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young 4g套餐费:从新发展理论,说大国社会经济崩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6:53:45

作者:dtrader99  发表日期:2011-11-10 16:42:00

回复 
    核心提示:不识崩溃早开始,只缘身在崩溃中
  
1. 开场白
  
  有人责问我,说是我在天涯发的帖子“崩溃是为钱发展的宿命”纯属无稽之谈,时下的天国那有什么崩溃的迹象呀?君不见“到处莺歌燕舞”,“一片和谐盛世”:
  
  --“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器实现对接,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试验获得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 权威经济学家说,中国现在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生产国、最大的外汇储备国。2030年中国将成全球GDP第一,世界最大经济体,中国还将高速增长几十年;
  -- 2011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
  -- 20国集团最近的首脑会胡锦涛和奥巴马同站前排正中,充分凸显中国的实力,经过30年的奇迹般的经济增长,中国已成为一个和美国可以平起平坐的经济实体;
  -- 日常生活中各类商品市场,旅游市场无不火爆,一派欣欣向荣;
  。。。。。
  总之,今天繁华,明日光彩,一切和崩溃毫不相干,崩溃论不过是痴人们的梦话。  
  然而,根据我新近的探究,中国社会经济已不是将要崩溃的问题,而是正在崩溃的问题,中国社会经济崩溃是进行时,早已深陷危机,现在紧迫的问题是需要政府的智慧决策,去避免毁灭性崩溃的问题。
  
2. 发展理论和崩溃
  
  在过去50年,经济学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最早的的发展理论强调储蓄和资本形成对发展的核心作用,这在罗斯托和哈罗德 - 多马模型中体现最突出。之后的刘易斯模型着眼点是结构变化的作用,强调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的转移带动发展。1970年代钱纳里的发展模式提出虽然储蓄和资本推动发展,但人力资本和经济结构也具有重要作用。1980年代里根时代以来,最时髦的发展理论当属“华盛顿共识”,即市场化,自由化和全球化的新古典主义的革命。
  
  这些理论对于解释和指导发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于历史的局限和其过分着眼于计量模型验证,所以,多有片面和极端的问题。
  
  根据我的探究,社会经济的发展,实际上是建立在四大资本基础上的,他们是(1)物质(金融)资本,(2)人力资本,(3)生态资源资本,(4)社会资本。社会的政治制度和体制奠定了这四大资本的内在联系,使用效率和积累方式,而技术进步主要是通过资本的质量来体现。这四大资本鼎立,支撑了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和长盛不衰。资本,是一个存量,而资本的消耗和积累是流量。一个可以确保子孙万代福祉,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至少要保证现有的存量水平不减少,更不能消耗光,即消耗和积累至少要相等。
  
  这个发展理论可以用“四方桌”来形象概括。当四个支柱撑起一个平面,桌子一定四平八稳,也有承载力。如果断掉一个支柱,桌子还能“站立”,但摇晃,“腿残缺”那个角不能放东西。断断掉两个,桌面倾斜。。。如果都断了,桌子就塌了。
  
  据汉语词典,崩是倒塌,溃是腐烂/破败。进而崩溃的意思就是事情已崩毁,溃散,局面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很难再复原了。当论及社会经济崩溃,关键要看的应该是决定社会经济进步和发展的“资本”是否“收支平衡”。因为,资本作为一个存量是支撑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和物质基础,就象土地对于高楼。这样,社会经济是否崩溃主要看两点:
  (1) 资本的积累和消耗的均衡。资本是不断的,一点一点的积累起来的。倘若资本没有积累,只是消耗,那么最终就会衰竭,就相当于“溃”,资本衰竭了,掏空了,“塌”是早晚的事;
  (2) 四大资本相互间的均衡,任一支柱断裂,残缺都意味着“不稳定”,“危机”,“塌倒”。
  
