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你我是认真的:李书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4:51:15

李书福

编辑词条编辑摘要

摘要

李书福白手起家,创办吉利集团。1999年底,吉利集团员工发展到近万人,总资产20多亿元,年销售收人30多亿元。吉利集团是中国第一家生产轿车的民营企业。此外,吉利还投资8亿多元创建了全国最大的民办大学——北京吉利大学

 

目录

1基本资料
2个人概述
3人物特写
4相关报导
收起
编辑本段基本资料
 

姓名:李书福
出生年月:1963年
籍贯:浙江台州
吉利集团 职位:董事长
毕业院校:哈工大

编辑本段个人概述
 

车业鲇鱼,吉利集团创始人

浙江草根经济的代表人物之一,做过不少行业,受过不少歧视,仅以十亿人民币,就敢进来玩汽车,造出百姓轿车吉利,以一己之力挑战国家行业准入制度,李书福天不怕地不怕。他的执著追求和进取精神,连日本大企业都佩服有加。

李书福,现任吉利集团董事长。哈工大毕业,硕士研究生,经济师职称,台州市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

李书福先生对发展民族工业倾注了全部至诚至爱之心。他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经营管理方法的改革和完善,产品的更新换代和质量提高,经营规模的扩大和资本经营运作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

几年来,李书福先生曾经荣获青年改革家、十大杰出明星企业家、新长征突击手、经营管理大师、“中国汽车工业50年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中国汽车界风云人物等荣誉,被聘为浙江民营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全国科技企业家理事会理事长。

1. 1984年~1986年,任浙江台州石曲冰箱配件厂厂长

2. 1986年~1989年,任浙江台州北极花冰箱厂厂长

3. 1989年~1992年,任浙江台州吉利装潢材料厂厂长

4. 1992年~1995年,国内知名大学深造

5. 1995年~至今,任吉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

编辑本段人物特写
 

“吉利”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看李氏四兄弟是如何争夺“吉利”的,这场家族争夺战硝烟滚滚。20多年前,共创家业的李书福四兄弟成立了吉利集团。随着集团业务的发展,特别是董事长李书福铁心从事汽车制造后,当初的家族式企业开始出现了分化。李书福的弟弟李书通已在两年前离开了吉利集团,前不久刚刚公开,他开始生鹿牌轿车。李书福的哥哥也从吉利集团消失。据接近李书福的人透露,李书福在过去一段时间内非常不愿意别人说吉利集团是一个家族企业。

俗话说战场无父子。虽然李书福回避家族式企业这个说法,但是他却并没忘记“家族”给与他的帮助。当记者问他:“吉利是一个家族式企业。你的创业过程,得到兄弟们的支持,同时,也同样有过无数次分岐,你怎么理解一个家族企业与吉利的今天?”李书福回答说:其实我是不支持家庭式企业的,现在我用人就排内。但我刚创业时,家族是我巨大的后盾。二十一二岁时我开始创业,那时谁也不认识我,最能支持我的也就是我的哥哥、弟弟了。我在海南给家里打电话,告诉哥哥说我要生产摩托车,我哥哥有所犹豫,但是他觉得这是对的;我弟弟生产铝合金搞得一塌糊涂。我首先劝说弟弟和我一起生产摩托车,他吓了一跳,说这个东西太难,后来我跟一些朋友商量也没有支持我的。不过哥哥绝对支持我。短短一年左右,我们就生产出了全中国第一辆踏板式摩托车。后来我决定投身汽车业,其他人都当成一个玩笑,包括我哥哥和我弟弟。我自己就领着两个人到浙江临海去准备生产汽车了。那时候临海是一片荒地,没有电,没有路,没有桥,只有蚊子。我们建了避雷所,造了桥,修了路,光填平八百亩地就用了五六百辆汽车。这时依然没有人相信我们能生产汽车,我弟弟、哥哥也在笑话我。我就暗自告诉自己,造出一辆车来给他们看看,我的汽车生产史也就慢慢开始了,当然现在他们都非常支持我。在说到“非常支持”时,李书福没有接着谈下去,而是岔开了记者对“李氏家族”的继续提问。不过,我们完全可以看出他们兄弟关系比较微妙。但8月5日,吉利、杰士达这两个我国仅有的民营经济型车的“孪生兄弟”重新握手言和。双方在签署了资产置换协议的同时,还达成了一项兄弟间的君子协定:今后吉利集团主要开发轿车和小客车市场,杰士达集团则主要生产摩托车、大客车和货车,不再涉足轿车业,以避开直接竞争。李书福终于从家族争夺战中突围出来!

