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赛达新兴产业园:解放军第一位走出国门作战的高级将领:非彭德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15:12:50

解放军第一位走出国门作战的高级将领:非彭德怀

2011年12月09日 .video_box{ width:598px; margin-bottom:20px; padding-bottom:19px; background:url(http://y0.ifengimg.com/detail/111118/line.gif) repeat-x bottom}

核心提示:当时是有很慎重的考虑的,只能陈赓去,一个呢,有这么几个问题,一个呢陈赓和胡志明在大革命时候就是朋友,很熟的。第二呢,陈赓是进军云南的,他当时是云南军区司令员嘛,那么挨着这个越南最近。第三,他仗打得好。

凤凰卫视2011年11月12日《我的中国心》,以下为文字实录:

军工校长——陈赓

陈赓(1903-1961)

革命家、军事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首任院长

陈晓楠: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举国一片欢腾,当时担任原子弹起爆临时指挥组的一共有五人,其中四个人都是来自哈尔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也就是“哈军工”。这所在中国国防事业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传奇学校,它的创办人正是陈赓,陈赓何许人也呢?蒋介石说什么是黄埔精神?陈赓就是黄埔精神。毛泽东曾经说,陈赓会打仗,今后可独当一面。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了传奇色彩的优秀战将,为什么又会出现在和作战相差万里的教育战线上呢?这恐怕还得从他那特殊的作战经历说起。

解说:这是一张拍摄于1950年的照片,地点越南北部山区,右边穿着背心的人就是陈赓,而左边那边叼着卷烟的瘦小老头,正是越共主席胡志明,照片上的人一个虚怀若谷,另一个气定神闲,两人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1950年打了三年的越南民族独立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胡志明向中国提出紧急援助的请求,7月时任云南军区司令的陈赓,秘密出任援越军事顾问团总顾问,这也使陈赓成为我军历史上第一位走出国门作战的高级将领。

腾叙兖(《陈赓大将与哈军工》作者):这个中国包括毛泽东主席,当时是有很慎重的考虑的,只能陈赓去,一个呢,有这么几个问题,一个呢陈赓和胡志明在大革命时候就是朋友,很熟的。第二呢陈赓是进军云南的,他当时是云南军区司令员嘛,那么挨着这个越南最近,第三他仗打得好。

解说:腾叙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是国内最为权威的陈赓研究者之一,目前已经出版与陈赓大将有关的著作三百余万字。

腾叙兖:陈赓到越南之前,越南人民军是没打过大仗的,不会打仗,只有一个团的兵力,是在我们建国初期来到咱们广西省我们给他培训。可是法国人呢,这个部队不是一般的部队,装备好、会打仗。经过二次大战的锻炼,那些将领都不是白给的,所以这个如果陈赓不去指挥,这个仗打不赢。

解说:七溪,高平,中越边境上两个重要的据点,一万余名法军,将连接这两个据点的四号公路,打造成一条封锁线,死死地掐断了越共根据地与中国后方的联系,失去中国后方的补给,越共根据地在法军围剿中危在旦夕,陈赓认为当务之急就是捣毁封锁线。

腾叙兖:陈赓当时跟越南人民军这些将领们是有分歧的,他们不赞成也不懂,同时又不太服,以为你中国派个大将军来就这么厉害,陈赓就是认真地教育,认真地劝导他们,就必须要这么打。

解说:1950年9月16日拂晓,越军在陈赓指挥下开始进攻东溪据点,陈赓认为只要拿下东溪,那么高平、七溪之敌必将首首尾难顾,边境封锁也将不攻自破。让陈赓没有想到的是,只有不到三百法军的东溪,却让近万名越军大伤脑筋。

腾叙兖:打这个东溪这个地方,的那个不大那么一个镇子啊,越南人民军打了三次,它打进去,部队打进去,还没等怎么交火,还没进入人家核心的,法国的核心阵地久天亮了,天亮了法国的空军就来轰炸了。越南人民军又特别害怕法国的空军轰炸,就赶快撤,为这个事陈赓发了脾气,说你们不要撤,你们赶快往前冲,你跟法国军搅和在一起,扭在一起的时候,他的空军就失去威力了,他不能乱炸,他炸他自己人啊。