  从这样的理解出发,中国社会经济正在崩溃是无可争辩的现实。
  
  3. 中国社会资本耗尽
  
  “社会资本”原本是个纯社会学的概念,意指人脉关系。最早是由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乡村教育总监哈力凡(L. J. Hanifan)于1916年在一篇探讨社区参与对学校成功的影响文章中提出的,但让其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生态资源资本一起成为四角鼎立的“发展资本”,却要归功于曾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的政治社会学教授罗伯特。普特南。他于1995年在“民主杂志” 上发表了题为 “独自玩保龄:美国社会资本日渐衰减”(Bowling Alone: America’’s Declining Social Capital)的文章,引起轰动,成为当时总统克林顿的座上客。
  
  作为发展资本之一的“社会资本”理论,其实就是一个理论化了的中国“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朴素原理,认为“社会资本”是包括社会关系网,关系规范和诚信的社会生活的功能,它们可以使社会成员团结一心,更有效地追求的共同目标。“社会资本”的基本前提是社会关系网具有价值,这样,所有网络中的关系通过促进合作,就可以产生一种1+1=无穷大的“集合价值”,价值主要来源于关系网络中成员的互惠互助和同心协力。“社会资本”着眼的不仅仅是社会交往中温暖和诚挚的感情,更主要的是通过社交网络承载和传递的信任,互惠,信息和合作而创造出各种各样特定的价值和具体利益。
  
  共识和信任(诚信)是“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如果社会中没有信任,也就不可能有共识,各自为政的社会让人和人之间充满利益冲突,如果人们相互间猜疑,没有诚信,甚至欺骗,不仅经济和市场不能正常运行,社会稳定也不能实现。还有证据表明,较高的“社会资本”有助于更有效和诚实政治制度,因为人们对于政治家们的游戏和欺骗是零容忍。因此,没有“共识”和“诚信”就没有“社会资本”。
  
  现在的中国社会,人们相互间有诚信,有共识吗?
  
  中国社会诚信度极低是没有任何异议的。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崇尚金钱的社会,金钱傲慢,而人人都为钱是图。人和人之间是没有诚信可言的,当钱一现身,鬼都要推磨,那来诚信?因为没有什么是可信的,所以什么都可能是假的。作假,造假已经到了不仅不讲社会和道德规范,连起码的人性都没有的地步。中国市场上触目惊心的地沟油,瘦肉精,毒奶粉,购销一条龙的假药等把黑手伸向婴儿和他人的生命,已经穿破的不只是道德,而是人性的底线了。
  
  问题是政府也造假,官员的假学历,假出生日,假报告,假廉洁,。。。政务诚信全无。更有贪污腐败,比如新抓出来的浙江省湖州市长黄萌,当市长没有10年,一人就占有84套房产,双规时从其家搜出5000万现金,当贪官你追我赶,贪婪无止境,政府可信度为零。
  
  企业也没诚信,有中国犹太人之称的温州老板们,说跑路就跑路,留下一大笔烂帐,几亿,十几亿的债务,居然还有人出来为跑路的,毫无诚信的老板打抱不平,说是“受高利贷所逼”,对跑路者的无德无信,只字不提,可见中国社会诚信的沦落。
  
  更别说社会道德了。13亿中国人扶不起一个跌倒在地的老人,13亿中国人冷血漠然看不见生命垂危的儿童小悦悦,。。。这里,看不到互惠互助和同心协力,但当大国的总理呼喊道德血液,却被放肆的哄笑淹没,因为在一个搞GDP运动的金钱社会,是金钱规则主宰社会和个人的行为,而一旦金钱作主,做人做事就没有什么道德可言了。事实上,“不扶”和“漠视”都是符合政府倡导的“市场(金钱)法则”的,因此在鼓吹GDP万能的同时,呼喊什么道德血液难免被人哄笑。
  
  没有诚信,没有道德,怎么可能有齐心协力的共识?不过有一点,可能还是有共识。最近社会上流传着一个故事,说是一个小老板的儿子开着宝马车撞了人,要想逃离现场,跳下车来恐吓围观民众说:“我是市长的儿子!”结果围观者,一拥而上,狠狠的教训了他一顿,这充分映射了“民众的共识”,但这个共识却是有点让人胆战心惊,因为是以仇恨为基础的,和互助互惠,同心协力的建设性共识无关。
  
