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竹炒芹菜的做法大全:张立群:2010—2011年经济形势分析展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8:12:41
【作者:张立群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一、2010年经济形势分析
2010年经济运行向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总体平稳增长,价格涨幅相对较低,出现了较高增长与较低物价上涨并存的态势,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问题、房价上涨过快问题都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基础尚未稳定建立。
(一)2010年经济形势基本特点
1.经济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一至三季度GDP增长10.6%,比上年加快1.5个百分点。二季度开始经济增长出现回调,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长率会继续回调,但仍将保持在8%以上,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率可以达到10%左右。总体看,尽管出现回落态势,但经济增长仍保持着较高速度。
2.物价涨幅保持在相对较低水平。1—11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2%,其中11月当月达到5.1%。7月份以后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持续提高,主要受部分食品涨价推动。随着稳定食品价格政策效果的显现,预计未来新涨价因素将趋于减少,翘尾因素也将较快减小。综合看,全年价格涨幅将保持在3.3%左右。较高的经济增长和较低的价格上涨相伴随的格局,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
3.市场力量明显增强。1—10月份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11.8%,国内贷款增长22.7%,自筹资金增长30.1%,利用外资增长3.3%。从投资项目划分看,中央项目投资14845亿元,同比增长10.0%;地方项目投资172711亿元,增长25.9%。房地产开发投资38070亿元,增长36.5%。把这些变化与2009年同期比较,可以发现投资增长已在很大程度上由政府推动转向市场推动。由于消费主要是居民家庭自主性的活动,因此内需(国内投资与消费)已经从政府力量推动转为市场力量推动。与此同时,出口持续强劲恢复。1—10月份出口同比增长32.7%,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50多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度由负转正,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综合看,经济增长的需求基础已基本由市场主导。
4.企业效益好转、财政收入增幅提高。1—10月,全国24个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8380亿元,同比增长51.6%。财政收入同比增幅超过20%。
5.货币供给量过快增长和房价快速上涨问题得到控制。1—11月份新增贷款7.46万亿元,同比少增2万多亿元。M2余额同比增长19.4%,较年初降低6个多百分点。6月份以后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持续下降。
(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基础尚未稳固建立
1.投资增速趋降,持续较快增长基础不稳。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出现持续降低。如果考虑到价格因素,投资实际增长率降低在10个百分点以上。企业的投资意愿和能力均显不足。其中房地产企业投资潜伏回落风险。非房地产企业面对比较普遍的产能过剩、市场需求前景不确定以及融资难、行业准入管理等因素制约,投资活动均不够活跃。
2.出口增长率开始明显回落。9月份和10月份出口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4.7%和24%,增幅较8月份降低了近10个百分点,11月份出口增幅明显反弹,但能否持续还需要观察。
综合上述情况,支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需求基础总体看还不稳固,内需增长(主要是投资增长)存在下降趋势,市场投资还没有全面恢复,房地产投资存在较大下滑风险;出口高增长难以为继。在需求因素影响下,未来经济增速可能继续降低。
综合1—9月份三大需求的增长情况及其年内发展趋势,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长不会出现明显滑坡,全年GDP增长率可以达到10%左右。
在需求温和恢复、国内产品供求大体平衡、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小等因素综合作用下,预计新涨价因素较少,全年CPI涨幅将保持在3.3%左右。
二、2011年经济形势展望
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总体完成了由政府向市场的转变,但内需、外需结构的调整尚未完成,内需可持续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外需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经济稳定可持续增长的基础还不扎实。由于2011年出口增速会有较大回落,可能导致经济增速下降。
