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侠joker是谁:武士道精神与电影艺术表达-论黑泽明电影中武士道精神的体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1:56:34

武士道精神与电影艺术表达-论黑泽明电影中武士道精神的体现 [复制链接] 
 

drizzt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drizzt 当前离线
最后登录2011-12-10 在线时间3723 小时 威望13383 点 羊币89272 个 注册时间2004-1-15 阅读权限150 帖子15846 主题2921 精华10 积分13383 UID13288 
主编

 

在线时间3723 小时 威望13383 点 羊币89272 个 最后登录2011-12-10 注册时间2004-1-15 主题2921 精华10 帖子15846  楼主
 发表于 2005-8-13 03: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武士道精神与电影艺术表达        
  ----论黑泽明电影中武士道精神的体现

http://club.cat898.com/newbbs/di ... D=565570&page=2         

作者: volcanox

内容提要
黑泽明在他的一系列武士电影中都体现了强烈的武士道精神,在这种精神体现的背后,是黑泽明自身对武士道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他将他的观点通过电影的方式,告诉了整个日本民族,并且让世界了解了东方文化特有的魅力。
关键词
黑泽明 电影 武士 武士道精神 人物塑造 

引言
谈到日本电影导演,我们就不得不谈到黑泽明这个人物。黑泽明在他50年的电影生涯中共导演了28部影片,他的作品引导了整个50、60年代国际电影艺术的潮流。1951年他的作品《罗生门》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从而使他得到世界电影大师的荣誉,使他的导演艺术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黑泽明是一位个性鲜明的导演,他之所以能有别于与他同时代的日本导演(今井正、木下介惠),而挤身于世界著名导演之列,是由于他影片中独特的个人特征,这种个人特征就是贯穿他作品的浓烈的武士道精神。
众所周知,武士道精神在日本存在了1000多年,这么多年的文化积淀,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土壤,日本电影也正是受了这块土壤的滋养而成长起来的。黑泽明的作品同样是植根于这块土壤之上,如果没有足够的文化积淀,他的作品便不可能有这么独特的气质。而黑泽明又以自己独到的探索,对这种文化传统作了深刻的挖掘,他热烈追求着自己心目中真正的武士道精神,并以电影的方式,表明自己对武士道精神的态度和领悟。
这种武士道精神在黑泽明的作品中集中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首先,在题材选择上,多以日本武士故事为背景,如著名的《姿三四郎》、《七武士》、《罗生门》、《影武者》等等;其次,在人物塑造上,专注于武士形象的刻划。他曾经塑造过像姿三四郎这样的武士个体,也塑造过《七武士》中多面的武士群像。正是由于黑泽明这种强烈的武士意识,加上他独特的个人表达,使他的作品获得一种隽永、深刻的思想,和别具一格的风格。
本文正是试图通过论述黑泽明作品中强烈的武士意识和他独特的个人表达的巧妙结合,揭示黑泽明武士系列电影的独到之处。
一.日本传统的武士道精神的表达与黑泽明的武士系列电影
日本武士的形成是在平安时代后期,尤其是在进入镰仓、室町时代以后,日本封建统治阶级中出现了贵族与武士的身份区别。到11世纪逐渐形成了地区性的庞大的武士集团。
“武士道”的说法是出现在日本江户时代,最初它被称为“武士之习”、“兵之道”或“弓矢之道”。武士素来以武士道为最高准则。所谓武士道就是武士的道德和行为规范。真正信奉武士道的武士崇尚正直、坚毅、简朴、礼节、诚实、忠诚等种种美德。关于武士道精神的目的,有资料表明它与西方中世纪的骑士规章很接近:为战士设定生存的理念,将他们由受雇杀手的地位加以升华。受到武士道精神影响的武士,在考虑自己的行动时,根本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生死对一切来说,还在其次,怎样让自己的行动发挥效用才是正道。