  没有诚信,没有道德,没有共识,哪来“社会资本”?没有社会资本,社会经济怎么能公平,有效和平稳运行?社会资本衰竭,不仅影响效率,还造成物质(金融)资本的浪费。比如,几部委联合打击“假药”,“地沟油”,“瘦肉精”。。。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去实施,当然,巨大的资本浪费还是“维稳”。社会资本衰竭了,桌子的一条腿断掉了,要靠强权去支撑不仅不能治本,也不可能长治久安。
  
  社会资本不是什么大发展,大繁荣可以积累的。社会资本的积累源自深刻的社会道德和人文基础,在社会的和谐和诚信中不断沉淀,在人和人互惠互助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更主要的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积累社会资本。所以,无论怎么发展,繁荣,如果穿西装,打领带却“耍流氓”的某些公权们,日益腐败堕落,将国有财产据为己有,将民众呵斥为奴才,尤其是民众的基本诉求被漠视,社会资本积累只是一句空话。
作者:dtrader99 回复日期:2011-11-10 16:45:13 
回复 
4. 生态资源资本枯竭
  
  在生态资源资本中,中国最核心的要素是水,土地和空气。
  
  铁矿石开发完了,油田干枯了,煤炭采光了,都不危及发展和生存,因为我们有钱,可以进口。虽然对能源50%以上的依存度对于国家社会经济安全有巨大的风险,但除非发生世界大战,只要有钱,一般还是能从外国买回来的。
  
  但水几乎是不能进口的。据最近的一个研究报告,中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 极不均衡。
  
  缺水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生活用水日渐匮乏。在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生产也缺水,尤其是用水大户 – 农业生产。因为缺水,中国农业生产潜在生产量只能实现80%多,而由于缺水问题日益严峻,实现的产量也不断滑坡。还有年年不断,年年告急的历史罕见,最严重的干旱。过去多在北方,现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广东,广西,贵州,云南也会遇上干旱,纷纷因缺水告急,这反映了水资源自修复能力,再循环能力下降。
  
  在水资源日益消耗的同时,还有地下水超采的问题。全国地下水超采区域300多个,面积达19万平方公里,严重超采面积达7.2万平方公里。华北平原50%以上的面积被抽空。
  
  再加水资源污染。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有限的水资源,被污染,被滥用,被浪费,被消耗,还能支持现在这样的消费水平多少年?现在投资4万亿,但能根本改变水资源日益稀缺的趋势吗?而要是没有水,人类生存都不可能。
  
  第二是耕地。因为追逐金钱,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美名之下,大量耕地被圈为“开发区”。国土资源部报告显示,过去12年我国的耕地面积净减少1.25亿亩,约占耕地总量的7%。如果这样的减速继续,现在帐面上的18亿亩土地,还能开发150年。但重要的问题是,要是耕地都用来建开发区了,修高楼增加GDP了,中国人必需的粮食谁来生产?
  
  当然,可以进口。然而,据统计,近30年来,全球人均农用耕地面积从0.33公顷降至0.22公顷。全球人均耕地减少直接影响各国粮食供求格局和粮食安全。据统计,近几年来全球粮食生产年均增加0.4%,而年均消费需求却增加1%左右。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10年,全球玉米价格暴涨了52%,小麦价格上涨了49%,大豆价格上涨了28%。2010年出版的《食品帝国 - 盛宴、饥饿和文明的沉浮》一书中指出:未来粮食供求矛盾将更加突出,如果人口继续增长,农业生产依然被忽视,世界将没有能力生产足够的粮食养活自己。现在世界人口是70亿,而增加10亿人只用了12年,按此增速,再过3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101亿。这需要世界粮食产量增加50%。到时,谁能出口13,000亿吨粮食来养活中国?
  几十年来,中国一直是粮食的净出口国,现在,粮食油料一个接一个的沦落为进口国,先是大豆,接着棉花,食糖,现在是玉米。过去是“调剂”,现在是“依赖”。虽然,都知道纸币和黄金不能吃,不能喝,不能提供生存保障,但我们还是喜欢钱和金子。
  
