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盗joker与怪盗基德:浅谈如何推进国有地勘单位的企业化改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48:14



    目前,地勘队伍管理体制已发生了重大改革,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开始分体运行。在新的形势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地质工作改革,走市场化道路,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也是建立有中国特色地勘工作新体制的必然。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国有地勘单位的企业化改革。

 

    一、国有地勘单位走企业化道路是改革的必然趋势

    国有地勘单位转制为企业,是国家地质工作体制不可逆转的方向和不可动摇的目标。我国地质勘查工作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特别是地勘单位属地化管理以后,其变化和影响给地勘单位带来从未有过的阵痛,地勘单位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地质人员的改行、流失,用于可经营性的资产较少、人口、设备老化,离退休人员多,改革的难度大等实际困难,地勘工作困难重重。同时地质勘查市场不发育,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公益性地质工作无论是组织机构、体制和机制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商业性地质工作则处于有价无市状态,大量的地质成果资产不能进入市场交换。地勘行业虽然在推进地质工作企业化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努力,但困难依然很多。企业化改革已成必然。

 

    二、加大扶持力度,深化国有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

    国有地勘单位是地质找矿的主力军,必须努力深化国有地勘单位的改革。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要求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案,按照企事分开的原则,推进国有地质勘查单位改革。各地区、各部门应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有利于加强地质工作的改革途径,提高国有地勘单位的勘查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近几年来,国有地勘单位的改革初见成效,也有一些比较成熟的发展模式,例如著名的“内蒙模式”、“云南模式”。但各地的经济发展环境、地勘单位的自身条件各有不同,因此适合各地的发展模式也就不尽相同。但在如何加大扶持力度深化国有地勘单位改革的问题上,以下几点是有共性的。

    1、加大政策扶持,加长地勘产业链,提升经济实力,加快属地化地勘单位企业化进程。地勘单位改革的目标是事业单位企业化,企业化改革必须有雄厚产业基础。目前许多地勘单位“戴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总体经济实力弱,市场竞争能力低,后顾之忧多等诸多问题阻碍了企业化改革的进程。属地化地勘单位改革需要发挥中央、地方政府及地勘单位三方面的积极性,尤其是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和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是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深化的最重要外部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支持就是使地勘单位能获得探矿权及转让收入和享有探矿权出让中的合理收入,并支持地勘单位勘查-开发-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开发,加长地勘产业链,在政策扶持的前提下,做大做强产业,提升综合经济能力,加快属地化地勘单位改革的进程。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初显成效的国有地勘单位改革模式基本上都是从勘查开发一体化中受益的。

    2、依托地勘单位设置探矿权,支持国有地勘单位改革。目前多数的探矿权为私人企业所有,地勘单位拥有的探矿权相对较少,地勘单位自身在申办矿权过程中难度较大,在资金关系等方面没有民营企业有优势,因此建议在矿权申报过程中,实行矿权申报配额制,根据地勘单位资质级别和技术人员数量,匹配相应的矿权,或由地勘单位联合矿业权人进行申报。在政策上对地质勘查单位进行扶持、倾斜和保障,为促进地勘单位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地勘单位改革需要一个过程,要为它们创造条件加快改革的步伐,使其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3、对地勘单位做了工作并查明一定资源量的探矿权,地勘单位申请转让的,应该缩短审批周期,使其尽快得以流转,这样不但有利于勘探投入资金的良性循环,促进地勘单位的发展;也有利于地勘单位有更多的精力投入新的区域的勘查,促进地质找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尽快厘清“国家投入”的概念,使国有地勘单位利用节衣缩食形成的事业费资金投入勘查、并增值的矿权的收益最大限度地回报给地勘单位,促进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

    三、国有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近年来,地勘单位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改革在扎实推进,稳定工作总体和谐,但也面临着一定压力。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的,“发展起来的问题不比不发展起来的问题少”。在处理上述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地勘单位要着重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改革的力度和职工可承受的程度要相适应;二是解决发展问题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要相协调;三是领导干部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二)地质立队与各产业协调发展的关系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颁布以来,全国不少地勘单位提出了“地质立局、地质立队”的基本战略。现在,凡是比较富裕的地勘单位,绝大部分都是地质工作做得比较好的、矿权收益比较多的、探采一体化比较成功的单位。因此,有人说,“要想富,只有地质找矿一条路。”但地质立队丝毫不意味着其他产业就不重要了。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地勘单位逐渐形成了地质找矿、基础施工、工业企业等多产业发展格局。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这样的产业格局都有利于地勘单位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规避风险、趋利避害,有利于为职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有利于在国家宏观政策变局中生存发展。问题的关键是,地勘单位要正确处理好地质找矿与其他各产业的关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一方面,地勘单位要坚持“地质立队”,将优势资源投入到地质找矿之中;另一方面,地勘单位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机制,实现大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地矿业萧条,地勘基础业和其他产业分流了大量地矿富余人员,为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坚持地质立局与发展其他产业并不相互排斥,完全可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三)“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