解说:9月19日早晨8点,越军终于攻克东溪,歼灭守敌267名,这个成绩让越方将领很感兴奋。据说这在他们的作战史上还是第一次。

腾叙兖:所以胡志明后来讲,说我全交给你了,你包了吧,整个北越的战争全你包了吧,你反正给我打胜就行。但是陈赓非常谦虚,他很尊重越南将领的意见,他跟武元甲大将,他是越南的总司令,他们关系处的很好。

解说:前所未有的战国使越南人民军信心大增,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陈赓又指挥越南人民军总计消灭法军八千多人,一举扭转越北战局。陈赓在10月25日的日记中这样写到,“胡今日返中央,对我工作甚表满意,谓超过他们所预期要完成的任务。”也就是同一天,秘密进入朝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枪,半年之后刚从越南凯旋回国的陈赓,出任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兼政委,率军赴朝参战,这一次作战让陈赓深刻感受到两军的差距。我军若是装备改善,能操有制空权,美国是完全可以击败的,在现在情况下,敌要把我赶回鸭绿江那是幻想。但我想把美敌赶下海去也是不容易的。我们准备长期坚持吧,逐渐改善我们的装备与交通,争取最后胜利。

杨昂岳(原国防科大八系主任):真正意义上有现代化的飞机坦克,应该是在抗美援朝1951年,苏联援建的,因为没有军事工程师不能修理。所以呢这个苏联援助的这些武器,不能发挥应有的效应。

腾叙兖:在朝鲜战争打的时候,斯大林当时跟周总理在谈判的时候,就曾经提到过这个问题,就说你们得办军校。没有军校,没有军事工程师,我们过去没有这个概念的,什么叫军事工程师。

解说:朝鲜战场的紧张局势,使中共中央意识到必须立即筹办一所军事技术院校,1952年6月23日,刚从朝鲜战场匆忙返回的陈赓,在中南海见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和彭德怀,也终于得到了一个让他思索很久的答案。原来中央这次调他回来,正是要将筹备军校的任务交给他。

杨昂岳:唯有陈赓曾经跟日本军国主义,跟法国殖民主义,跟美帝国主义打过仗,较量过。

腾叙兖:所以他对现代化战争是怎么回事,外军的这个装备,这个战法是怎么回事,他是了如指掌,从资历,从他的学识,从他跟知识分子相处的关系,从他对国际战争了解的情况,方方面面这个人选只能是陈赓。

解说:据说,在得知自己今后就要离开战场去办学校时,陈赓本想向毛主席推辞,却被周总理使眼色阻止了。也就是从这天起,战将陈赓的身份开始发生了转变,他也要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难题,按照计划,这所名为中国军事工程学院的学校,要容纳空军、炮兵、海军、装甲兵,工程兵等多个兵种工程系。这在世界军事教育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陈赓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

杨昂岳:三无,一无校舍,二无师资,三无设备,另外呢,更重要的是没有办学经验。

解说:这是陈赓位于灵境胡同的家,筹委会的办公地点没有落实以前,这里就是中国军事工程学院最早的筹备处。那一时期陈赓每天在这方小四合院里大声吆喝,调兵遣将,指挥各路人马向北京集中。

解说:7月底的一天,陈赓迎来了第一批苏联客人,他们就是学院的首席顾问奥列霍夫中将,以及随行的四人专家组,陈赓与他们交换了学院的建设意见,随后一同考察了南京、上海、大连等城市,将校址再次锁定在哈尔滨。

腾叙兖:1952年3月16号中共中央有一个文件,在这个中央文件里就明明白白地白纸黑字写到了,军事工程学院拟选址哈尔滨,合不合适,听取专家意见,这是第一。第二呢也要多走几个城市,对我们当时已经建好的这个部队院校,和我们中国本来早就有的大学,我们的老大学,让苏联专家也看一看。

解说:1952年8月30日,一身疲惫的陈赓返回了北京,在安排好苏联专家休息后,他终于在深夜回到了位于灵境胡同的家,赴朝参战以前,他将家人安顿到了这里,搬到这里已经一年多了,但陈赓在这里住的时间却是屈指可数,望着已经熟睡的孩子们,将军心中一阵愧疚。