  农用土地资源日益减少,生态资源资本不断衰竭。
  
  中国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是每个人都有切身体会的。蓝天白云消失了,飞沙尘埃起舞了,连首都也不能幸免。最近有关北京环保局和北京美国大使馆关于北京空气污染指数的差异,将北京的生存环境又一次推到了大众关切的视线,事实上,联合国早把北京列为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如果,从早到晚你都在“吸毒”,这不是生存危机吗?而空气也是不能进口的,自己毒化的空气,只有自己才能遏制。
  
  还有发展引发的破坏,最突出的例子是山西采煤。在山西,因采煤形成的采空区达到2万平方公里,“鬼村”随处可见。相当于山西1/8的国土面积,地下已被掏空,崩塌是早晚的事。仅去年因矿山开发导致的地面塌陷及采矿场破坏土地就达20.6万亩,300万人受灾。
  
  这些例子都说明,在生态资源资本中,最核心的水,土地和空气的状况日益恶化,没有好转的迹象,生态资源资本日渐衰竭。
作者:dtrader99 回复日期:2011-11-10 16:49:30 
回复 
5. 人力资本被挥霍
  
  人力资本的形成主要通过政府的教育投资,和企业的再教育支出。
  
  政府对教育投资的相对量历来偏低。而前些年实行的教育产业化,将教授变成商人,课堂变成市场,于是“一分钱,一分货”,教授唯利是图,就成了学校的规则,而“缺德”和无“诚信”,加上腐败,潜规则,政府和个人/家庭对教育投入往往是低回报,甚至负回报 - 大学毕业就失业。而当市场主宰了学堂,大学就成了又一个“校门朝南开,没钱缴费莫进来”的混浊之地。怎么积累人力资本?
  
  我国企业在员工培训经费的投入普遍很低。80%的企业,工人培训费仅占公司销售收入的0.5‰以下。老板们忙着盈利,怎么会做耗人耗时培训职员的亏本买卖?
  
  此外,在拜金的浪潮中,政府,企业,个人都急于发财致富,不仅因短见而忽略人力资本的长期投资,更主要的是造就了大批只拜金而没有社会道德和使命的人力,不能成为支撑社会经济长盛不衰发展的人力资本。还有,假学历泛滥。“成功人士”,高管,高官,通过所谓“在职学习”,或是“留洋”,用“市场规则”购买硕士、博士学位,有什么理由去真真实实的通过学习知识形成人力资本呢?
  
  不仅仅是人力资本投资不足,更恐怖的是权贵对人力资本的滥用和掠夺。富士康的铁血工厂和12跳,这些年不断发生的“矿难“和“血煤”惨案。为钱,为了政绩,置人命如草芥。所以,这些年我们总和这样的噩耗相伴:“10月29日18时,地处衡阳市衡山县长江镇的霞流冲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29条生命瞬间陨落”。
  
  虽然中国人多,但如此挥霍人力资本能维持多久?
作者:dtrader99 回复日期:2011-11-10 16:53:00 
回复 
6. 物质(金融)资本的隐患
  
  表面上,中国物质(金融)资本过剩。社会上到处都是钱,在2006-2010年五年中,中国构成GDP的投资额近65万亿元,每个中国人人均5万元。很多的地区和行业年投资增长率达30%以上。
  
  但物质(金融)资本有如下的问题:
  
  资本的所有权是政府,外企和少数富人的。因为资本的本质,资本的扩张意味着对平民更大的掠夺。外企也不是乐施会,投资的利润是要拿走的。所以,投资形成的资本是属于少数人和外国人的,投资惠泽平民永远是百世的难题。
  
  政府投资,尤其是打主力的地方政府投资是以掠夺未来(借债)为基础的,10万亿地方债务,还有几万亿的部委和国企的债务,仅仅一个铁道部负债合计为2.2万亿元,这些最终都是要平民来偿还的。而这些投资多用于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不讲投资效益,再加刘志军那样的腐败,这部分投资对于物质资本的形成效益很低。
  
