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ng girlshd:教育系统学思想与小班化教学合作学习方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6 16:11:16
教育系统学思想与小班化教学合作学习方式
刘安兵

摘 要:教育系统学是一门崭新的学科;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子系统存在于教育系统之中;研究这些系统要素的存在和实现要素整体功能最优化对课堂的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价值;“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的系统功能的观点,提示了合作学习与合作能力培养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教育系统学思想 课堂教学要素 合作学习方式

我校推行全程小班化教学,班额30人左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沿着新课标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走科研兴教之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创设教学环境,初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课堂合作学习方式思路,且从初期的课堂合作学习理论模式如建构主义理论、集体主义理论等支持下课改,现在又引入教育系统学思想,力图用系统学思想去丰富课改,使课改注入新鲜的血液。
教育系统学是一门崭新的学科,有着广阔的前景。教育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若干事物和过程所组成的一个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治理行为的统一体。组成系统的基本部分是要素,每个要素又具有自身特定的功能;每个要素的性质和行为影响着所构成的系统的性质和行为。每个要素对构成系统的影响,还依赖于系统中其他要素的性质和行为。独立的要素是不存在的。
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子系统存在于教育系统之中。课堂教学由哪些要素组成呢?
㈠从系统的要素看可分为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自然要素有学校环境、教室、课桌椅、黑板、多媒体设备等等。社会要素有校园文化、教师、学生、教材、影视资料、文学作品、师生性格情绪个性差异等等。
㈡从课堂教学结构要素可分为物的要素和人的要素。物的要素有教学时间结构、学生的座位形式、信息来源渠道等等。人的要素有学生学习小组、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互助、课堂人际交往、教师的角色意识等等。研究这些系统要素的存在和实现要素整体功能最优化对课堂的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教育系统学思想与学生座位形式的变化。
在合作学习方式的课堂中,首要考虑的是学生座位形式的变化。即由传统的秧田式改为适合合作学习方式形式的座位,如环形、马蹄形、对话形(又称豆腐块形)、圆桌形等到多种形式。(如下图)座位形式的变化就是从传统课堂教学中由教师信息传递的单向性、信息获取的单一性、老师关注的狭窄性变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生问生答、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信息交融共享的新的学习空间。学生在这种系统要素环境中成为课堂的主人,自主探究学习的主体,有张扬个性的空间。而座位形式变化的关键在于要考虑到学生座位如何搭配问题。教育系统思想告诉我们:“一个系统中任何要素的存在都是为了完成一定的功能。而一个系统在结构上是否完善,也就是评价其各个要素或好或差的标准,不在于孤立地看此要素是否优良,而在于 看此要素存在是否以能优化整体功能。”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座位形式作为课堂改革的第一步在这一系统中就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如何搭配呢学生座位形式?实践中采取素质相对均等原则(即将学生按成绩好中困相对均衡搭配)、性别相对平均原则、角色分工责任明确原则,等等,这样,学生在课堂中能很好地相互配合,激发内在的潜力,引发参与学习的愿望。实践证明,注意了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就能改变某些不完善的功能(中困生)综合为一个有良好功能的系统,即达到系统整体最优化。课堂教学中这样的实例很多,教学中的鲜活事例就不在此列举。
为什么有的教师在实践合作学习方式过程中,效果却不理想呢?究其原因在于忽略了系统要素的“系统整体最优化”原理,他们虽然改变了学生座位,却忽视了学生素质的搭配、个性差异、角色分工等系统要素问题以及教师教学观念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的系统要素问题。试想用不变的教学思想如何面对新的座位形式下学生的新的学习方式呢,老瓶装新酒,老革命遇见了新问题。

二、教育系统学思想与教师的教学方式。
随着学生座位的变化 ,教师教学方式也随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许多好的教师课堂教学引人入胜,但认真分析后,他们)仍然局限于以下三个环节:课堂教学的时间结构由教师讲授时间、师生交往时间与学生个人学习时间三部分组成,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非优秀的教师不足以胜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往往取决于教师水平的高低。而合作学习方式则要求打破桎梏,走进新的视野——增加“学生交往时间”环节。依据教育系统原理“有一些系统虽然每个要素都有是优良的,但由于结构不当,作为一个整体却不具有正常的功能,即构不成完善的系统。”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将不合理的要素加以变革,使之“调整后的结构得以产生正常的功能”,在课堂改革的浪潮中迎难而上,“而不是让系统消亡”。因而课堂教学结构从合作学习方式角度考虑,教师课堂结构策略上应作相应的调整:由原来的“三个环节”变为“四个部分”组成——讲授时间、师生交往时间、学生个人学习时间、学生交往时间。
合作性学习方式的重点就在于“学生交往时间”上。它作为系统的要素,在合作学习方式中,优化了系统的生命。在课堂上,学习小组的存在,学生在通力合作的学习探究过程中,学生完成了“人际交往”“合作共事”,完成了课堂课题的学习任务,并在从组内间交流到组际间交流的转换中,对问题的认识也经历由小系统(小组内讨论,又称组内人际交往)观点向大系统(组际间交流,又称组际间人际交往)集体观点的认同转变,且形成新的分歧,又在老师的进一步引导下,课堂教学走向新的境界。信息充分交互,学生个性得以张扬,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学生交往时间的课堂合作学习交流形式图示如下:

(环形座位)图一:组内交流 对话形座位:               图一:组内人际交往

       

(环形形座位)图二:组际间交流 对话形座位:               图二:组际间人际交往
       
三、教育系统学思想与教师的角色定位
因学生座位形式的变化 ,引起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引起了教师教学方式的重组,也引起了教师课堂角色意识的变化。这一变化符合“新课程下教师教学行为的三个重要转变”:①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②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向学生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③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向动态的研究者转变。如何适应“三个重要转变”呢?按照系统思路“即要把所要处理的一个事物看作是一个系统,要看到其中的组成部分(要素或子系统),要看到这些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同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并从总体的角度把系统中的人、物、能量和信息加以处理和协调。”因此,教师在这一重要的转变中要敢于创新,勇于思变,善于研究,找准起点。

四、教育系统学思想与合作学习与培养人才的观点:
合作学习方式作为当今社会最有效、最进步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自觉追求的教学方法之一;而从培养学生成才的角度看,(未来的学生)如果没有合作能力,就不可能适应我们这个时代,因为,合作能力决定着创新的成效,合作范围越大,合作境界越高,生存空间就越广。因而,课堂的合作学习方式应成为培养未来国际型人才的摇篮。古希腊思想家亚里斯多德说:“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的系统功能的观点,正确指出了合作学习方式与合作能力培养的辩证关系。

参考书籍:
1.<<教育系统工程简明教程>>
2.<<新课程的教学改革>>
3.<<国际教育新理念>>
4.<<学校班级教育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