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宥嘉 郁可唯: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7:39:29

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

 

蔡耀得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中学,广东 汕头  515800)

 

【摘    要】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把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与终身学习联系起来,是在传统学习方式基础上的进步和发展。倡导新型学习方式的目的,不仅要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而且要利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因此必须避开认识误区,树立正确观念,要注重在学科学习中加以倡导,以课堂为主渠道,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学科问题为载体,让培养良好学习品质和基础知识的传授掌握相得益彰。

【关 键 词】新型学习方式;传统学习方式;基础知识传授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4-0062-02

 

    课程改革,着力于培养目标的调整和人才培养方式转变,具有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习方式的转变的特点。在继承传统的继承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中,把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与终身学习联系起来,使得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然而由于观念、认识和实践的差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效果却不尽相同,终身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步发展成为我们关注的热点。

    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必须规避的误区

    在教学实践中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认识存在一些错误的观念,制约着学习方式的实质性转变,常见的有:

    1. 对立: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指导性、竞争性学习、接受式学习对立起来,认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淡化了基础知识的传授,削弱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因此不敢开展或缩手缩脚。

    2. 割裂:认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就是重过程轻结果,就是轰轰烈烈的课堂气氛,就是多采的教学形式,就是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因此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与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割裂开来,这样让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成为一种游离于知识掌握的空中楼阁。

    3. 浅表:没有抓住新型学习方式的本质,仅仅将它作为一种学习方法,而且是学习方法外在表现,以为自主就是学生自学;合作就是学生凑在一起七嘴八舌,课堂不热闹就是违背合作精神;探究就一定是第一步提出问题、第二步假设,第三步验证,最后一步得出结论的教条式过程。

    4. 绝对:夸大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功能,排斥别的方式,以为每一节、每个学生、每个学科都能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进行,就是一种理想的境界。

    以上几种错误认识,未能把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与终身学习联系起来,是带有共性的误区。我们倡导新型学习方式必须清楚地认识培养终身学习能力与基础知识传授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与基础知识传授的关系

    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特征与意义来看,“自主学习”的核心应是学习者在内在动力的支持下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的核心是学习者积极参与的互助性学习;“探究学习”则是通过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而进行探索活动的学习过程。而从课堂教学的“三效”要求看,效率要求投入与产出比率要高,效果要求教学分数、升学率要高,效益要求在体现育人价值上要让社会、家长满意。从这个层面上说,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只有建立在全面学习方式基础上,才能使学习能力的发展与基础知识的传授掌握并轨前行。

    1.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不能忽视接受式、竞争式学习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素质培养的侧重点,而且每一种学习方式也不能覆盖所有方面,因此不能矫枉过正,也不能失之偏颇。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也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正如巴班斯基所说“每一种方法按其本质来说都是辨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都可能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种目的。”因此,指导性学习、接受性学习、继承性学习等都是不可或缺的,传统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掌握人类所积累起来的大量的文化科学知识,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厚实的知识基础。

    2. 学习方式转变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无疑给学生以全新的学习实践途径,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它所能提供的机会并不可能很多,它所能给予学生的只是一种尝试而并非是一种培养,而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一个从外在表现到内在品质的完整过程,这个过程的完成更多的是在课堂上推进的。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益,在传授所涉及的事实和知识、扎实打好知识基础的过程中创设有利于建立新型学习方式的环境氛围,显得更加重要。

    3. 只有以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习为载体,才能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走向成功

    学习方式比学习方法更加上位,它注重学习的品质、能力的培养,而知识水平和知识特点直接决定了学习方式的运用,只有融于知识的教学之中的探究才会有强大的着力点。如果说课堂上学生处理信息、分析探究、交流合作能力得到培养,但知识容量不足,或者是探究活动失去知识学习的有效支撑,基础知识的掌握必定遭到削弱,学生也难以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只有当学生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能够体会到其对基础知识学习的帮助时,才会更加自觉地运用新的学习方式,因此只有以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习为载体,才能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走向成功。

    4. 不论培养何种学习方式、何种能力,都必须有助于基础知识的传授

    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北师大肖川教授在《我的教育主张》中强调:“在学习过程上,应当充分展开高层次思维过程和交互活动;在学习结果上,让学生达成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灵活应用。”探究也好、发现也好,学生发现、探究技能的发展要以所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基础,它应是打下扎实知识基础的必要条件,必须有助于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掌握,才是对探究教学的正确理解。如果说,运用新的学习方式没能在知识掌握上有所帮助或者反而削弱的话,这肯定是与课程改革的要求相违背的,则应该反思我们的理解与操作。可以这样认识,学习方式改变的成效必须能够而且应该在“三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测试中体现。

    三、让新型学习方式为知识传授打下坚实基础的基本做法

    明确倡导新型学习方式与知识传授的关系,有助于我们采取正确的做法让新型学习方式为知识传授打下坚实基础。

    1. 防止探究活动的标签化和泛滥

    自主表明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合作表明的是学生之间面对共同的学习任务时彼此之间所结成的社会关系,探究表明的是知识获取过程中思维的积极性。是否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键要看能不能让学生保持独立持续探究的兴趣,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不是简单地把知识点分解问题化,也不是教学过程的问答式讨论,不要把所有的问答和讨论都贴上探究的标签。

    探究式学习能够促进判断思维的发展,使用不当也会导致某种程度的低效和无谓的重复,对学生的发展没有实质性的益处。合作学习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但也可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依赖性。同时在很多情况下,学生主要还是需要独立学习。而非合作学习;对于科学规律的探究,如果离开了老师的指导和参与,探究也会盲目地流于形式。不同学段、不同学科、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其教学目标并不相同,决定了必须运用不同学习方式的互补性。因此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不能作为一种追求而滥用。

    2. 围绕知识重点展开探究活动

    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必须让活动为知识目标服务,这有赖于课堂教学的优化。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资源的激活者、发现者和重组者。因此必须将批判反思的意识和探究活动纳入教学活动的过程,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设计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进入知识世界去探究知识,围绕问题进行阅读、思考、讨论,最终得到问题的合理结论;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特点,就某一学科中的某一知识点或内容,从设计一个学习专题,引导学生自我学习或小组探究,老师给予指导与帮助;对教学中的疑难进行调查研究、科技制作、论文写作、对规律进行“再发现”等。这些活动不仅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而且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深刻体验,有助于掌握知识。

    3. 利用学科教材提出探究课题,寻找开展自主探究、研究性学习的切入点

    从理论上讲,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主要来源于自然、社会、自我三大领域,然而教材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和载体,因此“学科问题”也就成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载体。我们可以根据文理学科的不同特点,让研究内容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科教材的运用,利用学科教材提出探究课题,寻找开展自主探究、研究性学习的切入点。如物理课中结合运动学学习的《联结体自由下落模式的实验研究》、《运动学中的交通安全问题》,结合电磁波学习开展的《太阳辐射使大气升温的物理模型》,化学课的《光热发电与海水淡化的有效结合》、数学课的《定积分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研究》等课题研究,都建立在教材重要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这些研究的过程及结果,其实都对知识传授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