  局部的金融危机不断。股市暴跌;温州高利贷赖账;铁道部缺9000亿资金所有在建工程停摆;。。。还有通货膨胀,满足平民生活需求的食品价格暴涨。
  占现在国内生产总值的近50%的投资一方面创造了大规模的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打压过去,现在和未来投资的回报。空空如也的新机场,不知通向何方的高速公路,豪华的政府办公大楼和高楼林立但空无一人的鬼城。这些都是没有回报,或回报率极低的投资。
  
  疯狂的投资,创造了几乎可满足全世界需求60%以上的手机,电视,纺织,钢铁和水泥等的产能。结果,不得不面对生产过剩的恶果。比如,由于中国的产能3年翻4番,世界太阳能芯片价格暴跌,全球所有太阳芯片公司都因为中国疯狂扩张惨淡经营。众多的中国太阳能芯片公司也将吞下自造的苦果,在今后一两年步入破产的行列。这样的结果,就是物质资本的负增长。再如船运投资,中国远洋最新公布的2011年三季报显示,今年1-9月,其巨亏47.77亿,相当于每天亏损约1750万。
  
  物质(金融)资本表面上光鲜,但太多的不治的内伤,隐疾。
作者:dtrader99 回复日期:2011-11-10 19:18:46 
回复 
7. 崩溃进行时
  
  崩溃不是消亡,崩溃严格的说也是一个过程,而过程的进行时,就是我们常说的危机。那么我们是否正经历着:
  
  社会道德和诚信危机?
  生态资源环境危机?
  人力资本被掠夺的危机,知识和教育危机?
  局部的经济和金融危机,严重的通货膨胀?
  
  一张桌子,如果三条腿都折断了,一条腿能顶起桌面吗?况且,这条腿还有严重的内伤。
  
  网上有个帖子说,在几千万人口的北京城中,部级干部全家人都在中国北京的就只有骆家辉一家人,虽然有点夸张,但在相当程度上映射了现实。胡润也来搅局,说46%以上的千万富豪要移民。如果都带着身家出走,他们的25万亿财富不仅要从中国的社会财富(物质(金融)资本)存量中消失,还会将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一扫光。
  
  社会的高级公务员们和千万富豪们都是社会的精英,既得利益集团,而他们所以能“出类拔萃”获得今天的“地位”和“成功”,应该主要取决于他们的“远见卓识”和有能力洞察与预见“利好”先机。从这个意义上。充分享受社会既得利益的权贵们“出逃”应非偶然。如果不是经历和预见了危机,这些最具远见卓识的群体为何放弃中国发财的机遇,机会而集体“出逃”?
  
  由于社会资本,生态资源资本不能完全由货币计量的特性,他们存量短缺的社会经济后果并不象“缺钱花”那样立刻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例如,从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到现在的灰蒙蒙天上风沙午的环境,期间是近10年的渐近的,不明显的演变,直到有一天,才突然发现蓝天白云完全消失。据史载,中华民族的文明摇篮 - 黄河流域,经历了几百年而败落成为“黄土高原”。社会资本不易察觉的衰退的例子就更多了,历史上那些揭竿而起,就是社会资本耗竭的极端表现。
  
  此外,对于这些资本的变动,还有“金钱掩盖”和“金钱幻化”,即金钱可以暂时掩盖和幻化社会资本,生态资源资本和人力资本失衡和衰竭问题,粉饰太平。比如,花钱进口食品,奖金鼓动劳动出力,等等。正是如此,虽然这些资本“收支”不平衡,过度透支,存量衰竭日益严重,但民众对此并无明显感觉,远不如对通货膨胀的感受那么敏锐,那么直接,那么激烈。然而,用钱可以撑起短暂的“繁荣”,但是钱无法支撑百年盛世下去。总之,只有潮水退去,人们才知道在裸泳。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天涯经济论坛”叫崩溃叫了十年了也不见崩溃发生 - - 虽然人们早已身陷危机。“不识崩溃早开始,只缘身在崩溃中”。
作者:dtrader99 回复日期:2011-11-11 13:58:42 
回复 
8. 为更美好的生活发展,而不是为自我毁灭增长
  
