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宇途中的含义:庞鹤鸣谈站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7:47:53

站式
  站势是练动功必备的基本功,也是练武术的基本功。换劲要站庄,气足也得站庄。过去讲“要把骨髓洗,先从站庄起”。真正要作到气通到骨,都得站庄。对于站庄各个不同的门派有不同的要求,这里边讲的姿势很多,简单说一说就行了。站庄姿势再多,无非是从脚、下肢和上肢不同的姿势来分的,怎么变都是这些东西。我们讲了基本的东西以后,能掌握住这几个规律就行了。
  一、站庄时下肢有三种基本形式
  (一)两脚平行站立。两个脚方向一样,平行的。小马步庄、大马步庄都是这样。小马步庄和肩一样宽,大马步庄比肩宽些,最多宽一倍。太宽了小腿就垂直不了了。两个脚平行的,不前不后站在一条线上叫马庄。若平行的两个脚一个前一个后,那叫川水庄,也叫长三庄。怎么叫川水庄?一边一个脚,身体的中线中间再来一个像个川字,所以叫川水庄。
  (二)两脚尖外撇成一字。
  (三)两脚尖向里扣成一字。
  两个脚的姿势就这三种变化。外一字和内一字没有一脚前一脚后,都是两个脚在一条线上的。懂得这个了,再稍稍变一变姿势就多了。把平行两脚往外一撇不到一字,那、就是外八字,把平行两脚脚尖往里边一扣不到一字,叫内八字。如果两个脚一前一后,前后的脚尖都往外一撇,就变成“丁”字步。有些武术站庄里边注重丁字步,是为了虚实变化。如果把前面的脚提起脚后跟(前面脚如果是实的,两个脚都有重量),脚尖点地,重心在后面,虚实变化就多了,这叫“含机步”。一般站丁字步的时候,手也是一前一后地放,这是形意拳的体势。如果两手不是掌心向外,而向内圈,含起来,成为“含机手”。“含机手”和“含机步”配合,整个称为“含机式”。侧面含机是过去以守待攻的一个好的姿势,变化非常多,就需要注意自己脚面,防备人家“地针”——用脚尖或脚后跟点你的脚。“含机待敌,谨防地针”。再有一个过去武功里练轻功强调的“凌空式”。用小马庄或大马庄,把脚后跟提起来,脚尖着地。开始练功的时候,两个手在侧面,掌心内含上提,两肩往上提,百会上提,把人往上提起来了,这是走轻的。再以后“凌空式”手要起来,往上托的。这种“凌空式”是练力量的。
  内一字的里边有个“童子拜佛庄”,同学们练马庄的时候也可以练它。童子拜佛庄两个脚平行、内一字站立都可以。内一字站庄要求是最高的,抻拉力量是最大的,最吃力的。两个掌心相合,转过来指尖对着自己膻中。以后手慢慢尽量往上升,升到头上来。按以前的要求从对着膻中最后要升到对着百会。童子拜佛庄本来是佛家功的,以后武术里练长拳反而更强调它,因为长拳短打需要把一些关窍,筋骨拉开。有些人把长拳理解错了,“国家套路就叫长拳”。实际按长拳拳谱,练长拳的一开始最少得练一年的童子拜佛庄。
  我有个亲戚的师爷姓杨,练长拳的。清朝末年在保定有个人也很有功夫,他上新城访杨老前辈,非要比比武不行。他摔跤的功夫很好,只要让他挨着,就把你扔出去了,力量也非常大。(过去练摔跤,在八仙桌底下练抖铁链子。练手上的力量,用手攥住铁杠子,转这个铁杠子往上缠绳子,绳子下面挂着铁、石头等重物,卷起来,放下去。光练拳,不好长力气。)在新城县有个“行宫”,那个屋子四丈长。杨师傅比着就往后退,快退到墙了,他还进,杨师傅“啪”一掌把他从这头打到那头,四丈远。他认为没有打倒,还不服气(摔跤倒了才算输),就又来,杨师傅比划比划退到角上了,“啪”一下从这个角把他打到那个角,比四丈还要远了。打了三次,他还不认输,杨师傅最后一掌把他胳膊打断了。过去练武术长拳也是一个门派,没有内功怎么行啊?练长拳首先要练童子拜佛庄。练童子拜佛庄特别注意收缩肛门,实际上是提会阴的问题。
二、站庄时上肢有三种基本形式
(一)环抱式:手心向内,臂向内圈,象抱着东西一样。抱的这个圆可以放在下面,也可以放平了,也可以放到上边来。
