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费百度云下载:贪 狼 星 第 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4:48:12

贪  狼  星   第  一

经云:

贪狼顿起笋生峰,若是斜枝便不同。

斜枝侧顶为破面,尖而有脚号乘龙。

脚下横拖为带剑,文武功名从此辨。

解读:

杨公九星中的第一星为贪狼星。

笋峰林立

尖贪、圆贪、小贪皆有

宋朝国师吴景鸾《道法双谭·学步》中说:“地理之学,始于认星,中于炼格,终于达势。不知星,无以辨真伪;不知格,无以定贵

贱;不知势,无以别大小。四者机若连环,不容缺一者也。

何也?一峰、两峰,可以论星。五星、九曜、双兴叠出,可以论格。升、沉、吞、吐、閤、辟、去、来,可以论势。故曰:‘占山之法,以势为难,而形次之。’

形者,五星、九星之谓也。”

五星分别为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其形圆如覆钟者为金星,头圆身耸者为木星,曲而摆动者为水星,头尖身耸者为火星,方正如屏者为土星。五星龙法分别按各种山峰的形状配以五行,根据它们在行龙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生克制化而论吉凶、大小。其代表为张子微的《玉髓真经》,徐善继、徐善述的《地理人子须知》等。

九星则有杨公九星和廖公九星。

廖公九星就是宋朝廖金精用来论龙及其结作的九种星体。其著作有《金壁玄文》、《九星传变》等,以头圆身高者为太阳金星,头扁圆身矮者为太阴金星,头圆而曲折横起者为金水星,头圆而瘦长者为紫炁木星,头平而方者为平脑天财土星,双金扛水者为双脑土财土星,双金扛土为凹脑天财土星,金头火脚者为天罡星,金头木脚者为孤曜,头尖者为燥火,平摆者为扫荡。其中太阳、太阴、金水、紫炁、天财为五吉,天罡、孤曜、燥火、扫荡为四凶。其每星又有九变,为九九八十一变。

后世地师欲将杨公九星和廖公九星合二为一,把杨公九星配以五行,曰贪狼木、巨门土、禄存土、文曲水、廉贞火、武曲金、破军金、左辅金、右弼水,导致形态、龙法皆乱,不伦不类,令人无所适从。有关杨孤九星和廖公九星,有人说:“分则双美,合则两伤”。

龙格就是一支龙在行龙过程中其本身枝脚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格局,与龙的贵贱有关。张紫微《玉髓真经》、李淳风、廖金精皆有龙格图说。

龙势在蔡牧堂的《发微论》中有比较详细的论述。

其实,杨公在《撼龙经》、《疑龙经》两经中,对星体、格局、大势都有比较详细的论述。其对每一种星体形状、真伪、疑似等等的描述,就是教人认星;其对每一种星体在行龙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形态特点、剥换过程就是对龙格的描述;其所说的每一种星体行龙到头结穴的穴象就是说龙势。杨公教人认星、识龙、审穴,既详且尽,绝无遗漏。可以说杨公的《撼龙经》、《疑龙经》是峦头功夫中最全面、也是最深奥的心法秘诀。

读《撼龙经》,要注意几点:

1)、九星中的每一种星体都有多种形态,而每一种形态又有真形、伪体、相似体等等,要仔细辨别,不能混乱。也就是说九星不是九个星体,而是九类星体。

2)、如何辨认龙家星体。八星正形(弼星无行)皆是起祖或行龙过程中起顶出脉时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也就是说认星体要从祖山起顶处及其行龙过程中起顶出脉处辨认其是何星起祖,何星行龙。要从出脉过峡、有龙气处认星体,而不能从护龙、护峡、枝脚、水口、罗城上认星体。

3)、天下山峰,成贪、巨、武三吉正形的极少,故经中有云:“百处观来无一实”。若执三吉正形入山寻龙,则天下无龙矣!

4)、天下山峰破禄之形极多,故经中有云:“我观破禄满天下”、“天下山山皆破禄”。禄存、破军皆可带其余八星行龙,故如何从破禄之气中辨别其它星形,是认星识龙的关键。

尖贪特耸

尖贪头侧向一边,伪体

头不正,伪体

笋峰顿起,这是尖贪正形。头尖下圆如圆锥形,如未开封的毛笔,如出水芙蓉,皆尖贪之真形。斜枝,身正立而山面开向一边;侧顶,

头偏侧不正。二者皆尖贪伪体。尖贪下带两脚围向本身,为贪狼乘龙,主出文官;若两脚横拖如剑状,为贪龙带剑,主出武贵。    

经云:

横看是顶侧是峰,此是贪狼出阵龙。

侧朝面成峰身直去,不是为便不住。

解读:

数座尖贪接连而生,撞背靠面,横看只见一派尖顶,侧看各自成峰,此为出阵贪狼。在分大宗处丛生,去而渐高渐大,为行龙出阵贪狼,前去必结美穴;若不在分宗处,去而渐低渐小,此为作朝出阵贪狼,其下没有结作。

经云:

莫来此处认高峰,道是玄武在其中。

亦有高峰是玄武,玄武落处四兽聚。

聚处方为龙聚宫,四兽不顾只成空。

空亡龙上莫寻穴,纵然有穴易歇灭。

解读:

