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楼的灯光歌词:继往圣绝学 得幸福人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2:11:21
继往圣绝学  得幸福人生

江苏大学儒学社演讲团

鏈接:http://page.renren.com/601103654/note/787344513/edit?pid601103654

     亲爱的同学,你们好!我们来自江苏大学儒学社。

      在每周一次的儒学社活动中,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深深地为我们祖先的开阔胸襟和超凡的智慧所折服。今天特来将我们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

      亲爱的同学,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昌明、资讯发达、物质财富日益增长的时代。然而你可曾反观过自己:我们的生活是否真的幸福?我们的心情是否愉快?我们是否常常感到竞争的压力?我们是否常有莫名的担忧和焦虑?我们是否因缺少理想的支柱而感到人生没有目标?要知道,烦闷、焦虑、恐慌、迷惘,这些都是当今社会的文明病呀。

     我,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也曾在忙忙碌碌中感到精神的荒芜。但是,我有幸接触到祖国的传统文化,古圣先贤的谆谆教诲,如一汪清澈的山泉流淌着我的心间,烦恼日渐减轻,心境日渐坦荡,智慧日渐增长,心中常常升起清凉的喜悦。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分享这样的快乐,我们儒学社成员愿意把我们的所学、所感报告给大家。

     众所周知,世界上的文明古国的有四家,我们中国是其中之一;而四大文明古国中,文化延续几千年一直不中断的,我们中国是其中的唯一。上下五千年,多少王朝进入了历史,多少城邦化作了尘埃,多少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如江水的东去,如云烟的过往,只给后人留下了依稀的追忆。然而我们祖国的文化却能够历经沧桑,穿越历史的隧洞,不断地绵延、充实、丰富和发展。虽然经历了历朝的兴衰和战乱,它的血脉未曾中断;虽然经历了元代、清代的少数民族统治,它的地位从未动摇。这是历史的奇迹,举世无双。

     亲爱的同学,你可曾想过,以儒家文化为主轴、儒释道互补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呢?它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呢?我们身为中国人,对祖国文化的遗产到底了解多少呢?当然,也许有人会说,近代以来,我们不是落后了吗?五四以来,我们不正是在批判传统、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前进的吗?西方的民主和科学的精神已经成了普世认同的价值观了,难道我们还要把过去老旧了传统拿来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我们的人生吗?的确,现在持这种观点的人很多很多。

     在这里我要告诉各位同学,上述的想法都是源于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当我们真正接触了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了其中最为精髓的部分——圣贤教育,我们终于明白了,我们的祖先具有多么博大的胸襟、多么仁义的情怀、多么通达的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一个“和”字,强调和谐,即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自我身心的和谐。而人的身心和谐是一切和谐的根本,心平方能气和,和气方能致祥。现代人烦恼焦虑的心绪不改善,就无法实现种种的和谐。和谐社会、和谐世界,要从心灵开始啊。

    从历史上看,凡是太平盛世,圣贤教育都落实得较好,统治者能够以民为本,施行仁政;老百姓能够敦伦尽分,礼让谦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升平景象,在中国确实出现过啊。“礼仪之邦”的美名是我们中国人落实圣贤教育,以实际行动换来的。

     不错,明清以后我们落后了。许多人认为,我们的传统文化落伍了,无法适应工业化的时代了,必须淘汰。其实,明清以后我们的落伍,并不能都归咎于传统文化,更不能归咎于传承几千年的圣贤教育。明清以后,我们恰恰是严重地偏离了古圣先贤的教诲。海禁政策、闭关自守、八旗制度、文字狱、八股文等等,哪一样是圣贤教导的?孟子说:“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历代圣贤并没有教导我们故步自封、夜郎自大,而恰恰是教导我们要革故鼎新、自强不息啊!

     圣贤教育是教人自律的,是用来提升自我的道德境界的。当这种教育被用来作为压迫人、奴役人的工具的时候,它已经被扭曲了,它的合理性也就不复存在。五四时期,人们反抗封建礼教,没有反错。但可惜的是,人们在反封建的时候,把中国文化最精髓的东西也给抛弃了,许多人从此丧失了民族的自信心。的确,现代的中国人对我们祖先的文化遗产已经越来越陌生,这是民族的悲哀。

     我们学习西方,的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物质财富急剧增加,但是人的精神世界却日渐荒芜:理想缺失、人欲横流、心理畸形、道德滑坡……人们享受了物质的利益,却远离了心灵的充实。2006年6月,卫生部发布了一项调查结果,北京大学生中有患有忧郁症的不低于10万人,这是多么惊人的数据啊!