对于吉利这样总在高速、惊险跳跃的企业来说,现代管理已是关键而紧迫的支撑与保障,因此脱离家族企业的痛苦过程,也是一个冒险家上升为企业家的过程。由此,我想到了吉利集团的董事长李书福这个人。

在当今中国商界,李书福无疑是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他的固执全国闻名。他涉足的每一个产业,无一例外地都受到方方面面的责难。他的这次“突围”,自然又是一个令人关注的新闻热点。但不管是造汽车、玩足球,还是这次突围,他都能从容而坚定地站在舆论的中心。他说:我之所以不招人喜欢,是因为我做的事总在揭别人的短。我造汽车,就揭了国企垄断车市价格虚高的短;我不玩足球,又揭了足坛黑哨的短。我总在想,如果我做的事是为了我的事业和大多数人的利益,那就让一小部分人来指责吧!

从照相馆起步的亿万富翁

熟悉李书福的朋友,在介绍他的特点的时候总是这样开头:他,语不惊人死不休。果然,李书福在介绍他走过的人生坎途时这样开头:在战争年代成长的人,他就喜欢打仗,在商业时代成长,他就喜欢竞争。一样,在科学氛围里面成长的人,他就喜欢科学技术。我们是在台州一个贫穷落后的穷山村里成长起来的人,第一不怕苦,第二不怕穷,第三当然更喜欢致富了。所以,慢慢地学着人家一步一步地干起来了。

1963年,李书福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里,他在四兄弟中排行第三,整个学生时代,李书福都是在台州度过的,可以说,浙江,特别是台州一带浓郁的商业氛围,对他日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环境的影响,刚刚高中毕业的李书福没有继续求学,而是开始了他的经商生涯,和所有白手起家的人一样,李书福选择的是非常不起眼的小生意——开照相馆。

对开照相馆这件事情,李书福回忆说:改革开放,搞市场经济,我们这地方有很多人进入经济这个领域。我们学校周围有很多小商小贩,还有一个照相馆,我们经常去照相,我发现这个东西好玩,又能赚钱,就开了照相馆。

然而,精明的李书福并不满足于小小的照相馆所带来的利润,于是,一年之后,他放弃了自己的第一次选择,带着从父亲那里得到的2000块钱,开始了新的创业之路。这一次,他选择的是电冰箱。为什么做电冰箱呢?因为在做电冰箱之前,李书福还做过电冰箱零件,跟电冰箱厂打交道比较多,21岁的李书福认为,电冰箱没有什么神秘的,他做电冰箱也是可以成功的。几经磨难,李书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益,一年的营业额有四五千万元,这在当时已经是很大的数字了。1989年,李书福开办的电冰箱工厂,产值已经超过一亿元。电冰箱厂为李书福赚到了非常大的利润,可以说是他事业的起步,然而,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李书福不得不放弃了电冰箱的生产。李书福说:“当初国家搞电冰箱生产的定点,我们没有进入国家的定点生产企业,没有进入定点厂就不能生产,我们就自动不生产了。”停止了电冰箱的生产以后,李书福就到深圳读书,学习经济管理,两年的学习让他如虎添翼。1991年,学成回来后的李书福开始了建材的生产,这次选择可以说是他事业腾飞的起点。李书福这样回忆道:“建材是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去建材市场买建材发现的,我发现这个材料里面隐藏着很大的利润空间,这就是商机,那我们就要生产这个产品。中国第一张美铝曲板就是这样出来的。后来我们生产铝塑板,也是全国第一张铝塑板的生产厂。”以国美命名的建材直到今天仍然是吉利集团的主要利润来源,而这在当时更让李书福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就在这时,海南的房地产热引起了他的注意,但是这次投资却让李书福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一年的时间就让他损失了五六千万,然而,倔强的李书福并不服输:“我不相信这是失败,我慢慢还会发展起来的,失败是成功的基础。”