“此处”,即楼殿下分宗处,以尖贪为应星行龙。“高峰”,为结穴之峰,即下句之“玄武”。在楼殿下分宗处,耸起尖贪应星行龙,端庄秀丽,四围护卫重重,极似结星之山,其实非也。也有高山下即结穴者,即所谓初落龙也。若是初落之龙,必四兽汇聚成局,方有结作。四兽即玄武、朱雀、青龙、白虎。玄武为穴山,朱雀为案山,青龙为左护,白虎为右卫。若四兽不汇聚成局,是没有结作的,为空亡之地。空亡之地千万不要寻穴,纵然有穴也是假穴,会导致主家败亡的。

经云:

           或为关峡似龙形,正身潜在峡中行。

时师多向峡中觅,不识真龙断续情。

解读:

此接“莫来此处认高峰,道是玄武在其中”之意。此处既然不是结穴之所,那就是真龙渡峡之处了。此处冲起尖贪应星,跟着大断过峡,正龙隐踪藏形,潜身而行。周围护峡之山秀气异常,重重包护着真龙正脉。一般的地师皆认为此处会有结作,故在峡中寻穴。正所谓“峡前峡后去寻穴”也。峡中即使有地,也是护龙小结或随龙流胎之穴,为勾搭小地,藏金小结,易盛易衰,不足取也。真龙过峡,四兽不聚,是没有大结作的。

真龙大断过峡,其一伏也,或十余里,或数十里,平坦而不知其去,踪迹诡异——或穿田渡坂而有藕断丝连,或石梁渡水而为崩洪过脉,或抛踪闪迹而有马迹蛛丝,或撒落平田而藏形隐迹。前去,忽起高山,又复牵连而行,行而又断,断而复起,延蔓广袤,横亘连绵,其行极其长远,或千余里,或数百里,愈长远则力量愈大。

龙峡,是真龙行龙过程中龙气从一座山峰过度到另一座山峰的连接丝带,为真龙蓄气之所,是真龙之咽喉。

《地理人子须知》中“论龙过峡”云:相地之法,固妙于观龙,观龙之术,尤切于审峡。峡者,龙之真情发现处也。未有龙真而无美峡,未有峡美而不结吉地。审峡之美恶,则龙脉之吉凶、融结之真伪,皆可,真地理家不刊之秘诀也。盖,龙行延长,必须多有跌断过峡,则气脉方真,脱卸方净,力量方全。经云:“一断二断断了断,鹤膝蜂腰真吉地。”又云:“十条九条乱了乱,若是真时断了断。”卜氏云:“一起一伏断了断,到头定有奇迹。”皆谓真龙之过峡多也。然,峡亦有吉、有凶,尤当细察。过峡之脉,欲其逶迤嫩巧,活动悠扬,如梭带丝,如针引线,如蜘蛛过水,如跃鱼上滩,如马迹渡河,如藕断丝连,如草蛇灰线之类为美。然,须有送有迎,有扛有夹,护卫周密,分水明白,不被风吹水劫为吉。

杨氏云:“一剥一换寻断处,断处两边生拥护。”廖瑀云:“蜂腰鹤膝最为奇,大忌被风吹。”范越凤云:“以峡断跌切忌水劫。”祝泌《八断锦》云:“龙过峡,认踪由,高低脊脉莫模糊,最要两边生护转,却愁一水过横流。”龙经云:“莫令凹缺被风吹,切忌溜牙遭水劫。”时也。盖龙之过峡处,其气束紧,最怕风吹水劫,故必有护峡之山、八字之水,乃以为真护峡山。又喜合形象,廖瑀云:“两边遮护喜成形”是也。或如日月、旗鼓、天马、贵人、金箱、玉印、垂缨、串珠、龟蛇、狮象、象笏、戈矛等形者,前去必结贵地。或如仓库、橱柜、谷堆烂钱、辫钱、摊衣、质库、银瓶、盏筋、侧垒、金樽等形者,富格也,前去必结富地。然亦不必过泥形状,但以遮护周密、夹从有情为吉。若是真龙过峡度脉,自有两边护照之山远来相应。经云:“天弧天角龙欲度”者是也。其有峡不全美,而左边不足,则穴之左亦有亏。峡之右有空缺,则穴之右亦有周及。

有峡中定穴高下。左右,并向首之说,结天造地设,自然之应也。峡正出,则穴亦正。左出,则穴居左。右出,则穴居右。又有正出而斜过者,则穴亦正出而斜倒。有侧出而正过者,则穴亦侧出而正倒。透顶出脉者,则穴居脚下。脚下出脉者,则穴居顶上。峡中左砂短,则穴前左砂必先到。峡中右砂短,则穴前必右砂必先到。池湖过峡,前逢池住。干坪过峡,逢干坪住。右脉过峡,逢右曜住。旗鼓峡,逢旗鼓住。龟蛇峡,见龟蛇住。子午卯酉出脉,必作子午卯酉向,乾坤艮巽出脉,必作乾坤艮巽向。不离四字之中,余皆例推。(此立向法与玄空排龙立向诀不同)。

