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情漫画女装少年彩色:我国运输机与空降兵的关系 - 兵器图库 - 春秋中文社区 文学|虚拟文学|武侠奇幻|历史文化|休闲 - powered by Discuz!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0:03:34
我国运输机与空降兵的关系


二十世纪80年代后,各国武装力量的发展的潮流就是减量提质,以相较以往更少的、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精干部队替代原来庞大而作战力量。这就意味着要用较少的部队来防御较大的地区,这样就对部队的快速反应与机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输机作为目前速度最快的运输工具,是部队进行快速部署的重要环节,其作用日显更甚。如美国形成从C-5到C-141到C-130的完整的空运型号系列,而前苏联相应的型号包括AN-124、IL-76和AN-12。欧洲国家由于长期作战重点在于本土作战,所以并重点没有发展自己的空运力量,在冷战后的几次维和作战任务要租用AN-124。有签于此,其已经决定联合发展A400M型运输机。

而对于空降兵来说,运输机的意义更为重要。一直以来,空降兵因为能够飞越山川、丛林、海峡、江河等障碍,绕过敌方正面防线,隐蔽突然的直接对敌纵深目标实施垂直突击,给敌方纵深内重要目标或薄弱之处予以致命一击,所以这一特殊的兵种从诞生之日起就倍受各国军方高层的青眯。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空降兵具备这种不受地面障碍限制的高度机动能力,是其能够隐蔽、突然的攻击敌方纵深要点目标的精髓所在,而这种高机动能力,是完全依赖于运输机等空中运载工具的保障。如果空降兵没有了空中运载工具的保障,就等于失去了它的最大优势。在前苏联时期,他们的将领就认为运输机部队的投送能力直接决定了空降兵的战斗力,这点到现在仍得到各国空降兵部队指挥官的认同。

二、从运-5、AN-24到运-8
    我国因为长期奉行国土防御作战指导思想,再加上航空工业基础薄弱,建国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的空中运输力量只有引进前苏联AN-24和非常落后的运-5为主力机型(我国空降兵早期也使用过伊尔-14)。运-7因为技术问题,直到80年代才得以定型,真正在我军部队大量服役的是从前苏联引进的AN-24。相对运载量较大的运-8也是在80年代后才定型并投入量产。而在运-8投入部队之前,因为空中运输能力的不足,我国空降兵一直处于"轻步兵 + 跳伞"的低级阶段,基本上不具备投送重装备特别是战斗车辆的能力,战斗力非常薄弱。在进行空降编组时,一般都是由运-5负责投送伞兵和捆绑后体积比较小的空投货物,AN-24负责投送伞兵、补给物资和稍重一些的装备。空降伞兵时,运-5仅能投送10人,AN-24也只能投送35人。空投装备和补给等货物时,因为运-5的机舱容积小、运载量小,只有一个仅能容一人或体积比较小的货物进出的侧门,如中口径机枪、与降落伞一起捆绑后体积比较小的弹药箱等小件货物就可以用运-5来进行投送;迫击炮、大口径机枪等装备因为与降落伞一起捆绑固定后体积比较大,运-5的侧门不便于装载和空中投放,所以只能让有大尾门的AN-24来空投。从组建空降15军起,这种很"尴尬"的空中运输/投送模式一直沿用到20世纪80年代运-8开始装备部队才得以改变,运-8与运-7/ AN-24成为我国空降兵部队的主力保障机型。运-5逐步退出一线不再担任主力机型,但到目前为止中国军方仍保有相当的数量主要用于部队日常的跳伞训练、航空拍摄等要求不高的用途(中国空降15军下辖的航运团,既全部为运-5或运-5B,专职保障15军的日常跳伞训练,但不担任战备值班任务)。

    按运-5和AN-24的运载能力来算,每架运-5可投送10名伞兵,每架AN-24可投送35名伞兵。如果是投物资与重装备,AN-24可运载5吨载荷。进行架次编组时,一般都是安排运-5投送伞兵,AN-24投送重装备与物资,以求尽可能的提高投送效能。以投送一个1500人规模的步、炮混编的空降突击分队为例,最少需要运-5一百余架次、AN-24四十余架次,才能满足兵员、武器装备及随行物资的运载/投送要求。

(AN-24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我军空降兵部队的主力机型)

