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e10 mate10pro 区别:散撒刘少奇主席骨灰纪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22:26:04

执行散撒刘少奇主席骨灰任务的军舰
刘少奇主席在“文革”中遭到肆意诬陷和残酷迫害,他在与遭到同样不幸的王光美同志诀别时,忍着心中巨大的悲痛,只说了一句话:“好在历史是由人民写的。”这句话充分显示了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处境极其艰难的时候,仍然保持着无私无畏、光明磊落、坚持真理、相信人民的气概。整整十年之后,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五中全会还历史的本来面目,为十年浩劫中的最大冤案平反,为刘少奇同志沉冤昭雪,举行了隆重的悼念活动。
1980年5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恢复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论为刘少奇同志平反》,这篇社论经过大范围的多次讨论,最后经胡乔木同志修改定稿。胡耀邦等中央书记处主要负责人认为,社论写得很好,有很大的教育意义,有很大的说服力,可以说达到了“死者反生,生者不愧”的效果。
1980年5月17日下午4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追悼会的规模仅次于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毛主席追悼会。大会在万人大礼堂举行,这是第一次在党和国家最重要的治国议事场所举行追悼会。此后也只在这里举行过刘少奇的亲密战友、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追悼会。
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的主席台正中悬挂着高5米、宽4.25米的少奇同志巨幅遗像,遗像前供奉着少奇同志的骨灰盒,大会堂和整个会场里陈列安放着270个花圈。主席台上分两列站立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少奇同志的夫人王光美和子女。共有9600个座位的三层礼堂达到饱和状态,其中一层的3400个座位为在京中央委员、候补中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央部委和直属局以上负责人,二三楼有党政军和北京市机关的干部和各界群众,群众分为工、农、兵、少先队和少数民族5个队伍。追悼会由当时的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主持,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致悼词。除叶剑英、李先念、刘伯承、粟裕、陈慕华等或在外地或出访外,所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出席了追悼大会。举行追悼大会的当天在天安门广场等地降半旗,停止娱乐活动一天。大会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进行实况转播,并重播两天,组织广大群众收听收看。
根据刘少奇同志的遗愿,他的骨灰撒在祖国的大海里,中央书记处和治丧委员会就此进行过讨论。原曾计划撒在渤海,最终决定撒在黄海,并由胡耀邦总书记作出批示,确定由中央有关部门和治丧办公室负责人李步新、高登榜、李伟、高富有等陪同王光美同志及子女,于5月19日前往青岛,完成散撒骨灰的工作,由北海舰队派军舰执行此次任务。
