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m怪兽仙境金手指:凡夫:淘书偶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03:41
 

 

 

凡 夫

 

 

  平生第一大乐趣,当属淘书。日前从网上淘得一本《胡绳诗存》,更是乐不自禁。

  我喜欢胡绳先生的书,原因是多方面的。前些年读过先生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书中总结出中国共产党几次受挫折的主要教训,都是因为脑子发热。我深以为然。想一想,当年的“土跃进”,后来的“洋跃进”,不都是脑子发热使然吗?可惜,这本书很多人并没有认真去读,有的即使读了,也没有领会其真谛,头脑发热的闹剧仍旧在屡屡上演。

  我喜欢胡绳先生的书,还因为自己的一份家乡情结。胡绳和我的家乡襄樊,有着长达大半个世纪的难解难分的情缘。抗日战争时期,胡绳先生曾在襄樊办过报。新中国成立后,他多次到襄樊寻觅旧踪,考察工作。1995年春,胡老故地重游,决定把自己的14000多册藏书赠送给襄樊图书馆。为了这批书,我曾和市图书馆的同志到胡绳家中拜访过。从当年6月开始,这些书分批整理装箱运抵襄樊。1997年4月17日,胡老又亲自带着30箱珍贵的线装书,再次来到襄樊。在襄樊图书馆暨胡绳藏书馆开馆仪式上,胡老深情地说:“我选择襄樊图书馆,除了因为个人的经历对于襄樊有特殊的感情以外,还因为这样一个社会经济正在突飞猛进的城市,可能是安置我的图书的最适当的地方。我感到我在襄樊为我的图书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归宿,好比是为我的女儿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婆家。”这年,先生已是78岁高龄,腿脚已不便,开馆仪式结束后,他拄着一根拐杖,在胡绳藏书馆里,一呆就是一个多小时。

  这些图书,有许多已跟了胡绳先生大半个世纪。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许多东西都丢了,而这些图书却像命根子一样,跟着他颠沛辗转,须臾不分。宝贝“女儿”从京城远嫁襄樊,看得出,老人心中,既有几分欣慰,也有几分难舍。先生沿一排排书架,慢慢地走着,一本本地抚摸着。那种难舍难分的神态,让在场的人都感动了。

  5月4日上午,在离开襄樊的前一天,胡老再次来到藏书馆,与他的宝贝“女儿”告别。这一次,老人看得更仔细,一会儿弯下腰,一会儿仰起头,一本本地看着,抚摸着。在一本书前,往往要停留好久好久。

  杜伦博士的《哲学故事》,是一本厚厚的漆面精装书,老人小心地把它取出来,一页一页地翻看着说:“这是1929年出版的,以后再没有印过。是在东安市场旧书店买的,才2块8毛钱。”老人的记忆力出奇地好。我随后翻阅查对,一点也不差。

  看到《新青年》和《向导》的合订本,老人珍惜地一本一本地抚摸着说:“这都是按原版复印的,基本上是全套。现在市面上不多了,至少是买不到了。”

  走到线装书前,老人的脚步更慢了。他取出《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翻开来,上面有他用铅笔批注的蝇头小字。老人说:“这是台湾印的,总共只印了1500本。是胡适之翻印的脂砚原版。现在很珍贵了。”

  1926年出版的《古史辨》,是完整的一套。老人一本一本地清点着。然后,取出第一册,爱惜地翻阅着。翻到最后,只见版权页上贴着邮票大小方方正正一枚宣纸,上面还有一枚朱印。我请教先生:“这是不是藏书章?”老人笑着解释:“不是,是版权章。这本书是顾颉刚编的,这个版权章就是他的。当时,出版社印书,印多少,作者就给出版社多少版权章,出版社按版权章的数目,付给作者10%的酬金。有版权章的书就是合法的,无版权章的书就是盗印的。”我说,这版权章现在也很珍贵啊!老人笑着点点头。

  事后,我写了一篇《胡绳和他的“女儿”》,先生亲自过目后,刊登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和《中国政协报》上。在纪念胡绳先生诞辰85周年时,又被收入了《怀念胡绳文辑·思慕集》。

  因为这多层的原因,我对胡绳先生的著作,也就有了一份特殊的情感。前不久浏览孔夫子旧书网,在竞拍栏里,发现了这本《胡绳诗存》,心为之一动,当即就下决心要把它拍下来。

  《胡绳诗存》是由三联书店于1992年10月出版的。仅就出版时间来说,好像并不具备收藏价值。现在,藏书的热门是民国书、“文革”书,起码也得是五六十年代的首版书。但胡绳先生曾担任过全国政协副主席,又是著名学者,再加上这本书扉页上有先生的亲笔签名和钤印,十分难得,所以一上拍,就被许多书友盯上了。按照孔网拍卖的规矩,一本书竞拍时间为三天,三天结束,再延长四分钟,如果四分钟内有人竞拍,必须再延长四分钟,直到无人竞拍为止。《胡绳诗存》竞拍每次加价为二元,到最后的延长期里,竞争达到了白热化。十几位书友轮番加价,四分钟延长了一次又一次,拉锯战般地僵持了两个多小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书友挺不住了,悄然退出了竞争。到最后,只剩下一个与我展开了最后的角逐。看得出,这位书友也很想要这本书,他总是在四分钟延长期快要结束时突然冒出来加价。为了向他显示“非我莫属”的决心,我采取了和他针锋相对的策略,只要他一出价,我便立即加价,把他压住。几轮过后,他也挺不住了,败下阵去。书,如愿以偿地落到了我的手里。