放在下面叫养生式。一般的病人、身体弱的可以用养生式。手自然一放,意念要是个圈圈。手放的时候似接非接气感比较大。腋窝要空,因为放在下边腋窝容易挤上。配合腿上的马步庄。养生式一般都是小马步庄,姿势站得比较高一点。
  如果把手往上提,比肩稍低一点成为抱月式。一般练站庄,不论练武功还是气功,用抱月式的比较多。抱月式如果注意虎口圆,两手拿着一个圆,两臂跟身体又是一个圆,就成为三圆式。练这个关键胳膊要放松,经常这样摆着,慢慢可出二争力,也叫弹簧力。胳膊放松了,往外拉拉不开,往里边合合不进去。这是自身的力量和周围的空气争,和大气在争。因为大气压对周身各部分压力都是一样的,觉不出有压力来。一放松跟大气一结合,意念往这边推,这边都是力量推不动,往上抬,抬不动。那就成了二争力。有的人仅练这个功夫就能练出非常强大的力量。王芗斋原来是练形意拳的,后来改练含机式站庄。现在一般是练抱月式,两脚平行站立省力。这么抱着站,二争力练得比较强大。他的站庄自己改名叫大成拳,取仅一个站庄里边什么都有,集武术、气功大成的意思。站庄法就是把一些姿势作为定式去练。
  如果把手举到上边成为贯气式。真要拿站庄练功的时候,要注意手似接非接,一开始内气走得比较厉害,将来你里边有内气作引子,再练外气,能把外气更好的收到里边来。当然你没有意念,光这么作是不行的。有意念,内气越足,外气进来得越多。一开始为什么不让同学们这么搞呢?就怕同学们光注意身体周围这点气,意念放不出去,不注意把外气往里边收,往里边收得就少了。懂了这个,总是往里边收的意念,两个手离得很近,但意念把它想得很空,跟虚空往一起一连,这样接起气来,往里收气收得就多了。你懂得了之后得有几个反复:一开始会把意念放出去、收回来;形神庄又守住,把整个身体守住,五元庄守住内脏;将来练中脉又要往外放;一练中线又缩回去了。是这么几个反复。现在把手放得很小,但意念要往外放。我们经常要注意好多动作手指头的似接非接,要体会两个手中气的充足,气的环流,气充足就会产生往里翕摄的力量。
(二)外开式:掌心向外,两臂圈成一个环状。跟环抱式一样,可以在当中,可以在下边。
  1、拄地式:拄地式是个活庄,胳膊要曲着,两手一个圆圈往下一按,把人体要按下去。过去要求练功最后腿要直着,从骨盆这一折,整个都折下去,手放在脚面上,头也得顶到脚面上才行。要求身体练得很软。咱们不需要这么去练,要求头能够碰上腿骨就不错了。
  2、排云式:把手往外伸平,掌心向外与肩差不多等高。一般过去练武功,都得要练这个姿势,因为这是对外的一个变化方法,破外面的力量。比方武功里的持刀式,有一种反式握刀法,一开始都得练外开式。手腕没有力量,肘翻不开,不好转。外开式是一个向外的力量,而且把肘和肩都要练活了。一般练抱月式之后都要练外开式,两个是一反一正的。
  3、举鼎式:把手举到上边,跟举鼎一样,臂不要直,弯一点。这个姿势要有个举着重东西的意念,有往上举的意思。举鼎式关键是拔两个肋,要有力量,尤其要注意上边这个手指要似接非接。真做到似接非接这个状况,这个往上举的力量,能让你感到百会那个地方往上提你,从两侧把你的头顶往上拉。
  (三)直撑式:把臂放直了。下面直着按着地,可以手指向前,也可以指尖向外,侧面也有,上面也有。手指可以向里边,可以向后,也可以向外。
  1、立地式:在宋朝就开始有了“顶天立地”的动功姿势,和咱们有相仿的地方,但不完全一样。立地式,臂要直着,手在下面,要把掌翘起来。如果两手指尖指向两侧,叫立地一字式。一般来说直臂的姿势都要求翘掌,只有个别的姿势例外。这在过去武功里也是个杀手的方法。过去中乘的武术打人不是拿拳打出去的,大部分都是用掌出去的。手指刚要碰上对方了,猛地一坐掌,就是这个力量打过去的。平时掌立不起来,这个手法就没法用。用掌的暴发力打人“非死即伤”,伤都是伤筋骨。关键不是在臂,是用沉肩坐腕走出去的。过去说在死手(手法姿势不可能再变了)才用这招,平时不允许这么打人的。到了最后,他把你这个手破掉了,姿势没法再变了,这时候你才能一沉肩打出。如果过早使用这招,打出去之后,打不死人,再也不能变了,你就挨打了。气功不多练这些东西,咱们练直臂是为了将来手指尖一动能牵动经络。我们不用爆发力,把姿势摆好,臂放在体侧,掌翘起来,用肩的力量一拱一沉,抻着动一动,一含一缩,手上的气就“呼呼”地动,手心充涨力量范围比较大,感觉很明显。练直臂的站庄就是为了把气能够更好地运到肢端。咱们智能功一开始的起式就从立地式开始的。