(一)2009—2010年之间外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发生了很大改变
从需求角度分析,2009年内需(国内消费加投资)对GDP增长率的贡献为12.8个百分点,外需的贡献为-3.7个百分点(根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这表明2009年GDP增长率达到9.1%,完全基于内需的强劲拉动。2010年预计GDP增长率将达到10%左右,消费现价增长率18%左右,投资现价增长率23%左右,出口增长率28%左右。按此测算,内需对GDP增长率的贡献为7.5个百分点左右,外需贡献为2.5个百分点左右。比较2009和2010年,外需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变化了6个多百分点,我国经济增长已由全部依靠内需增量转变为既依靠内需增量、也依靠外需增量。
(二)2011年我国出口增幅可能降至10%左右
第一,2010年出口高增长是恢复性的,不具备可持续性。2010年出口预计较2009年增长28%左右,出口总额预计将达到15380亿美元左右,但较2008年仅增长9.2%。因为2009年出口总额由2008年的14307亿美元减少为12017亿美元,基数变化很大。由于2010年出口规模已经很大,占全球出口额的比重已接近10%,考虑基数大、出口潜力已有比较充分释放等因素,预计2011年出口增幅将明显下降,以2008年为基数的出口增幅(9.2%)很可能成为中长期出口增长的平均水平。
第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经济存在较大下行可能。2010年发达国家经济出现恢复性增长,主要由于2009年基数低,加上经济刺激政策一定程度改善了市场预期,引起补充库存活动,带动了生产恢复。在此基础上,预计2011年其经济增长将出现回调。主要因为2010年基数已较大;消费和房地产市场等终端需求难以启动,今年5月份以后,美国商业零售额同比增幅持续走低,2008年以来美国房地产价格持续下降,近期程度有所加深,终端需求的困境已经开始抑制补充库存的活动。预计2011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走低。欧洲经济复苏基础不稳,主权债务引发的欧元国家危机尚未渡过;日元汇率大幅升值对日本经济的负面影响不断加大,预计美国经济走低后,欧洲及日本经济也会出现下行变化。
第三,2011年国际贸易增幅将明显降低。 2010年国际贸易出现了恢复性高增长,基数扩大很多;发达国家经济在世界经济总量中占比很大,其经济走低对国际贸易影响很大。综合这些因素,2011年国际贸易将呈现低增长状态。
综合以上分析,受基数大和发达国家经济走低、国际贸易低增长等因素影响,预计2011年我国外贸出口增速将由2010年的28%左右下降到10%左右。
(三)市场支持的内需增长水平偏低,不够稳定
第一,内需增长已总体实现由政府推动向市场推动的转换,但增速偏低。根据前面预测数据,考虑价格因素,2010年投资可比价增长率将降低10个百分点以上,消费可比价增长率降低1.5个百分点左右,内需对GDP增长率的贡献由2009年的12.8个百分点降低到7.5个百分点左右,下降幅度很大。与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要求比较,目前的内需增速偏低。
第二,2011年投资增幅可能继续有所降低。首先政府投资规模预计将进一步减小。虽然2010年政府投资增量明显减弱,但中央政府投资仍在20000亿元左右,地方政府在建项目投资也有较大规模。从项目建设周期看,2009年开工的大量项目,施工高潮主要在2010年。这些因素使2010年政府投资仍然保持了较大规模。2011年已基本没有“一揽子”计划安排的投资,尽管“十二五”规划将安排较多投资项目,但其施工高潮主要表现在2012年及以后,因此政府投资规模将继续减小。市场投资基础尚不稳定,有可能出现下降。占全部投资1/4左右的房地产投资。受房地产市场调控以及资金链收紧等因素影响,潜伏着下滑的危险,增速预计将低于2010年;重化工业投资受产能过剩和节能减排政策控制的影响较大,增长空间较小,企业对实体经济投资总体比较谨慎。综合这些情况,预计2011年投资增幅将继续下降,由2010年23%左右的增幅降低到17%—20%。
第三,消费增幅将略有降低。2010年就业形势较好,预计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多,对消费将形成积极支持。但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对消费的影响需要注意。目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与住、行改善相关的消费占比超过40%,消费结构升级对消费增长具有主导作用。2010年对房地产需求进行了密集调控,对居民购房需求有一定影响;汽车市场2009—2010年保持了持续高增长,潜力释放较多;汽车购置税、家电下乡等刺激消费政策措施的增量效果在逐步减弱。综合这些情况,2011年住、行主导的消费结构升级活动速率可能小幅减弱,消费实际增长率预计由2010年的15.5%左右降低到15%左右。
综合三大需求预测,从需求角度分析,2011年GDP增长率有低于8%的可能,较2010年降低2个多百分点。若采取相应政策措施,基于我国强大的发展潜力,GDP增长率可能回升到9%左右。在需求平稳增长格局下,预计CPI涨幅不会高于4%。
三、积极应对增速下降,面向中长期加快构建新一轮可持续增长的基础
2010—2011年,既是两个五年规划的衔接过渡期,也是经济增长由政府推动改为市场推动的重要转换期,经济形势空前复杂,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很多。尽管2010年经济形势持续向好,但尚未进入新一轮可持续增长轨道,必须做好充分准备,迎接更为严峻的挑战,保证“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明确了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