海南的投资失败以后,李书福又把目光投向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这一次,他选择的是摩托车行业。不得不让人佩服的是,在失败的时候,面对新的投资决策,李书福的嗅觉依然极为敏锐,摩托车在后来果然成了吉利集团的新的利润增长点。李书福说:有一次台州市人民政府专门组织我们去参观学习先进的企业,其中一个是摩托车厂。在参观中,我发现制造摩托车原来如此简单,所以我一直在琢磨这个事情。我也发现这里面有商机,有很大的利润空间。我们开发的是全中国第一辆踏板式摩托车。当然,这个过程有些也是老天决定的,但是你自己不努力,也绝不可能成功。1994年,全国摩托车厂林立,市场疲软。但没有一家生产豪华型踏板式摩托车,由于李书福敏锐地抓住这一市场切入点,终于开发出国产豪华型踏板式摩托车。1998年,吉利集团摩托车产量达35万辆,不但占领了国内市场,还出口22个国家和地区。

装饰板和摩托车开发成功,李书福并没有坐下来歇口气,而是作出更惊人的决策:造汽车。他投资5亿多元,开发家庭用的微型货车和轻型轿车,令人吃惊的是,在这位农民企业家的800亩汽车制造中心,居然形成了3分钟生产一辆汽车的生产能力。李书福造的汽车多,却卖得便宜,款式豪华美观的吉利汽车,每辆售价只4万多元,是国内同类产品中最廉价的。李书福为了汽车创业之路付出的辛苦,一位浙江吉利集团的老员工这样描绘他们的老总:咱们吉利集团现在综合实力列全国乡镇企业第五、民企第四,可李总还是一个“三不会”的人——不会吃,不会穿,不会睡,脑子里装的全是他的造车梦。于是,在世纪之交,中国汽车工业游进了一条鲶鱼。这条名叫“吉利”的鲶鱼逆流而上,掀起骇人的巨浪,将一潭死水的中国车市搅得浪涛滚滚。由于吉利接连引爆4次降价风潮,突破了4万元价格的瓶颈,许多被人熟悉的品牌车车价纷纷跳水,多米诺骨牌一个接一个地被推倒。

民营企业切入汽车制造,给我国现有的汽车发展体制,国家汽车政策带来了强劲的冲击,创造了一种紧张,激活了汽车市场。有人说,现在的国有汽车厂的老总们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对付吉利汽车了。他们一朝醒来,就会发现脚下的坚冰成了滔滔的洪流。其实,1999年和2000年,初创的吉利车年销量也就几千辆,然而不到4万元的诱人车价和“平民车”的概念,却让过惯了舒坦日子的国企轿车巨头们头痛不已。于是,有人开了头一炮:“他李书福有什么能耐?3万元能造出什么轿车?肯定是用废铜烂铁打的。”一时天下闻檄而动,纷纷讨伐吉利车,怀疑如密集的冰雹,砸向吉利、砸向李书福。一位大型国有汽车集团的老总还在人民大会堂这样戏谑:“没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就别开吉利车。”

这两年,李书福过得很艰难。有人说他快疯了——见人就讲自己怎么造出3万元轿车来的。没人信他,到后来他就干脆保持沉默,让市场来检验一切。那些国企老总们大喊了一阵,见一个巴掌拍不响,甚觉无趣,怀疑的论调才渐渐偃旗息鼓。

不过,李书福的运气真是不错,中国入世了。政府对车价的放开,消费者消费观念日趋理性,市场的车价一路下滑,夏利、奥拓也相继推出了3万多元的轿车。当然,国企车价的暴跌无疑给吉利车做了一个大大的免费宣传。老百姓也弄明白了,这3万元的车质量还是有保障的,兜里的钱终于开始蹦出来。到了2001年,吉利车的销售形势开始火起来。在北京车市里,吉利的两款车——“豪情”、“美日”一个月能卖出200多辆,全年吉利全国销售达3万辆,成功实现盈亏持平,对于一家建厂仅两年的民营汽车企业来说,这算得上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开局了。

李书福创作《吉利之歌》

业内人士这样评价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玩什么,精什么;干什么,专什么。说此话不是没有依据。但是,面对腐败现象,李书福也有失算的时候。李书福非常热爱足球,正像他自己所说,“足球是一项运动,也是一项事业,而这个事业和这个运动结合起来,风靡全球,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运动项目,从而使一项运动变成了一个很大的事业。”李书福认为“世界上有很多足球俱乐部名闻天下,受人关注。中国的足球近几年经过几代足球运动员的努力,也已经引起世界足坛的关注。但是中国的足球事业还在中国,它很难走向世界,这个问题,全国都在议论,球迷们也都为这个事情伤透脑筋。吉利集团虽然说与足球不是有很多的先天缘分,但是我们集团的上上下下,尤其是集团的主要领导成员,都非常喜欢和关注足球事业。”