武士道精神在日本绵延了一千多年,它逐渐积淀在这个民族内心的深处,由此形成了日本民族独特的“耻”文化,所谓“耻”就是不可做出丢脸的事。新渡户稻造博士在他的著作《武士道》中说:武士道即对自己的良心负得起耻的责任。这就对武士的行为提出了一个道德规范,要求武士承担起对主人的忠和对家族的孝,哪怕是在无法完成的任务前剖腹自杀,也要保全住自己的名声。这成为日本民族性的要求,如果一个武士背叛了这样的要求,那么整个社会也会抛弃他。
从日本电影诞生的初期,以武士为题材的作品就出现在日本的银幕上,如阪东妻三郎的《幻想》(志波西果编导)、或者是牧野省三的《流浪者之街》、《崇禅寺马场》等,这种影片高潮的厮杀镜头都带有暴力的色彩,极力造成杀气腾腾的气氛。它极其类似美国西部片,在日本电影史上被称为“剑戟片”,这种影片之所以能吸引观众,主要是因为其中激烈的厮杀和武打场面。电影中的主人公往往只是个会耍刀弄棍的人而已,导演并没有赋予他们血和肉,因此,实际上并没有武士道的内涵。这些影片只是停留在情节的戏剧化方面,所以作品往往缺少深刻的思想性而失去长久的生命力。
其后,又有一些日本导演对武士道精神进行过探索,这里边有著名的熊谷久虎导演的《阿部家族》和伊丹万作的导演的《赤西蛎太》等。这些影片主题描写对封建制度与武士道特殊伦理精神所产生的荣誉和看法,对冷酷和不合理的武士道精神作了无情的批判。这些影片不失为日本电影史上的优秀影片,但在艺术表现上还不能令人十分满意,有的地方表达不流畅,甚至出现一些破绽,电影语言的运用还没有达到十分熟练的地步。
黑泽明的作品有很大一部分是描写日本武士的,如著名的《七武士》、《罗生门》、《蜘蛛巢城》、《暗堡里的三恶人》、《乱》、《影武者》等。与以往日本电影注意描绘具体事物的特征不同,黑泽明的作风是纯粹从观念出发,他的作品以与人不同的气氛、性质迥异的内容在银幕上出现。他在他的电影中融入了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他对武士道精神的看法。
黑泽明的《七武士》(黑泽明、桥本忍、小国英雄编剧)是模仿美国的西部片的故事而改编的,可是这部影片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远比那部美国西部片在艺术成就上高出很多。我们知道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但从根本上来说是导演的艺术,正如英国导演、电影理论家雷纳逊在《电影导演工作》里所言“导演虽然可能根据别人的东西进行工作,但却正是他赋予剧本思想以血肉的生命,正是他在解释这个思想,并增添自己所特有的感情的见解。”《七武士》的成功可以说是黑泽明导演工作的成功,也是黑泽明将日本武士道文化融入电影而获得的成功。
这部影片里塑造的武士可以说个性分明每个人身上都有强烈的武士道精神的体现。他们的言行举止中透露着武士的刚毅、自信等种种优秀的品格和能够带给观众冲击力的人格力量。其实黑泽明在影片中努力塑造的也就是让人难以忘怀的武士人格,他憧憬艺术和精神完全有机的统一,所追求的不是行动的结果,而是对行动本身感到有意义的纯粹的禁欲主义。
影片中志村乔扮演的岛田勘兵卫是黑泽明心中理想的武士代表,他在七位武士中年纪最大,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为人谦虚、豁达,并具有机智、侠义、临危不惧种种优秀的品格。在影片的开头,他装扮成僧侣杀死了一个盗贼,救出了被盗贼绑架的孩子,就这一场戏,他就给观众留下了勇敢和智慧的印象。当他得知村民们给他们吃白饭,而自己却挨饿的时候,他毅然同意接受农民的请求,并努力地帮助农民寻找其余的武士。黑泽明将勘兵卫的侠义清晰地表现出来,勘兵卫知道这项任务的艰难和报酬的低廉,但是为了报答农民的一饭之恩,他毅然担起了保护农民的重担。由于他的高贵的气质,他自然地成为整场战斗的领导者,在他的领导下,村民们很快便被武装起来,村子也构筑起防御工事。他就像一位先知,整场战斗都在他的预料之中进行的。他有着射杀敌人时的冷酷,对牺牲同伴的哀悼,也有看到村民被杀死时的伤心。总之他是一个完美的人,黑泽明理想中的完美的武士形象在他身上表露无遗,他作为体现黑泽明武士道精神的代表而受人称赞。