腾叙兖:陈赓的人格魅力,一定要讲陈赓的这个。他这个人性,我叫仁者之心,所以很多将领不在北京,都把孩子委托给陈赓,我孩子交给你了,你给我管着,就当监护人啊。所以陈赓家一帮孩子啊,不是几个孩子,陈赓又特别喜欢孩子。

解说:陈赓回来后的第三天,也就是1952年9月1日,恰逢中国传统的开学日,这一天清晨,陈赓起床之后的表现,让夫人傅涯大为惊奇。

腾叙兖:是傅涯阿姨告诉我的,老太太说了,老太太说,她说筹委会要正式开会了,哎呀老早起来了,又打扮,衣服又整的整齐,本来陈赓是一般是穿衣服很随便的,不拘小节的一个人。但是在这正式场合,陈赓很考究的,衣服穿得很整洁。傅涯说我就问他,你怎么你今天要登舞台演戏啊你,问他,你干嘛,这么又照镜子。这会真是,我要登个大舞台了,就是我要办大事了。

解说:这里是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恭俭胡同8号,1952年9月以后,这里就是中国军事工程学院筹备委员会的办公地点,也正是陈赓创建哈军工最初的舞台。当天陈赓在筹委会第一次会议上语出惊人,他说军事工程学院要边建、边教、边学。一年后的9月1日正式在哈尔滨开学,这一天距离陈赓在中南海寿命仅两个月零八天。

腾叙兖:建哈军工绝不是哈军工自己或者东北军区、东北三省,不是的,建哈军工是把全国国家的力量都拿出来了。所以陈赓呢就因为这一点,有嘱咐下面的人谦虚谨慎不要以为你是,好像国家给你这么好的条件,你到哪就随便要东西,随便怎么样摆架子是吧,他特别警告下面人。

解说:几天之后陈赓以自己的行动作出了表率,9月5日国务院召开联席会议,专题讨论军事工程学院的筹建,那天到会的有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以及各部委负责人,各军兵种司令员,数十位党政军领导人齐聚一堂,共商办学。这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次奇观。陈赓在会上抱拳向战友们说到,兄弟才疏学浅,寝食难安,祈求各位军政首长扶兄弟一把。话音一落,全场轰堂大笑。而在实际工作中,陈赓有时也会耍点自己的将军威风,当年在筹委会负责请调教师的任新民教授,就向腾叙兖讲述了这样的故事。

腾叙兖:当时想把这个,在中国科学院工作的罗时钧教授还有庄逢甘教授,这两个是钱学森的当年在美国的弟子,学问绝对是一流的,可是调不动,科学院根本不理你,人家不放。后来呢,任老就向陈院长汇报,陈赓当年就有点发火了,他就说你替我打个电话,就给那个处长打电话,说我陈赓明天去拜访他。任老说,哎呀,这电话好这么打吗,不敢打,不敢打。陈赓说,你就这么打,照我说,没问题你打过去。后来任老就,任新民就打这个电话,说我们陈赓院长讲了明天要去拜访你,这边一听吓坏了,哎呦,这得了。

解说:第二天科学院来了电话,客气地说,罗时钧与庄逢甘两位博士,将按时间到筹委会报道,任新民后来不无感慨的说,没有陈赓院长坐镇,北京哪个单位愿意放人呢?事实上,不仅是北京,其他地区的情况也并不乐观。

腾叙兖:讲到这个事情陈赓很动感情,说我办这个大学容易吗,现在到处都是要人的时候,我们调人是多么难,人家不给啊。我们的(黄)景文同志,就恭恭敬敬站在门口等啊,就像刘备请诸葛亮似的三顾茅庐,诸葛亮睡觉,刘备垂着手站着恭恭敬敬地等啊,用这种精神来请教授,陈赓讲到这事的时候很动感情的。