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规模,防止政府力量过快退出与市场力量恢复不足之间出现脱节,导致总需求增速过度下降。也需要为政策调整预留较大余地,提高应对市场需求意外波动的能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支持,要更加认真地选择好政府的投资项目,加强项目管理和监督检查,发挥好政府投资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防止乱铺摊子和盲目重复建设。要更好地发挥财税政策的作用,积极促进企业和社会投资稳定增长及结构优化。要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财力用于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保障性住房等社会公共事业发展上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近年来货币政策进行了较大力度调整。2008年底货币政策由适度从紧转向适度宽松,2009年新增贷款9.59万亿元,较上年新增额扩大了一倍以上。这对支持政府投资快速增长,支持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较快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加剧了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增强了社会各方面对通货膨胀的预期。2010年在继续支持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发展的同时,针对流动性过多、货币供给量和贷款增长过快等问题,货币政策进行了积极调整。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加强窗口指导,采取必要的额度控制以及加息等措施,有效控制了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发展,货币供给量增速明显降低,新增贷款数量明显减少。
2011年宏观经济形势仍然十分复杂。一方面要积极扩大内需,继续巩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要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继续控制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发展,防止货币供给量和贷款过快增长。为此必须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统筹协调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把握好货币政策的方向和力度,努力保持一个既有利于扩大内需,又能够有效防止通货膨胀的货币金融环境。
与2009年和2010年比较,执行好2011年货币政策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因为既不是单方向扩大货币供给,增加贷款;也不是单方向控制货币供给和贷款过快增长,而是要在两者间寻求最佳平衡点,保持货币供给和贷款合理增长。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一个矛盾现象:实体经济的主要矛盾是需求不足;虚拟经济包括资产市场的主要问题是潜伏着需求过快扩张的风险。二者间的内在联系是,实体经济需求不足推动货币向虚拟经济和资产市场流动,刺激相关需求扩张。尽管2010年货币供给量增速降低、新增贷款减少,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发展得到有效控制,但货币供给总量仍然偏多,受货币乘数影响,货币供给量和贷款仍然存在过快增长的可能。同时还面临美元扩发、热钱流入压力加大等因素的影响。实现货币供给和贷款合理增长的目标,保持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面临空前困难。
2011年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必须做好各项政策之间的相互配合。首先要针对各国货币金融政策的调整,提高对热钱大量流动的管控能力,防止由此导致货币供给被动大量增加。第二要加强对资产市场需求的管理。加快房产税试点工作,从制度完善上加强对投机、投资性买房活动的控制;进一步完善按揭贷款政策,控制投机、投资性买房,支持居住性买房,尽快使居住性买房需求成为房地产市场需求的主导力量,增强买房需求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针对股票市场需求变动,调节好企业上市和新股发行节奏,将防止股市泡沫和推进资产证券市场改革的任务紧密结合起来。第三要进一步做好稳定食品价格的工作。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阶段,工农产品比价关系调整比较频繁,劳动力和人口转移导致商品性食品需求增长较快,对城市市场食品供给形成较大压力。这些因素如应对不当,加上气候变化和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就可能导致食品价格较快上涨。受涨价预期的引导,各种游资对部分农产品的炒作也会升温,推动食品价格更大幅度上涨。解决食品价格上涨,货币政策能力有限。因为食品需求比较稳定,基本不受货币供给量、贷款增速的影响。控制游资数量也不能主要靠收紧银根,而需要在改善实体经济投资环境,增加投资理财产品和渠道方面下功夫。综合看,稳定食品价格需要在稳定农业生产、抓好米袋子、菜篮子、规范食品市场交易和流通秩序,引导好社会闲散资金等多个方面做好工作。
只要各方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就可以有效应对宏观经济方面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一步巩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支持“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