且其为格,有阳过、有阴过、有平地过、有穿田过、有池湖过、有草坪过、有半岭过、有高山过、有正过、斜过、明过、偷过、长过。短过、硬过、直过、大过、小过、远过、阔过,又有双脉过、渡水石梁过,及张子微《峡诀》,有所谓妆台峡、台星峡、幢节峡、华盖峡、天池峡、平田串珠峡、金箱玉印峡、双溪峡、宝剑峡、双龙峡、禁卫峡、圭璧峡、牛眠峡、石洞峡、惊蛇峡、乱茅峡、立鱼峡、贯鱼峡、柳叶峡、重户峡,凡二十格。蔡西山《峡诀》,所谓双鱼峡、垂珠峡、莲花心峡、迎送峡、井栏峡、方胜峡、费丝峡、三台飞电峡、金鱼佩峡、流星峡、叙服峡、玉带峡、方城峡、玉池峡、,除删正外,凡五十九格。又有阳星九峡、阴星八峡,及三十六峡、七十二峡,阴阳胎伏之说,高齐云、低印水等象,不可尽举。

大抵龙之过峡,唯欲其脉之中出,势之飞扬,形之活动,星之秀异,护从周密,分水伶俐,迎送均匀,扛夹照应,高过而不悍硬,低过而不受风吹,短过而脉不粗肿,阔过而不懒散,直过而不硬,远过而有包藏,穿田而无水劫,渡水而有石梁,斯为美矣。若或奇巧异常——有池湖、灵泉、怪石之类,尤贵。

其或龙虽可观,而过峡不美,或空缺凹风,懒散死直,偏旁过脉,水劫伤残,太长而无鹤膝蜂腰,太阔而无草蛇灰线,渡水而无石梁,穿田而无正脉,过坂而无马迹蛛丝,及其两旁无迎送、无扛夹或虽有护,而低不及脉,有夹二低不及峡,前去必无融结,多有伪穴,切不可下又有一等凶龙,迢迢二来,更不跌断,全无过峡,直至穴场,虽极屈曲奔走之势,然无穴无脱卸,杀气未除,不知者贪其气势之雄,星峰之美,而误下之,必主凶祸恶逆。若抽脉落下平地,脱尽杀气,变换而作穴者,不以此论。然平地亦有平地峡,与高山无异,只看分水为准。若平洋无峡,亦非真龙也。

故审峡之诀,为地学关键、寻龙捷径。知此,则龙亦易辨,穴亦易求,美恶吉凶,胚胎在此。此而得诀,则相地之能事毕矣!子尝谓:“寻龙妙诀不难知,但向峡中究隐微,师若肯传峡里诀,倾囊倒箧泄天机。”

经云:

贪狼自有十二样,尖圆平直小为上。

欹斜侧石倒破空,祸福轻重自不同。

解读:

此总言十二中贪狼之名,尖贪、圆贪、平贪、直贪、小贪五种形态为贪狼星之正形、真形,为贪狼五吉形;欹贪、斜贪、侧贪、石贪、倒贪、破贪、空贪七种形态为贪狼星之变形、伪体,为贪狼七凶形。五吉贪行龙才是真贪狼龙,到头才能融结吉地,发福悠久。七凶贪行龙为假贪狼龙,到头没有结作,纵然有穴也主发祸。

经云:

  问君来此如何观,莫道贪狼总一般。

欹是崩崖破是坼,斜是边有边不明。

侧是面尖身直去,空是岩穴多玲珑。

倒是飞峰偏不正,七者未是正贪龙。

解读:

此详言七凶贪之形。欹贪形,山虽正立而出面处崖岸崩裂;破贪形,山形分裂或水流破;斜贪形,边有弦棱边无弦棱;侧贪形,侧边开面出脉,而其身又直硬行去,全无引绳起伏之势;空贪形,山中多岩穴,山体中空不实;倒贪形,峰头侧向一边不正,即山向倾斜。经中缺“石”字,大概山体表面多石不长草木。

经云:

平地卓然顿起笋,此是尖狼本来性。

圆无欹侧四面同,平若卧蚕在高顶。

直如决脊引绳来,小似笔头插高顶。

五者方为贪正形,吉凶祸福要详明。

解读:

 此详言五吉贪之形态。尖贪形,如平地卓然顿起的竹笋,为圆锥形;圆贪形,如圆柱耸立,顶圆,四面看去皆同;平贪形,横在山顶如卧蚕形,然微有曲动,头尖头阔,而阔处直头落脉;直贪形,是从高山卸下平岗,如峡脊引绳模样。引绳者,中低而两头微高,有起伏矬平之势,无急硬直去之情;小贪形,在高顶上另起山形,如笔头插在顶之上,蔚然独秀,叶九升谓其为六府星。

在寻龙中须仔细辨认贪狼五吉正形与七凶伪体的不同之处,这样才能胸有成竹,捉得真龙,才不至于指鹿为马,真假不分,祸福全无把柄。

圆贪特立

经云:
             火星要起廉贞位,生出贪狼由此势。

若见火星动焰时,看他踪迹落何处。

此龙不是寻常贵,生出贪狼向亦奇。

火星若起廉贞位,落处须寻一百里。

中有贪狼小小峰,有时回顾火星宫。

世人只道贪狼好,不识廉贞是祖宗。

贪狼若非廉作祖,为官也不到三公。

解读:

此言贪龙行龙要祖廉贞方可贵及三公。

廉贞星

众峰耸立天庭,其势焰焰如火

“三公”为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周代已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

  古文经学家则以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秦不设三公。

  西汉初承秦制。从武帝时起,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被称为三公。汉武帝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大司马权越丞相之上。汉成帝时将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确立起大司马、大司空和丞相鼎足而立的三公制。