宫口精二扮演的瘦剑客则重点表现武士的冷静与高超的武艺。在他身上显示出一个武士的最大魅力。他一出场便是与一个无赖比武的场面,那个无赖在生死决斗中显得紧张、烦躁,无谓的喊叫则表示他底气不足。与此成对比的则是宫口精二扮演的瘦剑客冷静、自信的特点,他只用一招便杀死了这个无赖,充分向人们展示了他剑法的高超。黑泽明努力在他身上所展现武士冷峻的人格魅力和剑法高超的形象魅力。在影片的后半部分,他是抵御强盗的主力干将,他曾经趁着夜色只身一人深入虎穴干掉了敌人的一名火枪手,并在早晨的浓雾中归来,在众人的敬意中,默默睡去。武士道精神要求武士具有谦虚、冷静的美德,同时观众崇拜武艺超群的英雄,黑泽明塑造的这个人物其实是塑造了一个人们心目中武士的英雄,让观众的心中再一次激起对武士道精神的崇拜。
影片中,三船敏郎扮演的武士菊千代则具有特殊的形象意义。在七个武士中他是唯一一个不具有君子尊严的武士,他那滑稽的动作活脱脱像个流氓。而且他的武艺低微,喝醉酒后被人家一棍子便打倒。刀被人抢了也只会说些大话来吓唬别人,却怎么也抢不回自己的刀,自己反被人耍得团团转。最后也是为了凑数才将他算上的。粗看起来,这个人物好像是个逗乐、搞笑的角色,但是细细分析,他是这七个武士中最具反叛精神的一个。导演安排了这样一个场景来表现他与其它武士的冲突:菊千代从一个农民家里抬出了农民杀死落难的武士所获得的战利品。其它的武士一见便勃然大怒,恨不得杀死这些貌似老实却如老鼠一般狡猾的农民。菊千代反驳道,是谁逼得农民这么做的,是武士。武士逼农民为他们无偿劳作,还要抢夺他们的财产、妻女,武士才是真正罪恶的。菊千代的看法看似对整个武士阶层的背叛,其实也包含了黑泽明对堕落武士的不满。他心目中的武士是正直、诚实、重礼节的人,而不是利用手中的特权和阶级的高贵,作威作福的人,更重要是不能背叛武士道精神对武士自我修养的约束。菊千代的形象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一个介于农民和武士之间的角色,他极力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武士,想拜师学艺又不好意思开口,只会对着勘兵卫和瘦武士一个劲地傻笑;他有强烈的上进心,不愿什么都输给别人。当宫口精二杀死一名火枪手后,他也擅离职守,用他那滑稽的方式杀死了另外一个火枪手。黑泽明在他身上倾注了复杂的感情,他代表着从平民中成长的武士,他的上进心正是黑泽明所欣赏的,也正是黑泽明所要传递给广大观众的。
除此之外,影片还刻划了温厚诚实,严守群子不贸然赴险的稻叶义男扮演的武士;还有加东大介扮演的虽是败军之将但凡事一概淡然处之,从不激动的武士,他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和淡然处之的生活方式,闪烁着中国式的道家文化色彩。这些武士拥有自己的秩序,相互信任和安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又主动地融合成为一个武士群体。黑泽明对七个武士的性格都一一作了精心的构思,导演对这些人物形象倾注了全部感情,通过这些不同的人物体现出他对武士及武士道精神的肯定和独特理解。
中国有句俗语叫作“食人之食,死人之事。”武士们受农民的白饭的雇用,帮他们打退了强盗,他们忠实地完成了任务,也留下了四座插着剑的高大的坟墓。离开村子的时候,勘兵卫看着又说又笑正在插秧的农民,对他的部下说:“又是一场败仗啊!胜利的是农民,不是我们。”这句莫名其妙的伤感的哀叹,使人抱有许多的疑问。但这句台词又似乎具有非逻辑的深刻意义。如果只从语言表面的意思理解的话,那就是对于农民来说,这场战斗是有现实意义的,但对于武士们自己来说,只是一点精神上的自我满足。实际上,这也许导演所要表达的,只不过借勘兵卫之口说出而已。
可以说黑泽明就是个武士,他的情感全部倾注在武士身上。农民的品格几乎被塑造成武士的反面,他们卑微、狡猾、胆怯、贪小利,完全没有自己的个性。黑泽明利用农民的渺小来反衬武士的高大。胜利对几个武士来说是毫无所得,实际利益全让那些丝毫没有精神的农民独占了。但是,正是因为丝毫也没有任何实际的利益,才证明武士的精神高尚。武士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完成了人格的升华,放射出精神的感召力、震撼力。这就是黑泽明心中的武士道精神,不管后果如何,重要的是实现目标和履行承诺的过程。
 

本文摘自: 羊城网(http://www.gznf.net) 详细出处请参考:http://www.gznf.net/forum/thread-1524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