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 机械师 百度云:告急:收入差距突破“警戒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18:25:26

  古语云:“不患寡而患不均”。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但分配失衡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从国际上通用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基尼系数看,我国贫富差距已大大突破社会容忍的“警戒线”--0.4。收入没有差距,不利于劳动价值的体现和劳动者积极性的调动;收入差距过大,又会影响社会公平,甚至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子。如何解决日益加剧的贫富分化,无疑是一项任重道远的难题。

1五大方面收入差距扩大

  据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副所长杨黎明介绍,改革开放初期,工资改革的重点是打破“平均主义”。现在,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的工资分配体制初步建立,但面临新的问题,就是工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差距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

  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近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居民消费需求变迁及影响因素研究》披露,1985年到2009年以来,城镇居民最高收入组与最低收入组之间的人均年收入差距从1985年的2.9倍扩大到2009年的8.9倍,且还有扩大的趋势。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从1978年到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增加了55倍,而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增加近43倍。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919元,二者之比达3.23∶1。1990年,这一比例为2.2∶1。世界上多数国家这一比例在1.6以下。有专家表示,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所享受到的住房补贴、公费医疗、子女教育等各种福利措施,这一差距比高达6:1,达到世界最高水平。

  地区收入差距扩大。2010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上海市为66115元,最低的黑龙江省27735元,最高最低之比为2.38∶1。1990年我国地区间最高工资与最低工资比为1.84∶1。

  行业、企业间工资差距扩大。2010年,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36539元;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759元。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金融业,70146元;最低的农林牧渔业,16717元。最高与最低之比为4.2∶1。上世纪80年代,我国行业间工资收入差距基本保持在1.6-1.8倍左右。世界上多数国家行业间差距在1.5-2倍左右。企业间工资差距更大。2010年调查上海某银行员工工资及奖金人均为29.66万元,员工的其他福利人均6.08万元,合计35.75万元,是当年城镇单位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10倍。

  企业高管薪酬与普通职工收入差距扩大。据统计,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平均值2010年为66.8万元,是当年全国平均工资的18倍多。而部分私营企业、简单劳动者的工资偏低。2010年,城镇私营单位中的住宿餐饮业、农林牧渔业、公共管理社会组织三个行业中就业人员月均工资收入在1461元以下,不到城镇单位企业在岗职工的一半。

2收入差距拉大后果严重

  危急:贫富差距已突破国际警戒线

  实际上,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早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基尼系数”近年来就是热点的经济统计数据之一。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丛亚平、李长久日前撰文称:我国基尼系数在10年前越过0.4的国际公认警戒线后仍在逐年攀升,从改革开放初的0.28上升到2007年的0.48,近两年不断上升,已超过了0.5。而国际上通常认为,基尼系数超过0.4就意味着财富已过度集中,即我国贫富差距已突破社会容忍的“红线”。

  针对收入差距扩大的情况,一些省份已经将降低收入差距列入施政目标。例如,今年重庆市就率先将“基尼系数”列入当地“十二五”规划,作为考核地方政府的重要指标。目前,重庆市的“基尼系数”为0.42,该市提出,未来5年内将基尼系数降低到0.35。

  不容乐观:越富的人收入增长越快

  收入差距增大的背后是不同收入组别收入增长速度的巨大差异,收入越高,增长速度也越快。2009年,城镇居民最低收入组的收入是1985年收入的12倍,中等收入组是21倍,但最高收入组却涨到了37倍。

  同样,2009年,农村低收入组的收入是2002年的1.8倍,但高收入组是2.1倍。

  东北财经大学教授田青认为,资本要素收入增长很快,体制因素导致垄断行业收入增长过快,此外,机会不平等也是导致越富的人收入增长越快的重要原因之一。

3五因素造成收入差距

  决定工资差距的深层次因素是什么?差距是不是就意味着不公平?杨黎明认为,当前工资收入差距大,已成为一个社会热点,不可掉以轻心。现实中存在的种种工资收入差距,客观上是由多种因素多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一,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有差别,这是决定工资报酬水平及工资差距的核心因素。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复杂劳动、生产流程中责任大的岗位等往往工资报酬要高一些。

  其二,商品市场及价值规律会对劳动差别产生放大或缩小的扭曲作用。比如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中的员工可能工资会高一些。

  其三,人力资源市场会对工资产生调节作用,供大于求的劳动者劳动力价格会偏低,供不应求的劳动者劳动力价格会偏高。

  其四,生产要素市场的调节作用也不小。在强资本弱劳动的时代,资本要素在财富分配中所得份额的比例相对较多,劳动要素在财富分配中所得份额相对较少。

  其五,国家收入分配制度政策大环境会起导向作用。一方面要反对平均主义,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方面要警惕贫富分化,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通常认为,“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这个决定工资的核心因素是分配原则的客观基础,而国家收入分配的大环境则是可变的。