他认为吉利进军足球事业,是一个好的发展,是一个腾飞。2001年3月16日,吉利集团与广州足协签定合同,成立了广州吉利足球队,这本来是吉利集团销售公司一种商业选择。然而,随着吉利足球队冲A失败,形势急转直下。2001年10月4日,吉利集团宣布退出中国足坛,为期30年的合同运行了8个月即宣告中止,12月13日,吉利集团将中国足球协会告上了法庭,而李书福本人也成为中国足球界“揭黑”第一人。

对于吉利退出足球的原因,外界有很多猜测。李书福说:“原因很多,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我是最正直的人之一,那种肮脏的、乱七八糟的事情我是不愿意做的……当初想得比较天真,这件事情我现在也不想谈了,我也不想提这件事情,我很伤心,我们受尽了侮辱,这是我人生过程中受侮辱最……我认为印象最深的一次,公开的、光天化日之下的一种侮辱……如果这个现实不改,我没有这个水平搞,我也不想搞。如果这个现实改了,我想我们中国地位的提升,我们中华民族的崛起,这个足球也是很重要的载体。”“江泽民总书记所说‘三讲’中要‘讲正气’,我觉得讲正气太重要了。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正气,这个社会,这个民族会变成怎样?会变得很可怕。我们是一片真情一片真心,对不对,我们愿意看到玉碎也不愿意看到这个瓦全。这种现象如果再继续下去的话,我们中国的体育事业,我们中国的足球事业哪有希望啊,十三亿中国人选不出几个足球运动员,我倒不相信。什么中国的人种不行,不对,中国人踢足球踢不好,乒乓球怎么打得那么好啊,因为乒乓球没有作假,假不了,裁判,打过去他说没打过去,不对,打到里面去他说出界,也不对。足球容易作假你知道吗?”当记者问他有没有压力的时候,他说:“我没有压力,真是没有压力。这可能也是我这个人压力感觉的神经没有,我从来没有压力,什么叫压力我不懂,因为我是农村来的。我是台州人,你说我怕什么,失败了没有关系,回去种地、养鱼、养虾,对不对,承包两亩地,一亩地种菜,一亩地种水稻,怕什么呢?有吃有喝。”

也许李书福在他起起伏伏的人生中真的没有感受到压力,拥有巨额财富的他,住职工宿舍,吃职工食堂,开吉利汽车,穿吉利皮鞋和工作服。他在食堂就餐,揣盘排队,要求职工并自己带头做到碗光、桌光、地光,残渣入盘成堆,“三光一堆”成为吉利的企业精神。他投资4000多万元建造专家楼和职工宿舍,6000多职工免费就餐。而他自己住的还是10年前造的房子,紧靠马路边,噪音很大,他手下很多员工都买了“小别墅”,他不考虑。员工们都说:“我们的老板赚的钱最多,个人花的钱最少。”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李书福喜欢唱“吉利之歌”,而且自己作词。李书福不喜欢去歌舞厅,但他的车上、卧室里随处可找到他作的词以及他谱唱的歌曲。吉利有厂歌、厂进行曲和厂圆舞曲,这些词都是他亲手写的,由全国著名歌唱家演唱,录制成唱片。陈琳演唱的《我清楚》这首歌,是李书福用自己的心声谱写的,歌词写道:人在旅途,谁知前方有多少条路,酸甜苦辣早已留在记忆深处,清晨日暮阳光星光为我引路,春夏秋冬希望就在不远处,不低头不认输,擦干泪坚持住,该受的苦我来受,该走的路我清楚,不低头不认输,擦干泪坚持住,该受的苦我来受,该走的路我清楚……

“豪赌”汽车城

2002年5月26日,李书福选择一个吉利的日子在北京宣布了一个重要决定。面对着一些在最困难的时候帮助过吉利的媒体朋友们,李书福正式宣布他将就此退到幕后,而将吉利集团的所有管理权、经营权都交给两位“外来的和尚”。两位新人分别担任吉利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和吉利汽车有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可以说,听到这个消息,所有的人惊诧了。但是这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车界风云人物显然并不是拿这样的题材来炒作自己,相反,经过反复考虑做出如此决定的李书福,将在今后的日子里选择另外一种方式“生活”。