    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后,运-8型运输机投入量产并装备部队,与运-7/AN-24一道为加强中国空降兵的空中机动能力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部队投送能力相比以往有了比较大的提升。运-8的货舱总容积为123.3立方米,货舱为非气密舱,有加温和低空通风设备,后期的运-8C型改为气密舱。运-8可容纳96名全副武装士兵或82名伞兵,或60副担架重任员和23名轻伤员,加3名医护人员。货运时候可装载2辆卡车或20吨货物。舱内装有多种装卸工具,用于运送物资时,机上装有两台电动绞车,单台拉力5吨,可将大型货物拖入货舱。中小型货物可用机上2.3吨的梁式吊车随意搬动。货舱地板上设有系留装置,用于重装备空运、空投时在机舱内的固定。运-8可空投1、2、4及6米规格的空投平台,空投单件最大重量7.4吨。机上设有滚棒装置、侧导轨,保证投货平台出机时间不大于6秒钟。

    与以往的AN-24和运-5的编组相比,作为保障我军空降部队的主力机型运-8和运-7编组运载/投送能力有了质的提升,不但在每架次投送伞兵的能力方面大为提高,重要是的使我军拥有了真正的可空降重装备的机型。在进行空降乘载编组时,一般都按“同一建制单位尽可能乘载同一架飞机”的原则来安排,以求尽可能减小伞兵的着陆散布,利于迅速集结形成战斗力。运-8乘载伞兵人数为82名,正好与一个建制连的兵员数量相近。一个建制单位由同一架运输机投送,可以明显的减少投放散布。而如果乘载AN-24的话就得分乘多架,进入着陆场上空时每三架AN-24组成前三角编队,各三角型编队鱼贯进入空投航线。因为多架运输机编队间距和其他的一些因素的影响,一个建制连分乘多架AN-24进行投送时,就容易使得伞兵在着陆时散布过大,难以在短时间内收笼归建,这会对部队着陆后能否迅速形成战斗力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而在投送重装备方面,运-8最大单件空投货物重量为7.4吨,这也就意味着以往很多无法由AN-24运载和投送的重型武器装备都可以装备空降部队,而不再仅局限于体积小、重量轻,但火力薄弱的装备。以往因为AN-24运载能力的限制,所能空降的支援火力仅为各种口径的迫击炮和107mm火箭炮等,各种车辆也难以满足空投的要求,严重的制约了战斗力。运-8的装备使我军有了真正意义上可投送重装备的空运平台,困扰中国空降兵很久的空运能力不足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以缓解,各种重型装备和机动车辆的空降技术研究工作也具备条件在80年代展开。80年代中期,空降15军进行精减整编,122mm榴弹炮、大型技术装备和各种机动车辆等相继装备到位,有效的提高了空降兵部队的战斗力。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空降兵部队发展成引导、侦察、步兵、炮兵、工兵、通信兵、防化兵、汽车兵等8个兵种,脱离出“轻步兵+跳伞”模式向摩托化转型,这些发展在当时如果没有运-8的配套装备作为基础也就不可能实现。

三、引进伊尔-76
    随着我军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从运-8的运载量来看,它仍只是中型运输机,运载量仅为20吨,对空投重装备最为重要的空投单件货物最大重量为7.4吨,已满足不了部队的实际需求。而且运-8的高温高原性能也相当不好,如果是在夏季时从广东等气温较高的省份起飞时,运载量不能超过5吨。而运-8的起动机只能在海拔2500米以下的高度工作,因此也不能上青藏高原执行空运任务。这种情况一直到民用型的运-8F400上才得以改良解决。随着我军的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运-8已满足不了我军新时期战略战术的空运要求,为此我国在90年代从俄罗斯引进了伊尔-76。

    伊尔-76的货舱尺寸20米(不含货桥,含货桥24.5米) 20米×3.46米×3.40米,最大运载量为40吨,可运载150名全副武装士兵,或120名伞兵。货舱后部有蚌壳式舱门和货桥,带有装卸导轨,导轨宽度可调,货舱内有内置的大型伸缩装卸跳板。机舱顶部有2台电动起重机,每台起重5000千克。有2台绞车,每台牵引拉力为3000千克。货舱为气密式,在10668米高空可保持3000米高度的气压。

    伊尔-76的引进,使我军的空运能力在原有运-8的基础上又有一次阶段性的提升。伊尔-76是目前国内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输机,运-8与之相比只能算是中型运输机。伊尔-76的最大运载量为40吨,而且此运载量就算是在高温高原条件下也并无太大缩减。这也就是说在高温高原条件等因素制约下运-8的可用运载量减少到原有的几分之一,甚至是我国相当多的区域不能适应而无法使用,而伊尔-76则几乎不受此类限制,能满足我国几乎所有地理气候条件下的空运使用要求。西藏地区每年的空运任务例如新兵入伍进藏、老兵退伍出藏,中国联航兼营民用客/货运输业务等等,基本都是由伊尔-76来担负,也就是此原因。