     当然,这是当今世界性的问题。近一二百年来,人类过分地向自然索取,获得了相当的物质利益,却几乎耗尽了地球几十亿年积存的老本,提前支取了子孙后代的财富,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如此大的代价却并没有换来社会的祥和、人生的幸福:离婚率居高不下,犯罪率居高不下,自杀率居高不下,危机感、恐慌感、焦虑感,更是充斥在社会的各类人群。

     所幸的是,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西方文明主导世界的弊端,他们发现,仅靠物质的丰富和科技的发达,不能确保人类的利益。他们把目光转向了东方古老的文化,尤其是中国的圣贤文化。早在上世纪70年代,英国著名的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先生就指出:“解决21世纪的社会问题,惟有靠孔孟之道与大乘佛法。”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云集巴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在中国,近些年来也有一些人致力于学习和传播圣贤文化。在安徽庐江汤池镇,有一个民办的文化教育中心,这里的教师和员工个个虚心学习圣贤教育,努力地实践圣贤教育,注重言传,更注重身教。他们把圣贤教育送到了汤池镇的每一户人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汤池镇的民风就淳朴了,很少见到人与人的冲突,人们和颜悦色,彬彬有礼,孝亲尊师已经蔚然成风,感人的事迹不胜枚举。这里已经成了和谐社会的示范镇,引来了全国各地人士的参观学习。

    2006年10月9日,联合国纪念卫赛节活动的第三天,庐江文化教育中心的释净空老教授和蔡礼旭老师等,应邀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展示了汤池镇建设和谐社会的成果,并和与会者进行了两天的交流。联合国192个国家将组团参观汤池这一和谐社会的示范镇。

    在我们镇江梦溪广场西侧正东路有一个聚雅轩装饰店,店主刘威男女士每天义务教孩子《论语》和《弟子规》,在她的教导下,孩子们变得谦恭礼让、孝顺父母。《京江晚报》称刘威男女士为“镇江于丹”。我们江苏大学人文学院也于2006年底成立了儒学社。由卞新国老师做辅导员,左新平同学任社长。我们儒学社以古代蒙学经典《弟子规》为课本,每周活动一次,主要是读诵《弟子规》和观看蔡礼旭老师《幸福人生讲座》的录像。另外,也有同学畅谈自己的学习体会,还有社会热心人士参与活动,有问题随时向辅导员卞新国老师请教。

     儒学社的成员目前是以人文学院同学为主,但我们也吸收其他学院的同学。儒学社不设门槛,凡是愿意过来参加活动的,我们都会热情接待;凡是愿意正式加入的,我们更是竭诚欢迎!

    说起圣贤教育,有人会用两个字评价:“迂腐”。也有人比较宽容,说流传几千年的东西,总有它存在的价值;还有人说孔孟之道起码是劝人向善的,在今天也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殊不知,这样的宽容貌似是对圣贤教育的尊重,其实还是隐藏着对古圣先贤智慧的轻视。真正接触了经典,了解了经典,我们才会恍然大悟,原来圣贤教育完全没有陈旧、迂腐、僵化和保守,相反,它是那样的清新活泼,那样的贴近生活,那样的经世致用,那样的深邃博大,那样的机智圆融。我们民族的强大生命力之所以举世无双,是因为有数千年圣贤教育的传承;我们华人的智商之所以世界领先,是因为有数千年圣贤教育的熏陶。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怎能不感恩我们祖先的恩德呢?我们怎能不倍加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呢?

     世人难免会有这么一重顾虑,认为圣贤人教我们向善,而向善就意味着吃亏,所以许多人尽管尊重圣贤教育,仰慕君子之风,崇敬凛然正气,却又往往敬而远之。实在讲,这种顾虑和敬畏完全是多余的。圣贤教育中充满了人生的智慧。智慧的教育难道是让人吃亏的吗?其实圣贤教育说穿了,就是帮助我们认识生活,把握命运,从而获得幸福的人生。

      翻开《论语》,我们会发现,喜悦的“悦(说)”和快乐的“乐”字有数十处之多。“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各位同学,圣贤人是在教我们人生的快乐之道、幸福之道啊!只要我们认真地学习圣贤之道,切实地履行圣贤之道,我们的身体会健康,烦恼会减少,家庭会和睦,人际会和谐,事业会成功。圣贤教育不是让人吃亏的,恰恰相反,它是让人快乐,让人受益,让人获得幸福人生的;圣贤教育不是高高在上的哲学、文化学,它实实在在是我们人生的经济学、运筹学啊!