  西汉末虽是三公鼎立,但仍以大司马权力最大。新莽时,沿袭了西汉三公制。

  东汉初仍设三公官,改大司马为太尉,改大司徒、大司空为司徒、司空。三公各自开府置官属。三公中仍以太尉居首位。汉光武帝虽仍设名位显贵的三公官,但实权渐归尚书台。和帝、安帝开始,外戚、宦官更迭专权。外戚窦宪、梁冀等,都拜为大将军,位在三公上。

  东汉末年,董卓自任太师、相国,居三公之上。建安十三年( 208),曹操罢去三公而又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且自为丞相,两汉时实行了200年之久的三公制 ,至此遂告终止。曹魏建国,重新恢复三公之制。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公依然位居极品,且开府置僚佐。但实权则进一步向尚书机构转移。

  至隋,三公不再开府,僚佐全部撤销,完全变成虚衔或“优崇之位”。

    宋代以后,往往亦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但其虚衔性质不变,并渐次演化成加官、赠官明、清同。

经中的“火星”不是金木水火土五星中的火星。杨公在《撼龙经》中没有给九星配五行,却唯独把廉贞星说成火星,何也?其非为五行说,而是从性情说。因廉贞星体形高大,其顶上众多尖峰耸立,直耸天庭,其性焰焰如火,故说廉贞星为火星。廉贞星详于经中“廉贞星第五”篇内。

廉贞山形高大,耸立天庭,可作众星之祖。作祖之廉贞,必起龙楼宝殿,其势威严,阳光下远观之,犹如燃烧中的火焰。廉贞起祖,贪狼应星行龙,才能造就贪狼亭亭玉立、端庄秀丽、尊贵无比之势。其龙行极远,或数百里,或千里。其在行龙过程中,时露五吉贪狼真形,回顾楼殿下的贪狼应星。

世人在众山忽然看见一尖贪形或看见一小贪插在高顶,就言这是吉龙,其下必结大地。谁知此龙若非发脉于楼殿下,其结穴绝不可能贵及三公。

经云:

高山顶上如平掌,中分细脉如蛇样。

贵龙多是穿心出,富龙只从傍生上。

解读:

    此高山顶上行龙知脉。

龙脉是龙气运行之脉路。龙气即生气(真气),为龙之精华,是荫生万物之气。

有关生气,晋朝郭璞《葬书》论之最详。

     《葬书》:“葬者,藏也,乘生气也。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谓之生气。

  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

  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气纳骨,以荫所生之道也。经云:气盛而应,鬼福及人。

是以铜山西崩,灵钟东应。木华于春,粟芽于室。

气行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势。其聚也,因势之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气之盛而流行,而其余者犹有止,虽零散而其深者犹有聚。经曰:外气横行,内气止生。盖言此也。经曰:浅深得乘,风水自成。

  土者,气之母,有土斯有气。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故藏于枯燥者,宜深。故于坦夷者,宜浅。经曰:土行气行,物因以生。

  地势原脉,山势以原骨。委蛇东西,或为南北,宛委自复,回环重复,若踞而侯也,若揽而有也。欲进而却,欲止而深来,积止聚冲,阳和阴工,土厚水深,郁草茂林,贵若千乘,富为万金。经曰:行止气蓄,化生万物。

  为土地也,地贵平夷,土贵有支。支之所起,气随而始,支之所终,气随而终。观支之法,隐隐隆隆,微妙玄通,吉在其中。经曰:地有吉气,土随而起,支有止气,水随而比。势顺行动,回复始终,法葬其中,永吉无凶。

  夫重冈叠阜,群陇众支,当择特起,大则特小,小则特大。参形杂势,主客背情,所不葬也。夫陇欲峙于地上,支欲伏于地中,支陇之止,平夷如掌。故经云:支葬其巅,陇葬其麓,卜支如首,卜陇如脚。形势不经,气脱如逐。

  山者,势险而有也,法葬其所会。故葬者,原其所始,乘其所止。审其所废,择其所相,避其所害。浅以乘之,深以取之,辟以通之,阖以固之。乘金相水,穴土印木,外藏八风,内秘五行,天光下临,地德上载,阴阳冲和,五土四备,是以君子夺神功改天命,目力之功,工力之具,趋全避缺,增高益下,微妙在智,触类而长,玄通阴阳,功夺造化。

  土地之山,若伏若连,其原自天。若水之波,若马之驰,其来若奔,其止若尸。若怀万宝而燕息,若具万膳而洁齐,若橐之鼓,若器之贮,若龙若莺,或腾或盘,禽伏兽蹲,若万乘之尊也。

  天光发新,朝海拱辰,龙虎抱卫,主客相迎,四势端明,五害不侵,十一不具是谓其次。

  山之不可葬者五:气以生和,而童山不可葬也。气因势来,而断山不可葬也。气因上行,而石山不可葬也。气以势止,而过山不可葬也。气以龙会,而独山不可葬也。经曰:童断石过独,生新凶,消已福。

  葬山之法,势为难,形次之,方又次之。势如万马,自天而下,其葬王者。势如巨浪,重巅叠嶂,千乘之葬。势如降龙,水绕云从,爵禄三公。势如重屋,茂草乔水,开府建国。势如莺蛇,屈曲徐斜,灭国亡家。势如戈矛,兵死刑囚。势如流水,生人皆鬼。形如负扆,有陇中峙,法葬其止。

