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你麦词:[转帖]看了关于李宪生市长的这篇采访让我感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26:50

本报记者 郑良中 代 波


  武汉报道


  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形似一只自西向东的蝴蝶,长江与汉水将其分为汉口、汉阳、武昌三部分,古称“九省通衢”。这里是武汉,一个让世人艳羡其地理位置的中部特大型中心城市。


  然而,2003年,武汉在全国百强城市的排名榜上仅列17位。这是一个与其华中地区中心城市的定位极不相称的经济表现。


  “武汉在哪里?”2003年两会期间对温家宝总理的三声追问,李宪生第一次引起全国传媒注意,这时,距他上任武汉市市长仅仅2个月——李宪生是1949年以来的第15任武汉市市长,也是唯一一个生于武汉的武汉市长。


  武汉,一个曾经笑傲长江南北的城市成了没落贵族——在中国中部,武汉已不做大哥好多年,它不再是周边小兄弟们的比学对象,而是赶超的目标。


  崛起还是陷落?李宪生是这一转折时刻的领舵人。武汉作家方方如此评价:“李宪生是一个有见识的实干家,知道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真正的机会来了!


  12月22日入夜,大雪纷飞,这是江城武汉今冬第一场雪。在“金融一条街”的一家咖啡厅,风尘仆仆的李宪生一进门,就迫不及待说出一句话,“(武汉)真正的机会来了,这是最好的机遇。”


  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部崛起醒目地出现在明年经济工作6项任务中,武汉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在今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中部崛起的战略思想。


  中部地区深厚的农业文化形成的特点是稳定煻全球化时代煶鞘幸获得发展就必须参与全球对外资源的竞争熝Щ崦娑员浠和应对变化。武汉和整个中部地区因其文化和制度上的缺陷付出了代价。


  对这座城市的区位,著名经济学大师张培刚有两个形象的比喻。他说:如果把长江比作一条蛇,那么,武汉则是蛇之“七寸”;如果把中国比作两把摊开的折扇,那么,武汉则是连接这些扇骨子的轴心。因此,武汉也被喻为中国经济大棋盘上的“天元”。


  李宪生意味深长地说:“作为中国经济地理的中心,武汉是中部最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发展极,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负有重要的历史使命。”


  在中国的几次大发展中,无论是珠三角、长三角,还是西部大开发,以及振兴东北计划,武汉与机遇都擦身而过。


  “哪一次机会都没有光临武汉,但哪一次都没落下武汉。”李宪生说,所有的时机,比如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武汉的特殊位置始终没有丢掉。作为中部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武汉在协调区域经济、承接产业梯度转移进程中,发挥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支点”等方面都在发挥他天然的作用。


  “但是这一次不一样了,这是第一次在中央文件里,把它当作战略,纳入操作层面。”他加重语气说,“这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武汉被低估已成为一个现实,面对政策上的弱势,不能怨天尤人,不能无奈地观望和等待。”


  “两业并重”,李宪生说话总带着辩证法。他说,世界经济呈现服务化的趋势,我们不能因为中国国情而排除工业化;但也不能因为工业化而忽视世界性的服务化趋势。“两句话——坚定不移地发展工业化,不失时机推进服务化,这是武汉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本质所在。”


  “独一无二是个性的反映。在于人家没有什么,我有什么。”他说,正因为中国整个产业经济趋同,所以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也就是经济发展要有个性。


  在提到武汉在世界上的地位时,李宪生对记者感叹了“两个没想到”——没想到武汉在国外这么有影响,没想到武汉市长在国外这么受关注。


  一次在美国,李宪生与几家国际性大公司对话时,有个学者问:“市长先生,您希望通过政府规划,把武汉建设得像华盛顿,还是纽约?像上海,还是北京?”李回答说,“武汉就是武汉,我不希望成为华盛顿、纽约,也不希望成为北京、上海。武汉就是武汉,我所追求的就是它的独一无二。”


  李宪生是个实干家,言行必一。


  去年夏天,一场关于武汉城市建设的高层对话,主题是汉江开发。一方是国际著名城市设计机构的专家,一方是武汉市长李宪生。


  外国专家询问李市长,汉江会不会变成又一条莱茵河、塞纳河?李宪生不假思索答道:“汉江是一条文化底蕴丰厚的河流,汉江建设追求‘独一无二’,我们不需要模仿欧洲风情。”