为郑重而顺利地完成散撒骨灰的任务,海军副司令员梅嘉生签发了发给北海舰队并抄送济南军区及报总参谋部的《关于派军舰保障撒刘少奇同志骨灰事》的电文:“遵照中央书记处批示精神,商得王光美同志同意,中央组织部决定将刘少奇同志的骨灰撒在黄海。刘少奇同志治丧办公室李步新、高登榜、李伟等同志陪同刘少奇同志家属子女,于5月19日从北京乘专机前往青岛流亭机场,而后改乘军舰出海撒骨灰。请舰队届时派一艘驱逐舰专程保障此任务。具体问题治丧办公室与你们直接联系。望认真准备,确保安全。”5月17日晚,海军司令员叶飞又专门给北海舰队负责人打电话,通知治丧委员会的决定,执行此次任务“按照国家元首的地位,给以最高的规格和礼遇”。叶飞以党给海军担负散撒少奇同志骨灰的任务而激动,他在病中命令北海舰队,派出一艘驱逐舰和四艘护卫的炮舰散撒骨灰。
5月19日,北京天色晴好,早晨8时,刘少奇同志治丧办公室成员和全体工作人员齐集人大会堂四川厅,然后陪同王光美同志和子女亲属将少奇同志的骨灰从停灵的人大会堂江苏厅启运。人民大会堂的东正门大开,东大厅内灯火齐明,人大会堂的工作人员沿江苏厅到东门外的走道和台阶上分两边列队,肃立致哀。臂缠黑纱的解放军礼兵卫护着双手捧持骨灰盒的刘源和王光美同志挽臂缓步出行。然后,王光美同志怀抱骨灰盒坐在第一辆红旗牌轿车中,红旗轿车车头披着黑纱,结扎着黑黄两色的花球。长长的车队沿西长安街驶向北京西郊机场,一路通行无阻,但车速并不很快,因为沿途的路人和车辆都驻足停行,目送默哀,形成了夹道相送的场面。
在西郊机场举行了简朴无华的送行仪式。天空晴朗明净,但低沉悲壮的“哀乐”和“葬礼进行曲”却撩拨着人们沉痛和怀念的情绪。登上舷梯后,刘源站在机舱门口,回过身来,流着眼泪将骨灰盒高高地举过头顶,向送行的人们作最后的诀别;机场上很多人热泪盈眶,几位老同志泣不成声,他们招手呼唤,向少奇同志的骨灰作最后的道别;王光美同志脸上的表情凝重而宽慰,她向所有送行的人,深深地鞠躬致谢。9时30分,三叉戟专机腾空而起,飞离北京。
10时25分,飞机降落在青岛流亭机场,机场降半旗,播放着哀乐,数百名北海舰队的干部战士臂缠黑纱,在停机坪列队,肃立默哀。专程由济南赶到青岛的山东省委第一书记白如冰和山东省、青岛市、海军司令部、北海舰队的负责人在舷梯前迎接。护送骨灰的车队离开机场,直接驶往青岛港第三码头——军用码头。
青岛是阴天,阴霾蔽空,车队到达码头时,天空还星星点点地洒落下几点雨花,天公似乎也体察到人们沉痛悲伤的心情。码头上,数百名海、陆军指战员和地方干部群众,臂缠黑纱,目迎目送。扬声器播放着哀乐,半降的国旗在微风中缓缓飘动,执行散撒骨灰任务的驱逐舰是50年代即服役的军舰,重达2000多吨,舰上官兵有270多人,在它的舷舱上悬挂着醒目的横幅,黑底白字,写着“刘少奇同志永垂不朽!”王光美同志及子女与陪同散撒骨灰的人员依次登舰,驱逐舰上的官兵,全部臂戴黑纱,在各层甲板上脱帽肃立迎候。
11时45分,军舰汽笛长鸣,缓缓离港。军港码头中所有舰艇上,着蓝裤白衣军装的海军官兵,列队在军舰甲板,肃立致哀;相邻的民用码头上,很多船的甲板上也聚满了人,在肃穆哀伤的气氛中,目送军舰开向海口。驱逐舰出港后,四艘炮舰快速跟上,分在驱逐舰的前后左右,编队护卫航行。由于是阴天,浓云低垂,笼罩大海,铅灰色的海水翻涌波荡,军舰在水天苍茫中默默地快速行驶,更增加了一许忧郁凝重的氛围。
午后1时许,治丧办公室工作人员陪同王光美同志和子女捧护着少奇同志的骨灰盒来到驱逐舰后甲板。舰上广播室播放哀乐,后护卫炮舰开始鸣炮致哀。
驱逐舰后甲板上挤满了人。在一个临时搭起的台子上,刘源打开骨灰盒;王光美同志拿出骨灰袋,最后一次亲吻偎依骨灰袋,然后缓缓打开骨灰袋;看到面前洁白如雪的骨灰,她忍不住泪如泉涌。在祖国黄海海域大公岛附近的海面上,王光美同志撒下了第一把刘少奇主席洁白的骨灰。接着,她捧了一把骨灰交给小女儿刘潇潇,这位因学习而未能前往郑州迎取骨灰的大学生,撒骨灰时悲伤得痛哭失声。然后,少奇同志的子女亲属,以及原来在少奇同志身边的工作人员依次散撒。随着少奇同志的骨灰和鲜花不断地抛进大海,人们俯身在船舷边,呼唤着,哭泣着,凝望着,追寻着。哭声和呼唤声交集,风声和海浪声回响,震撼着水天茫茫的黄海,震撼着所有人的心弦。在撒骨灰的过程中,后炮舰共鸣炮21响,给刘少奇主席以国家元首的最高礼遇。
下午2时半,执行骨灰散撒任务的军舰回泊到码头。至此,给刘少奇主席举行的庄严而肃穆、郑重又隆重的治丧活动,全部结束。青岛的天色,由阴转晴,下午疏云艳阳,十分喜人。邓小平同志在刘少奇同志追悼会上曾对王光美同志说,给少奇同志平反并开追悼会,是喜事,是胜利。天公也像懂得人民的心情那样赶来凑趣。
(责任编辑 赵友慈) 炎黄春秋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