     那么,古圣先贤究竟有着怎样高深的智慧呢?既然它那么博大又精深,我们普通人又如何能了解、能领悟呢?诸位同学,要知道,大道至简,道不远人哪!真理是裸露的,它就在我们身边。圣人只是给我们指点一下而已。

     我们老祖宗的智慧,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正本清源”,就是考虑问题、解决问题总是从源头上着手,从原因上着手。宇宙间的规律就是因果法则,没有无因的果,也没有无果的因,做事当然应当从因上下手,因为从因上下手是最简单的。老子告诫我们,做难事,应当从容易处下手;做大事,应当从细小处下手。因为天下难事都起于容易,天下大事都起于细微,所以圣人始终不做大事,却能够成就大事。比方说,大坝决口了,我们组织抢险,这算是大事,甚至可以说是可歌可泣的壮举,其间可能会涌现出一批令人景仰的英雄人物。然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当初把蚁穴堵上,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但却成就了无灾无难的大事业,哪用什么抗洪抢险呢?这就是圣人“无为而治”道理啊。

     智慧的东西就是这样的简单,可是那样的奇妙。也许你会说,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啊,有什么奇妙的呢?是的,道理非常简单,这就是“道不远人”,智慧是是每个人心中本有的。但是当人们面对实际生活的时候,简单的道理、本有的智慧往往就迷失了。现在我问大家,是病来了去治疗好,还是做好预防不让病来好呢?我想所有人的回答都会是后者。我再问大家,养生是防病而医疗是治病,哪一个更简单、更容易呢?我想所有人的回答都会是养生。传统养生要求顺四时而适寒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做到它并不难,真正做到了,就绝少有生病的时候,即便生病也不会是大病。可是有几个人真去做呢?

     人有病相,社会有乱相。两千多年前,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就指出,圣人不是治已经形成的病,而是治尚未到来的病,不是治已经形成的乱,而是治尚未到来乱。如果病来了,乱生了再去治,那就好比临渴了才去掘井,临阵了才去打造兵器。在我们老祖宗看来,治国和养生的道理完全一样。现代人大都强调法制管理而轻视德育教化,这是违背治国之道的呀。法制相当于医疗,是在社会问题产生以后的应对措施,而道德教化则是防患于未然。这是一项投资小而效益高事业,却往往被世人所忽略。许多人想不明白,他们以为道德教育是柔弱的、是务虚的,不如法制来的强有力和成效显著。我们常听到有人这样说,教育有什么用啊,你看那些腐败分子,跟他讲道理,有用吗?你再看看那些制假贩毒的人,跟他们讲道理有用吗?还不是要靠绳之以法吗?其实,这还是说了病来了如何治的问题。病来了,当然要靠治疗,尽管是药三分毒,还是要用;洪水已经来了,当然要严防死守,那怕付出惨重的代价也在所不惜;同样的道理,人已经犯罪了,当然要绳之以法,别无选择。但是,平时我们为什么不做防患于未然的工作呢?

      教育真的如有些人说的那么软弱无用吗?那些腐败分子、制假贩毒分子之所以不肯接受教育,一是因为他们没有受到纯正的圣贤教育,二是因为又错失了最佳的教育时机。教育是要从娃娃抓起的,抓娃娃的教育是教做人,教做人首先自己要有正确的观念,同时还必须落实在自己的言行举止上,所谓正人先正己,言传不如身教啊!如此的抓住时机、方法得当的教育,怎么会是软弱无用的呢?中国古代的太平盛世、礼仪之邦的确是跟圣贤教育分不开的,那是一条真正的教育兴国的道路啊!

     离开了圣贤教育,便很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比如说,现代人崇尚竞争,从小就要培养所谓的竞争意识。殊不知,竞争的动力来源于私欲,为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竞争的结果,个人压力沉重,社会难以和谐。竞争升级了,就是斗争;斗争升级了,就是战争;战争升级了,后果就不堪设想。可见,这是一条死路啊。但修身就不同了,修身升级了就齐家,齐家升级了就治国,治国升级了就平天下,这才是一条光明大道啊。和谐社会靠的是修身而不是竞争。

     我们智慧的祖先从来不教人竞争。孔子教导说,君子无所争;老子教导说,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那么不争之德是不是消极退让呢?会不会无法适应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形势呢?学习了圣贤就会知道,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不争不等于不作为。孔子教我们“自强不息”,老子教我们“为而不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拿我们做学生的来说,只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做人就行了,不要想去打败别人。我们好好学习了,学业自然优良;好好工作了,能力自然增长;好好做人了,人际关系自然和谐。这几点做到了,我们自然会成为社会难得的人才,还用为找工作犯愁吗?别人比我强,他自然会胜;别人不如我,他自然就败。争什么呢?争来争去,争得自己烦恼,争得关系紧张,何苦来?我比别人强,老板录用我,顺理成章;别人比我强,老板录用他,顺理成章;我比别人强,老板不录用我而录用他,是老板犯傻,于我何干?“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这样的老板不跟也罢。我们坚信老祖宗的教诲,“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我是个好人,自有好人器重我;我是个能人,自有能人器重我。不用担心怀才不遇,就怕自己无德无才。做自己该做的事,这就够了。