  虽然正在崩溃,但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们,给决策者写发言稿的高参们,仍然高调“世界和中国经济强劲增长”,“中国经济还要高速增长20年”,“2030年GDP世界第一”,“中国GDP5年翻番”。。。对于发展的执着和狂热依然不减。
  
  世界上几乎没有政府不高调GDP发展的,而政府痴迷GDP有如下的缘由:
  
  (1) 经济学的欺骗
  自18世纪工业革命发轫以来,人类便自以为踏上了登天的幸福之路。而开启幸福天堂的密码,就是经济发展和增长,最后演化成GDP增长。与此同时应运而生的古典经济学,不仅因为“指点”经济发展和增长成为“显学”,更在理论上为其奠定了基础。在古典经济学“经济人”,“收入决定福利水平”,“市场保证公平分配”三大假设的前提下,GDP增长带来收入增长,收入增长消费选择增加,所以GDP增进人民福利和幸福,就是勿容置疑的真理。增加GDP成为政府的要务,政策的核心,这也就是天经地义的事。
  
  此后的凯恩斯的总需求理论将需求列为经济发展和增长的头等大事,这样就有了千方百计刺激消费的政府政策和营销花招。企业要“薄利多销”,所以有沃尔玛发明的萨姆斯(SAMS)俱乐部批发性购物 – 商品不单卖,5件-10件捆绑后廉价“批发”;还有“自助餐”任挑选,可浪费;还有豪宅中几十平米大的衣帽间,浴室;。。。豪华型,浪费性消费在发达国家的引领下横扫全球,似乎这就是人类的时尚和追求,这就是人生最美好的生活。同这些“时尚”“美好”一对比,发展GDP不成为中国这样国家的要务都不行。
  
  这套理论的根本缺陷,是无视生态资源基础,将奢侈和浪费的消费视作发展的目的。
  
  (2) 人类的短见和狂妄  
  70年代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发表后,曾被许多全球的精英和政要围剿。认为如果《增长的极限》的模型充分考虑了技术进步的作用,那么就根本不会得出地球资源即将消耗殆尽的结论。因此,《增长的极限》纯粹是无稽之谈,宣扬恐怖,制造恐慌。并认为“零增长”论只会加剧社会不平等,降低社会效益,导致社会停滞。
  
  从政治上来说“没有极限的增长”才是各国政治家们青睐的理论,要是“零增长”了,政府就可能失业,也没赋税收入。所以,就连“最不喜欢政府”的美国总统里根在1985年明确宣称:“当人类自由地追寻梦想时,根本没有增长的极限,因为人的智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限的。”
  
  但当《增长的极限》2008年再版时,以新的数据,再次就人类对气候、水质、鱼类、森林和其他濒危资源的破坏敲响了警钟。此时,全球“气候变化”正成为世界性议题。在《增长的极限》发表30年后,地球这个人类唯一家园的生态状况更加恶化了:生态灾难频发,气候变化对全人类的威胁日趋明显。诚如这本书的第三版《增长的极限:30年全球经典》所指出的:“人类正处在'超越极限’的危险边缘,虽然过去的30年里,我们有一些进步,比如新科技、新制度,但罗马俱乐部对此似乎比30年前更悲观了……30年里人类没有真正把握机会及时纠正正在因循的发展路线”,生态系统给人类的时间已经非常有限了,再不进行发展观和发展模式上的革命,21世纪就注定要成为灾难的世纪,甚至灭绝的世纪了。
  
