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大道西海情歌:分析《夜雨寄北》的意境与意象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4 03:35:31
分析《夜雨寄北》的意境与意象


     李商隐的一生是不幸的。他刚刚踏入仕途,就被卷进了牛、李的朋党之争中。(牛,牛僧孺;李,李德裕。朋党,官僚集团。)852年随柳仲郢入蜀,实属迫不得已。仕途多艰,妻子早逝,心境是悲凉的。几年以前,当他在徐州卢循正幕府时,他颇为踌躇满志。“且吟王粲从军乐,不赋渊明归去来。”(《赠四同舍》)到四川以后,这种乐观情绪消失了。“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初起》)他断绝了与外界的交往,甚至与同府的幕僚也没有什么交谊。
《夜雨寄北》这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诗中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意境之美以及象征性、求解性与多义性的意象之美给人们留下无穷的回味余地。
“君问归期未有期”是点题之句,“期”字的两次出现形成一问一答,流露出作者无穷的离别之苦、羁旅之愁和思念之切,其无可奈何之情,欲归不能的无限愁苦则跃然纸上,让情韵极其丰富,让人咀嚼不尽。
“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现实中的背景,它既点明了诗人当时所在的时空位置:巴山、夜雨、秋池,也是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羁旅情愁的写照。诗人用“巴山夜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达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同时,正是这“巴山夜雨”也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使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也许在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也许在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也许在咀嚼着自己的孤独,这是寓情于景的最好体现。“涨秋池”三个字写出了眼前秋雨绵绵,池水涨满的实景,但这又不仅仅是富于生活实感的画面,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是诗人无法承受的孤独,是诗人在不眠之夜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之情。因此,这句话既是写景又深深透着写情,明明写的是环境,却不仅仅是环境,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情”字,使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发挥得淋漓尽致。
除此之外,秋天、深夜、夜雨这些意象无意中也是“悲”的象征,其“形象”实际上已变成“意义”的载体,让人在这特定的意象中深切地感受到诗人的伤感、悲哀之情。
最后两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虚写未来情。诗人用“何当”一词把眼前的实景推向了远方,推向了虚处,并通过动态的“共剪”,话态的“却话”两种情态描绘出一副温馨浪漫的良宵美景图。这既是一种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遥望,又是一种由陶醉在幸福生活里所激发的对于过去苦楚的遥望。诗人把这两种遥望通过时间上的今宵、他日、今宵和空间上的巴山、西窗、巴山两种回环对比表现出来,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构成了完美的意境。同时,“巴山夜雨”这个词也充分地体现出审美意象求解性和多义性的鉴赏特征。这里的“巴山夜雨”由刚才的眼前实景变为来日话题,此时,诗人憧憬自己与爱妻依偎在一起遥望此时的“巴山夜雨”,这种遥望使夜色中的巴山夜雨朦上一层诗意之美。但与之相反的是,未来的乐也自然会反衬出今夜的苦,“却话巴山夜雨”只是盼望中的相聚时的欢乐,而现实上,今夜的“巴山夜雨”却是悲凉的,于是,遥望又附上了另一种带悲剧色彩的凄美,使诗人的心境更加孤寂,这些深奥难懂的意蕴就是审美意象的求解性和多义性的最好体现。

        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是朴实的,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这首《夜雨寄北》,表现了李商隐诗的另一种风格:质朴、自然,却同样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