  王侯崛起,形如燕巢,法葬其凹。胙土分茅。形如侧垒,后罔还来,前应曲回,九棘三槐。形如覆釜,其巅可富。形如植冠,永昌且欢。形如投算,百事昏乱。形如乱衣,妒女淫妻。形如灰囊,灾舍焚仓。形如覆舟,女病男囚。形如横几,子灭孙死。形如卧剑,诛夷逼偕。形如仰刃,凶祸伏逃。马驰莺舞,凤飞腾蛇,委蛇鼋鼍鳖龟,以水别之,牛富凤贵,腾蛇凶危,形如百动,葬皆非宜,四应前接,法同忌之。

  夫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与形顺者,吉。势与形逆者,凶。势凶形吉,百福希一。势吉形凶,祸不旋日。千尺之势,委婉顿息,外无以聚内,气散于地中。经曰:不蓄之穴,腐骨之藏也。

  盖噫气为能散生气,龙虎所以卫区穴。叠叠中阜,左空右缺,前旷后折,生气散于飘风。经曰:腾漏之穴,败椁之藏也。

  经曰:外气所以聚内气,过水所以止来龙,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来行止,前亲后倚,为吉藏也。

  经曰:地有四势,气从八方,故砂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顺俯。形势反此,法当破死。故虎蹲谓之衔尸,龙踞谓之嫉主,玄武不垂者拒尸,朱雀不舞者腾去。

  土圭测其方位,玉尺度其遐迩。以支为龙虎者,来止迹乎冈阜,要如肘臂,谓之环抱。以水为朱雀者,衰旺紧乎形,应忌乎湍激,谓之悲泣。

  朱雀源于生气,派于未盛,朝于大旺,泽于将衰,流于囚谢,以返不绝。法每一折,储而后泄,浑浑悠悠顾我欲流。

  经曰:山来水回,贵寿丰财。山囚流水,虏王灭侯。夫土欲细而坚,润而不泽,裁肪切玉,备具五色。干如穴粟,湿如?肉,水泉砂碟,皆为凶宅。

  穴有三吉,葬有六凶。藏有六凶。藏神合朔,神遁鬼避,一吉也。阴阳冲和,五土四备,二吉也。目力之巧,工力之巧,趋全避缺,增高益下,三吉也。阴阳差错为一凶,岁时之乖为二凶,力小图大为三凶,凭恃福力为四凶,僭上逼下为五凶,变应怪异为凶。经曰:穴吉葬凶,与弃尸同。

经曰:势止昂,前涧后冈。龙首之频,鼻颡吉昌,角自灭亡。耳至侯王,唇死其伤。宛而中蓄,谓之龙腹,其脐深凹,必后世昌。伤其胸肋,朝穴其哭,是以祸不旋日。经曰:葬山之法,若乎谷中,官应速也。”

章仲山《心眼指要》脉认来龙中云:“点穴之难,难于认其。认气之难,难于认脉。夫脉之生死:细而软,和而缓,动而微,如人身之脉一般,有呼吸沉浮之动气者为生;直硬粗顽者为死。脉之曲直横斜,即是脉之变化生死;忽隐忽现,若断若续,亦是脉之变化生死。苟能识得气脉变化生死之真情,由气脉再察气色之荣枯,穴情之隐显偏正,任尔奇奇怪怪之穴,自无遗漏矣。地理之道不离乎形气精神,所谓有神即生,无神即死者,此也。

脉之形象,盖有数种。有一种可一望可知;有一种初看似无,细看实有者。或从本身看者,或从对面看者,或从旁边看者,细看方能观脉之生死也。要之,穴之有无真假,都在此来龙来脉上讨消息。必细察为安。”

故,认龙脉是地理学中的第一关键,也是第一难事。苟能认得龙脉,那在脉止气蓄处即为龙穴,则寻龙点穴也不难矣。

高山顶上平夷如掌,其中间微微起脊如蛇行之样者即为龙脉,喜其活泼生动,忌其僵直死硬。如是尊贵龙脉,其脉两旁必有护脉之微砂;若是富龙,止一旁有护,从边行脉。故在山顶上行走,若细心观察,亦能断龙之富贵。

经云:

高山如帐后面遮,帐里微微似带斜。

带舞来下如鼠尾,此是贪狼上岭蛇。

带舞下来伸鹤颈,此是贪狼下岭蛇。

上岭解生朱紫贵,下岭须为朽腐家。

解读:

此从高山卸下之脉,亦即龙家开帐过峡前穿出之脉。贪狼应星行龙,过峡之前,必耸起正形贪狼大星辰,张开两翼,即从发脉的星体两旁各伸出一路山峰,联绵不断,为其主星龙脉作护。开帐愈大、愈长,其龙力量愈大。大者甚至横跨几十里。主星出脉之处,向两边刷开明肩,如鸟之展翅,如“个”字之“人”,作微砂钳护龙脉。龙脉两旁的护砂愈多,其龙愈贵。多者其龙脉两旁护砂各有八九重。龙脉则从护砂中间穿出,若隐若现,如飘带飞舞般落下。若龙脉如丝带般飘舞下来,上粗下细,尖如鼠尾样,则称为“贪狼上岭蛇”;若龙脉飘舞下来,上细下粗,如鹤之伸颈样,则称为“贪狼下岭蛇”。“上岭蛇”之脉主发贵,“下岭蛇”之脉主发富。不论带舞、上岭蛇、下岭蛇,皆言龙脉之形要生动活泼,有生气。