  营商成本优势


  “20年前的投资机会在深圳,10年前在上海,今天就看武汉了。值得高兴的是,今天是投资者在说这句话了。”武汉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勇说,以前,我们派出小分队到各地去招商;现在,国内外企业纷纷上门来投资,我们有选择的余地了。


  摩根士丹利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于2003年10月,撰文预言,5年后,武汉将是另一个上海。


  2004年6月,李宪生率武汉高层会晤香港新世界、恒基兆业等七财团高层。在与“华人首富”李嘉诚晤谈时,李宪生说,“香港媒体问,武汉与几大财团是不是只在房地产上合作,我说不尽然。”“没错”,李嘉诚接过这个话题:从“长和系”拥有全球数十个码头,到石油加工,零售业扩展,运输业的繁忙,细数家珍。


  李嘉诚说,“长和系”一直关注武汉,近期在武汉正布局药品和化妆品超市。“哪里麻烦少,我们就愿意到哪里投资。”李宪生微笑“接招”:“有麻烦我们来减。”


  李宪生豪气十足地说,“如果说,20年前的投资发展机会在深圳,10年前在上海,那么今天,最好的投资机会在武汉。”世茂集团主席许荣茂立即回应说,“中部崛起,大武汉是中心点。武汉迟早是中国发展的热点。”


  李宪生对记者强调,武汉具有不可替代的‘节点传导效应’,经济由东往西的推进,绕不开中部,实际上也就是跳过不了武汉。国内外资本纷纷聚集武汉,因为武汉腹地广阔,有发展空间,商务成本低。


  武汉市政府研究室一位官员告诉记者,前不久曾有个法国采访团耗时两月,研究武汉,带回系列数据——“这里是距离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枢纽三峡大坝最近的中国大城市,能源成本是上海的1/3。这里是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心,交通成本是上海的1/4。这里是中国最大的淡水中心,工业成本是北京的1/8。”


  武汉市经济研究所所长沈金华据此还分析说,营商成本将是新一轮区域经济竞争的焦点。武汉市的营商成本在生活、投资和行政以及城市的综合成本等方面,特别是在水、电、气、土地和劳动力价格方面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在资源全球配置的大背景下,武汉要通过重振现代制造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发挥出比较优势,更好地发挥大城市的聚散功能。”李宪生说。


  1+8:一个“现代九头鸟”的故事


  而在城市经济圈的建设上,“1+8的武汉城市圈”的提出,无巧不成书,刚好再次打造了一个“现代九头鸟”的故事。


  以武汉为圆心,以100公里为半径,黄石、鄂州、黄冈、咸宁、孝感、仙桃、潜江、天门围成的“1+8”城市圈引人注目。也就是说,武汉在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同时,也将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辐射到周边8城市。


  确保稳定特别是解决就业问题,是每一个政府在发展经济时,最优先考虑的问题。武汉是一个老工业基地,但这些年来发展缓慢,国有大中型企业问题很多,所以下岗工人多,再加上周边城市每年有150万左右人口涌入武汉,流动人口多,没有工作的人多。武汉要发展,在解决就业的问题上必须走出一个新路。


  李宪生说,政府必须考虑到他们的问题,我们今年通过新增7个就业渠道,同时大力拓展社区岗位,围绕老工业基地改造和市场上档升级,去年打出“汉正街牌”,建都市工业园,成为民营资本的孵化器,极大盘活存量,拓展增量,扩大了总量。


  实际上,这只是“三轮并驱”中的一个轮子——发展都市工业园。而这些都市工业园曾经就是一些老国企的厂房。


  在发展都市工业园上,武汉探索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政府先花钱解决原来在这个地区国企职工的安置问题,然后盘活存量,将这些已然名存实亡的国企设备和厂房的活力重新释放出来,通过改造和引进新的产业,老树开新花,5元每平方米租给这些人创业、再就业。如今,曾经凋敝的厂区已经成为民营经济的热土。


  去年,李宪生提出振兴武汉老工业基地的“三轮并驱”方略:加速推进大型国企的改制;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发展都市工业园,推进中小企业改革改制;利用科教和人才优势,做大做强一批高科技民营企业。