4实际工资收入正在下降

  食品价格快速上涨,让老百姓的菜篮子“越拎越重”。与物价涨幅居高不下相比,工资涨幅却在慢慢爬行。

  “国家统计局称,今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3.7%,后来,国家统计局又讲,这个数字是名义性增长,如果扣除了物价因素实际增长只有7.8%。今年1~9月份我们GDP是9.4%,也就是说,今年前三季度我们的工资增长并没有超过GDP的增长速度,而且国家统计局的所谓职工收入并没有统计私营企业,如果计算上这个部分,数据将会更差。

  9月28日,新华经参仕邦人力资源研究院发布的一份人力资源指数分析报告指出:在我国15个城市的4个重点行业中,工资涨幅输给了物价涨幅,多数地方实际工资呈下降态势。

  报告指出,以2010年1月为基期,通过将2011年6月的数据与全部15个城市四个行业2010年1月的数据作对比发现,扣除物价因素后,普通劳动者的实际工资仅增长1%,与2010年6月相比,实际工资下降了5%。这表明普通劳动者的工资增幅没有“跑得过”物价增幅,实际收入同比在下降。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贺铿表示:“我国收入分配到了极不公平的边沿”,“居民的收入增长比较缓慢,收入分配的格局不但没有改善,而且继续恶化”,并指出当前“经济发展粗放靠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基本格局仍然没有改变”。

5涨工资可能加大通胀压力?

  过快的物价上涨需要调控,过慢的收入增长也需要调控。

  不过,企业主们也在诉苦:“涨工资会给我们企业带来很多方面的压力,企业的利润空间将被压缩,但不涨工资也不符合当下的情况。”

  有专家认为,不断增长的人力成本可能会加快一些中小企业倒闭,另一方面,也可能相应加大通货膨胀压力,如果工资水平继续快速提高,难免又会进一步增加新的通胀压力。

  更有观点指出,工资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就会进一步传导至商品及服务的价格,形成“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

  基于这样的观点,有专家表示,解决CPI居高不下的问题,最有效的办法还是稳物价。他们认为,工人工资是和物价、供求关系、生产力直接相关的,市场会自动调节。在劳动生产力没有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加工资必然造成高物价,特别是在整天宣传工资倍增的情况下更是会造成通涨预期,进一步推升物价。

  不过,苏海南并不赞同工资上涨会形成通胀的观点。他认为,只有在工资过快过度增长,也就是寅吃卯粮,而且生产的东西又非常短缺时,才会推动CPI上涨,但这种情况在中国基本不存在。我们的情况是产能过剩、许多产品过剩,同时工资欠账比较多,要还这个账。

  他在此前指出,这些年来,我们的工资增长长期低于劳动生产率、企业利润和税收的增长,所以工资增长推动CPI上涨这个问题肯定不会存在。而且,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换代阶段,随着生产链条由低端向中高端逐渐转移,人员素质逐渐提高,工资水平是必然要相应提高的。

6美报:中国缩小收入差距要有紧迫感

  美国《彭博商业周刊》1月31日一期报道中称,据北京师范大学学者李实说,中国而今所显示出的收入不公平度与菲律宾和俄罗斯不相上下,公平度远不及日本和美国,甚至连东欧都比不上。据官方公布的数字显示,中国农村居民收入还不足城市居民收入的三分乏一,收入最高的10%群体的收入大约是收入最低的 10%群体的23倍。而李实说,这一比例几乎肯定被低估了。他说:“而今在中国,你几乎在每个地方都会发现,收入差距越拉越大。”

  李实说,中国的基尼系数——经济学家以此来判断收入分配的公平度——在 25年前还不到0.3,现在已接近0.5。而研究贫困问题的学者认为,一旦基尼系数高于0.4就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而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可能比官方数据所显示的还要糟糕。北京一家独立研究机构的经济学家说,较富裕家庭的收入被低估了。中国政府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政府实行了多项旨在增加收入的政策,其中包括取消农业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要为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拨款、改善医保体系以及为低收入者建房等。

  世界银行驻北京经济学家高路易说,要想进一步缩小收入羞距,就需调整财政政策。其中一项举措是在所得税以外领域扩大政府收入,包括征收房产税以及对从房地产和股票市场获得的资本收益进行征税。此外还需继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以让外来务工人员可获得更多的社会福利。

7硬骨头怎么啃:政策出台是难题

  最近几年来,收入分配确实已经成为民生问题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每年两会期间,这一议题当仁不让地成为民众最为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

  业内普遍认为,由于收入分配改革关乎民生,又事关各方利益,利益的再划分势必会改变利益格局,会带来新的博弈,所以收入分配方案久久难以出台。

  例如,《工资条例》数易其稿,并一度传言在2010年底出台,至今仍然没有动静。一位参与该条例起草的专家表示,参与制定条例的人保部、全国总工会、财政部等相关部委的意见还有待协调,甚至是在人保部内部,也有着不同观点,因此何时出台,还难以预料。

  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起草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也一度被寄予厚望,但由于同样的原因,也仍在修改当中。多位收入分配专家表示,收入分配改革事关大局,需要权衡的利益和矛盾很多,相关政策出台困难也在意料之中。最终问题的解决还是要看高层的决心和魄力。