其实前面所说,不论是山顶上平行之脉,还是“上岭蛇”、“下岭蛇”从高山卸下之脉,皆非专为贪狼星立论。他星也有山顶之脉与从高山卸下之脉,其道理都是一样的。若巨门星行龙,则可曰巨门上岭蛇、巨门下岭蛇;若武曲星行龙,也可曰武曲上岭蛇、武曲下岭蛇。

《地理人子须知》中论龙开幛:

《发挥》曰:“大凡开幛穿心,须是旁起两肩,末如弓稍;肩,如人有肩;稍,如弓有稍。横铺阔远,始为正穿心。”故此开幛穿心极贵。阔者,或十数里,五、六理。狭者,一、二里,或三里之远。大龙布置百里,二、三百里,不在此例也。凡此方为正穿心。三、五丈间不足谓之正穿心,不过为中心正出之龙耳。但此开幛穿心亦不多见,间见三、五节,或止一、二节,但要其地传变不杂,气脉不散漫,幛中而行,或之玄飞走,或抛梭袅鞭,或蜂腰鹤膝,或鸾凤飞翔,或蛇回蝉脱,或登梯降阶,不一而足。只须龙真脉的,不必全泥穿心,此皆吉地。

又有一种穿心,稍头又起圆峰,高峻丰厚者,自带仓库随行也,主大富盛。

又有一种,开幛之后,丝线穿出,特立秀峰者,幛内贵人也,主大尊贵。

又有一种,开幛之后,两腋特起秀峰,不与本身联属,两旁高耸端正,此暗库星也,主其家富盛,爱妾宠妃,自收典质之状;然此等龙极为罕见,蜈蚣节已为难遇,况开幛穿心乎?至于贵人、仓库、尤为少见矣。然此开幛穿心,故为贵格。亦未可便定前是何地,又须看前后穿变应带。

又有一种祖宗不好,胎息偏伤,中间或有开幛穿心,或一、二节旺气者,及至穿出处,或分枝柯散乱,或为断绝空亡,终不融结,此为假龙穿作假心也。然,何以辨龙作假穿心也?盖从祖宗以来,已觉偏斜丑陋,此可一见也。穿出之后,又复缓慢散乱,此可见二也。入学之际,无神无气,臃肿昂雄,轻重不等,收拾不匀,堂局破碎,朝应无情,此可见三也。三者我取,虽有穿心,盖游龙远出,中间偶有一、二节妙合贵格,然前后无足观,纵有开幛穿心,起有结稍,亦何用也?

廖禹曰:“龙开幛而出者,最为有力,金水脑为上,水星次之。要形如之幕,两肩分明,有带下垂方是。中出者为上,两角出次之。巨石在右,为天关,在左,为地轴。形类龟、蛇、串珠、印、剑等格尤妙。得此护脉,方可。若无,得遮角、遮护过,亦可。”
经云:
             大山特起小为贵,小山忽起大为势。

高低大小断续行,此是贪狼真骨气。

解读:

    此言贪狼龙行龙过程中星体剥换的特点。“高低大小断续行”已把贪狼龙的剥换特征描述的淋漓尽致。在楼殿下分宗处耸起尖贪为行龙应星。此尖贪必秀丽异常,高贵端庄。跟着跌断过峡,潜踪隐迹,东栖西闪,向前行去,又顿起贪狼大星辰,气势极大,奔腾而行。忽又跌断过峡,如蛛丝马迹,穿田渡水,至断续处特变小贪,现出贪狼秀气。之后逶迤而行,时或又断,至续处忽然又顿起贪狼大星辰,或尖圆三峰品立,此又贪狼之奋势也。如此高低大小,一路断续行去。在其断续连接处,剥换之星皆要为五吉贪正形才是正贪狼龙,才有贪狼真骨气。

经云:

大抵九星有种类,生子生孙巧相似。

剥换方知骨气真,剥换不真皆不是。

一剥一换大生小,从大剥小最奇异。

解读:

    此言九星行龙,在过峡剥换时皆要再露本星之气,子孙要类祖宗,即行龙要一星之气流行到底也。

众星多祖廉贞,在楼殿下分宗处耸起应星即为其龙起祖处。廉贞星第五篇众云:“看他辞楼并下殿,出帐耸起生何形。应星生处别立形,此是分枝劈脉证。祖宗分了分兄弟,来此分贪识真性。分贪之处莫令差,差谬一毫千里迥。”应星为何星体,即是何种星体行龙。然后一路行去,从大跌小,又从小剥大,高低断续,其剥换时皆要再现本星之形,这才是本星体行龙的真骨气。

经云:

剥换退卸见真龙,小峰依旧贪狼起。

剥换如人换好裳,如蝉退壳蚕退筐。

或从大山落低小,或从高峰落平洋。

 

解读:

九星行龙到最后将结穴之际,依旧要再现本星体的真骨气,即要一气流行到底。如贪狼星行龙到最后依然要再其贪峰正形方真。龙之剥换,尤如人之换衣服,更见精神;如蝉之退壳,蚕之退筐,脱去刚老之气变秀嫩之气,但不离其本身之真骨气。或从高山落下小山,或从高峰跌落平洋而结穴。