引进了伊尔-76之后,中国空降兵抓紧时间利用这款先进机型紧锣密鼓的展开一系列以往从没有进行过的实机实物空投试验。1995年可称之为中国空降兵“空投试验、演习大发展的开幕年”。1995年夏,在湖北北部某地进行了投放高度达6000余米的货物与人员空降实投试验。这次实验,检验了空降兵研究所自行研制的伞兵供氧背心和新型伞兵伞等多种特殊装备在低温低气压高海拔情况下的实际应用性能。这次实投实验后不久随既进行了高原地区空降作战演习,从此高海拔地区已不再是我军进行空降作战的“禁区”。1995年底进行了两次重装备与作战补给物资混合空投试验,第一次空投了包括弹药、油料、给养、医药及保障器材在内的40吨、140余件作战物资;第二次试验空投了近百吨作战物资,并采用运输机与直升机协同进行保障。通过这几次实验,空降兵研究所针对所暴露出的问题研制了小件装备物资快速连投装置,并在飞机上设计了用于快速连投的滑轮式货台。2000年8月,小件连投技术取得重大进展。他们在运输机上成功地进行了一次连投30个小件的试验同时,还实施了人员、武器、弹药等混装混投。重型装备空投技术也同时取得重大突破,伞兵突击车、指挥车、油罐车等全部顺利的进行了实物空投实验与空降作战演习的检验。2005年举行的中俄联合军演,中国空降兵装备的伞兵战车首次公开亮相,并进行了伊尔-76运载伞兵战车带弹三辆连投的演练。这次空降演练,标志着中国空降兵开始由摩托化向机械化转变。这十年间的阶段性大发展,伊尔-76作为保障空降兵的重要机型功不可没。

四,自力更力,发展运-8改进型
    伊尔-76虽好,但大型运输机的采购价格相当昂贵,使用与维护等全寿命周期的成本不也低,终因国力有限我国只引进了数十架。从国家战略和政治等角度来看,主力的大型运输机全盘依赖国外引进容易受制于他人。而在战术应用方面,大型运输机也并非是“全能”。例如现实条件下仍有相当多的野战简易机场因为条件简陋、跑道长度不够等原因,无法满足大型运输机起降的要求,而此时则是C-130、运-8这一类的中型战术运输机施展拳脚的地方。美国空军就因为C-141和C-5等大型运输机无法将载荷直接送达靠近前沿的野战简易机场,不得不用C-130或其他运载工具再转运。虽然美军在90年代装备了集强大运载能力和在简易机场短距起降于一身的C-17,但经实战应用表明仍有相当多的简易机场并不适应C-17的起降要求,C-130仍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也是美军为什么几十年来一直坚持对C-130进行改进不止,始终把它作为主力运输机的原因之一。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自主研制一型大型运输机风险大、代价高、时间长,这对于我国还并不算是强大的航空工业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借鉴美国对C-130的不断改进提高性能的发展之路,改进运8是现在最现实也是解决空运能力需求见效最快的途径。面临着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紧迫压力,走“大飞机先引进、自己的大飞机搞预研、中型机抓改进”三步规划的路线方针不失为明智之举,而这盘大棋局里对运-8的改进型这棵先行之卒也就成为了当前的焦点。

    目前所公开的消息来看,航空一集团和二集团各有方案出台,型号比较明确的有陕飞正在进行研制的运-9和运-8X中型战术运输机,两大集团之间大型运输机项目也已展开预研。从各型号的研制工作进度来看运-9的进度最快,陕飞表明已经完成了运九飞机方案论证和概念定义,正在全力以赴进行细节设计定义、工艺准备和试制等研制工作。运九飞机计划在2006年底实现首飞,2007年定型并开始交付列装。陕飞全面展开运八F600型民用运输机研制工作的同时,也将运-8X作为下一代军/民用运输机展开预研工作。虽然从已公布的参数来看运-8X的性能相当不错,但因为不少关键的子系统例如发动机等还是得依托于国外,陕飞对此机型的态度也比较低调,所以其前景现在来看还不甚明朗。

