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守本分使徒行者2:诸子百家之墨子与《墨子》(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8:27:43

诸子百家之墨子与《墨子》(二)

 

墨家学派的确有过辉煌时期,后来的权术政治家韩非子曾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可见韩非子将墨学与儒学相提并论。所谓显学通常是指具有如下特征之一的知识和/或学问:盛行于世和/或与现实联系密切;影响颇大和/或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文化内涵丰富和/或学术价值颇高。儒家亚圣孟子曾在其著作里以刻薄的语言非难攻击墨家,这反而证明了墨子和墨家作为儒家最大的反对派,达到了与孔子并驾齐驱的地位。前文(一)主要讲了墨子的“兼爱”,虽然墨学思想同样是西周文化的传统,但是主张站在平民百姓的立场,论述“兴天下之大利”与“除天下之巨害”的重要性及其方法,这与儒学大不相同。着重介绍了墨子作为匠人在科学探索方面的广泛涉猎和成就。本文将谈及墨子及其墨学在其他诸方面的言行。

墨子及其墨学所主张“非攻”,是除“兼爱”外最为当时和后来的人们所熟知的主张。墨子曾竭力用非攻思想劝说各君王止战息争,救天下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墨子对于高谈“仁义与仁爱”的战争辩护士们极为愤慨,抨击他们是“明小物不明大物”。他列举了史上穷兵黩武所招致的败亡,阐明了“攻伐”之事有悖于天理,以及战争损人害己的实质,而这主张确实反映了平民的呼声。然而,热中于通过战争兼并各国的君主们根本听不进“非攻”的道理,致使墨家的努力收效甚微。实际上,墨子是在做“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大事,他不屈不挠奋斗一生,确实焕发出了人道主义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所有这些在那个混战的时代,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德文章啊。

墨子的思想体系中,还包含一个完整的治国理论,核心是他的“尚贤”、“尚同”的主张。“选贤任能”是除道家外先秦诸家的一致主张。墨子的“尚贤”只不过在打破门第观念,在不拘一格用人才方面比儒家更为彻底。墨子说:江河之滔滔大水,不是一个源头之水,而是多个源头汇合而成;价值千金的裘皮衣裳,不是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所能做成的;哪有将同道的人才弃之不用,却只任用苟同于自己的人的道理呢!他又说:优良的工很难拉开,但它可以射得很高很远;优良的马很难驾驭,但它可以载着重物到达远方;杰出的人才很难支配,但他可以使国人国君受到尊敬。

墨子身处乱世,目睹了“乱”给百姓带来的祸害,对此痛心疾首,深恶痛绝。他的“尚同”是在世之战乱时期所用的“尚同”,因此,难免具有激进主张,这是我们可以理解。墨子说过,“治理天下的国家,犹如治理一家;使用天下的百姓,如使用一个人”。从墨子的“尚贤”、“尚同”主张中,还可以发现他思想的一个内在矛盾,即执政者与平民的立场冲突。一方面,墨子几乎是平民阶层的利益代言人,全力为苦难的民众鸣鼓与呼喊,他的平等主义理想是非常显明的;另一方面,他又意识到治国必须依赖于德才兼备的贤人和能人,等级制度是维系社会不乱所必须的。这一矛盾的对立双方似乎在墨子思想中并未得到完善统一。然而,这一矛盾并没有动摇他的平民立场,更没有使他滑向民粹主义。

墨子的“节用”、“节葬”和“非乐”最直接地显现了他思想中的实用主义精神。墨子的“节用”观念,在生活艰苦的平民中是很强烈的。墨子的平民立场使他坚持这一主张。他说“凡是人们制造的物品,都是有益于实用才去做的”;又说“使用钱财不能浪费,民生能不劳顿,他们就会得到很多益处”;他还说过“减少铺张浪费,是圣王之道,天下的大利”;墨子针对圣王说“圣王建造房屋,是为了便于生活,不是用来观赏和享受的;制作衣服、腰带和鞋子是为了便于身体,不是用来‘显示怪异’”。我认为这些主张仍具有现实意义。

他把无实用价值的“巧和/或华”的东西都视为浪费,并要求权贵们也与他一样过清苦朴素的生活。且不论他的呼吁绝不会得到权贵的响应,仔细研究后发现,“节用”主张其实与一种认识密切相关:天下物资本非十分充裕,必须把每一分每一毫都充分利用起来,才能使天下人皆得饱暖,任何奢侈的耗费都是以剥夺另一部分人的衣食为代价的,必须坚决反对之。这同样具有现实意义。后来儒家荀子试图通过对这一些认识的否定,动摇墨学整个立论。人们不难发现儒墨两大学派理论的分歧根源。人们也可以清楚看到,不同阶层的人对社会现实绝然不同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