电视剧《亮剑》片段: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解说:李云龙的这段话荡气回肠,让无数观众为之震动,熟悉历史的人们都知道“亮剑”精神的确是我军的真实写照,李云龙的精采表演正是向那个时代的军人致敬。陈赓就是现实生活中,敢于“亮剑”的杰出代表,他在筹建哈军工的准备过程中,就不止一次地亮剑,其中的一次其影响之大,甚至惊动了毛泽东。

哈尔滨南岗区文庙街,1952年8月以前,这里还是哈尔滨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周边则是大片的坟地,当时这里人迹罕至,但对于地陈赓来说,却是理想的办学之地。

腾叙兖:中央的意思说,为了赶快把学校建起来,要找一个现成的地方,有楼有房子,好住人啊。另外大片的荒原好处理啊,就是城市居民多的地方在建房的时候,麻烦多一些嘛。

解说:然而让陈赓没有想到的是,看上去十分合理的选择,却成了一个久拖未决的难题,这个难题的制造者,正是当时位高权重的东北人民政府主席高岗。

腾叙兖:那时候解放初期,东北挂像的时候还挂高岗像。高岗对在哈尔滨办这个大学不感冒,不感兴趣,这是第一。第二,他觉得这事情跟他没多大关系,你中央直接抓的,他不配合。

解说:陈赓并不是第一次与高岗打交道,1952年3月陈赓奉命前往朝鲜战场,替换即将回国养病的彭德怀,28日陈赓抵达沈阳,考虑到今后工作问题,陈赓专门拜访了正在沈阳的高岗。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是,陈赓在当天的日记里这样写到,“我党成分复杂,有些思想作风不纯者混入党内,无论什么运动均为积极分子,即平日铺张浪费高人一筹者,一至‘三反’其积极程度也高过他人,并且夹杂一些严重的个人企图。”

腾叙兖:陈赓跟高岗的两人关系不好,这个历史上有很多。因为陈赓看不上高岗一些作风,高岗反正花天酒地有点,作风有点腐败。

解说:这时的陈赓是否已经对高岗有所警惕,人们不得而知,但高岗对待军工学院建设的敷衍态度,却让陈赓忍无可忍。

腾叙兖:高岗硬是不签字,陈赓着急了,不像话啊,这么大的事,他不支持。我去告他一状,他直接去找毛泽东,说是大象的屁股推不动啊,你得帮我推推,毛泽东说没问题,我帮你推推就是这样,具体经办是周恩来。国务院派了一个工作组到沈阳,找高岗谈这个事情,高岗一看哦这架势不得了,已经惊动国务院了,他赶快表态同意了。

解说:今年已经80高龄的国防科大离休干部王则聚,当年也参与了哈军工的创建工作,他比陈赓更早到达哈尔滨。他亲眼目睹了刚和高岗打完官司的陈赓,又是如何与地方干部相处的。

王则聚:在黑龙江也好,哈尔滨也好,那是官最大的一个,最大的一个,但是他没有官架子,一到哈尔滨就拜访省市领导。

腾叙兖:他带着张衍等几个人去拜年去,那个当时哈尔滨市的市委书记吕其恩,还没没有起床呢,说陈司令员来拜年,陈院长来拜年,哎呀,赶快穿衣服,光着脚出来了,穿着拖鞋光着脚开门,这是张衍亲口跟我讲的。

王则聚:人家就说,哎呀,你不要来了。

腾叙兖:你看你这么大的官,你来了,我下官受不了,你再来,下官不接待啊。陈赓说你不接待,我就坐你台阶上等你,你还得管我饭呢,嘻嘻哈哈的。

王则聚(原哈军工老干部):他的工作方法,他非常谦虚,使人家不得不佩服,使人家不敢不尊重他。

腾叙兖:所以陈赓这个,这个给予我们整个给这个军工的干部做出好的榜样来,他的虚心,他对地方干部的尊重,包括后来对苏联专家的尊重,他都是榜样。

解说:让王则聚感慨的是,陈赓的长袖善舞,不仅使哈军工的建设,获得了地方上的全力支持,也从高层获得了一个空前绝后的财政政策,那就是办学经费的实报实销。

腾叙兖:那么当时在这个问题上,粟裕的意见就是说,因为他跟陈赓是老战友了,关系非常密切,他说这个事情得特事特办,对哈军工这个院校,如果你什么都走报销手续,事先都要先打报告,列入计划,前一年把后一年的年度计划提上来,来不及了,不好办,因此作为一个特例,只要陈赓签字,就到军委报销。