李书福的这一次改组决非心血来潮,其实李书福改造集团之心由来已久,早在刚刚进入汽车产业的时候,李书福就开始反思吉利集团的家族化管理。但是由于组织结构造成的诸多无奈,还有难以抉择的手足情谊,李书福的改组是非常缓慢的。

李书福对于这一次“改组”并不讳言,直称那将是一次赌博。而这一次“豪赌”的赌本就是吉利集团现在滚动着的几十亿资产,唯一检验成败的标准则是吉利汽车工业能否快速的发展壮大起来,甚至成为中国的丰田。

在吉利汽车没有进入国家轿车生产目录的时候,两厢的吉利汽车一直钻着微型客车的空档在销售。作为一个往汽车产业投进数亿自有资金民营企业家,李书福开始上下联络、四处呼吁,甚至表现得不像一个忌讳露富的浙江商人,频频以豪言面对媒体。在一段艰难呼吁公平竞争、重建市场机制的时间里,吉利汽车和李书福的不公遭遇一时成为难以回避的焦点,吉利汽车和李书福赢得了消费者、媒体和部分官员的同情和支持,吉利汽车最终获得了轿车生产的许可证。但是,拥有生产许可非但没有给吉利带来一些轻松,反而增添了巨大的压力,“因为不让你干或许还是别人的错,但是让你干却还干不好就没有任何可以解释了。”以前,吉利汽车可以用偏低的价格、还过得去的质量再加上一点点市场同情来销售产品,但是与同行业站上同一起跑线,这样的“好事”就依赖不上了。所有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都盯着吉利,吉利选择的公平就是进行全方位的残酷市场争夺。李书福说:“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一定要调整领导班子,脱离原有的家族化管理模式,全面导入现代管理机制。

从2002年5月27日开始,李书福再也不需要天天开着他的小吉利奔波于宁波、路桥、杭州;他也不需要频频地背着一个小包穿梭于北京、上海、贵阳大大小小的城市。当然,吉利集团的任务还要李书福来定。对于两位从学历、履历上看都堪重储的助手,李书福提出了利润翻番的经营目标:“吉利集团今年要实现销售总额超过30个亿,利润两个亿的目标。吉利汽车公司今年的销售任务是50000辆轿车,一定要实现盈利。”在这个短期目标之后,吉利集团新的管理层还将去实现李书福更宏伟的骏马工程:2005年实现年产销轿车30万辆,国内市场份额10%,摩托车等其他产品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集团销售收入过180亿元,利润10亿元。如今,下了大“赌注”的李书福,格子衬衫牛仔裤,一派活力。他和他的吉利集团高层在三亚召开了发展战略研讨会,确定吉利集团的发展方向。“我们将拿出全部的智慧,集中全部的力量,做我们要做的一切动作,目的是把汽车工业推上一个新的高度,把整个吉利集团带上一个更遥远、更广阔的世界。”李书福这样抒发着理想。

未来的吉利该如何走?李书福认为他们不能简单地学日本人,不能简单地学韩国人,也不能简单地走以前国营企业的路子,更不能走乡镇企业、农民企业的路子,他们在讨论、设计一个全新的国民标准车,并且能够继续体现吉利“做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这样一个理念,为了让这个宏伟的计划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李书福和吉利公司出台了骏马计划:明年年底将有6款车投放市场。这其中包括吉利豪情、吉利美日、吉利优利欧三款车型,吉利美人豹(中国第一跑车)、吉利豪情的换代产品豪情300、吉利美日的换代产品美日300等等。下一步,吉利将实行骏马计划。骏马计划在开始的时候就是突出重围。“我们要寻求自己生长的空间,要成为骏马就是突出重围,力争到2005年实现年产销轿车30万辆,销售收入达180亿元,利润10亿元,占国内汽车市场10%的份额。”到2010年,吉利将实行猎豹工程。猎豹速度更快,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具有扩张的本领,产量达100万辆。到2015年,吉利将实施雄狮工程。也就是傲视群雄,真正站稳脚跟,站有一席之地。

那么,吉利要造的“百姓车”是什么样的呢?吉利的新班子人员作了如下解释:5万元左右,非常经济,油耗非常低,外形漂亮,基本配置齐全,使用起来皮实。吉利要造的“中国国民标准车”是什么样的?价格在5-8万之间,不能低于现在投放市场的10万元以上车的性能和配置,后期的服务及配件的支持都应在国内形成全面的国产化,能够提供一个相对低廉的全寿命周期的使用成本。目前吉利造出来的车都是8万元以下的经济型轿车,吉利今后有没有生产更高档轿车的打算?吉利公司回答,吉利汽车现在的定位,就是要为中国老百姓打造适合他们的第一辆车。第一辆车的概念,是老百姓买得起,比较便宜;用户维修起来也比较方便。