  今朝有酒今朝醉,认为科技可以让人类为所欲为。这在中国是表现最突出的。要政绩,要致富,不能没有GDP。人类短视和狂妄在中国的GDP高速增长中体现得最充分。
  
  (3)少数人对于金钱的迷恋  
  最近有人对下一个百年做了个预测,虽然预测和算命先生没什么区别,但有的预测也可以多少给人点启示。这个预测是看2100年世界会变成什么样:人均期望寿命将超过82岁;80%的人都会住在城市;不过人口将翻番到150亿,全球石油,煤炭已经开采完毕,能源和食品将是人类生存的巨大挑战。。。不过,大多数人对此预测都是一笑置之,因为钱迷对钱更上心。
  
  我最近在探究人类发展问题时有两个发现:
  
  第一是自从工业革命以来,除了各业生产率增长之外,人类最大的成功是积累了“钱”- 美名为“金融资本”。据我的初步估算,全球金融资本总额近450万亿美元(房产之类不计),是全球GDP的7倍多。而这些钱都是用产品廉价出售换来的,比如,欧美国家地摊上3-5元(美元或欧元)中国制造的成衣。
  
  第二是这些金融资本主要是属于少数人的,而且无论看那个国家,追溯到那个年代“钱”都归少数人所有。要取得水涨船高的福泽万民的效应,资源的代价很高,因为“发展”不是平均的。
  
  结果,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最终就换来一大堆钱(纸币)但因为生产资本归少数人,所以产品会“剩余”,变成钱依然归少数人所有。少数人钱多得数不清,就会奢侈,炫耀。比如,当本山不知道有多少钱时(钱多得数不清),就会去买私人飞机,还可以移民。当然,接下来就有了“投资理财”,就有了“资本运作”。进而,钱生钱就成了部门,金融部门就成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不过,当钱从支柱中生产出来,依然由不满足的资本占有。
  
  因为钱为少数人拥有,要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政治家们就寄希望于发展。但无论怎么发展,但钱总是落入少数人手里。所以,要努力发展,只要能有钱,谁会顾忌明日资源的状态?但不幸的是在资本和金权的驱使下,发展变成了社会的少数权贵们一场挥霍明天来满足今日金钱欲的游戏。
  
  (4)资本和权力的贪婪  
  古代马其顿国王( 前356~前323 )亚历山大大帝,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军事指挥官之一,公元前336年,他继承父亲马其顿菲利普二世的王位后,开始了野心勃勃的军事扩张。东征西战,横扫欧亚非洲大陆,战无不胜,所向披靡,几年后,就建立起了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但他扩张的欲望不减,为达到“地球的尽头”,他于公元前326年入侵印度,但最终无功而返,因为厌战的士兵几乎策划兵变。历史上,亚历山大不仅是一个善战的军事统帅,也是极度贪婪的化身。
  
  据史载,亚历山大大帝在公元前332年访问了耶路撒冷,离开前,他索要到此一游的纪念品,当地的传教士们向他献上了一个眼球。同他拥有的黄金和白银相比,这礼物简直是一钱不值,于是亚历山大问道:“这是什么?”一个传教士答道:“这是一个欲壑难满的人的眼睛。”亚历山大再问道:“ 凭什么证明是这样?”传教士回答说:“如果用污垢盖住这个眼球,世界的一切就都消失了”。后人在评述这个故事时说,这个眼球实际上映射的是亚历山大的贪婪本性,虽然他已是“大帝”了,但仍不满足,还要征服和开辟新的疆土。这就是贪婪,是追求过分的甚至是不应获得和拥有的物质财富的欲望。贪婪的最基本特性就是永远不会满足,贪得无厌。
  
  现在的资本和权力就是亚历山大大帝的化身。对权力和金钱永远不会满足,贪得无厌,所以,要开发,要拆迁,要“改天换地”,要出口,要政绩,要金钱。而美其名为“发展”。
  
  不幸的是,由于“社会比较”的迷惑,金钱本身的幻象,无数平常百姓的人生也被圈入了为钱奔命的怪圈。
作者:dtrader99 回复日期:2011-11-11 14:13:06 
回复 
9. 突围崩溃
  