解说:面对战友的高度信任,陈赓更是感到担子的沉重,他动主管基建的李懋之说,总部给我们的财权很大,越是这样,我们越要小心谨慎,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能浪费。在日后的建筑工地上,人们便能时常看到,拄着拐杖到处察看的陈赓。

王则聚:那都看到了,水塔就在我们那个食堂旁边,他就亲自上去,工地就在我们附近施工,我们都看到了,他经常去,他都穿便衣,他不穿军衣,他穿便衣去。

易琦(原哈军工老干部):走路更加困难,经常到外面去转,一有空他就转,他了解实际情况啊,了解完了以后马上给你解决。

李超然(原哈军工老干部):这个年轻人,你现在看这房子说怎么样,在楼梯上手脚架子还没有撤,搭的手脚架,陈赓院长也在里面转,楼梯上转,遇到我们了。

王则聚:我们就在那,这些大将啊,高级领导还有这样的跟老百姓一样,内心里很佩服也很敬仰。

解说:这是坐落在哈尔滨火车站红军街口的龙门饭店,半个世纪以前它叫大和旅馆,也是当年哈尔滨最为豪华的旅馆。

腾叙兖:设置各方面非常好,现在看来也不怎么落后,把这个最好的地方,作为我们首批的苏联专家的住所。

解说:1953年5月13日,第一批苏联顾问团,在首席顾问奥列霍夫的率领下抵达哈尔滨,住进了陈赓专门为他们准备的大和旅馆,专家们并不知道为了解决他们的住宿,陈赓将共和国的总理堵在了厕所中。

腾叙兖:就因为争取这个房子,陈赓到周总理那去等,一看周总理正开会呢,根本脱不了身,他就等,等半天看周总理上厕所,周总理上完厕所洗完手出了门,陈赓把周总理堵住,总理你得批,你要不批的话来不及了,这房子就没有了。周总理说,我上厕所你堵着我,你这要写到你的自传里去。就这么一个故事,这是真的。

解说:因为一直研究哈军工历史,原国防科大八系主任杨昂岳教授,还从当年的首席顾问翻译段刚那里听到了这样的细节。

杨昂岳:这个大和旅馆本来就是接待苏联专家的,它是接待铁路局的苏联专家的,所以那些服务员工作人员有一定的素质,后来呢很多人是留用了,军工继续留用的,当然军工也增加了一些人,增加了这些人要学习要培训。

解说:然而正如陈赓事先所想,尽管极尽热情,中苏之间的文化差异却不可避免。

腾叙兖:在那一天陈赓陪着把陈赓累得够呛,全院转,那时候还没有建那么多楼呢,那么奥列霍夫就提出了很多批评意见,30条批改意见。

王则聚:咱们炊事员都不穿工作服啊,都不穿工作服啊,就是工作就穿着自己的服装做饭,后来他们又要求,人家正规化,咱们那时候哪懂得那玩意啊,后来就穿工作服,他要求很严,那个桌子摆的一条线,桌子要摆横一条线,纵一条线,那家伙厉害。

腾叙兖:最典型的他到了王字楼一看前面个花坛,春天种花嘛,用砖头砌了个和平鸽,他说我们是军队院校,我们要时时刻刻要考虑打仗的,搞个和平鸽干嘛,拆。陈赓就下命令拆了,后来就拆了。

解说:就这样一上午下来,奥列霍夫一共提了35条意见,这让陈赓等人大开眼界,一所全新的正规的军事院校慢慢的开始成形,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苏联专家提出来的意见,陈赓并没有照单全收。