  竞拍的过程有很多悬念和乐趣。它不仅考验参拍者对一本书喜欢的程度,而且也是一场毅力、意志、智慧和策略的角力。在这之前有好几本我很喜爱的书,就是脑子稍一走神,手指略一犹豫,让煮熟的鸭子飞走了。这回,我吸取了这个教训。

  几天后,书寄来了。封面上“胡绳诗存”四字是钱钟书先生的行草,背景是一条小路和几位行军者的剪影。扉页上,有胡绳先生的亲笔签名:“胡福明同志惠存胡绳一九九二年三月于南京”,下面,钤有“胡绳”篆书朱文印章。

  大家都熟知胡绳先生是党史研究专家,而他还是一位很有才气的诗人,则很少有人知道。先生的自序中得知,他在“抗日战争期间,于烽火干戈之罅,情怀触发,偶赋短章”,文革期间,“欲已于言而不得,乃以余暇,寻章搜句……数载吟哦,遂成结习。”“文革既了,续有篇章,多述旅途观感,聊堪当记事之珠,非敢树吟坛之帜。”这本诗集的四辑和附录,分别收录了先生173首五言诗和七言诗。

  胡绳先生早年便投身革命,他写于1937年至1948年间的诗作,由于“不甚示人,亦不自珍惜”(《自序》),只留下了12首。这辑诗虽然不多,但从字里行间,已足以看出青年胡绳那种忧国忧民、立志报国的壮士情怀和以诗言志的才华。本书首篇《过南京夜闻东北流亡学生唱〈松花江上〉》,写作时他年仅19岁:

      水落山空夜更凉,石头城下唱松江。

      沃原千里无颜色,志士如何不断肠。

   1968年到1975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代,胡绳先生写于这一时期的39首诗,显示出他非凡的洞察力和疾恶如仇的品格。1972年2月,正当“四人帮”横行肆虐之际,他写出了《沉渣(调寄临江仙)》:

     泛起沉渣积垢,筑坛拜将称雄。

      跳梁小丑一窝蜂。

      破鞋充压寨,王八作先锋。

      窃国乱军本性,谣言诡辩家风。

      机关算尽总成空。

      昙花真瞬息,草露泣寒虫。

  写于1981年以后的诗,连同附录分为三辑,共122首。这期间,胡绳先生走遍祖国大江南北,所到之地,几乎都留有吟咏。宋代欧阳修称他的诗产生于“三上”:马上、枕上、厕上。胡绳先生的诗也多是产生于“三上”:机上、船上、车上。比如,1988年5月21日他作的一首诗,题目就叫《飞机上偶得》:

    冻絮凝云相与闲,日光斜照渺无山。

      梦回忽讶身何处,玉宇琼楼不觉寒。

  让我倍感亲切的,是诗集中还收录了几首写我的家乡襄樊的诗。一首作于1939年2月,名曰《襄江》:

     襄江水涨碧连天,美酒盈觥送旧年。

      月色三分七分醉,路人笑我十分癫。

  襄樊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出生地。米芾当年以卓尔不群和“癫不可及”著称于世。胡绳在这首诗中着意用了一个“癫”字,想来,他大概是欣赏米芾之“癫”的。

  新中国建立后,胡绳先生多次来襄樊。诗集中还收录了他1982年6月到襄樊写的三首诗:

                                   重来(二首)

  年来幽梦入荆门,觅遍沙间屐齿痕。

      芳草长堤无限绿,江声不听怕勾魂。

      平芜尽处有丛山,诸葛茅庐翠霭间。

      策马当年风日丽,重来不觉鬓毛斑。

                                          米公祠

      古墙处处焕新姿,惟有江流似昔时。

      远客重来胸臆豁,米公堂下敢题诗。

  我以这几首诗为终点,倒过来在诗集里寻找先生的行踪,得知那年先生是6月17日到重庆,6月19日乘船穿过三峡,6月21日进入襄樊的。在参观重庆红岩村、白公馆和穿越瞿塘峡时,先生也都留有诗作。

  有了这本书,使我能够从诗人的角度理解胡绳先生。

  有了这次淘书的经历,我对淘书的“淘”字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淘”这个字,用作形容词时,比如:淘气、淘神,好像都不大好;但用作动词时,比如淘米、淘金、淘宝、大浪淘沙、“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却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它都是要把那些不好的、腐朽的、过时的、陈旧的、无用的、有害的、让人不舒服的东西过滤掉、清除掉、淘汰掉,而把那些有用的、精华的、珍贵的、美好的、让人愉快的、值得保留的东西选出来、留下来。我想“淘书”之“淘”,其意当是后者。

  责任编辑  鄢莉

原载《长江文艺》 200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