  (1)突围崩溃,政府可以大有作为  
  突围崩溃,政府可以大有作为。只需言行一致,老老实实的遵从小康社会的祖训:“我们社会主义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是共同富裕,那时候我们叫小康社会,是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的小康社会。”“在小康社会,从人均国民收入来讲生活并不富裕,但由于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是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
  
  实行科学发展观的方针:“我们讲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里的发展绝不只是指经济增长,而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我们要更好地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更加自觉地坚持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如果政府真正遵循科学发展观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社会经济不会发生崩溃问题。因此,突围崩溃,原本是个“不说假话”“说到做到”的问题。
  
  世界上最有权的政府是中国,只要政府决心做的,没有做不到的。飞船能上天,为什么贫富不均的差距不能遏制?官吏的贪赃枉法不能制止?而这是中国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积累的基础。
  
  中国的发展,要有远见。我们必须从自己的资源和生态环境基础出发,要为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福祉,不应以那种“炫耀消费”“奢侈消费”为目标,要活得快乐,悠闲。
  
  (2)突围崩溃,发展理念可以大有作为  
  慢下来,绿起来。消费降档,悠闲起来,快乐起来。
  
  在传统经济学增加选择可以增加消费从而增加效用的逻辑下,发展经济,增加消费成为了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的时代的潮流。然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超级消费社会中,在这个以敢赚,敢花,没钱也敢借来花为英明神武的时代中,也有一种新的消费潮流在全世界,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中悄悄蔓延,静静涌动 - 以“慢下来,绿起来”为目标的“消费降档”。这种新的人生态度,最早可以追溯到1986年开始的“慢食运动”。
  
  1986年,总部在美国的快餐店“麦当劳”进军罗马,要在在罗马市中心的西班牙广场开店。意大利一家报纸的专栏作家卡罗。彼得里尼(Carlo Petrini)发起和组织了几千人的示威,抗议“麦当劳”在西班牙广场开店,理由是“快餐”可能改变人类的消费习惯,危害传统食品同时危及对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随后,他们在意大利的一个叫巴罗洛的小镇,成立了对抗“快餐”的“慢食协会”。虽然“慢食协会”向资本和金钱“挑战”无异于螳臂挡车,现在“麦当劳”的快餐店依然西班牙广场上日进斗金,但“慢食”作为对现代消费至上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抗争,却按其自己的方式和方法流传。目前,“慢食协会”在世界100多个国家有分部,共有80,000多名成员。
  
  2007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引发了不少人对西方物质至上的超级消费行为的思考,于是,从“慢下来”开始,少数人将“消费降档”作为实现保护生态和环境消费的方式,作为让自己生活得更加幸福的消费方式。在我们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面临着日益增加的压力去追赶社会的超级消费水平。为此,人们努力赚钱,没有节假日,离乡背井,但抵挡不住商家广告和促销的狂轰滥炸,他们做出许多冲动性购买,以“慰劳”辛苦赚钱的自己。而要保持已经“锚定”的消费方式,不背上债务,能做的是更加努力赚钱。“赚钱 - 花钱 - 赚钱”人们发现自己的一生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的圆圈路上奔命:永远没有终点,每天都是新起点。
  
  现在有些人发现,“消费降档”为步出人生的恶性循环铺设了一条新路:告别奢侈,削减支出,结清债务,简单生活。这样,还可能因为节约资源而解决环保问题。“消费降档”首先是要“慢下来”,不为钱加班,不为钱应酬,更不为钱拼命。开支节省一点,消费档次低一点,而多和家人,亲戚,朋友欢聚。一旦摆脱了为高消费而加班加点的工作压力,心理会更加轻松,进而过上更知足的生活,享受更好的健康和幸福。
  
  由于“消费降档”最终取决于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所以“消费降档”,最常见的形式是工作(或收入)降档,包括减少工作时间,不超时工作或一周多闲暇半天。换职业,在住家附近工作,在和睦幸福的家庭和工作之间取得平衡。注重生活质量而不是数量,是另一种“消费降档”的方法。这包括削减开支,购买生活必需品,杜绝奢侈品。同时,自己手工制作消费品,回收,或购买质量好的旧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