腾叙兖:有一次奥列霍夫检查工作,我们孙本旺教授,数学家孙本旺,他桌上放了一个那个宜兴的紫砂壶,喝茶的,喝茶水,紫砂壶后来大家都知道。奥列霍夫就说这是什么?这是喝茶用的壶,茶壶,奥列霍夫就说在教研室不许喝,不许在桌上放茶壶,要收起来。不许在这里喝茶,他下了这么条指示,那孙本旺也不敢说别的,就把茶壶收起来,陈赓就悄悄地跟他讲,你放到抽屉里嘛,要喝再拿出来,就悄悄跟他讲,完了孙本旺就笑一笑就过去了,像这些小事睁一眼闭一眼也有,苏联人比较刻板一点。

解说:不久在亟待解决的教学大楼设计方案上,中苏双方又有不小的分歧,因为有了之前与毛泽东的那番请示,陈赓在处理这个问题上,尽可能的征询首席顾问奥列霍夫的意见,没想到奥列霍夫竟倾向于中方的设计方案,这也就奠定了军工的基本框架。在后来轰轰烈烈地大建设里,瘸了腿的陈赓和患有心脏病的奥列霍夫,时常结伴出现在工地的各个角落,他们的所思所想,逐渐地贯彻到新校园的每一片房瓦和屋棱上,在他们的推动下中苏两国学者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当年是哈军工子弟的杨昂岳,也见证了这段历史,他至今还保留着当年与苏联小朋友交换来的邮票。

杨昂岳:到假期的时候,专家的孩子都到哈尔滨来度假来了,这样我们小时候呢就跟苏联专家的小孩就在一起玩了。其中呢有一个呢,萨沙跟我成了好朋友,于是呢我们就开始啊就交换邮票了,第二个假期他又回来的时候,他跑我楼下就喊杨杨,他回去这个学期呢,他又收集了一些苏联邮票,又来跟我交换。

腾叙兖:大和旅馆安排的菜谱,每周吃什么东西,放假时到松花江去玩,划船、安排舞会、看电影,孩子们上学怎么安排,这些陈赓都有具体指示的,这很多了。所以苏联专家到了哈尔滨以后啊,觉得比在莫斯科过得还好,乐不思蜀了,让他们走他们都不愿意了,在哈尔滨生活得比他们在苏联生活得还好,住得好,吃得好。苏联专家非常感谢中国的同志,当时中苏友好在那个年代还是很真诚的,所以我们要感谢当时的苏联专家,他是真诚的帮助我们,没有他们帮助我们,我们怎么开课啊。

解说:这里是现在的哈尔滨工程大学,原来的哈军工所在地,1953年4月25日,陈赓在这里铲下第一锹土,正式拉开了哈军工的建设大幕,当年便完成建筑面积十万平方米,五座教学楼两年建成,这组建筑群设计标准之高,建筑难度之大,任务之艰巨远非今天的人们所能想像。然而在陈赓的心目中,一所真正的大学远不止这些。

陈晓楠:这里是北京恭俭胡同59号,当年的军工学院筹委会所在地,1952年9月以后,从各地请调的专家学者陆续赶到北京,陈赓将他们临时安置在这里居住,他指示工作人员,一定要办好伙食,尽力招待大家,陈赓自己也跟大家一起吃食堂,了解教授们的想法。一天晚饭后,陈赓照旧和大家坐在院子里聊天,有教授问军工为机密单位,而他们这些知识分子大多出身不好,可以接触机密吗?

腾叙兖:陈赓就讲你不要担心,要讲问题我不比你少,我救过蒋介石的命,我家大地主出身,我出身也不好,他说出身不是自己能决定的,他就举了他的例子。

杨昂岳:我们家的长工许克祥,是马日事变屠杀共产党的刽子手,陈赓以这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关键走什么路在于个人,在当时来讲,能说这些话是难能可贵。

解说:听完陈赓这番表白,弹道学专家张述祖不仅心潮澎湃。张述祖,1900年生人,江苏南通人,1929年留学德国,后期主攻弹道学,1949年3月上海临近解放,作为国民党重点抢运对象的张述祖,作出了重大选择。