  一年后,武汉“三轮驱动”释放出了成效:——去年37户大中型企业完成职工身份转换、国企整体改制,另有57家完成部分改制,一批大型国有企业改组成为多元投资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通过“靓女先嫁”破解国企顽疾,涌现出马应龙等改制成功企业。


  充分发挥科教优势,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有机结合,成为带动武汉经济腾飞的新鲜血液。


  李宪生强调,1+8武汉城市圈不是行政区划概念,而是经济联系范畴。这里边的含义,可解读为在行政力量的推动下,以利益为纽带,充分发挥市场力量的作用。


  但武汉的志向并不仅仅是一个“1+8的武汉城市圈”。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大年认为,武汉是湖北的武汉,是中国的武汉,有条件也有必要建设成一个仅次于上海、北京的超大城市。他运用经济地理学的对称理论,判断未来以武汉为中心,800-1000公里半径将形成中国的特大城市圈。


  李宪生对此也是深以为然。“1+8的武汉城市圈的经济总量还是偏小,这只是一个过渡,先在100公里范围内做文章,再走出去,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这些经济发达地区,无不聚集着几个经济总量比较大的城市。”


  的确,珠三角有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珠海。长三角熞陨虾N中心,南京,杭州,苏锡常这样一个都市带,环渤海,是以京熃颌熖莆主。武汉要争做第四极,必须联合周边一些业已成型的大城市共同促进中部崛起。


  “落后就是我们的优势”


  “落后就是我们的优势。”李宪生经常讲这句话,这是他在湖北十堰市委书记任上提出的口号。


  他给记者解释说,因为落后,就能激起大家的自尊心;因为落后,所以要闹革命;而闹革命,就要破釜沉舟。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发展经济,也利于发展文化。


  在很多场合,李宪生都大力宣传武汉正打造的“四个力”:亲和力、竞争力、个性魅力和综合实力。他说,城市的综合实力包括城市自身功能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文化层面的个性魅力和亲和力,而文化的影响力是最长远的。“对城市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要素的物化,而是文化的物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武汉最大的优势也就在于落后。”李宪生说,因为落后,许多东西都还没来得及破坏,源远流长的楚文化在武汉依然传承不息。现在的问题是怎样一方面继承3500年的文脉,一方面创造我们自己的文化。


  李宪生主政的两年,武汉市民慢慢发现了差异。


  在《武汉晚报》报馆的旁边,一座解放战争时期白崇禧主政武汉时建的碉堡,市政府没有经过市民讨论,就把它保留了下来,建成了一个主题公园。这件事令《武汉晚报》的一位记者感到了武汉现在治市与往不同:他觉得武汉现在对休闲文化比较看重,并渐渐优雅起来了——“按照以往的武汉城市改造逻辑,这样的路边旧碉堡肯定要被炸掉,如同被炸掉的中苏友好展览馆一样。”


  “一些建筑说炸就炸,比如说很辉煌的中苏友好展览馆,卖了,转了好几次手,然后又被炸了。你都不知道应该尊重什么不应该尊重什么,那你还怎么建设呢?”


  在李宪生看来,“真正的城市灵魂在文化。”建设一个独一无二的城市,也就是要有独特魅力的个性的城市。我们现在最大的优势是落后,很多城市文化还没来得及破坏,一定意义上的保护也就是把城市的根保住了。比如盘龙城,沿江租界等。


  李宪生说,武汉的文化,说到底是“兼容”。比如饮食,最大的特点是没有特点,是兼收并蓄。武汉地处华中,就是南腔北调、酸甜苦辣、就是文化交融。


  李宪生无法洞察所有官员的品行和作为,他只能用一些方式来证明:在我施政期间,整个官僚系统不要有安逸的想法。武汉市政府一个官员笑着说:“办公室找不到人,一天12个小时,他就知道武汉满地跑!”


  他还无意中说起,李市长白天基本上在外面跑,晚上才到办公室批阅文件,看看报纸。到了深夜,他喜欢和司机两个人一起,到这个城市到处看看。


  李宪生在路上,武汉在路上,中部崛起在路上。

文章来自:【荆楚网-东湖社区】http://bbs.cnhubei.com,本文地址:http://bbs.cnhubei.com/thread-23640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