观诸地理形家之书,在言龙家之剥换时,皆言由由粗变细、由老变嫩、由大变小而已。至于剥换之时,星体有种类、生子生孙巧相似、要再现本星真骨气等等,则只字不提。而五星传变、九星传变等星气不断变换的龙法,却处处可见。杨公龙法之不传,由此可见一斑。

经云;

退卸剥换成几段,十条九条乱了乱。

中有一条却是真,若是真时断了断。

乱山回抱在面前,不许一条出外边。

只有真龙坐穴内,乱山在外两边缠。

解读:

此言贪狼行龙将要结穴之际,其龙之形态也。在其将要结穴之时,必然要再冲起贪狼大星辰,分出众多枝龙,十条、九条,令人眼花缭乱。其中只有一条才是真龙。若是真龙,定然断了又断,依旧剥换出贪狼小峰,时现贪狼真骨气。其余众枝龙皆不跌断,只是一路连绵行去,从真龙面前两边绕过,直至水口,再抱回来,为真龙作缠护。不让这一条真龙孤露出外边。真龙则短缩在众护龙之内,最后变出辅星,结乳头之穴。

经云:

此龙多从腰里落,回转余枝作城郭。

城郭弯环生捍门,门外罗星当腰着。

解读:

龙有四落:初落、中(腰)落、末落、分落。

廖金精《金壁玄文》全届入式歌云:“入宅先当明四落,有落皆堪作。初落由来近祖山,局势必须完。中落余枝作城郭,吉气于斯泊。末落名为大尽龙,气势大英雄。分落后龙擎脉去,串贯还可取。”

叶九升《地理大成 山法全书》中云:“四落者,大龙之结穴,有四种落法也。初落者于近祖处结,此处气势雄猛,大忌粗顽,以秀嫩为主,发福速而不久耐;中落者大龙从腰结。古云:‘大地多从腰里落,回转余枝作城郭’是也。此处气旺势聚,只局势逼窄,以宽展为妙,主发福厚大;末落者,尽龙之结也。山龙近阳,恐气零散,要局势强旺,罗城周密,方为大龙尽结,力量极大,发福极久也。若于脉尽气散之处,误认尽龙,必败绝矣;分落者,枝结也。枝结亦有高下,以气势龙格辨之。”

贪狼龙结穴时,因护龙众多,结穴处去水口极远,局势宏大,故众人皆谓其为腰落。其实,远去水口者皆是余枝,为真龙之护龙。真龙两边之护龙奔向水口且皆转向内围成一罗城,水口外又有两峰合来作捍门,而捍门外更有罗星当腰塞住水口。

“此龙多从腰里落,回转余枝作城郭”杨公是专为贪狼龙立论,其它星体行龙则未必是从腰里,细读《撼龙经》其余各篇就知。而后世地师却把它改为“大地多(皆)从腰里落,回转余枝作城郭”是有违杨公意的。

《地理人子须知》论龙之余气:“凡干龙大地,龙气长盛,结穴已完,山势难止,必有余气之山,或去数里,或去数十里。其去又多有融结小穴,随其力量,皆有发越。切不可认大尽处为正结,以正结为腰落(分落)。认差则正受、旁受无分,力量大小不辨,反以大地为小穴不取,而以小穴为大地矣。

世人不识大地多被余气山所混。彼无真见,必于尽处结穴,方为龙尽气钟。不知大地结作,不在大穷尽处,多在四山拥从之中。结了,必有余气之山。经云:‘君如寻得干龙穷,二水相交穴受风。风吹水劫却非穴,君寻到此是疑龙。’张子微云:‘龙将尽时难更去,分付从兹是余气。或为枝叶或余波,要识此般总无气。’

故凡寻龙,须识大小,受穴不同。小龙须尽处求穴,大龙则不然。盖缘龙长力大,到结穴处,气甚旺盛,一齐收敛不尽,故此去犹长尔。然,扦得真穴,其去山虽远,而气脉亦收转穴内受用,谓之‘牵前扯后’,故力量大。却又不可误认停驿龙歇穴,作干龙正结解释。龙驿之穴,乃是斩关腰结之地,大龙前去,自有正穴。经所谓:‘譬如人行适千里,岂无解鞍并顿宿?顿宿之所虽未住,亦有从行并部曲。’然,此亦是大龙旺处,透漏余气,小有结作而已。干龙正受之穴,乃是融结已毕,而有余剩之气,延袤而去,自不与停驿龙歇同也。杨公所谓‘真龙势勇难顿住,结穴定了气还去。’是矣!然,其去也:或回为下手,或转为托乐,或反绕身为缠护,或奔走水口为门户,或耸于前为案,或发于左右为曜,或拖于后为鬼,或铺于前为毡,要皆为我用神,虽去不足畏。非分散龙气,无鬼劫之比。杨公云:‘大地皆从腰里落,回转余枝作城郭。’吴公云:‘余气不去数十里,绝然不是王侯地。’故大龙气盛者,方结此穴,小龙无之。又须详审精察,不可以‘过龙’虚伪之处误下也。