杨昂岳: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兵工署多次让他,催促他到台湾去。

腾叙兖:他为了应付他们,就把他的一些书装了几个大箱子,用船先运到台湾去,表示我一定去,实际上他不想去。

杨昂岳:后来呢他就失踪啦,他躲到这个朋友家去住了,兵工署呢到他家几次都没有找到他,后来上海解放了,上海解放的第二天他才回到自己的家。

解说:张述祖拒绝了国民党的邀请,却对陈毅的特使敞开了大门,1952年8月为支持哈军工建设,陈毅豪爽地将以张述祖教授为首的华东军区军事科学研究室整建制的送给了陈赓。这份厚礼让陈赓如获至宝,他对张述祖委以重任,成为筹委会三位副主任委员之一,主管教授聘请。

腾叙兖:张述祖在国民党时代自己不受重用啊,留学回来以后就当了教书先生,很不如意的。想报国,报国无门,所以看这些说哎呀,我真是三生有幸啊,我跟了一个好的领导,张述祖一下子就提出了三十几个人的名单,大概是37个人,写出的名单交给陈赓,陈赓非常高兴,说张教授你这个事做得太好了,赶快调人。

解说:时任湖南大学机械系代主任的杨仲枢教授,正是张述祖推荐的教授之一。杨仲枢,湖南望城人,曾留学法国和比利时,主攻机械制造方向,二战期间曾受盟军聘请,在美军军械修理所工作。1952年12月下旬的一天,杨仲枢下班回家途中遇到了同事李宓。

杨昂岳:李宓教授上来就握手,并且还两个手握着,杨先生再会,杨先生再会。回到家我父亲还嘀咕,今天李宓犯什么神经病啊,紧着握手没完,还再会了,再会了。

解说:第二天又一件神秘的事情发生了,杨仲枢接受了内部通知,要他马上交接工作,在三天之内赶到北京,任务内容保密,可一个多星期以后,杨昂岳的母亲却收到了一封来自哈尔滨的信。

杨昂岳:我父亲是1952年12月25号报到的,报到以后呢到食堂吃饭去了,一下碰到李宓了,两个人在哈尔滨重逢,热烈拥抱在一起,哈哈你也来了,哈哈你也来了。

解说:这是几年前用家庭DV拍下的画面,这座平房在这次拍摄之后不久就被拆掉,让后人唏嘘感叹的是,陈赓主政哈军工期间,将最好的住房让给了教授和专家,而自己却一直住在这座小平房当中。

王则聚:陈院长是在我们楼下的一个下平房,跟我们紧挨着的,在我们楼下后面有一个平房住,我们经常看他每天就是一起床到处转悠。首长他不要求,他首先是保证教授、专家,就苏联专家,专门成立食堂,像我们牛奶就是保障这两个,其他不送,当然我们学员曾经喝过一段牛奶,但是后来也就断了,供应不上了,但是我们成立奶牛场以后,这牛奶首先是专家教授,院首长没有份。

解说:对比教授们的薪金制,享受供给制的老干部们,心里本来就已经有些不平衡了,现在学校又是如此照顾和优待老教师,这让一些人心中难以理解。

杨昂岳:有些老教师可能也看不起老干部,你们没文化,来管学校,外行吧。老干部呢,认为这些老教师都是吃洋面包的,旧社会过来的,旧知识分子,是改造对象,这互相有一些矛盾。尤其是呢对于老教授的待遇比较高,有一些老干部有气。

腾叙兖:这个有的干部就做保姆的工作,说你不要听教授的,他们都是资产阶级,你们该罢工、罢工,你该跟他要钱就跟他要钱,有的保姆就互相攀比呀,你在哪个首长家,你拿多少钱,我在这个教授家,我钱比她少,那我再跟他要。

解说:因为这种种的不愉快,两老之间的隔阂似乎越来越深,这引起了陈赓的重视,这一天他把所有的老教师及家属,请到了最为豪华的马迭尔饭店。

杨昂岳:那个宴会是非常排场,在当时来讲,每一家派一辆小汽车,那时候哈尔滨小汽车是很少的,哈军工小汽车多,为什么呢?因为苏联专家配置很多,都是胜利牌,巴别塔。一家一辆小汽车,我们当时住斜文二道街,从斜文二道街那个宿舍到马迭尔饭店呢,实际上呢,公共汽车也就一站多地,不太远,当时是派了小汽车来接,印象非常深刻。这个车队前头这车已经到了马迭尔饭店了,后头这个车可能还没出斜文二道街,那个宿舍,那个院,好一大长串。

