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ls6总决赛的音乐:院士评选不是“官场大比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2:31:41
 昨日上午,中国工程院2011年院士增选结果揭晓,54人当选,至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达到783人。颇受关注的高管、高官院士候选人,在最终名单中显著减少。以高管高官提名最为集中的工程管理学部为例,44名提名候选人中,近半数来自央企和政府部门,如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中石油原副总胡文瑞、中电投副总张晓鲁、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闪淳昌等人。第二轮评审中,该部有效候选人由44人减至12人,减幅最大。傅成玉、沈晓明、闪淳昌等人均出局。最终名单中,这个学部由12人减至3人,其中央企高管、高官仅剩中石油原副总胡文瑞。(《新京报》12月9日报道)

    今年增选的院士,高管、高官的比例明显下降,传出这样的信息有着积极意义。这次评选说明,增补院士开始趋向理性,“官人色彩”渐行渐远。院士评选作为学界一件大事,历来为人们所关注,毕竟院士这样的殊荣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甚至是终身努力追求的事。然而,多年以来,院士评选中夹杂着一些不和谐的音符,院士评选成了“官场大比拼”,一些在学术上颇有造诣的科学家长期问津不了院士这一殊荣,倒是一些身份显赫的官场中人屡屡当选院士,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伤害了科学家们的积极性。

    院士是一个科学含金量很高的头衔,一般能成为工程院院士的人,绝对在某些研究领域有着骄人的研究成果。但是,这几年的一些院士评选,学术成果、科研成果似乎成了并不重要的东西,身份、背景、人脉资源倒成了院士评选中必不可少的条件,尤其官场背景,常常左右着院士评选,这实在是一种本末倒置。

    院士作为一种荣誉,当选的人必须名至实归,如果当选的人名不副实,不但有损于本人的社会声望,就是对院士这个神圣的称谓来讲,也是一种社会命伤。一个人在管理上,在官场上可能得心应手,但论其科学研究,则未必是行家里手。院士评选不是选领导人,看谁的管理才能和组织能力强,院士评选考量的应该是学术和研究成果。要知道,当领导和当院士是两码事,能够当一个合格的院士却未必能当一个合格的领导,同样,能当一个合格的领导,却未必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院士。

    做官的去做官,当院士的去当院士,二者不能混为一谈。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鱼与熊掌同事兼得”。作为一个官场中人,你就要“身在其位谋其政”,而不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既要当高官,威风八面,又要当院士,让人敬重,世界上哪有这样的好事情?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虚的态度。为官也好,治学也好,如果没有一种实事求是的心,最终将会一事无成。

    这次院士评选,一批高官、高管相继被刷下,回归了院士评选的本意,这样的评选结果正是人民群众所愿意看到的一幕。院士评选淡化“官念”,这样的评选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