    从陕飞网站所公布的数据来看,运-9的货舱长度16.2米,最小宽度3.2米,在中央翼下的高度为2.35米,翼后高度为2.6米,货舱容积155立方米。最大运载量20吨,最大单投重量8.2吨,运-9可以牵引空投或重力空投的方式实现单件物品空投或多件物品连续空投。牵引空投时,空投的总重量为14吨,货物最大单件重量可达8.2吨,可连投可连续投放2个货台;重力空投时,空投的总重量为8吨,可连投13个1米货台。运-9在执行空降任务时,一次可空降106名伞兵。在动力系统方面,运-9飞机使用了大功率的FWJ-6C发动机及高效率的JL-4螺旋桨,具有很好的高温、高原性能品质,可在标高3540米的机场大吨位起飞。而在改进适航性方面,采用功能完善的除冰系统、完备的航空电子设备,使得运-9可以在各种复杂的气象条件下安全飞行,基本消除了复杂气象对飞机安全飞行和飞机日利用率的影响,做到了多种气象、全天候飞行。运-9具有很好的高温、高原性能,将使得飞机可以不受限制地到达更多的机场,机场适用范围更广。

从上面的参数和介绍上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运-9是真正发挥20吨有效载荷的先进中型运输机,而且在大载荷的前提下对复杂气象、高温高原等恶劣环境与条件下适航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往在高温高原地区执行空运/空降任务只有伊尔-76能胜任,但我国引进的伊尔-76数量有限,单纯的依靠这一款机型肩负国内所有高温高原地区的空运/空降任务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很多情况下所要运载的货物或兵员数量并不是很多,而用运载量40吨的伊尔-76则不能发挥出其最大的运载效能,这时用中型运输机是才效费比最佳的选择。而运-9的面世就有了可与伊尔-76互为补充的机型。各机型优化编组,发挥出更大的效费比。

五、展望运-9与空降/空运
    在空降作战的空运保障任务机群编组时,伊尔-76多用于装载重装备,伞兵和小件散货用运-8来运送。与运-8相比,运-9运送伞兵的人数增加到106人。按运-9的机舱尺寸和运载能力来看,实际上运-9运送伞兵的人数增加到伊尔-76的120人的水平完全可行。大、中型运输机在空投伞兵时,一般飞行速度稳定在360公里/小时以内,如果速度过快的话开伞冲击力会对使伞兵承受不了而受伤,但速度过小的话运输机又不能保证稳定的飞行。伊尔-76不但尾部舱门可以同时跳两路,而且机体前部也有两个侧门同时进行投放,这也就是“三门四路离机”。按120人来算,四路离机每路30人,每名伞兵离机间隔时间一秒,而一秒的时间飞机往前飞行100米,这样伞兵分四路从三个机门全部跳离飞机后,每一路在空中的投放距离为300米。而运-8所乘载的82名伞兵只能从机尾的舱门分两路跳离飞机,每路42名伞兵,在空中每一路的投放距离为420米。所以,多门多路离机可以减少投放时间和距离,减少投放误差,减少伞兵的着陆散布、缩小对着陆场的面积要求。从陕飞在北京航展所展示出的图样来看,运-9并没有在机身上开有可适用于投放伞兵的侧门。但笔者相信如果军方有此方面的需求,陕飞要在机身上改装两个可投放伞兵的侧门并非什么难事。


   而在投送重装备方面,运-9可以牵引空投或重力空投的方式实现单件物品空投或多件物品连续空投。牵引空投时,空投的总重量为14吨,货物最大单件重量可达8.2吨,可连投可连续投放2个货台;重力空投时,空投的总重量为8吨,可连投13个1米货台。较强的空投能力正是我军空降兵部队当前的急需。以最近公开亮相的国产伞兵战车为例,该车由伊尔-76投送时可装载三辆,由运-8投送时仅可装载一辆。虽然在机群编组时伊尔-76主要用于投送重装备,运-8主要用来来运送伞兵与件小件散货,但我国引进的伊尔-76数量太少,还不能完全满足机械化空降部队成规模的投送要求。从国产伞兵战车公开的一些参数来看,其战斗全重为8吨,车长约5.3米。我国的伞兵战车在空投时是人车分离空投的,未装载伞兵的战车加上专用投物货盘的重量约为7.3~7.5吨,而用运-9来进行空投时正好可以投送两辆。我军空降兵部队正处于向机械化方向转型的时期,急欲加强重装备的空运/投送能力,伊尔-76因为多方面原因引进的数量不足,运-9的出现对于缓解空降兵部队的当务之急有着很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