   有人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做人千万不要太善良。但我们坚信圣贤人的教诲:“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在任何时候不可失去正念。世人常常把善良和愚蠢联在一起,而圣贤人始终把善良与智慧联在一起。孔子说:“择不处仁,焉得知(智)?”心地不善的人,根本不可能有真实的智慧,他至多只有聪明而已。离开善良的聪明不可能获得幸福的人生。《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够聪明了吧,她成天凭着她的聪明讨便宜,但是讨到便宜了吗?丝毫都没有。她巧取豪夺,发了昧心财,但吃不香,睡不香,成天殚精竭虑,忧心忡忡,她的幸福指数还赶不上刘姥姥。从中医角度看,她最后的“血山崩”病正是思虑太过所造成的。真正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君子自然跟君子为伍,小人自然与小人为伍,做好人怎么会吃亏呢?当然,好人有时会暂时受到排挤打压,吃一些眼前亏,这是难免的,这也是考验一个人是不是真君子的时候。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嘛。君子有落泊的时候,小人有得意的时候,但“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因果律是不会改变的。正所谓“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人的种种不善,归根结底是不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定律,总是被有些好人落难,坏人得志的现象困惑住了。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圣贤教育就是教我们“知命”。认清人生的因果定律,从而种善因,得善果。因果定律是一门大学问,绝不是我们想当然的那样简单,不学圣教,难以明了。

      孟子曰:“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我们冷眼观察就知道,许多人就是为了眼前那么一点利益,竞争啊竞争,时而情绪亢进,时而心力交瘁,自己还以为是要求进步。许多人争不过别人,于是就颓废啊颓废,时而哀叹,时而愤慨,极度的郁闷,极度的无奈。也有人,为了竞争获胜,不择手段,机巧用尽,不惜违法乱纪,最终导致身败名裂。这些可怜的人哪,老祖宗用四个字便概括了,叫做“利令智昏”。

      从理论上说,竞争意识的学理依据无非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达尔文是研究生物的,他发现了动物界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规律,这本没有错,丛林法则、野兽逻辑本来就是这样的。但有人偏偏用这种丛林法则和野兽逻辑来指导社会人生,这种社会达尔文主义理论致使许多人理直气壮地为一己私利去竞争。实在讲,这是在向动物学习啊!

      人向动物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先祖告诉我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因,得什么果。既然人是向动物学习,那么生活的状况也就跟动物相近。现代西方人普遍的生活状况怎样呢?概括地说就是儿童的乐园,成人的战场,老人的地狱。这难道不是动物世界的生动写照吗?你看,动物的童年,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之下,无忧无虑,十分快乐;到了成年,便自己谋生,卷入了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竞争;年老了,孤苦无依,自生自灭,动物哪能见到一个孝子呢?

   当然,西方社会因为经济的发达,养老福利事业做得比较好,老人院的生活条件是不错的。但是,有关调查显示,养老院的老人生活得并不幸福。在那里,人的姓名往往被床位号取代,今天听到29号住院了,明天又听说38号去世了。他们自己虽然衣食无忧,但他们知道自己是在坐吃等死,哪有什么夕阳红呢?相比之下,东方的人伦亲情是多么的温馨,多么的值得珍惜。天伦之乐是任何物质条件无法取代的呀!

    也许有人会说,圣贤教育好是好,但是要想做到可就太难了,世上有几个人不为自己的利益在奔忙呢?常言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人的私心不断,总不外乎没有学懂圣教。学做君子,学做圣贤真的很难吗?先贤教导我们,世上的事没有一幢比成圣成贤更容易的,因为它是求自己的。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仁义道德,只要我想要,它就来了,真正是心想事成,哪有什么困难呢?问题是很少有人想要,障碍不在外边,而在我们自己智慧不开。

     亲爱的同学,我们不能再麻木不仁了,不要再苦思冥想了。孔子当年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以此来思考,还是没有得到益处,然而一学就什么都明白了。荀子也说:“吾尝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圣贤的教育是现成的,没有专利,没有版权,不需要我们花一分钱,想学就能学到。我们的祖先为了能让圣贤之道代代相传,还特意发明了文言文,让口语和书面语分开,以保持书面语的相对稳定,这样,我们后代子孙只要具备文言的常识,就可以向孔子老子学习了,这是何等的智慧,又是何等的慈悲啊!

      当然,由于我们长期以来不用文言了,直接学习经典确有困难,但是我们可以跟老师学嘛!社会上有志于弘扬传统文化,堪称师表的人还是有的。我们儒学社的同学,常常跟着老师学,所以心结就容易解开。诸位同学,如果你一时找不到学习圣贤的路子,不妨到我们儒学社看看吧,或许你能从这里获得人生的转机。我们儒学社全体成员竭诚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