王则聚:陈院长对教授讲,他就对工作人员讲,他们是中央请来的教授,我们学校要办好,没有他们是绝对不可能的,因此你们要把他的生活照顾好了,使他感到舒适,他习惯了周围生活了,安心下来能搞好教学,你们一大功劳,他就很简单很普通的话讲,但是感到责任很重大,感到工作光荣,所以大家都安心工作,都积极的做好工作。

解说:2009年原哈军工第一期学员,后来的工程兵指挥学院院长谭国玉不幸离世,享年79岁。但在哈军工人的心中,谭国玉却是一面永不倒下的旗帜。谭国玉,原四野某部“老虎连”指导员,哈尔滨人,1930年出生,初中肄业文化,建国后才20出头的谭国玉,为了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报名参加了速成中学班,不料下了火车后,他才发现到了家乡。

腾叙兖:他是阴差阳错到了哈军工,据他自己讲,就是当时部队调干部参加学校的学习,本来是把他调到那个一个速成中学班去提高文化水平,可稀里糊涂排错队了,就给把拉到哈尔滨来了,也没搞清楚。下面也马虎,到了哈尔滨以后,进了哈军工院里头才知道这是个大学,他吓坏了。

杨昂岳:一报到以后才知道是学军事程技术的,他就发怵,当时没让他走,没让他走呢,希望他安心学习,他当时还不知道深浅,在表态的时候他说过,原来在部队上打仗时说的话,人在阵地在。那现在放到岗位上,就要坚守这个岗位。

腾叙兖:他到预科以后就惨了,什么都不懂,他有的卷子,老师画个叉,从头画到尾,都是零分,一道题也不会。化学物理更不用讲了,数学他充其量会算分数,一搞代数他就蒙了。

杨昂岳:于是他要打退堂鼓,要回去,回他的部队去,这时候就通知他,说你今天晚上别吃饭,到陈院长那去,结果他到陈院长家以后,陈院长桌上已经摆好饭菜了,请他吃饭。据说入学的时候你表过态,人在阵地在,这话说的好啊,那么现在你要想回去,那阵地还能在吗?这样谭国玉就坚持下来了,表示再继续听院长的话,继续学习。

解说:不久之后,谭国玉的测试成绩出来了,远未达标,谭国玉自认为自己已经努力,这达不到要求,也没什么可说的了,于是再写退学报告,没想到陈赓还是请他吃了一顿饭,并再次挽留。就这样在陈赓的鼓励下,谭国玉下定决心,拼命学习,四年之后以优秀成绩毕业,这让苏联顾问都感到惊奇。

解而这时陈赓已经调到总参任副总长,但他仍保留着哈军工院长一职,因繁重的公务,在第一期学员毕业时,陈赓已经在病榻上多时了。

腾叙兖:陈赓没有到场大家都很难过了,说你看我们要毕业了,院长没来,说是在北京生病了,后来学生到北京,大家有机会,都要到灵境胡同去看看陈院长,陈院长家里门庭若市啊。学生、教员到陈院长家里,就像到自己家一样,陈赓是来了吃没吃饭,包饺子,军工的老师到北京出差都住在他那,每次住那,不管他怎么样,有病啊,他都要跟大家聊聊,他对学校很了解,大家对他非常有感情。

陈晓楠:1961年3月16号,陈赓突发心肌梗塞,在上海病逝,去世之前他用颤抖着的手给哈军工的党委写了最后一封信,再三强调学院的工作重点要始终放在教学和科研上,事实上在一年以前,病重的陈赓决定对军工来进行学科调整,把炮兵、装甲兵等等常规专业分离出去,转而集中力量创建原子工程系,导弹工程系以及后来的计算机工程系,这也为后来国防科大的银河计算机研制,打下了相当坚实的基础,好,感谢各位收看《我的中国心》下周再见。

民曰,我党我军,结合广大群众,生死与共,在毛泽东旗帜下,朱彭刘邓领导有方,忠于民族,孝于国家,有以致之,谁曰不然?

——陈赓