笔细描,刻画入微;《始得西山宴游记》则多议论抒情,写景也多寓意,如:写西山之“怪特”、“特立”,实际上是抒写作者的襟怀和个性。

十一、 1(1)鱼的影子。(2)忧伤(的样子)。
   2.(1)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2)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能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名句中的其中一句恰当地融合于内容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