  近日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在一个论坛中指出,尽管人们对收入分配的重要性,以及改革的紧迫性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这两年也出现了一些让人忧虑的新变化。最明显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多,经济发展出现下滑迹象,做大蛋糕的优势减少,而且通货膨胀的形势也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这在收入分配领域形成了较大的困难。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国内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劳动力成本发生了很大变化,人力资源也迎来了新的挑战,这给收入分配方案的制定带来了新的难度。

  “如果没有制度性改革,收入分配改革就很难有实质性的进步,而现在做的一些改变收入分配现状的措施只是小打小闹。”有专家表示,提高最低工资只能解解近渴,打击哄抬物价也不能止住物价整体上涨,调控房市尚未有实质性进展。

8政府调控不可或缺

  合理的工资收入差距有利于激励劳动者提高劳动效率,不合理的差距会激化矛盾。当前中国的工资差距过大,一是与历史比较差距扩大速度较快,二是与市场经济国家比较,行业、地区间的差距偏大。当前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及生产要素市场还不成熟,成为造成我国工资拉大的制度性原因。因此,在此阶段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

  政府作为制度的设计者,要夯实收入分配的体制基础。包括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在国企改革完善工资管理体制,在非国有企业构建工资协商、劳动者民主参与机制。

  政府作为市场调节的修正者,应有针对性地对市场实施反周期调节、逆向调节。比如,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资本短缺、就业压力大,政策因此向资本倾斜。当前,则需要对人力资源市场中的弱势群体,比如简单劳动者增加保护。因为供大于求的普通劳动者总是处于劣势地位,任由市场调节工资水平会偏低,需要政策采取适当保护。

  此外,对一些周期性特征明显的行业,政府需要运用税收杠杆和收入政策实施反周期调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基础工程。

9吴敬琏撰文:缩小收入差距不单靠再分配

  着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分配改革不能止于政府抑富扶贫的零散措施,而应是一整套完善经济和社会体制的系统努力。

  如果不理顺由初次分配所决定的基本分配关系,主要依靠政府的再分配措施来矫正基本分配关系的重大扭曲,虽然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抚慰缓解由贫富悬殊、贪腐横行引起的大众愤懑,但是,其消极后果也是不容忽视的:

  第一,政府大量提供补贴必然造成大幅度增加财政收入的需要,由此引致的税负增加和货币超发,会妨碍经济发展和导致“蛋糕做小”。而由此引发的通货膨胀,则会对工薪阶层的工作积极性造成很大的损害。所有这些,到头来都会不利于收入差距的缩小和共同富裕的实现。

  第二,过分地用财政税收手段来“拉平”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会由于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得的地区分离而损害各地增收节支以及为社会努力创造财富的积极性。

  第三,一些国家经验表明,用对工资实施行政干预的办法提高低收入职工收入水平,较之采用完善劳动市场、消除就业障碍和为小企业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经营环境的办法来促进就业和提高工资,可谓弊多利少。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汲取。

  总之,从以上分析可见,只有在形成较为合理的初次分配结构的基础上,辅之以合适的再分配措施,才有可能实现收入分配改革的预期目标。因此,分配改革不能止于政府抑富扶贫的零散措施,而应是一整套完善经济和社会体制的系统努力,它至少包括:

  一,改变粗放经济发展模式,转而依靠知识、技术创新和劳动效率。这样,劳动者的收入水涨船高,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形成良性循环。

  二,政府依法行政,取缔非法设立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铲除寻租的制度基础。

  三,下决心破除特权既得利益和传统意识形态的阻碍,继续推进国有经济的改革,把被少数人和少数企业占用的社会资源从垄断部门的行政垄断下解放出来,通过企业之间的平等竞争实现有效配置,为社会大众创造财富。

  四,完善财税体制,为社会低成本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五,建立能够持续运转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全民提供基本的医疗、养老等保障。

  六,改善教育体系,使每一个要求上进的公民都有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机会。

  这些改革措施涉及多个部门、多个行业,推进难度显而易见。只有通过有顶层设计的组合措施,才能达到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10全球范围 经济危机加大收入差距

  据国外媒体报道,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近日发布一份报告称,经济危机正在加大发达经济体的收入差距。

  报告称,在OECD成员国中,最富裕10%人群的平均收入是最贫穷10%人群的大约九倍。

  在OECD成员国中,美国的收入差距扩大得最为显着,从1979年到2007年,美国最富的1%人口的收入增加了2.75倍,而最穷的20%人口同期收入只增加18%,富人收入增幅是穷人15倍。最近在全球蔓延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提出的诉求之一就是99%的人反对政府过多救助1%的富人。而德国、丹麦和瑞典等素来财富分配较为平均的欧洲国家也首次出现了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

  OECD表示,近年来,芬兰、德国、以色列、卢森堡、新西兰、瑞典和美国的基尼系数上升均已超过四个百分点。全球化、技术变革中的偏向性和政策的变化使得经济增长成果分配不均,是造成收入差距在经济危机中拉大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