张紫琼云:不必山穷水尽方可作穴,大尽处多应休囚死绝,或风吹水割,反不受穴。真龙正穴盘泊之处,分牙布爪结穴。外有三、五里,或十数里,山势未尽,皆是余气。真穴必居囊肚之间,气脉平正,明堂隐约,如封君甲第,大宫行衙,必有堂阶门廊,必有引从护卫。

赵缘督云:寻龙须大尽为好,大穷尽则风吹水割,又反无力。须结穴了,有余气,方为大地,切莫错认,大穷尽处穴,一则脉穷气散,二则护渐包穴不过,三则风吹水割,四则局面明堂宽广不聚,五则受气不盛,后托无力,决非大地。纵有地,亦不过‘一点露华垂于草尾’而已。

范越凤云:大富大贵之地,必不在大穷尽处。大穷尽处,多是风吹水劫。真龙盘泊,必分牙布爪结穴。之外有三、五里,或十数里余气,并皆有助。如人之居室,其寝息之处,必在堂奥之中矣!” 

经云:

罗星要在罗城外,此与火星常作对。

火星龙始有罗星,若是罗星不居内。

居内名为抱养瘝,又为病眼堕胎山。

罗星若生罗城口,城口皆为玉笋班。

罗城恰似城墙势,龙在城中聚真气。

罗星若在城阙间,时师唤作水口山。

欲识罗星真妙诀,一边枕水一边田。

田中有骨脉相连,或为顽石焦土间。

此是罗星有余气,卓立为星在水边。

解读:

此泛论罗星,非专为贪狼罗星立论也。立穴处前后左右之山连绵不断,四周环绕成城墙样,不露空缺,即是罗城。凡真龙结穴,罗星定要居于罗城外,并且,只有廉贞星起祖之龙,其结穴处堂罗成才会有罗星。因廉贞星号独火,而罗喉(罗星)为火之余气,故只有廉贞星起祖之龙有罗星。若是真罗星,是不在罗城之内的,即在立穴处是不可能见到罗星的。若罗星居局内,在龙虎左右怀抱之间,主抱养;在当面,主目盲;逼近穴下,主堕胎。此比类而言之,非罗星也。罗星又有在罗城口者,城口两边之山排列若玉笋班联,此出阵贪狼作朝也。罗城则必周围完密,以聚真龙之气。罗星若在城阙之间,时师统名为水口山。其实,水口山是两山关来,水从两山之间流过,方为水口山。破军篇云“关拦之山作水口”是也。罗星屹立水中,独当门户,“大河之中有底柱,四川之口生滟澦”是也,这是大寻罗星法。若水口小关小锁,则其罗星不过是一边枕水一边在田,但必脱落而穿田再起,田中或露石骨,而血脉隐隐相连。其星或是一块顽石,或为一阜焦土方真。若牵连而来枕在水边,怕是闲山余气。总以卓立为上,横眠水中则枕水如戈石横卧是也;直眠水中,则首逆上流,尾拖水是也。若纯土无石,又其次也。犹有要者,罗星外面仍须有山关拦,而三关尤贵。

经云:

贪巨罗星尖与圆,武曲辅弼方匾眠。

禄存廉贞多破碎,破军尖破最为害。

只有尖圆方匾星,此是罗星得正形。

忽然四面皆是水,两山环合郁然青。

罗星亦自有种类,浪说罗星在水边。

解读:

此言罗星的九种形态、名称。罗星,其形尖者为贪罗,其形圆之为巨罗,其形方者为武罗,其形扁者为辅弼罗,其形破碎者为禄廉罗,其形尖破者为破罗。缺文罗。是否廉贞起祖,某星行龙,其罗星必类龙星,经文中未明言,但本人曾见一武曲正结钗形穴,其方形罗星卓立田中。尖、圆、方、扁四种形态为罗星正形,吉形。若禄廉破等破碎、尖破等凶罗星之形,必四凶行龙,脱煞未尽而结穴。若四凶剥吉净尽结穴,廉罗则端正高大,破罗则屯甲横丈,禄罗则屯兵聚粟。

“忽然四面皆是水”,言罗星卓立在水中央,这是大局罗星。而水口两山关来,形成华表捍门等各种贵格,山上草木茂盛,郁郁青青。罗星不但尖、圆、方、扁、破碎、尖破等吉凶种类,也有一边枕水一边田、卓立水中两种状态,不能浪说立在水边者即是罗星也。

《地理人子须知》论水口砂:水口砂者,水流去处两岸之山也。切不可空缺,令水直出。必欲其山周密稠叠,交节关锁,狭而塞,高而拱,或两边相结如犬牙交错,如群鹅相鐟,或峙立高峰,岩崖峭立,或水中异石挺然中立,如印、如笏、如兽、如禽、如龟、如蛇、如鱼、如笋,或左右高山对峙如狮象、旗鼓,或排列如布阵屯兵,或横幛如列仓贮园,或填塞如宝殿龙楼,或把截如武夫之于城,或簇集如将兵之拱卫,或磊磊如车马阗骈,或森森如剑戟竖立,重重叠叠,不计其数。迢递迂回至于数十里者,则为水口砂至美也。若更有捍门、华表、罗星、北辰、游鱼等砂,尤为至贵。吴公捷径云:“凡一乡一村,必有一源水,水去处谓之水口。若有高峰大山交牙关锁,重叠周密,不见水去,即其中可觅地。若更有异石带头带尾逆水朝入,其中必有大贵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