不管是小轿车的名字有“豺狼虎豹”,还是汽车市场如同“豺狼虎豹”般的惊险,今天,当我们走在北京的街头上,当如潮的车流构成了现代都市文明的一个侧面时,总让我们忍不住要从中寻找吉利的身影。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开始了,被寄予厚望的新的吉利车能够承载李书福的全部梦想吗?

李书福这样说:“不愿搏的就走,愿意的大家就一块来。你看万里长征,去了的人都行了,不去的人可能就找不到踪影了。人在旅途,谁能知道前方有多少条路。要坚持住,朝前走,才有成功。我们应该认准一个方向去走,走到什么时候,走到什么状态,没有关系,人追求的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所以我说无限的风采、无限的美丽在成功与失败之间。当你知道失败了也没意思,当你知道成功了也没有意思。在成功与失败之间那才有意思。”

亿万富翁李书福的确是个人物,因此,今年年初,北京33家媒体联合评选的2001年汽车行业风云人物榜中,李书福高居榜首。李书福注定成为一个焦点,不在于他被评为中国第几富,而在于这个“汽车疯子”从家族企业争夺战中突围出来,又是第一个杀入了“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中国轿车产业!

从福特收购沃尔沃(volvo)

  2010年3月28日,中国发展最快的汽车制造商之一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

公司(简称:吉利集团)在瑞典哥德堡,宣布已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简称:沃尔沃轿车)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吉利集团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100%股权的协议。这是中国民营企业近年来,在海外最大的一起知名企业收购案,吉利集团一举成为中国和全球汽车制造业的耀眼明星。吉利董事长李书福随后对凤凰卫视记者表示,未来的沃尔沃是吉利的、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愿李书福先生一路平安!

编辑本段相关报导
 

吉利向灾区捐款1000万 李书福个人捐款120万
吉利今首批向地震灾区捐款一千万,李书福个人捐款一百二十万

四川地震牵动吉利集团心,今天吉利集团决定,首批向灾区捐款一千万元现金,向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并向全体吉利经销商、供应商和全体员工发出倡议,通过献血、捐资、捐助等方式为灾区人民送去吉利人的一片爱心。
                       

吉利控股集团员工捐款现场

在今天下午吉利集团举行的吉利员工为灾区捐款活动中,大家捐款踊跃、气氛热烈,充分显示了吉利员工心系灾区的一片爱心,其中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当场个人捐款一百二十万元,四川省驻浙办事处领导参加并接受了吉利对灾区的捐款,并对吉利集团这种支持灾区重建、帮助灾区人民战胜困难的爱心举措表示万分的感动和感谢。

吉利集团总裁杨健在捐款活动现场指出,吉利今天携经销商、供应商和全体员工的首批捐款将达到一千多万,我们吉利集团将继续对灾区的重建和灾区人民战胜灾难给予积极的关注,将还会继续采取多种方式来表达吉利集团对灾区人民的一片深情厚谊,来回报社会对吉利汽车发展的支持!

李书福写诗悼念地震遇难同胞
吉利汽车的董事长李书福先生是个善良的人,此次四川地震他身体力行,个人捐助120万支援灾区,他带领的吉利集团首批1000万救助款捐向灾区,汶川大地震,他以诗表达了内心的感情,每一次老李都是真心的,尽管他的吉利不是中国最有钱的企业。与此同时,当他了解到灾区许多学生将因灾失去求学机会,决定立即启动“吉利未来人才基金”和“李书福资助教育基金”,为援助灾区失学学子作好准备。
                    
沁园春 ●  汶川
李书福

西南大地,千里废墟,万里疮痍
灾天府内外,举世援急。
汶川遍野,飞鸿哀啼。
山移地摇,城毁楼倒,顿失家园泪如潮。
辟险径,开路架悬桥,天兵飞到。

救命含泪微笑,唤无数生灵抢分秒。
生死关键时,痛哭拥抱;
伤海茫茫,碧血滔滔。
伟大中国,历经磨难,华夏风采永不倒。
看眼前,殇灵魂云集,情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