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共此时第20集剧情:舒国志:赖床分上品和下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6:24:44


梁文道:我两年前曾经在这个节目里面介绍过一位,现在在台湾大概是最受欢迎的一个散文作家舒国治。我今天又要讲他了,为什么呢?是因为我最近正在预备写一篇东西介绍他,把他的东西重新拿出来读,我发现有一些东西是特别值得给我们今天的读者来介绍一下的。介绍他的作品的时候,我们同时能够想到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就是到底散文是什么东西。我们知道经过余秋雨先生的“文化大散文”之后,经过这场洗礼之后,我们很多人些东西都不自觉的想要写一些大的东西。所谓大的东西就是追求一个境界,哪怕是在写杂文,也强调要以小观大,好像总是这个文章里面必须要谈出一个什么大道理出来才行,否则的话就不算是写好一篇散文了。

当然这样一个态度也不是不好,余秋雨先生的文章也确实不错。可是问题是在于,我们是不是总是要追求这一点呢?而忽略了我们中国自古以来的散文传统里面,就有一些是以小不观大,反而是以小见小的这种写法。轻轻松松,悠悠闲闲,难道就不能够写成好文章吗?说着说着几乎你要想起来,以前周作人区分的“文以载道”跟“诗言志”,言志派跟载道派的区别了。在我看来舒国治先生的散文,就是一种言志派的散文。这种散文为什么让很多台湾读者看到就觉得它特别的古典、古雅。这个“古”其实不来自于舒国治他的文章,他的文具,他的文笔,他那种特殊的结构,遣词造句的方法,而是有时候我觉得更多的是来自于他某种态度。

这个态度是什么?比如说他这本书叫《理想的下午》,里面有一篇同名的文章就叫《理想的下午》。整篇文章不谈别的,就讲理想的下午是什么。这是一个很老派的传统写散文的方法。我们看他怎么写?他第一句话叫做理想的下午,当消失在理想的地方,通常这个地方是在城市,为什么呢?幽静田村,风景美极,空气水质好极,却是清晨夜晚都好,下午难免苦长。然后他后面又说到,理想的下午,要有理想的街树,就是街上的树。这也是城市与田村之不同处,田村若有树必是成林的作物,也难工人堂养期间,再怎么碧垒雄奇的谷陈,也需有扶疏掩映的街树,以柔缓人的眼见。以见识遮藏它枝叶后的另一股轩昂气宇,与人那份不静之感。

你看这种写法就把什么叫做理想的下午,这个题目一一展开,一点一点拿出来讲,他没有像我们现在很多人写杂文那样子,想要用一个推理的方法来写,也不想讲什么太大的大道理,就讲一些小事。讲一讲理想的下午要有理性的行道树等等等等,都是些你觉得花鸟虫鱼般的东西。那么这种文章,但是他也是会有见地的,这个见地是来自对于一些细节独特的感受。比如说他后面还提到,他说理想的下午,要有理想的阵雨。霎时雷电交加,雨点倾落,人竟然措手不及,不知所是。然理想的阵雨,要有理想的遮棚,可在其下避上一阵。最好是茶棚,趁机喝碗热茶,驱一驱浮汗,抹一抹鼻尖浮油。啊,若这是至三十年代,北京中山公园的“来今雨轩”走出来,定然是最潇洒的一刻下午了。

这种见地就是说,他开启了对某些人生细节中美学的感知,本来你在下午遇到雷阵雨,是很不爽的一件事情,但是你经过这么一些写,你记住这种状态之后,你又会觉得你多了一个角度,一个很感性的方法来观察下午的雷阵雨。然后你好像觉得,它似乎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也变成一个能够接受的事情了,这就是所谓的传统散文了。它好的地方就是用文字去打开人某种特别感官的能力,把我们生活的世界用文字变得更丰富,更立体。平常我们日子也会有下午,也会有睡懒觉的时候,但是经过一篇文章的熏陶之后,我们发现从此之后,我们就连睡懒觉对它的看法都不一样了。例如说这里面有篇文章就叫《赖床》,他说赖床,他赖床都写成了一篇文章。躺在床上,早已醒来,却无意起来。前一晚平放了八九个钟头的体态已然放够,前一晚眠寐中潜游万里的梦,也已停歇;然这身懒骨犹愿放着,梦尽后的游丝犹想飘着。这游丝不即不离,勿助勿忘,一会儿昏昏默默,似又要返回睡境;一会儿源源汩汩,似又想上游于泥丸。身静于杳冥之中,心澄于无何有之乡。剎那间一点灵光,如黍米之大,在心田中宛转悠然,聚而不散,渐充渐盈,似又要凝成意念,构成事情。

你看这种文字,这个文字是很好的文字。其实是很现代的写法,但是你听这个节奏感似乎是有点古意的,然后他这么写赖床的这种情绪。那一刹那的状态之后,他接下来就展开来,说赖床会赖出什么东西来了。早年的赖床,亦可能凝融为后日的深情。哪怕这深情未必见恤于良人,得识于世道。他说看有一些脸,可以猜想此人已有长时没赖床了,也有的脸像是一辈子不曾赖过床。赖过床的脸是怎么样的脸呢?他说比较有一番怡然自得之态,像是似有所寄,似有所遥思,却又不甚费力的那种遥想。然后他还说到赖床还分上品跟下品,要赖床赖得好,常在于赖任何事赖得好。亦即,要能待停深久。譬似过日子,过一天就要像长长足足地过它一天,而不是过很多的分,过很多的秒。那种每一事只蜻蜓点水,这沾一下,那沾一下,急急顿顿,随时看表,到处赶场,每一段皆只一起便休,是最不能享受事情的。

这话说得太好了,简直就像是在指责我这种人,所以像我这种人看这种文章就再好不过,为什么呢?正叫做“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你有这样的心,你就能够学着用像舒国治这种,我肯定他是会赖床的人,用他的眼光来看看我们周边的世界,而他又好旅游,所以他才能够看出很多旅游,我们这些急急忙忙的赶出差的人看不到的东西。比如说我最记得他形容纽约的一句话,他说纽约是很壮观的城市,但是他没办法喜欢纽约,为什么呢?他说因为纽约这个城市太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