  2、推山式:手到前面向前推着。—般都是把形体摆好,胳膊直着不动,只能动指、动肩,或掌一含一突。慢慢手上的气就比较敏感,也比较足了。这时候不许推收,定死,实在不行就直臂推墙,拿肩往下沉,使劲。过去练功一开始不允许推墙,因为手上气不足的时候,这么做气容易憋住。
  3、排山式:侧面立掌叫排山式。手勾起来的叫二郎担山,它本来不是直臂的,但是从直臂变过来的,两个臂跟扁担一样,主要是练臂的力量,若手指头提起来则是练指的力量。排山式要坐腕、沉肩,这个需要含掌合指,按练鹰爪力的练法拿起来,如果绷着劲使劲练,加上发音法就是硬气功。如果排山式把五指打开在过去武功里叫五丁开山掌。过去手指上都带上重东西,开的时候需要有力量。在带东西之前,内里边练功带着蛹动走,开时柔着开,会蛹动了之后再带东西,带上重物也会蛹动那才行。所以过去练五丁开山掌,排山、开山都是直着臂带着蛹动练,会蛹动以后,力量就强了。过去在山里练真功夫,那真是苦啊! 整天都是练。
  4、托天式:两手直臂在头顶上,也是用肩往上推。这个不是练臂力,举鼎式是练臂力的。托天式是把两肋拉起来。让气往头上去。若转成指尖向内,往外一拉,成为开天式。意念要把天拉开,实际上是把自己天门拉开。开天式过去练功有很多的小东西。先从上面撑好,直着往下,下到底,然后往上起,到印堂又撑出去,出去以后举上去再开。重复再做。这是为了开天门、开天目的。这里边就是不允许中指碰死,碰死就没作用,不碰上又不能拉开,就得似碰非碰。没事的时候,一安静,闭着眼睛,用手这么轻轻的碰,一碰“激灵”一下。里边的气又相吸又相斥。如果正对印堂,手一碰印堂,“这开”;到头顶上,“天门往外开”。我们是通过直臂练功把内外气连起来的。
  直臂前面讲的都是对称的,下面讲些常见的不对称的体式。
  5、伏虎式:两脚平行,一前一后,两个腿都有点弯曲;两个手往下按着。打虎式是前面腿弓,后面的腿绷直。伏虎式主要是练整的威武的力量。按照伏虎式练气功是为了练背气(虎背),背气要充足。过去讲身体有几气,虎背就是披气,膀子一挣,背上就披上气了。
  6、拄地撑天式:两个脚平行站立,腿伸直与肩等宽,上肢一个手撑天一个手拄地。这个姿势过去佛门练它,说释迦牟尼佛降生时就是一手撑天一手拄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个姿势就是这样来的。这一手撑天一手拄地对气机有什么意义?这个姿势得练功,练到一定程度才好练它。气功有个绵连,掌心对着好绵连,而要掌心相背,那就不好连。而且练这个姿势胸前得有气,没有气这个姿势没用了。这个气怎么才能有呢?一手上撑一手下按,意念不能注意两手,得注意正前方,得加意念。往上撑和往下按的两手指尖要往回翘,两个用意念接上。将来同学们出去也可能会碰上佛家人摆个姿势给你看的,你就讲“撑天拄地,释迦佛”看他前面没气,“这是个木头佛,把它烧了吧!”一看有气,说明那个人有本事。
  7、独立撑天式,其实本来和金鸡独立式差不多。一手举天,一手拄地,把头抬起来,一个腿站着。如果这个姿势直着的臂稍稍弯曲一点,脚尖下垂,就是风摆柳,这是练轻功的,闭着眼睛和咱们鹤企四顾差不多,稍稍加上点鹤首龙头,就是风摆柳的动作,像垂杨柳一样轻轻地摆动。手在上边是为了把百会拉起来,百会提住了,一放松,闭着眼睛轻轻摇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