    近年来,无论是南美洲、非洲等地的发展中国家,还是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都留下了我国地勘单位的身影。可以说,“走出去”海阔天空。在“走出去”的同时,我们还要“引进来”。在全球化分工日益精细化的今天,关起门来搞发展是做不大的,必须以开放的胸襟、活跃的思维,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这就要求地勘单位各级领导要提高驾驭“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本领,在运筹帷幄中实现巨变,在资本运作中华丽转身。如何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一是要有胆有识,有勇气和魄力去实施。二是要有合作的精神,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发展。三是要有互利双赢的意愿。四是要结合地勘单位实际,切忌搞形式主义,劳民伤财。五是要以“有利于地勘单位发展、有利于职工群众收入的提高、有利于职工队伍的和谐稳定”为最终目的。

    (四)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凡是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都发展得很好。那么地勘单位该如何实现创新呢?一是要按照“戴好事业的帽子,走好企业的路子”的总要求,积极推进适应市场、有利于管理的内部改革创新,不断建立健全企业体制和机制,培育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二是不断进行产业结构和队伍结构调整,大力寻求资本和技术的合作,充分发挥内外两种资源的作用;三是认真实施“走出去”战略,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在境外开花结果;四是大力实施“引进来”战略,在合资合作上迈出更大脚步,实现互利共赢目标。在积极开拓创新的同时,地勘单位也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一是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二是要发扬地质队员“三光荣”传统,努力找到具有宏观影响的矿藏。三是要坚持地勘单位一些好的传统做法和管理方式。

    四、国有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的重点是走好两条路

    随着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地质勘查工作面临的形势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有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必须走事企分开和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分体运行之路。

    一是要实行政(事)企分开。1999年,国务院作出了地勘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其方向是地勘队伍属地化管理和逐步实现企业化经营。首先,要政事分开。事业单位的企业化经营,是国家对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决策。由于政企(事)不分,影响了地勘单位活力的增强,使地勘单位难以成为“四自”的经济实体。其次,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地质勘查工作体制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地质勘查队伍要逐步划分为“野战军”和“地方部队”,“野战军”吃中央财政,精兵加现代化设备,承担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工作。“地方部队”要搞多种经营,分流人员,逐步走向企业化。

    二是要按照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分体运行的模式运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矿产资源由市场来配置,但这种配置要在宏观调控下进行。国家为实行宏观调控而出钱做的地质工作就是公益性地质工作。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必须分体运行。

    公益性地质工作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因此要提倡创新意识、前瞻意识和指导商业性地质工作的意识。基础地质工作要向人类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和海域、地下空间拓展,要向与环境与地下资源开发关系密切的领域拓展。公益性地质工作要为整个商业性地质工作提供基础,要寻找与商业性地质工作的结合点,以带动整个商业性地质工作走向市场。国家集中精力建成的公益性地质队伍,就是要发挥他们为商业性地质工作提供基础服务的作用。

    商业性地质勘查队伍有多种不同的组织形式。可以像石油地质队伍那样完全依附于石油企业集团之中,也可以像云南省地矿局那样,把地质工作及其延伸产业联合组成企业集团,将业务延伸至国外(如老挝等国)进行钾盐地质勘探,也可以组成专门以商业性地质工作为主要任务的经营实体。商业性地质工作要在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的作用,要充分和市场结合起来去寻找工作目标。

    总之,地勘单位的企业化与地质勘查工作的商业化、市场化是相辅相成的。地质勘查工作的商业化、市场化为地勘单位的企业化创造了条件,使地勘单位在市场上体现自己的核心优势;而地勘单位的企业化为地质勘查工作的商业化、市场化提供了具有相应技术素质和资质条件的竞争主体。

    纵观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的历程,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率先进行了改革的尝试:从地质项目管理到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从开辟多种资金渠道,加强地质工作到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从矿业权流转到两权分离,在地勘单位发展的各个时期和阶段,企业化经营就如影相随。但是地勘单位要真正实现企业化经营目标,就要在过渡期内奠定基础。第一,必须有必要的货币资本积累,中央和省政府要给予足够的政策和资金扶持;第二,产权要清晰;第三,必须有发育的地质勘查市场;第四,目标是建立以地质勘查业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不是转为传统企业;第五,必须彻底解决国有地勘单位的历史遗留问题。因此,国有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主导产业定位一定要很清楚。国有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既不是单指将工程勘察和基础施工转制为企业,也不是单指开展多种经营和服务创收,而主要是指将地勘单位的主导产业,即地质勘查业实行企业化经营。实施企业化经营,必须与地勘企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努力按照公益性地质勘查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分体运行的管理模式运作,真正实行政企分开,使地质勘查业在企业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